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思考】什么人会像君主这样进言?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商鞅最后 的结局如何?
旧贵族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思考】商鞅变法失败了吗? 你怎么看?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史记》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 一、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花了三年时间,商鞅将秦国变成了 一个大农场之后,商鞅需要做的就 是训练出一只虎狼之师。
观看视频,秦人从军有何心酸之处? 为国捐躯,却没有得 到公正的待遇。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4、变法内容 (4)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5)奖励军功,赐予爵位和田宅
家臣甲“这下主人可放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 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 奴隶主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算来,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嘿嘿嘿!” 家臣乙“报告主人,大事不好,商鞅大人巡游至此,发现我们家的私田规模, 正在田上视察,不知道会不会被公家没收,毕竟主人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家的认 可啊。” 奴隶主“你说什么?赶快带我去看看。”
三、郡县之变——第一个设置中央集权的政府
【小剧场】都是药方惹的祸
韩国人:“是的,这是我们韩国老家带来的药方,我家内人以前犯病时就吃这 药,三服过后就好了。” 秦国大夫:“这药方不对啊,请贵人恕老朽不敢将药方开给您。您还是去别家 吧。” 韩秦国国人大:夫“只诶是,摆大了夫摆,手您就别将啊我,推我了们出等去着。药救急呢,这方子真度没量问衡题没。有”统一 韩国人:“接连我去了几家药铺,都被人请了出来,都说我这药方的药材用量 不对,会害人性命,可是之前我家娘子一直都是这样吃着,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深入了解不多,对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掌握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4.案例讲解:通过讲解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历史史料:关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史料。
3.课件:制作本节课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4.视频:准备与战国时期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短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激发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兴趣。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8张PPT)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变法改革 新兴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奴隶主
奴隶
奴隶 社会
开垦出大量 私田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 使用进一步推广
在这一变化过 程中,起决定 性作用的是什 么?
地主 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
封建 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为什么地主阶级要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燕
赵齐
魏
秦
韩
楚
根据表格,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
长平 之战
秦赵
持续 时间 不详
不详
2年
参战人数
齐国8万 魏国10万 齐国10万 魏国10万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结果
魏国元气大伤 开始走向下坡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法 抵御秦国进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的措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
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
在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赵
晋 国
魏
韩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 制度完全崩溃
一、战国七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战国时期的背景、各国的变法、经济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兴起以及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变化,认识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经济发展、兼并战争以及文化成就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其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以及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各国的情况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各国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4版新教材)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 次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 了农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 铁制农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A
2.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齐和秦 B.燕和楚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C
7.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 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C
4.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 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 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不如长 城的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 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请你 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都江堰
国宝︱战国 水陆攻战纹
铜壶
战国形势图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 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②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 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 富国强D.赵和楚
3.“魏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 求救。齐威王派兵救赵,军师孙膑说:魏国主力 攻打邯郸,其都城大梁空虚,如果直接攻打大梁, 魏国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 可给魏国很大打击……”“围魏救赵”的故事反 映了战国时期(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一节介绍战国时期历史变迁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面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认识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战国时期历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或图片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战国时期历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详细阐述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5.巩固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战国时期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我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各诸侯国争霸,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如商鞅、苏秦、张仪、孟轲等。
教材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2.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4版新教材)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都江堰
课堂练习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B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节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李冰 D.商鞅
C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军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8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具体的方位;知道 战称。国时期兼并战1争的特点、影响以及著名战役的名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知道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知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能者和、意义构成、功能和意义。
( )、( )和(
)构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 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 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 行政。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 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
首由(鱼 )、(宝瓶口)和(飞沙堰)构成。
3.功能嘴: (防 )、(灌 )和( 水 )。 4.影响:成都洪平原成为沃溉野,被称为(运“天府之国”);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
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我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各诸侯国争霸,最终秦国崛起,统一六国。
本课内容涉及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想文化繁荣以及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同学,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战国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掌握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思想文化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变迁,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诸侯国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原因。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战国时期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时间
一天之内
四十六天
战争 晋军大败楚军,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力抵御秦的进攻
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5、战争特点
(1)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 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唐)《流沙》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秦孝公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又称商鞅。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 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引子
开局
变法
新生
小结
反思
争霸目标不同
“东周争霸赛”的上半场与下半场有何不同? 从“尊王攘夷”的称霸战争到寻求统一的兼并战争
周室暗弱 纷乱不断
连年征战 人心思定
老父年迈,年轻力壮的儿子们纷纷争 当大哥,名义上为父分忧。“霸”通假 “伯”,即长兄,争霸就是争当大哥。
战国的新规则是,谁的土地、人 民、军队更多,谁就能成为最后赢家, 争当哥哥不如争当爸爸。
对比春秋、战国两次重要决战,想一想,战国时期 的战争有哪些变化?
规模更大,参战兵 力更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引子
开局
变法
新生
小结
反思
在新的形势之下,如果你是秦国国君,你会选择哪条道路?
帝道 祖述尧舜,垂拱而治
王道 爱惜民力,施行仁政
霸道 全民耕战,奉法强国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
国家需要与族党 争夺无地农民
引子
开局
变法
新生
小结
反思
你能否结合课本35页内容和上述事例的分析,归纳包括商鞅变法在内的战国 变法运动的原因?
经济
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进步
社会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取代旧贵族,获得参政权
政治
诸侯为谋求胜利,必须争取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支持
打破分封世袭
保护土地私有制
引子
开局
变法
新生
小结
反思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崛起,从公元前365年商鞅变法开始,到公元前246年 秦王政即位前夕,秦国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卑秦”到“强秦”的蜕变。
引子
开局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①③④
11.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
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D )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说明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 A )
A.防洪灌溉
B.军事防御
C.水利运输
D.环境治理
继续努力
再见
等多方面的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 历史地位 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
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2019淮南期中)“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 的《流沙》中的诗句。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七雄”的是( D ) A.燕国 B.赵国 C.秦国 D.晋国
7.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写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三个主体工程分别是什么。 答案:(1)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 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都江堰具有什 么作用,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主持建造的? (3)在都江堰示意图上用△标出“鱼嘴”的位置。
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
他。”“他”是指( B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10.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
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B )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2张PPT)
魏 韩 楚、秦、燕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 赵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匈
奴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央
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长平 桂陵 马陵
桂 陵 之 战
减 灶 诱 敌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②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 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③商业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 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春秋时期,最早称霸是谁? 齐桓公
纸 上 谈 兵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交战 国家
魏、赵、齐 魏、齐
典故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战 国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秦、赵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何不 同?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 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 战国的战争是为了吃掉对方,战争目的也由争夺 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演变为歼灭对方 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
确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 性从而促进经济 发展
国 富 强 兵
3.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 增强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队的战 斗力,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秦统一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变化
2020/9/19
一、战国七雄
• 1、晋被瓜分成韩、赵、魏。 • 2、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 3、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 • 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 国奠定基础。 • 5、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水利工程。 • 6、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 国”,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
连横: 远 交近攻, 各个击破
合
著名纵横家: 秦国的张仪, 魏国的公孙衍 .苏秦
合纵: 六 国之间南
纵 北联合共
同抗秦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北
纵横家为什 连燕南接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
么提出“合纵 抗齐,西抗秦;而这些小国东连齐或
”、“连横”策 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 诸侯国关系:强大的诸侯国不在“尊王攘夷” ,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 域,七国之间经常战争。
•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等。
•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七雄之间的实 力此消彼长,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 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其它六国造成 威胁。
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
公田大我家也无帮心我打想理,一渐想渐都,长如满何了荒更草享。国受君。也无
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 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 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 ,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 该怎么办呢?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 军的进攻
庞涓,快 回来!
魏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
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 三万个。庞涓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于 是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一直追到马陵,中了 埋伏,兵败自杀。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 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赵括取代 我廉坚颇守!不出!
你能奈何?
赵 王赵
括
我!离间纸兵上!谈
白 起
廉 赵我天下 颇 括无敌!
战国铜壶
比一比:
军队规模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晋:2万,楚:4万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公成为中原霸主
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战国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合众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 同抗秦,称为“合纵” “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
奴隶主 新兴地主 奴隶 农 民
封建剥削方式——地主出租土地,收取地租
我虽然成了大地主,但是,我所有的土地 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 土地变没了。要是国君可以让我们的私田合法 化就好了!
哼,这些家伙,公田都不种了,国家根本 就没多少收入,还不如承认他们的私田合法, 好让他们放心生产,国家经济发展了,强大起 来,才能不被其他国家吞并啊,这样我的国君 之位才能保住啊!!
楚 任他为西河守。魏文侯死,吴起受到政敌的排挤,自魏入楚,受到 悼王的重
用。一年之后,主持变法。经过变法,楚国初步改变了“贫国弱兵”的局面,在对 外战争中屡屡获胜,因变法影响到旧贵族的利益,悼王死,被贵族乱箭射杀。吴 起死后,变法随之失败。
一、战国七雄: 群雄并起
1、三 家分晋
秦
陕西
特征:分裂、动荡
燕
赵
河北
齐
河北
魏 山东
韩 河南
2、田
氏代齐
楚 两湖地区
• 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大部 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 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 形成:晋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 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大的诸侯国共 有十几个,较强的有七个。
(前770--前476)
封建社会形成 由分裂走向统一
(前475--前221)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 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
人可他就不们我嘿够想一是嘿家了让,一一,他这户余们个下卖下白我奴力吃20可的饭0隶人省干不主我心了干该了,起活让!来?受他奴,们隶封平做们均3些很0每0什高亩亩么兴地呢,。要?我 田多 比,收 以役是问个 前使要题三 还交2奴五 多:纳斗 咧哈隶贡呢 !,5赋!我0的除0现;个去在另他,有一们两纳部留种分下贡土嘛的地上,,,不千我一让的斗部上收分。面入是知公道 ,就剩全余是我不自够己我的了挥(霍私田,)日。子我该长怎悠么才悠能。从这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魏 一、李悝(kui)在 国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使得魏国在战国
初年长期占据霸主地位。李悝变法为七国之首,成为后续变法的标榜。
赵 二、 国的改革:赵国继魏国之后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时公仲连任相国。
公仲连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和改善财政方面。
楚 三、吴起在 国变法:吴起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魏文侯欣赏吴起的才干,
赵齐
燕
同时并存
魏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
韩
楚
秦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前4世纪 桂陵
中期
之战
前4世纪 中期
马陵 之战
战国 后期
长平 之战
交战 国家
魏(庞涓) 赵、齐(孙膑 ) 魏(庞涓) 齐(孙膑)
秦(白起) 赵(廉颇、 赵括)
典故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影响
魏国遭重创
齐国强大起来
略?
弱国是为连横。纵横家提出这样的策
略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斗争的需要
,以此鼓吹依靠合纵或者连横来称雄
中原或者建立自己的“霸业”
那么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的谋 略没有成功的呢?
因为秦国用贿赂、威胁、“连横”的手 法各个击破破坏了合纵。其次,其他五 国立场不坚定,“朝秦暮楚”。
知识结构
奴 隶 社 会
奴隶社会瓦解 由统一走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