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积物

合集下载

试论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找矿中的应用

试论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找矿中的应用
域水盆地区的矿物分别情况。 对于沉积物采样的顺序和方法已经有 有 发现这类沉积 物的采样地点 ,可以采集采样点的砂类 的颗粒物 。 详细的规范 , 对 于水域 的采样 颗粒 度和根据指示选择指定元素进行 在 不同的采集样 品中所含 的金属量不 同 , 在采集点 上采 集测 量物质 实验测试 。大范 围的矿化源测试一般采用稀疏采样点 的方 式 , 这样 时 , 由于 自然是处于不断变动的 , 其地质 面貌是会发生位移的 , 所 以 能够发现较远距离的矿化源异常情况 , 可以分析 出重矿物质 以及磁 些采集点上会发现多种 、 不 同类的物质 。因而在 遇到难 以采集到 性矿物质等 。找矿队伍随身携带分析设备箱 , 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就 同一测量物质 时 , 可以将采集 的样 品统一过筛 , 一般情 况下过筛 的 可 以立 即进行分析检查。比如在野外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 找矿 的途 孔 洞数量为 8 0 个, 这样 的方法不仅 能减 少因采样颗粒大小不一 , 影 中分析 出了金属物质的分布 , 可以配合 水系重砂测量 的方法大 大的 响到测量 的数据 , 也对 在风成砂所在地 区进行样 品采集 时大大减 少 提升找矿的效率 。 通过野地简单分析之后可以同时将样 品带 回实验 风尘砂对采样物质 的干扰 , 提高测量 的精确度 。 室或者 中转站进行更详细的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 , 以获得更详细 的 4 水 系 沉 积 物 测 量 的 实 际应 用 数据来进行研究 。 对水 系沉积物制定采集计划首先要确定 采集密度 , 而采集密 度 1水洗沉积物测量找矿的优越性 与需要采集地 区和需要通过采集所 获得 的信 息大小息息相关 , 这些 水系沉积物 来 自于 自然 的元素矿化 及其原生 晕经风化 形成土 计划 同时也受制于采集耗时和检测采集物质所需成本的制约。 在一 壤, 再 经过长久 时间的风化 , 进一 步化为尘土类 的细小颗粒物 质分 个数百 到数千公里左右 的区域进行采集测量 时 , 无需对 大面积的地 散流人河 中或者地下河 中 、 经过 这两次分散 , 这些 矿物元 素通过水 区进行 样品采集 , 所采 集密度小 , 便每 隔 5平方公里设 立一个采集 的运动扩 大分布面积 , 分布 的物 质元素不仅更 均匀 , 样品 的代 表性 点 ; 若所 需采可 以对较少 的样 品测试从而控制 整个 测定地区范 围的矿物分 也可根据实 际情况分布采集点 , 一般是 1 - 5平方公里范 围内就设 立 布情况 , 不容易遗漏异常情况 。 个采集点 。 一个 国土 面积不大 国家 的全 国性计划也可以选 用这样 对于标本测 量中 , 物质所表现 出的矿物异 常反应 , 可 以明确 的 的采样密度 。 例如英 国本土 的地球化学填 图计划为每 2 . 5平方公 里 发现异常反应中所带有 的方向性和地形标志 的指示数据 , 便于对矿 1 个点; 原联邦德 国的则为每 3平方公里 1 个点。 而一个国土面积大 物分布进一步检测。此外 , 顺着水流 向进行 采样 , 通行方便 , 劳动强 的国家的全 国性计 划 , 为使 采样工作不 旷 日持久耗 资过多 , 往往使 0平方公里 1个点 , 加拿大为每 1 3 度低 , 样品采集 简单 、 容易加工 、 效率更高 。因此 , 水 系沉积 物测定 用更低 的密度。例如美 国为每 1 法, 对 于大 面积范 围初步勘探矿物测量 , 适用度更大 。 多年来实 际效 平方公里 1 个点 。 这种低密度采样使用直升飞机能提高效率降低 成 果证 明 ,它 是对于大 面积 测量范 围和矿 化初步勘探 首选 的找矿方 本 。中国的全 国性计划 中,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为每平方公 里 法。 1 个点 , 将 4平方 公里 内的样 品组合 送交分 析 , 这在大 国中是最 高 的采样密度 。为使水系沉积物测量不致漏掉 小矿及矿化 , 每平方公 2 水 系沉 积 物 找 矿 的 应 用 沉积物测量过程中 , 对水 系沉 积物采集 点所采集 的标本进行实 里 1 个点是最佳密度 。 通过对水洗 沉积物多年 的实验测量结果 来看 , 水洗沉积物 中存 验室分析 , 找 出标本 中所含有 的元 素量 以及 其中地球化学过程 的特 征。 从 而发现测量地 区的地质异常情况 , 找 出矿物 的分 布 , 精确定位 在许多不 同的物质形态 , 例如原 生矿物 、 次生矿物 、 铁锰化合 物的共 粘土或铁 锰氧化物 的吸附离子等 。通过对这些不通 的矿 物 矿物的储量 、 成分 、 矿脉走向 , 从而达 到勘探 矿物物质类别 以及其精 沉淀物 、 确分布情况。 质进行测定可 以发众多有研究意义 的数据 , 在对采集 的水 系沉积 物 测 水系沉积 物的形成是来 自于岩石 的风化产 物经过大 自然 的搬 分析其 中元素含量是如果发现异 常情况 ,可立即使用偏提取法 , 运或者被溶解掉 ,碎石颗粒随着地面流水或者地下水进入水 中 , 进 试 其在各种情 况下的存在形 态 ,能帮助后期 对于找矿 位置偏差 调 入地表河域 , 长 时间的漂流 中慢慢沉淀 在河底 。水系沉积物可 以视 整 。 作实验测 量天然 的样 品 , 仔 细分 析这些样 品 , 可 以把上游河 域 的任 5 结 论 何元素含量检测 出来 ,并通过检测数据 的平均值做 出近似的估 计 。 通 过发 现水系沉积物 中发现 的差异 数据分析来进行 找矿 , 这 种 由 水系沉 积物 比其他 大面积测量找矿 的方法高 出许 多 。例 如在一个 方法显 而易见对从重砂测量找矿方 法的改进和融合创新 出来 的, 2 0平方公 里汇水盆地 口采集一些需要 实验检测 的沉 积物 ,其铜含 于使用的分析技 术手段更多 ,以及所分析 的标本更容 易获得 的特 量为 6 7 0 p p m 而整个汇水 盆地 系统采集 的土壤 样 品分析后求 平均 性 ,水 系沉 积物分析找矿法想必其他测 量找矿的方法更为先进 、 便 节省资金 。 现在 , 水 系沉 积物测量 已成为各 国区域化探的常规方 值为 6 6 0 p p m。 在其下游 5 O平方公里汇水盆地另外一个河 口上 一个 捷 、 水系沉积物样 品 的铜含量 为 3 0 0 p p m, 而两个汇水盆 地中土壤测量 法 。该方法适用 于在地形切割较好 、 水系发育 的中低 山区和丘陵地 铅、 锌、 钨、 锡、 钼、 铌、 钽、 铍、 铀等金属矿 床及 金银 等贵金 的平均值为 3 2 0 p p m。在 1 3 0平方公里汇水盆地的 3个河 口上水系 区寻找铜 、 沉 积 物 中铜 含 量 为 1 5 0 p p m,而 3个 汇水 盆 地 内土 壤 平 均 含铜 属 矿 床 。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一)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布置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根据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及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进行的。

其基本原则是:在区域上有足够的采样点控制异常范围,圈定异常位置,查明异常分布及组合特征。

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和《关于〈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区域成矿规律、通行难易程度,围绕测区地质矿产调查目标任务,在本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合实际情况布设样点。

化探采样工作采用GPS全航迹管理,GPS定位数据采用随机配备的软件进行处理。

成果中的坐标单位一律以米计。

样品布设、采样要求和样品加工与测试分析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中地调发[2007]22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的函》等执行,样品分析单位选择具有“ CMA计量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

样品的采集关系到化探质量的好坏,从采样点的布置、取样介质选取和采集、样品编号、加工、包装、送样到测试各个环节必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

1、采样点布置原则1.采样密度:采样点布设密度为4- 8个点/km2,平均密度不小于4个点/km2。

采样布局应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根据测区实际情况,以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为原则。

2.采样点的布设以4个小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在全区范围内分布基本均匀,大格中样品一般应兼顾控制效果和样点基本均匀两方面。

3.米样点尽量布设在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大于1km),在水系首尾之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大致在0.25km2之间。

原则上不出现5个以上的连续空小格,每个小格的样品不超过 2 件。

水系极不发育地区可以土壤样代替水系沉积物样品,但土壤样应控制在1%以内。

4.采样点的布设应避开自然和人工污染地段,如公路、村庄、采矿(石)场等。

水系沉积物测量课件

水系沉积物测量课件

采集河流不同位置的水系沉 积物样品,分析其中的重金 属元素含量,如镉、铅、汞 、砷等。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 结果,可以评估污染治理措 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有效 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 据。
应用案例二:湖泊营养盐来源分析
总结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可用于分析湖泊营养盐的来 源。
测量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积物中的全氮、全磷等 营养成分含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技术创新、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等方 面。
挑战
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需要解决复杂地形和水域条件下 的测量问题、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应用领域拓展与深化
拓展应用领域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环境保护、农 业、地质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深化应用层次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如在 环境保护领域中,可实现对水体污染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监测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样工具
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 工具,如塑料或玻璃容器 ,避免金属或木质工具。
采样方法
按照标准化方法进行采样 ,确保采样深度和范围的 一致性。
保存条件
样品的保存应避免阳光直 射、高温、低温等极端环 境条件,以保持样品的稳 定性。
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样品筛选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筛选,去除其 中的大块物质和杂质。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50=1/Sx(300-25)+25 Sx=11
3.分散流的富集系数
在推导分散流强度基本公式时,没有考虑金 属元素富集和淋失等化学迁移因素,所以索 洛夫认为需要引入一个系数q,中亚一带若干 矿区为0.8-1。q称为分散流的富集系数。
q Ci SiDhi
Cx
i
Si Dhi
i
4.矿体形态与位置的影响
可以把水系沉积物看成是该水系所流经的盆 地内受到剥蚀的地质体的代表性样品。因为 总的夷平作用主要靠河流的搬运,每一条水 系,可以看作是一个“漏斗”,在水系沉积 物中汇集了该水系流域内的所有地质体的风 化产物。那么水系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可以代 表该水系范围的平均成分。与上地壳成分有 线性关系
形成分散流的动力当然主要是水的机械冲刷 搬运力和化学溶解力。分成碎屑分散流(机 械分散流)和化学分散流(盐分散流)。但 在下列两个意义上说,碎屑分散占主导地位:
– 1)含量比例上,大多数金属元素主要呈碎屑分散;
– 2)化学迁移部分最终沉淀出来或附着碎屑表面, 一起参与机械分散。而且,这种比例随地点而变。
在分水岭地区,碎屑迁移比例更大, 在平缓地区,化学溶解作用的比例增大
1.水系分级
1 1
采用斯特勒
1
1 Stratler
2 1
1
22
1 2
1957命名方 1 法。在1∶5
沟谷水系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地表水冲刷 作用将地面斜坡上的疏松物带入沟谷, 并沿沟谷继续搬运迁移,其中形成异常 的物质沿着搬运方向呈拉长形式展布。 因此,化探人员俗称为分散流。
Dispersion halos
Dispersion fan Dispersion train
此类异常的物源追索,要逆着沉积物的 搬运方向进行,异常源可能位于异常样 点上游几百甚至几千米(?),矿与异常的 空间关系疏远。但是由于这类异常物质 搬运距离远,形成的异常易于发现,可 以用稀疏的样品发现它,因此特别适用 于概略普查阶段使用。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置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置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注在图上。

1比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

1比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本原理在水系中取其中的冲击物作为样品,对样品的分许结果进行各种统计,之后圈定异常、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找矿指示元素(直接和间接)及其伴生元素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圈定异常,并对异常(同生异常)溯源追踪,最终发现异常源(矿体或矿化体),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及其以下的部分称为区域化探,工作比例尺为1:50000的称为地球化学普查,目前最大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为1:25000。

在地球化学普查或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之后的溯源追踪工作通常是各种方式(1:1万、1:2万或1:2.5万的土壤剖面或土壤测量工作)的土壤测量工作,在黑龙江省最常用的是1:1万土壤剖面(点距20米,线距视异常和地质情况而定)、1:2万(网度200×40—线距200米、点距40米)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设计的追踪异常源的工作主要是1:2万土壤测量工作(面积是18km2),其次是1:2万土壤剖面工作(长度是18km)。

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1、本次矿调按文件要求的采样密度为4~8个/km2,实际工作中的采样密度大多在4~5个/km2,大部分是4个/km2。

按规范要求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在0.125~0.25Km2之间,并且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上,二、三级水系视具体情况只布设少量的控制性采样点。

2、关于水系级别:按规范规定在地形图上超过300米的沟谷无论有无水流都为一级水系,两个一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二级水系,同理两个二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三级水系,以此类推可划分出4、5、6级水系。

3、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取样物质是未受污染的冲击物,而不是采样点两侧及周围的塌积物。

为避免于水系不发育的局部地段出现连续的空白区目前的作法是:采用水系沉积物与网格法土壤采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空白区域的出现。

土壤样品采集残坡积层中物质,具体是残积物还是坡积物根据现场确定,不好确定的可定为残破积物。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布点原则以区景观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并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本次布点:⑴以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样密度控制在6-8个点/Km2以,一般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7个点/Km2布置。

主水系中均不布点,特别难以通行区可适当放稀布点。

样点分布力求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兼顾样点均匀一、水系沉积物布点原则合理布设。

⑵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的最小水系(>300m)即一级水系口上,对长度大于500米的水系,应溯源追加布点,二三级水系可适当控制。

对原1:20万区域化探采样点应进一步布点。

⑶最上游的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不小于0.125km2,不大于0.25km2,要求每个样点都应控制一片特有的汇水域,力求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的均匀性。

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及机械布点,布点时尽量兼顾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⑸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95%以上的小格都有样点分布,不得连续出现五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⑹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剔除不布样点格子之后,布点大格总数135个。

测区平均采样密度7。

1/km2,采样总面积113km2。

设计采样点805个,样品931件(12元素),布点情况见表12。

采样大格编码、布点、分配一览表表12二、样品编号1、在放大1:5万地形图上,以高斯坐标网线划分成1Km2的采样大格,大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编排;每个大格再以奇数方里网为界,划分成0.25Km2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每个小格有两个样点时,按从上而下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脚注,如8A2 为第8大格A小格2号样品。

采样点预先设计标绘于地形图上。

2.含重复采样格子确定,在考虑图幅中均匀分布和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前提下,预先随机确定重复采样格且随机确定一重复样点。

实际采样43个样品为一批,其中随机留取7个号,3个插入重复分析样品,4个供实验室插入二级标样作质量监控,以衡量各批次间的分析偏差,每个1:5万图幅随机抽取一批,供实验室插入12个一级标样。

水系沉积物各种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

水系沉积物各种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

水系沉积物各种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水系沉积物是指通过水流传输和沉积形成的沉积物,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中的沉积物。

水系沉积物中含有各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环境质量评价以及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水系沉积物中各种元素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系沉积物元素分析方法:1.可提取元素分析方法:可提取元素分析是通过溶解水系沉积物中的元素,然后利用色谱或光谱等仪器对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用的可提取元素分析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

这些方法通常能够检测到水系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如铁、锰、钾、钠等。

2.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微量元素分析是指对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用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

这些方法通过仪器对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能够检测到水系沉积物中的稀有元素,如汞、铊、铅等。

3.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痕量元素分析是指对水系沉积物中痕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用的痕量元素分析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

这些方法通过高精密度仪器对样品中的痕量元素进行分析,能够检测到水系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如砷、镉、铬等。

二、各种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1.可提取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通常在微克/升量级,具体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样品的预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到水系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检出限一般在几十微克/升。

2.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通常在纳克/升量级,具体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样品的预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到水系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检出限一般在几纳克/升。

3.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通常在皮克/升量级,具体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样品的预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臵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 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臵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臵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注在图上。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布置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根据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及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进行的。

其基本原则‎是:在区域上有‎足够的采样‎点控制异常‎范围,圈定异常位‎置,查明异常分‎布及组合特‎征。

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和《关于〈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区域成矿规‎律、通行难易程‎度,围绕测区地‎质矿产调查‎目标任务,在本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合实际情‎况布设样点‎。

化探采样工‎作采用GP‎S全航迹管‎理,GPS定位‎数据采用随‎机配备的软‎件进行处理‎。

成果中的坐‎标单位一律‎以米计。

样品布设、采样要求和‎样品加工与‎测试分析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中地调发[2007]22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的函》等执行,样品分析单‎位选择具有‎“CMA”计量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

样品的采集‎关系到化探‎质量的好坏‎,从采样点的‎布置、取样介质选‎取和采集、样品编号、加工、包装、送样到测试‎各个环节必‎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

1、采样点布置‎原则1.采样密度:采样点布设‎密度为4-8个点/km2,平均密度不‎小于4个点‎/km2。

采样布局应‎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根据测区实‎际情况,以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为原则‎。

2.采样点的布‎设以4个小‎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在全区范围‎内分布基本‎均匀,大格中样品‎一般应兼顾‎控制效果和‎样点基本均‎匀两方面。

3.采样点尽量‎布设在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大于1km‎),在水系首尾‎之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大致在0‎.25km2‎之间。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概要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概要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布置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根据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及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进行的。

其基本原则是:在区域上有足够的采样点控制异常范围,圈定异常位置,查明异常分布及组合特征。

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和《关于〈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区域成矿规律、通行难易程度,围绕测区地质矿产调查目标任务,在本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合实际情况布设样点。

化探采样工作采用GPS全航迹管理,GPS定位数据采用随机配备的软件进行处理。

成果中的坐标单位一律以米计。

样品布设、采样要求和样品加工与测试分析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中地调发[2007]22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的函》等执行,样品分析单位选择具有“CMA”计量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

样品的采集关系到化探质量的好坏,从采样点的布置、取样介质选取和采集、样品编号、加工、包装、送样到测试各个环节必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

1、采样点布置原则1.采样密度:采样点布设密度为4-8个点/km2,平均密度不小于4个点/km2。

采样布局应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根据测区实际情况,以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为原则。

2.采样点的布设以4个小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在全区范围内分布基本均匀,大格中样品一般应兼顾控制效果和样点基本均匀两方面。

3.采样点尽量布设在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大于1km),在水系首尾之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大致在0.25km2之间。

原则上不出现5个以上的连续空小格,每个小格的样品不超过2件。

水系极不发育地区可以土壤样代替水系沉积物样品,但土壤样应控制在1%以内。

4.采样点的布设应避开自然和人工污染地段,如公路、村庄、采矿(石)场等。

土壤及水系沉淀物65项

土壤及水系沉淀物65项

190可交换酸度土壤可交换酸度的测定氯化钡提取-滴定法HJ 631-2011191交换性钙和镁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 1121.13-2006192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电位法HJ 746-2015193阳离子交换量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5-2006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NY/T 295-1995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LY/T 1243-1999194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测定法NY/T 85-1988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6-2006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LY/T 1237 —1999195容重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 1121.4-2006196最大吸湿量土壤检测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NY/T 1121.21-2008197氧化稀土总量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198总磷土壤全磷测定法NY/T 9837-1988 森林土壤磷的测定LY/T 1232-2015199有效硫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 1121.14-2006200有效磷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7-201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704-2014201铵态氮、有效中性、石灰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磷、速效钾效钾的测定联合浸提-比色法NY/T 1848-2010酸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联合浸提-比色法NY/T 1849-2010202有效态铅、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有效态镉GB/T 23739-2009203有效态锌、有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效态锰、有效乙三胺五乙酸(DTPA )浸提法态铁、有效态NY/T 890-2004218银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350-2007219铍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350-2007土壤和沉积物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37-2015220锑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680-2013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350-2007221铊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350-2007222钾酸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联合浸提-比色法NY/T 1849-2010土壤全钾测定法NY/T 87-1988中性、石灰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联合浸提-比色法NY/T 1848-2010森林土壤钾的测定LY/T 1234-2015223速效钾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NY/T 889-2004224有效硼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 149-1990225有机碳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HJ 615-2011226石油烃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E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总石油烃(TPH )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柱技术))HJ/T 350-2007227酚类化合物土壤和沉积物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703-2014(苯酚、氯酚、邻-甲酚、对-甲。

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是环境地质学和古环境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通过分析水系沉积物的成分,从而揭示出该地区古环境演变的过程和特征。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一些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1.土壤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土壤颗粒,因此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土壤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校准很有必要。

常见的土壤标准物质包括国际土壤标准物质(例如IAEA-300、IAEA-301、IAEA-302)和国家土壤标准物质(例如GSD-1、GSD-2、GSD-3)等。

这些土壤标准物质的成分分析数据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分析结果精度高,可以作为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的可靠基准。

2. 粘土矿物标准物质:粘土矿物是水系沉积物中的重要组分,对于古环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选择一些粘土矿物标准物质用于粘土矿物的鉴定和成分分析是必要的。

常见的粘土矿物标准物质包括国际标准矿物(例如KAolinite、mOntmorillonite、Illite)和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粘土矿物(例如Bentonite、Kaolinite、Illite)等。

这些标准物质的成分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粘土矿物分析的参考,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碳酸盐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是古环境演变研究中的重要指标。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碳酸盐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校准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碳酸盐标准物质包括国际碳酸盐标准物质(例如NBS-19、NBS-18)和地方特色的碳酸盐标准物质(例如我国的全国沉积物标准物质GSD-9)等。

这些标准物质的成分分析结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可用于水系沉积物中碳酸盐的成分测定。

4. 有机质标准物质:有机质是水系沉积物中重要的组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选择一些有机质标准物质进行成分分析校准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有机质标准物质包括国际标准物质(例如Mass-1、SY-2、Evening-1)和国内的有机质标准物质(例如我国的中华鲟普通饲料、中华鲟优质饲料、麻雀眼鱼深速冻等)等。

云南各类岩浆岩水系沉积物元素富集规律

云南各类岩浆岩水系沉积物元素富集规律

云南各类岩浆岩水系沉积物元素富集规律
云南的岩浆岩水系沉积物是一种富含元素的特殊地质碎屑,其在云南多样化的地质作用下,呈现出复杂的元素富集规律。

这种沉积物往往含有几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元素,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地壳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因此,探究它们的元素富集特征成为了研究者们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云南的岩浆岩水系沉积物通常富含地壳原子序数为
1-89的元素,其中以铝(Al)、钙(Ca)、硼(B)、钾(K)、铁(Fe)等
元素含量最高,该类元素含量高于欧洲地区相应元素的含量。

此外,云南的岩浆岩水系沉积物还特别富集原子序数为45-48
的铂族元素,其中铂(Pt)、钯(Pd)、铑(Rh)含量极高。

这种富
集特点反映了云南的复杂地质环境和生物体营养型变化的影响。

另外,云南的岩浆岩水系沉积物还表现出明显的球面元素富集规律,即自内部向外部元素积累强度逐渐降低。

这种元素富集规律受到放射性热和化学反应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深部熔岩的控制。

轻元素如氢(H)、氧(O)、硫(S)在深部的富集程度大于地壳其它层中的情况,而重元素例如铝(Al)、铁(Fe)和钙(Ca)则
产生了“前移”和“后移”的特殊富集规律。

总之,云南的岩浆岩水系沉积物在元素富集方面表现出复杂而丰富的规律,反映了云南复杂的地质环境,同时也为分析不同地质结构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因此,详细解析云南岩浆岩水系沉积物元素富集规律对于深入了解云南地质及相关不同地质结构的建模与预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是一种常用的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它主要用于分析水体、河流或湖泊中沉积物的化学成分。

GSD-6A的具体成分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量元素。

有机物质:GSD-6A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指有机质,包括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有机磷(TOP)等。

这些有机物质是水体中的有机废物、悬浮物和腐殖质等的主要成分,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有重要影响。

无机物质:GSD-6A中的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碎屑和微量元素。

碎屑主要是来自水体中的悬浮物,包括沙、泥和石头等颗粒物质。

微量元素是指水体中的痕量元素,如铜、铅、锌、镉等。

这些无机物质的含量和分布可以反映水体的沉积物质量和污染程度。

GSD-6A作为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成分和标准物质的成分来确定沉积物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环境状况。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

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gsd-6a水系沉积物成分标准物质 GSD-6a 是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制备的一种沉积物参考物质。

以下是关于 GSD-6a 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GSD-6a 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水系沉积物同位素标准物质,主要用于地质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同位素分析和地球化学研究。

GSD-6a 沉积物样品采集自中国长江下游河口附近的一个水体,经过多重处理、分级筛分和超声处理后,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光谱等方法对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和测定。

该标准物质的成分包括了多种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其中,主要元素包括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二氧化钛(TiO2)、氧化锰(Mn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等。

微量元素部分主要包括砷(As)、铁(Fe)、铜(Cu)、锌(Zn)、镍(Ni)、钴(Co)、锰(Mn)、铅(Pb)、锑(Sb)、铊(Tl)等。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是经过反复测定和验证,确保了 GSD-6a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SD-6a 还包括了氧同位素的含量,如氢氧化物(H2O)的氧同位素比值δ18O,以及硫酸盐(SO4)的氧同位素比值δ34S和δ18O等。

这些同位素比值可以用于研究水系沉积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水体的氧同位素分馏等相关问题。

使用 GSD-6a 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和测量时,可以通过与所测样品进行比对,准确校正分析仪器的仪器漂移和系统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GSD-6a 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经过长期验证和应用,在同位素分析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综上所述,GSD-6a 是一种用于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和同位素研究的标准物质,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相关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验证和应用。

通过使用 GSD-6a 标准物质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和可信的数据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