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孩子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d761d524de518974b7de3.png)
【案例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个案描述开学不久,班里的一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如下明显性的行为:轩轩极其好动,没有任何规则意识,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
集体教育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认真跟老师积极互动。
可是轩轩总是把鞋子脱掉就像猴子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如同在家一样无拘无束;户外活动时她会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滑梯上;吃饭时他似乎对任何美食都不感兴趣,总是左顾右盼、大呼小叫;每次午休的时候他都不睡,总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大声呵唱,严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午休,穿脱衣服也需要老师代劳。
他身上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他的嘴一直在自言自语,从来没有停止过。
轩轩的自由散漫、焦躁老师真是无可奈何,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可是既然轩轩已经成了班上的一分子,总不能放任他一直这样下去吧!我尝试每天多关注,多交流,并和家长及时沟通,找出原因。
原因分析1.生活环境太过封闭,导致幼儿缺乏社交意识和安全感。
通过和轩轩妈妈的多次沟通,得知轩轩父母工作繁忙,经常没时间回家,他由奶奶一人照料。
平时活动范围几乎都在家中,玩游戏时只能自己扮演多种角色和自己对话。
即使外出也不和同龄幼儿接触,导致孩子失去了社交意识和安全感。
2.过度宠溺,致使幼儿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奶奶都是一手包办,穿脱衣裤都是奶奶亲自代劳,吃饭时奶奶总是一口一口喂他吃,睡觉时奶奶都是抱着他才能入睡。
3.家庭教育观念有偏差,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家时他从来不穿鞋袜,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于家长没有及时制止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所以导致他分不清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采取措施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注意力集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注意力集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7df7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4.png)
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注意力集中案例分析案例1:小明在幼儿园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些小朋友上课容易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今天我将以小明为例,分析他在幼儿园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并探讨如何帮助他更好地面对这个问题。
1. 小明的情况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他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经常无法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他容易分心,喜欢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嬉笑打闹,甚至偶尔会离开座位跑来跑去。
这样的表现让他的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担忧,担心他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纪律。
2. 问题分析小明上课好动的问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在生理上,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
在心理上,小明可能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无法引起他的注意。
在环境上,幼儿园的课堂环境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小明集中注意力的因素,例如嘈杂的环境、过多的诱惑和干扰等。
3. 如何帮助小明针对小明上课好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改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
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性、活动性来激发小明的兴趣,让他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管理和布置,营造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帮助小明更好地聚焦注意力。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明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增强他的注意力和控制力。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在帮助小朋友改善注意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解决问题本身,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总结回顾通过对小明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可能原因,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帮助策略。
在日常教育中,针对类似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小朋友更好地面对和克服注意力集中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多动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
![多动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d5c36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2.png)
多动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蒋贵荣吕欢注意缺陷多动症是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注意缺陷多动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①以涣散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症;②以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症;③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症。
本文从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的角度分析,从攻击行为的概念、攻击行为的原因及个案研究、矫正措施作一概述,以最大限度减轻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多动症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许多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的冲动行为和攻击行为都束手无策,声称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有此症状的儿童特别需要专业教育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原因后,才能进一步的采取相应措施,来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
1 概念辨析1.1 幼儿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由于儿童言语功能和思维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初期,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而攻击性行为表现得尤为突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的理论流派在给攻击性下定义上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分歧。
从客观性角度分析侵犯性指身体上的攻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
学前儿童大部分攻击行为是针对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把小伙伴和教师作为攻击对象。
1.2 模仿性攻击性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运用波波玩偶实验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他让被试儿童观察成人对塑料大玩偶一边大声辱骂,一边拳打脚踢,然后给孩子玩这些玩偶。
结果许多儿童模仿成人的攻击性行为。
班杜拉在对行为习得的叙述过程中提出了人类的观察模式,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这于我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传”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ADHD儿童并无攻击之意,也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只是从模仿中习得,如果没有得到家长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形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0ca2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6.png)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多动症的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多动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小明,3岁,就读于某幼儿园。
他的老师观察到,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无法保持安静,总是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
他在玩耍时也表现出过度活跃和冲动的行为,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的这些行为,并感到困惑和焦虑。
针对小明的这些表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开始关注他是否患有多动症。
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和评估,确认小明确实患有多动症。
接下来,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和家长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应对多动症的困扰。
首先,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一些适合多动症孩子的活动,比如小组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小明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活力。
同时,老师也加强了对小明的个别关怀和引导,及时提醒他保持安静,引导他集中注意力。
其次,家长们也在家庭环境中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他们给小明制定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他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在家庭活动中,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户外运动,比如骑车、游泳等,让他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减少多动症的表现。
此外,家长们也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小明摄入过多的甜食和咖啡因,增加了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的症状。
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多动症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他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也逐渐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们和睦相处。
在家庭中,小明的父母也更加了解多动症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
综上所述,幼儿园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幼儿,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调整,多动症孩子的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控制的。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539b39a5e9856a5612608e.png)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姓名叶优微学号 11102801007004一、案例简介我们班有坐不住小朋友。
孩子多动、做事不专心、爱拆卸东西前来。
孩子六岁多,上幼儿园大班,九月份将入小学。
孩子在班里属于“屁股上长刺儿”的人,根本坐不住。
老师开始上课没有几分钟,孩子就开始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挑逗同学,有时候忽然离开座位走到教室另一头;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在家也是边做边玩,外边一点小动静就要出去看,家长只好在旁边监督。
作业本子又脏又乱,家长一批评就把刚写好的一页撕掉,他的作业本明显地比别人的本子薄。
一天,我一边和这位母亲交谈,一边关注着孩子的举动。
我发现,自从进来之后,孩子就时刻动个不停。
他先是坐在他妈妈旁边,然后坐在沙发扶手上,后来又挤到我的单人沙发上。
他不断插话,让谈话很难进行,我就打开电脑让他上网看动画片。
哪知道这孩子连动画片也没有耐心看完,他拿着鼠标用力往桌子上摔,想把鼠标摔裂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老鼠”。
再往后他又坐回到我身边,要往我的后背上爬,他妈妈的厉声斥责对他也不起作用。
从他的行为表现和他妈妈的陈述看,我初步判断他是多动症患儿。
正当我犹豫不决,考虑是否把这个判断告诉这位家长的时候,他妈妈拿出了前不久在某医院所做检查的病历本,果然是多动症。
点评:幼儿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障碍”,是指幼儿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身心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以注意缺陷为最突出表现的幼儿行为障碍。
其症状一般在学龄前出现,9岁左右是症状最突出的表现阶段。
一般男孩多于女孩。
当然幼儿多动并不都是多动症,应注意区分多动与多动症。
假如一个幼儿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动作很多,但是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个幼儿就不是多动症而是多动。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主要依据下列表现:(1)活动过度: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多动症的孩子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甚至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来回翻动。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df52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0.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总是比其他孩子更加活跃和冲动。
老师经常抱怨他无法安静地坐在课堂上,总是东张西望,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父母也发现小明的活动量异常大,几乎不停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难以安静下来做任何事情。
同时,小明经常会做出冲动的行为,比如不经思考地冲进马路或者随意摔东西。
这些行为引起了小明家人和老师的担忧,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检查。
经过专家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幼儿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在幼儿期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表现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建议他接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矫正和注意力训练,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药物来调节小明的神经活动,减轻症状的表现。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人和老师也需要配合,给予他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需要和医生一起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监督小明按时服药和进行行为训练。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需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和自尊,减少他的焦虑和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
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变得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在家里,他也变得更加懂事和听话,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症状的困扰,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多动症,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89a0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d.png)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的症状。
通过观察和分析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小明(化名)是一名四岁的男孩,就读于某幼儿园。
他的家长向幼儿园老师反映了他的多动症疑虑,并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指导。
根据对小明的观察和与他家长的交流,以下是对小明多动症案例的分析。
小明在班级中表现出明显的多动症症状。
他无法保持安静,经常在教室里四处走动,难以坐在座位上持续集中注意力。
在上课过程中,小明经常打断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任务和活动缺乏耐心,往往较早就开始转移注意力。
此外,他也常常冲动地打扰其他同学,很难等待自己的轮到。
幼儿园老师对小明的多动症症状给予了积极的注意和支持。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帮助小明控制行为和提高注意力。
首先,他们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观察和发现,以及他们在家中所采取的支持措施。
其次,他们给予小明更多的个别关注和鼓励,通过肯定他的努力和积极行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活动,例如递给小明一只小球,让他进行一些富有动感的活动,以释放他过剩的精力。
此外,幼儿园老师还采取了一些在课堂上改善注意力的策略。
他们将小明的座位安排在离老师近且没有分散注意力的地方,以便能够及时介入和引导他。
他们也尝试增加小明的参与感,更频繁地向他提问或让他参与讨论,以保持他的兴趣和投入。
同时,他们采用了定期的提醒和规则强化,帮助小明养成自控力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通过这些支持和帮助,小明的多动症症状有所改善,他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
他开始学会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打断行为也明显减少,能够更好地等待自己的轮到。
他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觉得他们与孩子一起共同应对多动症的经验得到了积极的改善。
特殊教育管理案例分析100例
![特殊教育管理案例分析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99981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c.png)
特殊教育管理案例分析100例“多动症”的他-—教育案例分析与思考【案例简述】:李嘉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他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
而且情况有增无减。
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
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
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
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
此外精力特别充沛,打电脑游戏,兴趣很浓。
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
通过和家长交流及平时的细心观察,得知他的脑子并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
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
家庭教育方式:爸爸比较粗暴,工作很累,工资却不高,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
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回家肯定挨挨。
妈妈也附和着一起打。
【案例分析】: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
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
?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
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
?他在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
他属于一股性的多动行为。
【案例处理、感悟与思考】:对于这种孩子是属于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我采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进行教首先与其家长联系,应该更加关心帮助体谅他,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多动孩子的案例分析
![多动孩子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3de1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1.png)
专项六案例分析案例中文文旳现象属于小朋友旳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是幼儿特有旳,有些是后天形成旳。
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阻碍小朋友身心旳正常发展。
我觉得案例中文文旳行为具有如下特性。
(一)不能自主旳多动行为由于特有旳年龄特性,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旳克制力很单薄,常发生某些不受自我控制旳多动行为, 如早操时,小朋友都认真旳做着操,他却装成“打醉拳”旳样子,东倒西歪旳,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旳体现。
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具有强烈旳好奇心文文对周边世界布满浓厚旳爱好,喜欢玩弄多种自己弄不明白旳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小朋友理智感、求知欲旳发展有极大旳启迪作用。
例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变化玩法,甚至拆开看个究竟。
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旳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旳多动行为。
(三)但愿受到别人关注旳多动行为幼儿都但愿受到同伴、老师、父母旳关注和承认。
大部分幼儿会用好旳、积极旳行为。
如通过协助别人、关怀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旳承认、老师旳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某些悲观行为。
如平常活动中,文文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他,告诉他某些规则,但过一会儿,他还是我行我素。
当老师对他们旳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觉得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觉得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旳关注,达到了效果。
这是幼儿旳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旳引导时所体现出来旳行为。
针对“文文”旳这种行为,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旳实践中,对多动旳幼儿重要从如下几种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1. 用爱心互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爱是教育旳前提,信任是教育旳开始。
幼儿园特殊儿童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方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c87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2.png)
【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着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社交困难等挑战,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特殊儿童案例的深度分析,探讨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案例分析】1.小明(伪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在幼儿园中,他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按部就班完成任务。
在课堂上,他不停地扭动身体,打断老师讲话,甚至与同学发生冲突。
2.小芳(伪名)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患有自闭症。
她对外界社交行为缺乏兴趣,经常独自玩耍,无法与其他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幼儿园中,她的老师和同学很难理解她的行为和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评估】针对以上案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1.个体评估:了解特殊儿童的个体特点、优势和挑战,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家庭评估:了解特殊儿童的家庭环境、家庭支持和教育方式,在家庭角色、家庭氛围等方面进行评估。
3.幼儿园评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个性化方案】1.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小明的ADHD特点,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采用分段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帮助他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
2.个性化交往培训:针对小芳的自闭症特点,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她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促进与同学的互动。
3.家庭与学校合作:家长、幼儿园老师和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加强家校互动,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回顾】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评估和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学习和行为方面的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需要家庭、幼儿园和专业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六、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特殊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方案不仅需要专业的评估和制定,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a0c1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8.png)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针对问题:如何对待多动症,自制能力差的小孩?案例再现:我班学生浩浩,智力较好,知识点拨一下能学会,但是假如不特别关注他,课堂作业就常常不会写。
调皮捣蛋,自我约束能力差,嘴巴总是管不住,上课乱插嘴,爱告状,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连女生也不放过,上课总是喜欢打扰坐在他前排的同学。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表现。
案例分析:鉴于浩浩这种表现情况,我特意去他家访了。
发现他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可是爸爸妈妈并不很重视对他进行教育。
他妈妈对我比较冷淡,甚至都没教育小孩浩浩向我问好。
据了解,浩浩的爸爸妈妈相处得也很不融洽,无怪乎浩浩会有上述表现。
应对措施: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加大了对浩浩的关心。
不仅在学习上多花了心思,还从生活上关爱他,比说给他奖励学习用品,天气冷了提醒他加衣服,下雨天没带雨伞借给他雨伞。
让他和学习成绩不错,性格活泼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
多多鼓励浩浩,他一旦欺负其他的同学,我不再如同以前大声斥责他,而是说:浩浩最近比上个月表现好很多了,这个月只欺负了一个同学了。
但是浩浩如果能做到不再欺负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越来越喜欢你的。
在学习方面也如是鼓励。
鉴于他妈妈对教育不太重视,我就改家访为电话联系,将浩浩的进步及时回馈给他妈妈,并且鼓励家长也多多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浩浩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了,不再欺负同学了,多动症也慢慢改善了。
这次得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郑渊洁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
让我再次感叹,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具体案例 1.个人基本情况凌某某,男,12岁,五(1)班学生。
自由散漫,喜欢惹事生非,课堂老师上课总爱插嘴,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
他也因此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去打骂同学。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一个多动调皮的孩子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一个多动调皮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ba4d7264cc22bcd127ff0c97.png)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一个多动调皮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xxx的男孩,他是大班第一学期从民办园转过来,新到我们班的。
才让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多动调皮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勒令我们三个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xxx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才让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梁佳贝的小辫子。
梁佳贝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才让想将梁佳贝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梁佳贝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xxx。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xxx说道:“xxx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梁佳贝僵持着的xxx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xxx,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才让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xxx“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xxx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才让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解析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
![解析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a4db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2.png)
解析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解析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从小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在每个幼儿园中都存在一些特殊儿童。
这些特殊儿童可能面临不同的学习障碍或发展问题,需要特殊照顾和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并解析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孩子融入学习环境,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背景和学习困难分析1.1 案例背景: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遇到一个幼儿园特殊儿童,名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六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1.2 学习困难分析: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很多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的行为。
他难以专注听讲或完成任务,有时还会打断他人的发言。
这给他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个体化教育方案设计2.1 建立个性化目标:针对小明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问题,制定个性化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是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和专注力,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天逐步延长他的专注时间。
2.2 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小明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通过图示和图片来引导他的学习;利用多感官教学,通过触觉、听觉和运动等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2.3 提供个别支持和辅导:特殊儿童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幼儿园可以安排专门的教育辅导员来与小明进行个别训练和指导,以提高他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三、多元化教育策略的应用3.1 利用小组活动和互助学习: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互助学习,可以促进小明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和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交能力,还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2 借助游戏和动手实践: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和动手实践的方式教育小明。
游戏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索来加深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4.1 家庭支持与指导:有效的家庭支持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个好动幼儿的个案分析及教育措施
![一个好动幼儿的个案分析及教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ded551da38376bae1fae5e.png)
一个好动幼儿的个案分析及教育措施一、幼儿情况:龙龙小朋友是我班一名比较特殊的孩子,刚来园时我便发现他上课不专心、好动,爱做打斗的行为,我查过了很多资料,也向一位儿童心理精神病专家询问,这种例子被诊断为患有好动症,他的各项检测分析,其症状属于比较轻的一种,矫正好的可能性较大。
二、方法与措施幼儿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出现在学龄前期,对幼儿早期智力发育和心理发展不良影响,2~5岁是治疗多动症的关键期,应及时采用干预措施。
龙龙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视、关爱。
家人定期与老师交谈、讨论,并共同制定矫正方案。
(一)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包容。
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成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龙龙来园是规则意识较差,常做出一些异常的事,甚至影响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但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二)逐步进行自制力的培养。
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其自制力。
如龙龙常把玩具扔在地上,不会归位放好,我就请同伴与他一起拣,并督促把玩具整理好。
有意识的让他当“小班长”,利用角色约束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乱扔玩具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
多让他担任“值日生”,为集体做事。
通过履行角色来锻炼他的自制力。
龙龙喜欢听音乐,在区域活动中,我有意的安排他在音乐区,让他安静。
慢慢的他的自制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有意培养其注意力。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是龙龙的最大毛病。
因此我把他安排在我容易顾及的地方。
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如拼图、系鞋带等活动来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
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规律。
即使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也要让孩子按时休息,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
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多动症幼儿案例分析
![多动症幼儿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7d21f36529647d272852f5.png)
多动症幼儿案例分析我在小班待了有三个月了,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韩涵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游戏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
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
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247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1.png)
一、案例镜头:胡有财,这是一个原来令老师头疼、让幼儿既讨厌又惧怕的“坏儿童”。
他原来“坏”在哪里,先回放几个关于他坏的镜头。
镜头一:中班第一学期的一个早晨,幼儿们纷纷排队拿好自己的一份早点,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好等候时,突然有一个幼儿大声喊叫说胡有财把全桌的牛奶倒翻7,我大吃一惊,赶紧走过去看,牛奶淌了一地。
我问他们一桌的幼儿胡有财为什么要倒翻全桌人的牛奶,他们说是因为有财不满意自己所拿的杯子比其他幼儿的旧,他想给别的幼儿换一个,但是他们都不给换,所以他一生气,就把全桌人的牛奶都给倒翻了。
镜头二:仍然是中班时候,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大多幼儿都已经入睡,可是有财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把头探出床外,一会儿又把双脚翘起来……反正他每次都不会乖乖睡觉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床边,他开始装老实了,把眼睛紧紧的闭上,可是他眼珠却在眼皮里面转来转去,等过了一会儿又情不自禁的睁开了。
突然他一下子坐起来,用双手不停地去抓小腿,我连忙制止他,因为我看见他的双腿上全是一个个的血疤。
他好象不知痛一样,把那些血疤都给一个个抓破又渗出了血珠子。
我小声问他痛不痛,他摇摇头,我奇怪他为什么不知道痛呢?镜头三:胡有财家里,有一次,家里买的梨,最后还剩下两个快坏掉了,没人吃,做为女人的胡有财妈妈还是比较节省的,就自己洗洗给吃了,还没吃完,有财从外面玩耍回来,见妈妈把梨吃了就大哭,拼命地向妈妈吼叫:“谁叫你吃我的梨! ”他妈妈解释说,不吃烂了可惜,,有财象发疯了一样,把妈妈手上的梨拿下来,摔在地上,使劲的用脚踩,嘴里还叫着:“就是不给你吃。
上面镜头所回放的就是原来胡有财的坏,他因为坏而总是影响课堂纪律,或者与别的幼儿发生冲突而出现攻击行为。
所以,大多来代过这个班的老师不喜欢他,大部分幼儿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基本全园的老师都知道胡有财,甚至我班有个别家长找过我们老师,不让他们的孩子挨胡有财坐。
胡有财简直成了人见人嫌、人见人躲的坏孩子。
二、案例原因分析并不是每个“坏孩子”生来就坏,孩子的气质性格是遗传因素较多,而孩子的品性却是孩子从一生下来接触现实生活环境开始,其心理发展就与客观环境不断交互作用而形成,从而奠定一个孩子的初始本性,即人们心目中的“好”与“坏胡有财不是一个天生就“坏”的孩子,我想:他在别人眼中的“坏”肯定有许多的原因的。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658a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多动症案例分析范文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下面将从一个多动症儿童的个案出发,进一步探讨多动症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3岁时就注意到他比同龄的孩子更为活跃和坐立不安。
小明在学校里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经常中断其他同学。
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丢失物品,并且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小明还经常在不合适的时候说话或者干扰其他学生。
他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多动症儿童,并希望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多动症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小明的举动与这些症状非常符合,他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经常中断他人并且冲动地说话。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此外,许多多动症儿童还表现出易疲劳、焦虑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多动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多动症在一些家庭中具有聚集性,且多动症家庭成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此外,脑部发育异常和神经传导系统的异常都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行为疗法是多动症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教导儿童控制冲动、改善注意力集中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方法来减轻症状。
例如,儿童可以学习使用日历和提醒事项来帮助他们管理时间并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老师在提供支持和结构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刺激剂和非刺激剂药物。
刺激剂药物如甲基苯丙胺(Ritalin)被广泛用于多动症的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失眠、食欲减退和情绪波动等。
因此,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评估。
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教育、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支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社交关系和减轻配偶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多动症症状具有积极的影响。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b0da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4.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症状、诊断和治疗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小明(化名)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3岁时开始观察到他的行为有些异常。
小明在幼儿园里总是无法坐定,经常跑来跑去,不愿意安静地听老师讲课。
他的父母也发现,小明在家里也是如此,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玩一会儿就会换一个玩具,很难完成一件事情。
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小明也经常表现得过于冲动,不太懂得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小明的父母开始感到焦虑,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当地的儿童心理科医生那里进行了咨询。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医生初步判断小明可能患有多动症。
为了确认诊断,医生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估测试,包括行为观察、认知测试和家庭调查等。
最终,小明确诊为幼儿多动症。
针对小明的多动症,医生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些治疗建议。
首先是行为疗法,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是药物治疗,医生开了一些适合幼儿的药物,帮助小明控制多动症的症状。
此外,医生还建议小明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创造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小明的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家庭支持,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幼儿园里能够更好地听从老师的指导,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注意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家里,小明也变得更加懂事和稳重,父母对他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对患儿和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不可或缺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多动症,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https://img.taocdn.com/s3/m/32d571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1.png)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过于活跃等行为特征,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些儿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发展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
1. 案例一:小明小明,3岁半,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经常无法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园内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与家长交流后,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常表现出多动的特征,对待问题缺乏耐心,难以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其心理状态影响较大,需要与家长积极合作,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2.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这样的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
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与家长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活动,针对小明的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引导他合理释放能量,提高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环境,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案例二:小红小红,4岁,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她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于活跃的特点,经常难以按时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
在家长的反映和老师的观察下,发现小红在家庭中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玩具和游戏过于依赖,缺乏自控能力。
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幼儿园需要从生活规律、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入手,帮助小红调整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案例分析:针对小红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配合,建立孩子在家和园所之间的良好过渡措施。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3e28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9.png)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多动症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明,男,6岁,就读于当地一所幼儿园。
他的家长向医生反映,小明在课堂上无法保持安静,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完成任务。
在家里,他经常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在房间里四处奔跑。
此外,小明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经常表现出冲动和不顾后果的行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这些行为已经持续了数月,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根据小明的表现,医生初步怀疑他可能患有多动症。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医生对小明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观察。
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发现小明的行为确实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同时,医生还了解到小明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发展历程,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因素,如家庭问题或其他心理障碍。
经过综合评估,医生最终确诊小明患有多动症。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建议小明的家长和老师采取行为疗法,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医生还建议小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医生还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减轻小明的症状。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小明管理症状。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计划,对小明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同时,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运动和游戏,以消耗他的过剩能量。
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他们教导小明一些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技巧,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经过数月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家里,他也能够更加自律地行为,不再频繁地冲动和发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案例分析
案例中文文得现象属于儿童得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就是幼儿特有得,有些就是后天形成得。
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得正常发展。
我认为案例中文文得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能自主得多动行为
由于特有得年龄特征,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得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得多动行为, 如早操时,小朋友都认真得做着操,她却装成“打醉拳”得样子,东倒西歪得,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就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得表现。
由于坐立不安,好动,她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具有强烈得好奇心
文文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得兴趣,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得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得发展有极大得启迪作用。
比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改变玩法,甚至拆开瞧个究竟。
其好奇心极强,这就是她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就是很难做到得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得多动行为.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得多动行为
幼儿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得关注与认可。
大部分幼儿会用好得、积极得行为。
如通过帮助她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得认可、老师得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
如日常活动中,文文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
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她,告诉她一些规则,但过一会儿,她还就是我行我素.当老师对她们得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她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得关注,达到了效果。
这就是幼儿得社会意识心理与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得引导时所表现出来得行为.
针对“文文”得这种行为,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得实践中,对多动得幼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与教育:
1、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爱就是教育得前提,信任就是教育得开始。
我关注着松松得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她交流,后来我发现她其实就是很喜欢老师得,与她交流得多了她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她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她身旁,或就是微笑得与她讲,她能够马上不乱动了.
2、用细心发现亮点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闪光点"。
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松松就是个很有礼貌得孩子,每次她需要什么东西时总就是亲热得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她得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得习惯,而且每次我给她发水果她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松松得同时,也教育其她孩子要懂礼貌。
3、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得特点就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得转化工作不就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得,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⑴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松松得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与幼儿园双向对她进行教育。
⑵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
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得清规戒律,而就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⑶加强自制力得训练。
在一日活动中,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松松经常把书本与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她捡起来并整理好。
经过一段时间得引导,她扔东西得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⑷加强注意力得训练。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她同学得正常活动,因此我把她得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得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她得注意力,特别就是在操作活动(如折纸、系鞋带)中,督促她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得习惯。
四、幼儿多动行为得对策研究
通过对上述案例得分析,我得出了在针对幼儿多动行为得矫正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与分析幼儿得心理特征,了解她们得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得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人格得同时,采取适时、适度、适量得教育措施加以引导。
2、了解、洞悉幼儿发生多动性行为得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切不可用训骂、讽刺等不正确得方式,一味地责罚幼儿。
教师、家长应该保持平与得心态,以耐心说服、引导教育为主,采取积极正面得教育方式,从而达到矫正幼儿多动性行为得目得。
3、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情绪得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培养幼儿得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设计专门性得情感教育活动,创设一系列得冲突情境,让幼儿实际面对这些情境做出恰当反应,对幼儿进行情绪控制得模拟与实际训练。
4、发现优点,淡化缺点。
采用多鼓励、少批评得赏识教育,可有效避免多动性行为得发生。
例如:平日里要善于观察,努力发现幼儿身上得闪光点,找出优点,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得肯定与表扬,利用对其优点得鼓励来淡化不良行为习惯;
5、提高家长对幼儿多动性行为危害性得认识,力求幼儿园、家庭同步教育。
例如:教师与家长应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矫正多动性行为得步伐上保持一致.父母在家里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应经常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得情况。
改善幼儿得“多动性”行为就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笔者认为不管就是家长,还就是老师,对有“多动性”行为得幼儿,都应强调充满爱与温暖得教育。
特别就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她们得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多动性”行为产生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