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总结归纳
马铃薯催芽实验报告总结
![马铃薯催芽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555a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b.png)
马铃薯催芽实验报告总结马铃薯催芽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促使马铃薯的芽发育加快,以提高种植的效果和产量。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水培法和温湿处理两种方法,对比观察了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芽发育情况。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主要总结:1. 水培法催芽效果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培法对马铃薯进行催芽处理,芽发育效果明显。
在水中浸泡的马铃薯在一周内迅速出现了初生芽,并且芽长相对较长,根系也较为发达。
相比之下,没有进行处理的马铃薯几乎没有出现芽的现象。
这说明水培法能够有效刺激马铃薯的芽发育,以及促进根系的生长。
2. 温湿处理对芽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温湿处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促进芽的发育。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温湿处理的马铃薯芽发育速度较快,芽长也相对较长,根系也更加健壮。
而未进行温湿处理的马铃薯芽生长相对较慢且短小。
这说明温湿处理对于促进马铃薯的芽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3. 综合处理效果最佳:综合运用水培法和温湿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进行催芽处理,芽的发育效果最好。
在水培过程中,芽迅速出现并且生长迅猛;在温湿处理过程中,芽的生长速度更快,芽也更加健壮。
综合处理的马铃薯芽长相对较长,根系发达,种植后的成活率也较高。
因此,综合处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催芽处理方法。
4. 催芽处理对马铃薯种植产量有积极影响:通过催芽处理后的马铃薯种植,产量相对于未进行处理的马铃薯有所提高。
由于芽发育更好、根系发达,种植后马铃薯的吸收养分能力更强,出苗率也明显提高,从而增加了产量。
综上所述,马铃薯催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培法和温湿处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芽的发育,提高出苗率和产量。
综合处理方法效果最佳,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催芽处理方法,根据不同品种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总结马铃薯的实验报告
![总结马铃薯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edbd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a.png)
总结马铃薯的实验报告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块茎植物,被人们广泛种植和食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马铃薯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我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对实验报告的总结:实验目的和方法: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病性。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马铃薯植株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将马铃薯植株置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记录其生长情况;最后,将马铃薯植株暴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观察其生理反应。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几点结果:1. 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实阶段。
不同生长阶段的马铃薯植株在外观、大小和重量上有差异。
2. 马铃薯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速度较快,块茎的质量和数量也较大。
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3. 马铃薯对光照的敏感度较高。
足够的光照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转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然而,过强的光照或长期暴露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马铃薯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马铃薯植株对某些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这种抗性可能与马铃薯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关。
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马铃薯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和病原菌等。
合理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性较强,但仍有一定的极限范围。
因此,在种植马铃薯时,应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力。
3. 马铃薯具有一定的抗病性,这可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
深入研究马铃薯的抗病机制将有助于培育更耐病的品种,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结论和启示:通过这系列实验,我们对马铃薯的特性和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种植马铃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此外,实验结果也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马铃薯的耐病特性,通过科学种植和育种来应对病害,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8ab3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6.png)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是许多国家的主要食品来源。
为了改善
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许多科学家和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最近的马铃薯实验工作,以及它们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首先,许多实验表明,施肥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在种植过程
中添加适量的氮、磷和钾肥料,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此外,一些实验还发现,施用有机肥料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建议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应该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次,一些实验表明,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来提高。
通
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更具抗病能力的马铃薯品种。
此外,一些实验还发现,通过基因改良可以使马铃薯对一些病害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因此,科学家们建议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应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减少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最后,一些实验还表明,适当的灌溉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一些实验还发现,适当的灌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家们建议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应该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工作,科学家们总结出了一些提高马铃薯产量和
质量的方法。
合理施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及适当的灌溉都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这些实验结果能够为农民种植马铃薯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用马铃薯做实验报告(3篇)
![用马铃薯做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760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块茎的生长发育过程;2. 探究马铃薯块茎的生理特性,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分吸收与运输等;3. 分析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马铃薯、土壤、植物生长灯、培养皿、剪刀、尺子、天平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pH计、电导率仪、温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一: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观察(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块,分别放置在培养皿中;(2)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3)每天观察马铃薯块茎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4)每隔一定时间,测量马铃薯块茎的重量,计算生长速度。
2. 实验二:马铃薯块茎呼吸作用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pH计测量培养皿内空气的pH值,记录初始值;(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pH计测量培养皿内空气的pH值,计算呼吸速率。
3. 实验三:马铃薯块茎光合作用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电导率仪测量培养皿内土壤的初始电导率;(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电导率仪测量培养皿内土壤的电导率,计算光合速率。
4. 实验四:马铃薯块茎水分吸收与运输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培养皿及马铃薯块茎的总重量;(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培养皿及马铃薯块茎的总重量,计算水分吸收量;(5)观察马铃薯块茎内部水分运输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观察根据实验结果,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生长高度和叶片数量逐渐增加。
这表明马铃薯块茎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潜力。
2. 实验二:马铃薯块茎呼吸作用研究根据实验结果,马铃薯块茎在植物生长灯下的呼吸速率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马铃薯的种植实践报告总结
![马铃薯的种植实践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0b5b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5.png)
马铃薯的种植实践报告总结一、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为了探究马铃薯的种植实践,本报告总结了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以及对未来种植的启示。
二、种植前的准备1. 土壤选择:马铃薯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根据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选择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马铃薯品种。
3. 种子处理:对马铃薯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消毒、浸泡、除草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三、种植过程1. 土地准备:在选定的土地上进行翻耕、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便于马铃薯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2. 播种方法: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如整枝播种、单粒播种或整粒播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
3. 管理措施:根据马铃薯生长的需要,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实践结果1. 产量:通过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管理措施的比较,发现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选择和施肥水平。
合理选择品种和科学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2. 品质:马铃薯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外观、口感、糊化度等方面。
通过优质品种的选择和合理的生长管理,可以获得高品质的马铃薯产品。
3. 抗病虫害能力:马铃薯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等。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等,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五、实践启示1. 种植技术: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合理的种植技术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农民应加强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果。
2. 市场需求:在种植马铃薯之前,农民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和国际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情况,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进行种植,以确保产销对接。
3.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害的作物,农民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意识,合理使用农药,采取轮作等措施,保护好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马铃薯的小实验报告
![马铃薯的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d73b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中淀粉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淀粉的鉴定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淀粉是马铃薯中的一种主要碳水化合物。
淀粉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酸提法、酶解法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通过加热、搅拌、过滤等步骤,将马铃薯中的淀粉提取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马铃薯、蒸馏水、碘液、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铵、无水乙醇、滤纸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滴管、试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马铃薯: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2. 水提法提取淀粉:a. 称取2克马铃薯块,加入10毫升蒸馏水,放入烧杯中;b. 将烧杯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不断搅拌,使马铃薯块充分溶解;c. 待马铃薯块溶解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d.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2毫升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淀粉鉴定:a. 取2毫升滤液,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b. 用滴管滴加几滴硫酸铵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 将溶液滴入无水乙醇中,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提法提取淀粉:在实验过程中,马铃薯块逐渐溶解,溶液变得浑浊。
经过过滤,收集到滤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提取到了淀粉。
2. 淀粉鉴定:在实验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淀粉-氢氧化钠复合物。
加入硫酸铵溶液后,溶液颜色加深,说明复合物中的淀粉被析出。
将溶液滴入无水乙醇中,观察到白色沉淀形成,进一步证明提取到了淀粉。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水提法成功提取了马铃薯中的淀粉,并通过淀粉的鉴定方法验证了提取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操作者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确保马铃薯块充分溶解。
3. 过滤时,注意滤纸的湿润,避免溶液流失。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a78d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增加,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主食作物,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满足人们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需求,农业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新品种试验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最近进行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选择了多个优良的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
这些品种在抗病性、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试验找到更加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种植土壤的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品种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试验。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一些品种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表现出更好的产量,而另一些品种在适度的施肥水平下品质更佳。
此外,我们还对这些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
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我们观察了这些品种对一些常见病害的抗性表现。
试验结果显示,一些品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这对于降低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表现,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这将有助于指导当地马铃薯种植的选择和管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潜力的新品种,这将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更加优良的马铃薯品种,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安全的食品。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a3bc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d.png)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许多科研人员和农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马铃薯实验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通过对马铃薯种子的筛选和培育,科研人员们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些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其次,通过对马铃薯生长环境的优化,科研人员们发现了一些对马铃薯生长有
利的因素,比如适宜的土壤酸碱度、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发现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农民们更好地管理土壤和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为马铃薯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
比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马铃薯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马铃薯生长过程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马铃薯实验工作为马铃薯的生产和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将能够培育出更多高产、高质的马铃薯品种,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品比试验总结
![马铃薯品比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d1dae4172ded630b1cb623.png)
马铃薯品比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促进正宁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为解决正宁县马铃薯品种退化,产品品质、效益低下等问题,在近两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1年从平凉、定西等地新引进青薯168、元红、大白花等6个品种,以克星6号为对照,进行了品比试验。
通过对参试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块茎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性状的比较,客观评价其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正宁县马铃薯种植品种提供依据。
2参试品种陇薯3号、庄薯3号、青薯168、元红、大西洋、大白花和克星6号共7个品种,以克星6号为对照。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7个品种,二次重复,共14个小区,小区面积81 m2。
3月18日起垄覆膜(黑色除草地膜),4月11日播种。
种植规格为单垄双行,行距55 cm,株距35 cm,留苗51 000株/hm2。
4试验地点自然条件试验地设在西坡乡宋畔村五组张文录承包地,经度108.40848°,纬度35.4971°,海拔1 339.49 m,>10 ℃的有效积温3 433.6 ℃,常年降雨量607 mm,无霜期180 d,土壤类型为复盖黑垆土,前茬作物玉米,肥力中等,无建筑、林木等遮阴。
5管理措施播前施农家肥30 000 kg/hm2,普钙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
起垄前施3 %呋喃丹颗粒剂30 kg/hm2防地下害虫。
苗齐后深中耕垄间8~10 cm,花后浅中耕4~5 cm各一次,以保持土壤疏松保墒,增温除草。
花后喷0.3 %的磷酸钾一次,喷膨大素一次,7月下旬用甲霜灵锰锌喷防晚疫病一次。
所有管理措施都在同一天内完成,以控制试验误差,生育期主要气象资料(见表1)。
6试验结果分析6.1生育期比较参试品种在生育期时期的差距较大(见表2),其中庄薯3号的生育期154 d 最长,陇薯3号的149 d与对照克星6号的152 d相差不大,属于晚熟品种。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3446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9.png)
马铃薯实验工作总结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种植数量巨大,具有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我所参与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马铃薯实验工作。
本文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与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马铃薯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种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研究目标包括:1.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2.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3.确定不同处理条件下马铃薯品质的变化。
实验设计施肥水平实验本次实验设置了3个处理条件,分别是无施肥、适量施肥和过量施肥。
为了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性,每个处理条件设置了6个重复样本。
实验组设在同一田地,每个处理条件的面积相等。
灌溉方式实验本次实验设置了两种灌溉方式,分别是地表灌溉和滴灌。
为了减小误差,每个处理条件设置了4个重复样本。
实验组同样设在同一田地,每个处理条件的面积相等。
实验方法施肥水平实验1.根据实验设计,将田地分成相应的区块,标明每个处理条件的位置;2.在无施肥区域保持不施肥,适量施肥区域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80%,过量施肥区域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150%;3.每个处理条件下,监测土壤养分的含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4.定期记录每个处理条件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茎粗、叶面积等指标。
灌溉方式实验1.根据实验设计,在实验田地设置地表灌溉区域和滴灌区域;2.地表灌溉采用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每次接近作物需水时,充分浇灌透水;3.滴灌采用灌溉管,将水直接滴入土壤,保持土壤湿润;4.定期记录每个处理条件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包括茎长、叶片数量、根系生长等指标。
实验结果施肥水平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如下:1.无施肥条件下,马铃薯生长缓慢,茎粗、叶面积等指标均较低;2.适量施肥条件下,马铃薯生长良好,产量明显提升;3.过量施肥条件下,虽然马铃薯生长较为茂盛,但产量并没有显著提高。
马铃薯的实验报告
![马铃薯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d9a9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7.png)
马铃薯的实验报告马铃薯的实验报告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它富含淀粉、纤维素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具有丰富的能量和保健功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马铃薯的特性和应用价值,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一: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分析我们首先对马铃薯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化学检测和仪器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约占总重量的15%至20%。
此外,马铃薯还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另外,马铃薯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实验二:马铃薯的烹饪方法比较为了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马铃薯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
我们选择了煮、炸和烤三种常见的烹饪方法,并对比了它们对马铃薯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煮马铃薯能够保持其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但会使马铃薯的口感变得柔软。
炸马铃薯则会使马铃薯表面变得金黄酥脆,但热量和油脂含量也会增加。
而烤马铃薯则能够保持马铃薯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增加一种独特的香气。
实验三:马铃薯的保存方法研究马铃薯是一种易于保存的食材,但不当的保存方法会导致马铃薯腐烂和变质。
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研究了不同保存方法对马铃薯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将马铃薯存放在阴凉、通风和干燥的地方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此外,将马铃薯存放在纸袋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进一步延长其保鲜期。
然而,马铃薯不宜与其他蔬菜或水果存放在一起,因为它们会相互影响并加速腐烂。
实验四:马铃薯的用途探索除了作为主食和蔬菜外,马铃薯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了马铃薯在食品加工、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可以制作成马铃薯粉、马铃薯片、马铃薯酒等多种食品。
此外,马铃薯还可以提取淀粉,用于制作胶粘剂、纸张和纺织品等工业产品。
在医药领域,马铃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保健功效。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马铃薯的特性和应用价值。
土豆育种实验报告总结(3篇)
![土豆育种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c82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
为了提高土豆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开展土豆育种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了解土豆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有效的育种方法,为我国土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豆的生物学特性,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有效的育种方法,提高土豆的产量和品质。
3. 培育出具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土豆品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不同品种的土豆作为亲本,包括普通土豆、彩色土豆和抗病土豆等。
2. 实验方法:(1)选择亲本: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土豆作为亲本。
(2)杂交组合:将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后代。
(3)选择育种材料:对杂交后代进行观察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
(4)田间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5)品种鉴定:对育种材料进行品种鉴定,确定其品种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育种材料筛选:通过观察和筛选,从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包括高产量、高品质、抗病性强等。
2. 田间试验结果:对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
3. 品种鉴定结果:经过品种鉴定,确定了一部分育种材料具有新的品种特性,为我国土豆品种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土豆的生物学特性,为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育种方法,提高了土豆的产量和品质。
3. 培育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土豆品种,为我国土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验展望1. 进一步优化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
2. 加强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3. 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提高我国土豆产业的整体水平。
总之,本实验对土豆育种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总结归纳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2157ad48e9951e79a89270d.png)
根据表16的马铃薯产量结果,对氮、磷、钾肥施用条件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进行分析。在经济效益分析中,按肥料的市场价:尿素(含N 46%) 元/kg,折合N价格 元/kg;普钙(含P2O512%) 元/kg,折合P2O5价格元/kg;硫酸钾(含K2O50%) 元/kg,折合K2O价格元/kg。马铃薯价格为元/kg。
肥料效应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根据表3的施肥量和表8的产量,分别拟合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计算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施肥量,根据马铃薯及肥料价格,计算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氮、磷、钾施肥量。
1.3.1三元二次肥效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利用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对“3414”试验进行产量与N、P2O5、K2O用量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拟合的方程为:
表8百福司镇“3414”试验Ⅰ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LFMLSFA1101)
处理号
处理内容
产量
(kg/亩)
施肥增产量
(kg/亩)
施肥增产率
(%)
1
N0P0K0
760
—
—
2
N0P2K2
891
131
3
N1P2K2
1254
494
4
N2P0K2
1307
547
5
N2P1K2
1371
611
6
N2P2K2
1547
787
最高产量
经济最佳
最高产量
经济最佳
N
P2O5
K2O
根据表14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及边际效益方程,可分别求解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施用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表15)。当N、P2O5、K2O用量分别为亩、 kg/亩、kg/亩时,马铃薯达最高理论产量分别为亩、 kg/亩、kg/亩;N、P2O5、K2O用量分别为亩、 kg/亩、kg/亩时,马铃薯达经济最佳理论产量分别为 kg/亩、 kg/亩、亩。N、P2O5、K2O肥料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都在肥料试验设计的用量范围,可以用于当地马铃薯生产中施肥实践。
彩色马铃薯品种试验总结
![彩色马铃薯品种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662ff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5.png)
Z i x u n t a i近年来,克山县确立了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种植结构调整思路,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坚持种薯、菜用薯、加工薯、彩色薯同步发展。
随着彩色薯在克山县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出现了。
因此,为了探索不同彩色马铃薯品种在克山县的生育特性及丰产性,设此试验,为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及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方法1.1试验供试品种(系):黑彩、黑美人、紫浓、紫参2号、紫参1号、p89、p1、诺尔兰德、省农科院红薯、省农科院紫薯、省农科院粉薯。
1.2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1.3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克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类型为黑土,肥力一致,前茬为大豆茬,秋整地;亩施大颗粒尿素15kg+二铵10kg+51%硫酸钾20kg,垄距85cm,垄长50m,试验总面积1400m2。
1.4试验处理:处理1:黑彩,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255m2。
处理2:黑美人,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340m2。
处理3:紫浓,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255m2。
处理4:紫参1号,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170m2。
处理5:紫参2号,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255m2。
处理6:p89,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85m2。
处理7:p1,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85m2。
处理8:诺尔兰德,株距17cm,亩保苗4500株,面积340m2。
处理9:省农科院红薯,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255m2。
处理10:省农科院紫薯,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255m2。
处理11:省农科院粉薯,株距20cm,亩保苗4000株,面积85m2。
2生育期调查试验期间,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黑美人、紫浓出苗、现蕾及开花均较早,平均比其他品种早2-5天,而其他品种则表现出各生育期稍晚等特点。
马铃薯科学实验报告
![马铃薯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815b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及生长条件。
2. 探究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块茎形成等阶段。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环境条件,观察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分析环境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马铃薯: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块茎。
2. 花盆:每个花盆种植一颗马铃薯。
3. 育苗土: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
4. 测量工具: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
5.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马铃薯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种植5颗马铃薯。
2. 设置环境条件:A组: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正常;B组:光照强度降低50%,其他条件正常;C组:水分减少50%,其他条件正常;D组:温度升高5℃,其他条件正常。
3. 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每隔5天观察记录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等指标。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马铃薯的生长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马铃薯生长状况良好,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均较其他组较大;B组:马铃薯生长缓慢,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均较A组小;C组:马铃薯叶片发黄,生长缓慢,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均较A组小;D组:马铃薯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均较A组小。
2. 分析:(1)光照: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降低50%时,马铃薯生长缓慢,叶片数、株高、茎粗、块茎大小均较A组小。
这说明光照对马铃薯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2)水分: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减少50%时,马铃薯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株高、叶片数、茎粗、块茎大小均较A组小。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19d4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e.png)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的种植和研发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品种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进行了调研分析,确定了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和条件。
在这些地区,我们选择了一些优质的马铃薯种子进行试验种植,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在试验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比如科学施肥、合理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试验种植结束后,我们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优质新品种,并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繁育和推广工作。
这些新品种不仅在产量和品质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抗病性和适应性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对于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fae6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b.png)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总结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推出新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和成果。
首先,我们筛选了多个不同的马铃薯新品种,并进行了田间试验。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我们成功筛选出了几个表现优异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潜力,为未来的种植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选择。
其次,我们对这些新品种进行了品质评估和口感测试。
通过对新品种的马铃薯进行烹饪和食用测试,我们发现其中一些品种在口感和风味上都有独特的优势,比传统品种更受消费者欢迎。
这为未来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对新品种进行了病虫害抗性测试。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进行评估,我们发现一些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更加环保和健康。
总的来说,我们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未来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这些优良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马铃薯试验总结
![马铃薯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b76010a8114431b90dd8c3.png)
2013年度勃生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薯类作物上的应用试验勃生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可溶性常量及微量元素(钾、钠、钙、镁、磷、锌、铁、硒、铜、锶、碘、氟和偏硅酸等),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有利于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转化,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抗性和增加产量。
该品呈弱碱性,可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由于其具有多孔性结构,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同时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菌和病毒具有99.99%的杀灭能力,可防治植物猝倒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
2013年3月—2013年7月我们在马铃薯和红薯上分别采用勃生肥拌种、蘸根进行试验,测试等离子技术在薯类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效果。
试验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目的:通过拌种、蘸根方式,测试勃生肥对于马铃薯和红薯的植株生长、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1.2供试材料:勃生微量元素肥试验时间:2013-03—2013-07;试验地点:西安市户县涝店镇西保村。
土壤肥力状况和试验材料:种植面积:马铃薯和红薯各种植2亩,其中实验组1亩,对照组1亩。
土壤肥力:中等;前茬:撂荒;施肥:2 m3 ⁄亩鸡粪。
品种:马铃薯为早大白;红薯为秦紫1号。
2.试验方案与设计本实验共种植两个薯类:马铃薯和红薯,采用对比试验。
包括拌种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
拌种处理组为:用等离子肥将马铃薯拌种,然后将种球定植,种植亩数为一亩;空白对照组为:直接将种球定植,种植亩数为一亩;3.试验结果与分析马铃薯处理和对照组处理结果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处理组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均有差异:苗期地上部分处理组比对照组增高37.5%,且幼苗健壮。
红薯苗期情况为:从红薯苗期来看,无论是从最长蔓长度、最长蔓叶片数、单垄成苗数,处理组均优于对照组。
6月24号在马铃薯收获前进行了考种,结果如下:表2.3 马铃薯考种结果观察项株高cm 薯块虫眼处理组总和∑3147 99平均值ⅹ69.93 2.20空白组总和∑3039 98平均值ⅹ67.53 2.51由上表分析可知:处理组的株高和薯块虫眼均高于对照组,而单株块茎、单株重、单块重和茎粗均低于对照组。
关于马铃薯的实验报告(3篇)
![关于马铃薯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17aa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马铃薯淀粉的提取方法。
2. 了解马铃薯淀粉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 分析不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的提取效果。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水洗法提取马铃薯淀粉,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马铃薯、蒸馏水、无水乙醇、碘液、碘化钾、淀粉酶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研钵、烧杯、漏斗、布氏漏斗、烘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马铃薯淀粉提取(1)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匀浆。
(3)将匀浆过滤,得到滤液。
(4)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
(5)将烧杯置于冰箱中,冷藏24小时,使淀粉沉淀。
(6)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沉淀物。
(7)将沉淀物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无淀粉反应。
(8)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入烘箱中,于60℃下烘干至恒重。
2. 马铃薯淀粉性质分析(1)观察马铃薯淀粉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
(2)取少量马铃薯淀粉,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用淀粉酶处理马铃薯淀粉,观察淀粉水解情况。
(4)对提取的淀粉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淀粉外观特征:呈白色粉末状,无味,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2. 马铃薯淀粉与碘液反应:加入碘液后,马铃薯淀粉呈现蓝色,表明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螺旋结构。
3. 淀粉酶处理结果:淀粉酶处理马铃薯淀粉后,淀粉水解,蓝色消失,表明淀粉分子被分解。
4. 红外光谱分析:提取的马铃薯淀粉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结构符合淀粉的特征。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马铃薯淀粉,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
2. 马铃薯淀粉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
3. 淀粉酶处理马铃薯淀粉,可使其水解,降低其粘度。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马铃薯淀粉的提取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提取时间等。
马铃薯试验
![马铃薯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2df0458804d2b160b4ec0fa.png)
长效缓释尿素在马铃薯上施用试验总结一、试验目的马铃薯是甘肃的支柱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900万亩,居全国第一,由此而形成的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
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相对不发达,农民施肥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农民过量用N肥及使用低品质肥料造成了大量的营养流失,加剧了下游用水区污染及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当季投入,还加重了下游用水区的环境负担。
本试验旨探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长效缓释氮肥技术在马铃薯上的应用,达到一次性施肥不脱肥,提高产量的目的。
这有利于促进缓释肥料产业化的发展,振兴甘肃化肥工业,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施肥不合理的问题,降低农民投入和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益。
二、试验概况1.试验地情况临夏市殷家湾村陈家岭社。
该地区海拔2180米,年降水400-600mm,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和冬小麦为主。
该地区种植马铃薯4500-5000株/亩。
前茬为冬小麦。
2.供试马铃薯品种陇署3号马铃薯品种。
三、试验设计与方法1.肥料配方设计(N+P2O5+K2O≥40%)①空白(不施肥处理);②对照1(当地常规施肥),(尿素80%基施,20%追施);③对照2(马铃薯专用肥);④N:P2O5:K2O= 20:11:9,(尿素80%基施,20%追施);⑤N:P2O5:K2O=18:8:14,(尿素80%基施,20%追施);⑥N:P2O5:K2O=16:8:16,(尿素80%基施,20%追施);⑦N:P2O5:K2O=22:11:7,(尿素80%基施,20%追施);⑧N:P2O5:K2O=20:11:9,长效缓释尿素与磷钾肥混拌均匀,一次性施入不追肥;⑨N:P2O5:K2O=18:8:14,长效缓释尿素与磷钾肥混拌均匀,一次性施入不追肥;⑩N:P2O5:K2O=16:8:16,长效缓释尿素与磷钾肥混拌均匀,一次性施入不追肥;○11N:P2O5:K2O=22:11:7,长效缓释尿素与磷钾肥混拌均匀,一次性施入不追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
编号
试 验
地 点
马铃薯
品 种
播种量
(kg/亩)
亩窝数
(窝)
行距
(cm)
株距
(cm)
播 种
日 期
收 获
日 期
LFMLSFA1101
百福司
鄂马8号
150
5336
50
25
10-12-17
11-07-02
LFMLSFA1102
百福司
鄂马8号
150
5336
50
25
10-12-17
(kg/亩)
1
N0P0K0
0
0
0
0
0
0
0
0
0
2
N0P2K2
0
4
8.5
0
4
8
0
3.5
9.5
3
N1P2K2
9.5
4
8.5
10
4
8
9
3.5
9.5
4
N2P0K2
19
0
8.5
20
0
8
18
0
9.5
5
N2P1K2
19
2
8.5
20
2
8
18
1.75
9.5
6
N2P2K2
19
4
8.5
20
4
8
18
3.5
9.5
7
N2P3K2
1094
33443.8614源自N2P1K11227
467
61.40
1.2 氮、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与经济效应
根据表8的马铃薯产量结果,对氮、磷、钾肥施用条件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进行分析。在经济效益分析中,按肥料的市场价:尿素(含N 46%)2.7元/kg,折合N价格5.87元/kg;普钙(含P2O512%)0.70 元/kg,折合P2O5价格5.84元/kg;硫酸钾(含K2O50%)3.4 元/kg,折合K2O价格6.80元/kg。马铃薯价格为1.6元/kg。
19
6
8.5
20
6
8
18
5.25
9.5
8
N2P2K0
19
4
0
20
4
0
18
3.5
0
9
N2P2K1
19
4
4.25
20
4
4
18
3.5
4.75
10
N2P2K3
19
4
12.75
20
4
12
18
3.5
14.25
11
N3P2K2
28.5
4
8.5
30
4
8
27
3.5
9.5
12
N1P1K2
9.5
2
8.5
10
2
8
9
1.75
90.72
8.77
6
4
1547
240
18.36
60.00
384
23.36
360.64
16.44
7
6
1121
-186
-14.23
-31.00
-297.6
35.04
-332.64
-8.49
1.2.3钾肥的产量效应与经济效应
表11百福司镇马铃薯“3414”试验Ⅰ钾肥效果分析
处理
编号
施K2O量
(kg/亩)
产量
表8百福司镇“3414”试验Ⅰ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LFMLSFA1101)
处理号
处理内容
产量
(kg/亩)
施肥增产量
(kg/亩)
施肥增产率
(%)
1
N0P0K0
760
—
—
2
N0P2K2
891
131
17.19
3
N1P2K2
1254
494
64.91
4
N2P0K2
1307
547
71.93
5
N2P1K2
1371
11-07-02
LFMLSFA1103
绿水
鄂马8号
150
5336
50
25
10-12-24
11-07-03
3 供试肥料
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普钙(含P2O512%),钾肥为硫酸钾(含K2O50%),2012年市场价格分别为2.7元/kg、0.7元/kg、3.4元/kg。
4“3414”完全试验设计
玉-薯
2011年本县共实施了3个马铃薯配方施肥“3414”试验,分别设置在百福司镇、绿水镇等2个乡镇。其中百福司镇设置了2个“3414”试验、绿水镇设置了1个“3414”试验。3个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情况、马铃薯上年产量及习惯施肥量见表1。
2 供试作物
试验采用同一品种“鄂马8号”,各试验点马铃薯栽培信息见表2。
14.75
10
12.75
1467
453
44.67
35.53
724.8
86.7
638.1
8.36
表11中的4个处理,施氮(N)量均为19kg/亩,施磷(P2O5)量均为4kg/亩。从表中看出,处理6(施K2O8.5kg/亩)的产量最高,是1547kg/亩,处理8(不施钾)的产量最低。施K2O4.25kg/亩时,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每亩增产413kg,增产率达40.73%,增加纯收入631.9元;施K2O8.5kg/亩时,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每亩增产533kg,增产率52.56%,增加纯收入795.0元;施K2O12.75kg/亩时,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每亩增产453kg,增产率为44.67%,增加纯收入638.1元。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钾肥能够明显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过多施用会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收益下降。
表3 百福司镇和绿水镇马铃薯“3414”试验设计
处理号
处理
内容
百福司(LFMLSFA1101)
百福司(LFMLSFA1102)
绿水(LFMLSFA1103)
N
(kg/亩)
P2O5
(kg/亩)
K2O
(kg/亩)
N
(kg/亩)
P2O5
(kg/亩)
K2O
(kg/亩)
N
(kg/亩)
P2O5
(kg/亩)
K2O
9.5
13
N1P2K1
9.5
4
4.25
10
4
4
9
3.5
4.75
14
N2P1K1
19
2
4.25
20
2
4
18
1.75
4.75
二、结果与分析
1百福司镇“3414”完全试验Ⅰ(LFMLSFA1101)
1.1 产量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表8),与不施肥对照(N0P0K0)相比,施用不同氮、磷、钾肥料的处理马铃薯鲜薯产量均显着增加,增产量为131kg/亩~787kg/亩,增产率为17.19%~103.51%,表明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保障。其中,N2P2K2处理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处理增产787kg/亩,增幅达103.51%,其它不同氮、磷、钾组合的马铃薯鲜薯产量增加幅度不尽相同,因此合理控制肥料用量与比例,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1.2.2磷肥的产量效应与经济效应
表10中的4个处理,施氮(N)量均为19kg/亩,施钾(K2O)量均为8.5kg/亩。从表中可以看出,处理6(施P2O54kg/亩)的产量最高,是1547kg/亩,纯收益最多,处理7的产量最低。施P2O59.2kg/亩时,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每亩增产64kg,增产率达4.9%,增加纯收入90.72元;施P2O54kg/亩时,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每亩增产240kg,增产率18.36%,增加纯收入360.64元;施P2O56kg/亩时,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每亩减产186kg,减产率为14.23%,减少纯收入332.64元。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磷肥能够明显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过多施用会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收益下降。
1.3 肥料效应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根据表3的施肥量和表8的产量,分别拟合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计算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施肥量,根据马铃薯及肥料价格,计算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氮、磷、钾施肥量。
1.3.1三元二次肥效模型与推荐施肥量
利用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对“3414”试验进行产量与N、P2O5、K2O用量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拟合的方程为:
15.95
2.47
13.24
最佳经济施肥量
1503.2
14.60
2.26
12.38
根据回归方程及边际效益方程,求解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时的N、P2O5、K2O施用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表13)。根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拟和结果,马铃薯的最高理论产量与最佳经济效益理论产量都接近于试验中最高产量,因此相应的施肥量可以用于生产实践中指导施肥。
表12三元二次方程方差分析
df
SS
MS
F
F0.05
回归分析
9
572192.6
63576.96
3.31
6
残 差
4
76819.72
19204.93
总 计
13
649012.4
表13三元二次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
推荐施肥量
马铃薯理论产量
(kg/亩)
肥料养分用量(kg/亩)
N
P2O5
K2O
最高产量施肥量
1507.6
1.3.2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与推荐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