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1]
逻辑学第一讲
• 爱因斯坦:“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 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爱因斯坦文 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9页)。
• 逻辑论证:解决和消除分歧的理想方式。
逻辑学提供的论证和论辩的理论:说理的程序和规则(摆 事实,讲道理)。
这些命题可以分为两组,每一组命题反映的事物情况不同,但命 题的形式(构成方式或组织结构)相同 • (1)、(2)、(3)是第一组:所有S是P • (4)、(5)、(6)是第二组:如果p,那么q
为了认识事物的规律,任何科学都 要从某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抽象
• 几何学研究事物的空间关系,抽象出“点”、 “线”、“面”这些基本概念,并旦以这些概念 及其构成的基本原理(如欧几里德的五条公理)作 为前提,推出许许多多的定律,以构成几何学的 科学大厦。 • 一元一次方程:3x+2=5,4y一1=7, 8z+7=13,……。为了研究这些无穷多的一元一 次方程求根的一般规律,我们就要对这些具体的 方程进行抽象,得到这些一元一次方程共同的、 一般的形式:ax+b=c(a≠0)。 • 以上的抽象方法,是我们熟悉的数学的研究方法。
(二)逻辑学历史发展
二个历史发展阶段 • 传统逻辑 • 现代逻辑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逻辑学之父” 《工具论》第一次详细、深入地分析了关于推理、 论证的理论,特别是系统研究了三段论理论,奠 定西方逻辑学的理论基础。 古希腊斯多噶-麦加拉学派(stoic-megaric school,前4-后2世纪):除三段论外,研究命 题逻辑。 • 以上三段论理论、命题逻辑,组成了传统逻辑的 基础。
100多年的发展,现代逻辑已经成为一门包 括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分支学科众多 的科学理论,并且在哲学、语言学、伦理 学、法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领 域广泛运用。
逻辑学教程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ab
b
Aa
C
C
Aa
b
bB
a b a Bb
a
凡A是B, 凡B是A; 凡B是A。 有A是B,
有A非B。
凡A是B; 有B是A, 有B非A。
有A是B, 有A非B; 有B是A, 有B非A。
凡A非B, 凡B非A; A+B=C
凡A非B, 凡B非A; A+B<C
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 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判 S与P 的断 关系 的 真假 判断 的形式
SAP
• SEP
• SIP
• SOP
SP
真 假 真 假
P S
S P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S P
S P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真
A 反对关系 E
差
差
等
等
关
关
系
系
I 下反对关系 O
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可以同假;可以同真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联言判断? 2.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何区别? 3.假言判断有几种类型?它们有何不同? 4.什么是负判断?各类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什么? 5.如何利用真值表断定复合判断之间是否等值? 6.什么是模态判断?各种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如何?
第四章 演绎推理
目的和要求:明确推理的实质和特征;了解掌握推理的 种类、形式结构和规则。要求既能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 也能改正错误的形式;能够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准确 地分析出具体的推理形式,能灵活、正确地运用各种推 理,迅速、准确地揭露错误的推理,提高正确运用各种 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公安部规划大学教材《逻辑学教程》经典教案第一章 引论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一、“逻辑”“逻辑”是一个外来词,他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就象“沙发”“咖啡”这类词一样。
英文Logic又源于希腊文λσγοs(逻各斯)λσγοs→Logic→逻辑“λσγοs”是个多义词,原意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等,到中世纪,一些西方学者才用“逻辑”专指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我国近现代学者曾用“名学”“辩学”“理则学”“论理学”来译英文Logic,到20世纪才逐渐通用“逻辑”这一译名。
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四种含义:1、指客观实物发展的规律例如: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中国革命的逻辑。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
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例如:揭露霸权主义的强盗逻辑3、人们思维的规律性例如:我们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4、指一门科学,即逻辑学。
例如:学点文法和逻辑。
逻辑学按其历史发展阶段和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二、传统逻辑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到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传统逻辑的发源地有三个:这就是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就有很大发展,随之产生逻辑学说,史称“名辩之学”。
主要内容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的著述中。
其中后期墨家的著作《墨经》和荀子的《正名篇》在逻辑上的贡献最为卓著。
例如《墨经》提出了“以名举定,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的光辉思想。
这里所谓“名”,相当于概念;所谓“辞”,相当于命题;所谓“说”,相当于推理。
这说明,在人们的思维和论证过程中,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的。
命题是用来表达思想认识的,推理是用来推导事物的因果联系的。
显然,这是对概念,命题,推理的本质和作用所作的精辟说明。
又如,《墨经》说:“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
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
”这就是说,“是牛”和“不是牛”这两个论断不能都成立,必有一个不能成立。
逻辑学教程 全套课件
• 这个推理的问题在哪里?
2021/4/14
• 使徒是虔诚的,彼得是使徒,所以, 彼得是虔诚的。
• 使徒是十二个,彼得是使徒,所以, 彼得是十二个。
• 问题在哪里呢?
2021/4/14
• 你说谎,卖国贼是说谎的,所以你是 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 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 无疑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说难一》
讨论:这里到底是哪里出现了矛盾 ?
2021/4/14
一、矛盾律的含义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 同真,必有一假。
1.逻辑的思想 逻辑通过对思维推理的规范来明确、清晰、
准确地表达思想。其核心是思维的逻辑三律。 2.逻辑的方法
演绎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 3.技术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技术,其核心是推理的 技术。
2021/4/14
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次课:绪论 理性思维原则 第二次课:规范思维的逻辑方法 第三次课:词项逻辑 第四次课:命题逻辑(一) 第五次课:命题逻辑(二) 第六次课:谓词逻辑的思想 第七次课:模态逻辑的思想 第八次课:归纳法与归纳逻辑
音译,而Logic又源于希腊文λσγοζ(逻各斯 ),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 等。
2021/4/14
• 我国的逻辑学发展: • 第一个翻译国外逻辑学著作的是李之藻,其
译作为《名理探》。 • 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严复,
逻辑学教程(第1章) 张志成版2014
5.哲学发展方面:伦理应用(行为逻辑、义 务逻辑、命令(祈使)逻辑、优先逻辑和选 择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应用(存在性逻 辑、时序逻辑、部分与整体逻辑、本体学、 构造性逻辑、本体论逻辑);认识论应用 (问答逻辑、认识论逻辑、假设逻辑、信息 和信息过程的逻辑、归纳逻辑);归纳逻辑 (证实和确证的逻辑、概率逻辑)
逻辑形式的结构
(1)逻辑常项 ——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表示思维的 形式; (2)逻辑变项 ——表示思维的内容。 注意: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 的内容。
例如:
1.所有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即“所有 S都 是 P”。这一逻辑形式中,“所有,都是”是 常项;“S、P”是变项。 2.如果是凶手,那么他一定到过现场。即 “如果 p那么 q”。这一逻辑形式中,“如果, 那么”是常项;“p、q”是变项。
到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续发展了培根的归 纳学说,他在《逻辑学体系》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 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即契合法、 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逻辑史 上通称为“穆勒五法”),进一步丰富了归纳逻辑的 内容。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对 逻辑学都有精辟的论述。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方法研究逻辑问题,一方面在批判黑格尔辩证逻 辑体系中的唯心主义的同时,吸收了其合理的因素, 为科学的辩证逻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在批评旧 形式逻辑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同时,科学地阐 明了形式逻辑的某些基本原理,对丰富和发展形式逻 辑作出了重要贡献。
2.印度因明 从古代论辩术发展而来。先是五支论式,后 发展为三支论式(宗、因、喻)。在分析正 确论证和推理的同时,十分注重论证的“过” 和反驳的“过”。因明于唐代传入我 国并得到发展。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一:命题逻辑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命题A: “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
”(真)- 命题B: “有些猫不是哺乳动物。
”(假)2. 将下列命题转化为逻辑表达式:- 命题C: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明天是星期二。
” 可表示为:(M → T),其中M代表“今天是星期一”,T代表“明天是星期二”。
习题二:演绎推理1. 根据以下前提,推导出结论:- 前提1: 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逻辑。
- 前提2: 小明是一名学生。
- 结论:小明需要学习逻辑。
2.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有效:- 推理: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今天地面湿了,所以今天下雨了。
- 这是一个无效推理,因为地面湿了可能有其他原因,不一定是因为下雨。
习题三:归纳推理1. 观察以下事实,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事实1: 苹果落地。
- 事实2: 橙子落地。
- 事实3: 梨落地。
- 结论:所有水果都会落地。
2. 分析下列归纳推理是否合理:- 推理:我们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 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存在黑天鹅,所以这个推理是不合理的。
习题四:逻辑谬误1. 识别下列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论证: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应该追求完美。
- 谬误:滑坡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追求完美就是不可能的或不合理的。
2. 指出下列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 论证:因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穿西装,所以穿西装是成功的关键。
- 谬误:因果谬误,错误地将相关性当作因果关系。
习题五:条件命题1. 判断下列条件命题的真假:- 命题D: “如果考试及格,那么就能毕业。
”(真或假,取决于具体情况)- 命题E: “只有考试及格,才能毕业。
”(假,因为可能还有其他毕业条件)2. 转换条件命题为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逆命题:如果毕业,那么考试及格。
- 否命题:如果考试不及格,那么不能毕业。
- 逆否命题:如果不能毕业,那么考试不及格。
逻辑学教程(第四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生
方法
关系
具体内容
概念
概述
种类
教程
逻辑
理论 逻辑
判断
版
方法
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模态
性质
基本规律
内容摘要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类比推理与假说、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论证等,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逻辑思维,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 敏锐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十 分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特点,可以说是“为高职高专学生量身定制”的。
读书笔记
很好的一本教材,里面的内容都很基础,挺适合想入门逻辑学的人。 大学的逻辑学教材还是严谨一些。
目录分析
第二节学习普通逻 辑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 对象和性质
第三节逻辑简史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 概括
第五节定义
第六节划分
1
第一节判断的 概述
2
第二节性质判 断
3
第三节关系判 断
4
第四节联言判 断
5
第五节选言判 断
第七节负判断
第六节假言判断
第八节模态判断
01
第一节推理 的概述
02
第二节直接 推理
03
第三节三段 论
04
第四节关系 推理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提出不 同类型推理的规则和逻辑公式,充实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彼得的《逻辑大全》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新的探讨,研究了语义悖论及其解决方法等。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这部著作中, 培根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陈述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首次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他对逻辑的一些看法对后世有一些影响。 此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系统阐述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 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即“穆勒五法”,它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 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现代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有的学者把“现代逻辑”称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现代逻辑主要运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的思想。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逻辑代数”,把 莱布尼兹的逻辑思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20世纪初,罗素和怀德海建立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使数理逻 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本世纪30年代初,歌德尔证明的两条不完全性定理标志着数理逻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0年代以来, 数理逻辑得到迅速发展,其一是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和模型论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其二是二值外延逻辑向非二值或非外
第一章 绪论
延逻辑发展,出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模糊逻辑等。 在数理逻辑得到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的理论和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和规
(完整版)逻辑学教程
逻辑学教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一、“逻辑”的含义•Logic•在中国古代为“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1、含义:⑴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⑵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者看问题的⑶人们的思维的规律性⑷指一门科学,即逻辑学、㈠、逻辑学的产生1、逻辑学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名举定,以辞抒意,以说出故”2、逻辑学发源地之二:古代印度代表作:陈那《因明正确门论》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3、逻辑学发源地之三:古希腊㈡、逻辑学的发展1、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重演绎,轻归纳2、17世纪的逻辑学培根著作《新工具》3、18世纪到19世纪的逻辑学康德“形式逻辑”第二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认识与思维1、思维具有间接性2、思维具有概括性3、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二、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1、所有S都是P2、如果p,那么q3、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4、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演绎性与可靠性1、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形式有效,前提真实2、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第三节逻辑与语言一、逻辑与语言(逻辑≠语言)逻辑是思维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
二、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自然语言:便于交流、沟通三、对象语言与元语言1、对象语言:作为讨论对象的语言2、元语言:用来讨论对象的语言四、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基础性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总是不全面的)2、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事物与其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性质4、属性:⑴偶有属性⑵固有属性①一般属性②本质属性Ⅰ特有属性Ⅱ派生属性二、概念与语词、词项㈠、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1、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2、区别:⑴概念具有全民性,语词具有民族性⑵所以的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以语词都表达概念(如虚词不表达概念)⑶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义词)⑷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㈡、词项1、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概念和词形的统一,即表达概念的语词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属性、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对象、有哪些)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4、概念的外延是一个类,同一类的对象叫做“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对象叫做“分子”,把一个“类”中包含的小类叫做“子类”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外延个数)1、单独概念是外延仅有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2、普遍概念是外延有2个或2个以上的概念3、从语言角度看,用专有名词和摹状词表达单独概念;同时用普遍名词、形容词、动词表达普遍概念※摹状词:通过对某一个别事物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泛指该事物的语词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反映事物的类)3、⑴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判定要依据一定的语境⑵集合概念拥有的属性个体不一定具有;非集合概念所拥有的属性个体也必须具有⑶集合概念不具有传递性,在三段论中不能做中项三、正概念和负概念1、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具有则为正概念,不具有则为负概念例:正概念—黑色负概念—非黑色3、论域=相应的正概念+负概念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1、反映对象的是实体概念;反映属性的是属性概念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相容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概念间关系不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第四节概念间的限制和概括一、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1、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外延越小、内涵越大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1、定义: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由一个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2、规则:(1)必须由属概念推衍到种概念(2)单独概念不能再限制三、概念的概括1、定义: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2、规则:(1)由种关系推衍到属概念(2)哲学范畴不能再概括,如:物质、意识第五节定义一、定义及定义的结构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2、一个完整的定义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3、定义项通常由“是”、“就是”、“即”、“称为”、“是指”等语词来表达4、定义的公式是:Ds就是Dp二、定义的种类及下定义的方法1、真实定义(也叫属加种差方法)(1)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2)具体步骤:第一,找到属概念第二,找到种差(即可以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区别开来的特有属性或本质规定)第三,用种差限制邻近属概念以构成定义项第四,用适当的定义项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3)不同的种差,从不同角度去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发生定义、性质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义)2、语词定义(1)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个语词的已有的、并得到社会承认的意义作出解释、说明的定义【对字面意思作出解释】(2)规定的语词定义是人们通过约定对某个原有的或新出现的词赋予特定意义的定义三、定义的规则1、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定义过宽、定义过窄】2、定义不能循环【同语反复: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圆就是圆形的曲线);循环定义: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3、定义应当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定义离题】5、定义必须明确,不可以用比喻代替定义【定义含混:使用的语词含混不清;以比喻代定义:定义中运用了比喻】第六节划分一、划分及划分的结构1、划分就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2、划分由三部分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3、母项:被划分的概念;子项:划分后得到的概念;根据:把母项划分为子项所依据的标准二、划分的类型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一次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连续划分:把一个母项划分划分为若干个子项,再对子项进行划分2、二分法划分标准: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划分出来的是正概念和负概念】三、划分的规则1、划分所得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子项和母项外延是全同关系】【划分不全、多出子项】2、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多标准划分】3、划分的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划分出来的子项外延具有全异关系】【子项相容】❤【多标准划分必与子项相容同时出现】四、划分、分解与列举1、分解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解后的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划分后母项和子项是属种关系,子项具有母项的属性2、单独概念不能再划分,但可以再分解3、列举是划分的省略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划分4、列举的规则:⑴每次列举的标准只能是一个⑵列举的各子项外延之间互不相容第三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和推理概述一、命题及其特征1、命题:用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2、命题的特征:(1)任何命题都有所陈述→【断定性】(2)任何命题都有真假→【真假性】→【主要特征】二、命题与判断1、区别(1)命题只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而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也就是对陈述事物情况的命题的断定(2)命题比判断的外延要广,包括已被断定的命题——判断和未被断定的命题——非判断❤【命题比判断的外延大,命题具有主观性】三、命题与语句1、虽然命题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一般来说,陈述句直接表达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命题(反问句也是表达命题)2、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3、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4、命题是描述事件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命题属于思维范畴,语句是一种符号】四、命题形式及种类1、命题形式:⑴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所有的S都是P】⑵法律与道德是相联系的→【a与b有R关系】⑶他或者是医生,或者是教师→【P或者q】⑷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如果P,那么q】2、命题形式的种类❤(1)根据命题是否有模态词→(可能、应该、则、必须等)命题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2)划分关键是逻辑变项逻辑变项是概念→简单命题逻辑变项是命题→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负命题五、推理及其分类1、推理是一个命题序列,它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2、推理的结构:P,所以,Q ❤【前提,逻辑标志“所以”,结论】3、推理的分类:(1)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性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2)思维进程方向的不同: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3)前提数量的不同: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第二节联言命题及推理一、联言命题1、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2、形式:p并且q(p、q都表示命题) ,也可表示为合取式:p∧q(p合取q)二、联言推理(一)分解式公式:(p∧q)→p(二)组合式公式:(p,q)→p∧q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既然命题反映情况,那么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事物中至少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一、相容选言命题一个二肢的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或者q,也可表示为析取式:p∨q二、相容选言推理1、否定肯定式:蕴涵式:(p∨q)∧┐p→q※无效的推理形式即肯定否定式2、析取附加式:蕴涵式:p→p∨q【两条规则】①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②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三、不相容选言命题★陈述若干事物情况中有且仅有一个为真的命题【排斥同真】一个二肢的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要么q,也可表示为析取式:p q(p 不相容析取q)四、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是前提有一个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并且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逻辑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均有重要联系, 其中与哲学、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决策 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现代逻辑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 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㈡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关系是指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关系项之间的关 系(又称“多元关系”)。它所刻划的是在“aRb”真,且 “bRc”真的情况下, “aRc”如何。表示传递性关系的判断, 被称为传递性关系判断。
传递性关系包括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⒈ 传递关系。 当aRb真,bRc真,则aRc必真。则“R”表示传递关
《逻辑学》·课程导学
一、《逻辑学》课程简介 • 中文中的 “逻辑”一词属外来语,它是英文“logic”一词
的音译。它具有多义性,主要是指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 方法的科学。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英百科辞典》的学科分类与 介绍,逻辑学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知识进步 和人的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学研究什么 • 柯比(Copi):“逻辑的研究就是用来区分对的
(好的)论证和错的(坏的)论证的方法和原理 的研究 。 ”
• 涅尔夫妇(W.knealeand M.Kneale)在《逻辑 学的发展》一书中说:“逻辑是研究有效推理及 其规则的。”
• 蒯因(Quine)说:“通常含混地说,逻辑是必 然推论的科学。
⒉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性质判断。其中,两个作为 推理依据的、包含着一个共同概念的判断是前提 (分为大 、小前提),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判断是结论。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1)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1ppt课件
* 这些动物真的具备思维吗?
这些优秀的动物并不具备思维的本领。
判断依据:一、没有语言的参与和利用;
二、没有主观意识的参与和创造性的特征;
三、没有传达表述感受和对向同类进行帮助的可能;
迄今为止,只有人类具备思维的特征,也是人类最独特的本 领。尽管从生理机能上说,人类与动物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 的优越性。但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屹立于万物之首,这 种独特的力量就是理性。正是思想和理性,才使人类成为万物 之灵长,宇宙之精华。
二、思维的起源与发展
(一)思维的起源
人和动物在相同的进化背景下,完成进化过程,为何却
能脱颖而出,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生物世界发展
变化的途径和图景,但并未就思维的具体发展图景给出令人信
服的说法。
目前认同的说法是: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在动物的感觉知 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最低等的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脊椎动 物的感觉知觉再到高级动物的萌芽意识状态,这些都为人类思 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心理机能方面的作用相差极大。大多数情 况下,左半球控制高级语言机能、复杂的时间关系、几乎所 有右手和三分之二左撇子的高级计算和逻辑思想;右脑则管 理视觉空间,音乐、艺术、简单算术,以及形象思维、直觉 思维。
一、形象思维——想象
形象思维方法实际上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想象及在此基础 上进行联想而构成的。形象思维更多地来自于人们的想象。
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2、形象(直感)思维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以反
映事物的形象特征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本)分章练习题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本)分章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和两部分组成的。
2.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变项是。
二单项选择题1.“只有p,才q”与“如果p,则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不同的逻辑项,不同的变项第二章传统词项逻辑(第一、二节)一填空题1.“青年人是时代的先锋”中,“青年人”从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
2.负数是不大于零的数”中,“不大于零的数”从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从正概念和负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
3.定义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
4.属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关系,这种关系是对概念进行概括和限制的逻辑基础。
5.划分的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各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
6.概念限制的极限是;概念概括的极限是。
二单项选择题1.“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语句的“人民”属于()。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空概念2.“所有的鲸都不是鱼”这一命题中主项“鲸”和谓项“鱼”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A.全同关系 B.非集合概念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3.“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4.“红”与“白”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5.“工人”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A.工厂 B.共产党员 C.青年 D.劳动者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A.共青团员 B.学生 C.北京大学的学生 D.北京大学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推理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8.“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关系命题 D.选言命题三双项选择题1.“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的“郭沫若”()A.是单独概念 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C.可以进行限制 D.可以进行概括2.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青年”和“团员”C.“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D.“非知识分子”和“文盲”3.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全异关系的是()A.“中国”和“北京” B.“汽车轮子”和“汽车” C.“台湾同胞”和“中国人”D.“人口不少于1亿的国家”和“人口多于1亿的国家”4.“这个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中的“这个商店的商品”属于()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5.“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的“中国人”属于()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6.若“A可以分成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一定是()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7.简单命题可以限制为()A.性质命题 B.负命题 C.关系命题 D.选言命题8.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A.“企业”和“工厂” B.“工厂”和“车间”C.“森林”和“树” D.“行星”和“木星”四多项选择题1,如果有S是P,那么S与P可能具有()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2,如果所有S都是P,那么S与P不可能具有()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3,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错误的是()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4,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错误的是()A.把“海淀区教育局”概括为“北京市教育局”B.把“商品”概括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把“性质定义”概括为“定义” D.把“北京大学哲学系”概括为“北京大学”5,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相容关系的,包括()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五图示题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概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教程》重难点整理资料第二章概念第五节定义三、定义的规则(P33)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如果定义项外延大于了被定义项外延,那就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外延小于了被定义项外延,那就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例如: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正确)商品就是劳动产品。
(错误,定义过宽)商品就是通过货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错误,定义过窄)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直接包含→“同语反复”,如:残疾人就是有残疾的人。
间接包含→“循环定义”,如:南就是与北相反的方向,北就是与南相反的方向。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负概念如:商品就是非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
定义项“非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就是一个负概念,没有说明”商品“具有什么属性,没有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因此,定义项采用负概念是错误的。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定义项也可以是负概念,如:综上,这一条规则可以表述为:给正概念下定义不能用负概念;给负概念下定义可以用负概念。
4.定义项中不得包含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代替定义定义项语言表述含混不清→“含混不清“的逻辑错误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没有明确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犯了“比喻代定义“的错误。
)第六节划分母项子项三、划分的规则(P37)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外延相等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概念的外延→“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小于……→“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2.每一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3.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不能相容否则→“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没有达到明确概念外延的目的)第三章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命题与推理的概述1.命题:表达判断的语句。
如: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一)断定性。
所谓断定,包括肯定和否定。
命题的逻辑特征(二)真假性。
所谓真假,是指判断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命题形式(逻辑形式)的划分:按变项成分的不同,将命题分为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原子命题),如“所有S都是P“。
关系命题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复合命题,如“P并且Q“。
假言命题负命题……2.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例如:(1)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人总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3)他或者是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
已知他不是第一名,所以,他肯定是第二名。
(4)铜是导电的,铁是导电的,铝是导电的,铜、铁、铝都是金属,所以,金属都是导电的。
在必然性推理中:如果前提真实,并且形式正确,那么结论必然真实。
第二节直言命题1.命题:又名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例如:(1)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2)有的被告不是罪犯。
主项:表示断定的对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的性质2.命题的四个组成部分 联项:是用来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也称直言命题的质,表示断定本身的性质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
量项:也称直言命题的量,表示对象的数量。
分为三种情况:全称、特称、单称。
3.直言命题的种类4.直言命题词项的周延性直言命题的周延性就是指该词项(主项或谓项)的外延被全部否定了,就称为周延。
反之,没有被全部断定,就称为不周延。
总结规律:全称命题主项周延,特称命题主项不周延; 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谓项周延。
5.直言命题的逻辑方阵(1)AE之间是反对关系,即不同真,可同假。
(AE不能同时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也可以同时为假。
)(2)IO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即不同假可同真。
(IO不能同时为假,其中至少有一个为真,也可以同时都为真。
)(3)AO之间和EI之间是矛盾关系,即不同真,也不同假。
(两命题之间必有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
)(4)AI之间和EO之间是差等关系(亦称从属关系),可同真也可同假。
(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
)第三节直接推理1.对当关系推理此处加否定符号“”,表示被否定的命题为假。
(1)反对关系推理公式(不同真):①SAP→SEP ②SEP→SAP(2)下反对关系推理公式(不同假):①SIP→SOP ②SOP→SIP(3)矛盾关系推理公式(不同真,不同假):①SAP→SOP ②SOP→SAP③SAP→SOP ④SOP→SAP⑤SEP→SIP ⑥SIP→SEP⑦SEP→SIP ⑧SIP→SEP(四)差等关系推理公式(上真下真,下假下假):①SAP→SIP ②SIP→SAP③SEP→SOP ④SOP→SEP2.换质法推理换质法推理是通过改变直言命题的质(联项)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其推理形式是:SAP→SEP (此处加否定符号“”表否定)换质法推理的规则是:①改变前提命题的质(联项),即由肯定变为否定,或由否定变为肯定;②改变前提命题的谓项,即在结论中变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③量项和主项不变。
换质法推理实际上是等值推理,即由前提可以推出结论,反过来由结论也可以推出前提。
3.换位法推理换位法推理是通过互换直言命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换位法推理的规则是:①互换前提命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即将前提中的主项作结论的谓项,将前提中的谓项作结论的主项;②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③命题的质(联项)不变。
注意:SOP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第四节三段论1.三段论是由三个命题组成的,也是由三个不同的词项组成的,其中每一个词项都出现两次正好构成三个命题。
三个词项分别是:小项、大项、中项。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叫小项,用“S”表示。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叫大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含有的共同项叫中项,用“M”表示。
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要注意表示三段论逻辑形式时,总是要按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顺序整理排列。
2.三段论公理基本内容:凡断定(肯定或否定)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也就断定(肯定或否定)了该类事物的任何部分对象。
3.三段论的规则(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小心“四词项”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两次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次都只是断定了中项的部分对象,就不能保证其断定的对象中有共同的对象。
小心“中项不周延”错误。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违法这一规则的错误有两种:“小项不当周延”和“大项不当周延”,也称“小项不当扩大”和“大项不当扩大”。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等于断定了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关系,这样中项起不到联结作用,也就无法确定大小项的关系,得不出结论。
(5)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只能为否定;结论为否定,前提中必须有否定(6)两个特称命题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导出规则(7)前提中有特称命题,结论中必为特称命题——导出规则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从语言表达形式来说,复合命题是由联结词和若干简单命题结合而构成的一种命题。
复合命题中的若干简单命题称作该命题的肢命题;联结词是区别不同类型的复合命题的根据,它决定着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
第一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1.联言命题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如:(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
(3)青年人要晚婚并且要晚育。
联言命题的联结词可用符号“∧”表示,逻辑形式是“p”并且“q”,或者“p∧q”。
“既是……又是……”、“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但不……反而……”、“不是……而是……”等。
2.联言推理,根据联言命题是前提或结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合成式联言推理和分解式联言推理。
第二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1.选言命题是断定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命题。
如:(1)中国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
(2)或者他是一个语文老师,或者他是一个英语老师。
(3)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
(4)这本书要么丢了,要么被人借走了。
根据选言命题的两个选言肢是否相互排斥,可以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断定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选言肢为真也可以都为真的选言命题;逻辑形式是“p或者q”,或者“p∨q”。
不相容选言命题:断定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肢为真的选言命题;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或者“p∨q”。
2.选言三段论(1)相容选言推理:是前提之一为相容选言命题,并且是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它只有一个有效形式,即否定肯定式,也就是否定大前提中的一个(或一些)选言肢,可肯定另一个(或余下的一个)选言肢。
如:《血色烂漫》的作者或者是海言,或者是都梁。
《血色烂漫》的作者不是海言,所以,《血色烂漫》的作者是都梁。
规则:①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②肯定……,不能否定……。
(2)不相容选言推理:其大前提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小前提可以是直言命题,也可以是联言命题,结论是直言命题。
推理形式:①肯定否定式,即前提中肯定一个选言肢,结论中否定其他选言肢。
②否定肯定式,即前提中否定一部分选言肢,结论中肯定那个未被否定的选言肢。
规则:与推理形式相符。
第三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1.假言命题: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
又叫条件命题。
根据其前后件条件联系的不同,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如果有p,必然有q;而无p,未必无q(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或者“p→q”。
“如果……那么……”、“如果……则……”、“只要……就……”、“假使……就……”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假的。
当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并且前件为真时,后件必为真;命题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前件必为假。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有了p,却未必有q(可有可无)。
逻辑形式:只有p,才q。
或者“p←q”。
“只有……才……”、“没有……就没有……”、“必须……才……”、“不……就不……”只有当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时,命题为假。
当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并且前件为假时,后件必为假;命题为真并且后件为真时,前件必为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如果有p,必然有q;如果没有p,必然没有q。
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或表示:当且仅当p,则q)。
或者“p ↔ q”“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如果……那么……并且如果不……那么不……”、“如果……并且只有……就(才)……”前件后件同真同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