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杆单元的有限变形理论及算法(徐春晖、李明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构关系为 :S = E ε 。假设弹性模量 E 对初始位形不变。变形后,即当前时刻
的 Cauchy 应力张量σ与 PK2 应力张量 S 的转换关系为:
σ = FSFT/J。
杆是一维问题,所以张量记号均改换成标量记号。应力张量 6 个分量和应变张量
6 个分量中只有沿杆轴方向的一个分量不为零,其他全为零。且有:J=(AtLt)/(A0L0),
At S11
A0 L0 2 At Lt 2
ΛxΛxTΛx
= NK
L0 2 Lt 2
ΛxΛxTΛx
=
NK Λx 。
(6.8)
这是因为有:Kirchhoff轴力NK = A0S11。 注意,Cauchy内力向量Tn 是沿着变形后的杆轴方向的,Tn在初始位形坐标系上 的投影分量为:
变形梯度矩阵也可简化为F =(1+ u,x)= Lt/L0=U。其中,A为杆的截面积。下标t与
0 分别表示变形后与变形前所在的时刻。于是应力转换关系简化为:
S =(AtLt)/(A0L0)( Lt/L0)-2σ。

SA0( Lt/L0) = SA0 U =σAt。
(6.2)
注意到等式右端部分即为杆的当前内力,或杆的Cauchy内力Nσ,它将与施加在杆
u,x = u0/L0;v,x = v0/L0;w,x = w0/L0。 其他的位移偏导数为零。变形梯度矩阵为:
(6.5)
⎡1 + u, x 0 0⎤
[ ] F
=
⎢ ⎢
v, x
1 0⎥⎥ = Λx Λy Λz ;
(6.6)
⎢⎣ w, x 0 1⎥⎦
以下均采用Lagrange应变张量作为应变的度量。由(4.16),Lagrange应变张量的
对于同一种材料的的杆件而言,这两组本构关系是互相冲突不可能同时成立的。
选用不同应变度量,而采用类似的本构关系,表面上看都是选用了同一个材料常
数 E,本质上却反映了选用不同本构关系。所以有限变形问题的计算结果往往会 有有较大差异。实际上许多材料在弹性大变形时,载荷位移的实验曲线就是非线 性的,但是即使载荷位移的实验曲线完全是线性的,在选用一定的共轭应力应变 对后,它们间的本构关系材料系数也一定不是线性的。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 缺乏可资参考的资料。
P/EA0
=
NK EA 0
(1 +
u,X
)
=
S E
(1 +
u,X
)
= (1+
u,
x)ε
=
= 1U (U 2 − 1) 2
(1+ u, x)[ u, x + (u, x)2/2] (6.4)
源自文库
这个结果与 Poisson 比无关。
如果选用 Almansi 应变,e = 1 ( L2t − L20 ) = 1 (1 − L20 ) = 1 (1 − U −2 ) ,由上一章第 7 节
2 L2t
2 L2t 2
1
的 例 3 , 可 知 其 共 轭 的 应 力 为 Σ = TU 2 = SU 4 = σU 2J = σU 3 At 。 所 以 令 A0
P=σ At ; NΣ = Σ A0 则有 NΣU −3 = P 。如果假设有本构关系 Σ = E1e 。类似于(6.3),
(6.4)我们有 NΣ = Σ A0;
分量可以写成 Eij
=
1 2
(
Λi
Λj
− 1) 。各个分量中只有E11
=
(ΛxTΛx

1)/2 非零外,其
他全为零。于是相应的PK2 应力分量也只有S11 = E E11 ≠ 0 , 其他全为零。
由 Cauchy 应力张量与 PK2 应力张量的转换关系式:
σ = 1 FSF T , J
其中J=V/V0= AtLt/A0L0,得杆的Cauchy应力张量为
第六章 杆单元的有限变形理论及有限元算法
§1 杆的简单拉伸
取杆单元的应变为 Lagrange 应变,即
ε = u, x + (u, x)2/2 = (Lt2 – L02)/(2L02)。
(6.1)
其中,L0为杆的原长,Lt为变形后杆的现长。
取计算应力为与 Lagrange 应变共轭的第二 Piola-Kirchhoff 应力(PK2),S。并设
σ
=
1 J
Λx S11Λx T 。
(6.7)
由图(1)所示的变形前后杆的方向,可见杆变形后横截面上的法向量为
[ ] n = 1
Lt
L0 + u0
v0
w0
=
L0 Lt
Λx 。
由于有关系: Λx T Λx
=
Lt 2 L0 2
,所以该法向量是一个单位向量。
于是可得杆的 Cauchy 内力向量为
Tn
=
At σ ⋅ n =
作为一个练习,读者可以试用对数应变来定义杆的应变,仿照上述方法可以
得出 P = U −1 lnU EA0 可能有的读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选用不同的应变度量,
是否计算结果一定不同。答案则是否定的。这个结论与上面的论述并不矛盾。关 键就在于如何确定本构关系。例如说,先选定应变度量 1 和本构关系 1 可以得到 第一组结果。如果另选定应变度量 2,也希望得到同样的计算结果,那么,应该 选择本构关系 2 与本构关系 1 满足某种张量变换关系。特别当本构关系 1 可以用 常数表达时,那么本构关系 2 就一定不是常数。在本章的第三节就将给出这样的 例子。 §2.杆件有限变形的一般情况
及 P = NΣU −3 = eU −3 = 1 (1 − U −2 )U −3 。显然,选
E1A0 E1A0
2
取不同的应变度量,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我们在选取 Lagrange 应变ε
的同时又假设了其共轭应力 PK2 应力 S 与ε之间满足线性本构关系 S=Eε。
类似,在选用 Almansi 应变 e 为应变度量时,也假定了线性本构关系 Σ = E1e 。
端的外力P平衡。可以把等式左边的SA0项称之为杆的Kirchhoff内力NK,有NK = S
A0。于是可得到杆的Cauchy内力Nσ与杆的Kirchhoff内力NK的转换关系,以及与
外力的平衡关系:
Nσ = NK( Lt/L0) = NK(1+ u, x)= P 。
(6.3)
再利用本构关系 S = E ε,可以得到简单拉伸时的有限变形理论解为:
y
B’
n
Lt
v0
A(A’) L0B
B u0B
B
O
2
x
图 6.1 变形前后二维杆方向示意图
如图 6.1 所示设AB和 A’B’分别为变形前、后的杆件长度和位置,不失一般性,
可以假设A点不动,在三维空间中B点的位移为(u, v, w)。取变形前的杆轴方向为x
轴。杆变形前和后的横截面积分别为A0与A1。此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