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由于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欢迎。

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又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

但是这并不是说应用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医务界特别是中医药界早已有的认识。

关于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多见有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

现就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1.1药物本身的毒性:中药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经,有一些中药还具有毒性,中医药早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古训,至今仍严格遵循。

某些有毒药物,如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附子、甘遂、大戟、天南星、朱砂等,因炮制不良或者用量未严格控制,或者是久用、滥用,均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1]1.2药物炮制不当:某些有毒中药必须经过相应的炮制,以减其毒性、用其治疗作用。

该炮制的未经炮制而用生品,或炮制程度不够,或炮制方法不当,则必然导致毒性发生。

如生大黄泻下,止血则必须用炙大黄;附子必须久煎方可破坏其生物碱而减轻其毒性,临床常有因附子、乌头、马钱子煎煮不得法而发生中毒的报道,马钱子炒得轻可使其复方药物的毒性增加,LD50由1.2g/kg 降至0.5g/kg。

[2]1.3病人体质差异问题:每个人体质强弱例外,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各异,男女有别,老幼各异,久病、新病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医生用药“因人制宜”,斟酌选药用量。

有时缺少对过敏体质病人用药情况的了解,遇到含过敏物质的中药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例如:煎服以金钱草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膀胱结石和胆石症而引起的过敏性皮疹,表现全身麻疹样红色斑丘疹、搔痒难忍、心烦,停药后痊愈。

[3]1.4擅自用药:有些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本人对本病略知一二,就“照方抓药、照法用药”;还有一些病家过分迷信偏方、秘方,人云亦云,人用亦用;或听信游医药贩,随便滥用中药,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概述
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情况。

本文总结了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常见的不良反应
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2. 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如症状严重可就医咨询。

3.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

4. 超量使用药物: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超量使用。

5. 不适当使用药物:如使用过期药物、错误的用药途径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应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就医寻求帮助。

2. 寻求专业意见:对于不确定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或药师,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理建议。

3. 记录不良反应信息:及时记录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时间和药物名称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医生或药师参考。

结论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常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其对患者的影响。

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药物错误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或不良反应的事件。

药物错误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分析药物错误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错误不良事件的分析应从药品购买、存储、配制、分发、使用等环节全面探讨。

针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在药品购买环节,药品质量不过关、药品标记错误等情况可能导致药物错误不良事件发生。

此时,医疗机构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药品质量可靠。

同时,医务人员在药品接收时应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药品标记准确无误。

在药品存储环节,药物错误可能由于盗窃、损坏、过期等原因导致。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药品存储区域的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严格执行药品进货、入库、出库等程序,同时加强货物清点、盘点工作。

在药品配制环节,医务人员可能因疏忽或缺乏操作技能而出现误配、过量等情况。

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制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配制经验。

此外,应加强对药品配制过程的监测和审核,确保药品配制的准确、安全。

在药品分发环节,医务人员可能因疏忽或混淆药品导致错误分发。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药品分发制度,对临床使用的药物进行科学编码和标识,制定操作规程,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

在药品使用环节,医务人员可能因工作疲劳、分心、不专注等原因导致给药错误。

医疗机构应通过强化药物治疗意识和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同时,建立和完善药物给药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例如“五查五对”等,确保给药过程的准确和安全。

另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药物错误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强化事件的追查与分析工作,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改进工作和总结经验。

建立健全的事件报告系统和事故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错误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范围内,由于特殊生理机制、身体状况或不可预测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即药物的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使用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药理性不良反应:即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胃不适。

2.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在人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3. 中毒反应:由于药物的剂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中毒反应,如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

4. 交叉过敏反应:某些药物与已使用的药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如某些抗生素与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1. 合理用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 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告知: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避免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 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初次使用药物时应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1. 及时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所出现的不良症状。

2.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如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

3. 转换药物:对于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具有相同效果但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史和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

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剖析药品过敏是指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如过敏反应、药物疹、呼吸困难等。

本文档将对药品过敏导致的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包括其原因、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原因1. 药物成分:药品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原,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阿司匹林等。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3. 药物代谢: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尤其是药物代谢酶缺乏或异常的人群。

4.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二、表现1. 轻微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药物疹等。

2. 中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哮喘、胃肠道症状等。

3. 重度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等。

三、预防1. 了解患者过敏史: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史。

2.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对于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在使用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3. 避免滥用药物:不要随意使用非处方药,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引发过敏反应。

四、处理措施1. 立即停药: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2. 紧急救治:对于重度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注射肾上腺素等。

3. 就医咨询: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 再次用药注意事项:在再次使用疑似过敏的药物时,应谨慎,并提前进行过敏试验。

总之,药品过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了解药品过敏的原因、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药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给药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正确、及时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及时辨认药物不良反应在病人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格外警惕,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1. 突然出现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2. 病情反复波动或复发;3. 不可解释的器官功能异常;4. 心理行为异常或情绪波动;5. 其他病人个体差异引起的异常反应。

若存在以上情况,应考虑可能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二、停药或减量在确认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停药或减量的方式来处理。

1. 停药:对于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中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 减量:对于轻度或可逆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考虑调整剂量,并观察是否有改善。

如果症状得到缓解,可继续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

三、寻求专业医师指导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时,病人和其家属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

医师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同时,医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法等方式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四、支持治疗措施除了停药或减量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支持治疗措施来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如:1. 对症处理: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给予抗胃酸药或胃肠道保护药物;对于皮肤过敏反应,可以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外用药物等。

2. 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所致。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3. 营养支持: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时,营养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饮食搭配、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可以帮助病人缓解药物不良反应,促进身体康复。

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附鱼骨图)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1]。

中国医院协会在2017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将以往的“提高用药安全”更新为“确保用药安全”;用药护理是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护理管理不当,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将明显增加[2]。

药物事件的分类统计:药物事件中,给药对象错误占45.45%(5/11),占比最高;输液速度错误占27.27%(3/11),给药时间错误、剂量错误、遗漏给药均占9.09%(1/11)。

用药错误发生的基本情况:从班次、时段、护士职称进行统计,白班时段、工作日、初级护士发生用药错误率较高。

用药错误根本原因分析:运用鱼骨分析法从护士、管理、患者进行全面分析。

预防用药错误的护理对策:①加强学习培训;②重视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③加强用药环节控制,保证用药安全;④加强人性化管理;⑤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①加强学习培训:用药错误是指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3]。

分类发现主要是给药对象错误,属于辨识错误,未执行正确的规则即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其它几项给药错误是由于疏忽或知识能力欠缺导致的。

从护士职称看出,护士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率(50%)明显高于护师及其以上职称。

护士不断学习和更新药物知识可使用药错误率明显降低。

因此要加强对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药物知识、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严格遵守给药流程及药物双人核对制度,按照“用药五正确”方法[4],凡是不符合“患者正确、药物正确、途径正确、剂量正确和时间正确”,均属于用药错误。

②重视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升执行强度,设立考评制度。

落实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建立学习型用药错误管理模式,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5],我院已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上报不良事件,并给予一定奖励。

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药物错误是指在药物的采集、分发、处方、配制、管理、应用和监测等过程中,由于不当行为导致的错误事件。

药物错误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用药安全,减少药物错误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药物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药物错误的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药师:药师是药物管理的关键人员,药师的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和责任心等都会影响药物管理的效果。

药师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药物说明书理解不准确、沟通不畅等都可能导致药物错误的发生。

(2)医师:医师开具处方时,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等掌握不准确,或对患者病情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药物错误。

(3)护士: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掌握不准确,操作不当,或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都可能导致药物错误。

2. 药物因素(1)药物名称相似:药物名称相似容易导致给药错误,如氨茶碱和阿莫西林等。

(2)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则可能失效。

(3)药物剂型复杂:药物剂型复杂,如胶囊、片剂、注射剂等,可能导致给药不当。

3. 环境因素(1)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嘈杂、紧张,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增加药物错误的风险。

(2)药物储存环境:药物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湿度不适宜,可能导致药物效价降低,影响疗效。

4. 制度因素(1)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如药品采购、储存、分发等环节管理不严格,可能导致药物错误。

(2)培训制度:医院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足,可能导致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技能不熟练。

二、药物错误的防范对策1. 加强人员培训(1)药师: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药师对药物说明书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2)医师:加强医师的药物治疗知识培训,提高医师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等的掌握。

(3)护士: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的掌握,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一、引言给药错误是临床常见的医疗不良事件之一,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本文将对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1. 药物剂量错误:药物剂量错误是给药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由于医生处方错误、药师调配错误或护士给药错误导致。

错误的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药效不足或过度,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2. 药物种类错误:药物种类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与医生处方不符,可能是由于药物名称相似、标签不清或护士对医嘱理解错误等原因引起。

药物种类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3. 给药时间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给药时间与医生处方要求不符,可能是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或对医嘱理解不准确等原因造成。

给药时间错误可能导致药效发挥不足或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4. 给药途径错误:给药途径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给药途径与医生处方要求不符,可能是由于护士操作不当或对医嘱理解错误等原因引起。

给药途径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刺激或药物不良反应。

5.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医生对患者过敏史了解不足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三、对策1. 加强医嘱审核: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嘱审核制度,药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物剂量、种类、给药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知识的掌握。

2. 完善药物管理:医院应加强对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清晰的药物标签制度,确保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清晰可见。

同时,加强对药物储存和调配的管理,防止药物过期或污染。

3.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医嘱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同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因工作繁忙导致的给药错误。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药物不良反应(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1]。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反应,药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依赖性、菌群失调等均属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许多药物即使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情况下,仍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2]。

随着新药的广泛使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越来越多。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是静脉治疗的执行者,在其执行的药物配制、时间、剂量、用药观察以及ADR的发现、呈报和防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现就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1.1药物方面的原因主要受药理作用及药品质量、贮存条件、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连续用药时间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2机体方面的原因种族、性别、年龄、病理和营养状态、血型及个体差异等机体方面的原因,都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

1.3给药方法的原因如滥用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减药或停药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应用皮质激素后,停药或减药过快都会产生反跳现象。

1.4其他方面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受到饮食、嗜好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2 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2.1目前新药进入临床太快,许多新药的药物配伍结果在药物配伍表上不能及时体现,因此护士对新药说明书要详细阅读,以便及时提醒医生。

特别是静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更加慎重,严格按说明使用溶媒,不能用其他溶液替代 [3],因为溶媒的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不溶性微粒增加,导致ADR发生率增高。

我科将常用药物说明书汇集成册,并不断添加新药说明书,方便护理人员的查找、学习。

2.2护士注射前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对输液中易发生ADR的药物和人群建立警示性告知制度。

危重病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对策

危重病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对策

危重病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对策药物在治疗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其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正确观察和及时护理对危重病人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章将探讨危重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对策。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1. 了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药物反应时,护士需要熟悉与病人正在接受的药物相关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化疗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心血管药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2. 监测症状和体征:护士应当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有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过敏反应,如皮疹、水肿和呼吸困难等。

同时,药物可能对病人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如心率、呼吸和血压等。

护士应当记录这些变化,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3. 定期实验室检查:对于危重病人接受特定药物治疗的情况,实验室检查是不可或缺的。

护士应当密切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4. 与病人交流:与病人进行交谈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

护士应当询问病人是否有任何不适感或症状改变。

有时,病人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因此护士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言语和行为,以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1. 停止使用有害药物:一旦发现了药物不良反应,护士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疑似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

同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医生将决定是否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2. 护理干预:根据实际情况,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药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护士可以给予抗恶心药物;对于皮肤过敏反应,护士可以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局部护理等。

3. 进行病情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对病人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护士应当密切评估病人的病情变化。

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输液不良事件是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病人不适或损害的事件。

输液不良事件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对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医嘱处理问题:医嘱处理问题是导致输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包括医嘱重复、医嘱不明确、药物剂量错误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病人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2. 护理操作问题:护理操作问题是输液不良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包括静脉穿刺失败、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药物外渗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病人出现疼痛、局部组织损伤等。

3. 药物相关问题:药物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药物质量问题、药物配伍问题、药物浓度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或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4. 巡视管理问题:巡视管理问题是输液不良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包括巡视不到位、观察不仔细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5. 环境与设备问题:环境与设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设备故障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病人感染或设备故障,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6. 病人因素:病人因素包括病人年龄、病情、依从性等。

年龄较大的病人、病情较重的病人和依从性差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输液不良事件。

二、输液不良事件对策1. 加强医嘱处理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嘱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嘱的处理和审核。

医护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和明确性。

2.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药物外渗。

3. 严格药物管理:医院应加强对药物的管理,确保药物质量。

医护人员应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搭配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4. 加强巡视管理:医院应加强对输液病人的巡视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023年最新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6篇

2023年最新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6篇

2023年最新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6篇第1篇: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根据我院现存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了如下整改方案及整改措施。

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工作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药品的正确给药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给药错误和不良事件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

本文将分析一起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事件描述:在某医院的内科病房,一位患者因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治疗。

护士在给药时,错误地在患者的静脉通路中注入了高浓度的钾盐溶液,导致患者发生心脏停搏,并最终不幸死亡。

事件分析:1. 护士操作失误:护士在给药时,没有仔细核对患者的医嘱和药品标签,也没有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导致错误给药。

2. 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对护士的培训和监管不够严格,没有建立完善的给药操作规范和培训机制,对护士在给药过程中的失误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整改措施:1. 加强护士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特别是给药操作方面的培训。

包括正确核对医嘱和药品标签,阅读药品说明书等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2. 建立完善的给药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详细的给药操作规范,规定给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给药过程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3. 强化医院管理: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工作考核制度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给药过程中的错误操作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水平和责任意识。

4. 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医院可以考虑引入电子医疗记录系统,用于医嘱的录入和核对,提高患者信息的可视化和准确性,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结论:药品的正确给药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院应重视给药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不断加强相关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全面的整改措施,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223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观察对象,其中80例(35.87%)为用药差错,其中无一例对患者发生伤害,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结果:80例用药差错中输液瓶接错21例(26.2%),药物名字相似和剂量输入错误18例(22.5%),静脉注射药物配伍错误、药物外渗各11例(13.8%),药物错发或服用方法告知错误8例(10%),未遵医嘱按时执行6例(7.5%)、护士转录错误5例(6.2%)。

结论:明确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原因,强化药品监督管理,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用药错误;原因;对策临床护理属于高风险工作之一,患者是其主要服务对象,患者生命安全与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综合水平和操作能力存在直接性关系。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美国国家用药错误报告和预防协调委员会(National Coordinating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NCC MERP)给出的定义:指卫生保健专业工作者、患者或消费者自身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不适当用药或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一些可预防的事件[1]。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与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3.5%[2],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是临床一线护士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护理管理者监控的重点。

护理不良事件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医院形象和荣誉,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做好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护理,使患者、医务人员安全得到双重保障[3]。

护理用药出错分析及对策

护理用药出错分析及对策

护理用药出错分析及对策护理用药出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护理出错的原因非常多,比如药物的类型、剂量、用药时间、途径、不良反应,还有医护人员自身的技术能力等等。

本文将对护理用药出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药物类型和用药途径护理工作中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作用和用药途径也不同。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来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例如:有些药物只能经口服用药,而不能注射或外用。

如果因为操作不当或缺乏专业知识,而将该药物进行了注射或外用,就可能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护理用药时,医护人员应该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途径要非常清楚,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二、药物剂量的计算药物剂量是指患者所需的药物用量,其大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体重、身高、年龄等多方面因素。

在护理工作中,药物的剂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计算不精确就会导致药物的过量或不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在护理用药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的计算和配药,正确使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严格掌握药物的计算和配药方法,以确保药物的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三、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下,药物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或有害反应。

不良药物反应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受损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药物不良反应得不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护理用药时,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同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和症状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理。

四、医护人员自身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是护理用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在操作药品时不规范,技术不精湛,或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就可能导致护理用药出错。

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错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也 在不断上 升 。
2 2 患 者基 础 疾 病 1 6例 患 者 中 , 8 . 2 有 3例 患 者 (5 8 ) 有 基础 疾 病 , 糖 尿病 、 血压 等 。其 6. 7 患 如 高 中有 5 2例患 者( 1 2 ) 4 . 7 同时患有 两种 以上 的基 础 疾 病 , 示患 者的基础 疾病越 多 , 提 越容 易发生 AD R。 2 3 引起 AD 的药物 在 1 6例 发生 A . R 2 DR的患 者 中 以输 注 抗 生 素 为 主要 发 生 者 , 有 12例 , 共 0 占 8 . 5 。在 1 2例抗 感 染 药 物 中 以头 孢类 和 喹 诺 O 9 0 酮 类 最 多, 各 3 2例 ( 5 0 ) 青 霉 素 2 2 .4 ; 1例 (6 6 ) 阿 奇霉 素 1 例 ( . 2 ) 1. 7 ; 2 9 5 。由此可 见 , 抗 生素 引起 的 AD 占了很大 比例 , R 这与 当今抗生 素 的
龚 佩 茹
【 要 J 目的 摘
方法
分析 门诊 输 液 患 者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d es r g ra t n , D 发 生 的 原 因 , 减 少 A R 事 件 的发 生 。 a v red u e ci s A R) o 以 D
对 1 6例发 生 ADR的 患 者 的 年龄 、 础 疾 病 情 况 及 用 药 情 况进 行 分 类 统 计 , 提 出 相 应 的 护 理 对 策 。 结 果 随 着 患 2 基 并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d es rg rat n , R) a v red u eci s AD o
2 原 因 分 析
是指合格 的药物 在 预 防 、 断 、 疗 疾 病 的过 程 中 , 诊 治 在 正常用 法 、 量情 况 下 出现 的与 用 药 目的无关 的 用 有害反应 _ 。随着 药 物使 用患 者 的 不断 增加 , R 1 ] AD

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如何正确、有效、及时地执行医嘱,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医嘱作为医疗活动中最客观、最真实的凭据,整个医疗过程是否合理、科学以及医嘱执行是否及时,是否遵守依法执业是否合理规范等都能从医嘱中反映出来。

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各个医院对医嘱的执行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及流程,介是因为医嘱执行错误而造成的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处理不当会引起医疗纠纷。

现将发生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归纳如下:1 发生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1.1忽视查对制度,医嘱查对不严。

1.2签名时不严谨,缺乏三严作风。

1.3忽略特殊情况下医嘱的执行问题。

1.4护士缺乏基本用药知识,临床经验不足。

1.5医生对医嘱中的问题不够重视,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错误,末及时雨向医生反馈,并执行了错误的医嘱。

1.6对医嘱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

1.7护士执行即刻医嘱不及时。

1.8医嘱记录不规范。

2 对策2.1严格查对制度办公护士在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诊疗常规,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明后方可执行,根据医嘱类别打印执行单及输液瓶贴,核对无误后交与治疗护士执行。

处理医嘱时必须做到班班查对,办公护士在下班前与班护士核对当天的医嘱,医嘱必须每周在查对一次,大查对要有护士与,护士长不在时,应拟定护士查对。

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必须严格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护士执行医嘱后应规范签名医嘱签名存在法律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护士对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不够。

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培养护士谁执行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护士必须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医嘱签名的重要性.执行医嘱后立即签名,以反映护理工作的同、真实、有法可依的原则和特点。

2.3特殊情况下医嘱的执行问题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对口头医嘱的局限性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危重患者需要执行工程师的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六小时内补记。

止痛泵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止痛泵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止痛泵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不良反应一:呼吸抑制原因:止痛泵使用的药物是吗啡类药物,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呼吸抑制发生几率更高。

护理对策:1、术后及时予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变化,尤其是术后1~4小时。

2、持续予双侧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情况。

不良反应二:恶心呕吐原因:术前使用氟哌啶药物镇静止吐。

护理对策:1、予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入气道引起窒息。

2、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患者肌注胃复安止吐。

3、如恶心呕吐症状不能改善,患者难以忍受,可以联系麻醉医生给予对症诊疗,必要时停用止痛泵。

不良反应三:尿潴留原因:1、由于镇痛药物抑制了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干扰了生理排尿功能,导致尿潴留。

2、有部分患者不习惯术后床上解小便,出现排尿困难现象。

护理对策:1、针对尿潴留问题,应仔细辨别,做出适当的指导。

2、予病人采取下腹部按摩,膀胱区、腹部用热毛巾热敷、听流水声,诱导、鼓励患者尽早自行排尿。

3、如效果不佳,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患者行导尿术,导尿时护士应采取间断放尿的方法,注意勿使膀胱过度充盈,加重排尿困难。

不良反应四:腹胀、便秘原因:由于手术后的镇痛药物的作用,使患者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引起便意迟钝,导致患者产生腹胀、便秘。

护理对策:1、护士应细致地予患者行术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粥、粉、面。

2、指导患者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予开塞露促进排气、排便,减轻腹胀。

不良反应五:皮肤瘙痒原因:1、由于硬膜外腔应用麻醉镇痛药物后因腰骶及下肢神经根被阻滞,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导致患者对体位不适不敏感,患者皮肤、肌肉对疼痛、压痛反应迟钝。

2、前列腺、肾切除手术等术后患者不宜过早活动,如护理对象为年老体弱的患者,有皮肤受损的风险,容易发生压疮。

护理对策:1、护士应细致地予患者行术后皮肤按摩指导,病情许可时,护士术后予患者2小时翻身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2-04T13:05:19.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韦玉
[导读] 不良反应是指输液与药物之间或加入输液的药物之间因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反应。

韦玉(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82-02 药物不良反应(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1]。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反应,药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依赖性、菌群失调等均属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许多药物即使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情况下,仍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2]。

随着新药的广泛使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越来越多。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是静脉治疗的执行者,在其执行的药物配制、时间、剂量、用药观察以及ADR的发现、呈报和防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现就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1药物方面的原因主要受药理作用及药品质量、贮存条件、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连续用药时间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2机体方面的原因种族、性别、年龄、病理和营养状态、血型及个体差异等机体方面的原因,都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

1.3给药方法的原因如滥用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减药或停药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应用皮质激素后,停药或减药过快都会产生反跳现象。

1.4其他方面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受到饮食、嗜好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2 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2.1目前新药进入临床太快,许多新药的药物配伍结果在药物配伍表上不能及时体现,因此护士对新药说明书要详细阅读,以便及时提醒医生。

特别是静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更加慎重,严格按说明使用溶媒,不能用其他溶液替代 [3],因为溶媒的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不溶性微粒增加,导致ADR发生率增高。

我科将常用药物说明书汇集成册,并不断添加新药说明书,方便护理人员的查找、学习。

2.2护士注射前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对输液中易发生ADR的药物和人群建立警示性告知制度。

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用药的情况和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ADR。

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氯化钾、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要控制滴速,选择血管粗的部位,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妥善处理。

2.3有些毒性反应较轻,很难与副作用截然区别,如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眩晕、失眠、耳鸣等,用药后须加注意观察与区别。

2.4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对症护理:根据患者出现的ADR反应,给予对症护理。

如输液时发生ADR,轻症过敏反应者,在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后,更换体液,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抗过敏治疗;较重的过敏反应者,在报告医生同时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准备抢救药物及复苏物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5 过敏反应者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对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这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要予以重视。

2.6 心理护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疹,病人常常会感到瘙痒难忍,情绪会受很要大影响。

故要求护士多与病人沟通,做好心理安慰,同时劝告病人避免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也可能会造成病人及病人家属对医疗的不信任态度,护士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3 小结
不良反应是指输液与药物之间或加入输液的药物之间因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反应。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既需要给患者安全、有效地治疗,温馨、舒适的护理,又要尽量避免或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克钊,潘旭初,伊海峰.实用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08.
[2]郭代红.重视医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5(7):7.
[3]李美杏.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45-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