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第3章(公式位图)

合集下载

印刷原理与工艺ppt课件

印刷原理与工艺ppt课件
.
印刷原理与工艺
❖ R′=cosθ′/cosθ
▪ 根据粗化表面cosθ′的绝对值比平滑表面的cosθ绝对值大。 ▪ 当θ<90°时,固体表面愈粗糙,润湿性愈好 ▪ 当θ>90°时,固体表面愈粗糙,表面润湿性愈差。
.
印刷原理与工艺
新金属表面润湿性的保护
❖ 旧金属表面和新金属表面 ❖ 凸版、凹版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对油墨的润湿影响
.
印刷原理与工艺
一、 橡皮布的润湿性及其变化 橡皮布的润湿性
❖ 橡皮布特性及性能要求
▪ 橡皮布主要由非极性材料橡胶构成,以保证橡皮布最大 限度地吸附油墨并转移油墨,最小限度地吸附水分;
▪ 要求橡皮布具有最佳的耐油、耐酸、耐氧化和抗老化等 性能。
.
印刷原理与工艺
一、 橡皮布的润湿性及其变化 橡皮布的润湿性
.
印刷原理与工艺
凹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 凹版表面的结构特点 ❖ 上墨过程是哪一类润湿?
▪ 浸湿
❖ 必须满足Wi=γSG-γSL≥0的条件,故应采用表面自由能高 的金属版材制作凹版,以增大浸湿功。
.
印刷原理与工艺
孔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 孔版印版的版面特点 ❖ 不锈钢丝网比表面能高,尼龙次之,聚酯比表面能低。对感
❖空白部分
▪ 比表面能高达7.0×10-1J/m2,是润湿液表面张力 的10倍左右。油墨的表面张力很低,仅仅约为空 白部分表面过剩自由能的1/20。
❖空白部分对于水和油墨是否都能很好的吸附 呢?
▪ 水和油墨都可以达到铺展
❖如何在印刷过程中不让油墨吸附在空白部分 呢?
▪ 先上水后上墨
.
印刷原理与工艺

7.275

2.888

印刷概论教学第3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印刷概论教学第3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第二章 印刷基础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图像信息处理:对连续调图像原稿进行颜色分解和缩放处 理,使连续调原稿变为网目半色调图像,使原稿变为可光 学照相制版的底片等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1 连续调图像阶调复制的原理
彩色图像复制关键的三要素: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 还原,清晰度的保证
分色阴图
滤色片
分色阳图
碳素纸
白线网屏
印版
优点:修正机会多,置办效果易于控制 缺点:操作复杂,消耗感光片多,拷贝次数多使清晰度受损
二、电分机分色
电分机,又称电子分色扫描机,是应用光电扫描技术和电 子计算机技术,将彩色原稿直接制成符合要求加网分色的 现代制版设备。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层次 校正等修正,获得分色底片。
般来说,两种网点的角度差在30度和60度的时候,整体的干涉 条纹还比较美观;其次为45度的网点角度差;当两种网点的角 度差为15度和75度的时候,干涉条纹就有损图像美观了。
3.网点线数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
点线数。单位:LPI(line per inch), Line/cm。 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低:……………………较粗糙
关于阶调层次的基本术语
• 连续调:从高光到暗调 有浓淡层次连续变化
• 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 范围(相当于十级梯尺的 1~3成网点) • 暗调:亮度较小的阶调 范围(7~9成网点) • 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 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 (4~6成网点) •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 (1成网点)
• 光辉点:原稿最亮的一 点(绝网)
工作站上软 件修正处理
色彩校正
彩色图像原稿,在印刷复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颜色 误差。例如,油墨应完全反射本色光,吸收补色光, 达到100%的呈色效率。但实际上一般黄油墨的呈色 效率为91%左右,品红墨、青油墨的呈色效率约为 60~70%,此外,滤色片、感光胶片、纸张等都会 引起色偏,因此,在彩色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必须进 行色彩校正。

印刷原理及工艺-大学课件

印刷原理及工艺-大学课件

★★ 常用铺展系数S作为体系润湿的指标。
接触角
●接触角与润湿的关系
接触角的含义
接触角是指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液-固” 界面,经液体内部,到达“气-液”界面的夹角
润湿方程
在这个体系中自由能的变化:
ΔG=γSL×dA+γLG×dA-γSG×dA1
ΔG=γSL×dA+γLG×dA-γSG×dAcosq1 ΔG=γSL×dA+γLG×dA-γSG×dAcos(q –dq )
q>90° 不润湿
θ
q<90° 润湿
q=0° 铺展
固体被完全润湿
接触角的测量 接触角的测量常用方法有斜板法和长度法
●斜板法
斜板法测量接触角的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其方法采用的是接触角的定义。
θα
θα
特点:金属板的测量;用液量大
α θ
●长度法
在一光滑的水平固体表面放一小液滴,重力不计,测量出液滴的高度和底宽,利用公试计算 sinq= R/R1 R1=(H2+R2)/2H
●印刷中的水 a.极性分子 b.表面张力较高:7.2×10-2N/m
●结论 a.印版的图文部分有选择吸附性 b.印版的空白部分无选择吸附性 c.印刷过程中一定要先上水,后上墨
印版图文部分 印版水
印版上油墨
印版水
印版上油墨 空白部分油墨
胶印版润湿性的提高与保护
胶印版润湿性的提高与保护主要是指印版非图文的亲水的提高与保护!
润湿液对印版表面空白部分的润湿看成是水对印版空白部分的润湿。
●平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胶印印版的种类
●胶印中常用的印版种类有:
常规PS版
阳图型PS版 阴图型PS版
重氮类化合物+版基 叠氮类化合物+版基

IMPORTANT-印刷原理PPT课件

IMPORTANT-印刷原理PPT课件

➢ 后退角R :在S—L界面缩小(即被S—G界面取代)
后的接触角。
R
➢ A - R :接触角滞后程度
A
5、接触角滞后
表面粗糙(起伏角 ),( A - R ) 实际应用时,常用A表示接触角。一般金属A R。
R
A
第二节 印版表面的润湿
一、印版表面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二、润湿性的提高和保护
一、印版表面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纸 张
印刷适性就是研究参加印刷的 各个对象。


印刷适性好,意味着在较好的

墨 印
条件下,印出优质的印刷品。


印刷器材

(墨辊、橡皮布……)
印刷过程
对 (印压、印速……)

作业环境
(温、湿度、照明……)
油墨 版
润湿液
印压、印速




作业环境 纸
通俗地说,印刷适性就是研究参加印刷的对象 互相之间的匹配问题。
二、印刷原理的基本问题
➢ 润湿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印刷中的应用 ➢ 印刷压力原理 ➢ 油墨的传输及油墨转移基本原理 ➢ 数字印刷原理
第一章 印刷过程中的润湿
第一节 润湿的基本原理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二、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 三、接触角和润湿方程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描述物体表面状态的物理量。
2、印刷适性的要素
➢ 质量要素
参加印刷的对象,达到印刷品使用目的所要求具 备的条件。如包装印刷油墨抗摩擦性能好;彩色印刷 纸张白度高……
➢ 工作要素
参加印刷的对象,保证印刷品顺利进行所要求具 备的条件。如油墨粘度、触变性等性能应一定;纸张 应抗掉粉、掉毛……

印刷基础知识

印刷基础知识

二、油墨的颜色特性
1、理想油墨
2、油墨的色强度 不同油墨进行强度比较时, 用三个滤色片测试提出密度值最高 的一个即为该油墨的强度。
3、色相差 因为油墨颜色不纯,使得对 光谱的选择吸收不良,产生不应有 密度-付密度,付密度的大小就是这 种色相差的反映。
4、灰度 油墨的灰度,可以理解为该油 墨中含有中性灰色的成份,它是由 会密度中的付密度值所造成。灰度 以百分率表示为:
4、网点的覆盖率: 网点覆盖率是指网点面积与网格 面积的百分比,也叫网点百分比,其 范围从1%-100%(实地)
5、网点角度: 网点排列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一般逆时针方向测得的角度是该 网点的角度。对常用的方网点来说, 要使用的角度有90度、75度、45度、 15度(如图所示)
Y
M
C
K
6、加网线数: 加网线数的多少是衡量印刷品质量 的重要因素之一,加网线数越高,图象 越细腻、清晰。但并不是加网线数高, 图象质量肯定就越好,它会受到纸张等 因素的制约。
E、前深后淡或前淡后深
1、黑斗辊与接墨辊不同步产生的原因。 2、墨辊与墨辊之间的压力产生的原因。 3、墨辊与印版滚筒的压力引起的原因。 4、串墨辊串墨不均导致的原因。 5、水辊与印版滚筒的压力引起的原因。 6、串水辊串水不均原因。 7、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 之间的压力产生的原因。
R R
+
G
=
Y
+
B
G
=
M
C
B
+
=
R
+
G
+
B
=
W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 别和青、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 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3-印刷色彩复制原理

3-印刷色彩复制原理

专业 规范 责任 印样或稿件中的任何色块、渐层、底纹、字体颜色、边框等,都是 由CMYK四色以满版色或各阶调平网互相叠印产生的。
专业 规范 责任
2、网点的作用
1)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任务; 2)是感脂斥水的最小单位,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 3)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专业 规范 责任
二、彩色印刷工业的色彩复制原理
彩色图像印刷是以色彩理论为依据,应用最新科学成果,采用工业生产方 式,对原稿进行复制的系统工程。彩色图像原稿的颜色要再现在印刷品上,必 须先经过颜色的分解(分色),再进行颜色的合成(印刷),即彩色印刷过程 可分为色彩的“分解”和“合成”两个阶段。
色彩分解
R图像数据
G图像数据
B图像数据
图像显示
图像修正 RGB XYZ
油墨纸张网点特性 CMYK图像转换
RIP,CTF/CTP.
分色加网记录
处理部分
专业 规范 责任
2、彩色印刷的色彩合成——网点呈色原理
在彩色印刷领域,色彩的复制主要采用依据人们视觉特性和 印刷特点的网点呈色方法。简言之,就是根据减色法呈色原理,通过 单位区域内黄、品红、青三原色油墨的分布,分别调节进入入眼的蓝、 绿、红三原色色光的数量,从而达到混合出理想色光的目的。其中, 控制黄、品红、青版网点的比例,就能够控制吸收蓝、绿、红三原色 色光的多少,从而实现色彩的再现。
色彩合成
专业 规范 责任
1、分色原理
原稿 滤色片 阴图 (负片) 阳图 (正片) 印版 B G R
分色
四色套印
印刷品
专业 规范 责任
(1)互补分色
滤色片及其分光分色原理
红色光 绿色光 蓝色光

包装印刷基础——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包装印刷基础——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不同色相之间,明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色 相,明度也有差别。
100 4.93 11 4.93 69.85
3.饱和度(Saturation):表示离开相同明度 中性灰的程度的色彩感觉属性,是颜色引起 视觉相对浓淡的特性。只有彩色才具有饱和 度这种属性,可见光谱中的单色光是最饱和 的彩色光。物体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 表面反射或透过光谱色光的选择性吸收程度。 如果物体对某一较窄波段的色光反射率很高, 而对其他波长的色光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 它对色光反射率很高的这一个颜色就有很高 的饱和度。饱和度的一般表示方式是以色彩 中含纯色成分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AM网点是传统的最常用的网点,一般是 在照相机上,利用网屏或电子分色机上,通 过网点发生器,用激光束进行电子加网形成 的。下面主要介绍AM网点的主要组成要素。
1.网屏。网屏是一种将连续调图像分解成可 印刷复制的像素(网点、网穴)的加网工具。 网屏可以分为玻璃网屏和接触网屏。接触网 屏又分为灰色接触网屏和品红接触网屏。由 于网屏的网孔呈现有序的排列,因此,形成 的网点在空间的分布不仅有规律,
两个色光称为互补色。
(二)、颜色物体:在印刷工业中,我们主要考虑 物体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的性质。
1.透射:当光线照射到透明体时,会透过一定的光 线,为了表示物体透过光的程度,通常用入射光通
量 i 与透过后的光通量 之比 来表征物体的透光
性质, 称为光透射率(luminous transmissivity)。
第二阶段:第一种颜色编码信号是红—绿信号,接 受来自红、绿两种锥体的输入,然后依据它们的强 弱发出信号。第二种信号是黄--蓝信号,黄色信号 由第一中编码信号混合得出。由三种锥体的输入而 编码的信息是一个光的亮度(白—黑)信号。

(完整PPT)印刷概论课件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完整PPT)印刷概论课件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二、网点的特性
根据图像的颜色信息把图像分解为不同网点面积率 的网点,这种方法称为加网技术或网目调技术。
加网方式: 1.调幅加网 (AM加网) 2.调频加网 (FM加网)
调幅加网 调频加网
1. AM网点
网点覆盖率:
• 网点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 示,也叫做网点百分比。
• 暗调部分:70%--90% • 中间调部分:40%--60% • 亮调部分:10%--30%
能够混合出非彩色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
1. 颜色的分解
根据减色法原理,用 R G B 三滤色片对原稿进行拍摄或扫 描得到CMY三种分色信息。
滤色片
R 滤色片 — C 阴片 G 滤色片 — M阴片 B 滤色片 — Y 阴片
滤色片:透过本色光,吸收其它两种原色光 入射光 滤色片 透射光
颜料:吸收互补色光,反射其它两种原色光
• 各网点间的距离和位置是根据图像颜色和阶调变 化随机分布的,因此又称其为随机加网。
• 调频加网的网点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很小,对 图像阶调的还原性好,但对印刷条件的要求高。 • 网点的排列也不是规则的,不会产生龟纹
调幅加网
调频加网
第二节 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光源
大脑 眼睛
物体
一、颜色的分类和特征
加网线数越高图 像质量肯定就越
好吗?
• 网点线数愈高,单位面积内容纳的网点个数 愈多,阶调再现性愈好。精细印刷品,一般 使用平滑度较高的纸张印刷,应该选择高网 点线数来复制。如使用150g/m2的铜版纸印 刷杂志封面,可以选择60~70线/cm。
(2)加网角度 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 基准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垂直线。

彩色印刷色彩复制原理.

彩色印刷色彩复制原理.

0.5 1.0 1.5 2.0 2.5 原稿密度 三色印刷与四色印刷
三色印刷与四色印刷比较

黑版的产生和用量

黑版的产生:中性色和复合色中消色成分
中性色
复合色
彩色成分 消色成分
Y M C
Y M C
三原色油墨比例
结论:黑版阶调层次的设定,不会影响图像彩色 区域的色相和饱和度,只能改变颜色的明度

印刷品% 100 75 50 25
0.5 1.0 1.5 2.0 2.5原稿密度 C替代量增加
0.5 1.0 1.5 2.0 2.5原稿密度 D完全替代

彩色区域替代:互补色替代

对彩色区域灰成分的替代 色彩越饱和,黑墨对原色油墨的替代作用 越小 考虑灰平衡

计算原理

例:测得色彩为30%Y、30%C、10% M 灰平衡条件: 9%Y、13%C、10% M 非彩色结构计算结果: 21%Y、17%C、10% BK
如何进行颜 色分解?
原稿 滤色片 M C
Y阴片
Y阳片
Y印版着墨
印刷品
加色法色环图 减色法色环图 返回:颜色合成 返回:总结
(2). 颜色合成的方法: 分色阴片转拷成阳片进行晒版后,印刷时分 别用各自的 C M Y 三原色油墨着墨,在纸张上逐 一叠加,再现原稿彩色。
图:印刷品网点叠印 效果示意图
• 中性色
色料对白光中的红 、绿、蓝三色光作等比 例的吸收和反射。
• 具有不同色相的颜色 颜料和染料对白光 中的红、绿、蓝三色光 作不同波长范围、不同 比例的吸收和反射。
•色相相同但饱和度不 同的颜色 颜料和染料对白光 中的红、绿、蓝三色光 作波长范围相同、但比 例不同的吸收和反射。

(印刷导论课件)第三章柔性版印刷机印刷单元

(印刷导论课件)第三章柔性版印刷机印刷单元
回转架驱动装置 1—操作面支座;2—减速机;3—主动齿轮;4—被动齿轮;
5—带座轴承;6—回转主轴
2、回转臂驱动
1—带轮 2—齿轮轴 3—锥齿轮 4—蜗轮 5—蜗杆
回转臂驱动
电机通过带传动把动力传递给回转主轴,然后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回转主轴回转。 由于要把动力传递给垂直方向上的蜗杆,采用锥齿轮传动。 一般要求回转臂转速为每分钟一转。
摆辊装置和摆辊传感器 1摆臂 2—摆臂 3—限位块 4—气缸 5—导向辊 6—走纸路线 7—带座轴承 8—大齿轮 9—轴 10—传感器 11—小齿轮 12—支架
摆臂机构
连轴 摆臂 撑轴 限位块
摆臂机构
大小齿轮 传感器 气缸 过料辊
摆臂机构
摆臂机构
摆辊机构拆卸模拟
导向辊
导向辊作用: 导入、定向、托扶
导向辊类型: 分体式导向辊、整体式导向辊、通轴式导向辊。
纸张在进入收料装置之前设有可调节导向辊。用于展平和 纠正纸带的不规则现象。
导向辊通过胀轴的作用紧紧地固定在两墙板内侧。
导向辊
牵引单元中的导向辊
导向辊
胀轴
导向辊
导向辊
导向辊 牵引钢辊
牵引胶辊
导向辊
支承轴 连轴 导辊轴
第六节 收放卷牵引单元
第五节 自动裁切装置
自动裁切装置 1—轴 2—裁切大臂 3—墙板4—大臂气缸5、7、14—曲柄 6—裁刀气缸 8—裁刀臂 9—裁刀轴 10—裁刀 11—压辊12—压辊轴13—压辊臂15—压辊气缸
第五节 自动裁切装置
裁切大臂气缸4固定于墙板3上, 气缸动作时通过曲柄5使轴1带动裁 切大臂2运动。同理,裁刀气缸6固 定于大臂2上,气缸动作时通过曲 柄7使轴9带动裁刀臂8和裁刀l0运 动。压辊气缸15也安装在大臂2上, 气缸动作时通过曲柄14但压辊轴12 带动压辊臂13和压辊11运动。当卷 筒纸幅面较宽或者纸的断裂强度较 高时,

印刷原理及工艺

印刷原理及工艺

❖?
问题:感光树脂版印刷机是:
2020/2/23
A平版印刷机 B凸版印刷机
C凹版印刷机 D孔版印刷机
8
二、特种类别印刷机
❖a)盲文印刷机; ❖b)喷墨印刷机; ❖c)激光印字机; ❖d)防伪印刷机; ❖e)其他。
2020/2/23
9
三、数字印刷机
❖ 1.有印版式数字印刷机(在机制版数字印 刷机)
17
卷筒纸四色凹版印刷机
Y A 4 880 顺
880mm卷筒纸 印刷色数:4色 印版种类:凹版 分类:印刷机
2020/2/23
18
八开四色平型网版印刷机
Y K P 4 A3

纸张规格:A系列八开纸 印刷色数:4色 压印结构型式:平型 印版种类:孔版 分类名称:印刷机
2020/2/23
19
柔版网版五色印刷机
2020/2/23
6
第二节 印刷 机的分类
一、基本类别印刷机 二、特种类别印刷机 三、数字印刷机
2020/2/23
7
一、基本类别印刷机
❖ 1.按印版分:a)凸版印刷机:柔版;硬版;b)平版;c) 凹版;d)孔版;e)多种版组合;f)变换版
❖ 2.按压印结构分:a)平压平(平压);b)圆压平(平 台);c)圆压圆(轮转);d)其他压印结构型式。
❖ 3.按印刷面数分:a)单面印刷机;b)双面印刷机。
❖ 4.按印刷色数分:a)单色;b)双色;c)多色。
❖ 5.按承印材料分:a)单张纸(料);b)卷筒纸(料)印; c)其他承印材料型式的印刷机。
❖ 6.按印品型式分:a)商业;b)标签;c)表格;d)钞票
❖ 7.多功能组合印刷机:在基本类别印刷机的基础上附加非 印刷功能结构的印刷机

印刷原理

印刷原理
照相分色 电子分色 DTP分色
软 片
拼 版
软 片
凸版 平版 凹版 孔版
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
装订 印 后 表面整饰 加 工
盒形制作
CTPlate CTPress
印前图文处理
制版
印刷
印后加工
制版技术
印刷技术
印后加工技术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绪论
BIGC
四、印刷适性研究历程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水的表面张力大:7.2×10-2N/m
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
一、润湿的基础知识
●水和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2、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油为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一般说来基本为非极性分子,但若引入了(-OH)、 (-COOH)、(-NH2)等,便存在一定的极性。
液体表面
固体表面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
BIGC
●印刷知识回顾
模拟印刷需要五大要素,它们分别是:
原稿 印版 印刷机械 承印物 油墨
固体表面 固体表面
固体表面 流体表面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
印刷过程的实质就是:
印刷原理
Printing Principle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BIGC
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BIGC
绪论(2学时) 第一章 印刷过程中的润湿原理(6学时)
润湿作用、印版表面的润湿、橡皮布、墨辊的润湿 第二章 印刷压力(6学时)
印刷压力的基本概念、计算、包衬的压缩变形、印刷压力的确定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8学时)

印刷原理及工艺 绪论

印刷原理及工艺 绪论

2019/10/1
19
印刷原理及工艺
三、柔 性版印 刷过程
• 供墨系统
• 网纹辊-刮 墨刀系统
• 墨斗辊-网
纹辊系统 2019/10/1
20
印刷原理及工艺
四、柔性版印刷机
2019/10/1
21
第三节 印刷原理及工艺 凹版印刷
• 一、特点 • 1.墨色厚实,层次丰富 • 2.各点墨层厚度不一样 • 3.印版图文可以无接缝 • 4.墨路短 • 5.制版周期长,成本高
13
印刷原理及工艺
四、平版印刷设备
2019/10/1
5.六色胶印机
14
印刷原理及工四艺 、平版印刷设备
• 6.




机 2019/10/1
15
印刷原理及工艺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
•一、特点 •1.网纹辊传墨 •2.轻压印刷 •3.网点成色 •4.多色印刷
2019/10/1
返回 16
二、印版
• 1.版材 • 橡胶 • 感光树 脂
sitized plate)
图文部分 (亲油)
2019/10/1
油墨
版基 0.15 0.30 0.50 mm 5
印刷原理及工艺
• 晒版
2.晒版
紫外线灯
软片 感光层 1.5~2μm
2019/10/1
版基(铝或锌)
空白
图文
印版
6
印刷原理及工艺
三、印刷过程
2019/10/1
7
印刷原理及工艺
三、平版印刷过程
• 6.网点成色 • 7.多色印刷 2019/10/1
返回 22
印刷原理及工艺
二、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5、给墨性能分析 ●影响d的因素
d
θ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5、给墨性能分析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胶印机上一般整个给墨系统分成了32个墨区来分别控 制每一个墨区的墨量
传墨辊
δ6 δ4
δ0+100a
供墨系统从上到下,各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
δ7 δ5
δ2
δ3
δ1
印版滚筒
δ0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7、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 印刷过程中要减少停机次数
印机在工作状态下,即合压状态 从墨斗辊到着墨辊,墨量逐渐减少
印机在非工作状态下,即离压状态
墨辊间的接触压力大 墨辊的直径增大
胶辊的温度升高 胶辊的温度升高
供墨不稳
现在的印刷机上,墨辊数量较多,有利于降低温度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在所有的供墨辊中,串墨辊的温度升 得最高,所以,串墨辊需要冷却。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传墨辊
6、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
δ6
设:供给印品上的墨量为100a,印版残余墨量为δ 0
δ7-δ6=100a δ6=1/2(δ7+δ5) δ5=1/2(δ6+δ4) δ4=1/2(δ5+δ2) δ3=1/2(δ4+δ0+100a) δ2=1/2(δ3+δ1) δ1=1/2(δ2+δ0) δ0+100a=1/2(δ3+δ1)
设:油墨接触的纸面的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墨量为Y(x) 单位面积的纸面上得到的转移墨量为y(x),则 y(x)=F(x)·Y(x)
机械投锚的油墨量
油墨二次分裂的墨量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
x 油墨
纸张Βιβλιοθήκη 印版滚筒x-bφ(x)
bφ(x) 压印滚筒
L:墨辊的长度; Di:第i根辊的直径; Ai:第i根墨辊的匀墨 面积; N:墨辊的根数。
Kc值越大,匀墨性能越好;一般要求Kc≥3为好。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着墨性能 分配行程的着墨性能采用着墨系数来表示,用Kd表示。
设:着墨装置中所有着墨辊的着墨面积总和为A着, 印版面积为A版
从墨斗辊到着墨辊,墨量相同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δ7
传墨辊
δ5
δ6
δ4 δ0+100a
δ2
δ3
δ1
印版滚筒
δ0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7、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 墨辊的排列方式不同,油墨的分配不同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7、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
3、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
海德堡速霸102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罗兰700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3、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
高宝利比达104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Heidelberg M600卷筒胶印机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4、短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胶印短墨路传墨系统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一、油墨传递和转移的概述
重辊
长墨路油墨行程: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一、油墨传递和转移的概述 A——给墨行程 B——分配行程 C——转移行程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二、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给墨行程
1、给墨行程的组成 给墨行程是指油墨从墨斗传输到匀墨辊的过程。 主要由墨斗、墨斗辊、传墨辊组成。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2、给墨行程的结构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二、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给墨行程 3、给墨行程的条件
a.给墨装置 准确稳定的控制墨量 b.流变特性良好的油墨 油墨粘度太大:“不下墨”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1、油墨分配系统
●油墨分配行程的作用
A、改善油墨的流动性 B、使油墨分配均匀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2、油墨分配系统的性能指标
●匀墨性能 分配行程的匀墨性能采用匀墨系数来表示,用Kc表示。
δA1=δ0+ 125a/3 δA2=δ0+250a/3
δB1=δ0+275a/3 δB2=δ0+100a
(a) 传输系统
δ’A1=δ0+ 25a δ’A2=δ0+50a δ’B1=δ0+75a δ’B2=δ0+100a
(b) 传输系统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粘度太小: 墨层厚度不稳定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4、给墨量的控制
印刷机给墨量一般由两个参数来控制: A、刮墨片与墨斗辊之间的间隙 d
B、油墨在墨斗辊上接触的弧度θ
假定印刷品的墨层厚度为δ,有: ; d
δ=c×θ×d
其中:c 主要与给墨装置的结构形式、尺寸有关
柔印短墨路传墨系统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4、短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柔印短墨路传墨系统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4、短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
a.胶印较少采用短墨路传 墨系统。 b.传墨质量受到限制,通 常用于报纸印刷机。
c.采用网纹辊和刮墨刀实 现短墨路传墨。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L:着墨辊的长度; Dj:第j根辊的直径; Aj:第j根墨辊的着 墨面积; M:着墨辊的根数 Kd值越大,着墨性能越好;一般要求Kd≥1为好。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贮墨性能 分配行程的贮墨性能采用贮墨系数来表示,用Kg表示。 Kg等于匀墨系数Kc与着墨系数Kd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三、长墨路供墨系统的分配行程
1、油墨分配行程


串墨辊
组成:
匀墨辊
重辊 着墨辊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串墨辊:刚性辊,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
起串墨作用,串动幅度0-40 mm。 ●匀墨辊:弹性辊,金属芯辊上包覆一层弹性很好的橡胶或 高聚物材料制成。起匀墨作用。 ●重辊:由金属制成,重量较大。
四、油墨转移方程
1、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油墨转移率是转移墨量 y 与印版墨量x的比值,用f 表示
f=y/x×100%
油墨转移系数是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剩余墨量x-y的比值, 用e表示
e=y/(x-y)×100%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四、油墨转移方程
2、油墨转移量的分析
在理想情况下:f=50%
x
A辊
y1
B辊 y 即:y=1/2x
主要原因:没有考虑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和印刷的条件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四、油墨转移方程
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
油墨转移方程是美国人沃尔克和费茨科于1955年提出的
设:单位面积的纸面上与油墨接触的面积为F(x),则 0<F(x)<1
f ′[x-bφ(x)] y(x)
5、给墨性能分析
●影响θ的因素
a.刮墨片的倾斜角度 b.油墨在墨斗中的高度
刮墨片1 刮墨片2
墨量相同 墨斗辊
+ θ2 θ1
墨斗辊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5、给墨性能分析
墨斗容墨量对给墨量的影响
应使墨斗油墨
水平面保持一 定高度
勤加墨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传递的墨层厚度
印刷品质量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一、油墨传递和转移的概述
2、供墨系统的类型
供墨系统 的类型
长墨路供 墨系统
短墨路供 墨系统
胶印油墨的传递 凸印油墨的传递 凹印油墨的传递 柔印油墨的传递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三、长墨路供墨系统的分配行程
6、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
δA
设:有A、B两辊,在理想的辊压状态下:
则有:δ′A≈δ′B

δB
δ′A=δ′B=1/2(δA+δB)
A辊
δ′A
B辊
δ′B
注意:我们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理想状态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三、长墨路供墨系统的分配行程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 Ink Transfer
1、油墨传递的基本概念
? 2、供墨系统
3、给墨行程、分配行程、转移行程 4、油墨转移方程 5、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的含义、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