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杂病)常用中医药用药指导知识讲义

合集下载

内科常用中药(二)

内科常用中药(二)

六、补气养阴药
• 具有补气、养阴生津作用,主治气虚阴伤 所致的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咳嗽虚喘、 口渴 • 用药:生脉饮、消渴丸
四、滋阴剂
• 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填髓作用,主要治疗 肝肾阴虚所致的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 • 用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知柏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五、补气养血药
• 具有补益气血作用,主治气血两虚所致的 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用药:八珍颗粒、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
复方鲜竹沥液 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 分类:散寒止咳药 清肺止咳药 润肺止咳药
一、散寒止咳药
• 主要是具有温肺散寒、止咳化痰等作用, 主治风寒束肺、肺失宣降所指的咳嗽,症 见咳嗽、身重、鼻塞、咳痰清稀量多
• 用药: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
二、清肺止咳药
• 主要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化痰等作用,主 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多 黄稠 • 用药:清肺抑火丸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 症见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 橘红丸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 急支糖浆、强力枇杷露
• 用药: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 丸、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启脾丸
二、助阳药
• 具有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形寒肢 冷、腰酸腿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 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 • 用药:桂附地黄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
三、养血药
• 主要是补血,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无华、 眩晕、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或妇女面色无 华、经少色淡。 • 用药:当归补血口服液
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内科常用中成药
•温里药 •祛痰药 •止咳药
第一节温里药
• 凡以温里散寒,治疗寒邪所致的各种里寒 证为主要作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成药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成药汇总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苁蓉通便口服液
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峻下剂
舟车丸
行气逐水
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证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熊腹胀满,停饮踹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痛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
痛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良附丸
温胃理气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香砂养胃丸
温中和胃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附子理中丸
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香砂平胃丸
理气化湿、和胃止痛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纳呆食少。
凉开剂
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
紫雪散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局方至宝散
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清气化痰丸
清肺化痰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腹满闷。
复方鲜竹沥液
清热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化痰息风剂
半夏天麻丸
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脾虚湿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化痰散结剂
消瘿丸
散结消瘿
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

中药成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穿心莲 +凉血,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腐蚀赘疣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 +利水消肿松子仁 +润肺止咳〔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京大戟 +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莞花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巴豆 +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灵仙 +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防己 +利水消肿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寄生 +养血安胎狗脊 +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五〕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佩兰 +化内湿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 +行气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二焦〕+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薏苡仁 +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猪苓 +泽泻 +泻热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海金沙 +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通草 +清肺热,通气下乳石韦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3)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金钱草 +消肿,利尿通淋虎杖 +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七〕温里药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肉桂〔命火〕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 +温中止呕,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 +理气和中丁香 +温肾助阳,降逆止呕花椒 +杀虫止痒〔八〕理气药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脾胃〕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乌药 +温肾散寒〔肾〕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荔枝核 +驱寒散结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九〕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 +和胃,解表麦芽〔淀粉〕 +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稻芽〔淀粉〕 +开胃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完谷〕 +涩精止遗,通淋〔十〕驱虫药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槟榔〔绦虫〕 +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雷丸〔绦虫〕 +消积榧子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小蓟 +利尿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槐花〔肝〕 +清肝泻火侧柏叶 +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2)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痛经蒲黄 +利尿通淋,活血祛瘀(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棕榈炭 +止泻止带血余炭 +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炮姜〔中焦〕+温中止痛〔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延胡索 +行气五灵脂 +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 +散血化瘀(2)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川芎〔性温〕 +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桃仁 +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 +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鸡血藤 +补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小毒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大毒,0.3~0.6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4)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 +祛风解痉禹白附〔祛风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2)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贝 +〔寒〕清热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竹茹 +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 +清心定惊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3)止咳平喘药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苏子 +降气化痰,长于降气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葶苈子 +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磁石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龙骨 +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琥珀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2)养心安神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十五〕平肝熄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 +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 +收湿敛疮生肌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刺蒺藜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 +清热,利尿(2)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 +清热,定惊〔后下〕天麻 +祛风通络〔性平〕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清热僵蚕 +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全蝎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性平蜈蚣 +力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十六〕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冰片 +清热止痛,性微寒,宜热痹苏合香 +温通辟秽,止痛石菖蒲 +化湿和胃,宁神益志,豁痰辟秽〔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 +补血,补益中气太子参 +润肺,性略寒凉〔清补之品〕西洋参补气生津,养阴,清热〔清补之品〕黄芪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人参 +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白术补脾止泻+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山药 +益气养阴生津,平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固表止汗,安胎苍术 +运脾泻有余〔实证〕,祛风发汗,明目甘草补脾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枣 +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 +缓急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精血淫羊藿 +仙茅 +散寒,补火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血压,缩尿续断 +行血脉,止血,疗伤续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偏脾〕益智仁 +温脾开胃摄唾〔偏肾〕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菟丝子 +止泻,安胎蛤蚧补肾阳,补肺肾定喘咳+益精血冬虫夏草 +平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 +益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顺畅通便+性平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3)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畅通便,白芍 +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敛阴和营止汗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滋腻〕制首乌 +收敛固肾生首乌 +截疟解毒,润畅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补益心神,养血安神(4)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 +补气,化痰石斛 +清热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畅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滋腻性小〕天冬 +滋肾阴,清热强〔肺肾〕〔滋腻性大〕玉竹养阴润肺止咳+益胃阴,生津〔不滋腻恋邪〕黄精 +益胃阴,平补肺脾肾,气阴双补百合 +清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旱墨莲 +凉血止血女贞子 +明目,退虚热,乌发龟甲滋阴潜阳熄风,退虚热+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鳖甲 +软坚散结〔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 +益气,除热(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涩肠止泻+涩精,敛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 +涩精,敛汗,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乌梅 +安蛔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消疮诃子 +下气利咽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白豆蔻 +芳香化湿,温胃止呕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敛疮生肌(3)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海螵蛸 +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金樱子 +涩肠止泻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芡实 +除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中药学横向总结•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妇科活血调经之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之内科常用中成药考点复习(二)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之内科常用中成药考点复习(二)

第十一节 补虚剂补气剂四君子丸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启脾丸健脾和胃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开胃健脾丸健脾和胃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薯蓣丸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技巧:脾胃一起赢)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助阳剂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青娥丸补肾强腰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祛风活络。

肾亏腰痛,风湿骨痛,症见膝软无力、小便频数。

养血剂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气血两虚证四物合剂补血调经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滋阴剂左归丸滋肾补阴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地黄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中药学专业知识内科常用中成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内科常用中成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内科常用中成药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2章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第3章妇科常用中成药第4章儿科常用中成药第5章眼科常用中成药第6章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第7章骨伤科常用中成药学习内容:【药物组成】1【功能】【主治】【方义简释】1【用法用量】1【注意事项】3-5【规格】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剂功能:疏散表邪,用于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感冒)。

分类:辛温解表剂——风寒感冒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解表胜湿剂——风寒夹湿感冒祛暑解表剂——暑湿感冒扶正解表剂——气虚感冒一、辛温解表剂(风寒感冒)1.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感冒风寒表虚证(出汗)记忆:以和为贵(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注意】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

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取微汗为度。

2.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感冒风寒表实证(无汗)【注意】风热感冒及寒郁化热明显者忌用。

可食用热粥,以助汗出。

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

3.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风寒感冒【注意】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4.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风寒感冒二、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1.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热感冒初起,兼咳嗽3.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4.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5.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三、解表胜湿剂(外感风寒夹湿感冒)1.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夹湿感冒2.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外感风寒挟湿感冒3.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记忆:中午吃饭喝热茶四、袪暑解表剂(暑湿感冒)1.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胃肠型感冒。

【注意】含乙醇,服藿香正气水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中药二》考点复习⑥:常用中成药知识点

《中药二》考点复习⑥:常用中成药知识点

《中药二》考点复习⑥:常用中成药知识点常用中成药知识点一、内科常用中成药(一)解表剂1.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有汗)。

2.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风寒表实证(无汗)。

3.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

4.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

5.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

6.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感冒初起。

7.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

8.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9.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10.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11.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感冒。

12.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

13.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主治暑湿感冒。

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14.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主治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感冒。

(二)泻下剂15.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

16.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主治胃肠实热积滞所致便秘。

17.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主治高热后,阴津亏损所致的便秘。

18.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长期卧床便秘。

19.苁蓉通便口服液(何首乌):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主治虚性便秘。

20.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慢性肾衰,尿毒症早期。

(三)清热剂21.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

22.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主治肝火犯肺。

23.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火毒血热所致的痔血。

24.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

内科常用中成药——温里剂精PPT课件

内科常用中成药——温里剂精PPT课件
量与久服,孕妇慎用。湿热泄泻者忌 用。
-
•15
辨证用药
症二: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 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分析:上述症状为何 病何证?
寒凝气滞,胃气失和,胃气阻 滞,不通则痛。
-
•16
辨证用药
良附丸
分析:可以选用何种 中成药?
三九胃泰颗粒 藿香正气液 香砂养胃丸

生姜
散寒,佐桂枝以温中;
大枣
补中益气,佐白芍以养血
补中益气,缓合饴、芍则益
使 炙甘草 脾养肝、缓急止痛;还兼调
和诸药。
全方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阳并调,温中 为主;肝脾同治,补脾为主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
记忆: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
•13
香砂养胃丸
【处方组成】白术、茯苓、香附、砂仁、藿香、 半夏、陈皮、木香、豆蔻、枳实、厚朴、 甘草。

全方配伍,辛热峻补,共奏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治阳 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记忆口诀:浮江草。
-
•22
小结
-
•23
谢谢!
-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25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的厥脱

中医执业药师讲义-中医内科学

中医执业药师讲义-中医内科学

試題中的那些規律·中醫內科學題型A1型題疾病概念、病因、病機、診斷、鑒別等A2型題辨證、治法、方劑選擇等B1型題上述內容均可作為B1型題考察A3型題病案形式考察以上內容,+藥物加減試題·中醫內科學的那些“凡是”唐飛老師原創凡是疼痛病證,證候分型都有瘀血型。

□頭痛—瘀血頭痛—通竅活血湯□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湯□胃痛—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參飲□腹痛—瘀血內停—少腹逐瘀湯□脅痛—瘀血阻絡—血府逐瘀湯或複元活血湯□腰痛—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湯凡是脈象虛、細、弱、微、無力,均是虛證。

例外:瘀血證可見細脈,胸痹不可用。

□脅痛肝鬱氣滯:……脈弦肝膽濕熱:……脈弦滑數瘀血阻絡:……脈沉澀肝絡失養:……脈細弦而數凡是脈浮或惡寒發熱,都是表證,證候名稱中常含“風”字。

□水腫陽水:風水相博:……脈浮滑或浮緊濕毒浸淫:……脈浮數或滑數水濕浸漬:……脈沉緩濕熱壅盛:……脈沉數或濡數陰水:脾陽虛衰:……脈沉緩或沉弱腎陽衰微:……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瘀水互結:……脈沉細澀凡是“重”,都有濕。

例外:重墜、頭重腳輕□腰痛(寒濕腰痛):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痹證(著痹):肢體關節、肌肉酸楚、重著、疼痛,腫脹散漫,關節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緩。

凡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顏色淡,就是血虛。

注意:面色無(少)華=面色淡白□內傷發熱(血虛發熱證):發熱,熱勢多為低熱,頭暈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寧,面白少華,唇甲色淡,舌質淡,脈細弱。

□頭痛(血虛頭痛):頭痛隱隱,時時昏暈,心悸失眠,面色少華,神疲乏力,遇勞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心悸(心血不足證):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

凡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幹”,實證是燥邪,虛證是陰液虧虛。

□咳嗽(風燥傷肺證):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幹痛,唇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幹,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幹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内科(杂病)常用中医药用药指导知识

内科(杂病)常用中医药用药指导知识

内科(杂病)常用中医药用药指导知识
1、常见内科杂病及其病因
(1)感冒的病因:(1)外感六淫,风为主因(2)时行疫毒伤人
(2)胃痛的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药物损害。

(3)不寐的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4)肢节痹病的分类: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2、中药的用法与禁忌
(1)用法
汤剂煎煮法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铝锅、搪瓷罐次之,忌用钢铁锅,。

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

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火候,有文、武火之分。

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特殊煎煮方法,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
需加以注明。

(2)用药禁忌:配伍禁忌、证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

3、临床使用的常见中药
人参、大黄、附子、熟地黄,这四味中药被认为是药之四维,就是四味支柱性的中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中成药部分——第二十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中成药部分——第二十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概述凡以疏散表邪,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解表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疏散表邪之功,兼有清热、祛风胜湿、止咳平喘、解暑等作用,主治外感六淫等引发的病证。

分为:辛温解表剂: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外感风寒之感冒。

辛凉解表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解表胜湿剂:祛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之感冒。

祛暑解表剂: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之感冒。

扶正解表剂:益气解表,主治体虚感冒。

本类中成药大多辛香发散,有伤阳耗气伤津之弊。

体虚多汗,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慎用;久患疮痈、淋病、大失血者慎用。

1.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处方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配伍意义】方中桂枝为君药。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注意事项】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取微汗为度。

表实感冒颗粒【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注意事项】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

感冒清热颗粒【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丸【处方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配伍意义】金银花、连翘为君药。

内科药物知识点总结

内科药物知识点总结

内科药物知识点总结内科药物是治疗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内科医生来说,熟练掌握各种内科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内科药物的分类、常见内科疾病用药、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内科药物知识。

一、内科药物的分类1.根据作用部位和机制分为不同类型的内科药物,一般包括以下几类:(1)心血管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2)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3)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4)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用于治疗各类肿瘤。

(5)抗炎药物:如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物等,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6)调节代谢药物:如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2.每类药物在临床上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

二、常见内科药物与疾病用药1.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对于轻度高血压,常规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即可,对于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常需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2.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还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ACEI/ARB等。

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还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进行治疗。

4.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等。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中药单味药知识点摘要

中药单味药知识点摘要

药物组成
注意事项
羌活(君)防风苍 风热感冒或
术(臣)细辛川芎 白芷黄芩地黄
湿热证慎 用,服药期 间忌辛辣生
(佐)甘草(使) 冷油腻食物
第四节 祛暑解表药
常用中成药
功能 共性
个性
藿香正气水(片 颗粒滴丸口服液 软胶囊)
解表(治疗 阴暑)
化湿,理气 和中
保济丸
祛湿和中
主治
药物组成
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 湿所致的感冒、胃肠型感冒。 症见头痛昏重、胸膈脾闷、脘 腹胀痛、呕吐泄泻
暑湿感冒、晕车晕船
广藿香油(君)苍 术陈皮姜厚朴茯苓 大腹皮生半夏 (臣)紫苏叶油白 芷(佐)甘草浸膏 (使)
孕妇及风热 慎用,忌服 滋补中药。 服藿香正气 水后不得驾 驶机动车船 高空作业等
五、扶正解表药
常用中成药
功能 共性
个性
主治
注意事项
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 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
解表胜湿剂
祛暑解表剂 扶正解表剂
散寒除湿祛 风 化湿和中 益气
有祛风解表、散寒除湿作用
具有解表、化湿、和中作用 体虚感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15个中成药的功能、主治,5个中成药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
解表剂:以疏散表邪(功能),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主治)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
注意事项:大多为辛香发散,有伤阳耗气伤津之弊,慎用:体虚有汗,热病后期津液亏耗,久患疮痈、淋
疏风散寒
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 无
发散风寒 解热止痛
风寒感冒,无汗喷嚏,咽痒咳 嗽,流感初起
二 辛凉解表剂
常用中成药
功能 共性

常用中成药介绍(内科)课件共38页文档

常用中成药介绍(内科)课件共38页文档
特点:口感好,服用方便,医保范围
注意事项:高热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黄芩,板 蓝根,北豆根。
功效到平喘作用; 杏仁、甘草具有轻度抑制呼吸中枢,缓和咽部
的炎症对粘膜的刺激,促进支气管粘膜分泌, 使痰易于咳出起到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 石膏:具有解热作用; 黄芩、板蓝根:起到抗菌、抗病毒、解热,促 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板蓝根,北豆根: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
射干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疱疹病毒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射干的其它作用:射干具有兴奋咽喉粘膜的作用和促进唾液分泌,对 于咽炎的咽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七味清咽气雾剂
山豆根是中医喉科要药,随着近年来对其进行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证实山豆根对咽炎确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七味清咽气雾剂将其作为 君药之一。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适应症: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支气管
炎等引起的高热不退、鼻塞流涕、咳嗽痰黄、 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等
特点:医保范围,价廉,覆盖面广
注意事项:腹泻患者慎用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始创于1890年,由潘氏两兄弟创立 ※主营品种:治咳川贝枇杷露 ※1929正式启用“潘高寿”品牌 ※品牌现值:4.15亿元
组成: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 蝉蜕
功效:发汗解表,清里退热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发汗、解热、镇痛:桂枝、柴胡、葛根、
抗病毒、抗炎:黄芩、浮萍,蝉蜕等
透疹:蝉蜕、浮萍,葛根。可用于麻疹初起的 发热,恶寒,疹出不畅之证。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咽红,鼻塞, 流涕等。感冒,麻疹早期。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

中医常见病用药指导第一节外感病证一、感冒[病因病机]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腠理不密有关,导致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诊断]1、冬春季多见,有伤风、受凉、淋雨史,或正值时行感冒流行之际。

2、起病较急,病程多3—7d,一般不传变。

3、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楚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兼有胸闷,呕恶,食欲减退,便溏等症。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

[辨证论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阴虚感冒[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二、外感发热[病因病机]外邪入侵人体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

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引起赃腑气机紊乱,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

[诊断]1、体温升高,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腋下温度在37℃以上,直肠温度在37.6℃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起病急,一般在3日之内;病程较短,约2周左右。

3、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吗,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

4、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或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等。

5、具有西医学感染性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尿或大便中有脓细胞,血、尿、骨髓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B超检查胆囊体积缩小、收缩及排泄功能差等炎性改变等。

[辨证论治]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预防调摄与注意事项]第二节肺病证一、咳嗽[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杂病)常用中医药用药指导知识朱姝中药起源于远古时代,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对维护我国人民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部分常见内科杂病的治疗一、感冒(一)含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

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传、证候相类似者,称为实行感冒。

(二)病因1.外感六淫,风为主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

因四时六气各有偏盛,故风邪常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证型。

如深秋冬令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

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合,暑多夹湿,每又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

但一般以风寒、风热证为多见,暑湿证次之。

至于梅雨季节之夹湿、秋冬兼燥等,亦每可见之。

2.时行疫毒伤人若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互相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其病诸侯》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良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三)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一般而言,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为特征;风热感冒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为特征。

其中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辨证主要依据。

亦有初起属风寒感冒,数日后出现咽喉疼痛,流涕由清涕转为黄稠,此为寒邪郁而化热。

2.辨不同兼夹夹湿者多见于梅雨季节,以身热不扬,头胀如裹,骨节疼重,胸闷,口淡或甜等为特征;夹暑者多见于炎夏,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为特征;夹燥者多见于秋冬,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为特征。

3.辨偏实偏虚一般而言,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

至于虚体感冒往往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四)治疗1.风寒束表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实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淡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淸肃。

治法: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清宣肺气功能,但前方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方重在清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3.暑湿伤表证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日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若暑热偏盛者,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较甚者,加豆卷、藿香、佩兰等;里湿偏盛,口中黏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

附虚体感冒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

其病邪属性仍不外四时六淫。

但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临床表现肺卫不和与正虚症状并见。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1. 气虚感冒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2.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治法:滋阴解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常用药:玉竹滋阴,以滋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若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者,加沙参、麦冬;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加地黄、当归。

此外,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很多,如感冒清热颗粒、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大青叶口服液等等,很多人使用这些药的时候,认为感冒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可是疗效往往欠佳,这又是为什么呢?治疗内科杂病,中药不是用现代药理学来指导,而是用中医理论来指导用药,我们用中医理论分析一下这些中成药,总结其如何应用。

1.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一般应用于感冒初期,这时候首先来看一下感冒清热颗粒的组成,分为四类:荆芥穗、防风、苏叶、白芷药性偏温,可以解表散寒,薄荷、柴胡药性偏寒,可以解表散热,桔梗、苦杏仁可以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地丁、芦根可以清热生津止渴,所以这个方子从总体上来看,没有特别明显的寒热趋势,比较适合用于感冒初期,寒热趋向并不明显的时候,一旦寒热趋向明显了,就需要选择寒热药性明显的中成药了。

2.藿香正气系列产品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包括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和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在很多人的心里,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用于夏天高热中暑,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藿香正气系列产品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法半夏、甘草等,其中主药是藿香,藿香的药性偏温,再看其他的药物,基本都是温性的药物,疗寒以热药,所以应该治疗寒性的疾病,因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湿滞。

并不应该治疗夏天高热中暑,尤其是藿香正气水,其中含有酒精,不但无法治疗夏天的中暑,反而会加重病情。

为什么人们总认为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可以治疗中暑呢?这是因为到了夏天,因为炎热,大家贪凉喜冷,常常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里,然后服用冷饮,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外感风寒,内伤脾胃,造成湿滞,正是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的适应症。

因为夏天容易得,所以叫做阴暑证,因此藿香正气系列产品治疗的是阴暑证,而不是高热中暑。

3.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的主要组成是双花,即金银花,黄芩,连翘,和黄连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三味中药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金银花和连翘还可以发散风热,三味药物都是寒凉的药物,但是因为药味少,药量也不重,所以一般治疗风热感冒的轻证。

4.板蓝根颗粒很多人在感冒初始的时候使用板蓝根颗粒,却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因为从板蓝根颗粒中主要的药物板蓝根分析,板蓝根是一味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药物,即是说风寒感冒应该是没有效果的,风热感冒效果也并不明显,但当有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改善咽喉肿痛的症状。

很多人感冒使用板蓝根颗粒,也是因为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认为可以治疗病毒感冒,其实这种用法也是不妥当的。

二、胃痛(一)含义胃痛是以上腹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

(二)病因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寒性收引,易使气机瘀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

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

2.饮食不节这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如长期过食或暴食生冷,耗伤中焦阳气;或饮酒无节,损伤胃体;或偏食辛辣,蕴热伤阴,或嗜食肥腻炙煿,积滞难消,酿生湿热;或饥饱无常,特别是空腹过劳或饱餐后用力过度而损伤胃气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发生胃痛。

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说:“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如《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谓:“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4.脾胃素虚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互为表里,共主升降。

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焦虚寒,失其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则均可导致胃痛。

素体脾胃虚弱,遇有饮食失调、外感邪气、情志刺激,更易引起胃痛发作或加重。

5.药物损害过服寒凉、温燥中西药物,伤胃体,耗胃气,损胃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而痛。

《证治汇补·心痛》指出:“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

”上述几种发病因素可单独作用,也可兼而发病。

(三)治疗1.寒邪客胃证症状: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

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若病情较轻,可服生姜汤,结合局部热熨即可缓解。

若寒邪较著,加荜茇、川椒、肉桂、厚朴等,以助散寒理气止痛;如兼见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可加苏叶、桂枝、防风等以疏散风寒;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宿食停滯,兼见胸脘痞闷,嗳气或呕吐者,可加神曲、鸡内金、菜菔子、半夏等,或加服保和丸以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2.饮食伤胃证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