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一章_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河流的地质作用河流是陆地表面河谷内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流水。
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它包括水流的冲蚀作用及其携带的碎屑物的磨蚀作用。
化学溶蚀作用占次要的地位。
按照侵蚀作用的方向,河流侵蚀作用分为底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从而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的作用称为底蚀作用。
河流的底蚀作用的强弱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流速,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及流水中的含沙量也有影响。
在各种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流速愈大,流水的冲蚀与磨蚀能力愈强。
侧蚀作用是指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河谷展宽,使河床弯曲。
在河流的任一河段其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都是同时进行的。
但在河流纵比降较小的弯道河段中,侧蚀作用占主要地位。
这是由于弯道河段流水的惯性离心力,使主流线偏移并发生单向横向环流的结果。
在河流纵比降较大的直道河段中,底蚀作用占主要地位。
河水进入弯道河段后,水流受惯性离心力的影响,其主流线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使弯顶的凹岸受流水的强烈冲蚀。
经过反复冲蚀,使凹岸壁底部被淘空并发生崩岸而不断后退,而凸岸由于不断沉积而前伸,其结果是河曲也不断加大。
同时,随着河曲的弯曲度加大,相邻河弯也愈加靠近,使两个河弯的陆地形成曲颈状,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突然加大,侵蚀能力也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一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段演变为牛轭湖。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在其自身流动过程中,将地面流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破坏所产生的大量碎屑物质和化学溶解物质不停地输送到洼地. 湖泊和海洋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按其搬运方式可分为。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三、 河流
河流:经常流水 或常年流水的河谷。
河流分为:河 源、河口、上游、 中游、下游、河系、 流域、分水岭
三、 河流
(一)河谷的横剖面: 1部有.分流谷河河分水底床漫为的—滩—河部———床分河谷—、。谷底洪河底最水漫部低期滩平处被。坦经淹的常没,2处.。谷谷谷坡缘麓——————高谷谷出坡坡谷上与地部谷两的底侧转之的折间斜处的坡。转折 枯水期出露的谷底部分
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 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的特点:
①成分为岩屑、矿屑、沙砾或 矿质黏土,与坡上基岩密切相 关。 ②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棱角分 明、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二、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冲沟 洪流——坡流逐渐集中汇成几段较大的线状水流,再
向下汇聚成快速奔腾的洪流。
速变小时很容易发生沉积。 2.悬运:物质较细者,则呈悬浮状态搬运。如粘土。 3.溶运:物质极细者,便呈溶液状态搬运,溶运物主
要有Ca、Mg、碳酸盐等。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层流(a)与紊流(b)剖面图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三、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1.搬运能力(transport competence) 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称为河流
三、 河流
在河流上游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降比和流水速度大, 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 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 “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
三、 河流
(三)河流的动能 动能E=1/2QV2(Q流量,V流速)
1.影响流速三因素:坡度、河床宽度(宽则流速小,因 水体与河床的接触面大)、滚石负荷状况(克服内部摩 擦要消耗能量). 2.影响流量三因素:W(Width)、d(depth)、V
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
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河流的地质作用,这可有意思啦!你知道吗,河流就像个超级大力士,不停地在大地上“干活儿”。
它会侵蚀土地,把岸边的泥土、石头啥的一点点带走。
就好像它有一双大手,使劲儿地挖呀挖。
而且呀,河流搬运的本领也超强!那些被它侵蚀下来的东西,小到沙子,大到巨大的石块,它都能带着一路跑。
有时候,这些东西会在河流的某个地方停下来,慢慢堆积起来,形成新的地貌。
河流还有个厉害的本事,就是沉积。
当河流的速度变慢,或者到了一个宽阔的地方,它带的那些泥沙、石头就会沉淀下来。
时间长了,就能形成平原、三角洲这些地方。
比如说黄河,它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就形成了大片的三角洲。
想想看,河流一直在默默地改变着大地的模样,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河流的地质作用啦,它可真是大自然中了不起的“工匠”!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河流的地质作用哟!河流啊,那可是大地的“改造大师”!它的力量可不容小觑。
它一开始就忙着侵蚀,不停地冲击着河岸和河床,把那些脆弱的地方都给冲垮。
有时候把山都能冲出个大口子,这劲头可太猛啦!搬运的时候,河流就像个勤劳的搬运工,啥都能扛着走。
不管是细细的沙粒,还是大大的石块,在河流里都能被带着跑老远。
沉积作用也很重要呢!当河流跑累了,速度一慢,它怀里的东西就纷纷掉下来了。
久而久之,就堆出了各种各样的地形。
像有些地方的河谷,就是河流侵蚀出来的。
还有那些肥沃的平原,好多都是河流沉积形成的,能让咱们种出好多好吃的。
河流的地质作用一直都没停过,它一直在塑造着咱们生活的这个大地,是不是超级厉害?好啦,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河流的地质作用,是不是很有趣呀?。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有可能发生河流甲 溯源侵蚀进入河流乙的河谷内,因甲河床比乙河床低,于 是河流甲把河流乙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河流的袭夺。河 流乙叫断头河,河流甲叫袭夺河。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是陆地上最主要最强壮的搬运工。其搬运能力的 大小取决于流量和流速,搬运的方式有:拖运、悬运与溶 运三种。
3)自由河曲
在平坦宽阔的冲击平原上流动的河流,其弯道的演化可自 由而充分,这种河流弯道称为自由河曲。
河曲自由发展使河弯曲率增大,河弯颈部逐渐变细,洪水 就可能冲破河弯颈取直道前进。河道截弯取直后原来的河 弯被废弃,并堵塞形成湖,称为牛轭湖。
3.溯源侵蚀
它使河流向源头的方向侵蚀加长,主要发生在河谷及沟头, 它是下蚀的必然结果。
3).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动能明 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淤,其形状一般
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平地,故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构成。
三角洲形成的条件: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a.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有足够的物质补充
b.近河口处坡度小,海水浅,三角洲易于发展。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1.河流的形成过程
河流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 1).片流:大气降水中,除一部分地下水,其余的形成流速小,水层 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的细流 称之为片流,其可形成坡积物及坡积裙。 2).洪流:指片流在最大坡度处出现的沟槽中聚集,形成水层厚, 流水量大的线状流体称之为洪流,其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无降水时则干
河流以其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 侵蚀作用,其可分为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三种.按其 侵蚀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普通地质学
3、河流概述
——水源来自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1)河谷组成要素
1.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2.谷底——河谷底部平缓的部分。
3.谷坡——高出谷底两侧的斜坡 4.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5.坡麓——谷坡与谷底之间的转折处。
谷坡 河床 谷底 坡麓
谷缘
3、河流概述
——水源来自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四、地面流水的类型
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 和地下水 。
暂时性流水
片流(面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 -面状无槽流水 面状流动的细小流水
地 面 流 水
洪流:低洼的沟谷中呈线状流动的暂时性地面流水
长期性流水
2、河流下蚀作用过程及结果
形成“v”形峡谷、瀑布、急流、溯源侵蚀、河 流袭夺现象.
2、河流下蚀作用过程及结果
上游(山区)的河谷剖面- “V”型谷
河流能不能无止境的下蚀呢?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的极限。 海平面是入海水系的共同最终侵蚀基准面
相对于湖泊(地方性)侵蚀基 准面调整的河流剖面
湖泊等是局部侵蚀基准面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复习
一、水圈的构成——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 洋 水 陆 河 流 水
0.0001 %
地
表
面
水 地 土 壤
下 浅 层 地 下 水
0.3 %
水 生 层 地 下 水
0.03 %
淡水 咸水 冰 湖 湖 川
生 物 水
大 气 水
97.27 %
0.009 %
0.0075 2.10 % %
普通地质学第11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提纲
• 河流概述 • 河流的侵蚀作用 • 河流的搬运作用 • 河流的沉积作用 •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普通 地质学
一 河流概述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一 河流概述
1 河流的形成过程——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来
•片流:由无数股暂时性、也无固定流路的细小水流顺斜坡成片状流动 •洪流: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为暂时性水流
洪流的产物:洪积物、冲积扇/洪积锥、冲沟
洪流剥蚀作用形成的系列冲沟
普通 地质学
一 河流概述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一 河流概述
1 河流的形成过程——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来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漫滩 心滩 边滩
普通 地质学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普通 地质学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普通 地质学
四 河流的沉积作用
3 河流沉积主要类型
•片流:由无数股暂时性、也无固定流路的细小水流顺斜坡成片状流动 •洪流: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为暂时性水流
洪流的产物:洪积物、冲积扇/洪积锥、冲沟
洪流剥蚀作用形成的系列冲沟
普通 地质学
一 河流概述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一 河流概述
1 河流的形成过程——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来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一 河流概述
普通 地质学
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概念
河流地质作用概念河流地质作用概念河流地质作用是指河流在地球表面塑造和改变地形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侵蚀、搬运、沉积和河道地貌的形成。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地表形态,还对水文特征、河流阶地和河谷地貌的形成以及河流沉积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通过冲刷、磨蚀和溶蚀等方式对地表进行破坏。
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特别是山区河段。
由于流速较高,水流的动能较大,对河床和两岸的岩石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磨蚀。
随着流速的降低,侵蚀作用逐渐减弱。
2.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是指河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下游的过程。
这些物质包括岩石、土壤、砾石和沙子等。
在搬运过程中,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不断改变,导致物质的堆积和分选。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物质的粒度会逐渐变粗,最终沉积在河床和河岸上。
3.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在河流速度减缓或遇到障碍物时,水流中的物质开始沉积。
这些物质包括被搬运的岩石、土壤和砾石等。
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它们是河流地貌形成的基础。
冲积物的性质和分布规律对土壤的类型、农业利用和水文特征都有重要影响。
4.河道地貌的形成河道地貌是指河流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包括河床、河岸、洪泛平原、牛轭湖、河漫滩等。
河道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速、流量、流域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5.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流速、水温、冰期和水质等因素。
这些因素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流量决定了灌溉和供水的水量,而水位则影响航行和堤防的安全。
6.河流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是指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地貌的塑造作用。
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形时,河水会冲刷河岸,并在岸边形成陡峭的岸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岸壁会逐渐向内倾斜,形成阶梯状的地貌,即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气候、地质条件和地貌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7.河谷地貌的形成河谷地貌是指河流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塑造的地貌形态。
普通地质学-第11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11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地表径流片流(坡流)洪流河流水系流域分水岭层流紊流单向环流洗刷作用坡积物冲刷作用冲沟歹地洪积物洪积扇河谷下蚀作用(垂直侵蚀作用)旁蚀作用(侧方侵蚀作用)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袭夺瀑布河曲边滩蛇曲冲积物冲击扇心滩河漫滩三角洲三角港准平原夷平面深切河曲河城阶地二、是非题1.在各种改造与雕塑陆地地貌的外营力当中,流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营力。
()2.一条河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河谷坡度逐渐减小,河流的长度和宽度逐渐加大。
()3.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4.河床底部的砾石,只能间歇性地向下游方向运动。
()5.因干旱地区雨量稀少,故可以不考虑地面流水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
6. 如果一条河谷两侧有四级阶地存在时,则最先形成的阶地称为一级阶地,最后形成的阶地称为四级阶地。
()7.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
()8.河流所搬运的物质,都是其本身侵蚀作用形成的物质。
()9.河水中所搬运的物质,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
()10.河流的上游地段,只有下蚀作用;中、下游地区,只有侧蚀作用。
()11.呈单向环流运动的水流,是使河谷凹岸不断地向旁侧和下游方向推移的唯一原因。
()12.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U”形谷。
()13.河谷横剖面的拓宽是由旁蚀作用所形成的。
()14.河流的搬运力是指河流能搬运各种物质多少的能力。
()15.河流的下游比中、上游河段的水量大,其所能搬运的碎屑颗粒直径也比中、上游河段大。
()16.粘土和粉砂颗粒细小,在搬运过程中所需要的起动速度也很小。
()17.在河流搬运的碎屑物中,以悬浮状态的泥砂数量为最多。
()18.对于推运质的砾石来说,当其停止滚动或滑动时,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上游。
()19.河流不仅有机械碎屑沉积,同时也有丰富的化学沉积。
()20.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个河段内,均可以形成心滩。
河流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河流的地质作⽤有哪些
主要有侵蚀作⽤、搬运作⽤和沉积作⽤。
河流沉积作⽤主要发⽣在河流⼊海、⼊湖和⽀流⼊⼲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
①侵蚀作⽤:河流的侵蚀作⽤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
河流侵蚀⼀⽅⾯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
另⼀⽅⾯,河⽔以⾃⾝动⼒以及挟带的砂⽯对河床两侧的⾕坡进⾏破坏的作⽤称为侧向侵蚀,⽽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河⽔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侵蚀的和⾕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
其中,⼤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当河床的坡度减⼩,或搬运物质增加,⽽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降低,河⽔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河流即河谷中的长流水,河谷又有v型谷和u型谷及碟型谷,河谷的不同状态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程度大小决定,河流上游一般呈v型,中游呈u型。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即削高补低。
流水不断冲击河床,河水中沙砾磨蚀河床破坏土地结构,容易导致河床土体,岩石破碎,减少土地面积。
侵蚀的方式有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
其方向有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三种趋向。
河水垂直向下侵蚀可以加深河谷,河水冲刷河道两侧及坡谷,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称为旁蚀。
溯源侵蚀是指河流方向向其源头方向侵蚀而加长的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方式。
底运又称牵引搬运是指河床中沙砾等物质沿河床底部的搬运。
悬运即粘土,粉砂等细小颗粒物质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溶运即易溶岩石和矿物溶解于河水中,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原因有四种:(1)流速降低(2)流量减少(3)河流超负(4)河流底部平坦。
沉积物具有以下特性:由碎屑组成,分选型较好,磨圆度较好,分层性明显,韵律性清楚,具有波痕,交错层等原始沉积构造。
冲积物的地貌类型有心滩,边滩与河漫滩,三角洲。
当大量泥沙沉在水低,会影响航运,当大沙土沉积到一处,形成堆积物,又可以形成新的土地,要么人们说河流是土壤的形成因素。
11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滚动
滑动
砂跳跃移动
河床底部岩石
悬运——悬移质(粘土、粉砂)
跃运——跃移质(砂)
推运——推移质(砾石)
第五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 二、沉积物特点
1.冲积扇; 2.心滩; 3.边滩; 4.河漫滩; 5.三角洲.
心滩
第六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
①地壳的升降运动: 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 从而使下蚀作用增强。
2.基座阶地——阶地面上为冲积物,阶地崖下厚度。反映后期构造上
升较大的特点。
3.堆积阶地 ——全部由冲积物构成,
无基岩出露(图中Ⅰ)。
阶地上的冲积物中常富集有 比重大且硬度高的矿物,成为 有用砂矿产。如金、金刚石等
(三)河流阶地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研究近代地壳升降运动
长江口 湖泊三角洲
冲积砂矿的开采
长江口
湖泊三角洲
河
流
演
化
阶
段
及
其
对
地
形
的
影
响
本章学习要求及习题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地面流水的概念、类型及流水地质作用的动能基本 原理,基本掌握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的一般特征及沉积物的 特征;初步掌握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和分类。
学习重点
重点是河流的地质作用;难点是河流阶地的形成。
二、地面流水的动能 E 1 MV 2 三、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2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破坏
建造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1.片流的洗刷作用
片流沿整个斜坡把细小的松散颗粒冲洗至斜坡下部的过程。
第11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 河流袭夺:由于溯源侵蚀,一条河流将另一条河流上游的水截夺过来。 它最容易发生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Section 3 Transportation of River 三种搬运方式 (traction, suspension, solution)
起伏形态受岩性和构造的控制。 长江的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南通段,宜昌以上为侵蚀区,以下为沉积区。 d. 河流的均夷化(graded): 削去河道中突出部位、填平凹坑的作用。 条件:长时间无地壳运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不大。
湖泊
河水流趟剖面
河流平衡剖面
海洋
e. 河流的平衡剖面:均夷化后的河流纵剖面就是一条平滑的曲线,称 河流的平衡剖面。 ◆ 急流 (torrent):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的河流。 ◆ 瀑布 (waterfall):发生在断崖、悬谷的急降河流。 ◆ 瀑布后退:由于水位落差大、动能大,使下部岩石掏空,上部岩石崩 塌,瀑布朝河流上游移位。 著名实例:贵州黄果树瀑布落差75m,我国最大; 黄河壶口瀑布,每年后退5cm ; 纽约州西部、美加边界的尼亚加拉(Niagara)瀑布,宽 900m,落差57m,3万年中后退了10.4km,每年30cm 。
塔 里 木 河 的 河 曲
河 曲
3.溯源侵蚀 (retrogressive erosion): 由下切侵蚀引起的一种使河流 朝源头加长的侵蚀作用。特点如下:
◆ 发生在沟头处。片流在此集中,流量、流速增加,侵蚀力加强,发生 溯源侵蚀。 ◆ 溯蚀、下蚀总是相伴而生,下蚀必导致溯蚀。 ◆ 若河口处的侵蚀面发生下降,也会发生溯源侵蚀。 ◆ 能把沟头上方的许多支流连成一片,使河流变大、变长。 ◆ 流域:水系分布区。水系=主流+支流。如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等。 ◆ 分水岭(dividing crest):水系与水系之间的高地;所有支流汇入主河 流。巴颜喀拉山-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会使分水岭变窄,高度降低。
普通地质学—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第一节河流概述一、地表水流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与河流,就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得最重要得地质营力。
片流与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就是常年性得线状流水。
河流就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得。
1、片流(坡面流水)片流:下雨后沿斜坡流动得暂时性面状流水。
特征: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形成网状细流。
片流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得松散物质,并在山坡得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联结成一种覆盖斜坡得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
2、洪流(沟谷流水):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得暂时性线状流水。
特征:具有固定流向。
山坡上最大坡度沟槽沟谷冲沟河谷洪积物冲积扇(洪积锥)冲沟:切割较深规模较大得沟谷。
分沟头、沟口。
洪积物: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得低平地带,迅速堆积。
冲积扇(洪积锥):洪积物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
洪积物特征: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差,从水平分布瞧,扇顶部分沉积物质比较粗,向着扇体边缘逐渐变细,及至扇底前缘可出现黏土。
冲积扇得厚度,由扇顶向扇体边缘逐渐变薄。
洪积平原:一系列冲积扇相互联结。
冲沟得发展有两种趋势:一就是向下冲刷停止,标志着冲沟得衰老;另一种就是流水深切沟底达地下水面,得到地下水源补充,暂时性得冲沟流水便转变成具有经常流水得河流,冲沟发展成为河谷。
3、河流:在固定河道中流动得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二、河谷得横剖面1、河谷形态河谷:就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得线型洼地,就是一种形态组合。
河谷横剖面形态:河床:经常有流水得部分。
谷底:河床两旁得平缓部分。
谷坡:谷底以上得斜坡。
坡麓:谷坡与谷底得交接处。
谷缘:谷坡上部得转折处。
河谷得发展过程:在横剖面上经历了V型谷、U型谷与碟形谷阶段;每个阶段纵剖面也相应变化。
①V形谷(峡谷):谷坡很陡,谷底狭窄,甚至无平坦得谷底,河床直接嵌在谷坡之间。
第十一章 河流及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有水流动的线 形天然水道。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 路径,对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 重要作用。 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 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 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一节 河流概述
一、地面流水的种类
片流。
⑵ 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 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裙)
第一节 河流概述
片流的洗刷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2.洪流的地质作用
⑴ 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冲沟
洪流——坡流逐渐集中汇成几段较大 的线状水流,再向下汇聚成快速奔腾 的洪流。
第一节 河流概述
冲刷作用:洪流以巨大的机械冲击力猛烈 冲刷沟底及沟壁岩石的过程。
1 E QV 2 2
Q 为流量,上游少,下游多,搬运碎屑多
V 为流速,上游快,下游慢,搬运碎屑粗
第一节 河流概述
河流的动能对于不同的河流,或同一 河流的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段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所变化。 在动能的作用下,河流进行侵蚀、搬 运、沉积三种地质作用。
横断山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
⑵河床的摆动与曲流的裁弯 取直
在侧蚀作用下常形成 曲流和牛轭湖。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蛇曲河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牛轭湖的形成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 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 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 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的 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第五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 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 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 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 去均夷化作用或河流返老还童。 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 ①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 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 使下蚀作用增强。 ②气候变化:由于干燥转为潮湿,水流量 增加,河流加速下蚀。
地质学基础11第十一章 河流和地下水地质作用
维多利亚瀑布在中非雨 季高峰时的水量达30万 季高峰时的水量达 万 水幕蔽天。 吨,水幕蔽天。
旁蚀作用的原因:弯道离心力作用 旁蚀作用导致河床委婉曲折,形成 河曲;河曲取直后形成牛轭湖
曲流河弯道示意图 凹岸有侵蚀坑,凸岸有点砂坝, 凹岸有侵蚀坑,凸岸有点砂坝,主流线偏凹岸
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 的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作用导致河流袭夺,形成 水系
按含水空隙性质分:孔隙水;裂隙水; 喀斯特水
2.3 地下热水
按温度分类 低温热水,中温热水,高温热水, 过热水。 分布特征 东部大陆边缘,西南的云南、贵州、 青藏高原。
2.4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a、 剥蚀作用及其剥蚀地貌
剥蚀作用:冲刷;溶蚀 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沟;石林; 落水洞;干谷;峰林;溶洞等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气候; 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的作用; 构造运动
2.4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b、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搬运作用:以化学搬运为主 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 化学沉积有以下类型:(1)孔隙沉积:形 成胶接物或结核;(2)裂隙沉积:形成 脉体;(3)溶洞沉积:形成石钟乳等; (4)热泉沉积 研究洞穴沉积的意义 研究洞穴沉积年代的方法
石钟乳( )、石笋 石笋( 石钟乳(1)、石笋(2)和石柱形成过程示意图
1.3 河流的搬运作用
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层流与紊流 物质搬运的方式:拖运;悬运;溶运 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搬运量
1.4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流速;流量; 搬运物增加;河底变化 冲积物特征:分选性较好;磨园度 较好;成层性较好;具有韵律性;具 有流水形成的沉积构造
沉积的主要类型有: 沉积的主要类型有:
湖泊中小型三角洲
11,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河流下蚀和旁蚀(侧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如何?下蚀和旁蚀的关系:(1)在河流形成的幼年阶段,以下蚀作用为主使河谷加深,到了中、老阶段河谷横切面由“V”变为“U”形和碟形,以旁蚀作用为主。
(2)在河流的上游由于流速等原因主要以旁蚀作用为主,在中下游由于弯道环流和科里奥利的原因河流以旁蚀作用为主。
旁蚀原因及结果:1)弯道离心力起作用(即令是平直的河道也会因水体的运动而向弯道发展)2)科里奥利效应(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要发生偏移,在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
在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
结果:使河道弯曲,形成牛轭湖。
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溯源侵蚀和下蚀相伴而生,它实际上是下蚀的必然结果。
结果:它使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形成由各个单一的河流联结而成的统一水系;有的河流发生袭夺现象。
论述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关系?(1)从河流发展的阶段来看,在河流形成的初期以侵蚀作用为主,通过下蚀、旁蚀、溯源侵蚀作用使河流逐渐发育,由小变大,由短变长。
到了中晚期河流下切能力逐渐减弱,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2)在河流的源头因为地势高、流速快,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中下游因为河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此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3)从河流的部位来讲,因为科里奥利效应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而心滩、江心洲的形成以沉积作用为主。
河流沉积物有什么特征?河流沉积有那些类型?分布在什么位置?(河流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韵律性明显。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
类型有:(1)心滩(2)边滩与河漫滩(3)三角洲。
分布位置:心滩在窄束段流入开阔短时,在河中心底部。
边滩在凸岸边,河漫滩在丘陵和平原区开阔谷底。
三角洲在河口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概述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
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一、片流、洪流和河流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
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1 .河流(river)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2 .片流(sheet flow)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3 .洪流(flood current)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二、河流的动能E = 1/2 ×QV2 Q=流量 V——流速动能与流量、流速有着直接关系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通过的距离。
§2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一、片流的地质作用1、片流的冲刷作用:片流沿整个斜坡将雨蚀作用产生的泥沙顺坡流动,同时冲刷坡面,导致整个山坡被剥蚀削低的过程。
冲刷作用的强度取决于:以黄土高原为例降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坡面物质的性质坡度(~40o最强)植被状况2、片流的溶蚀作用:以路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3、片流的残积作用4、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片流动能较小,将细小的泥沙移向山坡下部或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分布于山坡下部,围绕坡麓批盖,形如衣裙状,称为坡积群1.片流与坡积裙大气降水3/1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浊流一但浊流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大,成沟谷。
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浊积平原。
浊流反在雨季有水(发生)。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1、洪流的冲刷作用洪流:片流集中到沟谷中形成的暂时性流水。
洪流在陡峻的山谷中下泄,具有水量集中、流速大、动能强大的特征,并携带大量泥沙、碎屑、甚至巨大的滚石,对沟底和沟壁进行猛烈冲击、破坏,具有强大的冲刷作用。
由洪流切割形成的槽地称冲沟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沟系统。
2.洪流的堆积作用与洪积扇洪流流出沟口后,无侧壁约束,水流散开,流速减慢,被搬运的物质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堆积的地形通常呈扇形分布,称洪积扇。
洪积物的特点:①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②磨圆度差,分选性较差,可见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③堆积的地形是锥状时,称为洪积锥(冲击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3.河流的基本特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1、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河流是流动的水与河谷的总称。
二、河水的运动形式(一)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仅在平坦河底附近运动弱。
(二) 紊流:水质点运动浅无规律紊乱紊流是河水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三) 环流:水质点作螺旋状运动,运动迹线在横剖面上投影为环形,具有较强能量动力。
①单向环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为单向的环。
②双向环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为两个环。
他们是旋转方向相反的两股螺旋流单向环流—普遍存在于拐弯处。
拐弯处的水流存在离心力,以3/10深度处最大。
水质点在离心力作用下朝弯道的凹岸偏离,使凹岸水面雍高,进而使凹岸的水体被迫下沉。
导致弯道处底部的水体由凹岸流向凸岸。
表面则由凸岸流向凹岸。
单向环流的流速可达纵向环流的10-30%双向环流—存在于河水较深的平直河流。
因水位涨落或过水横切面积改变引起的。
原理:河水与河岸泥沙有粘附力,河心流速快。
1、水位上涨时,河心出现雍水现象,横剖面上河面呈上凸型,使表面河水由河心流向两侧。
2、水位下降时,河心出现消水现象,横剖面呈下凹形,使表面河水由两则流向河心。
涡流—水质绕轴旋转运动,轴与河底近垂直,出现在水流急,河谷凹凸不平,涡流对河床破坏作用强,虽不是河水主要运动形式,但动力强。
原理:水体具有粘滞力河湾中的水、河中障碍物下游的水或河流凸起物下游的水,流速变小,因水体粘滞力使紧靠水流快一侧,被水流带动而跟着流动起来,致使水压力变小;而另一侧流速小,压力大,水向流速较快一侧流动,形成绕轴旋转的涡流。
§4.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岩石的剥蚀、破坏作用称侵蚀作用。
一、侵蚀作用的方式1. 冲蚀——流水以本身的动能将河床的泥、砂、砾冲走。
2.磨蚀——流中携带的砂、砾对河床岩石的磨损同时流水中的砾、砾本身变被磨损。
3.溶蚀——流水溶解了一些酸、碱、盐类,成为溶剂,溶解河床的岩石。
这三种锓蚀方式通常是同时发生,而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主次、强弱程度不同:泥质、砂质、河床,冲蚀作用为主,上游冲、磨为坚硬岩石河床,磨蚀作用明显,下游溶蚀明显 可溶性岩石河床,溶蚀作用强烈。
二、侵蚀作用的类型按侵蚀作用方向分为:(一)下蚀作用(底蚀)——流水对河底岩石的锓蚀(磨、冲刷、溶)结果使河床降低。
1.下蚀的原因 1°流水顺坡而下,向下的运动分量冲刷河底。
最重要的下蚀坡度逾陆,下蚀作用越强烈,下蚀最强烈的是瀑布地区。
下蚀作用使瀑布不断后退。
我国黄河壶口瀑布5cm/年(退)北美尼亚加拉瀑布0.3m/年=30m/年。
2 ° 流水携带的砾、砂在河底滚动,跳跃,不断磨蚀河底基岩,洪水期,搬运量大,下蚀作用强烈。
3°涡流作用涡流使携带的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形成凹坑。
4°双向环流河水涌入峡谷进,河床峡谷中的流水为双向环流使峡谷加深。
2.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由于下蚀作用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加长)。
两条近乎垂直的河流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发生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当两条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当某一向源侵蚀较快的河流向上伸长并中途切断另一条河流时,于是就把另一河流上游的河水夺过来,此为河流袭夺。
3.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
当河床趋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失去了势能差,不再流动。
这时一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河水桌子终是要注入海洋的,所以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4. 河流平衡剖面河流纵剖面:河源头至河口,沿中线的剖面向河丘作表现为源头至河品、河底的连线。
黄果树瀑布落差75米由于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高度降低,坡度变缓,河床趋于平滑,水动能减少。
当流水即不发生侵蚀,也不发生较大的沉积作用,这时纵使剖面河底成为光滑平缓的曲线,此剖面为河流平衡剖面。
平衡剖面是个达不至的理想剖面,由于人为及自然的作用总是打破平衡形成的条件,但平衡剖面预示了河床的坡度与河流的流连、水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物等因素之间有建立平衡的普遍趋势。
指导水利工程。
(二)侧蚀作用(旁蚀)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作用称侧蚀作用。
1.侧蚀的原因1°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河道中只要有一个哪怕是微小的弯曲存在,流水就会在慢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涌向凹岸,从而在道弯处形成单向环流。
单向环流使岸不断侵蚀,同时凸岸沉积,结果加大了河流的弯面程度。
2°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地球自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作用带来的力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作用少。
由于科氏的作用,即使是很平的河道也将有一侧受到侧方侵蚀,北半球河流的左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凹岸,侧蚀强烈;右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相反。
2.侧蚀的结果1°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2°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
3°自由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
自由河曲——河流在平坦宽阔的冲击平原上流动时,侧蚀作用强烈弯道自由发展,弯曲加大,河床在平面上蜿蜒回环。
弯曲很多时,称蛇曲。
湖北—湖南岳阳之间直线87公里,河道240公里。
湖中、下游自由河曲较发育。
河道截弯取直使原几十公里的河道缩短为几公里。
牛轭湖——自由河曲的某一段上,两对的弯道沟通,弃废的部分河道形成了牛轭湖。
三、下蚀、侧蚀作用的关系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常是下蚀、侧蚀同时进行,仅在不同河段上表现度不同。
上游:地形起伏大,河床坡度陡,下蚀作用为主。
中、下游:地形相对平缓,侧蚀为主,自由河曲。
§5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将其携带的物质向下游方向搬运的作用。
一、搬运方式机械搬运:①悬运:通常是粘土和粉砂粒级的碎屑,由于紊流的向上分力分力作用使其浮在水体中随水流动。
颗粒的沉降速度<紊流向上分力。
②推运:河床底部较大的砂、砾在流水的水平冲力作用下,沿河底滚动力学或滑动。
推运的砾石最大扁平面的倾向一般指向上游,根据此可判断古河流的流向。
③跃运:细砂+砾石在靠近河底部跳跃式的随流水向前移。
原因:近河底附近上下流速不同,底部受河床磨阻力的影响流速减少。
上部流速较大,下下流速差产生的上举力使砾砂跃起,而后上举力消失落下,跳跃式向前移动。
④溶运:溶液及胶体可溶盐类: CaCO3、 MgCO3、KCl、 Nad纯侧蚀作用胶体溶液: SiO2、 MnO2河流以机械搬运为主搬运能力——河水能够搬运的碎屑颗料大小。
搬运量——河水中携带的碎屑物总量。
r粒径∝V2 G重量∝r3粒径 G重量∝V6§6.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地表上的风化产物、有机动性物及某些火山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经搬运作用的媒介从原地搬运到其它地方,当搬运动力减弱或在物化学作用下而下沉堆积的过程。
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水中的携带物(由于水动能减少)沉积下来。
一、河流沉积的原因①水体的阻滞——河水注入其它水体时,运动的水受到相对而言宁静的水体的阻滞,河流流速减少,发生沉积。
②地面坡度的影响坡度大、水流速快,动能力较少发生沉积。
当坡度减小,河床平缓时,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发生沉积。
同一条河来说,上游水流急,搬运动力强。
沉积主要发生在中、下游。
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二、冲积物的特征冲积物主要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质。
1.分选性好:同一时期或同一定地点沉积物颗粒的均匀程度。
当河流流速减少时,携带的碎屑物,按半径大小或颗粒的比重从大小,重轻,先后沉积下来。
因此在一定的地点或某一时期沉积下来的冲积物粒度较均一,也就具有较好的分选性。
2.磨圆度好:河水中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使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河床基岩发生磨擦,使昨梭角磨圆,较好的磨圆度越向河流的下游碎屑物磨圆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