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史书体例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史书体裁知识点概括

中国史书体裁知识点概括

中国史书体裁知识点概括一、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二、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

其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三、纪传体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四、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述了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我的史书体例常识

我的史书体例常识

•3
3.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 载历史。
①《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记,是 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②《战国策》——较好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 汉的刘向整理,共33篇,是国别体史书的代表作。
•4
4.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 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它与编年体, 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兼有编年体 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它创 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③《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
2.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 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 合。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西汉 东汉 南朝 宋 西晋
代史。
•7
五、备注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
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
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 书体例。
•8谢Βιβλιοθήκη 观赏!《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 《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
•5
❖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 《史记》、《资治通鉴》
•6
❖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此体 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

❖ 《汉书》(东汉班固) ❖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都属断
一、常见史书体例名称
❖ 编年体 ❖ 纪传体 ❖ 国别体 ❖ 纪事本末体 ❖ 通史 ❖ 断代史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1、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2、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来的“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典志体史书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按照分门别类来表述相关典章制度,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

涵盖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4、纪事本末体史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常识:史书体例

常识: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主编。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

〈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1、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序,按年记载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

如《 左传》、 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纪传体是史书中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一种体例。

如司马迁的 史记》。

3、通史。

通史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

如 史记》。

4、断代史。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一种体例。

如 汉书》。

5、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一种体例。

如 通鉴纪事本末》。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体例有着多种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书的体例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

史书体例常识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都 属断代史。
四、史书举例
3.国别体: ①《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②《战国策》—西汉的刘向整理
Hale Waihona Puke 五、备注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 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 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 书体例。
史书体例常识
四、史书举例
1.编年体:
①《春秋》——我国第一部(现存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孔子)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 书(左丘明) ③《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
四、史书举例
2.纪传体: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西汉 东汉 南朝 宋 西晋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体例有着多种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书的体例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史书体例: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

史书体例: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

史书体例: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得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得也就是最简便得方法.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得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得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得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得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得《国语》;较好得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得《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得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得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得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得《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得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得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得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得史书,以朝代为断限得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得《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得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得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得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得《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

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就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汉字造字法

史书体例常识+汉字造字法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

《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

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国语》、《战国策》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象形:日、月、山、火、水、人、豕、鱼、牛、羊、雨、元、木、眉、左、右、门、龟、车指事:禾、一、二、三、只、刃、本、寸、上、下、四、尤、旦、凶、甘、孔、末、朱、公会意:尖、尘、卡、掰、好、鲜、在、耷、夯、套、岩、嵩、雀、歪、孬、甭、楞、籴、粜形声:洪、涓、浦、洲、油、津、汤、酒、洗、滓、都、鸠、筒、草、煎、柴、问、闷、围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我国的史书体例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通史这几类。

以下小编简单介绍下这几类史书。

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叙述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中心记载历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代表作有《史记》。

纪传体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左传》。

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

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记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书体例常识
A
1
一、常见史书体例名称
1. 编年体
2. 纪传体
3. 国别体
4. 纪事本末体
❖ 通史❖ 断代史来自A2二、史书体例解说
1.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反映出同 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 )
①《春秋》——我国第一部(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 书。(孔子)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 丘明)
A
4
3.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 载历史。
①《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记,是一 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②《战国策》——较好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 的刘向整理,共33篇,是国别体史书的代表作。
A
5
4.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 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它与编年体, 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兼有编年体 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它创 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③《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
3
2.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 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 合。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西汉 东汉 南朝 宋 西晋
代史。
A
8
五、备注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 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 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 书体例。
A
9
《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 《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
A
6
❖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 《史记》、《资治通鉴》
A
7
❖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此体 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

❖ 《汉书》(东汉班固) ❖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都属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