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科举制度的影响(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角度分析
▲
1、军事上
▲
▲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文科科举进士出身的人担任中央军事武职的人很多,具体情况主要 表现在担任兵部尚书和侍郎两方面。文科进士在参加科举考试中,对军事 思想类的考题也必须做准备,除应付考试外,中举应武官之后,在军事实 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军事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军事观点,不少文科 进士还编写了军事著作。 第二、武科考试在培养和录用军事人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武科人才 任职后,也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将领。如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
▲ ▲
▲
消极影响: 2、限制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
西方学术之输入我国, …… 始于明万历中叶(公元 1573— —1619)。此期西学之输入,,为耶稣会士传教之附带事业。其 所输入,以天文学为主,数学次之,物理学又次之,而其余则附 庸焉。
▲
——张瑞藩《中国古代史教育资料》
▲
消极影响:
▲
▲
3、举子素质低下
综合性的评价
▲
▲ ▲ ▲ ▲
积极影响:
1、为封建统治集团输送了大量的可供任用的人才,加强统治; 2、客观体现:平等、公开、择优的原则; 3、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发展。 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 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 也。
▲
——明史 ·选举制
▲
▲ ▲
3、绘画上
明代宫廷画院制度特色 ——“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 。 科举制度取士的严格,使一些文人墨客 “ 累试不中 ” ,于是这些人 志向于绘画,从而扩大和充实了绘画艺术的队伍,壮大了明代的 绘画事业。 少数文人考中举人、进士后,在当官之余,坚持艺术绘画创作。 这样既增加了国画作品的数量,又使画家队伍的文化素质得到了 提高。
▲
▲
▲
2、文学上
明代科举文化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和文学创作。科举是明代 文人饱尝了成功的喜悦和鼓舞,也感受到了科场失利时的迷惘、 痛苦和心酸。科举文化对明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极为重 要的影响。 对文人:金榜题名可以脱贫;光宗耀祖;跻身上流社会,成为贵 族。 对文学:内容和形式
▲
▲
明代Fra Baidu bibliotek大小说奇书
综合性的评价
▲ ▲
▲
消极影响: 1、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科举考试竞争越激烈,限制越严,知识分子也就月 易于驯服,对皇帝和上级官僚越卑躬屈节。这一切,使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患上了软骨症,他们作为政治 权力的依附者始终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始 终只善于考试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
——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
松 林 小 鸟
李 苦 禅
▲
▲
4、理学上
明中前期程朱理学戴上思想界的王冠,却因此逐渐走向 僵化。 科举对理学产生了某些反向的促进作用 —— 明代中晚期 心学出现。代表人物王阳明。
▲
▲
明亡,科举与理学都成为众矢之的,学术界兴起实学思 潮,基本上结束了理学作为中心学术的地位。
剧 终 !
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且以《经》文言之,初场试所习本《经》 义四道,而本《经》之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室巨族,延请名 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筹价,令其子弟及僮奴之俊 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较之 风檐结构,难易囧殊。《四书》亦然。发榜之后,此曹变为贵人,年少貌 美者,多得馆选。天下之士,,靡然从风,而本《经》亦可以不读矣。
▲
——顾炎武
▲
消极影响:
▲
▲
4、进士身份的贵族化——吏治腐败
进士身份的贵族化倾向集中表现在明中后期选拔高级和重要官员过于讲究 进士资格上。在官职升迁中进士仍仅凭其出身而占居优势,甚至只看出身, 不看政绩。 进士因仅凭出身资格就可在铨选中尽占优势,故大大弱化了其在政绩上进 行竞争的动力。 举人、贡生等非进士出身的官员大多因进取无望而自甘堕落。 助长了朋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