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同时,还将探讨血液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
一、血液的组成1.1 血浆:血液中约占一半的成份,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组成。
1.2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形状为双凸型,内含血红蛋白。
1.3 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
二、血液的功能2.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2 排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携带二氧化碳和废物,将其从组织和器官中带走,然后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2.3 免疫谨防:白细胞在血液中发挥免疫功能,反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4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可以通过酸碱平衡系统调节,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血液的循环过程3.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从心脏推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2 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系统:血液通过动脉进入各个组织和器官,经过交换氧气和养分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3.3 微循环:血液通过弱小的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养分和废物的交换。
四、血液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4.1 血液凝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可以在受伤时形成血块,阻挠血液过多流失,维持血液凝固的平衡。
4.2 免疫调节: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和泯灭病原体,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4.3 血液疾病: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栓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需要及时治疗。
总结:血液作为人体内流动的组织,其组成和功能对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疾病。
进一步研究血液的特性和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本章节的重点,特别是血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此外,血型的概念和输血原则也是教学难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与血液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血液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的组成、功能、血型及输血原则等知识点。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释一些生理现象,如高原反应、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1.通过观察血涂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共同探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通过实验操作,如制作血涂片,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尚需加强,需要教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学生对血液知识点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探讨血液知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学生在观察血涂片时,对血细胞的识别和区分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指导。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人教版
流动的组织—血液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
教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要紧功能。
学 3.探讨目标(难点知识):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育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目际的能力。
标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一起探讨,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珍爱生命的情感。
要紧方式讨论·合作·探讨学习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组学生学习步骤时(求解活动化)间织 1.你们抽过血吗?教 2.在什么部位取血?学展 1.血液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示目 2.组成血液的各类成份别离具有什么功能?标一、自主学习1、血液及其组成: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会分层:上面是;中间一层是和;下面是。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等。
导3、血常规化验单中,RBC 表示:,WBC 表示:学Hb 表示:,PLT 表示:。
达标二、合作交流1、请大伙儿观看P51 页的血液分层图完成以下问题:1)观看血液分层图,血液的组成成份包括哪些?2)请推测血浆中要紧含有哪些要紧物质和要紧作用?2、请大伙儿观看血细胞的挂图并结合教材,完成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3-5学生阅读明白得本课时3-5目标学生认真试探完成自主学习17-201)可否找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与功能,并完成下表:小组合作,组长指挥血细胞名称形态结构功能完成合作探究,交流展现,教师点评。
红细胞呈的圆饼状,细胞核。
运输和。
白细胞比红胞,和病细胞核。
血小板个体最,形状,细胞核。
菌。
释放与有关的物质。
2) 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病症?何为贫血?3)什么缘故躯体得了炎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 2.贫血是指()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检A.容易与氧结合,容易分离B.不容易与氧结合,容易分离C.容易与氧结合,不容易分离D.不容易与氧结合,不容易分离测4.某同窗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进程中起要紧作用的是()矫A.红细胞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5.以下血细胞与其功能相对应中,正确的一组是(正A.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B.血小板——吞噬病菌 C.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份二氧化碳 D.红细胞——吞噬病菌总结本节课咱们学到了什么?提升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点评。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承担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废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生物学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1.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1.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
1.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2.1 氧气运输: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2.2 营养输送: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可以将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2.3 废物排泄:血液通过肾脏和肝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系统3.1 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和调节血压。
3.3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回收组织液和细胞碎片。
四、血液的凝血机制4.1 血管收缩:受伤后,血管会迅速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4.2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会聚集在受伤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继续流失。
4.3 凝血蛋白激活:凝血蛋白会在受伤处激活,形成凝血酶,促使血液凝结。
五、血液疾病与预防5.1 贫血: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可以通过补充铁元素和维生素B12预防。
5.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凝块阻塞血管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定期运动和饮食控制预防。
5.3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凝血因子进行治疗。
结语: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系统和凝血机制,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的血液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对血液这一重要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教师简要回顾人体的基本组织,引出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
2.详细讲解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它们的功能。
-血浆:负责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3.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各成分的形态结构,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血型的分类有哪些?为什么说血型与输血有关?
-输血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血型与输血的关系,以及输血原则。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血液这一特殊的结缔组织的学习将更为深入。然而,由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较为抽象,学生对血液各成分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液作为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其各成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特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及功能,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重点讲解和反复巩固。
2.血型与输血原则: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以及输血时应遵循的原则,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4.结合本节课所学,与家人分享血液健康知识,了解家人的血型,并探讨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流动的组织——血液》精品学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精品学案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血液的组成与各成分的功能1.血液由和构成。
2.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血浆成分中的90%是,7%是,、、无机盐等约占3%。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
3.血细胞包括、和。
4.血细胞中数量最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的功能。
5.白细胞具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的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具有和的功能。
7.血液不仅有作用,还具有作用。
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材料一:小刚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内,在A、D两试管内加入了抗凝剂,B、C不做任何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思路导引:本题考查血液的分层和凝固。
如果加入了抗凝剂,血液将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
如果没有加入抗凝剂,则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表面析出的为血清。
自主解答:材料二: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②能吞噬细菌,防御疾病B.细胞①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成熟的细胞③和细胞②都不用来做DNA亲子鉴定D.细胞③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思路导引:②是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①为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③是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自主解答:【例1】小名同学在劳动中不慎划伤皮肤而出血,不久伤口处血液凝固了。
下列与止血有关的血液成分是(B)A.血浆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解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吞噬细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对消化和吸收以及人体的呼吸的学习,师生对营养物质、氧气及二氧化碳等会进入血液中有了共同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并且为之后学习血液循化、泌尿系统中的物质交换等奠定基础,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较强,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极高的兴趣。
而且他们对血液的组成和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血液各成分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病人血常规检测结果就能知道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得而知。
所以本节课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解读血常规化验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验单的解读,掌握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较,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小组探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血液功能的学习,形成血液对人体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个部分的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人血永久装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
课前3分钟,独自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血液是由和(包括、、)构成的。
2、血液不仅具有作用,而且还具有和作用。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准备。
情境导入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了去医院,医生总会让我们去做个血常规化验,在化验单中你们会看到有哪些项目?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判断我们的身体出现什么疾病呢?结合问题,回顾化验单的内容,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将知识溶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推导血液的功能。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看典型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体验血液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1、显微镜下分辨三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新鲜的动物血液、显微镜、人血涂片。
2、制作课件、学案。
3、收集整理血液常规化验单。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程标准对本届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为第四章第一节作为开篇要帮助学生理顺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节主要介绍血液,对其他内容应适当处理。
本节策略: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
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
因此,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教材或者教师准备),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很全面,不很系统。
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补充,而是要及时评价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积极补充,再进行归纳,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3个问题。
关于血浆,只需作简要的介绍。
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献血做铺垫。
关于三种血细胞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多少,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血液的颜色、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的】1.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功用。
2.运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白细胞与红细胞。
3.尝试解读血惯例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进程】一、阅读课文,思索以下效果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许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清楚的分层现象。
经过观察,血液分红几层?每层区分是什么成分?2.阅读课本血惯例化验单,你以为血液是由几局部组成的?惯例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区分应在什么层位?3.阅读课本51——53页,了解血浆的成分和主要作用,三种血细胞的形状.数量.大小.有无细胞核.功用及有关的病症。
二、知识要点梳理1.血液分层以后,下层是________呈_____色,下层是________呈______色,中间是_______呈_______色。
2.血液成分:血液是由______和_______两局部组成,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
3.血浆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约占___,其他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血浆的功用是:运载_________,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
4.红细胞:呈两面凹的__________。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___,数量_______红细胞的功用是:运输____和局部二氧化碳。
5.血红蛋白:呈_____色,含_____。
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中央容易与氧______,在氧含量低的中央又容易与氧________。
6.当血液中的______数量过少,或许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的含量过少时,人就出现贫血。
贫血的人应吃含________和_________丰厚的食物。
7.白细胞体积_____,数量_______,有__________,作用是将细菌________。
假设人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能够是身体有了_____________。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血液样本,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基本成分。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血液的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比较三类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血液化验的意义,远离疾病诊断误区,正视健康体检和珍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正确认识血液化验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到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的视频,设疑:为什么医生能根据血液成分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呢?为何因意外失血过多的人必须马上输血?否则危及生命?从而进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1.资料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的演示实验。
教师简述并演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并注意血液各部分的颜色和比例大致是多少。
出示讨论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液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该分别在什么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完善。
鼓励性评价。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1)血浆;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看一看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并结合血液的组成,思考血浆的功能。
(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实验;让学生回顾在医院做血常规化验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预习教材的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组织学生讨论: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性评价。
生物:4.1《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生物:4.1《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师寄语:时间无限,生命有限。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教材分析:在人体内,氧、二氧化碳和养料等物质的运输都是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血液作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要了解它的组成及其功能。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成分:等1、血浆:功能:运载,运输和等2、血细胞: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无细胞核,,较大。
最多白细胞有,比红细胞大最少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很小较多二、合作探究(一)、观察新鲜的血液(已经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并讨论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回答问题。
1、通过观察含有抗凝剂,并且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液,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2、、观察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得到血液有什麽组成?分别应该在哪一层次?(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
1、由静置的血液知道血浆存在于试管的上层,是透明的液体。
看课本图29,写出血浆的组成成分以及功能。
2、血细胞包括哪几种?各部分的功能是怎样的?三、拓展创新1.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有点瘪吗?2.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本的道理。
四、归航拾贝本节课你的收获是:本节课你的困惑是:五、达标测试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D.氧、尿素、磷脂2.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C.养料D.二氧化碳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4.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5.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6、(2009,锦州)王婶到医院体检,血液检验报告单上显示,RBC: 3.0(正常值3.5~5.0)×1012个/L,Hb:100(正常值110~150)g/L。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二)血浆
学生注意到血浆中含有90%的水来推断出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及运输物质。
(三)血细胞
分组实验
学生就观察回答
学生列表
数目大小形态结构特点
RBC
WBC
PLT
分组讨论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
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
学生很有兴趣观察比较找出三副漫画分别代表哪种血细胞并总结各自功能。
学生纷纷发言,如白血病、血栓、血友病等
三、知识应用
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四、课外知识拓展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Hale Waihona Puke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感受血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感受生命的可贵,以及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课上学生积极发言,显示自己广闻博知;课余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自己去主动获知。学生自学课本内容P25页
归纳本节重点,交流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1、查阅附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_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观察血液的成分。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描述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预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本P50—P54,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
完成下面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检查、记忆!【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展现自我)1血液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血细胞又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中90% 以上的是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运输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不加抗凝剂的新鲜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__________。
4.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它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
当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症状。
5.白细胞能作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吞噬病菌,当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里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
6.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具有和的作用。
合作研讨:(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实验探究(一):(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1.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试验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什么?3.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4.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它属于哪种组织?5.如果实验中不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结果会怎样?实验探究(二)(积极参与体验科学)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识别三种血细胞和血浆,图中序号各指什么。
2.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3.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授课人
班级
七年级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总第()节
课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一.认知性: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二.技能性: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什么特点?
3.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1.两面的圆饼状;
2.数量最的血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4.富含;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呈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如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全身组织细胞处)。也就是说,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和部分的功能。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3.属于白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②圆饼状③有血红蛋白④无血红蛋白⑤比较大⑥有核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⑤
4.煤气中毒是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什么成分结合而导致缺氧的?
A.白细胞B.血红蛋白C.血小板D.血浆
选做题
5.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教材p60自主学习,说出血浆的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血涂片,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利用图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血液组成的直观认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功能和血型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四)课堂练习
1.观察血涂片: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并描述其特点。
2.血型鉴定: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血型的判断方法。
3.判断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些与血液知识相关的判断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分析案例:提供一个与血液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血液的重要性。
-通过讲述与血液相关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分步骤教学,层层递进:
-首先介绍血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让学生对血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突出重点,注重实践。
2.作业完成过程中,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作业提交时,请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按时完成。
6.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
液》学案
【教师寄语】: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航行,自信是船,勤奋是帆,毅力是风,你们是舵手,而我是水手,只有我们师生齐心协力,不畏艰险,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2.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的观察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活动探究】
探究活动一:血液的组成
小实验:将一定量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1号和装有抗凝剂的2号试管,静止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观察2号试管分了几层? 各层呈什么颜色?
3. 通过你们的预习能说出各层血液的名称吗?
4.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小结:
探究活动二:血浆的成分与功能 自主学习:根据《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教材p60,说出血浆的功能。
小结: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 ,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 和体内产生
的 。
探究活动三: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
(一)红细胞:
合作探究: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交流讨论:1.你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有几种类型细胞?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什么特点?
3.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1.两面 的圆饼状; 2.数量最 的血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核;
4.富含 ;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的蛋白质,呈 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如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氧含量 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全身组织细胞处)。
血液的组成
也就是说,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
和部分的功能。
(二)白细胞和血小板
自主学习:结合图片、资料、动画,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
【梳理巩固】
【达标检测】
1.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血液分为3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清 B.上层为血浆 C.下层为红细胞 D.中层为血小板
2.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3.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4.属于白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②圆饼状③有血红蛋白④无血红蛋白⑤比较大⑥有核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⑤
5.煤气中毒是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什么成分结合而导致缺氧的?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血浆
6.下列有关于血红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是一种能被染成红色的蛋白质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唯一标准
C.血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而不易分离
D.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力强且不易分离
7.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完成的。
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⑤水
A.①②
B.②⑤
C.①③
D.④⑤
8.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
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