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合集下载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二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约2.51亿年前,结束于约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众多生物种群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有高达70%以上的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影响深远,直接导致了二叠纪与三叠纪时期之间生态系统的重大转变。

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设,包括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火山喷发、海浪等环境因素,还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海洋缺氧等生物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崩溃机制,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首先,地质活动在二叠纪大灭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研究表明,当时的地球处于剧烈的火山活动时期,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火山灰,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化,温室效应加剧。

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种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物种无法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而灭绝。

其次,气候变暖和海洋缺氧也是导致二叠纪大灭绝的重要因素。

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剧烈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酸度增加等现象进一步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持续时间较长的海洋缺氧也加剧了生物灭绝的过程,大量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形成了生态链的断裂。

除此之外,地表的环境恶化也对二叠纪生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地球上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林火、土地沙漠化等现象使得陆地生态系统无法为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条件,许多动植物因此灭绝。

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导致了食物链的崩溃,使得生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变得异常脆弱。

总的来说,二叠纪大灭绝是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活动、气候变化、海洋缺氧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极大幅度地加剧了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和规模。

这次大灭绝事件在地球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了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二叠纪大灭绝,也被称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1亿年前,导致了约96%的海洋物种灭绝和70%的陆地生物灭绝。

尽管已经过去了数百万年,关于二叠纪大灭绝的确切原因仍然存在争议。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对化石和地质证据的研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种主流的解释是火山喷发。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岩熔浆和大规模的火山气体喷发。

这些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的气候急剧变化。

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了气候变冷、干旱和酸化,给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气候剧变可能导致了许多生物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导致它们的灭绝。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短暂的氧气丧失事件。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一系列较短但剧烈的氧气丧失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海洋中大量生物的突然死亡。

这种氧气丧失可能是由于当时海洋中水温升高,海洋大规模死亡的有机物堆积导致的。

这些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了大量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无法维持海洋生物的生存。

这种氧气丧失可能是二叠纪大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地壳运动和撞击事件也可能对二叠纪大灭绝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地壳运动可能导致火山活动增加,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引发气候变化。

撞击事件则是指陨石或彗星碰撞地球的事件。

有研究表明,在二叠纪末期有一次大规模的陨石撞击事件,可能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气候剧变,进而导致生物大灭绝。

然而,这些观点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

总结起来,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火山喷发导致了气候剧变,短暂的氧气丧失事件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巨大压力,地壳运动和撞击事件也可能对灭绝事件产生影响。

然而,要完全理解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的支持。

对于我们今天,二叠纪大灭绝对于认识地球生命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提醒着我们应保护和维护好我们的地球,以免再次发生大灭绝事件。

五次生物大灭绝读后感

五次生物大灭绝读后感

五次生物大灭绝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五次生物大灭绝的资料,真的是让我惊掉了下巴!这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些遥远的时代,亲眼目睹着生命的兴衰起伏。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末期。

那时候的地球,海洋是生命的主要舞台。

想象一下,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生物在广阔的海洋里游来游去,好不热闹。

有长着好多触手的章鱼祖先,有身披硬壳的三叶虫,还有像彩带一样飘来飘去的奇怪蠕虫。

可是,突然间,一场大灾难降临了。

全球气候变冷,冰川覆盖了大片陆地,海平面急剧下降。

那些原本生活在浅海区域的生物们,一下子失去了它们的家园。

就好像你原本住在一个大别墅里,突然有一天有人把房子收走了,你只能流落街头,无处可去。

大量的生物就这样灭绝了,海洋变得冷冷清清,让人不禁为它们感到悲哀。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在泥盆纪晚期。

这时候,陆地上已经开始有植物和一些小小的昆虫在探索新世界了。

而海洋里的生物们也在继续进化着。

然而,灾难又一次降临。

超级火山爆发,滚烫的岩浆喷涌而出,浓浓的火山灰遮天蔽日。

这感觉就像是老天爷发脾气了,把整个地球当成了出气筒。

火山灰不仅挡住了阳光,让植物没法好好进行光合作用,还带来了酸雨,把大地腐蚀得千疮百孔。

海洋里的生态系统也被彻底打乱,海水变得又酸又毒,很多生物就这么被毒死了。

原本生机勃勃的海洋和陆地,瞬间变成了一片死寂的地狱。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末期,这可是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

简直就是生命的噩梦!陆地和海洋都遭受了重创。

大陆开始漂移合并,形成了超级大陆,气候变得极端干燥和炎热。

这就好比把地球上的生物都放进了一个巨大的烤箱里,慢慢被烤干。

而且,海洋里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很多生物都因为缺氧而窒息。

再加上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等一系列灾难同时爆发,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大部分的生物都没能逃过这一劫,生命的链条几乎断裂。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三叠纪晚期。

这时候的地球,生物们刚刚从上一次的大灾难中缓过劲来,努力地恢复着生机。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末(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脊椎动物100~150倍速度消亡指数型6亿年以来五次生物大灭绝海洋生物95%物种灭绝陆地生物75%物种灭绝:华夏植物、脊椎动物(二齿兽、麝足兽)古地理格局:古特提斯洋是二叠纪生物多样性中心,晚古生代地体运动最活跃岗瓦纳北缘、华南1.时间①高分辨率牙形化石带200万年前7~8个牙形化石带800万年15个②锆石U-Pb定年分析法: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方法(ID-TIMS)激光剥蚀-ICP质谱方法(LA-(Q/MC)-ICPMS)离子探针方法(SIMS)0.07个百万年20个做了7个整个200百万年二叠系、三叠系间两个火山灰精度:6万年此次生物大灭绝2.模式不同剖面不同化石门类所表现出的不同灭绝模式化石的不完整效应:四个地层层位发现同一种化石,时间比四个层位年限更长克服化石记录与生物真实分布的差异:出现很多层位,真实性更大;出现很少层位,不确定性更大。

多剖面化石序列建立的难点:不同地点保存的化石层序不同。

不同剖面保存有不一样的化石类群。

2种化石6种相互关系在多剖面层位之间对比找此化石出现、消亡的时间二叠纪80%三叠纪20%以下灭绝率剖面数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找沉积速率快的剖面(火山灰间隔小,高精度年龄)碳同位素变化:二氧化碳增多,温度升高氧同位素也变化:温度升高,氧含量降低(海洋酸化,缺氧)为什么选择牙形刺作为氧同位素分析的材料?它是一种曾经繁盛于寒武至三叠纪海洋的动物,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之一,在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适合重建高分辨率氧同位素记录,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对后期成岩有抵制作用。

锶同位素也变化:大洋中期地幔,植被少,保护少,陆源物质进入海洋火山灰:火山活动作用(大范围:西伯利亚大火山成岩省,先喷发后侵入)无火山灰:锆石,碎屑岩,搬运作用总结: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一次快速的灾变事件,灭绝发生在大约6万年以内。

灭绝开始于251.941±0.037Ma,与一次~5‰的碳同位素负漂一致。

生物大灭绝知识点总结

生物大灭绝知识点总结

生物大灭绝知识点总结一、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4.38亿年前至4.27亿年前。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约有60%的海洋动物物种和85%的海洋生物个体在短时间内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地质作用的活跃、气候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海洋缺氧等因素。

二、二叠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二次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2.51亿年前至2.5亿年前。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约有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生动物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超级火山喷发和可能的气候变化。

三、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三次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2.05亿年前至2.04亿年前。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约有70%的陆生动物物种和约50%的海洋动物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可能的火山喷发和气候变化。

四、三白垩纪大灭绝三白垩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四次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1.44亿年前至1.42亿年前。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约有75%的海洋物种和约20%的陆生动物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可能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被认为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海洋缺氧。

五、第四纪大灭绝第四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1.8万年前至今。

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迅速等因素。

总体来说,生物大灭绝是由于地球自身的原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生物大灭绝不仅给地球带来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重大变化,还使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对于预防生物大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存留下来。

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

生物大灭绝标志生物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五次生物大灭绝:1、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类,绝对想象不到所谓的“生物大灭绝”有多么的可怕,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造成了全球半数以上的物种永久消失,远比人类每一次战争都要恐怖。

4.45亿年,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这一次生物大灭绝造成了85%的物种永远消失,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生物大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大陆板块的运动,古大陆冈瓦纳大陆板块抵达南极区域,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全球因为大陆板块的运动快速变冷,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因为冰河时期的到来大幅度下降,突然性的环境变化造成了大量物种集群性的灭绝。

有一项研究指出,这次生大灭绝可能和宇宙中某颗超新星爆发有关,超新星爆发释放的伽马射线击中了地球,摧毁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层,导致了这次灭绝事件。

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和伽马射线击中地球有关,同时全球气候变冷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这一次生物大灭绝给鱼类的繁荣提供了机会。

2、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的晚期,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是多次较小的灭绝事件共同导致的,大约3.77亿年,这个时候的地球陆地开始出现大片的森林,但是陆地上还没有出现植食性的生物,所以森林空前的茂盛。

海洋中的脊椎动物开始逐渐称霸,鱼类成为了海洋中的统治者。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地核中的熔岩因为某种原因泄露,在西伯利亚地区大约有3000亿立方米的熔岩从地壳喷涌而出,在瞬间就杀死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同时熔岩中的大量有毒物质融入海洋,造成了更严重的连锁反应,海洋动物的死亡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短时间内全球大气升温。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地球历史上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是三叠纪末期的“大灭绝”,使地球生物多样性遭受了致命打击。

以下是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约于4.1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发生,被称为“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导致了75%的海洋物种和30%的陆地物种死亡。

第二次大灭绝大约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被称为“二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物种死亡。

它的原因可能与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关。

第三次大灭绝约为2.0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发生,被称为“三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超过50%的海洋物种和35%的陆地物种死亡。

其原因可能与海底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有关。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被称为“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导致了76%的海洋物种和40%的陆地动物灭绝。

这次大灭绝可能是由于一次大规模陨石撞击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最后一次大灭绝——第五次大灭绝——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被称为“第三纪末大灭绝”,导致了超过75%的大型哺乳动物和多种爬行动物灭绝。

它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导致的。

总之,生物大灭绝事件对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让地球上的生命继续繁荣生长。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1】二叠纪大灭绝:
二叠纪大灭绝是距今大约251.4百万年之前,它是威廉姆斯时期-石炭纪(the Carboniferous-Permian)最后时期出现的,也是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物种突变之后,发生的一次世界性的物种灭绝。

【2】二叠纪大灭绝原因:
导致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和研究,而到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明确结论,不过有两个研究和研究成果都指向两个可能的原因:
1、多样性的减少:在二叠纪前期,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种群分布也出现了不均衡的分布,这会导致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地球的生物系统就变得不可持续,随后而来的就是大量物种的消亡。

2、大陆聚合和海平面上升:随着碰撞后和侵入后,大陆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悬崖出现,这导致了大气和海洋的变化,特别是海平面的上升,大量岛屿被淹没,对生物种群及其生境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华氏度和湿度的改变,也是引发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之一。

3、化石记载:另一方面,在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化石记录中也发现了大量灭绝的物种,这些物种,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家从死矿石中检测到的
真核DNA分子证据,表明二叠纪大灭绝有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等)或其他外部因素(如太阳爆发)作用的可能性。

【3】二叠纪大灭绝后果:
二叠纪大灭绝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消除了大量的物种,而且影响了植物、动物及有机物之间的平衡联系,也影响了植物、动物及地球上表层的物质交换,直到现在仍然存在深远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此发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变化,这一变化为早期恐龙的优势地位创造了条件,随着今天的大脊椎动物逐步出现,最后形成了一个以恐龙为主导物种且影响巨大的生态环境。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某一时期内发生的物种绝灭率异常高的事件。

这种事件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大规模崩溃,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被科学家们确认,并且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当时地球上的物种几乎全部死亡。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全球物种绝灭率高达85%左右,其中包括了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据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氧气水平下降、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明确,主要是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火山爆发、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等。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了恐龙等众多大型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也比较明确,主要是由于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的。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始新世末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30%的物种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气候变化、火山爆发、海平面下降等因素有关。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现代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当中。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率已经超过了自然灭绝率的100倍以上。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包括了环境破坏、气候变暖、过度捕捞、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等。

综上所述,生物大灭绝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减缓甚至避免生物大灭绝的发生。

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

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

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古生代物种大灭绝是最为严重的一次。

这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了超过90%的物种灭绝。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呢?一种主要的观点认为,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地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存在着一系列的火山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伯利亚的特里亚斯特喷发事件。

这次喷发释放了巨大数量的火山气体和灰尘,导致了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火山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引起了全球温度的上升,造成了地球的气候异常干燥和酸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物种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

除了火山喷发之外,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还与地球上的一系列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许多大陆碰撞和裂谷。

这些地质事件导致了海平面的剧烈变化,海洋的温度和盐度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这对海洋生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许多海洋物种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而灭绝。

古生代物种大灭绝还与地球上的一系列生物事件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了一个巅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比如,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出现了突变,形成了一些异常的生物群落。

这些异常生物群落对其他物种造成了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

总结起来,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和生物事件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许多物种无法适应而灭绝。

古生代物种大灭绝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才能让更多的物种得到生存和繁衍。

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

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

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大约4.6亿年到2.5亿年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发生了多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大量物种的消失。

本文将探讨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探索其原因和影响。

1. 引言古生代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物灭绝事件频繁发生的阶段。

本文将对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古生代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第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在古生代早期的奥陶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超过60%的海洋物种和30%的陆地物种的消失。

据科学家的研究,这次灭绝事件可能与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和岩浆活动有关。

3. 第二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在古生代晚期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导致了超过90%的物种灭绝,包括陆地和海洋生物。

该事件可能与火山喷发、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下降有关。

4. 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分析虽然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具有复杂的原因,但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地质活动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气候变化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物种的存活。

另外,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生物灭绝事件的发生。

5. 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量物种的消失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空缺,这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的迁移和适应,进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生物灭绝事件还可能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 结论古生代的生物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论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课本里面介绍了七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于:远古宙末、寒武纪末、奥纪末、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没有将远古宙末和寒武纪末列入生物大灭绝的围。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元古代时期即远古宙末时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所以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真正的确认。

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地球地质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寒武纪与奥纪之交,距今约5.1亿年前。

多种手段绝对年龄的测定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年代为距今6亿8千万年至6亿2千万年。

197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埃迪卡拉动物群确定为前寒武纪晚期的动物群。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综上所述,寒武纪是生物大爆发而非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如下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具体容如下: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奥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4.39亿年前3、简介: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二叠纪末大灭绝的特点

二叠纪末大灭绝的特点

二叠纪末大灭绝的特点
二叠纪末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发生在约2.5亿
年前,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二叠纪末大灭绝的几个特点:
1. 大规模生物灭绝:二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物种的灭绝,包括海洋生物、爬行动物、昆虫和植物等。

这种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海洋生物无法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海
洋生态链遭到破坏。

海洋藻类的减少导致氧气水平下降,造成更多生物死亡,进一步加剧了生物大灭绝。

3.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二叠纪末大灭绝与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气候变化有关。

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剧烈波动。

这些气候变化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加速了生物的灭绝。

4. 地质活动与环境恶化:二叠纪末大灭绝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岩浆侵入、地壳
活动等地质因素有关。

这些地质活动导致了环境恶化,包括地震、山体滑坡和火山喷发等,进一步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和生境。

5. 恢复过程漫长:二叠纪末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灭绝事
件之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了填补空缺,新的物种逐渐进化并占据了被灭绝物种的生态位。

总的来说,二叠纪末大灭绝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
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破坏。

了解这一事件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目前的生态环境。

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

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二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

这次大灭绝发生在约2.51亿年前,导致了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物种灭绝。

那么,造成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全球气候变化二叠纪大灭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温室效应,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导致地球温度急剧上升。

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种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物种无法适应高温环境,从而灭绝。

二、海洋缺氧在二叠纪大灭绝期间,海洋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崩溃。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温和湿度增加了海洋中的蒸发和降水,使得海水中的盐度升高,进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另外,大量的温室气体释放也导致海洋酸化,使得海洋生物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三、火山爆发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这些火山爆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厚厚的云层,遮挡了太阳光的照射,导致地球温度急剧下降。

同时,火山爆发还释放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四、冰期在二叠纪末期,地球经历了一次严寒的冰期。

冰期的到来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造成了大规模的冰川扩张。

冰川的扩张导致了海平面的下降,海洋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冰川的融化也导致了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改变了海洋的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缺氧、火山爆发和冰期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而言,这次大灭绝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新的生物演化提供了机会。

二叠纪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原因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原因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原因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距今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是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陆地生物都在50万年内忽然消失,大量的生物“蒸发”殆尽,整个海洋、陆地的生命迹象都基本消失,那么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原因是什么?
生态破坏小知识:
二叠纪大绝灭:发生在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

是公认的迄今已知的真个显生宙6亿年演化史上最大的绝灭事件。

这次事件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四射珊瑚全部成员灭绝了、床板珊瑚大部分成员消亡了;原生动物门筳类完全灭绝了;软体动物头足类大部分物种消亡了,仅剩几个少有的物种衍生到三叠纪。

腕足类的有铰纲几乎武安不灭亡;棘皮动物门中海蕾纲和海百合纲的3个目全部灭绝。

陆生植物在这次事件中亦有大量消亡。

据统计,仅海洋动物有200多个科绝灭,仅海洋无脊椎动物就有700个属灭绝。

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的大绝灭事件,在生命演化史上的影响是明显的。

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有完满的解释,已经提出的原因大致归纳为:海洋气候的变化,海水盐度的变化,地球地磁极倒转,宇宙射线的爆
炸,超新星的爆发,小星体的陨击等。

不过,造山运动的影响、大规模海平面的变化、气候的分异和变化的综合作用,似乎是二叠纪大绝灭的直接起因。

提醒您: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多了解了解,因为这样才能防止物种灭绝,另外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保护环境。

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地球上最大的灭绝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地球上最大的灭绝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地球上最大的灭绝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起伏。

其中,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当属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它发生在约 252 亿年前。

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灾难导致了当时绝大部分生物物种的灭绝。

其影响之深远、破坏之严重,让我们不禁想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当时,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是导致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今的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的火山持续喷发,释放出了海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

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全球气温急剧上升。

这使得原本适应温和气候的生物难以生存,许多物种因为无法适应高温环境而灭绝。

同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引发了酸雨,酸雨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破坏,还影响了海洋的化学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也因此遭受重创,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除了火山活动,海平面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二叠纪末期,海平面出现了大幅下降,这导致了大片浅海区域消失,许多依赖浅海环境生存的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与之相关的众多生物物种也随之灭绝。

另外,氧气含量的变化也对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

由于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植被的减少,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许多需要大量氧气才能生存的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变化,最终走向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极其深远。

在物种层面,超过 90%的海洋物种和 70%的陆地物种彻底消失。

曾经繁荣的三叶虫、板足鲎等生物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生态系统也经历了彻底的重组,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类群被新的物种所取代。

灭绝事件过后,地球的生态系统进入了漫长的恢复阶段。

新的物种逐渐出现并繁衍,生态系统逐渐重新建立平衡。

但这个过程是缓慢而艰难的,花费了数百万年的时间。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脆弱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重大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海洋95%以上和陆地75%以上的生物物种大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幕后黑手是谁?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公认为地球五次大灭绝中最惨重的一次。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生物大灭绝?为什么海平面会下降?为什么二叠纪末的地球弥漫了一股臭味?这些臭味究竟来自哪里?谁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着答案。

猜想一天外来客“砸死”地球生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接着好几位研究人员也相继加入。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曹长群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等全球很多处二叠纪化石和地层的研究,金玉玕等最终推断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由两幕组成,一次发生在大约2.6亿年前,被称为前乐平世灭绝事件,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与我们国家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时间上基本相同;另一次发生在二叠纪最末期(大约2.52亿年前),这次事件灭绝速度快,影响的范围涉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化石门类,持续的时间短,估计在30万年内,这在地质年代上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时期了。

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

2000年,金玉玕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

所以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2.52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威力巨大,造成的强烈震波迅速席卷全球,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

地球五大灭绝事件

地球五大灭绝事件

地球五大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曾经经历过多次的考验。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有些时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突然大幅减少,仿佛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

这些事件被称为大灭绝,它们改变了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看看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末期,约4.4亿年前。

当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生物,如三叶虫、腕足动物、海螯虾等。

然而,一颗超新星爆炸,释放出强烈的伽马射线暴,摧毁了地球的臭氧层。

没有了臭氧层的保护,紫外线直接照射到海洋表面,造成了海水温度下降和海平面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海洋中大量的生物死亡,约85%的现存物种被消灭。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末期,约3.75亿年前至3.6亿年前。

这是陆地植物开始大量繁衍的时期,它们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样,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氧气增加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可以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没有了足够的二氧化碳,地球进入了一个全球冰河时期。

同时,海洋中的氧气也过多,导致了海洋缺氧。

这些变化使得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都难以适应,近80%的现存物种被灭绝。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约2.5亿年前。

这是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灭绝”。

当时,所有的陆地都聚集成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

这样,地球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陆地和一个巨大的海洋。

在盘古大陆上,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持续了数百万年。

这些火山活动释放出了大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和酸雨。

同时,在海洋中,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一种叫做可燃冰的物质开始融化,并释放出甲烷。

甲烷也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它使得地球温度更加升高。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物几乎无法存活。

估计96%的现存物种被灭绝。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末期,约2亿年前。

这是恐龙开始崛起的时期,它们占据了陆地上的主导地位。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23:07对史前化石的统计发现,在长达5亿多年的显生宙里,平均每百万年有2至4个科级的生物消亡,这是属于正常的进化时期。

但在5个短暂时期,即奥陶纪末(约4.4 亿年前)、晚泥盆世(约3.75 亿年前)、二叠纪末(约2.5 亿年前)、晚三叠世(约2.08亿年前)和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每百万年的灭绝率高达10~20 个科。

当时,全球广泛的生物灭绝现象涉及大多数门类和生态环境(包括陆地、海洋),灭绝速率和灭绝量远远高于正常值,这就是生物的集群灭绝,或称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白垩纪末的那次大灭绝事件最引人关注,因为称霸一时的恐龙就在那个时期彻底灭绝了。

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灭绝则是发生在二叠纪末的那次。

奥陶纪末大灭绝奥陶纪末大灭绝由前、后两幕组成,其间相隔约50 万~100万年。

第一幕是生活在温暖浅海或较深海域的许多生物都灭绝了,灭绝的属占当时属总数的60%~70%,灭绝种数更高达80%。

第二幕是那些在第一幕灭绝事件中幸存的较冷水域的生物又遭灭顶之灾。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及其相关事件是造成这两幕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高纬度海域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

冰盖形成还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约50~100 米。

同时,海水的碳、氧稳定也发生显著游移,水圈和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强烈的冰室效应,使大陆冰川继续扩大,这些事件的综合效应导致许多生活于温暖水域的生物灭绝。

在50 万~100 万年的冰期内,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它们主要生存于凉(冷)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原因距今3亿年左右的二叠纪,地球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之后成了生命的乐园,但在二叠纪的末期,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家们发现众多的动植物化石在二叠纪末期的地层中突然奇迹般地全部失踪, 据科学家统计,有多达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在二叠纪末期惨遭灭绝,即便是人所共知的白垩纪“恐龙灭绝”事件,其规模也仅仅相当于这次灭绝事件的三分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地球生命“大清洗”事件呢?科学家们运用各种手段对二叠纪末期的岩石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藏的信息,以获悉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天外来客?与地球上所有曾经发生过的灾变事件一样,科学家首先怀疑“天外来客”—例如我们常提到“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击中地球,于是恐龙灭绝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一些科学家对二叠纪末期的地层岩石进行研究,发现有一种叫铱的金属元素非常富集.铱这种金属主要来自外太空,而地球上出现的铱元素富集现象通常与小天体的撞击有关.比如,科学家最早就是据此得出了白垩纪恐龙灭绝的天体碰撞成因说.很自然地,这些科学家也怀疑二叠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小行星的撞击有关.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又在二叠纪末期的地层岩石中发现了富勒烯、微粒球和冲击石英等证据,其中富勒烯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的结构里面包裹着一些地外气体.还有研究者在南极的格拉菲特山峰发现了一些陨石碎片,这些陨石碎片恰好夹在二叠纪末期的地层岩石中.这些证据似乎将造成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的元凶指向了外来天体的撞击.这些科学家认为,在大约2.5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威力巨大,造成的强烈震波迅速席卷全球,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更厉害的是,这次撞击激起了巨量的尘埃,这些尘埃悬浮在空中遮天蔽日,一方面造成全球气温下降,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必然造成生物的大灭绝.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下面发现了绵延数千公里的火山岩,这一套岩石被称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火山岩的形成自然与火山和岩浆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可以想象,在很多年前的西伯利亚,连绵数千公里的地壳被火山熔岩撕裂,岩浆如洪水般涌出,在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肆虐蔓延,最终冷却造就了这一规模雄伟的火山岩.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次巨大的火山喷发事件发生在大约2.5亿年前,前后延续了100多万年.随着探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在中国西南的峨眉山和印度西北的潘加也都发现了大规模的火成岩省,这些火山岩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比较接近.这些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也比较吻合.于是科学家自然就考虑,这些火山爆发事件跟生物灭绝事件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们对现代和古代的一系列火山喷发事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大规模火山爆发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家们认为,持续不断的火山喷发会把大量火山气体和火山灰带进地球大气层:一方面,大量的火山灰喷入空中,进而弥漫到全球各个地区,它们会遮挡阳光的照射,这样就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从根本上破坏了整个地球的生物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持续上升;再就是火山爆发还喷出大量剧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毒害生物,这种气体还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落到地表和海洋中,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科学家利用这些理论提出了二叠纪末期全球生物灭绝事件的“火山成因说”.通过计算机的模拟,科学家对“火山成因说”作了进一步的修正.新的理论认为,2.5亿年前西伯利亚火山群持续喷发仅仅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系统,并没有造成全球性的影响.但是火山爆发喷出的各种火山气体在大气中的持续累积,尤其是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入侵,造成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和海水温度上升.高温的海水不利于溶解氧气,因此这个时期海洋溶解氧气的能力大大降低;火山喷发还造成大量火山灰遮蔽阳光,阻碍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出的氧气大大减少,导致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剧烈下降.这两个作用叠加,造成二叠纪末期的海洋中氧气的缺乏.在这样一个缺氧的海洋中,大部分生物很难存活,但是有些细菌却能够在里面自得其乐.这其中有种细菌叫做“硫酸盐还原菌”,它不但能够在缺氧的海水中繁衍生息,还会产出剧毒的硫化氢气体,它们在二叠纪海洋中愉快地生活繁殖,将二叠纪末期的海洋变成一锅“大毒粥”.经过进一步累积,海洋中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释放到大气中,更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毒害陆生生物. 随着更多证据的发现,现在大部分科学家都相信二叠纪末期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可能是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源头.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射大量的火山灰和各种火山气体,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再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叠纪末(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
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脊椎动物100~150倍速度消亡指数型
6亿年以来五次生物大灭绝
海洋生物95%物种灭绝
陆地生物75%物种灭绝:华夏植物、脊椎动物(二齿兽、麝足兽)
古地理格局:古特提斯洋是二叠纪生物多样性中心,晚古生代地体运动最活跃
岗瓦纳北缘、华南
1.时间
①高分辨率牙形化石带200万年前7~8个牙形化石带800万年15个
②锆石U-Pb定年分析法: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方法(ID-TIMS)
激光剥蚀-ICP质谱方法(LA-(Q/MC)-ICPMS)
离子探针方法(SIMS)
0.07个百万年20个做了7个整个200百万年
二叠系、三叠系间两个火山灰精度:6万年此次生物大灭绝
2.模式
不同剖面不同化石门类所表现出的不同灭绝模式
化石的不完整效应:四个地层层位发现同一种化石,时间比四个层位年限更长
克服化石记录与生物真实分布的差异:出现很多层位,真实性更大;出现很少层位,不确定性更大。

多剖面化石序列建立的难点:不同地点保存的化石层序不同。

不同剖面保存有不一样的化石类群。

2种化石6种相互关系
在多剖面层位之间对比找此化石出现、消亡的时间
二叠纪80%三叠纪20%以下灭绝率
剖面数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
找沉积速率快的剖面(火山灰间隔小,高精度年龄)
碳同位素变化:二氧化碳增多,温度升高
氧同位素也变化:温度升高,氧含量降低(海洋酸化,缺氧)
为什么选择牙形刺作为氧同位素分析的材料?它是一种曾经繁盛于寒武至三叠纪海洋的动物,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之一,在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适合重建高分辨率氧同位素记录,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对后期成岩有抵制作用。

锶同位素也变化:大洋中期地幔,植被少,保护少,陆源物质进入海洋
火山灰:火山活动作用(大范围:西伯利亚大火山成岩省,先喷发后侵入)
无火山灰:锆石,碎屑岩,搬运作用
总结: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一次快速的灾变事件,灭绝发生在大约6万年以内。

灭绝开始于251.941±0.037Ma,与一次~5‰的碳同位素负漂一致。

海陆生态系统同时奔溃。

快速的升温和海洋酸化。

大规模火山活动可能是罪魁祸首?
问:1.太原哪儿可以做同位素变化?
陆相剖面比海洋难,有地探。

有机不一定,不如无机
2.取样怎么这么精细?
一般不会混样的,火山灰很薄,清理干净,接触了的要扔掉。

3.超大陆与生物大灭绝的关系?
2亿年来,泛大陆裂解,地球磁场倒转,地球内部活动频繁,中二叠纪地幔加剧,形成火山。

4.地球是否生命体?
认为否,46亿多年变化内在联系,变化像生命体
5.基因在古生物方面的研究
成为化石后基因保留不住,化石150 数据库正在更新
6.山西地层化石等在中国重要吗?
非常重要,含煤最多,最经典,勘探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