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解析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目标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标准》同时阐明了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尽管《标准》将“综合与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其他三大领域并列,但并不是在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且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先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再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这个数学目标的着力点,就是要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相联系,使得课堂上学习的几何、代数和统计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与实践”分段教学目标

《标准》针对第一、二学段设定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是

第一学段:

(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针对第一学段的定位

1. 从外显目标上看:

(1 )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活动经验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案例 1 :《课标》中的例21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图标),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并尝试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

形。

点评: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设法收集(如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现场素描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现、找到他们熟悉的图形对象中隐藏的对称轴,并在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如下图所示:

此过程不仅巩固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与辨认,同时积累了观察、收集、交流的活动经验。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交流自己图形所表达的意思。学习收集的方法和设计、绘图的方法。

2. 从活动形式上看: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 1 )选一选、问一问: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综合与实践的问题可以由老师事先给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真正理解题意再往下进行。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 2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有了好问题,不等于有好结果。要特别提倡上手解决问题之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碰一碰,应该如何做。让学生之间有个交流。

( 3 )试一试、做一做: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

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及时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地做出力所能及的结果。同时要提醒学生感悟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和兴趣。

( 4 )讲一讲、评一评: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要鼓励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表现创造潜能、体现合作成果。教师的评价应积极向上,形成对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进步的激励和肯定。

3. 从隐性目标(情感目标)上看: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问题和一些简单的猜想。

四、针对第二学段的定位

1. 从外显目标上看:

( 1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分析的综合实践全过程。

( 2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需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3 )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