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
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美解析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9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9-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解析依据材料“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可知,反映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南京、上海B.苏州、杭州C.广州、厦门D.福州、天津解析由题干时间“1844年”可知,题干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
答案C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 项不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4.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X,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这一认识( B )A.违逆历史事实B.符合唯物史观C.夸大历史影响D.强调民族抗争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某某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B。
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C;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强调民族抗争,排除D。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C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C.大部分主权丧失,封建经济为主D.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统治的社会解析:半殖民地,指部分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社会,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体系不完全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故选C;A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的错误理解,排除;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内涵,D只是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
3.“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金新学案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含答案

课时作业(六)(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右图为三元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纪念馆外景。
这次斗争反抗的外国侵略者是() 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三元里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侵略者是英国。
答案: B2.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建立西安行辕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事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设立了新疆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 B3.1881年,中俄签订的有关“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改订条约》解析:根据时间可知,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答案: D4.(2016·浙江学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本激战的战舰。
它是() 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解析:根据所学,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
答案: A5. (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巴黎和约》解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与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旅顺和台湾,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信息可知,该条约缔结后,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丧失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巴黎和约主要涉及中国的是山东问题,与台湾无关,故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联系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江西上烧开学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味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3.(2019・哈尔滨六中段考)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4.(2019・四川溪月考)第二次将片故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年公使驻京、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平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5.(2019·林月考)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交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面门”,威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但交诉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掉“通商”二字。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
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某某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 )A.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D.外国公使可以进入中国2.有人说:“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与这两人都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中法战争3.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
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收复新疆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6.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的胜利7.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
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
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8.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9.读右图,这是1899年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图中的猪羊喻指传教士。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B.用于维护领土完整C.积极打击走私贩毒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答案】A【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是虎门销烟,而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本题只需判断出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是虎门销烟即可做对此题。
2.“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将上年夏间凶惨案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分别惩办”。
“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这些无理要求出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容易混淆,需要特别区分。
材料“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体现了清政府已经成为了列强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中的规定。
因此选D。
3.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国共合作。
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但是这时国民党发生动摇,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故指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
所以应选A。
4.由台湾拍摄的反映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1995年出品以来,历经5次再版;从第4版开始增加了战时延安红色根据地的生活,加进了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事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①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②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③夺取采矿权④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以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形式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
2.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答案】B3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答案】C4.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國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A.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答案】B(点拨:本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对“门户开放”政的理解,美国在承认列强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对其开放势力范围。
) 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答案】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各国之首,因而在侵华问题上也就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开始有了独立的政策,也就表明美国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6.《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D.解除中国的武装【答案】A(点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也曾进行了抵抗,对八国联军造成了打击,在战争结束后,列强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避免再次受到抵抗,对清政府进行武装监督。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质量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专题质量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下图,对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1895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 C解析由材料“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故选C 项。
3.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利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答案 D解析独特性是指《马关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而体现的不同点,《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这是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重要表现,故是其独特性的表现,D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三元里人民抗英,主要是英军侵犯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具备卫国的觉悟,因此三元里人民的行为实际上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一场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三元里抗英只局限于保卫家乡不值得称颂B.三元里抗英客观上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C.三元里抗英体现了民众爱国爱家的朴素情怀D.三元里抗英主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主观出发点只是“保卫家园”而不是“保卫祖国”,故C、D两项错误;三元里抗英是值得称颂的,A项史观错误;虽然三元里抗英不是“卫国的觉悟”,但在客观上表现出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故B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测试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反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2.黄遵宪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
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A.成功的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4.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争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5.近代一有识之士在谈到某一条约的条款时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该条款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设立使馆界的规定6.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了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7.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符,故A项正确。
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而发生,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机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而试图射击他”。
这一描述反映出( )A.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B.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C.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D.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解析:选B 材料说明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英勇反抗英国侵略者,表达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项。
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6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必修1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业分层测评6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必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某博物馆馆藏梁廷的《夷氛闻记》中记载:“方议款时,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扰,沿西及北。
……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
……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附郭西北之九十余乡,率先齐出拒堵。
……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书中为残缺,据材料推测,处应该是( ) A.香港岛B.三元里C.旅顺口D.大甲溪【解析】首先确定地点,根据“番禺”和所学史实可知指的是广东,再根据“夷兵骚扰”“鸟枪”“徒手”等即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2.下面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导学号:17080032】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解析】漫画反映了清政府盲目自大,不知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
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符合漫画寓意。
【答案】 A3.“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十二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
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 )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C.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解析】题干材料中提到的战役是黄海海战。
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2课时同步检测卷: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宝鸡一模)“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场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
〞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D.进步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2.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御外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指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材料说明()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专制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答案D3.(2021·陕西咸阳期末)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局部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
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场面的形成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长沙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答案B4.(2021·德阳一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声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王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展“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
这些言论是为了()A.在陷落区推奴化教育B.美化法西斯主义行径C.表达种族主义的诉求D.论证日本民族中心论答案B5.?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对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答案A6.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浸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消费、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消费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符,故A项正确。
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而发生,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机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而试图射击他”。
这一描述反映出( )A.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B.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C.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D.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解析:选B 材料说明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英勇反抗英国侵略者,表达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项。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选D 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符合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的,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作者没有用此观点,④错误。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描述某条约时说:“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所说的条约( )A.拓宽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A 由材料“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是《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拓宽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非中国的近代化,排除B项;《马关条约》开放中国内陆城市,排除C项;《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
7.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正确。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C、D三项涉及的相关信息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
8.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B “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这是对平型关大捷的评价。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B项。
9.如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张仃)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
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期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从时间和漫画的内容来看,A、B两项错误;由图片信息来看,作者的意图在于收复关外的大片领土,而非收复关内领土,C项错误。
1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选A 材料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项。
11.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
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解析:选C 材料体现二战导致日本经济衰退,故A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出现,故B项错误;日本深陷侵华战争泥潭导致国内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初成立,故D项错误。
12.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19年,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英美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
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 )A.成为世界强国B.外交逐渐自强C.废除了不平等条约D.摆脱了列强压迫解析:选B 抗战结束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从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废约,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自强,故B项正确;中国废约不等于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中国签订新约实际上仍受到英美等大国的制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日本裕仁天皇昭和时代(1837~1901年在位) (1924~1945年在位)材料二“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日,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贼匪”指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4分)(4)昭和时代的那场战争结果如何?这个结果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大意义?(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第(1)问,主要是注意材料时间提示,然后再分析其根本目的。
第(2)问,材料二强调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联系相关知识可知此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之一,由此判断“贼匪”是太平军。
第(3)问,材料三强调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资本输出的明显特征。
第(4)问,注意图片下方的提示“日本裕仁天皇昭和时代(1924~1945年在位)”,不难判断是抗日战争,然后回答其结果和对中国而言的重要地位。
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2)太平军。
(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4)结果: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或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等)。
意义: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
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三(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十四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
(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和太平洋战争的相关信息概括总结。
第(2)问,结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相关信息分析。
第(3)问,从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上来分析。
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