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在高一上历史期末考试中,必须熟记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年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农耕经济、等级制度、礼制思想等。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文化经典。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百家争鸣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的出现。

5. 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

6.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7.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封建制度。

8.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9. 西汉末年的动乱:宦官专权,王莽篡位,东汉的兴起。

10.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

1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国争霸的最终结果。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土地兼并,士族地主的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

这些历史知识点是高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掌握并背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理解后续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史前文明
1. 什么是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是指在出现第一次文字之前就存在的历史时期,它包括史前石器时代、赫墨斯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

2. 史前文明的发现
对史前文明的发现,很多都是由古迹和文物的出土发现得知的,研究史前文明的学科是考古学。

3. 典型的史前文明
典型的史前文明有艾萨克社会、中国的艾蒙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等。

二、古希腊文明
1.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
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它在古埃及、突尼斯和阿拉伯文明中形成。

2. 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古希腊文明的特征是把宗教和神话融合到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同时发展出自由民主式政府。

3. 古希腊文明的文化成果
古希腊有大量的文化成果,包括艺术、建筑、哲学和文学作品。

三、古罗马文明
1. 古罗马文明起源
古罗马文明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开始形成,由古希腊文化产生的。

2. 古罗马文明的特点
古罗马文明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的政治体系著称,并且以其统一的法律体系声名鹊起。

3. 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古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中影响极大,对现代西方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形态、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有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后来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由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 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时虚设此职)。

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控制内服和外服来管理国家。

西周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公九卿制的设置与职能-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3.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皇权与宦官、外戚的斗争-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运作-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特点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变法与政治改革-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政治结构-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中央集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2. 商业经济的兴起- 古代的货币与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限制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 宗族与家族的社会作用-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1.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影响- 儒家文化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道家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制3. 科技发明与创新- 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古代天文学与数学的发展- 医学与药物学的成就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秦朝的统一六国-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2.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 唐太宗与武则天的政治智慧- 宋太祖与明太祖的开国功绩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矛盾与历史进程的关系2.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讨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上是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的归纳: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城市文明的兴起等。

2. 古代东方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黄河文明、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等。

3.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希腊神话、罗马共和政体、罗马帝国的建立等。

4. 西方中世纪文明: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城市兴起与资本主义的萌芽等。

5.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丝绸之路、蒙古帝国的兴起和世界传播、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等。

6. 古代非洲文明:尼罗河文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斯瓦希里人的贸易、金、盖尔达各帝国。

7. 古代美洲文明:秘鲁的印加帝国、墨西哥的玛雅文明、美洲土著文化的特点等。

8. 文化的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文化创造与实用技术的发展等。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及重点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体是)。

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楚王问鼎表明分封制的衰落)B 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王位世袭制、等级林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及重点: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君主制,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封制。

-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郡县之上设立诸侯国,以维护皇权。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促进了社会流动。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 明清的内阁制度: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但实际权力有限,皇帝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手工业的繁荣:丝绸、瓷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在古代中国非常发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贸易路线。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

-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天文学和数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研究非常先进,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

- 医学:《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古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高中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高中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高中历史期末工作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包括远古时代、夏商周、秦汉、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远古时代1. 夏、商、周三代的区别和联系: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继承者,周朝是商朝的继承者。

这三个朝代之间存在父系继承制、宗法制度等共同特点。

2. 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和奴隶社会的形成:中国古代人类起源于黄河流域,原始社会逐渐过渡为奴隶社会,奴隶制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生产方式。

二、夏商周时期1. 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夏朝是在史书中首次出现的朝代,由禹建立,但夏朝历史上缺乏确凿的证据。

夏朝在商朝的攻击下逐渐衰亡。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商朝采用封建宗法制度,分封诸侯,统治者是商公,实行世袭制。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出现了城市和手工业的发展。

3.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周朝由武王建立,采取分封制度,分封诸侯,实行封建宗法制度。

4.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纷争的时期,国家分裂,小国争霸。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多样性,文化盛世,经济繁荣。

5.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由秦始皇建立,统一中国并实行集权制度。

秦朝的主要政策包括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各个政权统治不稳定。

经济上,由于战乱频繁,农业凋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较好。

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博学多识的风气: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十分繁荣,出现了许多文人墨客和才女,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特点
-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奴隶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 农业经济的兴起和城市的形成
- 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衰
第二章:公元前221年之前的秦汉时代
- 秦始皇统一中国
- 秦朝政治、经济、军事的特点
- 与外国交往的情况
- 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章:公元3世纪至14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形势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
- 鲜卑族的入侵和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
- 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
第四章: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元时代
- 宋朝的政治和经济特点
- 北方民族政权的形成和发展
- 元朝的政制和农业经济
第五章:明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
- 明朝政权的建立和国家的基本状况
-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 明朝的对外关系和势力扩张
第六章:明朝末年的政治和经济
- 明朝末年的政治危机和农民起义
- 战乱和社会经济动荡的特点
- 明朝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期末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期末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期末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瑰宝。

历史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深入学习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一期末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0年)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被尊为华夏族的开国时代。

夏朝共传十世十一王,夏王都的国都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商朝末年,统治者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被周文王所灭。

3.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三个王朝,又称为周朝。

周朝共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自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0年。

西周以奉行“礼尚往来”的周礼而闻名于世。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以前的一个时期,是东周灭亡至战国时期的过渡阶段。

这段时期,贵族势力猛烈扩张,社会经济呈现出分化的趋势。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由于大量列国之间的战争而得名。

列国割据,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秦皇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成为中原地区日后数百年的基准。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

刘邦自称为汉高祖,建立了汉朝,并被尊为汉武帝。

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字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文化的繁荣都有显著的影响。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以魏、蜀、吴三国并立为特征。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经常被后人描述、歌颂和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

2. 两晋时期:两晋时期指的是东晋和西晋时期。

两晋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和以王羲之、颜真卿等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了中国文化史。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 人类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文化与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的特点- 希腊哲学的发展-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 - 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3.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作用 -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宗教与商品的传播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教会的组织结构- 宗教改革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3. 中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大学的出现与发展- 文艺复兴的起源四、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 - 宗教战争与和平- 宗教多样性的接受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 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民主与法治的理念4.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劳工运动五、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对抗-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3. 全球化与当代问题- 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影响-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变迁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标题的加粗、段落的缩进、列表的编号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历史期末自主复习知识点提醒:同学们,没有历史的记忆,就没有历史的解题。

特别是相关选择题的干扰项排除和材料题的结合所学知识这两个地方。

同学们要结合PPT,把书本知识点一一落实。

重点记忆的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1. P 8页,秦朝统一的4点原因2. P 9、10页,三公制的职责,2点作用3. P 11页,郡县制推行的2点影响4. P12页,郡国并行制原因5. P13页,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3点措施,2点影响6. P13页,元朝行省制度3点概况,3点影响7. P14页,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的职责,作用,影响。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8. P15页,科举制的影响3点第二单元:1.P23页,梭伦改革5点措施,3点影响2.P23页,克里斯提尼改革5点措施,3点影响3.P24页,伯利克里改革4点措施,1点意义4.P24、25页雅典民主2积极影响,3局限性,4特点。

5.P26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原因,标志,影响,局限性6.P28页,罗马法的3个影响,2个内容,1个局限性第三单元:1.单元导入语: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建立的时间顺序,国家,具体制度名称,建立方式,共同点2.3.P41页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的原则第四单元:1.P51页《南京条约》4内容,3影响2.P53页第二次鸦片战争3影响3.P59页《马关条约》4内容,4小影响,2大影响4.P60.61页《辛丑条约》5内容以及对应的5影响,1大影响5.6.P55、56页《天朝田亩制度》3点评价,《资政新篇》1点评价7.P67页五四运动性质,特点,经过,意义,初期胜利的3表现8.P67页9.P69页国民革命胜利表现3点,失败表现2点。

第五单元:1.P86、87页2.3.P89页第六单元:1.P95页2.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3个意义3.4.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一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二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当地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周朝皇族捧月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4、西周的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课(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 宗法制的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意义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 法家思想的应用-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3. 汉朝的治理-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东汉时期的宦官专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均田制)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代市坊制度- 宋代商业的繁荣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门阀士族与科举制度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春秋》- 孟子与仁政思想- 儒家经典的编纂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哲学- 墨家、阴阳家等学派3. 科技与艺术成就- 四大发明- 唐代诗歌与宋代绘画- 古代建筑(如长城、大运河)四、古代中国与世界1. 对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唐朝的国际地位2. 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汉化-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科技的引入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 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合并- 三国鼎立与南北朝的分裂- 隋唐统一与五代十国的割据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要,具体编写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解释和例证。

此外,文档应使用规范的字体和字号,清晰的标题层级,以及适当的段落分隔,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2. 旧石器时代3. 新石器时代4.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5. 文明与政治权力的产生6. 早期国家文明的兴起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演变1. 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的变革与联盟战争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5. 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与制度建设6. 两汉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三、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1. 希腊古代城邦的形成与特点2.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3. 希腊哲学的发展4. 古希腊的文化与艺术5.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形成6.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四、古代非洲与亚洲文明的特点1. 埃及文明的形成和特点2. 亚洲文明的早期兴起3.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4. 印度佛教的发展5. 中亚草原文明的兴起6. 波斯帝国的兴衰五、古代亚洲与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 亚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2. 南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3. 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4. 亚洲民族的政治变革5. 非洲民族的政治变革6.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六、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欧洲的贸易与商业七、新航路的开拓与欧洲殖民1. 新航路的开拓与发现者2.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3. 殖民地的开发与殖民地体制4. 欧洲殖民对殖民地的影响5. 北美殖民地的兴起与独立6. 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与变革八、古代东亚文明的特点与演变1.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2. 日本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3. 朝鲜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4. 东亚三国的政治制度5. 东亚文明的经济与文化交流6. 东亚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化九、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东亚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东亚的贸易与商业。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包括:
1.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基本道德观念,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基本特点。

2. 亚洲古代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3. 古代希腊与罗马:古希腊城邦制的特点,古希腊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罗马共
和国制度的演变和崩溃,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亚洲古代国家与民族的交往:秦汉帝国的统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东南亚诸
国的发展。

5. 拜占庭帝国与东欧民族的迁徙: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西欧国家的封建制度和
基督教的传播。

6. 陆地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干旱地区的河西走廊和西南生长地区的滇池-昆明湖地区两个互补的生长系统和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

7.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互动,海
南岛、广州、泉州等海上贸易港口的繁荣。

8.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盛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唐诗、唐画、唐乐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宋诗、宋画、宋剧以及
科学技术的发展。

9. 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欧洲近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具体过程,
欧洲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探险和殖民。

10. 清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的演变,清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但由于历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考点可能因地区教材以及学校的教学特点有所不同,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教材和教师
要求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
(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①隋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作用: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③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作用:自秦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巩固疆域,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

2、消极影响:因为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人们思想,妨碍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