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9324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5.png)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篇1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 O多分,数学思维上匕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 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上匕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 1点多甚至1 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 O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o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5bb1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a.png)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
【求助者主诉】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
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
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
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
【个人成长背景】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
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
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
【分析与诊断】(一)孩子的身心状态: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
【谈心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87096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8.png)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接触和处理这些案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一:小明,8 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反映他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在家做作业时非常拖拉,容易分心。
经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小明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这让小明感到不安和焦虑。
此外,小明的日常生活缺乏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
针对小明的情况,首先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家庭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他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还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案例二:小红,10 岁,社交恐惧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每当有集体活动时,她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
通过与小红的沟通,了解到她在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和嘲笑,这让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小红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少给予她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她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重新认识过去的经历。
同时,鼓励她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
例如,让她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等。
还为小红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让他们学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a7b4375fbfc77da369b13f.png)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李某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初中,面对即将毕业,是否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和自己是否能适应初中生角色,搞好学习,生活,缺乏自信,产生恐惧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焦虑,紧张,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初中生活与自身素质的一些相关点,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毕业阶段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男、12岁,六年级毕业生,身高1.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装整洁。
独子,父母个体生意人,家庭和睦。
衣食条件较好,学习一般,父母为他进入初中四处联系学校,目前学习成绩中等,进入理想学校,有一些困难。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开始升学招生以来,情绪低落,紧张,精力难以集中,失眠。
个人陈述:以前的学习中,没有认识到成绩与升学的关系,学习不太努力,到了要确定学校时,才发现成绩的重要性,一些自己想去的学校,要求都很高,怕自己去不了,一般的学校不太愿意去,现在非常后悔,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非常想当好一名初中生,可是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害怕初中生活,甚至出现不想读初中的念头。
在学习听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常把老师的要求听错,对完成作业和参加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有时回想小学前几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睡不着,觉得想离开学校,逃避目前的生活。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穿戴整洁,表情略显紧张,能够清楚说明自己的感受,说话谨慎,语速较慢,脚不时抖动,感觉两手不知放到那里合适,回避与咨询师的目光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情绪低落,谈到升学考试时感到很沮丧,不时的叹气。
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根据对李某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eaf53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6.png)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17517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ec2a0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8.png)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情绪障碍)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杨婷婷,女,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
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
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该生9月初新转入我校,2013年11月某日,学生上课期间又突然怪叫,教师教育批评后,抵触情绪强烈,后联系家长,追问情况,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小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6年级刚转回来。
杨婷婷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内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她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
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她驱逐教室,杨婷婷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她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表现出来。
她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1 / 5接老师的话语,几年少年队的生活,让其养成了与人相处拳头说话,非打即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很强势的生活习惯。
稍不如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
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她调坐位,她没有玩伴,她受到孤立。
二、分析:该生属于情绪障碍,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她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
2023年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5篇整理
![2023年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5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c826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d.png)
2023年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5篇整理学校时代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启发引导学校生熟悉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关心学校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校生心理询问辅导案例,盼望大家喜爱!学校生心理询问辅导案例1一、同学基本状况:1、辅导对象:陈某2、性别:男3、年龄:15岁4、年级:(八年级)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果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1、学习成果较差。
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果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常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
课堂上有老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
老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
受批判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
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
家庭作业则不做或常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猛烈。
老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
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1、家庭背景: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软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愿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镇中心学校,学习风气浓。
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同学间能相互敬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
同时,认为陈某宠爱表现自己。
老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特别的协作。
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
经批判后,泪流满面。
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1、整体策略依据陈某的实际状况,实行综合性辅导对策。
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心情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
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乐观体验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687e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1.png)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引言:小学生情绪障碍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情绪障碍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咨询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例小学生情绪障碍的咨询案例,探讨咨询师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小明,一名11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最近几个月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了情绪问题,被老师和家长关注。
在咨询开始时,小明的情绪非常低落,他感到焦虑和孤独,缺乏自信心。
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与同学间的关系紧张,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
咨询过程:在咨询的初期,咨询师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他的情绪和困惑。
咨询师发现小明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欺凌,这是他情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帮助小明认识到他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教他如何转变这些负面思维。
咨询师还与小明一起制定了目标,包括提高自信心、改善与同学的关系以及提高学习成绩。
咨询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咨询师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班和课外活动,以提高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咨询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小明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应对负面情绪,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明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小明的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变化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咨询对小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讨论:这个案例反映了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咨询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咨询师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此外,咨询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这些技巧和活动不仅有助于小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培养他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dcb8c4856a561253d36f2d.png)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一、基本状况:姓名:金家迪性别:男年龄:11所属班级:五(2)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二、问题行为概述: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个案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校园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孩子个性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带给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证明,陈晶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必须的起因,要帮忙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一)父母的配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金家迪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晶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金家迪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金家迪个性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处,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应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我用心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能够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金家迪,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b5b3404a1b0717ed5dd54.png)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小学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d94e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2.png)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小学I recent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a case study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a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近期我有机会分析了一起关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研究。
The case involved a young girl named Lily who was struggling with anxiety and low self-esteem. 案例涉及一位名叫莉莉的年轻女孩,她正在与焦虑和自尊问题作斗争。
As a counselor, I first observed that Lily exhibited signs of distres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her peers and teachers. 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观察到莉莉在与同龄人和老师互动时表现出焦虑的迹象。
Through a series of counseling sessions, it became clear that Lily's anxiety stemmed from feeling overwhelmed by academic pressure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通过一系列的辅导会话,很明显,莉莉的焦虑源于对学业压力和社交期望感到不堪重负。
I worked with Lily to develop coping strategies and build her self-confidence throug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goal-settingexercises. 我与莉莉一起制定了应对策略,并通过积极强化和设定目标的练习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13d44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d.png)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引言:心理辅导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小学心理辅导案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 案例一:社交困难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内向而羞涩的孩子,他在班级里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通过观察和与他进行谈话,我们发现他对面对陌生人感到害羞,并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社交能力,在个案会议上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1. 建立基本信任关系:首先,我们尝试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耐心倾听、关注他的感受并给予积极反馈等方式来增强他对我们的信任感。
2.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其次,我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小明放松下来。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设置合作任务,以促进他与同伴间更多的互动。
3. 激发积极参与欲望:然后,我们通过表扬、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小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
在他逐渐融入班级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他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分享和互助等行为。
4. 培养自信心:最后,我们帮助小明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
例如,通过鼓励他主动发言、参加演讲比赛等方式来提高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
二. 案例二:学习压力过大的小红小红是一个成绩优异却因此而感到压力很大的孩子。
她常常担心失去第一名的位置会让父母失望,并且整天忙于补习课程而无法真正享受学习。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 缓解焦虑情绪:首先,我们帮助小红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来帮助她放松身心并减轻焦虑感。
2. 重新树立学习观念:其次,我们与小红讨论她对学习的看法和期望。
我们强调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自我提升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以分数衡量。
通过培养她内在的动力,她逐渐将注意力从追求成绩转移到享受知识探索上。
3. 设定适当的时间管理策略:然后,我们帮助小红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策略。
我们教导她如何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并在需要时合理安排休息来保持精力充沛。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625d9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d.png)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心理辅导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专业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促进成长。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报告为例,描述其具体情况和采取的适当措施。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小学六年级男孩,我们使用假名“杰克”来代替他的真实姓名。
杰克是一个勤奋上进且聪明才华出众的学生,在各科目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然而,最近他开始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和自卑等问题,并逐渐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二、问题分析与杰克及其家长交流后发现,杰克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
1. 学业压力杰克非常注重自己在班级中表现优异,并极度追求完美。
他为了获得好成绩而过度奋斗,并感到内心紧张和焦虑。
2. 社交压力尽管杰克在学业上很出色,但他对自己的外貌、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自卑感。
他常常担心在班级中被同学嘲笑或排挤,这使得他不敢与人交流,导致朋友圈子变小。
三、个案处理过程为了帮助杰克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通过倾听和尊重杰克的意见,建立起互信关系。
这样可以让杰克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接受我们的心理辅导。
2.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学业压力问题,我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杰克改变他对成绩和完美主义的观念。
通过指导他理性地评估自己,在成功和失败中都能保持平衡的态度。
3. 社交技巧培养为了帮助杰克提升社交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社交技巧培训活动。
例如,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有效沟通技巧的教授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强他与他人的互动能力,提高自信心。
4. 家庭辅导为了保证杰克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也对他的家庭进行了一些辅导。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进展同时给予适当的自主发展空间,并引导他们在处理孩子学业压力时采取合适的方式与其沟通。
四、个案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杰克取得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案例(3篇)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ab00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对小明的期望很高。
然而,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尤其在数学和语文方面,经常出现不及格的情况。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作业拖拉,对学习缺乏兴趣。
父母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案例描述1. 家庭情况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对小明寄予厚望。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很少陪伴小明,家庭沟通较少。
在父母眼中,小明应该是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但现实情况却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2. 学校情况小明在学校的成绩不佳,尤其在数学和语文方面。
老师反映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作业拖拉,对学习缺乏兴趣。
同学们也认为小明不够聪明,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3. 个人情况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
他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小明常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害怕父母的责备。
三、心理咨询过程1. 初诊阶段在初诊阶段,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到小明的情况。
咨询师首先对小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校中缺乏同学的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咨询师制定了以下初步干预措施:(1)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
(2)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鼓励他在学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成绩。
2. 干预阶段在干预阶段,咨询师采取以下措施:(1)心理疏导:通过倾听、鼓励和安慰,帮助小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建立自信心。
(2)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明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咨询师为他制定了合适的学习计划,并教授他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3)家庭沟通:咨询师定期与父母沟通,指导他们如何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氛围。
3. 结束阶段在结束阶段,咨询师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发现小明在自信心、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acecd46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a.png)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一、基本情况:姓名:王同学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性别:男年龄:10岁父母工作:在家待岗成绩:中下独生子二、背景资料:王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
在此事件后,王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王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
因此,王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王同学不想妈妈伤心。
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
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
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
王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王同学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王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
王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
王同学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王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为了帮助王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3d88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b.png)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
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3101e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8.png)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咨询程、咨询阶段致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例学生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是例因庭教育方式不对而导致助者产生不良情绪和行案例报告,咨询方案与知情()咨询目标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七项原则与张某共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确定、近期目标()减少张某暴躁情绪遭逢和不良行发生次数例学生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助者李某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初面对即将毕业是否能进入理想学和己是否能适应初生角色搞学习生活缺乏信产生恐惧导致其出现般心理问题情绪焦虑紧张学习力难以集咨询师根据助者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次咨询助者认识到初生活与身素质些相关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毕业阶段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咨询效明显关键词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般李某男、岁六年级毕业生身高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装整洁独子父母体生人庭和睦衣食条件较学习般父母他进入初四处系学校目前学习成绩等进入理想学校有些困难无重躯体疾病史族无精神病史轻焦虑二、主诉与人陈述主诉开始升学招生以情绪低落紧张精力难以集失眠人陈述以前学习没有认识到成绩与升学关系学习不太努力到了要确定学校才发现成绩重要性些己想学校要都很高怕己不了般学校不太愿现非常悔可是已不及了非常想当名初生可是开始担心己能力做不到害怕初生活甚至出现不想初念头学习听课精力不能集常把老师要听错对完成作业和参加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有回想学前几年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睡不着觉得想离开学校逃避目前生活三、咨询师观察到情况咨询师观察到助者穿戴整洁表情略显紧张能够清楚说明己感受说话谨慎语速较慢脚不抖动感觉两手不知放到那里合适回避与咨询师目光交流;谈话程情绪低落谈到升学考试感到很沮丧不叹气四、评估与诊断、评估根据对李某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庭状况及临床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庭无精神病史人无重疾病史李某人对症状知有主动医行思维和言语条理清楚智力水平正常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根据郭念锋教授主客观统性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和心理活动协调性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助者反应容泛化有很知力有治愿望属心理问题咨询畴、诊断对该助者诊断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根据刘某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诊断焦虑情绪其问题产生是面对升学考试不信而引起近期发生其反应强不太强烈不良情绪持续月反应容泛化有很知力也有治愿望可以对该助者诊断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初始反应强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月而该助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也较短仅月因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主要临床相神症”是种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应付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主要症状但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只有月因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症对该助者进行整理得出该助者产生问题原因是、生物因素不明显、心理因素我功能较弱依赖性强面对问题缺乏我调节能力3、社会因素庭教养方式不良父母宠爱学校老师学没有给予及、有效助和关爱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五、咨询目标确定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与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情绪调整心态认识己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听课、学习适应升学考试、了初生活存问题;B、增强助者信立能力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能力敢正视现实面对生活、改善睡眠状况、终目标与长期目标达到上述目标基础上完善助者性形成正确我观念提高其适应新环境能力促进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六、咨询方案制定、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助助者因不合理信念产生情绪困扰种心理治疗方法属认知行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埃利斯0世纪50年代创立是人们对事件态、看法、评价等认知容他认外界事件人们认知B情绪和行反应因其核心理论又称B理论这种疗法旨通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助者非理性观念以助他情绪和行上问题该理论认使人们难和痛苦不是事件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释和评价通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开展咨询助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现情绪行不是诱发事件身;②对造成现情绪和行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各种症状体可以通改变这些因素改变情绪咨询程咨询师协组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认清现其适应不良是由不良认知引起通双方努力合作使助者学会分辨己想法与现实差距进而了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影响力当助者了到不切实际面想法如何影响己可以学会以实际、正确释取代偏差不合理信念并逐步适应部队生活、双方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助者责任、权利和义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真实;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起探问题方法;、完成双方商定作业权利、有权利了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格;B、有权利了咨询具体方法、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咨询师;、有权利提出介或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遵守咨询机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咨询方案各方面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有关法律法规;B、助助者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利了与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人;B、有权利选择合适助者;、着对助者责态有权利提出介或止咨询义、向助者介绍己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咨询方案各方面容;、尊重助者遵守预约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助者3、咨询与收费咨询每周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次咨询收费每次收费50元七、咨询程、咨询阶段致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B、心理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程次咨询0年3月5日目、了基情况;B、建立良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愿;、进行咨询分析方法谈话法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情况介绍咨询有关事项与规则;B、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观察该助者外表现进步取得助者信任;、探询助者心理矛盾及改变愿;、确定咨询目标;、布置咨询作业①回想开始升学考试以感受理想与现实差距对己影响有那些;②回与学交流了学们对升学感受;③每天写有关情绪方面日记——告诉助者庭作业是咨询重要组成部分对己问题思考、检越认真、全面咨询进步就会越快二咨询0年3月日目、加深咨询关系B、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寻和确认助者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绝对化要、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这些非理性信念三主要特征、助助者领悟己问题与不合理信念关系方法谈话法程、反馈咨询作业布置任全部完成助者很认真地描述了己开始升学报名感受次听到老师安排升学报名向己彻夜眠还回想起了己流泪样子感到很沮丧通与学沟通发现己想法对其他学说是普遍存问题所以情绪不错明显不像次那样表现很沮丧和失望B、向助者介绍不合理情绪B疗法即人们难和痛苦不是因事件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释和评价通和助者交谈和分析情绪日记让助者明确学习听课精力不能集听错老师要对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根原因()是因助者对升学考试认识不全面困难化(B)旦出现落差就会产生想放弃学习逃避考试情绪低落、和助者共制定合己实际当前任目标;、布置庭作业①完成合理我分析回想开始招生周历出哪些想法是合理哪些是不合理不合理想法给己带不良影响是什么;②继续坚持每天写情绪日记;③多与学交流积极参加具体活动增进对升学考试了三次咨询 0年3月9日目、助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B、助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程、反馈咨询作业通合理认知改变澄清了以前些错误想法坚持写日记情绪得到了宣泄焦虑得到了进步缓B、针对助者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与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初学校会给每孩子尽力创造学习机会和环境并不是放弃哪些学生;b、己以前几年学习也积累了不少知识和定学习能力;、面对困难要能够挑战己抓紧几月学习、布置咨询作业①要助者回己以前毕业哥哥姐姐了他们面对升学考试感受通对比纠正己不合理信念;②要助者将原不合理信念与次提出建设性信念列表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四次咨询0年月5日目、巩固咨询效B、结束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程、反馈咨询作业助者通向已毕业学生了发现己先前对升学认识是多么狭隘由己以前学习直没有竭尽全力导致没有形成对我能力认识父母对己比较宠爱生活安排较没有什么困难所以遇到次关己人生选择问题无所适从由这些原因导致应对升学考试出现困难;B、对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基础上进步引导助者将次认识变扩展到生活其他领域;、鼓励助者积极面对现实学会我管理指导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看法所困扰”含义;、做测验标准分3分基结束咨询八、咨询效评估、助者评估我现对升学报名已有了全面认识没有付出和努力不能实现目标我应该增强己实力而不是害怕困难我现已能够像其他学样投入到准备学习考试抓紧几月尽己努力理想学校、咨询师评估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达到预期目标助者每次见到咨询师都主动跑打招呼咨询近期目标基已达到咨询程完整说明适应不良引起焦虑情绪基消失助者心理问题基得到了参考献()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学出版社99年5月版00年7月次印刷(5)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00年5月版例学生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是例因庭教育方式不对而导致助者产生不良情绪和行案例报告助者张某是名六年级男生因从缺少父母关爱上学期父母对其不正确情绪和行没有采取正确引导而是用简单、粗暴打骂方式问题导致助者形成情绪暴躁品行不良、学习成绩糟糕现状咨询师和助者商议根据其性心理特征和情绪、行问题特采用了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6次咨询助者情绪和行有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较咨询效关键般心理问题阳性强化法、访者般情况张某男性岁管城区某学六年级体态适二、主诉与人陈述()访者要咨询问题对学习失兴趣成绩不佳与父母、老师学关系紧张近多月(二)人陈述他从就觉得父母对己不与母亲关系不够亲密常被骂如他犯了错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是顿暴打即使是不心也是样对待有次他和只猫做游戏可是猫不心打破了碗父亲刚回不由分说就是耳光他暗哭了当觉得父亲根不爱他对他只是打骂到了六年级姑父做了己监护人感觉就象是到了地狱姑父比父亲更暴躁下手更狠如口头上稍有顶撞等就是更猛烈顿暴打其次姑父感受不到温暖感到姑父和姑母根不爱己比如他有次放学回口渴又发现没有汤喝就请姑母煮碗汤可是姑母理都不理还说没有配可是等到姑父回她却主动问要不要煮汤当他觉得整世界都抛弃了他没有人可以让他觉得到是会爱他所以学校里他也是这样看待学和老师谁如对他不他反应方式就是武力虽然有他也想改变可是他知道没有人会相信他会变以到现就出现了这样情况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访者谈吐然表情副无所谓样子但讲到伤心动情会激动甚至流下眼泪(二)长反映不从管理并且脾气暴躁族只怕姑父对他话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反对(三)老师反映校不愿学习对老师常顶撞对学动手动脚长到校告状要严历处理四、访者背景()人成长史助者从到与父母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不良行和习惯唯教育方式就是打和骂到了六年级父母由生繁忙没有管教就托付给姑父监护他姑父是性格非常暴躁、教育方式简单人打骂下跪是常便饭而且程是非常剧烈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是木棍张某学校表现是学习不认真成绩班级倒数脾气暴躁与学话不投机就是拳脚相加(二)目前现状、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母亲和老师很反感情绪易激动、身体状态近期无重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3、社会功能状态能按上学、放学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学关系紧张五、咨询问题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根据张某临床综合其他相关因素族无精神病史人无重疾病史对己心理问题有知力有主动医行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判断张某心理活动形式和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致合统性原则;各种心理程协调致;其性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张某有重性精神病张某心理问题属心理咨询正常围是属学生行障碍种、对照症状学标准产生原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庭长久打骂导致张某暴躁性格他把父母教育方式迁移到学校用样方法对待学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形成(二)根据以上依据诊断般心理问题(三)鉴别诊断、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助者知情相统对症状有知力有主动医行无型义特异行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根据郭念峰教授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该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强烈反应已泛化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月而该助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反应仅多月容反应只对有关人员尚泛化情绪反应可以理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品行障碍相鉴别有某种持续具有异常攻击性或反抗性行模式如分斗或霸道、偷窃、残忍、故破坏、反复撒谎、逃学或离出走上述行存6月以上才考虑诊断而该助者出现行是可以理基属正常围严重程远达到故可以排除品行障碍六、咨询师对问题归因分析()生物因素处青春早期“心理动荡期”(二)社会因素主要是父母和姑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庭长久打骂导致张某暴躁性格使孩子心情长期受压抑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形成(三)心理行方面认知因素助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他了发泄长期压抑心情从而把己不愉快迁怒学让长老师学也没日子看到他们着急、生气样子助者真是觉得太高兴了因治疗着眼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和情绪观念认知程由助者年龄还适用阳性强化法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咨询目标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七项原则与张某共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确定、近期目标()减少张某暴躁情绪遭逢和不良行发生次数()培养张某学习兴趣和信心、远期目标促进张某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他潜能达到品行完善(二)咨询方案制定、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原理是如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要消除某种行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主及奖励正常行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三)知情说明双方权益和义八.咨询效评价()助者对咨询效我评价月电话随访暴躁情绪得到定控制还交到了几要朋友目前他对己充满信心要用考试成绩证明己(二)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客观现实现学校很开心与老师学关系得到改善学习兴趣提高里与父母关系融洽(三)他人评价老师反映基能按老师要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四)母亲反映张某情绪暴躁次数有定下降行习惯也有定父母教育也能接受(五)咨询师评价通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达到目减少了对立情绪能主动协调与学关系尊重老师与长关系也融洽起九、总结、改进和要肯定方面通采用咨询方法助者行方面有变取得了良效、验总结良咨询关系建立甚至比技术更重要十、参考献()郭念峰主编国职业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郭念峰主编国职业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3)郭念峰主编国职业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005年8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情绪障碍)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
婷婷,女,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
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
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该生9月初新转入我校,2013年11月某日,学生上课期间又突然怪叫,教师教育批评后,抵触情绪强烈,后联系家长,追问情况,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小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6年级刚转回来。
婷婷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她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
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她驱逐教室,婷婷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她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表现出来。
她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接老师
的话语,几年少年队的生活,让其养成了与人相处拳头说话,非打即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很强势的生活习惯。
稍不如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
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她调坐位,她没有玩伴,她受到孤立。
二、分析:该生属于情绪障碍,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她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
但是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青少年心理发育的规律,也触犯了未成年保护法,因此必须加以干预。
否则求助者的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咨询及过程
1、宣泄疗法:
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受的态度,我通过私下谈话,让学生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这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学生的不良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她感到自己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她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分析性心理治疗:
(1)、教师的原因: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
和对待,没有对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结果挫伤了求助者的积极性。
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她又以恶作剧形式,分散同学的注意力,这本来是同一事件引起的不同的行为表现,是一个连续的心理变化过程,老师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以行为矫正,而是忽视,学生在学校读书,作为独立的个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家庭原因及个人经历:自小父母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她的家庭教育严格,父亲不允许她在学校有半点差错,她的父亲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就以粗暴的手段,进行干涉,把所有的责任让孩子承担,求助者对父亲怀有恐惧心理,不敢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父亲说,怕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
因此家长无法得到孩子近期的厌学信息,使问题延误了解决。
(3)、童年的创伤: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我让家长协助,对家长进行了心理辅导并且交给她一些对孩子表达爱的方法,让父亲与孩子目光接触、拥抱、积极地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热诚的接纳,使孩子对父亲产生信任,让孩子能与父亲畅所欲言,孩子闭锁的心灵之门终于打开
(4)、跳水队的生活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她很压抑,觉得很丢人,一直达不到教练和家长的期许,有事也不敢跟家长、老师说。
从那时开始,孩子就对老师不再信任,潜意识里,对学校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
这才是孩子厌学的深层原因。
(5)、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当自己有问题
的时候,不会跟老师
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6)、面对学习成绩下降,不知所措。
(7)、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无法证实挫折。
(8)、即将步入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对挫折敏感。
3、自信心训练:
婷婷数学成绩一直较好,思维活跃,于是我将其调整为小组长,让她重拾自信,在管理别的同学的同时先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调动她的积极性。
4、正强化:每当婷婷课堂举手发言,都要给机会,让她自由表达,并给以鼓励,以此
保护她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能用平和的语言与老师交流。
四、结果:婷婷补上了以前的作业,学习成绩提高到90分,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绘画展,并与同学合办手抄报,并获奖。
周一,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时,她来找我主动讲述了周日姑姑带她游玩的经历,看她已经跟同学,老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就决定让她继续在生活中体验做个好孩子的感觉。
XXX小学
X X X
2014年8月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情绪障碍)
XXX小学
X X X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