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简介共131页文档
地震勘探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925d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d.png)
地震勘探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哇塞,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技术呢!它就像是给地球做一次深入的“体检”。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那可是有一套严谨的步骤和超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首先得选好合适的工区,这可不能马虎,就像盖房子得选好地基一样重要。
然后要布置好测线,这就像是给地球画好了“经络图”。
接着就是激发地震波啦,这可得掌握好力度和时机,不然怎么能得到清晰准确的信号呢。
在接收地震波的时候,那些仪器设备可都得精挑细选,还得好好调试,确保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波动。
哎呀,这里面的讲究可真是多啊,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呢!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至关重要的呀!就好比走钢丝,必须得小心翼翼。
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毕竟是在野外嘛。
而且那些设备也得稳定运行,不能出啥岔子,不然这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地震勘探的应用场景那可太广泛啦!找石油、找天然气,它可都是大功臣呢!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深入地下,探测到那些隐藏的宝藏。
这就好像有一双透视眼,能看穿地球的内部,多厉害呀!
就拿找石油来说吧,曾经有个地方大家都觉得没啥希望了,但是通过地震勘探,嘿,居然发现了大油田!这可把大家乐坏了呀!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厉害之处,能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奇迹,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希望。
我觉得地震勘探真的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它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惊喜!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地球内部的秘密之门!。
0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
![0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b46c48183d049649b66585e.png)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V 炮点移动道数
MS V 2n
单边放炮S=1, 双边放炮S=2 d 炮点移动距离 M 排列道数 n 覆盖次数
单 边 放 炮
M x d 2n
Dx 道间距
综 合 平 面
图
M 1 2n 1 M / 2n
叠加段放炮次数
法
每放炮一次得到地下反射点个数?
为什么图中1-6炮的21,17,13,9,5,1道 是共反射点?
d 炮点移动距离 单边
例:6次迭加,24道,单端放炮时:
24 1 V 2 6
(道间距数 )
M道接收,n次覆盖的1个迭加段,需放炮次。
M 1 2n 1 M / 2n
找出书中 p35 描述错误
双边放炮
六、列线图与波列图
1、列线图——在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加上方格网所 组成的图形称为列线图;
根据观测系统的迭加特性,可以把观测系统分 为两大类,单边放炮观测系统和双边放炮观测系统。 单边放炮观测系统是指炮点位于排列的一侧的观测 系统,炮点位于左侧的叫小号放炮,位于右侧的叫 大号放炮。双边放炮观测系统指炮点位于排列两侧 的观测系统。 以上两种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 点观测系统和偏移观测系统。
炮线
接收线
三 维
二维单炮记录
三维单炮记录
炸药震源反褶积前单炮 观察二者之差异
3、海上三维常用观测系统 1)双船作业
炮 舰
电缆(双)
注意:电缆偏角
双船作业 2)单船作业:(目前最多的一船拖八缆四枪) 单船双缆双震源(一次仅1个震源激发)
三维勘探的参数选择 空间采样间隔 三维勘探是一种面积勘探,既有横向采样间隔, 又有纵向采样间隔,即道间距和测线距。空间采样间 隔由空间采样定理确定。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16fb5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7.png)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嘿,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啊,那咱就来唠唠。
哎呀,这地震勘探野外工作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呢。
“嘿,得好好准备。
”首先呢,得选好地方。
不能随便找个地儿就开始,得根据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啥的来选。
“哎呀,就像找宝藏得选个有希望的地方。
”看看哪里有可能有油气啊、矿产啊这些资源。
然后就是布置设备啦。
那些仪器可金贵着呢,得小心安放。
“嘿,就像摆宝贝一样。
”把地震检波器啊、震源啊这些东西放在合适的位置,可不能乱放。
要是放得不对,那数据就不准了。
接着就是放炮啦。
可不是放鞭炮那种小打小闹哦,是用专门的震源放炮。
“哎呀,动静可大了。
”这一放炮,地就会震动,那些检波器就会接收到地震波的信号。
放完炮后,就得收集数据了。
这数据可重要了,就像宝贝一样。
“嘿,得赶紧收好。
”把检波器收到的信号传到仪器里,记录下来。
这时候得小心,不能出岔子,不然数据丢了就麻烦了。
还有就是要注意安全。
野外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各种危险。
“哎呀,可得小心点。
”可能会有蛇啊、虫子啊,还有陡峭的山坡啥的。
得穿好防护装备,小心走路。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一次我跟着一群搞地震勘探的人去野外。
他们可认真了,选地方的时候讨论了好久,布置设备的时候小心翼翼的。
放炮的时候,那声音大得吓人。
他们收集数据的时候,眼睛都盯着仪器,生怕出问题。
有个人不小心差点滑倒,还好旁边的人拉了他一把。
“哈哈,这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还真不容易。
”总之呢,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要选好地方、布置好设备、放炮、收集数据,还要注意安全。
这样才能做好地震勘探,为找资源提供准确的信息。
“哎呀,可不能马虎。
”。
《地震勘探原理》§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震勘探原理》§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49c9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2.png)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五)多次覆盖采集参数选择
室内处理方法:水平叠加
CMP R
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假如分别在点O1 ,O2 ,…,On激发,则 可分别在对应的S1 ,S2 ,…,Sn各点接收到来自地下反射界面 上同一反射点R的反射波(R为CRP或CDP)。若对n次激发得
到的R点的各道反射波进行动静校正,使其相位一致,然
后叠加起来,便获得了共反射点R的n次叠加记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O1单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1 R1R2 2 O1O2Leabharlann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R3
O1 、O2双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shot1 shot2 shot3 shot4
offset = 2⊿x ⊿shot = 2⊿x
n =12
st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hannel
1
5
9
第一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 绪 论
![第一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 绪 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5323fdfab069dc50220141.png)
绪 论
三 、地震勘探方法及勘探能力
1、方法的分类
按波的形成和路径,地震勘探可以分为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和透过波法。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反射波法,因为反射波法施 工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地震波传播到地下分界面上时将产生反射波、 折射波和透过波。
2013-8-9 7
绪论
1) 反射波法:用接收反射波来进行勘探。
反射信息中既可得到不同的弹性分界面反射回地 面的地震反射波运动学特征(时间、时距关系等); 而且还可以得到与地下岩石密切相关的具有不同动 力学特征(振幅、频率、相位、速度等)的地震波 形。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特征、 岩石性质等,并且可以识别出背斜、断层、尖灭、 不整合。 特别是利用地震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 征来识别岩性和进行油气预测已经发展了很多成熟 的方法。
2013-8-9
19
2013-8-9 2
绪论
物探方法: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放射性勘探:利用岩石的放射性差异
2013-8-9
3
绪论
二、地震勘探
1、概念及特点 地震勘探:它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来进行矿产勘
17
第三部分 地震勘探处理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方法 振幅处理及提高信噪比、分辨率的处理方法 反射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 地震速度参数提取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进展简介
2013-8-9
18
第四部分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 • • • 构造解释 地层解释 岩性解释和烃类检测 综合解释
仪器向遥控、高采样率、多道采集系统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de66b9f524ccbff12184e3.png)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论文提要根据近三年对地震勘探的学习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总结出对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础任务是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所以对地震法的野外工作必须要十分重视。
野外工作方法,因各探区具体条件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别。
本论文就是介绍不同的野外环境所使用得不同勘探方法。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包括:勘探前期的测量工作、勘探中的钻井工作、各种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地震波的接收。
二维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地震测线部署、地震勘探设计。
三维勘探的运用和与二维的区别包括:三维勘探与二维的区别、高精度三维勘探的运用、地震数据野外采集、地震数据室内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正文一、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
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那么人工地震为什么能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呢?我们知道,当投一块石头到平静的水池里,平静的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了"水波"。
"水波"传到水池边或遇到障碍物时还会返回来,发生所谓的"波的反射"。
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此十分类似,在地面上某点打井放炮后,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
地震波遇到地层(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的分界面时,通常会发生反射;同时另一部分地震波还会继续向下传播,碰到相似的地层界面后还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即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继续向下传播。
与此同时,地面上精密的仪器把来自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情况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的时刻和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再用别的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最后就可得到地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了。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bdfa4b6cc7931b764ce1548.png)
第二节 地震测线布置
2、面积普查
查清含油气的远景区域,寻找可能的储油气带,查明大 的局部构造。
• 布置测线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测线间距不
漏掉局部构造,线距不应大于预测构造的一半,(测
线间距达几百米—几公里),有联络线。
3、面积详查
在已知构造上查明其构造特点(范围、形态、目的层厚 度、断层大小及分布等等),提供最有利的含油气带, 为钻探准备井位。
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与排列和移动道数
• 在施工中,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的道数m为:
N S 2n
• 式中: N是排列中的接收道数:n是覆盖次数;S是一端 放炮时等于1,两端放炮时等于2。
• 例如,24道接收,三次覆盖一端放炮,放完一炮后,炮 点的排列向前移动4道检波点距。若十二次覆盖,则应 移动1道检波点距。
第三节 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
1、排列的概念
• 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的炮点与检波点(检波器) 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工区,此关系 是固定的。
2、排列的类型
• 纵排列 —单边放炮、中点放炮、双边放炮
• 非纵排列 —T型排列、L型排列
• 交叉排列
第三节 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态,必须连续追踪各界面的地震波, 就要沿测线要许多个激发点分别激发进行连续多次接收。
单边放炮六次覆盖 观测系统示意图
• 观测系统示意图,用 综合平面法。
• 将标所在有同炮一点水平O1线、上O2。等 • 从各炮点向排列前进
方向作一条与炮点呈 45o的直线,将同一排 列上的24道分别投影 到这些45o斜线上,每 一根斜线表示一个排 列,获得一张原始记 录。
第三节 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
沿测线方向布设多条平行的检波器线。每次激发时, 这些检波器线同时接收,获得纵、横方向上的多次覆 盖信息。处理结果除可得到地震剖面外,还可精确地 测定反射层的横向倾角。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64d21c4431b90d6c85c789.png)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论文摘要地震勘探就是石油勘探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
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它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侧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盘记录了地面震动情况的磁带。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正文一、试验工作(一)、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1、地震波波场的特点: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
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
由于吸收的影响,波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振幅逐渐减小,主频逐渐降低,在勘探深度达到4—5 km反射波法工作中,纵波的主频一般为30~70HZ,最高频率达150~200HZ (在坚硬岩石层出露地表面以有在坑道、井中、工程地质勘探时)反之,当进行偏移距达数百公里的区域工作时,纵波的主频不超过3~5HZ,横波的频率一般小于相同路径纵波频率约1.8~2.2倍,瑞雪面波和勒末波之间频率比纵波的小3~5倍)。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00d15e40975f46527d3e1a4.png)
特点:偏移距比较
大,由于反射波速 度较面波和声波大, 故此,当反射波探 测的偏移距较大时, 在较远处优先接收 到反射波,从而避 开了面波和声波干 扰。
简隔连续观测系统
五、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及图示
1、概念:
①复盖次数—同一界面被观测追踪的次数;
②多次复盖—同一界面或界面点被多次观测 追踪;
③多次复盖观测系统—能对地下同一个反射 界面点进行多次观测的野外观测系统,以便 进行迭加压制多次波等干扰波;
1、线路普查—大剖面(未做地震区) 任务: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2、面积普查:
在油气远景区寻找可能储油气带,研究地层分布, 查明大局部构造,一般在线查基础上进行。
3、面积详查(主测线线距2~3公里)
在一只构造基础上查明构造特点,如:上下层接触关 系、高点位置、闭合度、断层分布等。
4、构造细测:
特点:(1)以一构造或构造带为勘探单位;
(一)、规则干扰波
1.声波干扰:
在坑中、浅井 (或浅水中)、空中 用炸药或用重锤撞击 地面时,都能产生声 波。其特点是速度稳 定(340m/s左右), 频率高,延续时间长, 在地震记录上呈现强 而尖锐的波至。如右 图所示。
声波
2.面波
当震源较浅时,在大地 和空气的分界面附近,由震 源激发可直接产生面波。它 们的传播速度略小于横波, 频率低(有时只有十多赫 兹),能量沿垂直方向衰减 快,沿水平方向衰减慢,延 续时间长,在地震记录上呈 扫帚状,且有频散现象,如 右图。面波虽然在某种情况 下包含着对解释而言是有用 的信息,但通常被认为是干 扰。
2、直角排列方法图示
—为查明沿地表传播的干扰波方向;
A O。
C
A
△ t2
△ t1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6f7f58c82cc58bd63186bd21.png)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论文提要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和技术发展,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表层吸收、新生界强反射界面的屏蔽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人为干扰和工业干扰,原始记录存在各种强噪声干扰,有效反射波能量被强能量的各种干扰波湮没,记录信噪比很低。
但勘探目标要求越来越精细,对于构造复杂和埋深较大的低幅度构造要求精确解释。
解决复杂的地质任务需要高精度的地震数据。
所以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包括野外工作的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等。
正文一、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
野外工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系列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一) 试验工作1.试验内容具体的试验内容根据地质任务、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干扰波情况、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以往的勘探程度来拟定。
2试验项目(1) 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性。
(2)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准层),速度剖面特点等等。
(3) 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等。
图1-1 野外小队施工(4) 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二) 生产工作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地震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三) 干扰波调查的方法干扰波调查是试验工作的重要内容,野外工作中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压制干扰波,加强有效波,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
在干扰波严重的地区,应当进行关于干扰波调查的试验工作,其中用来记录干扰波的观测系统有小排列、直角排列、方位观测、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观测。
地震勘探技术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技术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b27e9cd4d8d15abe234ec9.png)
如固定在排列一端激发,每激发一次,排列沿测线方向移动一次 (半个排列长度),称单边激发观测系统。如图所示。
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a) 双边激发 (b) 单边激发 2.单次覆盖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定义:炮点离接收点一定距离激发。避开震源附近面波和 声波的强干扰,又称偏移观测系统。如图所示。
3.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频谱(1lb=0.454kg)。
浅井爆炸:井深0.7~1米,药包放在井中并将土回填埋实,促使能 量向下传播,压制干扰波(面波、声波等)。如下图所示。
锤击置于地面的钢板, 18磅或24磅。 地表结构:潮湿密实地面效果好,干燥松软地面效果较差。
优点:可多次激发,重复性好(保持钢板与地面的耦合 好),信号增强。 缺点:频谱低于炸药震源,能量有限,不适合深层。
(a) 单边观测系统 (b) 相遇系统 (b) (c) 追逐系统(d) 相遇追逐系统 (c) (e) 双重相遇追逐系统
优点:既利用O3两侧交点求出二个Ve值来控制Ve的横向变化,又利 用大小排列的二组t0值相互对比提高解释精度。且具(d)种观测系统的优。 工作中较常采用,山谷、山脊分段观测。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一、地震波的激发 1.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 激发条件:影响地震记录好坏的第一因素,得到好的有效波的 基础条件。 (1) 有一定能量,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的反射; (2) 有效波能量强,干扰波相对微弱,有较高的信噪比; (3) 频带较宽,尽可能接近δ脉冲(尖脉冲),以利提高分辩率; (4) 同点激发,地震记录重复性好。 2.震源类型 (1) 炸药震源
对泥水:加长尾锥。 对基岩、水泥地:石膏等固结。
5.道间距△X的选择
△X选择原则:各道间相位 关系清楚,同时轴明显。 图5.11(a):△t≤Ta/2,可辨认 有效波的相同相位。 图5.11(b):△t>Ta/2,易造 成相位对比错误。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ba07c8195f312b3169a5c0.png)
第二类:仪器在接收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第三类:震源激发后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1.6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野外工作基本概况 有效波与干扰波 测线布置和观测系统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观测参数的选择 多次覆盖原理和叠加技术
1.6.2
有效波与干扰波
有效波:可用于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 干扰波:所有妨碍有效波识别和追踪地质问题的其他波 称为干扰波。 (1)规则干扰 (2)不规则干扰
1.6.2
有效波与干扰波
(1)规则干扰 规则干扰:在时间或者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声波、面波、工业电干扰、多次波和绕射波。 差异:频率、视速度和到达时间。
地球物理学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学院
苏本玉
第一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
1.1 地震勘探的概述 1.2 地震波的理论基础 1.3 地震波传播原理 1.4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 1.5 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1.6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 1.7地震资料的解释
第一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
1.1 地震勘探的概述 1.2 地震波的理论基础 1.3 地震波传播原理 1.4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 1.5 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1.6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 1.7地震资料的解释
1.6.1
• 2)生产工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外工作基本概况
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实际布置到工作地区, 定出激发点、接收点(排列)的位置,绘制测网图。
• •
地震波的激发:测定的炮点钻激发井,下炸药。 地震波的接收:使用地震检波器、电缆线、野外地 震仪等设备。
地震勘探简介
![地震勘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863bf73376baf1ffc4fadfe.png)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
仪器车
可控震源)
检波器)
接收到的反射波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海洋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什么叫地震勘探? What is Seismic Exploration?
• 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 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 面返回地面,用仪器接收地震波, 得到地震记录。对接收到的地震记 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就能了解
1、地质法
不足:野外地质的方法很难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加利福尼亚地区地表石油渗漏
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塔里木用油历史有约1500年
“龟兹 国……其国西 北大山有如膏 者,流出成川, 行数里入地, 状如涕糊,甚 臭,服之,发 齿已落者能令 更生,疠人服 之皆愈。自后 每使朝贡。”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室内资料解释:
Interpretation Data/Information in home
– 由于时间剖面上某个同相轴就代表了地下某个物性 界面,因此,我们是通过从时间剖面上解释出同相 轴,从而反推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界面的状况的, 并对这些物性界面赋予一定的地质意义(时代、岩
大型计算机处理,得到一种资料――称为时间剖面 (Time Section),用于进行解释。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测量产生大量(13数50据Feet)
Stack of 133,000 Diskettes (1385 F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