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思维衔接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引言:理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理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理性思维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式进行思考和问题求解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有以下作用:1.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证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对自己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1.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解决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提供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实际案例、数学问题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通过公式或方程等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理性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初高中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社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初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游刃有余,展现出优秀的自我。
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服务。
1.2 前人研究回顾在前人研究中,有许多学者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些学者认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根源在于新课程的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由于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了教学衔接存在困难和问题。
他们指出,要解决衔接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以确保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顺畅过渡。
另外一些学者则更加注重实践案例的探讨和分析。
他们通过观察和调查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衔接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了有益启示。
2. 正文2.1 新课程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进行数学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过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
因此,升入高中后,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难,的确,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存在大面积的不适应问题,新课改实施后,高一数学教师也明显感觉这种现象有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高一数学在逻辑推理性,抽象程度和知识难度上比初中数学都加大了。
特别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压缩,而高中数学在内容上以及高考考试大纲上却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高一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连接初高中的斜坡,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初中向高中的过渡。
本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成因,并根据个人实践经验归纳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过渡困难成因探讨。
1.情感过渡期方面经历完初三备考的全身心投入,学生较为疲惫,刚进入高一时会有放松的想法,因此,学习上比较松懈。
另外,在新学校中,既要熟悉新同学、新老师,又要熟悉新环境,精力容易分散。
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方法过渡方面存在着问题。
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有别。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定位是“大众数学”,需要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
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构建以后深造发展所需的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既有必修内容作为共同基础,又有选修内容满足个别需要。
另外,随着学科学习内容的自然延展,高中数学的广度、深度、抽象程度都高于初中数学。
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刚从初三的紧张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再加之很长时间的一段假期,心没有收回来,还处于玩的状态来学习;有一部分学生还保持着初中时的督促式学习方式,老师不督促就不学;还有一部分呢只限制于完成老师的作业,不主动去研究一些课外的题目。
初高中衔接课程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程实践报告高一数学组我校自2009年暑假后开始所招的高中新生,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学。
新教材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也在减少。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曾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数学成绩开始下滑,有的甚至跟不上班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中数学起始部分的集合和函数思想等内容,致使成绩下降的人数与下降的幅度更甚于其它学科,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按照衔接期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稳定情绪,适应新教材,接受新变化,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结合实际我校在几个班级开展了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索实验,现将实施进展报告如下:一、前期的调查分析工作1、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入学数学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生对初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做好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档案和各个班级的成绩质量分析跟踪表;通过对高一实验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接受与掌握情况,了解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需求。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①心理方面,现行的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正处在青春时期,在心理上,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
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
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②学法方面,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
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数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体系的断档、难度跨度大、教学方法的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异很大,如果没有好的衔接教育,学生在过渡阶段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动力的持续。
2. 减少学习负担如果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学生需要在进入高中后重新学习很多初中数学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合理的衔接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更加轻松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建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将更加顺利,这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实施措施1. 建立衔接教育桥梁为了保障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衔接教育桥梁,加强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衔接教育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初中毕业时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高中教师也要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以便更加顺利地展开高中的数学教学。
3. 转变教学方法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顺利过渡,初中和高中的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初中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而高中的教学则应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4. 加强个性化辅导初高中阶段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1.引言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极高的学科,而高中阶段是学生理性思维开始萌发的时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展开研究与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2.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理性思维是指根据客观事实和逻辑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3.1 强调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训练,比如让学生分析证明数学定理的方法和过程,或者让学生从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提倡思维导向3.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3.4 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方法4.实践案例分享将上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的分享: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逻辑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4.2 数学建模实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求解。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理性思维。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并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和展望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是一项长期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上述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逻辑推理训练、思维导向教学、数学建模实践和多元解题方法讨论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完善这些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随着新课标的推出,核心素养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不仅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知识性强的学科,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更涉及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分析1. 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形、相似与轴对称、统计与概率等内容;而高中数学则扩展了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涉及到数学分析、数学几何、数学代数、数学统计等更为抽象和深奥的内容。
2. 知识难度:初中数学强调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追求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3. 知识应用:初中数学的知识多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如简单的商场计算、简单的图形应用等;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建模,如微积分的应用、数学建模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高中数学在知识的体系、难度和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技能和创新的能力。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需要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1. 课程内容的衔接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即在初中数学学习基础上,逐步引入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
还可以针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深奥性,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情境,为学生铺设认知路径,使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数学以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计算技能为主,而高中数学更强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教学方法也需要有所转变,可以逐步引入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形式的衔接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考查形式的转变。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的理念、方式及其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让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比较顺利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尤其是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事情。
这些学生通过三年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教法和理念的熏陶,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优势十分明显,如好学、好问、好动、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强、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能力培养潜力比较大。
但不足的方面也是非常明显且不可回避的,如运算能力有所减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缺乏严密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进入高中后,高中数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很多差异和区别,甚至存在部分知识点的缺漏和知识系的断层。
因此,初高中过渡的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优点1.知识方面新课标“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多姿多彩的图形”“投影与视图”等部分,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立体图形三视图投影等有一定认识。
新课标教材中新知识都从实例引出,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采用螺旋式渗透统计知识并新增概率内容。
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栏目,开放题、变式题训练多。
对学生数感、符号感和估算能力的训练,新增了函数图像法,求方程(组)不等式的近似解,加强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
2.能力方面空间想象能力提高。
初中学习了视图与投影,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新教材增加了平移、旋转、位似等内容。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知识体系、难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由于初高中数学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初中数学的不完整和高中数学的深化之间存在明显断裂,导致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感到突然地难以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业发展。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并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部分将从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差异性和衔接问题的现状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加强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找出造成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改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供参考,并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2. 正文2.1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主要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循序渐进。
而到了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开始涉及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内容,如微积分、概率论等,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导致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过程中出现困难。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
初中阶段,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而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性研究
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性研究
随着教育结构的不断改革和課程大綱的不断更新,勾勒出一条从中学数学到高中等级
数学的衔接性研究十分必要。
这项研究复杂性非常大,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加系统地学习高等数学知识。
首先,教学课程中必须加入基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概念到深层次学习的能力。
在课内知识的拓展上,要着力于提高学生总体概念的理解,从一般的理论要求到具体技能
要求,以此来优化学习过程。
至于独立思考能力,课余活动很重要,比如组织学生定期竞赛,做一些有益的习题,做一些抽象概念的总结和归纳,这些都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所必
须具备的能力。
其次,实践环节也很重要。
在实践中,学生将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及在实践中的
结果与基础技能进行联系,以此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连贯性的理解,同时活跃学习环境,以良好的氛围促进知识的自由传播。
最后,学校、家庭和教师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
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练习,多鼓励孩子探索,不断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在学校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家庭与学校的
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家长-老师会,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师方面,他们要注意不同学
生的学习特点,定期评估教学效果,进一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长,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综上,衔接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研究,需要通过注重概念理解,重视实践素养,强
化学校、家庭、老师三方衔接来全面配合,有助于更高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为他们未
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新高考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新高考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4667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进行的一系列优化改革,河南、山西、陕西等第五批次新高考省份于2022年启动,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取消高考数学文理分科。
初高中数学的知识、思维跨度大由来已久,在取消数学文理分以后,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会出现数学学习困难问题。
所以本文开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质量及效率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关键词:新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引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中数学难度更大更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良好的数学习惯和灵活的数学思维,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果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在进入高中后就很容易产生学习不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问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高中数学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初中还归属于义务教育的阶段,数学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往往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做题就能初步掌握初中数学的解题步骤。
但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要求则更高、难度更大。
除此之外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初中课程往往是一个模块和一个模块单独进行学习,模块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轻松。
而高中则模块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各个模块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用到多个模块的知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初高中课程标准之间所具有的阶段性差异。
所以如果初高中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衔接上不够自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当前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首先就是初高中的教材内容存在错位现象,初中数学教材难度和深度都比较低,高中教材的难度却猛然加大,这其中没有一定的过渡内容,就会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构建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其次就是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在经历中考后进入高中,心态上还保留着中考后放松的情绪,但高中的学习生活确实紧张的,二者之间产生冲突时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心理出现问题。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比较, 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 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显著.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是提高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就个人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一、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高中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 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 1.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例如:学生对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习题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结合,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试题模型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编拟问题, 引导阅读, 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 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 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 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3.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模块,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等系列问题,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可以明确地作出几何解释,用图象这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形象表达.4.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体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达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5.提高运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思考,轻计算.认为想出解题的方法就行.在解题中出现“高位截瘫”现象.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算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二、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1. 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充讲解根的判别式及二次方程,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充分利用下表,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 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为x1,x2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2. 利用旧知识, 挖掘加深新知识.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高中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是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步深入挖掘,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利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在初中有研究性学习,高中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的活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初中知识方法的延续,定期布置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基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 的方法.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等, 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高中和初中教师加强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检验,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案例,用教学量表对比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这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实践研究「篇一」20XX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
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
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1、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完整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远市教育科研“小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立项编号:20120661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研究领域:学科教学课题负责人:刘红映所在单位:开远市第九中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二、课题研究周期2012 年6月—2013年9月(一年)三、课题提出的背景2009 年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业水平起点不同的新生涌入高中,我校作为普及高中试点学校,学生录取成绩较低,被调查对象15 届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成绩最高分85,最低分6 ,平均分约为52.4 。
初中基础较弱,大部分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感觉很吃力,教师教学方面也倍感困难,不但要教授高中新知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因此研究衔接教学十分必要。
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教材的变革与深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 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 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 本,文科2 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 系列的三本课本。
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
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三是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要求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2、3、4 四本课本的教学,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新教材又把空间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单位:宁夏育才中学课题负责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历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既有它的阶段性,又有它的连贯性,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方法和方案,很多高中数学老师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很多地方也曾经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但对于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广泛的实施或推广应用。
尤其是新课改后并没有适应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应的方法和方案。
宁夏作为早期的课改实验基地,对于数学的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也是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
二、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1.课题选题目的: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快速平稳的进入高中学习的角色,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和方法;激发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2.课题选题的意义:初中数学的学习状态和方法与高中的学习状态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初中知识点较单一,问题的综合性较弱,掌握知识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重复性的训练,并被动性的接受。
而高中更注重思维的形成和方法性的训练,并且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进行研究性的总结性的学习;而且初中的知识点比较具体而高中知识点抽象。
所以高中的数学学习和初中的数学学习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很大的一个台阶,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教学之初应该引领学生平稳有效的度过这个台阶,顺利的进入到高中的学习状态中。
3. 课题选题的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对该课题的学习和研究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今后的学习与高一新生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2)实践价值:帮助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能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帮助老师因地制宜的教学。
(3) 推广价值:大多数的高中数学老师一直以来都在高中教学,很少有老师从初中到高中连续的教学,也很少有高中数学老师主动去了解或研究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或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所以在高中教学时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及时不够准确,以致于高一新生很难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觉得高中老师教学速度快,知识点跨度大,过程不详细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作为接高一新生的数学老师必须要对学情胸有成竹。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执笔人:韩雨濛摘要: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
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
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
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课题《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课题《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的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与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学生们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常常让他们在过渡时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探索有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挑战。
目标本研究将着眼于如何打造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层面顺利过渡。
具体来说,我们有几个目标:1. 深入分析初高中课程的差异,找到衔接的关键点。
2. 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教学方案,涵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
3. 通过实践验证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现状分析1. 学科差异进入高中后,学生们在数学、英语和物理等科目上会面临更深、更广的知识挑战。
比如,初中的数学主要是基础运算和简单几何,而到了高中,则需要掌握更复杂的代数、几何,甚至是微积分的相关概念。
这种变化无疑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学生适应性根据一些调查,差不多70%的学生在这个衔接过程中觉得压力山大,甚至有近45%的学生表示他们对于新学习方式的适应困难重重。
这显示出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 教师培训不足现在的教师在衔接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匮乏,导致他们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1. 课程设置- 知识整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初高中衔接课程,把初中和高中的关键知识点结合起来。
可以考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数学: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
- 英语:基础语法、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技巧。
- 物理:力学基础、能量转化和基础电学等。
- 课程时长:每个模块可以安排2到3周的集中学习,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信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面临着课程内容的断层、学习方法的不协调以及教学目标的不连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制约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教师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本文将主要从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知识点的跳跃性、难度的递进性不够明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数学基础薄弱、概念不清晰等情况。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综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时,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困难。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困难。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割裂也是一个难题,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感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不同教师对待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可能采取对号入座的教学方式,直接教授高中数学知识,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已经超过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思维衔接的实践研究许多高一年级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笔者为一线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原因总结如下:1.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因为应试和升学的需求,大多数学校重视算法而忽视对数学思想的培养,忽视对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许多学生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2.高一新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初中的数学内容具有直觉化的特征,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接触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集合、函数等较抽象的思维致使新生对抽象概念符号不理解.3.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心理准备不足:高一层次的数学学习也意味着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大,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的要求提高,许多高一新生不能主动适应,结果造成很多孩子数学学习出现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降,知难而退,自信心丧失,数学学习越来越被动.
这一问题已引起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和学者的高度关注,笔者也试图就这一问题深入探究,拟从实践来研究高一新生的数学思维状况及高中学生应达到的数学思维,进而探索其思维必须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数学思维初高中衔接的问题.
一、初高中生思维发展异同
中学生一般是13岁到18岁左右的青年.这个年龄段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处于优势地位,但
初中生和高中生有所不同.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基本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来指导分析综合有关事实材料,从而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高中学生由于经常要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重要的科学理论,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又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获得具体知识的过程,从而实践了抽象与具体的高度统一,并使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出现已为可能.一般认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有五个关键年龄,中学阶段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飞跃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初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此外,思维的发展还有一个成熟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六七岁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到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是思维发展的初步成熟期.成熟期后思维的可塑性比成熟期前小得多,而且思维一旦到成熟期,其年龄差异的显著性减少,而个体的差异性却愈来愈大.因此促进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促进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对这一问题也关注过,却没有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困惑,我也多是从以下几方
面来进行解释高中数学学习向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改进,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学生的基础等等.然而在教学中该补的补了,该教的教了,学习方法也指导了,而一些学生还是适应不了以致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同时高一年级学生的智力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较大,而高二以后学生的学习
成绩相对于每一个个体比较稳定,思维开始走向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只有针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来组织教学才能切实改进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高一阶段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促进高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格外地重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成学生积极思考.而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恰当的思维水平的递进层次,即学生的数学现实,还应重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动机系统的发展.
教材提供了很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另外教材的每一册书均提供了一些阅读材料及一个研究性课题,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改进教法及学生的学法,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阅读材料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完全由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性课题,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同时,学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
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以突出它的探究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乐趣.以数学第一册(上)为例,在学习了集合知识后教材提供了阅读材料——集合的元素个数,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扩充,在要求学习自学之前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和提示.在学习了对数知识后,教材提供了阅读材料——对数和指数发展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背景以拓展知识面,这一内容就完全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学习了数列知识后,教材提供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及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这两个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列知识.实践表明,学生自学有困难,因此我将这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进行了重点处理.在向学生讲解介绍了有关储蓄的计算后提出分期付款问题,并将学生分为6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共同学习研究,我当堂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后要求每个小组交一份学习小论文,这一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及探究知识的乐趣,很受学生的欢迎.三、利用教学活动策略来促进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思维的转化过程,在解题中,要不断改变解题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求最佳方法.在转化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1.熟悉化原则,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2.简单化原则,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3.直观化原则,即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四、结束语
由于教学研究的对象五光十色,涉足于一切领域,而因数学对
象和模式的不同,又需建立和创新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模式,对高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单一,解题要通过模仿来完成,扩展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和识别能力自然成为发展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