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简介,阿米巴原虫,鞭毛虫
合集下载
原虫概论阿米巴
![原虫概论阿米巴](https://img.taocdn.com/s3/m/ddc213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0.png)
×1000
3、生活史
经口
四核包囊 小肠下段脱囊 4个核滋养体
核分裂
8个单核小滋养体
肠粘膜
邹褶或隐窝,二分裂繁(以细菌粘膜 肠内容
物
已消化食物为食) 胞质分泌囊液
虫体团缩形成囊前期 包囊
包囊→滋养体→包囊为疾病阿米巴生活史型
在一定条件下
抵抗力下降
滋养体侵入肠粘膜组织
肠腔内
组织内(肠壁、肝脑) 、
染色后胞核形态特征是医学原虫病 原诊断的重要依据
致病特点
1、增殖作用:大量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引起 损害,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中原虫的检查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2、播散作用:由于快速增殖而具有的全身 播散的倾向。病原学诊断不仅要考虑原发 病灶,而且还要考虑到继发病灶乃至全身 各器官。
3、机会致病:有些原虫对健康宿主不表现 出明显致病性,但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可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常见医学原虫分类
1、生物学分类:隶属于4个纲: 动鞭纲 叶足纲 孢子纲 动基裂纲 (鞭毛虫)(阿米巴)(孢子虫) (纤毛虫) 2、按寄生部位分类:腔道内寄生原虫(肠
道、阴道)和血液及组织内寄生原虫(红 细胞内、有核细胞内、肝、肺、脑及其他 组织内寄生)。
阿米巴概述
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多数生 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滋养体期为运动、摄食、繁殖和 致病期,包囊为静止期,是阿米 巴传播期。
对成形粪便,用碘液染色法查包囊。包囊形成有 间歇,故检查时应隔日1次并连续3次以上送检 为宜。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滋养体 (3)肠检胶囊法。 (4)小肠活组织检查,利用纤维胃镜取小肠粘 膜组织检查。
五、流行
、分布: 1本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平均 感染率为2.65%
3、生活史
经口
四核包囊 小肠下段脱囊 4个核滋养体
核分裂
8个单核小滋养体
肠粘膜
邹褶或隐窝,二分裂繁(以细菌粘膜 肠内容
物
已消化食物为食) 胞质分泌囊液
虫体团缩形成囊前期 包囊
包囊→滋养体→包囊为疾病阿米巴生活史型
在一定条件下
抵抗力下降
滋养体侵入肠粘膜组织
肠腔内
组织内(肠壁、肝脑) 、
染色后胞核形态特征是医学原虫病 原诊断的重要依据
致病特点
1、增殖作用:大量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引起 损害,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中原虫的检查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2、播散作用:由于快速增殖而具有的全身 播散的倾向。病原学诊断不仅要考虑原发 病灶,而且还要考虑到继发病灶乃至全身 各器官。
3、机会致病:有些原虫对健康宿主不表现 出明显致病性,但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可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常见医学原虫分类
1、生物学分类:隶属于4个纲: 动鞭纲 叶足纲 孢子纲 动基裂纲 (鞭毛虫)(阿米巴)(孢子虫) (纤毛虫) 2、按寄生部位分类:腔道内寄生原虫(肠
道、阴道)和血液及组织内寄生原虫(红 细胞内、有核细胞内、肝、肺、脑及其他 组织内寄生)。
阿米巴概述
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多数生 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滋养体期为运动、摄食、繁殖和 致病期,包囊为静止期,是阿米 巴传播期。
对成形粪便,用碘液染色法查包囊。包囊形成有 间歇,故检查时应隔日1次并连续3次以上送检 为宜。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滋养体 (3)肠检胶囊法。 (4)小肠活组织检查,利用纤维胃镜取小肠粘 膜组织检查。
五、流行
、分布: 1本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平均 感染率为2.65%
原虫名词解释
![原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7d4c7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9.png)
原虫名词解释
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的、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可引起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虫名词解释:
- 疟原虫:是一种引起疟疾的寄生虫,寄生于人类和灵长目动物的红细胞内。
疟原虫根据不同的寄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等。
- 医学原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 40 余种。
医学原虫的感染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
- 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引起阿米巴病的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肝脏内。
阿米巴原虫病侵袭力比较强,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粪口传播。
- 锥虫:是一种引起热带锥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的神经系统内。
热带锥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治疗和管理需要特别注意。
- 血吸虫:是一种引起血吸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体肠壁和其他组织内。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 钩虫:是一种引起钩虫病的原虫,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肠道中。
钩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避免疾病传播。
原虫概论阿米巴
![原虫概论阿米巴](https://img.taocdn.com/s3/m/a446939ab9d528ea81c7792e.png)
三、致病
1、无症状的带虫者。 2、脂肪性腹泻,急性期约3-4天,无脓血, 儿童可持续数月、慢性期、周期性稀便。 3、胆囊炎。
四、诊断
1、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为本病首选检查方法 对腹泻者,用NS直接涂片法查活动的滋养体;对 成形粪便,用碘液染色法查包囊。包囊形成有间 歇,故检查时应隔日1次并连续3次以上送检为宜。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滋养体 (3)肠检胶囊法。 (4)小肠活组织检查,利用纤维胃镜取小肠粘 膜组织检查。
2、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 物组成。
功能:1、参与原虫运动,摄食、排泄、 感觉及呼吸功能。 2、原虫代谢与营养储存的重要场所。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
标志,按其性状分为3种: 伪足(pseudopodium)不固定形 态,伴变形运动,如阿米巴 鞭毛(flagellum):细长,如阴 道滴虫 纤毛(cilia):短密,如结肠小 袋纤毛
肺孢子虫生活史
囊前期(早期) 减数分裂I
二分裂 滋养体 内出芽繁殖
减数分裂II
有丝分裂 囊
感染途径:一般认为,本虫包囊经空气传播而进 入肺内;
体内过程:囊内小体脱囊成为滋养体,以二分裂, 内出芽或接合生殖方式繁殖;滋养体膜增厚逐渐 形成囊壁,进入囊前期,囊内核不断分裂,每个
五、流行
、分布: 1本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平均 感染率为2.65% 2、流行因素: ①传染源,粪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或患者 ②感染途径,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③包囊抵抗力强,在水中可存活4天,包囊在苍蝇消化道 内可存活24小时. ④易感人群,旅游者,同性恋,胃酸缺乏及免疫球蛋白缺 陷者,易受感染。
流行与防治
--原虫简介,阿米巴原虫,鞭毛虫
![--原虫简介,阿米巴原虫,鞭毛虫](https://img.taocdn.com/s3/m/ca2d52278e9951e79b8927aa.png)
E.histolytica colitis: the u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is the amebic dyssentery. Sigmoidoscopy may show typical ulcers.
Gross pathology of liver containing amebic abscess
Gross pathology of amebic abscess of liver. Tube of "chocolate" pus from abscess.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查到滋养体为现症病人或带虫者,查到包囊为带虫者。
1)粪便检查
滋养体 脓血便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及时、保暖、
全球有10 %人口感染, 每年死亡人数平均为75000。
2、流行因素:传染源----带虫者
包囊排出量大----排包囊4500万个/天/人 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但不耐干燥和高温55oc) 苍蝇及蟑螂携带包囊污染食物
六、防治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甲硝唑(灭滴灵):400--800mg tid×7天 2、管理好粪便,保护水源;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苍
滋养体:能够进行运动、摄食和生殖的 原虫生活史期,常是原虫的致病阶段。 在一定条件下可 转化为包囊。
包囊:在环境不宜条件下,由滋养体分 泌物形成囊壁,包绕虫体而形成, 是静 止期,常是传播和感染阶段。
三、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 1)只有滋养体阶段:如阴道毛滴虫 2)有滋养体和包囊二个阶段:如阿米巴原虫
2、人兽传播型: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完成,有 世代交替。如弓形虫
3、虫媒传播型:有吸血昆虫参加,在其体内进行有性或无 性生殖。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
原虫概述溶组阿米巴
![原虫概述溶组阿米巴](https://img.taocdn.com/s3/m/1612047f33d4b14e8424684d.png)
包囊—扫描电镜照片
一\二核包囊-铁苏木素染色
四核包囊-成熟包囊
碘液染色
包囊呈淡棕色或黄色,糖原泡为棕红色
生活史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 寄生部位:结肠 (肠内)+ 肝、肺与脑(肠外) 致病阶段: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
基本过程: 包囊→滋养体→包囊
滋养体去向
①侵入肠黏膜→肠溃疡 ②血行播散→ 异位寄生 ③排出体外→ 脓血或稀便 ④形成包囊 (组织中滋养体不能形成包囊)
致病
致病机理 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 免疫特点
一、致病机理
1. 毒力: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 吸附于宿主细胞;阿米巴穿孔素破坏靶细胞; 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如弓形虫和隐孢子虫
分类—运动器官
阿米巴 鞭毛虫 孢子虫 纤毛虫
阿米巴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
寄生人体的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病案
王XX, 男,农民,40岁,喝生水突发腹痛、 腹泻(开始水样泻---脓血便)。褐色粘液 脓血便,果酱样,奇臭。
流行与防治
1. 分布地区:世界性分布 2. 病症的特点:国内现多为迁延型或带虫
者,肝脓肿多于肠阿米巴病; 国外:肠阿米巴病(肠炎)>肝脓肿,高 危人群为同性恋和旅游者。 3. 传染源:排包囊的带虫者 ,排囊量大, 包囊抵抗力较强。急性痢疾患者无传播意 义。 传播途径与方式;粪便污染水源,蝇及蟑 螂的作用。
实验诊断
2. 人工培养:有菌培养;亚急或慢性病 例检出率不高,临床上不常用,主要用于 研究。
原虫、阿米巴、鞭毛虫1
![原虫、阿米巴、鞭毛虫1](https://img.taocdn.com/s3/m/77656080bceb19e8b8f6babf.png)
• 人与动物间传播型(循环传播型):需1种以上
脊椎动物宿主,分别在宿主体内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 并有世代交替现象,如弓形虫。
• 虫媒传播型:须经在媒介昆虫体内进行有性或无性
繁殖,再经叮咬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如蚊传播疟原
虫。
7
四、致病
• 原虫的危害程度与虫种、株系、毒力、寄生部位及宿 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滋养体抵抗力强:半干燥环境,14~20h;潮湿
毛巾、衣裤,24h;40℃水中,102h;肥皂水, 45-150m。
• 防治:积极治疗无症状带虫者和病人;
夫妻或性伴侣同时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治疗:甲硝唑口服,1:5000高锰酸钾冲洗阴道
32
复习思考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特点; 2、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致病特点、病原 学诊断、防治措施。
27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 寄生在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附睾、 前列腺,引起滴虫病阴道炎和尿道炎, 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28
一、形态
• 滋养体
29
二、生活史
30
三、致病、临床、诊断
• 致病机制:致病力与虫株毒力、宿主生理状态和
细菌密切相关。
• 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
食入 小肠下端
大肠
囊后滋养体
结 肠
二分裂增殖
滋养体(8)
14
三、致病 pathogenesis
• 致病因子:
Gal/GalNAc lectin:介导吸附宿主细胞、接触性溶
解细胞作用;
阿米巴穿孔素:穿孔破坏; 半胱氨酸蛋白酶:降解宿主组织;
肠道寄生环境及机体免疫状态也与其致病有关,革兰 阴性菌协同其致病。
原虫概述和阿米巴
![原虫概述和阿米巴](https://img.taocdn.com/s3/m/7cb299ab0066f5335a8121eb.png)
生 活 史 示 意 图
致病
一、致病机理
1. 毒力: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 胞;穿孔素破坏靶细胞;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2. 共生菌群的协同作用:提供食物、厌氧等理化环 境与合适的pH值;削弱宿主抵抗力,直接损伤肠 粘膜,以利于阿米巴的侵入。
3. 宿主的免疫力:当宿主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力降低 时,如营养不良、肠粘膜损伤等,则有利于阿米巴 滋养体侵入组织而发病。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三色染色)
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包囊的形态区别
—————————————————————
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
活史只有1个发育阶段,即滋养体。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如阴道毛滴虫。 (2)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包囊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而传 播。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人与动物间传播型 生活史较复杂,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
上的脊椎动物,原虫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在不同宿主体内分别进 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如弓形虫。
二、病理特点:
原发灶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可累及升结肠和乙状 结肠。典型的病灶是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溃疡间粘膜正常,这点与细菌性痢疾的弥漫性病灶 不同;重症时可深达肌层,可致大片粘膜脱落,可 发生肠穿孔。
继发灶(阿米巴病):肝、肺和脑脓肿;皮肤及生 殖系统炎症。
肠阿米巴烧瓶样溃疡
肠壁中的痢疾阿米巴滋养体
2.生殖 寄生原虫以无性或有性或两者兼有方式增值。如二 分裂、多分裂(裂体增殖)和出芽生殖等无性生殖和配子生 殖以及结合生殖的有性生殖。
原虫概述及阿米巴
![原虫概述及阿米巴](https://img.taocdn.com/s3/m/bdd5e34333687e21af45a99b.png)
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曾报告的 100例阿米巴角膜炎病例中,有83例是使用 隐形眼镜的健康者。这说明使用隐形眼镜容 易受到阿米巴原虫的感染。 最近,英国的眼科医师再次证实,隐形 眼镜具有增加致盲性阿米巴原虫眼部感染的 潜在危险性,容易引起阿米巴角膜炎。
早期诊断是关系到阿米巴角膜炎治疗结 果的关键。如未得到及早诊断,角膜严重损 害需要进行角膜移植。因此,应对所有使用 隐形眼镜的角膜溃疡患者考虑到阿米巴原虫 感染的可能性。
肠腔型滋养体
扫描电镜下的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
包囊(cyst)
单核包囊 双核包囊 四核包囊
拟染色体 糖原泡
未成熟包囊
成熟包囊
扫描电镜下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基本生活史过程
包囊
滋养体
包囊
–感染期:四核包囊 –寄生部位:回盲部、结肠粘膜皱褶处 –二分裂法增殖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致病虫期:滋养体 致病机制
有毒株的滋养体粘附于肠粘膜( 260kDa半乳糖/乙
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 在接触区释放细胞致病因子,破坏肠粘膜细胞(靶 细胞)(穿孔素) 释放蛋白水解酶,溶解组织细胞,破坏肠粘膜,造 成肠壁溃疡(半胱氨酸蛋白酶) 滋养体大量繁殖并向深部侵犯,在疏松的粘膜下层 向四周扩展;可侵入血流。 混合某些肠内细菌感染时,可增强阿米巴的侵袭力。
医 学 原 虫
medical protozoa
原虫的生物学地位
属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
单细胞真核生物,虫体微小
具备多细胞动物的一切生理功能(摄食、
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
种类繁多,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
寄生生活。
原虫的种类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课件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0d1d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b.png)
02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感染 与传播
感染症状
腹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感染后,患 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通常 为水样便或黏液便,有时伴有
腹痛。
发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通常为低热,但也有可能出现 高热。
体重下降
感染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后,患 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这是由于食欲减退和吸收不 良所致。
加强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管,提高公众 卫生意识,定期开展灭虫、消毒工作。
预防建议
案例分析
个人应注意手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和食物。
该病例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 节。通过加强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 染风险。
病例三:疫苗试原虫鞭毛虫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临床试验
疫苗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 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通常涉及在不同人群中对疫苗进行 测试,以评估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04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案例 研究
病例一:感染过程与治疗
感染过程
患者A在雨林地区旅游后出现腹泻、 腹痛等症状,后经诊断为阿米巴原虫 鞭毛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在 多种环境中生存,如水、 土壤、动物和人体内等。
生态与环境
生态位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在生态系统中 占据不同的位置,一些种类是腐 生性的,而另一些种类则是寄生
性的。
环境因素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生长和繁殖受 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 、pH值等。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与动物和植 物共生,也可以寄生在动物和人体 内,引起疾病。
分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分为多个 种类,其中一些种类对人类和动 物有致病性,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等。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3dba625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2.png)
(1)配子生殖(蚊胃腔内)
雌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体
雄配子
(2)孢子生殖(蚊胃壁)
合子
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 肝细胞及红细胞。 2. 感染阶段 子孢子。 3. 感染方式
(1)自然情况下经媒介昆虫蚊传播。 (2)红内期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 4. 生殖方式 —— 世代交替。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 (中间宿主)、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 (终宿主)。
嘧啶。
生活史要点
5. 红内期周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一次裂体增殖所
需要的时间: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48小时; 三日疟原虫:72小时; 恶性疟原虫:36~48小时;
红内期周期与疟疾的临床发作周期一致。
(三)致病性
疟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与虫种、虫株、数量及 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红内期是其主要致病阶段。
三、阴道毛滴虫
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 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一)形态
• 只有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活滋养体
四、杜氏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属动鞭纲,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 有4种。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利 什曼病,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在世界范围内重点 防制的十大热带病之一,其中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的内脏利什曼病,又称为黑热病。
五、疟原虫
• 疟原虫有130余种,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通常 一种疟原虫只寄生于一种宿主。
•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 • 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打摆子,
冷热病)。
人体寄生的四种疟原虫
Pv
Pf
Pm
Po
(一)形 态
人(脊椎动物宿主)
肝细胞 内发育
红细胞 内发育
2医学原生动物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
![2医学原生动物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https://img.taocdn.com/s3/m/7aea8b23336c1eb91a375dff.png)
Ag + Ab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小球基底膜
通透性增加
蛋白尿、血尿(Ⅲ型变态反应)
7 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 面部和颈部皮肤结节
(平原地区)
淋巴结型黑热病: 浅表淋巴结肿大
(荒漠地区)
8 预后 (取决于早期特效治疗)
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75-95% 特效药治愈率较高
四. Immunity
(2)大量滋养体寄生时,聚集的虫体机械地阻碍吸收营养,患者出现蛋白 吸收障碍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3)低球蛋白血症及免疫功能异常者易发生严重感染。从感染至发病约需 1-2周。患者水泻,大便含大量脂肪颗粒,有腹痛、腹泻、腹胀、呕吐、 发热、厌食及发育不良等。
(4)滋养体还可寄生于胆管及胆囊,可引起胆管炎及胆囊炎。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 病也称黑热病(Kala-azar)
一. Morphology
无鞭毛体 amastigote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二、Life cycle
雌白蛉
前鞭毛体
大量繁殖
(纵二分裂)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鞭毛体
白蛉叮人
(巨噬细胞) 大量繁殖
2、结构:基本结构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部分
(1)细胞膜 (表膜) (2)细胞质: 基质 (外质、内质) 、细胞器 、内含物 (食 物泡、营养小体以及代谢产物)。 (3)细胞核 :泡状核 、实质核
1、中心粒 2、高尔基复合体 3、饮液小泡 4、光滑型内质网 5、粗糙型内质网 6、鞭毛或纤毛 7、鞭毛或纤毛断面 8、鞭毛支根
2.包囊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小球基底膜
通透性增加
蛋白尿、血尿(Ⅲ型变态反应)
7 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 面部和颈部皮肤结节
(平原地区)
淋巴结型黑热病: 浅表淋巴结肿大
(荒漠地区)
8 预后 (取决于早期特效治疗)
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75-95% 特效药治愈率较高
四. Immunity
(2)大量滋养体寄生时,聚集的虫体机械地阻碍吸收营养,患者出现蛋白 吸收障碍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3)低球蛋白血症及免疫功能异常者易发生严重感染。从感染至发病约需 1-2周。患者水泻,大便含大量脂肪颗粒,有腹痛、腹泻、腹胀、呕吐、 发热、厌食及发育不良等。
(4)滋养体还可寄生于胆管及胆囊,可引起胆管炎及胆囊炎。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 病也称黑热病(Kala-azar)
一. Morphology
无鞭毛体 amastigote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二、Life cycle
雌白蛉
前鞭毛体
大量繁殖
(纵二分裂)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鞭毛体
白蛉叮人
(巨噬细胞) 大量繁殖
2、结构:基本结构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部分
(1)细胞膜 (表膜) (2)细胞质: 基质 (外质、内质) 、细胞器 、内含物 (食 物泡、营养小体以及代谢产物)。 (3)细胞核 :泡状核 、实质核
1、中心粒 2、高尔基复合体 3、饮液小泡 4、光滑型内质网 5、粗糙型内质网 6、鞭毛或纤毛 7、鞭毛或纤毛断面 8、鞭毛支根
2.包囊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fd3b1a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b.png)
内酶的作用下,食物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虫体吸收利用。
生长发育过程
增殖方式
原虫的增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其中,二分裂是最常见的增殖方式,即一 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生长阶段
原虫的生长阶段通常包括滋养体、包囊和裂殖体等。滋养体是原虫摄取营养、生长发育的阶段;包囊是某些原虫 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性结构,可在适宜条件下再发育成滋养体;裂殖体则是某些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时形成的 特殊结构。
VS
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鞭毛虫通过细胞分 裂进行增殖,同时经历形态和生理上的变 化,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寄生需求。
繁殖方式及后代形态
繁殖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二分裂、接合生殖和孢子生 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后代形态
鞭毛虫的后代形态多样,包括滋养体、包囊 、前鞭毛体等,这些后代在形态、生理和生 态上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和寄生需求。
05
鞭毛虫生活史详解
营养方式及摄食过程
营养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吞噬、胞饮和渗透等方式获取营养。
摄食过程
鞭毛虫利用鞭毛运动接近食物颗粒,通过细胞膜的包裹和融合将食物纳入细胞内,进而进行消化和吸 收。
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阶段
鞭毛虫的生长阶段包括滋养体、包囊和 前鞭毛体等时期,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功 能有所差异。
根据形态学、生活史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原虫可分为多个类群, 如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等。
形态结构特点
01
细胞结构
原虫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部分种 类还具有特殊的细胞器,如鞭
毛、纤毛等。
02
鞭毛与纤毛
鞭毛和纤毛是原虫运动的主要 器官,它们由微管蛋白组成, 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协调性。
生长发育过程
增殖方式
原虫的增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其中,二分裂是最常见的增殖方式,即一 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生长阶段
原虫的生长阶段通常包括滋养体、包囊和裂殖体等。滋养体是原虫摄取营养、生长发育的阶段;包囊是某些原虫 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性结构,可在适宜条件下再发育成滋养体;裂殖体则是某些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时形成的 特殊结构。
VS
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鞭毛虫通过细胞分 裂进行增殖,同时经历形态和生理上的变 化,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寄生需求。
繁殖方式及后代形态
繁殖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二分裂、接合生殖和孢子生 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后代形态
鞭毛虫的后代形态多样,包括滋养体、包囊 、前鞭毛体等,这些后代在形态、生理和生 态上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和寄生需求。
05
鞭毛虫生活史详解
营养方式及摄食过程
营养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吞噬、胞饮和渗透等方式获取营养。
摄食过程
鞭毛虫利用鞭毛运动接近食物颗粒,通过细胞膜的包裹和融合将食物纳入细胞内,进而进行消化和吸 收。
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阶段
鞭毛虫的生长阶段包括滋养体、包囊和 前鞭毛体等时期,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功 能有所差异。
根据形态学、生活史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原虫可分为多个类群, 如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等。
形态结构特点
01
细胞结构
原虫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部分种 类还具有特殊的细胞器,如鞭
毛、纤毛等。
02
鞭毛与纤毛
鞭毛和纤毛是原虫运动的主要 器官,它们由微管蛋白组成, 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协调性。
医学原虫介绍
![医学原虫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6b290e31b765ce050814f7.png)
一、形态:
大 滋 养 体
一核包囊
2020/1/16
二核包囊
4
四核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生活史:
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包囊—滋养体—包囊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小滋养体以肠粘液、细菌及消化
的食物为营养。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肠壁受损、
肠功能紊乱时,小滋养体侵入肠壁 组织,吞噬红细胞发育为大滋养体、 破坏组织引起肠壁溃疡。
医学原虫介绍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虫体微小,基本结构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具有运动、消化、 排泄、呼吸、生殖及对外界剌激产生反应等完整的 生理机能。
第一节 叶足虫
第二节 鞭毛虫 第三节 孢子虫
2020/1/16
2
第一节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形态:
2020/1/16
3
溶组织内阿米巴
6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三、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 米巴所致肠壁病 变部位和肠外阿 米巴病的病变部 位。
2020/1/16
7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阿米巴肝脓肿病人
2020/1/16
阿米巴肝脓胩病理标本
8
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粪便标本
显微镜检查
滋养体 包囊
讲究饮食卫生
2020/1/16
用甲硝唑治疗
2020/1/16
25
三、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危害:
吸血、骚扰
寄生
2020/1/16
螫剌、毒害
26
超敏反应
三、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2、间接危害: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
2020/1/16
大 滋 养 体
一核包囊
2020/1/16
二核包囊
4
四核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生活史:
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包囊—滋养体—包囊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小滋养体以肠粘液、细菌及消化
的食物为营养。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肠壁受损、
肠功能紊乱时,小滋养体侵入肠壁 组织,吞噬红细胞发育为大滋养体、 破坏组织引起肠壁溃疡。
医学原虫介绍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虫体微小,基本结构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具有运动、消化、 排泄、呼吸、生殖及对外界剌激产生反应等完整的 生理机能。
第一节 叶足虫
第二节 鞭毛虫 第三节 孢子虫
2020/1/16
2
第一节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形态:
2020/1/16
3
溶组织内阿米巴
6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三、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 米巴所致肠壁病 变部位和肠外阿 米巴病的病变部 位。
2020/1/16
7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阿米巴肝脓肿病人
2020/1/16
阿米巴肝脓胩病理标本
8
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粪便标本
显微镜检查
滋养体 包囊
讲究饮食卫生
2020/1/16
用甲硝唑治疗
2020/1/16
25
三、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危害:
吸血、骚扰
寄生
2020/1/16
螫剌、毒害
26
超敏反应
三、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2、间接危害: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
2020/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又称“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和其他组织 内(如肝、肺及脑),主要引起“阿米巴痢疾”。
一、形态
1、滋养体 2、包囊
寄生部位 外形 大小 胞质
细胞核
组织型滋养体
肠腔型滋养体
包囊
组织 不定,阿米巴运动
肠腔 缓慢
肠腔下段,外界 圆球形
直径20—40 ųm
配子生殖 雌雄配子——合子
P.vivax: in young schizonts the nucleus divides and the vacuole disappears; the cytoplasm is dense.
P.vivax: in about 48hours schizogony is completed. Mature schizont may contain 12-24 merozoites.
原虫
(protozoon)
概述
原虫:单细胞动物,虫体微小,具有运动、摄食、呼吸、
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
医学原虫:是指寄生于人体腔道、组织、体液或细胞内
的致病或非致病原虫,约40余种。
一、形态
单细胞动物
表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外质 基质 内质
细胞器
新陈代谢细胞器 伪足
10—30 ųm
内外质分明,食物泡内可 食物泡里吞噬有细 见被吞噬 的红细胞 (鉴 菌 别)
1个,泡状核
1个核同滋养体。
急性病人脓血便
亚急性病人稀便
直径10 —20 ųm 糖原泡和拟染色 体
1-4个 慢性病人/携带者 成形便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Starch ingestion by E. histolytica
2、人兽传播型: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完成,有 世代交替。如弓形虫
3、虫媒传播型:有吸血昆虫参加,在其体内进行有性或无 性生殖。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
阿米巴原虫
(amoeba)
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作活泼的阿米巴运动, 形态多变,故又称变形虫; 以二分裂法繁殖; 多寄生于人体腔道,有3属7种, 溶 组织内阿米巴( E. histolytica )是主要的致病
虫种。E. dispar 和 E. coli 是肠腔共栖的虫种。
A: Agarose gel (2%) analysis of a PCR diagnostic test fo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
histolytica and E. dispar.
•Lanes 1 - 4: E. histolytica. Diagnostic band size - 876 bp. •Lanes 6 - 9: E. dispar. Diagnostic band size - 876 bp. •Lanes 1 and 6: E. histolytica 200:NIH, zymodeme II (positive control for E. histolytica). •Lanes 2 and 7: E. dispar 351:IMMiT, zymodeme I (positive control for E. dispar). •Lanes 3 and 8: Specimen from a patient with a liver abscess (positive with E. histolytica primers and negative with E. dispar primers). E. histolytica 333:IMMiT, zymodeme XIV. •Lanes 4 and 9: Specimen from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positive with E. dispar primers and negative with with E. histolytica primers). E. dispar 389:IMMiT, zymodeme I. •Lane 5: Molecular base pair standard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铁 苏 木 素
碘 染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结 肠 内 阿 米 巴 包 囊
二、生活史
四核包囊
肠腔滋养体
条件
肠外 血循或 组织滋养体
直接播散
包囊 体外
条件:感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肠壁受损
In thick smears schizonts look smaller than in thin smears and the Schuffner's dots are not always visible.
T. gondii: cross-section through an endozoid in an advanced stage of endodiogeny. The daugther cells appear to be surrounded. In each of these news cells there are two round bodies that lengthen forming the first rhoptries.
滋养体:能够进行运动、摄食和生殖的 原虫生活史期,常是原虫的致病阶段。 在一定条件下可 转化为包囊。
包囊:在环境不宜条件下,由滋养体分 泌物形成囊壁,包绕虫体而形成, 是静 止期,常是传播和感染阶段。
三、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 1)只有滋养体阶段:如阴道毛滴虫 2)有滋养体和包囊二个阶段:如阿米巴原虫
营养细胞器 鞭毛
运动细胞器 纤毛
叶足纲(根足虫纲) 动鞭纲(鞭毛虫纲)
毛基裂纲(纤毛虫纲)
(重要分类标志) 无
孢子虫纲
内含物 如代谢产物、食物泡、营养储存小体等
泡状核 与实质核
泡状核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二、生理 1、摄食与营养 2、运动 3、生殖
渗透或扩散
吞噬/吞饮
二分裂 无性生殖
多分裂 (核质交换) 出芽 体积大小不等的分裂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