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理论知识.pptx
合集下载
《金融监管》课件
0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
介绍国内外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政策、法规和 标准。
03
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分析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承保风险、投资风 险等。
04
风险管理实践与效果
介绍国内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实践,评估其效果和 影响。
05
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的建议
提出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等建议, 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健发展。
压力测试
模拟极端市场环境,评估金融机构在 压力情况下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抵御能 力。
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
内部控制
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流程,旨在确保业务合规、 风险可控。
外部审计
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审计,以确 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监管科技和大数据分析
监管科技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合规问题。
04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负责监测全球货币和金融稳定,提供政策建议和 技术援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制定银行监管标准和准则,促进全球银行体系的 稳定。
世界银行
专注于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减少全球贫困和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监管机构可能面临监管 滞后的问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跨境金融风险
随着跨境金融业务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范跨境 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面临的重要挑战。
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的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潜在风险,如何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融监管PPT幻灯片课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 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 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 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 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 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3、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21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1994年—)
主要的改革: 1、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目的: 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 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
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22
金融监管学—冯林
25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 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 策,为扩大中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 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 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2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二)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概念: 泛指对金融领域(或范畴)的监督管理 关于概念:
各学者的定义及各派学说
5
金融监管学—冯林
2、金融监管学的研究对象:
为什么需要金融监管? 监管的主体是什么?谁来监管 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监管的对象 监管的内容?监管什么 监管的手段
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内容:
金融监管教程
1
课程简介
课程渊源
金融监管学是一门新兴课程,随着金融业的 发展和金融安全地位的凸显而从中央银行学 中逐渐分化形成的独立课程。
3、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21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1994年—)
主要的改革: 1、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目的: 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 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
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22
金融监管学—冯林
25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 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 策,为扩大中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 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 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2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二)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概念: 泛指对金融领域(或范畴)的监督管理 关于概念:
各学者的定义及各派学说
5
金融监管学—冯林
2、金融监管学的研究对象:
为什么需要金融监管? 监管的主体是什么?谁来监管 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监管的对象 监管的内容?监管什么 监管的手段
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内容:
金融监管教程
1
课程简介
课程渊源
金融监管学是一门新兴课程,随着金融业的 发展和金融安全地位的凸显而从中央银行学 中逐渐分化形成的独立课程。
第9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PPT课件
11/27/2020
1、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 必要性
适量的金融机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过多的金融机构引起的 恶性竞争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新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必 须做到:
•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2)符合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 • (3)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 • (4) 符合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要求。
11/27/2020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社会利益论 社会选择论 特殊利益论 追逐论 管制新论
11/27/2020
1.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源于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
社会利益论认为管制有利于整个社会,而管制 成本却由社会的极小部分承担,从而整个社会 的福利减去政府管制成本将大于整个社会福利 减去破产损失。
11/27/2020
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 能性
由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因而对金融机构的设 立也有着区别与一般企业的具体要求:
• (1)具有符合规定的本外币资本金。 • (2)具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
人员和占相当份量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 (3)具有周密的经营计划、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严
• 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 政府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的管制需求,它应坚持
独立,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整个社会福利保持一致
11/27/2020
3.特殊利益论
认为政府管制仅是保护了那些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 益集团的利益,对于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管制造成了巨额的成本,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
提高效率 •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
标保持一致
11/27/2020
1、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 必要性
适量的金融机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过多的金融机构引起的 恶性竞争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新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必 须做到:
•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2)符合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 • (3)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 • (4) 符合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要求。
11/27/2020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社会利益论 社会选择论 特殊利益论 追逐论 管制新论
11/27/2020
1.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源于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
社会利益论认为管制有利于整个社会,而管制 成本却由社会的极小部分承担,从而整个社会 的福利减去政府管制成本将大于整个社会福利 减去破产损失。
11/27/2020
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 能性
由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因而对金融机构的设 立也有着区别与一般企业的具体要求:
• (1)具有符合规定的本外币资本金。 • (2)具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
人员和占相当份量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 (3)具有周密的经营计划、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严
• 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 政府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的管制需求,它应坚持
独立,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整个社会福利保持一致
11/27/2020
3.特殊利益论
认为政府管制仅是保护了那些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 益集团的利益,对于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管制造成了巨额的成本,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
提高效率 •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
标保持一致
11/27/2020
《金融监管》PPT课件
18
2021/7/12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发展
(二)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是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银行、证 券、保险划分为三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内,分别设 置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 在内的全面监管。
➢ 优点:一是具有监管专业化优势;二是具有监管竞争 优势。
➢ 缺点:一是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
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金 融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达 到双重“保险”作用。 3. “伞形”功能监管模式 这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即从整体上指定联储为 金融持股公司监管人,负责该公司的综合监管;同 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 同行业主要功能监管人的监督。
5
2021/7/12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因为外控无论多么严格慎密,如果监管对象不配合、 不协作,而是设法逃避、应付,那么外控监管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放松外控而过于寄希望在 金融机构的内控上,那么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冒险经 营行为和风险则难以避免。
(四)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融监管中占据核心地位。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 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一)银行市场准入监管 银行准入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新设立的银行具有良好 的品质,保证银行机构的数量、结构、规模和分布符 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促进银行 业的适度竞争。 银行准入监管的核心内容是,注册资本金、高级管理 人员任职资格和业务范围。
13
2021/7/12
第二节 金融监管内容
(三)券商和从业人员监管
1. 对券商的监管
(1)市场准入监管,主要采取登记制、许可制和承认制三 种模式。我国实行许可制。
金融监管PPT课件
42.2
流动性比例 = 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第6页/共22页
2010年四季度末
余额
占全部贷款比例
不良贷款 其中: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不良贷款分机构 主要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第7页/共22页
4293.0 1591.6 2042.7
第3页/共22页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单一监管体制 —一家监管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 —实施机关:央行/央行附属机关;独立分设
机关 —推行国家:英联邦;意、瑞士、瑞典,等
2、多头监管体制 — 不同监管机构对不同金融机构及不同金融业 务实施监管 — 分类:监管权限在中央和地方的不同 ☺ 分权多头:联邦制国家——美国、加拿大 ☺ 集权多头:中国、日、德;法;新西兰
问题
警戒
资本状况
充实
0.23(0.04) 0.26(0.07) 0.29(0.21)
适当
0.26(0.07) 0.29(0.14) 0.30(0.28)
不足
0.29(0.14 ) 0.30(0.28 ) 0.31(0.31 )
① 关于资本状况的划分。 充实:风险加权资产资本比率为10%、 并且其一级资本比率为6%以上;适当:上述指标分别为8%、4% 以上;不足:未达到8%、4%。 ②关于健全性的判定。监管当局以各银行的CAMEL(资本、资产、 经营、收益性、流动性)为基准,将其健全度分为5个等级, 1~2为健全、3为问题、4~5为警戒。
▪ FDIC建立:减少 “存款挤兑”,以稳定金融 体系。
▪ 上世纪60年代后,其职能得以强化:参与问题 金融机构的处理;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概述(ppt 29页)
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一,定义资本的组成 第二,订出风险度量标准和风险加权的计算 第三,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
——要求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 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 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 际统一的准则。2006年10月修订。
– 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提高金融业的运行效率, 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目标保持一致。
东西方九个国家的监管目标综合对比
类型 国别
监管目标内容摘要
多重 目标
美国
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为建立有效率、 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允许 银行体系适应经济变化而变化。
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沿革
• 1984年起,形成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 制。PBC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综 合监管。
• 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 证券业的监管职能从PBC分离出来。
• 199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 险业的监管职能从PBC中分离出来。
金融监管概述(ppt 29 页)
一、金融监管概述
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 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 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 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协调和处罚。
• 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当代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 • 目的:回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 体系所必须具备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
⑴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⑵发照和结构; ⑶审慎法规和要求; ⑷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 ⑸信息要求; ⑹正式监管权力; ⑺跨国银行业。
第一,定义资本的组成 第二,订出风险度量标准和风险加权的计算 第三,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
——要求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 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 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 际统一的准则。2006年10月修订。
– 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提高金融业的运行效率, 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目标保持一致。
东西方九个国家的监管目标综合对比
类型 国别
监管目标内容摘要
多重 目标
美国
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为建立有效率、 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允许 银行体系适应经济变化而变化。
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沿革
• 1984年起,形成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 制。PBC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综 合监管。
• 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 证券业的监管职能从PBC分离出来。
• 199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 险业的监管职能从PBC中分离出来。
金融监管概述(ppt 29 页)
一、金融监管概述
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 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 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 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协调和处罚。
• 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当代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 • 目的:回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 体系所必须具备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
⑴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⑵发照和结构; ⑶审慎法规和要求; ⑷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 ⑸信息要求; ⑹正式监管权力; ⑺跨国银行业。
金融监管ppt课件
金融体系中蕴含着促使金融危机爆发的潜在因素,使得金 融体系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多种风险, 而金融市场参与者对高额利润的盲目追逐,使风险不断积蓄, 并最终可能导致市场崩溃。这些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 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 财务风险、操作风险、诈骗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以及 体制转换等其他金融风险。
第五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什么是金融监管 ✓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成
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 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广义和狭义的金融监管
✓ 狭义的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 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管,属于 经济管制范畴。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通过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 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为了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规范地经营,不能搞无 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这就要求金融主管当局通过金融监管 实现这一目的,以保证金融运行有序、竞争公平且有效率。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 事先检查筛选法:主要指金融机构建立之前的严格
审查和注册登记。在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之前,监管 当局一般都要对拟建机构的地址、规模、股东人数、 资本金、竞争力和未来收益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其 目的是从总体上减少金融风险,消除金融业经营管 理中的潜在隐患。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目标 ✓ 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
第五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什么是金融监管 ✓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成
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 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广义和狭义的金融监管
✓ 狭义的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 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管,属于 经济管制范畴。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通过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 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为了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规范地经营,不能搞无 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这就要求金融主管当局通过金融监管 实现这一目的,以保证金融运行有序、竞争公平且有效率。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 事先检查筛选法:主要指金融机构建立之前的严格
审查和注册登记。在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之前,监管 当局一般都要对拟建机构的地址、规模、股东人数、 资本金、竞争力和未来收益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其 目的是从总体上减少金融风险,消除金融业经营管 理中的潜在隐患。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目标 ✓ 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
第十五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4.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处 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受不到来自于市场的竞 争和约束,从而也就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 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此外,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 时调整。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 促进国际化的因素: ⑴最基本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这又突
出地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⑵大银行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和政策的某些
限制,寻求向外扩张的空间。 ⑶一些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形成自由化
浪潮,敞开了金融业国际化的大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⑵ 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 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 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 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⑶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在, 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 (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 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此外,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 时调整。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 促进国际化的因素: ⑴最基本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这又突
出地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⑵大银行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和政策的某些
限制,寻求向外扩张的空间。 ⑶一些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形成自由化
浪潮,敞开了金融业国际化的大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⑵ 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 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 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 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⑶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在, 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 (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 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金融监管全PPT课件
✓ 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经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出现过严重的金融 风险和危机,为解决金融问题耗费了大量的财富。(1997年亚洲
金融风暴,东南亚部分国家几十年努力奋斗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 为乌有,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发生剧烈震荡)。
✓ 事实证明:如果在防范金融风险上认识不足或是处理不当,金融
风险就会演变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16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 当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同等 重要。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金融资产规模的急剧扩张,金融衍
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形式变幻莫测,金融瘟疫无孔不入。金融
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和驾驭,稍有不慎, 就会危及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息的收集与监督都需要付出成
本,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容易产生金融风
险。
18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
✓ 由于各个行为主体行为是非理性的,难以相互合作,会出现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在金融市场上,人们行为是非理性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 从众行为; ② 灾难短视行为; ③ 忽视信息行为; ④ 组织寻租行为; ⑤ 组织的专业化与盲区行为; ⑥ 认识的非一致性行为。
二是,金融资产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金融机构破产影响大, 乘数效应,会影响存款人、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迫使其 提前还款或者不再贷款,负面影响每一轮都会增强,可能会 酿成金融体系的危机;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 系在一起,从而造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金融创新 和金融国际化加重了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金融创新在金 融机构之间创造出远比过去复杂的债权债务链条)
第八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9
对国有商业银Biblioteka 的监管的重点“三防”即:防信用风险、防市场风险、 防操作风险。
“两提”即: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一改”即: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工作。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
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 款)
10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单一 多头 金融业自律: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
第八章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内容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风险
1
金融监管的范围
商业银行 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 外汇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保险业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 合理、适度竞争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
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 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 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 过程和机制。
12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联储体系 货币监理署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全国信用社管理局(NCUA) 储蓄监管局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7
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 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 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 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 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 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对国有商业银Biblioteka 的监管的重点“三防”即:防信用风险、防市场风险、 防操作风险。
“两提”即: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一改”即: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工作。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
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 款)
10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单一 多头 金融业自律: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
第八章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内容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风险
1
金融监管的范围
商业银行 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 外汇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保险业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 合理、适度竞争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
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 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 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 过程和机制。
12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联储体系 货币监理署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全国信用社管理局(NCUA) 储蓄监管局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7
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 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 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 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 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 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PPT课件
–依法监管的原则——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都要依 据法律行事
–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在保护、维持、培育 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
–外部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效率原则——将积极的防范风险与提高金融效率
协调起来 –独立原则,客观、公平、透明
3.目标
–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 益。
⑵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 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
⑶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 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从而 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二、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指的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 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 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
Financial Supervision & Control
一、金融监管概述
• 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当代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 • 目的:回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
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业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协 调发展。
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 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 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 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协调和处罚。
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利益; 谋求金融活动顺利进行,经济健全发展。
增进银行体系健全运作; 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利用资源。 保护存款人利益。 规范货币与信用,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
保证银行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营正常。 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作。 保持金融体系效率及健全
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在保护、维持、培育 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
–外部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效率原则——将积极的防范风险与提高金融效率
协调起来 –独立原则,客观、公平、透明
3.目标
–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 益。
⑵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 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
⑶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 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从而 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二、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指的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 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 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
Financial Supervision & Control
一、金融监管概述
• 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当代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 • 目的:回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
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业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协 调发展。
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 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 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法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 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协调和处罚。
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利益; 谋求金融活动顺利进行,经济健全发展。
增进银行体系健全运作; 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利用资源。 保护存款人利益。 规范货币与信用,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
保证银行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营正常。 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作。 保持金融体系效率及健全
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第九章 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金融监管的意义
(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四、金融监管的成本 (一)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监管工作中 所投入的硬件设施、组织运作以及监管人才的培训 及培养。这类成本是可以计量的,是我们会计意义 上的成本,按照承担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由政府 负担的和由金融机构负担的。金融机构负担的成本 是执行监管条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雇用专人、提 供材料、聘请律师等。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综合风险评级后,监 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 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正常或者基本 正常的金融机构,应继续采取持续性措施加强风险 控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主要内容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对关注类金融机构,应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种类及性 质,分别采取建议性措施或者强制性纠正措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竞争的有效与公平 (四)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二)依法监管原则 (三)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日常监管 (三)业务范围限制
这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获准经营哪些业务、禁止 经营哪些业务。
(四)资产分散化管理
银行资产分散化管理可使银行保持较好的清偿力。 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对银行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单个银行在经营决策时并不会将类似的潜 在社会成本考虑进去,也就是说银行的产品定价、经 营活动不会将所有的风险均加以考虑。
4、金融经营负外部性的解决:引入金融监管
政府制定规则、标准、实行市场准 入审批、建立审慎性的金融监管制度, 使经营者将对他人造成的外部效应的成 本考虑在内,从而影响供给和需求,使 之达到正常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一、关于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起源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 ,主要包括两个视角:市场不完全性和金融体系的脆弱 性。由此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 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一)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 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 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外部效应(Externality)、信 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不完全 竞争或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等,监管是 一种公共产品,能够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相应 地,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公共产品监管理论、信 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和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由于市场机制体现的 是市场主体效用最大化而非社会效用最大化,因 此,这时确定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从全社会的角 度看就不是一个均衡的数量和价格——一个非优 结果。
例如:(1)高污染企业的生产 (2)发明创造(无专利保护制度的条件下)
3、金融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
集中地体现在:一家银行倒闭时所产生的社会成 本要远远地大于该银行倒闭所带来的私人成本(可能 会导致恐慌和挤兑)。
1、金融机构自由竞争悖论
1、自由竞争悖论(dilemma)效率的提高需要竞争,而竞争 : 1)“优胜劣汰”机制产生的金融机构倒闭风险,将加强 金融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 2) “优胜劣汰将最终导致垄断,最终使效率损失。
因此,为了维护稳定、保持效xternalities).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 如果: 1)生产者不能独占全部收益,即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时,则存在 正外部性; 2)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时,则存在负外部性现象. 亦可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大小对比中说明外部性的存在.
一、关于信用管理的主要监管理论内容
金融监管理论最早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表现在 两个方面:货币发行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立 。
(一)货币发行的管理 Adam Smith(1776)的“真实票据”理论认
为,只要银行贷款用于生产流通的短期商业票据,就不 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作用 ,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没有必要施加约束。Sandon ( 1802)在《纸币信用》中进行了反驳,强调实施货币信 用管制有必要。指出,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 足够的流动性或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 。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 险,应该受到集中监管。
这两种思路后来分别被“银行学派”和“通货学 派”继承和发展,并在1825-1865年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场争论的最后,“通货学派”取得了胜利,中央银 行开始建立。
(二)最后贷款人制度
最后贷款人本质上算不上金融监管,但为中央银行 监管奠定了基础.
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理论,认为存款保险和 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不必要,主张取消中央银行。“自由 银行制度学派”的理论依据,是私人银行可以通过“选 择性条款”、“分支银行”和“指数化存款”等方式降 低和分散风险,这些方式都必须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条件下才能实现。但是,“选择性条款”忽略了“逆向 选择”问题,“分支银行”也因信息的不完备而不能完 全分散风险,至于“指数化存款”,因为用于编制指数 的组合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风险不可避免,也不 能消除社会公众因通货膨胀挤提银行的风险。
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货币需求与日俱增,大量金银源源不断流入西欧,部 分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同时,对于新的融资工具需 求愈加迫切,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集中表现在 商业银行的兴起,信用工具的快速推广,清算制度与中 央银行的建立。18世纪初,频繁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 了对自由经济“看不见的手”的狂热膜拜,监管概念走 进经济视线。早期的金融危机主要起因于证券过度投机 ,如1711年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为了规范证 券市场,英国议会先后于1720年通过了《泡沫法案》, 1733年颁布了《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从发行 主体与交易主体两方面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随之,对 于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悄然而至 。
简要评述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金融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论 焦点在于是推行“自由”还是实行“监管”,内容主要 集中在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提两方面。另外,研究方 法单一,仅仅通过逻辑推理说明“自由”与“监管”孰 优孰劣,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当然,这种状况与当时 自由资本主义处于鼎盛时期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坚持“ 看不见的手”的信条不无关系。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 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现。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 陷入混乱和萧条,接连不断的经济金融危机向自由 经济发起了猛烈攻击,理论界开始认识到,“看不 见的手”无所不能不过是一个神话。经济的内在不 稳定性被察觉,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逐步占据主流 经济学的地位,政府监管成为经济运行的伴生现象 。金融领域的监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以强调金融 监管为基石的理论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形 成。
金融监管理论
❖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 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 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 三、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 (一)利益集团理论
1、监管供求理论 2、监管俘获理论 3、监管寻租理论 4、监管税收论 5、社会契约论 四、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4、金融经营负外部性的解决:引入金融监管
政府制定规则、标准、实行市场准 入审批、建立审慎性的金融监管制度, 使经营者将对他人造成的外部效应的成 本考虑在内,从而影响供给和需求,使 之达到正常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一、关于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起源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 ,主要包括两个视角:市场不完全性和金融体系的脆弱 性。由此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 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一)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 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 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外部效应(Externality)、信 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不完全 竞争或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等,监管是 一种公共产品,能够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相应 地,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公共产品监管理论、信 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和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由于市场机制体现的 是市场主体效用最大化而非社会效用最大化,因 此,这时确定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从全社会的角 度看就不是一个均衡的数量和价格——一个非优 结果。
例如:(1)高污染企业的生产 (2)发明创造(无专利保护制度的条件下)
3、金融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
集中地体现在:一家银行倒闭时所产生的社会成 本要远远地大于该银行倒闭所带来的私人成本(可能 会导致恐慌和挤兑)。
1、金融机构自由竞争悖论
1、自由竞争悖论(dilemma)效率的提高需要竞争,而竞争 : 1)“优胜劣汰”机制产生的金融机构倒闭风险,将加强 金融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 2) “优胜劣汰将最终导致垄断,最终使效率损失。
因此,为了维护稳定、保持效xternalities).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 如果: 1)生产者不能独占全部收益,即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时,则存在 正外部性; 2)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时,则存在负外部性现象. 亦可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大小对比中说明外部性的存在.
一、关于信用管理的主要监管理论内容
金融监管理论最早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表现在 两个方面:货币发行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立 。
(一)货币发行的管理 Adam Smith(1776)的“真实票据”理论认
为,只要银行贷款用于生产流通的短期商业票据,就不 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作用 ,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没有必要施加约束。Sandon ( 1802)在《纸币信用》中进行了反驳,强调实施货币信 用管制有必要。指出,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 足够的流动性或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 。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 险,应该受到集中监管。
这两种思路后来分别被“银行学派”和“通货学 派”继承和发展,并在1825-1865年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场争论的最后,“通货学派”取得了胜利,中央银 行开始建立。
(二)最后贷款人制度
最后贷款人本质上算不上金融监管,但为中央银行 监管奠定了基础.
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理论,认为存款保险和 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不必要,主张取消中央银行。“自由 银行制度学派”的理论依据,是私人银行可以通过“选 择性条款”、“分支银行”和“指数化存款”等方式降 低和分散风险,这些方式都必须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条件下才能实现。但是,“选择性条款”忽略了“逆向 选择”问题,“分支银行”也因信息的不完备而不能完 全分散风险,至于“指数化存款”,因为用于编制指数 的组合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风险不可避免,也不 能消除社会公众因通货膨胀挤提银行的风险。
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货币需求与日俱增,大量金银源源不断流入西欧,部 分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同时,对于新的融资工具需 求愈加迫切,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集中表现在 商业银行的兴起,信用工具的快速推广,清算制度与中 央银行的建立。18世纪初,频繁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 了对自由经济“看不见的手”的狂热膜拜,监管概念走 进经济视线。早期的金融危机主要起因于证券过度投机 ,如1711年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为了规范证 券市场,英国议会先后于1720年通过了《泡沫法案》, 1733年颁布了《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从发行 主体与交易主体两方面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随之,对 于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悄然而至 。
简要评述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金融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论 焦点在于是推行“自由”还是实行“监管”,内容主要 集中在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提两方面。另外,研究方 法单一,仅仅通过逻辑推理说明“自由”与“监管”孰 优孰劣,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当然,这种状况与当时 自由资本主义处于鼎盛时期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坚持“ 看不见的手”的信条不无关系。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 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现。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 陷入混乱和萧条,接连不断的经济金融危机向自由 经济发起了猛烈攻击,理论界开始认识到,“看不 见的手”无所不能不过是一个神话。经济的内在不 稳定性被察觉,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逐步占据主流 经济学的地位,政府监管成为经济运行的伴生现象 。金融领域的监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以强调金融 监管为基石的理论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形 成。
金融监管理论
❖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 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 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 三、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 (一)利益集团理论
1、监管供求理论 2、监管俘获理论 3、监管寻租理论 4、监管税收论 5、社会契约论 四、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