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课件—— 海洋环境保护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持续增高,河口生态环 境受损。
❖ (3)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 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 养化及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退化、生境丧失 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
❖ (4)海岸侵蚀范围和强度仍在不断增大。
❖ (5)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严重。
❖ (2)危害人体健康
❖ 据统计,我国每年排入近海水域的工业和生活污 水约80亿吨。受到污染的生物资源被人类食用后 必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有毒有害 的污染物质,如汞、镉、DDT等有害物质,经食 物链富集以后,会使原来浓度很低的污染物的浓 度成万倍增高。80年代上海的甲肝大流行,就是 由于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日本50年代 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居民长期食用被汞污染 的鱼、虾、贝类食物而致病甚至死亡。
染源,二是人类在海上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源。 ❖ (二)污染扩散范围大 ❖ 海水自然流动,加上海洋生物随季节迁移,致使
污染物或被污染的海洋生物可以扩散到海洋环境 的各个角落。
❖ (三)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 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除少量随 海水蒸发或自然净化消失外,大部分难以自然分 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汞等便在海洋中积累起来, 长期污染损害海洋环境,并经过海洋生物如鱼类、 贝类的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
❖ ①石油及其产品。 ❖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镉 、汞 、铅等金
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 害。
❖
❖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 艇的排污。
❖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 重的可形成赤潮。
❖ (6)由大气输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 (1)损害海洋生物资源
❖ 有害物质的排入,导致海洋生物赖以栖息繁衍的 生态环境发生非ຫໍສະໝຸດ Baidu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海洋生 物资源的种类的减少、质量和数量的下降。如胶 州湾有400多公顷滩涂被碱厂的废水污染后,变 成白茫茫一片荒滩,20多年间,141种滩涂生物 灭绝了124种。
第九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海洋 环境 保护
海洋环境污染及 海洋环境保护法 的一般规定
海洋生态保护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
❖ 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
❖ (一)海洋
❖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除内陆水域以外的被水所覆盖 的广大区域,其面积约为36 200平方公里,约占 地球总面积的70.84%。
❖ 海洋是由海水水体、海洋生物、海底、海岸及海 洋上空等部分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 海洋环境还包括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 响的沿岸和河口区域。
❖ 海洋:(1)能给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丰富的自 然资源;(2)能调节全球气候;(3)是人类交 往、通商的重要渠道。
❖ (二)海洋环境污染
❖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 几类:
❖ (四)防治难、危害大。
❖ 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
❖ 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 (一)1895年的美国《河流和港口法》 ❖ (二)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
而发展 ❖ 日本的《海洋污染防止法》,美国的《海洋保护、
研究和自然保护法》、《海岸带管理法》,前苏 联的《关于保护北冰洋和白海的鱼类及海兽产地 的法令》,新加坡的《防止海洋污染法令》,荷 兰的《海水污染法》,希腊的《海洋环境保护 法》 。
❖ (4)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
❖ 大量的海上活动和陆上的排污行为,恶化了海水 水质和环境质量。2002-2006年,全海域未达到 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平均约15.5万平方公 里。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 污染状态。
❖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征
❖ (一)污染源复杂多样 ❖ 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陆上污
拖网禁渔区线的意见》和《渔港监督管理规则 (试行)》;
❖ 1981年《关于东、黄海水产资源保护的几项暂行 规定》;
❖ 1982年《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 1986年更进一步制定了《渔业法》;
❖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 的基本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
❖ (3)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
❖ 海洋环境污染对渔业的妨害包括渔产品质量和数 量的降低、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海水富营养化 导致的赤潮对海产养殖的损害等等。海岸工程、 海洋工程的不合理建设常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 造成港口航道淤积,海堤崩塌,危及沿岸房屋、 港口、桥梁,海岸线后退,民房被迫后迁。由于 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一 些海滨浴场被迫关闭。
❖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 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 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 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 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 报》:
❖ (1)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9 万平方公里;81%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多 数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 (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 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公海渔业奖励条例》; ❖ 1929年中华民国时期制定了《渔业法》; ❖ 1955年颁布了《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
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 1974年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 1979年《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 ❖ 1980年《关于划定南海区和福建沿海机动渔船底
❖ (三)国际条约
❖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干预公 海油类污染事故公约》、《国际防止船舶污染海 洋公约》、《防止因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 海洋污染的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
❖ 1996年5月15日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为了配合《公约》的履行,我国分别于1999年和 2000年对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和1986年 《渔业法》进行了修订。
❖ (3)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 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 养化及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退化、生境丧失 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
❖ (4)海岸侵蚀范围和强度仍在不断增大。
❖ (5)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严重。
❖ (2)危害人体健康
❖ 据统计,我国每年排入近海水域的工业和生活污 水约80亿吨。受到污染的生物资源被人类食用后 必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有毒有害 的污染物质,如汞、镉、DDT等有害物质,经食 物链富集以后,会使原来浓度很低的污染物的浓 度成万倍增高。80年代上海的甲肝大流行,就是 由于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日本50年代 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居民长期食用被汞污染 的鱼、虾、贝类食物而致病甚至死亡。
染源,二是人类在海上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源。 ❖ (二)污染扩散范围大 ❖ 海水自然流动,加上海洋生物随季节迁移,致使
污染物或被污染的海洋生物可以扩散到海洋环境 的各个角落。
❖ (三)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 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除少量随 海水蒸发或自然净化消失外,大部分难以自然分 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汞等便在海洋中积累起来, 长期污染损害海洋环境,并经过海洋生物如鱼类、 贝类的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
❖ ①石油及其产品。 ❖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镉 、汞 、铅等金
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 害。
❖
❖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 艇的排污。
❖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 重的可形成赤潮。
❖ (6)由大气输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 (1)损害海洋生物资源
❖ 有害物质的排入,导致海洋生物赖以栖息繁衍的 生态环境发生非ຫໍສະໝຸດ Baidu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海洋生 物资源的种类的减少、质量和数量的下降。如胶 州湾有400多公顷滩涂被碱厂的废水污染后,变 成白茫茫一片荒滩,20多年间,141种滩涂生物 灭绝了124种。
第九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海洋 环境 保护
海洋环境污染及 海洋环境保护法 的一般规定
海洋生态保护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与特征
❖ 一、海洋与海洋环境污染
❖ (一)海洋
❖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除内陆水域以外的被水所覆盖 的广大区域,其面积约为36 200平方公里,约占 地球总面积的70.84%。
❖ 海洋是由海水水体、海洋生物、海底、海岸及海 洋上空等部分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 海洋环境还包括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 响的沿岸和河口区域。
❖ 海洋:(1)能给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丰富的自 然资源;(2)能调节全球气候;(3)是人类交 往、通商的重要渠道。
❖ (二)海洋环境污染
❖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 几类:
❖ (四)防治难、危害大。
❖ 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
❖ 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 (一)1895年的美国《河流和港口法》 ❖ (二)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
而发展 ❖ 日本的《海洋污染防止法》,美国的《海洋保护、
研究和自然保护法》、《海岸带管理法》,前苏 联的《关于保护北冰洋和白海的鱼类及海兽产地 的法令》,新加坡的《防止海洋污染法令》,荷 兰的《海水污染法》,希腊的《海洋环境保护 法》 。
❖ (4)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
❖ 大量的海上活动和陆上的排污行为,恶化了海水 水质和环境质量。2002-2006年,全海域未达到 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平均约15.5万平方公 里。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 污染状态。
❖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征
❖ (一)污染源复杂多样 ❖ 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陆上污
拖网禁渔区线的意见》和《渔港监督管理规则 (试行)》;
❖ 1981年《关于东、黄海水产资源保护的几项暂行 规定》;
❖ 1982年《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 1986年更进一步制定了《渔业法》;
❖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 的基本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
❖ (3)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
❖ 海洋环境污染对渔业的妨害包括渔产品质量和数 量的降低、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海水富营养化 导致的赤潮对海产养殖的损害等等。海岸工程、 海洋工程的不合理建设常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 造成港口航道淤积,海堤崩塌,危及沿岸房屋、 港口、桥梁,海岸线后退,民房被迫后迁。由于 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一 些海滨浴场被迫关闭。
❖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 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 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 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 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 报》:
❖ (1)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9 万平方公里;81%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多 数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 (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 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公海渔业奖励条例》; ❖ 1929年中华民国时期制定了《渔业法》; ❖ 1955年颁布了《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
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 1974年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 1979年《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 ❖ 1980年《关于划定南海区和福建沿海机动渔船底
❖ (三)国际条约
❖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干预公 海油类污染事故公约》、《国际防止船舶污染海 洋公约》、《防止因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 海洋污染的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
❖ 1996年5月15日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为了配合《公约》的履行,我国分别于1999年和 2000年对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和1986年 《渔业法》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