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毕业设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市开发区给水管网设计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给排水12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2015.12.21-2016.1.4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 (1)
2.1给水管网布置 (1)
2.2最高时管网平差计算 (1)
2.3消防时管网校核计算 (1)
2.4事故时管网校核计算 (1)
2.5方案确定 (2)
3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2)
3.1用水量计算 (2)
3.2给水管网的布置与定线 (2)
3.3设计参数计算 (3)
3.4管网平差和校核计算 (7)
4设计体会 (22)
参考文献 (23)
1工程概况
某市开发区需新建给水管网,该开发区位置见电子版地形图。开发区规划人口3.5万,根据规划预测,最高日用水量30000 m3/d。供水水源为地表水,经处理后输入开发区,拟在开发区建一配水厂,配水厂泵站位置见电子版地形图上具体标注。本设计是从配水厂泵站开始新建一给水管网项目。
该开发区最大冻土深度1.15米。
2设计内容和设计依据
2.1给水管网布置
(1)主干管应成环状布置。
(2)最少应为6环。
(3)边缘区域可布置成枝状管网。
2.2最高时管网平差计算
平差的目的是确定管径和配水厂泵站的水泵扬程。
(1)设计水量30000 m3/d,用水时间24h,最不利点水压28m水柱。
(2)时变化系数1.45。
(3)因主要工业企业尚未入住,因此暂不考虑集中流量,按管长或面积分配流量即可。
2.3消防时管网校核计算
(1)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火灾次数及消防用水量。
(2)最不利点消防水压10m水柱。
(3)着火点应设在最不利点和最远点。
(4)管道直径不小于100mm。
2.4事故时管网校核计算
(1)选择一条主干管出事故。
(2)事故时水量为最高时水量的70%。
(3)事故时水压同最高时。
2.5方案确定
(1)按最高时平差及校核计算所确定的管径作为管网的设计管径。 (2)按最高时平差及校核计算中最大的泵站扬程作为泵站的设计扬程。 2.6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
3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3.1用水量计算
依据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计算管网设计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按公式(3-1)计算:
T
Q K Q d
h
h = (3-1) 式中,Q h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m 3/h );
K h —时变化系数,有用水量变化曲线时,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求出,无用水量
变化曲线时,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确定。本设计中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取值。
Q d —最高日用水量(m 3/d ); T —用水时间(h )。
h /m 5.181224
30000
45.13=×==T Q K Q d h
h 3.2给水管网的布置与定线
给水管网布置与定线的原则和要求
(1)根据城市规模及用水的重要程度考虑给水管网是环状网、枝状网还是枝状与环状结合型的管网布置形式。一般小城镇,用水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可考虑枝状管网,但应考虑将来连成环状网的可能。中等以上城市,一般应布置成环状管网。建设初期可考虑枝状与环状结合型的管网布置形式。
(2)从泵站到大用户或管网间应有二条以上的主干管。
(3)从泵站到管网控制点(最不利点)间的管道应适当增大,以减少泵站扬程。 (4)给水管道应沿道路敷设,一般应敷设在人行道下。 (5)管道的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
(6)城市配水管道应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应小于120m。
(7)管道材质:城市配水管道常用材质有:球墨铸铁管、PE给水管、UPVC管、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等。根据经济性、技术性、使用年限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管材。一般当管道直径DN≤300mm时,应优先选择PE给水管。当管道直径DN>300mm时,应优先选择球墨铸铁管给水管。有特殊要求(如高压、高温等)和泵站厂区管道应考虑钢管。输水管道可考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本设计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
管网平面布置如图3-1。
图3-1管网平面布置图
3.3设计参数计算
1.计算管道长度
按给水管道平面布置的长度确定。
2.计算比流量
为简化计算而将除去大用户集中流量意外的用水量均匀分配在全部有效干管长度上,由此计算出的单位长度干管承担的供水量。按长度比流量计算,见公式(3-2)。
∑
∑-l q Q q h s =
(3-2)
式中,q s —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 L/(s·m) ];
l —各管段沿线配水长度(m ); q —各集中用水户的集中流量(L/s );
0391.0m)L/(s 12849
503
-∑
∑=•=
=
l q Q q h s L/(s·m) 3.计算管段沿线流量
沿线流量等于干管有效长度与比流量的乘积,见公式(3-3)。
l q q s l •= (3-3) 式中,q l —按管段配水长度分配沿线流量的比流量[ L/(s·m) ];其它同(3-2)。
在按管长分配沿线流量时,配水长度不一定是实际管长。两侧无配水的输水管,配水长度为零;单侧配水的管段,配水长度取其实际长度的一半;两侧全部配水的管段,配水长度等于实际长度。最高时管段沿线流量表见表3-1。
表3-1 最高时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表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m 管段配水长度/m
比流量/L/(s.m )
管段沿线流量/L/s
[1] 828 0 0.0391
0.00 [2] 941 471 18.42 [3] 772 386 15.09 [4] 1057 529 20.68 [5] 601 301 11.77 [6] 926 926 36.21 [7] 882 882 34.49 [8] 683 342 13.37 [9] 1163 1163 45.47 [10] 770 770 30.11 [11] 992 992 38.79 [12] 1466 733 28.66 [13] 1099 1099 42.97 [14] 1182 1182 46.22 [15] 976 488 19.08 [16] 709 554 21.66 [17] 797 797 31.16 [18] 631 631
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