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4期
科技管理研究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2006N o 14
收稿日期:2005-06-07
文章编号:
1000-7695(2006)04-0012-03
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杨春平,刘则渊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
摘要:本文分析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涵义,指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关键是研究与发展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就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国家创新活动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
关键词:创新;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1 创新与技术创新
111 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是民族发展进步的不朽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创新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指理论创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还可以是观念、体制的更新等等,是包括多项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其核心要素是取得新认识、新成果。创新是活动主体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智慧创造,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等等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是在获取原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求得新发展的过程。
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创前人没创过的,这就是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1A 1Schu m peter)于1912年在5经济学发展理论6中首次提出/创新0概念,并作为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要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就需要有新的生产理念、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技术,这就必然产生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112 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机会,重组生产要素,获得最大利润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研究与发展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给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引入新的技术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由于一系列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导致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熊彼特认为,经济由于创新而增长。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增强综合国
力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创造市场需求,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才能通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
创新与发明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发明属于知识形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创新是将发明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并获得商业价值的活动,能产生经济效益。科技界习惯地把创新与发明等同起来,经济学界理解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0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所以,企业可以用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而且,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低于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因此,某个产业要不要自己从事新技术的研发,主要取决于有没有比发达国家在相同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如果有经济上的比较优势,技术创新尽可能以引进为主;如果没有,就只能自主研发。
2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211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O ECD 总结其成员国技术创新的成功模式而提出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大举措。OECD 组织认为,/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就称为国家创新体系。0国家创新体系是围绕技术创新这一中心环节,使参与创新的社会各种机构组成一个共同体,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所谓国家创新体系,一般说来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参与创新活动的企业、高校和科技机构组成的共同体,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借助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为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而形成
杨春平等: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与制度网络。
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为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212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国家创新体系框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市场运行机制。这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前提,需要建立有助于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灵活开放的市场体系及其游戏规则。
(2)企业主体地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加快由传统工厂制度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变,确立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主体地位,从而成为科技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3)产学研共同体。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为创新活动提供知识支持和智力支持的两大战略支点,因此应当同企业结成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共同体,为企业创新活动不断地提供知识源和创新人才并进行技术培训。
(4)政府调控职能。现代市场经济下的技术创新活动仍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经济转型期尤其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运用特有的制度安排来推动各种创新力量的整合。
(5)中介服务体系。需要各种中介机构作为创新体系中沟通创新信息、加快知识流动、提供创新服务的桥梁与纽带,促进创新活动正常运行和创新成果的扩散。
(6)创新投资体系。这包括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中提高科技费用比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建立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和机构。只有科技知识与风险资本的结合,才能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3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1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设和整合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不甚密切,科技队伍力量分散;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在创新中的相互关系尚未理顺;传统体制与市场体制双轨并存,创新资源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创新活动赖以进行的中介机构与服务体系非常薄弱;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高教体制的配套改革尚未完全到位。
312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
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进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组与整合,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制度网络。要建立扶植支柱产业和重点科技领域的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支持R&D活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财政金融与风险投资政策;知识产权和其它无形资产保护的政策法规;鼓励中小企业及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人才流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激励政策;促进R&D和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的相关政策。
中央政府与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各主管部门之间要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做到机构精干、分工合理、步调一致、政策统一;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机继承和有效组合;创造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加强与其他国家有关部门机构的联系,参与国际创新活动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均应有助于鼓励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创新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国家创新体系牢固地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其次,制定合理政策,包括科学研究政策、企业创新政策等;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等;第四,创造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环境。
要依次梯度地向高一阶梯建立科学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大学)企业合作体,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最后形成产业(工业)。科学技术中心侧重由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工程研究中心侧重由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大学)企业合作体侧重由技术开发到形成产业(工业)。大学要设立工程研究中心,侧重工程实践的研究,大力培养科技转化型人才,因为这类人才能够开拓产业,把科技成果产业化,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国家创新体系建构中政府的职能
411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
在国家创新活动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重新确定政府在国家创新活动中的职能以及完成这些职能的方式,是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政府将从以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服务为主。
新的国家创新系统必然要以政府职能和履行职能方式的转变为基础,要以政府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中介机构关系的重构为基础。直接干预知识的产出过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同时根据国情国力充分用好现有资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培育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导共同体内产、学、研之间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知识、智力和资本的横向流动与合理配置,并倡导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创新活动的服务体系;同时要借助政策工具与计划指导,重点选择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国家级创新体系的示范工程,建立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组织,并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
412走向战略创新
树立战略创新意识,构建战略创新体系,制定和实施战略创新计划,是政府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下转第17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