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大学生承受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导致心理问题日益普遍。
如何识别并帮助这些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及家长们亟需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原因分析以及有效帮助的方法。
心理危机的信号识别心理危机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言语与行为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号:情绪变化情绪波动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指示。
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以下情绪变化:焦虑或恐慌:对未来充满忧虑,害怕失败。
抑郁:无明显原因的情绪低落,不愿参与社交活动。
愤怒或易怒: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异常的不满和愤怒。
行为改变行为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个体可能会出现:回避社交:减少与人接触,对于原本喜欢的活动不再感兴趣。
学习成绩下降:突然成绩下滑,尤其是在之前表现良好的情况下。
自我伤害或自杀倾向:出现自残行为或频繁谈论死亡等。
身体症状不可忽视的是,心理危机也可能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包括:失眠、多梦: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差。
食欲改变:突然增加或减少饮食,影响身体健康。
头痛、胃痛等:出现没有明显生理原因的身体不适感。
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了解心理危机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并帮助手头的学生。
心理危机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数涉及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学生个人特质和成长经历可能导致其更容易陷入心理危机之中。
例如:完美主义:对于自己要求过高,容易因未能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
社交困难:对社交活动感到恐惧,缺乏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
低自尊心: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受到负面评价影响。
环境因素学生所处环境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学业压力:课程难度逐渐增加,以及就业竞争使得学生面临巨大压力。
人际关系:孤立无援或者关系紧张,会对学生造成深远影响。
经济负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能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感。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和集体责任感可能促使某些群体更易发生心理危机:舆论压力:网络文化与同龄人压力,使得学生面临更多评价与竞争。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心理方面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机,如学习焦虑、情绪失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就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异常变化。
教师和家长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疏远同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2.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心理危机往往需要倾听和关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1. 提供支持和关爱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需要得到支持和关爱。
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心理危机往往源于对问题的不正确处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请心理专家进行评估和干预,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点,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
而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严重压力时,出现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及时干预、加以调适,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阐述如何识别并帮助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
一、识别心理危机的表现正确认识一个人是否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第一步是识别这些危机的明显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表现:情绪异常波动:悲伤、愤怒、焦虑等情绪的剧烈波动,无法自我调节。
社交隔离感:逐渐与他人疏远,缺乏社交活动。
学业问题:成绩下滑、学习兴趣减退、缺乏学习动力等。
身体问题: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体力下降等。
自我评价下降:自卑感增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消极思维:消极抱怨、否定自己和未来等。
二、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倾听面对即将或者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倾听:深入倾听:给予对方时间和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和痛苦,不要打断或者贴标签。
表达关切:向他们表达你对他们的关切之情,在合适的时候提供鼓励和支持。
尊重隐私:尊重对方隐私权,不强迫他们道出过多个人信息。
不试图解决问题:避免试图解决问题或者给出建议,而是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之道。
三、鼓励寻求专业帮助在识别到大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以下是一些鼓励寻求专业帮助的方式:倡导正面态度: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提供资源信息:介绍校内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资源信息,并解释咨询过程中的保密原则。
陪伴前往咨询:如果大学生愿意接受专业咨询,可以主动提出陪伴他们前往咨询室,并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四、加强校园心理教育与宣传除了紧急干预和帮助之外,也要加强校园心理教育与宣传工作。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教育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
教育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危机也随之而来。
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教育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1.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如果学生经常感到疲劳,情绪低落,有时甚至出现抑郁,那么可能存在心理危机。
如果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不爱说话,到了晚上又容易失眠,这些也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2.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的行为举止也是心理危机的表现之一。
一旦他们出现有意义和无意义的自我毁灭行为,比如高风险运动、吸毒、饮酒、自残等,就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
当然,这种行为可能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但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问题持怀疑态度并采取行动。
3.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进展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它还包括表现在教室里、相互合作的方式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危机。
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予以关注,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努力。
4.倾听学生的呼声学生们会有很多关于心理的问题,他们需要被认真倾听。
即便教育工作者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但是他们可以给学生提供鼓励和支持。
这些关注和支持能够将学生从心理危机中拯救出来。
总之,学生要成长,必须学会正确的面对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学会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并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
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心理危机对学生的伤害。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1.有时想轻生吗?如果答:“想过。
”继续询问2.是常想轻生还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
”可以询问3.想过轻生的途径吗?如果说:“有。
”询问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吗?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人际交往方面: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敌对。
行为方面:行为紊乱或古怪。
生理方面: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等。
中小学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追踪重点: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受损,亲人意外死亡,父母离异等;遭遇性危机(被强奸或意外怀孕等);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如交通事故,受惊吓,蒙羞等);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调查显示,63%有精神障碍,尤其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甚,精神分裂症50%试图自杀,10%死于自杀;3.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学生;4.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5.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6.缺乏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7.有性格缺陷者,(如孤僻、内向、敏感多疑者、冲动、易怒者、思想僵化者);8.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9.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10.对兴趣、爱好、运动、工作等丧失了兴趣,对自己打扮,形象等丧失了兴趣。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防止悲剧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来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1. 观察学生的变化: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比如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异常波动,疲倦消沉,退缩等。
这些变化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迹象。
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向你透露他们的困扰。
和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尊重他们的感受。
3. 主动倾听: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扰,不要过早下结论或给予评价。
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让你感到如此困扰?”或者“你想和我分享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觉得学生的心理困扰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自杀意念或自残行为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
通知学生的家长、学校辅导员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并确保学生尽快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5. 建立安全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评判或嘲笑。
通过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互助机制,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6. 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和危机的早期迹象。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心理危机,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习成绩,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继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许多学校里都存在。
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一些学生可能会遭受心理困扰,且长时间无法解决。
如果我们能够及早识别并及时干预这些心理危机,将有助于预防学生自残、自杀等悲剧的发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危机的判别标准
心理危机的判别标准
心理危机判断标准:
1、明显不适应当前环境:个体在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比如情绪不稳定,精力萎靡,睡眠不足,偏执,明显的强迫症状,思维偏激等等;。
2、思维偏激:个体无端开始思考负面话题,经常出现异常的想法和认知错误,焦虑程度过高,加上压力失控,可能会出现精神恐慌等表现;
3、独处时长:因时间或抑郁而导致个体长时间孤独,逐渐不愿接触外界,隐瞒真实情况,会使个体不断深陷其中;
4、情感波动:情绪呈现异常的波动,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压力,也可能是脑部或其他疾病的影响引起,当个体的情绪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出乎意料的改变时,可能就表明他已经陷入了心理危机;
5、改变生活方式:个体可能会放弃原来为自己设定的生活规划,比如不喜欢原先喜欢的业余活动,不愿意穿着衣服,不想与他人沟通等,进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想法;
6、消极思路:长时间处于陷入压力大的环境中,个体很可能出现全灭希望的思维模式,导致情绪过度激动或抑郁,伴有焦虑和痛苦的体验,甚至可能有自杀的危险。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概论
第六,给予希望。 第七,可以跟他谈论自杀。 第八,相信他们说的话;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第九,如果发现一个人有自杀倾向,不要承诺你会对此保守秘密。 第十,如果你发现一个人马上要自杀,一定不能让他独处。
三要原则
第一要倾听;第二要建立关系;第三要针对自杀求助者寻找他实施自杀的各种可能性,他计划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自杀,这些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
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言语表现: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行为表现:出现行为异常,或伴有失眠、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或明显增加,时常感觉疲劳、疲惫,还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虐行为。
校园心理危机高发人群
下述11类大学生是危机高发人群,应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敏感时段更应重点关注排查: 1.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杀企图与计划者。2.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3.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4.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等。
(二)对自杀危机的防范与处理
自杀危机的防范:不能单靠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一般来说是学生自愿前来求助,有自杀企图的人,往往是深陷于精神痛苦之中,一门心思去想关于死的问题,而无心去考虑心理咨询。自杀的防范必须同学、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老师、家长等共同进行。
自杀防范的基本措施
1、观察了解、注意前兆。自杀者的共性是其不健康的性格特征,而这些特征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可观察了解、早期发现。2、发现前兆,尽快对其主动关注、采取救助措施。3、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网络。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网络,ຫໍສະໝຸດ 早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
如何识别并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挑战。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
因此,识别和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或长期压力时,出现的一种难以承受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思维混乱、自我意识扭曲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危机可能由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引发。
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识别心理危机的关键在于关注大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情绪波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号:情绪表现情绪低落:如果学生经常表现出无精打采、悲伤或焦虑,这可能是心理危机的一个标志。
易怒:对小事产生过激反应,或者对他人表现出极大的敌意和不满。
行为变化社交退缩:原本活跃的学生突然变得孤僻,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
学习退步:学业成绩明显下滑,对学习失去兴趣,表现出极大的无助感。
生理信号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现象加重,表明学生可能正处于心理困扰中。
饮食变化: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这些都是潜在的心理问题信号。
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干预。
在大学阶段,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业压力许多大学生为了追求优异的学业成绩,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
当这种压力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良的人际关系,如与室友、同学之间矛盾或冲突,可能导致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加。
生活变故家庭变故、亲密关系的破裂或者重大生活事件都可能导致学生情绪崩溃,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如何帮助正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当发现某位大学生可能正经历心理危机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有效帮助的方法:给予关注与倾听有效倾听是帮助学生的重要步骤。
创建一个安全且非评判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情感与困扰。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如何识别心理危机接下来我讲一下怎样识别心理危机。
当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表现特征就能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可以自己抗过去。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酒精和毒品的食用量增加,所谓借酒消愁。
还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度依赖这些药物,行为紊乱或者古怪。
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
如果睡眠出现问题,早起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表浅,睡着的时候梦很多,虽然睡着了可是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
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
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
比如吃东西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以此为依据去判断。
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我虐待行为。
危机有那么多症状或者表现,是不是非得等这些现象出来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处于心理危机当中呢?并不是这样的,没有上述现象并不等于说一个人肯定不处于心理危机中。
一般情况下,我们了解一个人心理危机程度有以下几种方法:行为观察法,面谈诊断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健康普查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等问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帮助大学生度过难关,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由于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加上对成绩的期望和担忧,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沮丧和无助等情绪。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个性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学生在与同学、室友和教师等人交往时可能遇到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往往很高,他们希望自己在学业、社交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取得成功。
然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1、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咨询服务热线等。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危机。
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团体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这可以提供学生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获得支持。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方面。
3、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压力。
这可以包括学习技巧培训、课程辅导和实习推荐等服务。
通过这些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挑战,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监管机构,应积极发现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但是,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不易被察觉,因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1.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表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们应该观察并关注,主动询问会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停低头、沉思或者突然哭泣、大笑等异常的情况,则需要密切关注。
2.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面临各种学习难题和挑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一旦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下降明显,家长和老师们需及时地和学生交流处理问题。
3.关注学生的社交状况社交是学生的重要环节,除了掌握学习知识,他们也需要交际、提高自我管理。
当发现学生独来独往、不想说话、内向孤僻,都需要对其进行关注和了解,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1.进行及时沟通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老师、家长与其他社会工作者要尽快组成小组,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心理状态、问题陈述等,并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
2.进行个性化干预针对不同症状和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教育者应适时地采用轻松愉快的方法,不能过度强调问题。
要围绕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个性化建议,全面了解学生的自我感受,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下说出自己的困惑。
3.提供专业帮助如果学生状况较为严重或因描述问题不够关键,老师等工作者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及时将学生转介给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治疗。
专业机构有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是寻求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
学生及其家庭、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情绪、理解他人及发掘自己的优势,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危机评估的三大指标
心理危机评估的三大指标标题:心理危机评估的三大指标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对强大的压力或创伤事件时出现严重情绪或认知困扰的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理危机的挑战。
评估心理危机的指标对于帮助个体及时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三个重要的指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心理危机的程度和影响。
第一部分:情绪和行为变化的评估心理危机往往伴随着情绪和行为的明显变化。
在评估心理危机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指标:1. 情绪反应的变化:个体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情绪低落、焦虑、愤怒或情感冷淡等。
这种情绪变化可能伴随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2. 社交行为的改变:个体可能开始回避社交活动,变得孤立、沉默寡言,或者表现出冲动、攻击性行为。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或破裂。
3. 日常功能的受损:个体能力的明显下降,例如在工作、学习或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有所降低。
他们可能感到疲倦、失去兴趣和动力,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二部分:身体和生理反应的评估心理危机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对身体和生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评估心理危机时应考虑的身体和生理指标:1. 身体症状的出现:个体可能出现头痛、胃病、肌肉紧张或胸闷等身体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没有明确的身体病理学依据,但却与心理危机相关。
2. 睡眠障碍:个体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中途醒来或早醒等睡眠问题。
失眠和疲劳可能进一步加剧心理危机的程度。
3. 自律神经活动的改变:个体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自律神经指标可能出现异常。
这种变化常常与紧张、恐惧和焦虑有关。
第三部分:认知和心理过程的评估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在心理危机评估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指标:1. 注意力和集中能力的变化:个体的注意力可能变得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他们可能会陷入消极思维或情绪循环中,难以摆脱。
2. 自我评价的改变:个体可能出现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自我否定的态度。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1.1情绪与行为变化学生们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愤怒或者恐惧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食欲减退、失眠、无精打采等。
1.2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或者,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1.3学业困难与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等现象。
1.4家庭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以及个人健康问题(如疾病、受伤等)也是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2.1提供支持与理解在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理解。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使他们感到不再孤单。
2.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提供初步的支持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源。
这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2.3制定应对策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分类方法
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分类方法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或集体在心理或心理行为反应上出现严重障碍的紧急情况。
当一定的压力或冲击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和专家提出了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分类方法,以便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理危机。
一、第一级预警:情绪波动在心理危机的初期阶段,个体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稳定、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反应。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心理状态可能尚未被严重打击,但已经出现了警示信号。
一些常见的表现包括:1. 情绪忧郁:个体在情绪上感到悲伤、无望和失落,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2. 焦虑和紧张:个体感到内心不安,担心各种事情,无法真正放松。
3. 失眠或睡眠障碍:个体难以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4. 注意力困难:个体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任务。
5. 身体不适:个体可能出现胃痛、头痛、胸闷等身体不适症状,但无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在第一级预警时,应尽早警觉并将其视为可能发展为心理危机的信号。
个体可以通过倾诉、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二、第二级预警:心理症状加重如果第一级预警时未能及时干预或得到适当的帮助,个体的心理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此时,个体常常经历严重的心理症状,并可能表现出以下情况:1. 明显的抑郁或焦虑:个体的情绪低落、绝望感明显增加,焦虑水平加剧。
2. 自我贬值:个体出现自卑、无用、自责等消极态度,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3. 社交障碍:个体感到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情绪退缩,主动避开人群。
4. 心理生理症状:个体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心身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身体检查。
5. 自杀倾向:个体表现出自杀的念头或意愿,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干预和支持。
在第二级预警时,个体的心理状态已经明显受到影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以及专业心理咨询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第三级预警:心理危机威胁生命如果心理危机未能得到有效干预和处理,个体的心理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威胁到生命。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在当今社会中,心理危机不再是找不到人做咨询的冷门话题。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和推广,在校园内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课程。
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会选择保持沉默,缺少及时识别和干预。
本文将分享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帮助更多同学度过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特征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人面临突发事件、严重创伤、危及到自己或他人安全等必须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时,由于无法有效地应对这种紧急情况而引发的严重压力状态。
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情况表现会不同。
心理危机的常见特征如下:1.情绪波动剧烈:表现为紧张、害怕、焦虑、愤怒、悲伤、沮丧等情绪反应过度或波动剧烈。
2.行为异常:表现为行动不安、过度冲动或极端消极、自闭等行为。
3.思维混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混乱、思维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思维障碍。
4.生理失调:表现为睡眠问题、食欲异常、身体疼痛、头痛、心慌等身体问题。
当学生出现以上表现时,及时进行识别并及时干预,是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的关键。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在校园内,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并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在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几个方面。
1. 学生的表现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需要将其综合考虑。
例如:精神萎靡、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这些表现可能是学生心理危机的人证。
2. 学生的态度学生与你交流时可能会表现得异常紧张、恐惧、不耐烦、自闭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判断学生情绪和态度是否异常,有没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
3. 学生的变化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如精神、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够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状况。
比如,学生原来喜欢跟人聊天,快乐活泼,但现在变得压抑、沉默,并不参与校园活动。
4. 学生的背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心理健康出现紧张、不稳定或丧失调节能力的一种状态。
学生心理危机往往给学生带来极大困扰,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
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一、识别学生心理危机1. 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包括个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
教师和家长要留意学生是否突然失去兴趣,厌学、退缩、放纵或过分安静等。
2. 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危机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激动和波动。
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暴躁、易怒等不同的情绪变化。
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学生脸色的变化、眼神的变化以及表达情绪的方式。
3. 注意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与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关。
教师和家长要留意学生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是否有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4. 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生活习惯的改变。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饮食、作息、卫生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不睡觉等不良习惯。
5. 倾听学生的诉说:学生心理危机往往需要有人倾听、关心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扰。
有时学生可能会主动向他人求助,这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响应。
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1. 提供情绪支持: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避免过度干预和负面评价。
2.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教师和家长往往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可以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寻求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建立支持网络:除了专业帮助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支持网络。
可以与学生的同学、朋友、亲属等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干预
校学字[2011]3号湖南理工学院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手册(试行)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二、判断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第一,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第二,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第三,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三、大学生面临的危机第一,发展性危机第二,境遇性危机: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等比较常见的事件第三,存在性危机四、心理危机的识别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做恶梦、容易流泪、容易惊吓、窒息等;如果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情绪方面:不稳定、抑郁、害怕、焦虑、恐惧、怀疑、易怒、过分敏感或警觉等。
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做决定、精神萎靡等。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紊乱或者古怪等;自伤、自我虐待;或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五、心理危机的干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努力保护他的生命,绝对不要伤害生命;二是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研讨记录
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研讨记录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研讨。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1. 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学生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异常反应,从而影响到其正常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2. 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1)情感类: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
(2)行为类:包括自残、暴力倾向等。
(3)认知类:包括自我否定、自卑等。
三、如何识别学生心理危机1. 观察行为表现(1)突然改变个人形象和穿着;(2)经常缺课或迟到;(3)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4)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5)经常表现出厌学情绪。
2. 与家长沟通交流与家长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从而更好地识别学生心理危机。
3. 与同学交流与同学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情况和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识别学生心理危机。
四、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危机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应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2.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广大师生对于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认知度和应对能力,减少或避免出现相关问题。
五、结语通过本次研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心理危机及其识别和应对方法。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
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
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心理危机及其影响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
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
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
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
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
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
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
校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
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
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
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
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
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
我研究自杀已经二十年了,后面我会讲到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
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防。
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不属于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危机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理危机人人都会有。
大家可以想一想,从你记事到现在,有没有过不知所措、心里困扰、混乱慌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有。
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压力,承受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危机。
一般来讲,大部分人的危机在四周到六周内可以解决,但有一些人的危机就很难解决,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可能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可能实施自杀的行为。
人人都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互相关心。
如果真的发生危机的时候,自己个人难以应对,最好找同学、朋友倾诉。
作为同学、朋友、同事发现了这种情况,要主动热情接近这些人,这才是好朋友、好同事。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危机经常发生的阶段,因为青年期是从稳定的儿童期走向稳定的成年期的过渡。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很多危机。
一是发展性危机。
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转变、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比如第一次被别人追求,当你看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是不是吓得不知道塞哪儿好,不敢对任何人说。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有很多新的经验,面对这些发展性的危机,我们出现适应不良。
二是境遇性危机。
比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研究生没考上,恋爱失败等大学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件。
三是存在性危机。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思考过死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
生和死是人生的基本课题,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会去考虑生命、死亡:我什么时候死,我应该怎么样去过自己的一生。
探索人生,探索自己发展,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肯定会有很多的困扰。
很多青年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存在的意义到底何在?按照佛语说,生命就是走向死亡的迂回曲折的过程。
有人说,人终极的目的地就是死亡,反正我是死亡,我干吗还活?这些存在性的困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探索自我、探索人生时会遇到。
我们看看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危机具体是什么?一是自我统一性和自我混乱。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认知、了解、接纳得很好,就是有明确的自我概念,他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没有很好地度过危机,人就会变得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失。
心情好的时候,觉得自己了不起,天下没有干不了的事;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自己笨得不得了,身边谁都比自己聪明,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糟透了,完全地否定自己。
人在青年期以及成年初期会遭遇亲密和孤独,如果发展得好,那么他就能够和别人相处,并建立亲密的关系。
如果是异性,可能成为恋人,进而成为配偶;如果是同性,就可能成为知己、密友。
人需要有亲密的关系,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家人,可以是配偶。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孤单、疏离、寂寞,没有办法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甚至发展为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这样的人将来走到社会上怎么办?怎么谈恋爱?怎么担负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问题,会发展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
清华大学给新生开一门特别的课,每个课堂15个人,上课的都是资深的教授。
这些课其实并不是要传达传授某种固定的知识,是要让学生们对做学问感兴趣,让学生们和大学者、大专家、老教授们接触一下。
大家知道,越年轻越容易受到影响,做出改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给大一的学生开生涯发展规划课,这些课都属于个人成长的课程。
我让他们每个人都说一下,进入清华以后满意什么、担心什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是什么。
所有同学讲到担心时不约而同地说到挂科,我的课堂常常有一些省状元,他们的担心也是如此。
别的同学本来认为那些状元担心的肯定跟普通同学担心的不一样,结果说来说去大家都差不多。
很多同学担心成绩不理想,很害怕失败,尤其对那些尖子来讲,考一个80分简直觉得无地自容。
还有很多同学担心就业,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压力的来源。
我给大一的学生上课,喜欢问学生最关心什么?以前学生们比较关心的是怎样能够充实丰富地度过大学生活、怎么样既做社会工作又不耽误学业、怎么样在大学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等。
可是现在的学生想的最多的是将来能不能找一份好工作。
所以我常说,心理危机不是哪一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能遭遇心理危机,可能是某些方面的丧失而极度痛苦,可能是某一种角色没有了,某一种关系丧失了,某一种经验上的一种失败。
比如说考试不及格、遭受拒绝。
当我们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困扰的时候,每个人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心理危机常常是比较严重的状态。
从心理困扰一直到精神障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神病,可以分很多层次。
有一些轻的困扰,调解一下,或者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可以化解,但如果不去寻求帮助,这些问题又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可能会酿成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到自杀意念的时候就算比较严重了。
当我们遭遇这些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感。
我们应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当然也就有不一样的后果。
应对压力有两个纬度:一是指向谁,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别人;二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
当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去做些什么呢?可以去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有一些人只是对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困扰,他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弄明白了就好了。
如果再积极一点的话可以使自己的烦恼得到升华,像《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作者失恋后升华的结果,他把自己失恋的痛苦转移到写小说,写出来刻骨铭心。
过完了再去写,再追诉那段感受,过去的东西很难再去重现。
在一个人最有感受的时候写东西,语言从心里流淌出来,感人至极。
如果对自己消极,轻则自卑,重则自我毁灭。
如果对别人消极,轻则嫉妒,重则他杀。
有些人能够度过危机,而且还学会了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经历了灾难、磨难以后抗灾难的能力更强。
正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农村插队,现在回头看,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一笔丰富的财富,否则我根本不知道中国大部分人是怎么生活的,吃了那个苦以后我觉得自己特别坚强,什么苦都能吃。
但有些人度过危机后留下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大家都在关心所谓的PTSD,就是压力或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障碍。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园慢慢重建,生活慢慢回归正轨,但是心理的创伤挥之不去,有很多人现在还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
比如一个老太太68岁,三个女儿死了两个。
有人对这个老太太说,忘了她们吧。
她说,我活多久就能记多久,我怎么忘得了?这种在生命中打下如此深刻烙印的事情是绝对忘不了的。
我去给她做心理辅导时,没有叫她去忘掉,而是让她带着对女儿的思念继续往前走,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我没有过多地关注她的创伤有多深,我关心她现在还存在的能力、潜能,强化她拥有的积极的资源。
谁能保证人生道路是一片坦途呢?有人说,真倒霉,刚刚学了一点投资吧,金融海啸全都砸进去了;有人说,我怎么那么倒霉,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赶上现在大学生一堆一堆地都找不到工作了。
谁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人生就是很多很多的未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怎样去应对这些未知以及由未知带来的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接下来我讲一下怎样识别心理危机。
当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表现特征就能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可以自己抗过去。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酒精和毒品的食用量增加,所谓借酒消愁。
还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度依赖这些药物,行为紊乱或者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