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诉讼法教案
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
张玉环虽然无罪释放,但逝去的27年却难以弥补。谁为迟到的正义买单?参照“国家赔偿申请书”项目,请你为张玉环阐述申请国家赔偿的理由。
通过课后作业,延伸课外,进一步跟踪案件,首尾呼应,国家要为迟到的正义买单,也是司法进步的重要体现。
任务四:辩一辩,网络舆论妨碍司法公正VS 网络舆论推进司法公正
同学们写下的辩护词让正义开始发声,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2020年,案件经网络舆论发酵,面对各种网络主张,主审法官表示压力很大,但表示仍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做到理性客观公正。江西高院随后决定:直面公众监督,公开重审案件。
网络舆论会让正义继续迟到吗?对此,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妨碍司法公正,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推进司法公正。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角色辩论。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程序公正。
(3)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4)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条结论:
(1)要拓宽公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2) 推进司法公正,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不允许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和新闻舆论违法干预司法工作。
正反双方多轮辩论
通过辩论激发学生思维,明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理解司法公开为人民。
(4)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第一章:社会与司法的概念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司法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社会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 司法的定义和特征。
3. 社会与司法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定义和特征,组织小组讨论。
2. 讲解司法的定义和特征,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司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
作业:第二章:社会公正与司法保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公正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司法保障社会公正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公正的定义和特征。
2. 司法保障社会公正的机制和手段。
3. 社会公正与司法保障的重要性。
1. 讲解社会公正的定义和特征,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司法保障社会公正的机制和手段,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正与司法保障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
作业:第三章:社会权益与司法救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权益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司法救济社会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教学内容:1. 社会权益的定义和种类。
2. 司法救济社会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3. 社会权益与司法救济的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权益的定义和种类,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司法救济社会权益的途径和程序,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权益与司法救济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
作业:第四章:社会矛盾与司法解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矛盾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司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和手段。
1. 社会矛盾的定义和特征。
2. 司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和手段。
3. 社会矛盾与司法解决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矛盾的定义和特征,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司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和手段,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矛盾与司法解决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
作业:第五章:社会稳定与司法维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稳定的概念。
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
【教学重点】公正司法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直击两会:维护公平正义,彰显法治力量》。
二、新课讲授议题一:公正司法的内涵议学情境:播放视频《95年聂树斌案:21岁男子因自行车被判死刑,21年后一案两凶终昭雪》。
展示材料:内蒙古呼格案、福建念斌案……这些冤错案成了今年省高院“5·9错案警示日”研讨会上全国知名刑事案件大咖们绕不开的话题。
5年前,省高院将赵作海无罪释放的日子定为错案警示日,这样的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5年。
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证人出庭等都是防范冤假错案的“利器”,如何落实呢?昨天,大咖们给出了答案:法院、法官要敢于质疑庭审前的一切证据,敢于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真正让庭审活动成为决定案件关键点。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律实证中心主任、教授樊崇义接受郑州晚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律实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樊崇义说,他总结的20多起案例显示,办案机关大多都没有以客观证据为核心。
拿李怀亮案来说,案件疑点很多,如鞋印问题,李怀亮平时穿44码鞋,而现场提取的鞋印为38码鞋。
还有血型问题,李怀亮血型AB型,被害人血型A型,现场血型为O型,这两个客观证据就起到对原有案宗颠覆性的作用。
此外,河北聂树斌案中,是不是他强奸的,怎么强奸的?当时受害人尸体下半身还没有腐烂,办案人员当时有没有搜集这些客观证据?现在都看不出来。
“庭审要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以庭审的标准引导办案机关。
”樊崇义说,必须坚持执行法律规定:证据的搜集必须做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对非法证据一定要排除;讯问要全程录音录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发生刑事错案。
诉讼制度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诉讼制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诉讼制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职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诉讼制度的定义和分类2. 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3. 诉讼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难点:1. 诉讼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区别与联系2. 诉讼制度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诉讼?诉讼有哪些种类?2. 引导学生思考:诉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诉讼制度的定义- 介绍诉讼制度的定义,强调其是解决纠纷、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 分析诉讼制度的特征:程序性、强制性、公开性等。
2. 诉讼制度的分类- 按诉讼标的分类: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 按诉讼程序分类: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
3. 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合议制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 诉讼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诉讼制度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诉讼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诉讼制度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提醒学生关注法律实践,提高法律素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诉讼制度理解。
2. 收集与诉讼制度相关的案例,撰写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诉讼制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和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了诉讼制度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一、导言民事诉讼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人民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市民合法权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起诉条件、程序要求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法律法规。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1.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民事诉讼法是指用来处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规范和程序。
2. 民事诉讼法的作用民事诉讼法旨在确保诉讼活动的公正、公平和高效进行,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三、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涉及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
四、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在进行民事诉讼之前,起诉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主体资格起诉人必须是享有诉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根据事实提出请求起诉人需要基于明确的事实提出请求,请求在法律范围内得到保护。
3. 明确被告起诉人需要明确指明诉讼的被告,即与其产生民事纠纷的对方当事人。
五、民事诉讼法的程序要求1. 起诉起诉是诉讼的第一步,起诉人需要将起诉状提交给法院,并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
2. 受理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对其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决定是否受理。
3. 审理审理是诉讼的核心环节,包括开庭审理、质证、辩论、法庭调查等环节。
4. 判决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并向当事人宣读判决结果。
5. 上诉对于不服判决的一方,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对判决进行复核。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具体应用:小明与小红发生了一起财产纠纷,小明认为小红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要求小红赔偿损失。
经过劝解无果,小明决定依法起诉小红。
他向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并缴纳了相应的诉讼费用。
法院受理了他的起诉,并安排了开庭审理的时间。
在审理过程中,小明提供了相关证据,小红进行了辩护。
最终,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了判决,判决小红赔偿小明的损失。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学案【课标要求】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程序,说明不同诉讼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学习目标】(1)结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明确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的诉讼权利,理解司法机关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意义;(2)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了解法律援助的基本含义,明确法律援助的获得方式、适用范围与申请程序,理解国家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义;(3)分析典型案例,知道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法治意识,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4)结合具体案例,了解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收集和保存证据的重要性,树立“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的意识,掌握收集证据的方法,明确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重要意义。
【重点】诉讼权利;起诉的法定条件与法律效果;诉讼程序主要流程;证据种类及作用、举证责任【难点】上诉与起诉;审理与判决;证据种类及作用、举证责任【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夯基础(一)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诉讼权利适用范围作用目的内容范围条件(二)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画出诉讼流程图(三)依法收集运用证据含义种类作用证据收集与保存重要性要求体现诉讼类型举证原则民事诉讼类型1: 类型2: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二、课中互动解疑,提能力案例一:◆判断1:小张16周岁,涉嫌偷盗、抢劫,被提起公诉。
小张父母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帮其诉讼。
()◆判断2:小强在幼儿园将小朋友晨晨打伤,晨晨的家长将小强告上法院,进行上诉。
()判断上述案例,并说明理由。
案例二:◆案例一:小王是某企业的一名货车司机,在工作中因车祸造成了截肢。
小王是独生子,父母年迈多病,生活困难。
了解情况后,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杨律师为小王提供法律援助;◆案例二: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一起单亲母亲为女追索抚养费案件,仅半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案件申请、审批、指派、办理等手续,为受援人解决了实际困难;◆案例三:张某因涉嫌盗窃罪被检察机关提起了公诉。
9.2遵守法律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教学设计
9.2遵守法律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教学设计第一篇:9.2遵守法律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教学设计鲁人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2遵守法律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教学设计山东省曹县:孙亚钟【学习目标】1.知道司法活动必须按法律程序办事,理解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的重要性。
2.了解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的要求。
3.学会遵守法律程序,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重点:法律程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难点:坚持程序公正理性维权。
【学习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习近平关于司法工作目标,提出司法机关在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时,应该特别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方面的话题。
《遵守法律程序维护司法公正》环节二:出示目标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活动一:自主预习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03—P106,完成下面的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双色笔圈点勾画,时间5分钟。
1、国家司法机关遵守法律程序的重要性有哪些?2、司法机关怎样遵守法律程序,保障司法公正?3、我们应怎样理性维权? 板块一:法律程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活动二:讨论交流案例;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经过多方协商后,最后两人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2000元和800元的餐费后离开。
1、天价虾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打算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联系所学的知识,他应该怎样做?收集证据、提起诉讼、法庭审理和辩论、法庭判决、执行。
如果认为不公平,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二次审理。
2、天价虾受害人可不可以要求越过某个环节,要求法院直接审判,进入执行环节。
为什么?“凡事都要讲程序”司法活动直接关系着社会公正,更需要依照法律程序来进行。
9.3公正司法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9.3公正司法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九课第三框,讲述公正司法的内涵、表现、意义及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
本框同第九课其他三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其中,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重庆张志军故意杀人案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相关新闻材料的分析,概述公正司法的内涵、表现,以及重要意义,知道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对“张玉环蒙冤案”的分析中,感受公正司法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探究我国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激发探究维护我国司法公正的制度的热情,增强司法公正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公正司法的含义、意义及要求难点:如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月30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该院决定对张志军故意杀人案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观看四川“岳父将女婿全家灭门改判死缓”案短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川省高院为什么要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二)教授新课议题一:内涵与表现议学情境一:阅读“岳父将女婿全家灭门改判死缓”一案相关材料。
思考:结合材料,查阅资料,概述“公正司法”的内涵、表现及意义。
议学提示: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表现为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结果要公正。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议题二:措施与要求议学情境二:观看《新闻周刊》“张玉环:失去的9778天”短视频。
议学任务:结合“张志军案”和“张玉环案”疑点,说说这两个案件对我国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的启示。
议学提示: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第一章:社会与司法保障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定义与特点。
2. 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历史发展。
3. 社会与司法保障在我国的作用与现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司法保障的意义。
2. 讲解概念:详细解释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3. 历史发展:介绍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历史演变。
4. 现状分析:分析我国社会与司法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案例讨论: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与司法保障在实践中的作用。
6. 总结提升:强调社会与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五、作业布置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与司法保障案例,思考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章: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各种保障措施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与司法保障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原则。
2. 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主要措施。
3. 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实施途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与司法保障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主要内容。
2. 讲解原则:详细解释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原则。
3. 措施解析:介绍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主要措施。
4. 实施途径:探讨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实施途径。
5. 案例讨论: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与司法保障知识分析问题。
高中必修第三册9.3《公正司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三框公正司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标准。
(2)理解为什么坚持公正司法。
(3)理解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公正司法,认同党在促进公正司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
【科学精神】明白公正司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法治意识】参观当地人民法院,在案件处理中感悟公平正义,树立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旁听法院审判,了解我国司法程序。
1.教学重点: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与标准。
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一)引入新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节课我们学习公正司法。
(二)讲授新课公正司法(板书)探究与分享一:上网查找资料或参观当地人民法院,尝试完成下列任务。
公民可以旁听哪些类型案件的庭审?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庭审案件的信息?旁听庭审需要办理哪些手续?结合案件的审理过程,说明人民法院的职权和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八条的规定,只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多必须允许旁听,一般情况下,只要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法庭了。
有些案件需要时,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不一定满足所有人的旁听愿望,所以必须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板书)教师:公正司法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教师:公正司法的标准是什么?学生:(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
社会与司法的保障课堂教案第一章:社会与司法保障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定义与特征社会与司法保障的目的和意义社会与司法保障在我国的立法和实践情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与司法保障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让学生理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社会与司法保障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管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管问题。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实施与监管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司法保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运作机制。
让学生理解司法保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司法保障的运作机制和程序司法保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运作机制。
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了解司法保障的运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运作机制的理解。
模拟法庭报告:评估学生对司法保障运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社会与司法保障的互动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司法保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五篇第二章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五篇第二章教案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五篇第二章法制的观念。
过程:一、导入甲: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五篇第二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乙: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甲: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乙: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甲: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乙: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拓展1、你有遭遇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五篇第二章那样的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教案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教案一、诉讼是什么?同学们呀,咱们先来说说诉讼是个啥。
简单来讲呢,诉讼就像是一场超级严肃的“说理大赛”。
比如说,你和小伙伴之间有了很大的矛盾,怎么也解决不了,这时候就可以去找一个超级公正的“说理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法院啦,然后通过诉讼的方式,把你们的事儿摆到台面上,让法官叔叔或者阿姨来评评理。
诉讼有好几种类型呢。
民事诉讼就像是处理咱们日常生活里那些事儿的,像你和邻居因为房子漏水吵架啦,或者是你在网上买东西结果被坑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民事诉讼来解决。
刑事诉讼可就严重些啦,那是涉及到有人可能犯了罪,像小偷小摸啦,或者更严重的伤害别人的行为,就得通过刑事诉讼来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还有行政诉讼呢,这个呀,就是当咱们觉得政府部门做了一些让咱们觉得不公平的事儿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诉讼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哦。
二、为什么诉讼能实现公平正义。
那为啥诉讼就能实现公平正义呢?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
法院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天平,两边都得放着证据和道理。
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大老板,在这个天平面前,都得按照规则来。
法官们可是经过了超级严格的训练的,他们就像正义的使者。
他们会认真地听双方的说法,看双方提供的证据。
比如说,你说你借给朋友钱了,但是朋友不承认,那你要是能拿出借条呀,转账记录这些证据,法官就会根据这些来判断谁对谁错。
这个过程就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而且呀,诉讼的程序是非常严谨的。
从你去法院起诉开始,到最后判决下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大家都得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是公平的。
三、诉讼的过程。
1. 起诉。
起诉就像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你得先写好起诉状,这个起诉状呀,就像是你的战斗檄文。
你要把你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写清楚,你是谁,被告是谁,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你希望法院怎么解决。
然后呢,你要把这个起诉状和相关的证据一起送到法院去。
这个时候呀,你可能会有点紧张,但是别担心,就像你第一次上台演讲一样,虽然有点害怕,但是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好啦。
教学设计3:9.3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一、必备知识: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深入理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关键能力:1.明确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懂得审判过程和审判程序都要公正;2.能够结合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阐明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
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旁听具体司法活动,体验、认同司法公正。
2.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
3.法治意识:对公正司法和法律有认同感,从而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公共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监督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
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1.公正司法的基本内涵;2.公正司法的内涵要求;3.认识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4.认识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
五、教学难点:司法的程序和结果都要公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保障。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精彩教学环节,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产生认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公民参与庭审的途径,知道获取庭审案件信息的渠道和旁听庭审需要办理的手续,明确人民法院的职权和作用。
1.导入新课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严格执法的相关知识,清楚了严格执法的内涵和推进严格执法的具体措施。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公正司法”。
在学习前,先请小组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组了解的有关庭审的信息或资料。
环节一: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庭审的信息或资料。
教师总结: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准备,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本节课我们学习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
2.新课讲授环节二:探究公正司法的内涵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材料:“法”字的异体字之一是“灋”。
按照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灋”字的三点水,取意公平和正义。
刑事诉讼法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旨在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本文将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入手,探讨其对于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作用。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明确了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确立,为保障公正司法程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 法定原则刑事诉讼法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任何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受到非法侵害时,本人或者其他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保护措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法定原则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 公正原则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公正原则,要求“执法人员办案要依法公正、廉洁,不得徇私枉法,徇私失职,不得有其他法定禁止的行为”(刑事诉讼法第十条)。
公正原则保障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有效地防止了执法人员的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二、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关键环节刑事诉讼法针对司法程序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实施。
1. 侦查阶段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侦查阶段的一系列规定,如侦查的目的、程序、侦查权的行使和限制等。
其中,对于收集证据的规定特别重要,明确规定了取证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2. 审判阶段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阶段的司法程序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例如,法庭审理的公开原则、听证程序的规定、辩护人权利和被告人的权利等。
这些规定保障了审判的公正进行,确保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 上诉和复核阶段刑事诉讼法对于上诉和复核程序也有详细规定,明确了上诉和复核的途径和条件,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加强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保障公正司法程序的贯彻落实,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大对刑事诉讼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于司法程序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任。
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诉讼法教案
第九课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诉讼法教学目的理解三大诉讼法的原则和管辖制度;了解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强制措施、基本阶段,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强制措施、基本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程序、举证责任,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教学重点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强制措施、基本阶段,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强制措施、基本程序教学难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程序、举证责任,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
从字义上讲,“诉”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的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即争辩曲直为讼。
诉讼就是俗称的“打官司”,规范的表述,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争讼的专门活动。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5、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8、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9、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10、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1、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12、刑事司法协助。
二、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诉讼理论,一般将管辖划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审判管辖又分为普通管辖和专门管辖;普通管辖又进一步划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指定管辖。
这是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刑事案件管辖体系。
明确刑事案件的管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公、检、法三机关在受理刑事案件上分工清楚,职责明确,防止互争管辖或相互推诿,从而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感受司法公正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梳理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强调重点、难点:
-强调司法公正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强调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时事政治,举例说明司法公正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讨论我国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如何从个人和社会层面提高司法公正意识。
-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总结本组的观点和讨论成果。
4.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一部与司法公正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十二怒汉》、《秋菊打官司》等。要求如下:
4.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就司法公正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能力: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3.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敏感度。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在司法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增强对司法公正的认识。
5.价值引导,塑造品质: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社会公正问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6.评价与反馈,提高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公正司法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公正司法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司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素养。
教学重点:1. 公正司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司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教学难点:1. 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公正司法的定义、案例、图片等。
2.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正司法案例,如司法改革、冤假错案等。
3. 小组讨论材料:设计关于公正司法的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公正司法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公正司法?为什么公正司法对社会如此重要?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公正司法的定义,包括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独立审判等原则。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司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
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公正司法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公正司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b. 如何提高司法公正?c.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司法公正?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公正司法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公正司法案例,如司法改革、冤假错案等。
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公正司法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司法公正?b. 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案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重要性和意义;3.理解诉讼程序中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步骤;4.学会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遵守诉讼程序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诉讼程序1.什么是诉讼程序?–定义:指在法庭上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审理的一整套规则和步骤。
–作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2.为什么需要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公正性:确保审判过程公正、公平,防止滥用职权、违背法律规定。
–法律效力:只有经过合法程序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才具有法律效力。
–法治原则:体现了法治精神,保证司法权力行使受到约束。
第二部分:诉讼程序的要求和步骤1.诉讼程序的要求–公开、公正、平等、合法、及时、经济2.诉讼程序的步骤–立案:包括起诉状的提交、受理和立案登记等。
–审理准备:包括开庭通知的送达、举证期限和证据交换等。
–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辩论、质证、调查取证和当事人陈述等。
–判决裁定:法官根据事实和适用法律作出裁决或判决。
–上诉或执行: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提起上诉,或者执行判决。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设计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整个诉讼程序,并要求他们遵守相应的规则和步骤。
–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存在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并讨论可能产生的后果。
2.小组合作:–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环节的诉讼程序要求和步骤,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补充,加深对诉讼程序的理解。
3.视频教学:–选取相关案例的庭审录像或法庭实况记录,供学生观看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法官、律师和当事人在庭审中是否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部分:评价方式1.个人反思:–要求学生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诉讼程序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2.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诉讼程序要求和步骤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提问。
部编版第四十五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学案
第四十五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探究活动落实素养课标要求学习清单核心素养1.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2.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1.描述与分类:①阐释寻求法律援助的内容和主体。
②理解提供法律援助的审查和处理。
③理解开庭审理的含义、阶段。
2.解释与论证:①描述起诉的原因、含义、作用和相关机构。
②阐释立案登记的原因、内容、效果。
③理解证据的作用和含义。
3.预测与选择:①明确诉讼权利的内容及各自的原因、作用。
②描述提供法律援助的原因和措施。
③描述举证的原因和原则。
4.辨析与评价:①描述二审程序的条件、程序、效力。
②理解再审的条件和作用。
③阐释民事诉讼证据、行政诉讼证据。
④描述诉讼的原则、灵魂、规则。
1.科学精神:①明确诉讼权利的内容。
②了解法律援助。
③理解起诉、应诉与审理、判决环节。
④明确证据的重要性。
2.法治意识:①依法参与诉讼。
②依法收集证据。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点一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精梳细理——重基础一、诉讼权利面面观1.保障诉讼权利: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
2.诉讼权利的内容(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①原因: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
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
②作用: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①原因: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
②作用:该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①原因: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诉讼法教学目的理解三大诉讼法的原则和管辖制度;了解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强制措施、基本阶段,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强制措施、基本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程序、举证责任,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教学重点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强制措施、基本阶段,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强制措施、基本程序教学难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程序、举证责任,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7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
从字义上讲,“诉”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的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即争辩曲直为讼。
诉讼就是俗称的“打官司”,规范的表述,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争讼的专门活动。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5、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8、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9、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10、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1、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12、刑事司法协助。
二、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诉讼理论,一般将管辖划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审判管辖又分为普通管辖和专门管辖;普通管辖又进一步划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指定管辖。
这是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刑事案件管辖体系。
明确刑事案件的管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公、检、法三机关在受理刑事案件上分工清楚,职责明确,防止互争管辖或相互推诿,从而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其次,有利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按照管辖范围进行控告、检举犯罪,防止告状无门现象发生,避免和减少移送环节,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提高诉讼效率。
(一)立案管辖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1、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自行侦查的案件主要有以下三类犯罪案件:(1)贪污贿赂犯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
除上述三类犯罪案件外,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还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
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上述刑事案件,其犯罪主体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犯罪。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三类案件:(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二)审判管辖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刑事案件的审判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
1、级别管辖(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9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2、地区管辖(1)犯罪地法院管辖(2)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3、专门管辖(三)管辖的变通1、优先管辖和移送管辖2、指定管辖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思考题: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哪些案件?第二课时一、回避的概念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二、回避的适用人员回避的适用人员是指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回避情形下应当回避的公安司法人员的范围。
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司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
三、回避的理由(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四)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或接受其请客送礼的(五)在本诉讼阶段以前曾参与办理本案的(六)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四、回避的种类在诉讼法学理论上,回避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划分,但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根据其实施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划分,即将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
五、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暂时限制或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强制措施,按照强制力度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六、公民的扭送扭送是公民将具有法定情形的人立即送交公、检、法机关处理的行为。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扭送并不是刑事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法律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都只能是公安司法机关,而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同刑事犯罪做斗争的一种手段。
法律规定扭送措施是为了鼓励公民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捉拿犯罪分子,及时、有效地帮助公安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扭送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依靠群众、实行专门机关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诉讼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公民把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抓住后,立即送交公、检、法机关处理。
因此无论任何人抓住以上人员以后都不得拖延不交,擅自拘禁或非法审讯。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公民扭送来的人都应当接受,并且应当立即讯问,然后按照公、检、法机关的管辖分工,决定由谁处理。
思考题: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哪些?第三课时刑事诉讼的基本阶段:一、立案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律条件。
二、侦查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侦查是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是公诉案件的必经程序。
公诉案件只有经过侦查,才能决定是否进行起诉和审判。
因此,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
侦查的目的是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侦查也是一种调查,但它既不同于行政调查和一般的社会调查,也不同于其他诉讼调查,如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的调查等。
它是刑事案件立案后,由侦查机关进行的旨在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并收集各种证据,确定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起诉的准备活动。
三、起诉刑事起诉,是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
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起诉可分为两种,即自诉和公诉。
自诉是指刑事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以个人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公诉则是指依法享有刑事起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
四、审判审判是国家解决纠纷的一种专门活动,也是一种专门的国家权力。
是否有独立的审判权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法治国家的试金石。
根据现代法治原则,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所谓审判,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由于所要解决的纠纷性质不同,现代审判大致分为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三种。
刑事审判解决涉嫌犯罪的主体与国家之间刑法上的纠纷;民事审判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方面的纠纷;行政审判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方面的纠纷。
刑事审判作为审判的一种,有其特殊的原则、制度和程序。
在我国,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对于被提交审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刑事审判活动由审理和裁判两部分活动所组成。
所谓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并确定如何适用法律的活动。
所谓裁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认定的证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结论的活动。
审理是裁判的前提和基础,裁判是审理的目的和结果。
五、执行执行,是指把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付诸实施的活动。
执行程序是指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处理与之有关的减刑、假释等刑罚执行变更问题时应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