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耸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挑战。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迅速等特点,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总体布局1、防火间距高层住宅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 米。

防火间距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2、消防车道小区内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4 米,转弯半径不应小于 12 米,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被占用或堵塞。

3、登高操作场地高层住宅建筑应在消防车登高操作面一侧设置登高操作场地。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15 米和 10 米,其坡度不应大于 3%。

登高操作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便于消防车辆展开救援作业。

二、建筑结构防火1、耐火等级高层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承重墙、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0h 等。

2、防火分隔建筑内部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以阻止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例如,楼梯间、前室、电梯井等部位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火灾通过竖向通道蔓延。

3、管道井防火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不燃烧体。

三、安全疏散设计1、疏散楼梯高层住宅建筑应至少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且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居住人数和疏散要求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1 米。

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浅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黄驹华

浅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黄驹华

浅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黄驹华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大量的高层民用建筑,一些工程建设消防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有效处理好这些问题,近几年以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等多部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相继修订、发布。

此次浅谈主要是探讨分析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1、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必要性对于高层民用建筑来说,防火设计是建筑安全重要的一环。

高层民用建筑在发生火灾后存在疏散和消防问题,火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因此需要基于高层民用建筑的自防自救合理采取针对性的防火措施,确保各项防火措施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由于会受到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及消防部门建审科等的影响,因为不同部门对规范有不同侧重及理解,(注:从2018年10月1日起,消防审查归并到施工图审查机构。

)导致建筑工程存在超标执行规范以及不合理行为,增大了建设工程的成本,也会给建筑带来火灾隐患。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剖析2.1低标准执行规范问题该项问题会导致建筑物存在火灾隐患,尽管低标准执行规范有利于建设单位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然而却使其无法满足安全使用的目的,更不用说技术先进性。

如果此时出现火灾事故,将会造成极大影响,后果相当严重。

例如,某地音乐厅,设置在一类高层建筑的第五层和第六层(位于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内,不能按裙房考虑),建筑面积为3764m2。

该建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上下两层贯通,尽管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然而防火分区面积仍超过标准设定(防火分区面积不得超3000 m2);第二,该建筑的主入口位于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之间,并且是合用前室,这样就对原先防烟楼梯间的防烟功能造成破坏影响;第三,大厅与室内使用纸面石膏板和轻钢龙骨作为隔墙,耐火极限小于2小时;包房位于走廊尽头,并且窗户被外部广告牌所遮挡,地面装修使用地毯装修方式。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大量人口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城市中。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建筑物不断的向高层化、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建筑物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形成大量高密度的“钢筋水泥的森林”。

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也不断地增大,这样就会导致防火安全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频繁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保障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对防火功能的设计要求,从而为火灾时人员逃生和财物的抢救提供有效的保证。

本文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避难行为和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分析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目标及方法、时间和对策,提出了防火设计中的问题,得出有效安全的防火设计措施。

【关键词】火势蔓延;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由多专业(建筑、结构、空调、电气、给排水)共同采取安全措施的综合体现,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上应优先保证人员在火灾中的安全,同时考虑如何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灾的损失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破坏,利用性能化设计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组织人员安全疏散达到高层建筑防火性能总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1.1 可燃物较多,火势蔓延较为迅速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风道等竖向井道部位,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一旦发生火灾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高级旅馆、图书馆、档案楼、科研楼、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装修家具等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发烟量大,燃烧猛烈,火灾容易蔓延。

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 m/s;在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 m/s,烟气沿楼梯间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 m/s。

高层建筑消防保证措施

高层建筑消防保证措施

高层建筑消防保证措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普遍。

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特别是火灾对于高楼来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消防保证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的消防保证措施展开阐述,包括火灾预防措施、建筑结构安全、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疏散通道设计、消防设施设备以及消防应急预案等方面。

1. 火灾预防措施火灾预防措施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环节。

高层建筑应设置适量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箱等,以便在初期火灾情况下能够迅速控制火势。

同时,高楼的电气线路应采取防火套管保护,并配备有辅助设施,如火灾报警装置、烟雾探测器等,以提前发现火灾隐患。

此外,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单位的火灾安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提高员工的火灾安全意识与逃生自救能力。

2. 建筑结构安全高楼建筑的结构安全是消防保证的基础。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耐火材料对结构进行保护,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同时,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此外,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通道应设计得宽敞明亮,便于疏散逃生,并配置紧急照明设备,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不受影响。

3. 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的消防中不可忽视。

通过设置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探测设备,可以在火灾发生初期迅速发出警报,并将信息传输至消防控制中心,及时采取有效灭火措施。

此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高楼建筑的消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根据烟雾或温度的变化直接启动喷水装置,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4. 疏散通道设计疏散通道设计是保证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重要环节。

在高楼建筑中,必须合理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并确保其畅通且明显标识。

幕墙、安全楼梯、应急避难层等都是高楼疏散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考虑人员疏散的时间和距离,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生。

5. 消防设施设备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以便及时灭火。

消防栓、消防水泵、消防水池等设备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消防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消防工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石、 金属 等) 。 只 有 综 合 考 虑 到 构 件 的 防 火 计 出适 当 数 量 的 安 全 疏 散 通 道 出 F I 。
防火措施, 主要包括 : 采 取 措施 确 保 高 层 建 筑 物 主 体结 构 具 备 良 好 的 耐 火 稳 定 性 、 采 极限以 及燃烧性 能这两种 因素 , 才 能 够 切 实 保 证 层 建 筑 主 采 取措施搞好高层 建筑物报 警系统和 取 措 施 搞 好 高 层 建筑 物 防火 分 隔 和 安 全 通 道 的设 计 、 采 取 措 施 搞 好 高 层 建 筑 物 报 警 定性 。 灭火装 置的安装
学 术 论 坛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0 L 0 G Y
墨圆
浅 谈 高层 建 筑 防 火 措 施
林 英健 黄奕贤 ( 1 . 泉州 市公安 消防 支队 石狮大 队 福建 泉州 3 6 2 7 0 0 ;2 . 泉州 市公 安 消防支 队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在当 今 时代 , 我 国经济建 设不 断发展 , 高层建 筑的建设数量 也 日 益增 加 。 与此 同时 , 高层建筑 火灾也 频繁发 生 , 这 带来 了巨大 的人 员伤亡 以及 财 产损失 。 在 这样 的 大背景 下 , 有必 要深 入地 探索 高层建 筑 防火措施 , 切实保 证 高层建 筑的安 全性 。 关键 词 : 高层 建筑 防火 措施 .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7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7 ( c ) 一 0 2 2 3 - 0 1 高 层 建 筑 受 到 自身 建 筑 特 点 的 限 制 而 层 建 筑 物 与 三 级 和 四 级 防 火 等 级 的 高层 建 斯 卡 的 情 况 下 , 必须安装减压装置 ; 第四 , 存在 着 较 多 的火 灾 隐患 , 一旦发生火灾 , 也 筑 物 的 防 火 距 离 应 该 达 到 七 米 和 九 米 。 安 装 高 层 建 筑 物 的 屋顶 水 箱 , 高 层 建 筑 物 . 2 科学 合理 地设计 防 火分 区 的 屋 顶 水箱 的 高 度必 须 达 到 最 不利 点 消 火 非 常 不 容 易进 行 扑救 。 所以 , 必 须 高 度 重 视 2 高层建筑防 火措施 , 从 而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述, 以供 同行探讨 。 关键词 : 高层建 筑; 防火安 全; 技术措施
前 言
高层 建 筑 一 旦 发 生 火 灾 , 会 造 成 迅 速 蔓 延 之 势 , 人 民 就 给
指 设 有能 阻 挡 烟 气 的 双 向 弹 簧 门 的楼 梯 间。 管 道 井和 电缆 井 等 竖 向 井道 , 必须 采 取 分隔 措 施 。 按 照 GB5 0 5 1 9 (0 1版) 0 4 — 52 0 9
的 面 积 叠加 计 算 , 样 很 容 易 超 过 一 个 防 火 分 区面 积 , 旦 发 这 一
生火 灾容 易 形 成 烟 囱效 应 , 速 火 势 蔓 延 , 成 较 大 损 失 。根 据 加 造
GB 5 0 5 9 5 (0 1版)高层 民用建 筑设 计防 火规 范》 0 4 —1 9 2 0 《 第
住 宅 外 的建 筑 高 度 超 过 3 m 的二 类建 筑 以及 塔 式 住 宅均 应 设 2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和极 大的社 会影响。 因此 ,
采 取相 应 的防 火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 阻止 高 层 建 筑 火 灾 的 发 生 、 蔓 延扩 大 , 保 人 民 群 众 生命 财 产 的 安 全 是 当代 消 防 工 作 者 的历 确 史 使命 。
<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 532条及 533条的规定 , 第 -. .- 电
( 高 层 建 筑 设 有 中庭 时 , 火 分 区 面 积 应 按 上 、 层 连 通 3) 防 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高层 民用建 筑火 灾蔓 延扩 大 的主要 途径
高 层 建 筑 一 旦 发 生 火 灾 , 于 烟 囱 效 应 , 大 地 加 快 了火 由 极 势 的 纵 向 蔓延 速 度 。高层 建 筑 火 灾 蔓 延 的 途 径 很 多 : 楼 梯 间 、 ① 电梯 井 、 电缆 井 、 道 井 等 竖 向疏 散 通 道 和 各种 井道 : 管 ( 筑 物 建 外墙 上 的 窗户 和 玻 璃 幕 墙 : 建 筑 内 部 的 共 享 空 间 , ③ 比如 天 井 、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火灾防控设计:高层建筑的设计应采取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措施,确保火灾时能够控制火势和人员疏散。

同时,要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疏散通道等。

2. 结构材料防火: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能
够在火灾发生时阻止火势蔓延。

常见的做法是采用阻燃材料、耐火
板等。

3. 电气系统安全: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保
证电线、配电箱等设备具备良好的绝缘和阻燃性能。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
灾并触发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

5. 疏散通道设置:高层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
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6. 照明和安全标识:高层建筑内部应设置明亮的照明系统,以提供充足的照明。

同时,应设置清晰的安全标识指示火警报警按钮、疏散通道等位置。

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防火规范主要是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布局和设计防火措施。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探讨摘要: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一座座高层建筑并肩而立,不仅美化了城市,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了环境和条件。

怎样保证高层建筑实用、经济、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由于高层建筑高、楼内人员多、情况复杂,存在着引发火灾的诸多因素,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与火灾扑救都十分困难,防止高层建筑火灾是广大设计人员的重中之重。

本文介绍了从高层建筑的特点看火灾的危害性,分析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问题,探讨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危害性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目前在大中型城市,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资源有限,高层建筑建设速度快,并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容纳人数多,纵向交通容量有限,而且外部开放空间面积少,当突发火灾灾害时,避难和消防难度较大,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此,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在发生火灾时抗变形能力、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阻止火势蔓延和人员安全疏散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高层防火设计的措施。

一、从高层建筑的特点看火灾的危害性1、有限的疏散途径。

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主要是电梯,而一般电梯没有防烟防火措施,发生火灾时必须停用。

而消防专用电梯又主要为消防人员扑火救援使用的,加之塔楼无避难层设计等原因,因此出现火情后有限的步行楼梯间是室内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途径。

2、较长的疏散时间。

高层建筑楼层高,且无避难层(除100米以上高层外),到达安全出口的距离较长,因此人员需较长时间才能安全疏散。

3、拥挤的疏散人流。

发生火灾后受烟气毒性、黑暗、恐慌心理和逃生欲望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人员在有限的疏散楼梯间汇集后,很易出现拥挤堵塞,其情况可想而知。

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问题1、现在许多高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装修居住,持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隐患,如果不予以重视的话,会对高层防火带来影响,这些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外墙保温材料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装修过分豪华带来安全隐患;建筑防火审核存在困难;消防方面设计不足;消防设施设置不完善;人员的自救意识差。

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防火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防火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防火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屹立在世界的各个城市,这些参天大厦构成了现代化城市的独特面貌,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

高层建筑节约用地,美化城市,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但同时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完善、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特点建议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1 火势蔓延速度快首先,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很多,如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水道等,如果没考虑防火分隔措施或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烟、气的迅速蔓延,容易形成竖向的“烟囱效应”。

事实证明,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沿着竖向管井,烟气只需要30s就可以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其次,在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过程中,工程采用了大量的高分子材料、纤维制品、木材等,加重了火灾负荷,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难以控制,且伴随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1.2 人员疏散难度大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垂直距离大、结构复杂,从高层到地面的疏散时间比较长,再加上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较为集中、火灾蔓延速度快等,给人员的疏散带来极大难度。

同时,由于火灾时烟气使能见度降低,造成被困人员的恐慌,逃生时容易出现拥挤、踩踏情况,使安全疏散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1.3 消防救援难度大首先,虽然近年来云梯消防车的高度在不断增加,但云梯高度仍很难满足实战需要,而且云梯在升到一定高度后,即使是在微风的状态下也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不利于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

其次,由于消防用水量较大,而高层建筑的供水存在一定困难,直接影响了火灾的扑救。

再次,由于火灾时烟气首先冲向着火房间的顶部然后向水平方向扩散,当烟气越来越多时,便开始下沉,并通过房间门迅速蔓延到整个走廊,再通过竖向管井及外窗蔓延到整栋建筑,给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困难。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设计建筑材料的防火特性1.确保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符合要求:选择不易燃烧、难以燃烧或具有自灭火性能的材料;2.使用防火涂料或涂层:经过防火涂料或涂层处理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3.考虑建筑材料的烟气和有害气体排放:选择排放较少的建筑材料,减少火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完善建筑结构的防火措施1.设计合理的防火分隔墙:将高层建筑的不同区域分隔开来,减小火势蔓延的可能性;2.设计消防通道和逃生楼梯: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从建筑中逃生;3.安装消防设备:如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及疏散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4.考虑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采用耐火材料、耐火缓冲带等,确保建筑结构在火灾中保持稳定。

三、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局1.接纳容纳人员数量的原则: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用途,确定合理的人员容纳量,确保人员疏散时不过度拥挤;2.合理布置建筑内部区域:将易燃、易燃烧物料等区域与疏散通道、防火分隔墙等分开;3.考虑建筑的安全纵深:设置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安全缓冲区,减少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

四、加强火灾预防措施1.建筑内进行定期的火灾风险评估:了解建筑内火灾可能性较高的区域和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安装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预警人员并进行紧急疏散;3.增加火灾研究和培训力度:与消防部门合作,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加强建筑防火监督和管理1.加强建筑主体设计阶段的防火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防火规范和要求;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检查:监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措施,以确保其符合规范;3.定期进行建筑验收和检测:检查建筑的防火措施是否有效,及时修复和改进。

总结: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确保高层建筑安全的基本保障。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防火特性,完善建筑结构的防火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局,加强火灾预防措施以及加强建筑防火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并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摘要】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将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并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做好消防设计工作,避免高层建筑遭到火灾的严重损害。

本文分析了在高层建筑当中的火灾特点以及消防隐患,并简单探讨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包括将建筑主体所具有的耐火性能提高,设计防火分区以及防火间距,设计安全疏散楼梯,设计避难层以及消防电梯,设计好防排烟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等。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目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建筑当中发生的火灾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将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并带来负面影响[1]。

因此,应予高层建筑当中做好防火设计工作,以便防患于未然,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文简单分析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以便保证消防安全。

1在高层建筑当中的火灾特点以及消防隐患火灾特点1.1火势较猛,容易快速蔓延因为高层建筑当中存在较多的井道,例如电缆井、管道井以及楼梯间等,这些井道在火灾出现的情况下,容易充当各种烟囱,从而起到助火作用[2]。

过多的井道不仅会为火势的蔓延提供较多的途径,而且还会将烟气以及火苗迅速带到整幢大楼当中,因此,一旦高层建筑当中发生火灾,则火势较猛,容易快速蔓延。

消防隐患1.2.1高层建筑当中有较多的人员,发生火灾时较难疏散在现代都市当中的高层建筑,一般具有较大的垂直距离以及较多的层数;建筑内部的人员较多,当火灾发生时,恐惧与逃生的本能促使建筑内部的众多人员朝安全通道的方向涌去,于是就容易发生踩踏以及拥挤等不良情况,给安全疏散工作的进行造成一定的难度。

1.2.2火灾发生后,容易持续较长的时间并造成较大的危害面因为在高层建筑当中,存在较多的构件以及设备,再加上较多的复合高分子材料被用于建筑的室内装修当中,当火灾发生时,其负荷较重,并会加速有毒烟气的产生。

浅析高层建筑中的防火设计措施

浅析高层建筑中的防火设计措施

着 温度 的 变 化 而 出现 力学 性 能 的变 化 。在 温 度 超 出 它们 的 承 载力 则 控 制在 5 0 0米 内 。防火 墙应 为耐 火极 限 4小 时 的非燃 烧 体 . 上 面 度 的时 候 就 会使 得 它们 自身 的 弹性 和强 度 不 断 的 降低 .随之 造 成 如 有洞 口应装 设 甲级防 火 门窗 - 各 种管 道 均不 宜 穿 过 防火墙 不 能 的结 果 就 是 恶化 火 灾 的可 能 性 大 大 增加 高 温 对 建筑 物 的影 响 不 设 防 火墙 的 可设 防 火卷 帘 . 用 水幕 保 护 仅 是会 导 致 其性 能 和 耐火 能 力 的 降低 还 会 造 成 不等 的建 筑 物 温度 变形 或 者 截 面应 力 重 分布 也 就是 说 . 温 度 升 高 的时 候 由于 混 泥土

浅 析 高 层 建 筑 中 的 防 火 设 计 措 施
雷 雯 霈 张 利 c 内蒙 古智 , 1 - m 程设 计 有 限公 司 内蒙 古 呼 和浩 特
0 1 0 0 0 0 )
中 图分 类号 : T U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3 — 5 8 1 1 f 2 0 1 3 ) 0 1 — 0 0 6 5 — 0 1
室 内起 火 .这些 竖 直 通道 的烟 囱效 应 就 会 使 烟 火很 容 易 由建 筑物
2 . 4室 内消 火 栓 的设 置范 围
f 1 ) 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 f 2 ) 消 防 电梯 前 室 或 与 防烟 楼 梯 的 下层 蔓 延 到上 层 。第 三 . 高 层建 筑 中 大 多存 在玻 璃 幕 墙 。发 生火 灾时. 玻 璃 幕 墙很 快 会 因 达 到耐 火 极 限 而破 碎 , 从 而 成 为 火势 蔓 延 问 的 合用 前 室 内,方 便 消 防 队员 尽 快 利 用 消火 栓 向火 灾 发 起 进攻

浅谈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人 员密集, 疏散 时 间 也相 应 大 幅增 加 。 技 术 等 科技 的 最 高成 就 。 表 现 了城 市 社 会 、 经 济 文 化 程 度 和 现 疏 散 距 离 长 .
2 . 4 火灾救 援难 度 大 , 对装 备 手段 的要 求高
超 高 层 建 筑较 普 通 建 筑 。 火 灾救 援 难 度 大 。由于 城 市 高楼 缺 乏地 面 消 防行 动展 开 的 场 地 . 而且 当前 国 内的超 高层 我 国的 建 筑 设 计 规 范将 建 筑 高度 超 过 1 0 o m 的 建 筑 定 义 林 立 , 建 筑 , 外墙 多 为玻 璃 幕 墙 , 一旦 破 碎 极 易 时地 面人 员 造 成 伤 为“ 超 高层 建 筑 ” . 超 高层 建 筑在 避 难 层 、 停机坪 、 消防水压 、 灭 害 . 并 对 地 面 消 防救 援 车 辆及 供 水 设 备 造 成 破 坏 , 加 之 玻 璃 幕 火设 施 、 正压 防烟 及 火 灾 自动报 警 方 面均 有 特 殊 的要 求 。 超 高层 建 筑 作 为 一 个 城 市或 地 区 的 标 志 , 建造 耗 资 巨大 . 涉及 建筑 、 结构、 机 电、 防 火、 交通 、 能 源、 环境等 一 系列的 问
3 . 1 防火隔离设计
( 1 ) 防 火墙 设 置 要 避 开 在 U、 L形 等 高层 建 筑 的 内转 角 处 , 两侧 的 门 、 窗、 洞g / . 之 间 最 近 边 缘 的 水 平 距 离不 应 小 于 2 m, 防
火墙 上 不 应 开 设 门 、 窗、 洞 口。
( 2 ) 防 火墙 应 直接 设 置 在 建 筑 的 基 础 或 框 架 、 梁 等承 重 结 构上 。 框架、 梁等 承 重 结 构 的耐 火极 限 不应 低 于 防 火墙 的 耐 火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工程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工程设计
火设 计 的 几 点 思考 。 【 键词】 关 高层 建 筑 ; 火 设 计 防
建 筑 物 受 力 位 移 或 变形 不受 阻 和 破 坏 而 设 置 的缝 ,它 包括 伸缩 缝 、 沉 降缝 、 震 缝 。随 着 不 同 大 小 、 型 、 高 及 地 质 条 件 的不 同, 缝 宽可 抗 体 层 其
21 00年
第 2 期 3
S IN E&T C N L G N O M T O CE C E H O O YIF R A I N
O建筑 与工程。
科技信矗 Leabharlann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工程设 计
单 玲 ・ 马桂媛 ( 州市城 乡供水 中心 山东 滕 州 2 7 0 滕 7 5 0)
【 摘 要】 高层 建筑的 消防安全一直是 消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分析 了现代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并针对其提出 了高层建 筑防
O 引 言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飞 速 发 展 和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体 积 庞 大 、 达 到 8 ~ 2 mm。 形 缝 上 下贯 通 整 个 建 筑 物 , 0 10 变 嵌缝 材料 具 有 一 定 的燃 结 构 复 杂 的 建 筑 在 各 地 越 建 越 多, 层 建 筑 不 断 涌 现 , 类 建 筑 的 防 高 该 烧 性 。 且 此 处 涉 及 的部 位 不 大 , 不 引起 人 们 的 注 意 。 《 而 常 高规 》 定 变 规 火设 计 很 多 在 现 行规 范 中 尚未 有 明 确 规定 或 按 现 行 规 范 执 行 有 困难 。 形 缝 构 造 基 层 应 采 用 不 燃 烧 材 料, 缆 、 燃 气 体 管 道 和 甲 、 、 类 电 可 乙 丙 因此 , 为 规 格 式 防火 设 计 的有 效 补 充, 筑 防火 性 能化 设 计 在 我 国得 液 体 管 道 , 应 敷 设 在 变 形 缝 内 。但 实 际 工 作 中仍 然 存 在 将 电缆 甚 至 作 建 不 到 了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和 应 用 。性 能 化 防 火 设 计 , 建 立 在 火 灾 安 全 工 烟 道 设 在 变 形 缝 内. 变 形 缝 内使 用 大 量可 燃 材 料 等 问 题 。 是 在 程学 基 础 上 的一 种 新 的建 筑 防 火 设 计 方 法 , 突 破 了 规 格 式 防 火 设 计 它 因 此 . 强 化 变 形 缝 材 料 的 管 理 , 化 变形 缝 的设 计 、 核 和 验 收 应 强 审 针对 建 筑 物 结 构 类 型 , 应 的层 高 和 面 积 等 的 限制 , 建 筑 物 的 结 构 、 相 从 管理。 功能 和 内部 可 燃 物 等 方 面 的 具 体 情 况 出 发 , 建 筑 物 火 灾 危 险 性 进 行 对 21 加 强 对 竖 向 孔 洞 防 火 封 堵 检 查 例 如 当 二层 楼 发 生 火 灾 时 , .. 2 火 定 量 评 估, 供 更 加 灵 活 有 效 的设 计 选 择 , 到 最 优 化 的 防 火设 计 方 案 提 得 势 从 中部 变 形 缝 向三 层 楼 蔓延 , 作 封 堵 的 不 燃 烧 材 料 发 生 爆 裂 凸 起 , 用 和 最 合 理 的 防火 保 护 。 但 未 窜火 , 三 层 楼 商 场 免 受损 失 。 火 灾 现场 中有 一 根 10 V 使 而 5 P C管 道 由 于 性 能化 防火 设 计 针 对 复 杂 建 筑 无 法 替 代 的优 势 , 目前 世 界各 穿 过 二层 楼 与 三 层 楼 之 间 的楼 板 , 因未 加 设 阻 火 圈,V P C管 道 已 经 在 高 国都 把 它 作 为 研 究 的 重 点 。 在 我 国, 能 化 防火 设 计 研 究 和应 用 起 步 性 温 下 变形 , 果 火 灾 没 有 及 时得 到控 制 , 很 有 可 能 通 过 此 处 蔓 延 到 三 如 就 相 对 较 晚 , 经 过广 大 科 研人 员 的努 力 和 消 防监 督 审查 部 门 的大 力 倡 层 楼 . 充 分 说 明 有 效 的 防火 封 堵 在 建 筑 防 火 中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作用 , 但 这 因 导, 已走 出完 全 依 赖 国外 技 术 的状 况 ,性 能化 ” “ 的思 想也 为广 大 消 防审 此 在 设 计 、 工 、 收 等 环 节都 必 须 引 起 高 度 重视 。 且 在 重 点 单 位 消 施 验 并 查 执法 人 员 所 接 受, 能化 防 火 设 计 在 一些 工 程 项 目上 得 到 了应 用 。 性 防安 全管 理 制度 中应 增 加 竖 向孔 洞安 全 管理 内 容, 以把 责 任 确 实 落 实 在业主身上 。 1 高层 建 筑 火灾 的特 点及 隐患 213 加 强 对 消 防 电梯 挡 水 设 施 检 查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是 不 按 规 范 .. 一 1 人 员 多 、 散 难 现 代 高层 建 筑 的层 数 多 、 直 距 离 大 。 部 人 员 要 求 在 消 防 电梯 门 口设 置 挡 水 设 施 。 . 1 疏 垂 内 二是 疏 忽 了对 消 防 电梯 井 底 排 水 密 集 , 旦 发 生 火灾 , 于 人 们 的 本 能 , 生 和 恐 慌 心 理 在 此 时 都 显 现 设 施 检查 。 一 由 逃 出来。 家都 一 窝 蜂 的 涌 向安 全 通 道 , 时极 易 出现 拥 挤 、 踏情 况 , 大 这 踩 使 21 加 强 对 防 排 烟 设 施 的检 查 在 对 防 排 烟 设 施 检 查 的 实 际 工 作 .. 4 安 全 疏 散成 为 一 个 较 难 解 决 的 问题 。 中, 还存 在 一 些 误 区。 是 忽 视 了对 排 烟 量 的检 查 。 是不 能 正 确 对 待 一 二 1 火 灾 蔓 延 快 、 势 猛 由 于高 层 建 筑 内井 道 较多 , 电 梯 间 、 . 2 火 如 楼梯 自然排 烟 窗 口的 作 用 。 是对 发生 火 灾 时 应 联 动 多 少 楼层 的 防排 烟 设 三 间 、 道井 、 管 电缆 井 等, 一旦 起 火 这 些 井 道犹 如 一个 个 烟 囱, 有 明显 的 施 不 清楚 具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有哪些?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有哪些?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有哪些?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以下是一些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
1. 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在火灾初期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源,有效减少火灾的危害。

2. 建立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应建立完善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以迅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

3. 配置灭火器材:高层建筑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箱等,并定期检查其是否完好有效。

4.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方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各项防火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 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方应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6. 建立应急预案: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方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人员分工,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总之,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防火安全工作,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及火灾预防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及火灾预防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及火灾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8-12-13T10:32:31.437Z 来源:《红地产》2017年3月作者:李青[导读]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受楼层高度、内部结构、人员密集等因素的影响,会给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

因此,为了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并做好相应的火灾预防措施。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并从使用探测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和合理设计防火系统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在满足于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同时,其本身的消防系统也成为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毕竟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无法发挥作用,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高层建筑施工要求,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并做好相应的火灾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性能。

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1.1 火势猛,蔓延速度极快高层建筑内的设施比较复杂,当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一些可燃物质,如窗帘、家具、地毯等,都会使得火势迅速蔓延。

加之高层建筑内有很多的竖向井道,如电梯井、垃圾通道、排风道等,这些都是火势蔓延的道路。

而且这些竖向井道有很强的抽风作用,会加大空间与火源的接触面积,起到助燃的作用。

建筑的楼层越高,竖向井道的抽风作用就越强,火势蔓延就会越迅速。

1.2 灭火设备复杂,火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计都是为了发生火灾时,满足建筑内人员自救的。

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内的灭火设备较为复杂,很多人员不会使用,一旦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消防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火灾发生初期是灭火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多数人员不会使用灭火设备,使得火势不断蔓延。

等到消防人员赶到火灾现场时,还需要登上高楼,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体力,而且与消防中心的联系不便,增加了灭火难度。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摘要:在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也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火灾也频繁发生,这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地探索高层建筑防火措施,切实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措施高层建筑受到自身建筑特点的限制而存在着较多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也非常不容易进行扑救。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层建筑防火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火灾的发生。

接下来,本文将提出几点高层建筑防火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1 采取措施确保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具备良好的耐火稳定性1.1 防火等级和材料的选用根据我国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防火能力,主要包括四个防火等级,其中高层建筑物一定要达到一级或者二级的防火等级要求。

高层建筑物的防火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构件的防火极限以及燃烧性能。

具体来说,构件的防火极限也就是说,构件在接受火灾威胁开始,直至不具备支撑力量的时间。

构件的材料根据燃烧性能进行区分,主要包括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

只有综合考虑到构件的防火极限以及燃烧性能这两种因素,才能够切实保证层建筑主体结构具备良好的防火稳定性。

1.2 高层建筑物必须按照其防火等级来科学合理地选用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具体来说,一级防火等级的承重墙、柱应该是防火极限达到三个小时的非燃烧体,梁应该是防火极限达到两个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该能够达到三十毫米以上。

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的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隔墙和吊顶等存在着良好的防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也必须尽量的选取不燃或难燃材料,主要包括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搞好高层建筑物消防安全防范工作。

2 采取措施搞好高层建筑物防火分隔和安全通道的设计2.1 科学合理地设计防火间距在高层建筑物中,为了避免火灾以辐射热的途径进行蔓延,在不同的高层建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适当的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保证措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保证措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保证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筑设计、消防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展开对以下几个标题展开详细阐述。

1. 建筑设计方面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首先,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应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采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墙隔离不同楼层的火灾蔓延,并合理布局逃生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应考虑消防通道的合理设计,包括宽度、位置的设置,保证消防车辆的通行,并且设置消防设备所需的垂直通道,方便消防人员进行救援和灭火。

2. 消防设施的完备性与可靠性除了建筑设计阶段的保障措施,高层建筑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灭火器等。

这些设施的选型和布局应根据建筑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覆盖面广、反应快速、可靠稳定。

在消防安全保障注意点上,需要注意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还需要配备更高级的消防设施,如消防升降机、自动灭火系统等,以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

3. 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不仅仅依靠建筑设计和设备设施,还需要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包括火灾预防演练计划、消防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灭火逃生指导等。

首先,高层建筑应制定火灾预防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其次,需要组建专业化的消防队伍,负责高层建筑的日常巡查、火灾报警处理和紧急救援工作。

消防队伍的成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证书资质。

最后,建立灭火逃生指导制度,定期对住户、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认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使用灭火器的技巧。

同时,要加强与住户、业主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火灾预防意识,形成全民防火的共识。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防火设计浅谈.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防火设计浅谈.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防火设计浅谈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 高层建筑也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各城市涌现 , 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此时就凸显得更加的明显 ,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 也成了摆在建筑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1高层建筑的定义高层建筑是指 10层以及 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建筑(除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 24m 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

2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2.1火灾蔓延快通常情况下, 高层建筑生火灾时, 火灾蔓延非常快。

由于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 高层建筑内空气流动快, 空气流动是造成火灾蔓延的重要因素, 那些在普通建筑内不易蔓延的小火星在高层建筑内部却可引发火灾。

另外, 大多数高层建筑都设有多而长的竖向井管如楼梯井、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风管道等,一旦室内起火,这些竖直通道的烟囱效应就会使烟火很容易由建筑物的下层蔓延到上层。

2.2人员疏散比较困难由于高层建筑内居住的人员多而且较复杂, 楼层又高, 垂直疏散距离比较长, 而高层建筑唯一的疏散设施只有楼梯, 因此, 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 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

实验表明,在一座 50层的建筑内通过楼梯将人员全部疏散完毕用了 2h11min ; 火灾中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是人员疏散速度的 100多倍。

人员疏散又与烟火蔓延方向相反, 人们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疏散,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被困人群往往因来不及疏散而被烟火熏死或烧死。

2.3扑救难度大(1登高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徒步登楼作战的极限在 10层左右,再高将因体力消耗过大而丧失战斗力。

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

(2用水量大,供水困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 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实例来看, 高层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 而目前,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 因此, 只好借助水泵接合器往高楼供水, 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 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

建筑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土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土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2、土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应用3、谈房屋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4、地方住宅建筑与城市化关联性分析5、地方历史建筑保护化学策略分析全文总字数:21173 字篇一:谈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谈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摘要】高层建筑消防防烟系统的设计水平决定了对火灾烟气扩散的控制水平,为人员疏散和火灾的有效扑救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对高层建筑消防防烟设计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防烟;问题;措施引言近年来,人们对消防排烟设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烟设计需要更高的设计水平。

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必须及时到达火灾地点进行救援,但是,高层建筑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确保消防排烟质量的水平。

如果消防排烟控制系统不完善,会严重影响紧急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1]。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从高层建筑物的布局和排气口的设计的角度来看,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电梯井和楼梯间等垂直管道井形成的烟囱效应和风力效应,会导致火灾的影响更加严重,火灾事故导致的损失将更大。

国外高层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统计表明,伤亡人数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窒息造成的,有的甚至因为没有逃生场所而跳楼。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的防火和防烟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高层建筑中的火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1火势扩散迅速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由于大量的管道和竖井而发生烟囱效应,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对某些楼板进行适当的密封。

此时,建筑物中的竖管井和楼梯间就像烟囱一样,导致大火迅速蔓延,扩散至整个建筑物。

1.2人员密集高层建筑主要是购物中心、住宅和办公楼等,因此其高度决定了非常长的垂直距离,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立即疏散建筑物内的人员。

在这样一个浓烟及高温的环境中,精神变得非常恐慌,很难在短时间内撤离所有人员,根据多起火灾事件的统计,火灾中的死亡人员大多数是由窒息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体积大、人员多、功能繁杂,火灾危险性比普通建筑大得多,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

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

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国内外在防火设计上达成了共识,本文做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防火分隔消火栓
(一)保证建筑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

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摄氏450~650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用。

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

因此,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仍任重道远。

1.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

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

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

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2.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

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

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

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二)做好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设计高层建筑中,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烟气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

所以,要充分考虑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0.3、0.8m/s,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m/s,当烟气无阻拦时,只需1min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

烟气的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

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易形成“烟囱效应”。

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

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

因此,超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能够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从投资方面又低于机械排烟系统,是可行的。

其裙房的楼梯间内可统筹考虑布置。

其风压值应为防烟楼梯间50Pa,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25Pa,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门的开启,又能保证安全地带的压力,对烟气起到排斥作用。

同时,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防止烟气入侵,也为躲避在避难层里的人们提供呼吸用的新鲜空气。

1.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

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三、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

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困难,云梯车需要较大工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

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应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

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

2.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米2;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米2和60米、600米2。

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米2或1500米2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米2内。

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

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3.安全疏散通道出口: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

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

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

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

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

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

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三)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

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

考虑到高层建筑以自防自救为主,室内消防用水量比室外的要大些,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住宅楼为30l/s),即消火栓用水量70l/s(住宅楼为50l/s),是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消防用水的上限值。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功能。

因此,其火灾延续时间为3.00h(住宅楼为2.00h),考虑到市政给水状况,由此可确定是否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其容量。

1.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1)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2)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向火灾发起进攻和开辟通道;(3)避难层内设置用于人员自救保护;(4)屋顶或直升飞机停机坪处,用于检查消火栓压力和防止火灾蔓延至顶层及保护人员的作用;(5)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2.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1)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且不小于13m,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2)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在裙房内不大于50m,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3)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减压装置;(4)屋顶水箱。

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

不能满足时,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

如是并联给水方式,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5)水泵接合器。

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

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6)消防管网采取防超压措施。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设置安全阀、泄水阀门等,避免超高压造成给水系统的破坏。

[参考文献]
[1]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