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新流派众多,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波普尔在《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伪和经验证实之争。今天,我们探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一、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的批判

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归纳法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它给近代科学革命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动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工具。但是,到了20世纪,一些科学家对经验主义为特征的归纳法产生了迷信,思维开始僵化,甚至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波普尔证伪主义学说的提出,给科学界带来一阵清风。波普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天才的逻辑洞见,赢得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支持和肯定。如爱因斯坦、梅达华(Peter Medawar)、薛定鄂(Erwin Schroedinger)、波尔、莫纳德(Jacques Monod)和艾克里斯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一)从归纳法到逻辑实证主义。归纳主义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取得必然性与普遍性方面,归纳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它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

何乔立 吴伟强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本文试图从他对归纳法的反驳角度来评价他,并从可证伪性的角度分析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内涵。在探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思想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进步需要理性的批判精神,不断否定才能发展的精神,分析了敢于犯错,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和科学发展的“证实与证伪”交互的动态模式的现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归纳法;可证伪性;方法论意义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He Qiao-li, Wu Wei-qiang, Bao Jian-qia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Karl Popper(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 is the most greatest philosopher of science of 21th century,the falsifications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in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thesis tries to evaluate the Falsifications through refute induction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though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lsifiability.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essence thoughts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propose the spirit of rational criticism need in scientific progress, the spirit of continue to deny to develop, analyze modern value and methodology significance of the attitude of dare to make mistakes, deal with mistakes and failures correctly and the interactive dynamic model of ‘verification and falsification’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words:Popper;Falsification;Induction;Falsifiability;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1-0074-04

作者简介:何乔立(1988— ),男,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吴伟强(1963—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研究。

鲍健强(1956— ),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 74 – 2012年第11卷第1期

义所继承。自弗兰西斯•培根以来,经验论思想家都认为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的, 即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认识。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的规律、定律、公式都是这样得出。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波普尔认为:“归纳问题实质上是从对划界问题的一种错误解决中产生的,它起因于这样的信念,使科学凌驾于伪科学之上的是发现真实的、可靠的和可证明的知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法。”[3]但波普尔反对这种归纳法,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归纳法即证伪主义。

(二)基于逻辑和心理问题对归纳法的反驳。归纳是否有效,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休谟首先发现归纳有问题并对它发难。休谟认为,依据对有限的感觉经验的归纳推理,永远也无法得出一个普遍有效的结论。归纳推理既不能演绎地加以证明,也不能归纳地加以证明,对归纳证明的努力要么陷入同义反复的循环论证,要么陷入无穷的倒退,或者陷入先验论。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是以休谟为出发点的。波普尔说:“我是通过休谟接触归纳问题的。”[4]他认为休谟指出归纳问题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是完全正确的[5]。但波普尔不同意休谟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方式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怀疑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波普尔认为休谟实际上提出了两个问题:逻辑问题和心理问题[6]并认为逻辑问题的重要程度超过心理学问题,正是这一点促使波普尔“放弃发现的心理学而转向发现的逻辑”[6],从而提出证伪理论。

(三)划界理论为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方向。波普尔说:“分界和归纳——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问题”;“归纳问题只是分界问题的一个例子或一个方面。”[7]他认为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科学的合理性依赖于证伪的合理性而非归纳的合理性,为此科学划界问题就凸显出来。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逻辑命题和科学(经验可检验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绝不是“意义”。宗教虽然不是科学陈述,但也有自身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可成为科学猜想的源头。“科学”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更不是“正确”或“真理”的同义词。波普尔否定了将科学等同于真理的迷信,并认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他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显著的过程,科学只能是一种猜测和假说而非真理。在此科学观(批评理性主义)的引领下,波普尔提出了著名的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分界标准,即:科学知识不同于非科学的臆想和胡说,其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是具有经验性的,这种经验性可以从经验事实对它能否反驳、能否批判的否证方法中区别开来。只有那些能为经验事实所批判和反驳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否则只是非科学和伪科学的。

二、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的内涵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经验的检验,但总有一天,这种潜藏着的错误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经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进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一)可证伪度:可证伪性标准。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即具有可证伪性,但每一理论的可证伪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他提出了“可证伪度”概念来说明不同理论假说的可证伪性程度。从逻辑上讲,可证伪度越高,即容易被证伪的理论就越进步。波普尔认为比较理论之间可证伪度有两个标准,一是以它们的潜在证伪者类(和理论不一致的,理论排除的、禁止的基础陈述)的大小为标准:一个理论的潜在证伪者类越大,意味着被证伪的机会越多,该理论的可证伪度就越高。第二个标准是根据理论内容的普遍性和精确性。理论所提供信息的普遍性和精确性程度高,它的可证伪度也就高,也就越容易被证伪。

(二)“证实”为证伪提供科学基础和发展前提。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理论通过可证伪度这一概念,把理论的进步性和理论所包含的内容统一起来,认为证伪是逻辑与实践的双重必然,站在了肯定理论及其发展的立场上。为此,波普尔提出确认这个概念,认为在可证伪度的标准下判定理论进步与否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理论拿到经验世界中接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强调科学发展中否定和证伪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重视肯定和“证实”的作用,使证伪主义突破了单一的否定面。波普尔认为证伪和确认这两个方面对科学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证伪和反驳或者理论所包含的新内容得不到经验的确认,科学都将停滞不前。

(三)知识增长的基本程序:在证伪中进步,在排错中发展。波普尔在将证伪主义思想运用到知识增长问题上,把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他看来,知识的进步是从问题开始的,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不断的试错、反驳,提高理论的可证伪度,进

2012年第11卷第1期 – 7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