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丝带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带绣》课程实施纲要

一、开设目的:

丝带绣是当前较热门的一项手工劳作,它与传统刺绣工艺相比,在刺绣工具、材料的选择上更为灵活,绣成的质地粗细可按作品的要求而定,并且不借助绣花绷也能进行刺绣。丝带绣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是简单易学。只要在专用绣布上使用专用的绣线,用用一些简单的针法来绣即可。其次是创意新颖,有经典油画类、风景类、人物类、卡通类、动物类等,丰富多样。再是应用广泛,能制作成独具特色的抱枕、钟表、手机链、卡套、画框等。最后是修身养性,既能增强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又能陶冶性情。

随着计算机家庭化,儿童、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人,将大量业余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聊天,自己亲手动手的事情和氛围越来越少,连钉钮扣、洗衣服等这些最基本、简单的事都消声匿迹了。丝带绣是最基本的手工劳动,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的心情太浮燥,没有耐心,恒心就不用说了,所以开展丝带绣教学很有意义,并且深受不同情况的各种学生的喜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丝带绣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好途径之一。

通过丝带绣课程的开设,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丝带绣课程中学习、成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人生的哲理,同时不断创新、实践,用手中的针和线,绣出一片广阔天地,为自己的未来描绘一副美好的蓝图。

二、课程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丝带绣的历史意义及它的起源、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丝带绣的编制原理,能看懂操作示意图,以及走针路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评价等技术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精神,培养经济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劳动过程中有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态度,观念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课程内容:

1、认识丝带绣,作品欣赏。

2、学习基本针法。

3、学习丝带绣的技法。

(1)穿针(2)起针(3)收线(4)勾边

4、练习并制作绣一些图案。

5、完成一至两幅作品。重点在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丝带绣的针法与技巧。

四、授课形式

《丝带绣》课程以教师主导型教学为主,安排合理的组织形式,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两种形式。

五、课时安排

《丝带绣》课程安排为三到六年级每节特长课上。

六、课程评价

《丝带绣》课程评价方式为开放式评价,平时每节课采用现场展示方式。期末进行集体及个人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

七、开设范围全校三——六年级的学生

第一讲讲述理论知识并欣赏作品⋯⋯⋯⋯⋯⋯⋯⋯⋯⋯⋯⋯1

第二讲基本针法(跑步绣、长短针法、轮廓绣)⋯⋯⋯⋯⋯⋯6

第三讲基本针法(法国豆针绣、回针绣、花叶绣)⋯⋯⋯⋯⋯⋯8

第四讲基本针法(菊叶绣、昆虫绣、双叶绣)⋯⋯⋯⋯⋯⋯⋯10

第五讲基本针法(直叶绣、直豆绣、直针叶子绣、绒毛绣)⋯12第六讲基本针法(叶子针绣、羽毛绣、复杂玫瑰绣)⋯⋯⋯⋯⋯14

第七讲基本针法(豆针双层绣、简单玫瑰绣(1)、叠合绣、简单立体花瓣绣):⋯⋯⋯⋯⋯⋯⋯⋯⋯⋯⋯⋯⋯⋯⋯⋯⋯⋯⋯⋯⋯⋯⋯⋯16

第八讲基本针法(含珠绣、简单玫瑰绣(2)、卷茎绣)

18第九讲:基本针法(扭转绣、缎纹绣、立体花瓣绣、平铺叠合绣)20

第十讲:基本针法(锁链绣、直角织文绣、线型绣、绕针圈圈绣)22

第十一讲:基本针法(绕针玫瑰绣、盘结玫瑰绣)

第十二讲:基本针法(十字鱼骨绣、叶片绣、折叠花瓣绣、折纹

绣)⋯⋯26

第十三讲:基本针法(折纹裙子绣、绕针绣、直线玫瑰绣、梅花

第一讲:讲述理论知识并欣赏作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刺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对丝带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意识。

中国刺绣文化: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又名“女红”。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发展简史:

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 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 观其针法, 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 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

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

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

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代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雇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的染织工艺,至宣德间始变发达。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铺绒主花。洒线绣是纳线的前身,属北方绣种,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为例,它用三股线、绒线、捻线、包梗线、孔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