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099.doc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精编(初高中衔接部分)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精编(初高中衔接部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Ⅰ卷(单选题, 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一、语基部分(本题为单选题。
共15题45分, 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A.学校理想闲适飞机 B、道理书籍阳光海洋C.打球时间孩子父亲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2.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A.学生热爱跳舞允许 B、悠闲上去是帮忙C.支持爱护迎接憎恶D.扩大思念激动阴谋3.下列词语中全都是形容词的一组是()A.聪明积极乐观善良繁荣B、熟练凋落重要狡猾充裕C.愉快感人关心幸福优秀D.高兴光荣痛苦悲观解放4.下列句子中的数量词运用得当的一项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 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C.学校的三个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 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D.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 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5.下列句子中的数量词运用得当的一项是()A、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 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
B.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四十公里,东西宽约三十公里,全山面积大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
C.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成绩都在九十五以上。
D.“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今年4月23日,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 参观展览, 聆听讲座, 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B.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 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 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 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C、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以每年13.6%左右的速度减少,这表明, 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试题_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试题_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9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5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
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
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
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
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
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
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C.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D. 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寥廓:高原空旷,强调“空阔”。 辽阔:辽远广阔,强调“广大”。第一空形容“天空”,应选“寥廓”;第二空形容“大地”,应选“辽阔”。
寂寥:寂静,空旷,形容环境。寂寞:孤单冷清,多指人的感受。第三空形容“沙漠旷野”,应选“寂寥”;第四空指人的感受,应选“寂寞”。
B 昂首阔步 一惊一乍 报歉 埋怨
C. 磕磕绊绊 安祥 做示范 皎洁
D. 携百侣 羁旅漂泊 高官厚禄 中流砥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
A项,沧——苍。
B项,报——抱。
C项,祥——详。
此题中,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D.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崭露头角:青少年显露才华和本领。语境说“年过不惑”,用错对象。
B项,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语境是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独立解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用正确。
湖北省荆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荆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基础题(本题共8小题,16分)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B.枉用相存存:问候C.对酒当歌当:应当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当:对着。
句意: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
故选C。
2.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情致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树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正确。
句意: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
B.正确。
句意: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安守本分归居园田。
C.正确。
句意: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乡里的炊烟缓缓地飘荡。
D.错误,荫:遮蔽。
句意: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堂前。
故选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B.水澹澹..兮生烟(水波荡漾的样子)C.虎鼓瑟兮鸾回.车(使……回转)D.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句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B.正确。
句意: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
C.正确。
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D.错误。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句意: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B.复得返自然..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
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字千金的精简短章更为推崇。
正如刘勰所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
”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各用五个字营造了三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人只把六个意象连缀成句,除此之外不着一字。
这样的写法真是干净利索,从意象营造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意象的密度很高。
它们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其生动、丰满的早行图景:鸡鸣声声,乡村旅店的茅檐上方斜挂着一钩残月;一条板桥上积满浓霜,上面印着行人的足迹。
句中虽无一字直接抒情,然而早行的苦辛、心境的寂寞皆渗透在那些物象之中,读来令人恻然心动。
如果不是意象如此密集,恐怕难以在寥寥十个字中安置如此丰富的内涵。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试卷类型:A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将1—7题,16—19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阅读题(64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
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
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
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
”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
《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
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
《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
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
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
”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
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
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
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
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
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
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5.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考古学能够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泥人张
冯骥才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B.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
C.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
D.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4.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未来,科技手段还将在考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考古在考古领域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有极为丰富的、非常珍贵的考古资料,10000年以来没有间断的文化发展史留下的各类资料极具特色。国家对于科技考古一直保持较高的投入。可以说,外部条件也好,内部条件也好,都给包括科技考古在内的考古研究人员发挥自己的作用搭建了极好的平台。而且,我们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秉承科学精神,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由于资料的珍贵和重要,研究人员的刻苦努力,不少研究成果都是出手不凡,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中国考古学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今后的科技考古必将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高一语文9月月考卷
高一语文9月月考卷一、基础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1.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熟稔.(rěn) 刹.(chà)那百舸.(gě)争流饶.(náo)有风趣B.蛮横.(hēng) 胡同.(tòng)引吭.(háng)试啼焚膏继晷.(guǐ)C.弄.堂(nòng)城垣.(yuán)瞠.(chēng)目结舌木直中.(zhòng)绳D.慰藉.(jiè)戕.害(qiāng)锲.(qiè)而不舍贻.(yí)笑大方2.下列各个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沉湎缅怀腼腆害羞面面相觑B.妥帖字贴贴身保镖拈轻怕重C.竣工俊俏怙恶不悛紧俏产品D.蹚水倘若风流倜傥瞠目结舌3.句中画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单位的个别领导,虽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心胸狭隘,听不得不同意见。
B.心连心艺术团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全场沸反盈天,气氛相当热烈。
C.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如今终于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D.沐浴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久处兰室而不闻其香,自然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习惯。
4。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最初的橄榄树是野生的,地中海的气候十分适合它的生长,充沛的日照,炎热的夏季和温润多雨的冬季是橄榄树生长最优越的自然条件。
B.对专业精通又专注就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不仅这些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而且能为这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这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
C.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对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产生了严重影响。
D.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重点地区的通行秩序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坚决防止不再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填入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版
2019年秋季期高一语文月考(9月)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
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选项中黑体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咎言(jiù)城隅(yú)葳蕤(ruí)隰则有泮(bàn)B、联袂(mèi)懵懂(měng)罹难(lí)骁勇善战(xi āo)C、吮吸(shǔn)笑靥(yè)回溯(shuò)淇水汤汤(sh āng)D、骐骥(jì)愆期(qiān)便言(biàn) 否极泰来(fǒu)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徐悲鸿画艺高强,妙手回春,堪称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入伏以来,五风十雨,长江流域的水稻长势喜人。
C.开学已经六天了,他仍久假不归,家里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D.小吕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099
学习资料汇编蠡县中学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阙(què)秦挥斥方遒(qiú)戮(lù)力攻秦B.彳亍(chí chú)卮(zhī)酒忸怩(niǔ ní)不安以飨(xiǎng)士卒C.悲怆(chuàng)参乘(shèng)浪遏(è)飞舟目眦(zì)尽裂D.火钵(bō)瞋(chēng)目百舸(gě)争流失其所与(y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高一9月份语文月考
高一年级九月考试(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①古人云:诗言志。
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
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
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
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
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
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
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
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
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
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
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蠡县中学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阙(què)秦挥斥方遒(qiú)戮(lù)力攻秦B.彳亍(chí chú)卮(zhī)酒忸怩(niǔ ní)不安以飨(xiǎng)士卒C.悲怆(chuàng)参乘(shèng)浪遏(è)飞舟目眦(zì)尽裂D.火钵(bō)瞋(chēng)目百舸(gě)争流失其所与(y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5.下列句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距关,毋内诸侯无能为也已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竖子不足与之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邻之.厚,君之薄也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失其所与.,不知7.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夫晋,何厌.之有(厌恶)②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④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⑤微.太子言(如果没有)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⑦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⑧秦时与臣游.(游玩)⑨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感谢)⑩沛公不胜.杯杓(能承受)⑪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出)⑫失其所与.(亲附,结交)A.①②⑤⑦⑪⑫B.②⑤⑥⑦⑩⑫C.②③⑤⑥⑨⑩D.③④⑤⑦⑧⑫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①行李..也..良久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②而听细说..③秦王目眩⑤微夫人..不应⑧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⑨而..之力不及此⑥所以..遣将守关者⑦项王默然卒惶急..扼腕而进曰..无以击轲⑩樊於期偏袒A.②⑦⑩B.③⑧⑩C.④⑥⑨D.③⑦⑨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越国以鄙远.②既东封.郑③此其志不在小.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此亡秦之续.耳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⑩箕.踞以骂曰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 ⑧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10.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④夫晋,何厌之有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群臣侍殿上者⑦沛公安在⑧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⑨大王来何操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②⑤/③⑥/④⑦⑨/⑧⑩B.①/②⑤⑩/③⑥⑧/④⑦⑨C.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⑧D.①④/②⑤⑩/③⑥/⑦⑨/⑧11.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它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司马迁《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然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古代室内的座位,首先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向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充分显示了项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个性特点。
D. 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新节目,只要在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播放,初期的观众是不用愁的,如果节目质量过得去,就会形成一股社会风潮。
而如果这样的节目在视频网站播放,__ __,观众的数量自然难以保证。
A.网站将想方设法培养用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负面评论B.网站将面临是花时间培养用户,还是采取措施控制负面评论的选择C.网站要花很长时间培养用户,还要冒着无法控制负面评论的风险D.虽然网站初期的用户不用愁,但节目难以掀起大规模的社会风潮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B.项羽既飨.军士飨:犒劳C.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D.与沛公有隙.隙:隔阂14.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哙跟从高祖从丰县起兵,后相继攻下了沛县、胡陵、方与。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的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高祖卧病,大臣都不敢入内觐见,但樊哙却敢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表现了他不拘礼节、冲动鲁莽的性格。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4分)⑵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2)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6)寻梦?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麦茬地里的母亲李星涛①麦子已跟着割麦人回家了,只剩下麦茬地,默默地躺在阳光下,宛如刚分娩过的嫂子,幸福而疲惫。
②临近中午,阳光在麦茬地里越聚越厚,仿佛变成了光亮的液体,无声地流动起来。
那些麦秸儿呢,也像是本来就饱含着阳光汁液似的,汁液仿佛正顺着麦茬口儿,不紧不慢地向外流淌着。
③这时候,我的母亲却正在麦茬地里拾麦穗。
她扎着黑头巾,睁着昏花的双眼,弯一下腰,拾起一穗麦子,拾起一穗麦子,弯一下腰,好像是在给麦茬地行着一种古老虔诚的谢礼。
母亲是一个左撇子,她左手捡起麦穗,再交给右手保管,右手拿不下了,左手里也捡满了,母亲这才将两只手里的麦子合在一起,扯根麦秸,麻利地一缠一绕一挽,一把金疙瘩似的麦把子便躺在身后的麦垄里了。
母亲在前面拾着,麦把子就在后面紧紧跟随着,让人感觉不是母亲在寻觅着麦子,而是那些麦子在主动寻找着母亲。
那种执着的追随,就如同是一首漂泊的古诗在苦苦追随着真正的主人。
拾穗的间隙,母亲偶尔也会直起腰,抬起头望望远方。
远方虽然没有米勒《拾穗者》中的教堂,却站立着一排排绿荫掩映的村庄,像绿色的岛屿一样,在母亲的目光里生动地迤逦着。
④四周很静,母亲的身前是麦茬地,身后还是麦茬地,只有云雀在云影里唱着歌儿给母亲听。
母亲很喜欢云雀,称它为麦地鸟。
拾穗时,母亲发现了云雀窝,总会转着圈儿,慈祥地看一会儿,但从不用手碰一下窝里的蛋卵。
母亲说,云雀只要一闻到蛋卵上的汗味,便不会来孵了。
小时候,我见过云雀蛋,大如麻雀蛋,上面缀满了斑点,恰似嫂子怀孕时脸上飞满的蝴蝶。
那时候,我之所以愿意跟着母亲下田拾麦,纯粹是想在麦茬地里捉到几只幼小的云雀来喂养,但终因母亲的阻拦而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