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课件资料
《邓稼先》ppt课件(31页)

精读品析
精读品析
4.为什么文中对邓稼先在“两弹”研制上的贡献没有 详写?
作者没有把文章的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 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作者对分隔在大洋彼岸的老朋友邓 稼先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 开来写;而作为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宜着眼于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方面,而不是 放在具体实践的描述上;作者写这篇文章包含了对邓稼先 的不尽的思念,同时渗透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他有相同的 东西,因此也不会把重点放在具体事件的描写上。
• 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赞 颂之情。
• 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 4.文中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歌》有什么作用?
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振我国威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27
钱三强 郭 永 怀
赵忠尧
王淦昌
彭桓武
28
23
长短句交错使用: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 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 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 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作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 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 活泼,节奏快。
精读品析
精读品析
3.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 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 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 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 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华部分,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 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 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它是理想的党员。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 课件(共19张PPT).ppt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 (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 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 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并讨论一下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射成功。 • 这些辉煌的时刻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 强大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学习目标
•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
合作探究
回顾全文,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 文的“小引”,等于
是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 贡献,是第一部分的 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 的延伸;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 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 之大,也可以说是第
二部分的扩展;
《邓稼先》ppt课件(40页)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 落得太远……”
伟大贡献
邓稼先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 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中 子弹,到氢弹,到 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 “文革”,如 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 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核极限实验, 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 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 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 时间。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 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 禁核的。
真实的伟大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 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 颗 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 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 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 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 把他捧着,走了出来。就是这一次,伏下了 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结束语:
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 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 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 掩卷沉思,我们对邓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 然而生。这真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 曲情文并茂的正气歌。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 授写了此文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 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 是同学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这 篇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才能、 风格、思想和为人。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研制和 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 术领导人,为我国成 功研制原子弹、氢弹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 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给他追授了金 质的“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邓稼先》PPT优秀课件

.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 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 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 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 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 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 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 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战场。
.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1.文中的小标题
提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
邓稼先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
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
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知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
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
巨大贡献。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
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交代背景
(引子)
.
3、默读第四部分,思考:邓稼先对谣言仍 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
1邓稼先PPT课件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一、邓稼先对中国从“任人宰割”到“中华 人民站起来了”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整 二、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赞扬 体 了他光辉的一生。
三、通过和奥本海默的对比来突出表现
感
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精神。
知 四、作者得知原子弹是由中国人自力 更生搞出来的而为民族自豪,为朋友傲。
1.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 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 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 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 的可贵。)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 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 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 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 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 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 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 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 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在我国,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你能想到几 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党的好干部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谢谢大家!
五、在荒凉无边的沙漠中,邓稼先率领部
下进行核研究,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六、总体评价邓稼先,也是全文的总结。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1、《邓稼先》课件(共36张PPT)

阅读第五部分部分,回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 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 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 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 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 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 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 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 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
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
中见高尚。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阅读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
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 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 士卒,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的科学家。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这篇人物传记为什么没 有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 巨大贡献作详细介绍?
第一,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 科学精神及人生道路等方面。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 友谊,介绍邓稼先,也渗透着 自己人生中与邓稼先相同的东 西。 第三,两人分隔二十余年,作者 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 能很了解,不宜铺开来写。扬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邓稼先-优秀课件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家,对化学、兵器工业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课件将介绍他的生平、科学成就、荣誉与奖项。
简介
1 生平介绍
邓稼先的个人背景和经历
2 科学成就
他在化学领域的突出成就与贡献
3 荣誉与奖项
邓稼先因其卓越贡献而获得的荣誉
科学探索
1
海外留学与科学事业
从海外留学归国后,邓稼先投身中国科
邓稼先的重要著作和论文
图片与视频
收集有关邓稼先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
相关资料来源
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的相关资料和来源
邓稼先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持久影 响
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文 化传承
精神遗产
邓稼先在科学实践中留下的宝贵 精神遗产
总结
1 成就与启示
总结邓稼先的杰出成就和 对我们的启示
2 科学价值
探讨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 重要价值
3 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邓稼先的经历 中获得的启示
参考资料
著作与论文
中国化学事业的贡献
2
学事业
他在发展中国化学事业方面的独特贡献
3
兵器工业的贡献
邓稼先对中国兵器工业的推动
国防科技的推动
4
他在国防科技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创新思维
创新与发明
邓稼先的创新成果和具体发明
思维方式与创新方法
他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创新方法
科研哲学
邓稼先在科研中的哲学与价值观
影响与传承
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影响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 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 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 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 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 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 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 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 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 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 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 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1 《邓稼先》课件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 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
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 yǒu 仰慕yá ng mù
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 u huà 彷徨pá ng huá ng
可歌可泣kě gē kě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 得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xiǎn wié ré n zhī :很少有人知道 。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到死都不松懈, 比喻对某件事 ( 信念 )有执着的追求 ,对事 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 尽心力。常与〝死而后已〞连用。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当得起某种称 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 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 想的党员。----理想党员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 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他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 裔物理学家 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他还获得过富兰克林奖、 鲍威尔奖… … 国际编号3421号小行星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一、跳读课文,谈谈你 对邓稼先的认识——我 眼中的邓稼先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 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 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 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