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学案1.3 地球的运动(3课时)一.知识要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有关地方时的计算,正确判断日照图4.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5.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二.课堂学习(第1课时)(一)地球运动的的基本形式1、地球的运动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附: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地球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显著的是自转和公转.2、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3.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为(2)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线判断依据:光线沿长线过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线只有一条.在图中找出直射光线?(3)直射点(直射光线和地面的交点)回归运动规律标出下面两图中ABCD四点的时间及节气?(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第2课时)1.昼夜更替:(1)产生昼夜的原因:(2)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小时,叫做(3)晨昏线:,晨线:、昏线:如图:在上图中找出晨线和昏线?判断NS是晨线还是昏线?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2.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a.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b.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2)时区:全球共分为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相邻两个时区相差小时。

在下面空白处划分时区:a.在时区内的各点都采用所在时区的区时.b.每个时区都有一条中央经线(n×15°),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计算东八区和西五区的中央经线c.有的国家跨经度广,根据本国情况采用计时方法北京时间的含义:(3)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特点:(4)时间计算:东“+”西“-”计算:已知东八区18:00,求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时间已知105°E 9:00,求120°E和10°W的地方时例题: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的一部分:(1)在适当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EMF是晨昏线中的线。

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孙吴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湘教版第一册 1.4地球的运动(公转) 导学案编写: 校审:【学习目标】1.说明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基本特征。

2.运用图示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绘制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轨迹。

3.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阐述四季更替的原因以及五带划分的依据和界限。

5.学会判读和绘画日照图。

【学习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地球公转基本特征1.概念: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

2.轨道:接近正圆的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上。

地球公转轨道叫,公转轨道平面叫。

3.方向:自向。

4.周期:一个年,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线速度约是30km,s,角速度约1?,天。

每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 ;每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

黄赤交角1.概念: 平面与平面的交角。

2.意义: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

其周期是一个回归年,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

3.大小:目前是。

日期节气(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纬度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4.说出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A、B、C、D位置时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观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总结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并在右面纬线简图上用曲线把规班级: 姓名:孙吴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湘教版第一册 1.4地球的运动(公转) 导学案编写: 校审:律表现出来。

6.请大家讨论并完成下表。

日期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3月21日,6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在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太阳直射一次;太阳不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的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是。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的变化。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导学步骤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形成了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遥时,气温较低,形成寒冷的冬季;当地球靠拢太阳时,气温升高,形成温暖的夏季。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所变化。

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气温适中,这时候是春季和秋季;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遥,气温较高或较低,这时候是夏季和冬季。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干系。

地球的公转不仅影响着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也对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地球运行规律的理解。

2012高一地理学案1.3《地球的公转》(湘教版必修1)

2012高一地理学案1.3《地球的公转》(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焦点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西向④东。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59′。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1年,约为⑦365日⑧6时⑨9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23.5°。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66.5°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⑫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纬度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⑮四季的更替、⑯五带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⑰南、北极圈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90°。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长夜○23短,纬度越高,昼越○24长,夜越○25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短夜○28长,纬度越高,昼越○29短,夜越○30长,在南极圈内,出现○31极夜现象;○32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33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

1.2地球公转基本特征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1.2地球公转基本特征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1.2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2.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学习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学习难点:“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节气的判断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公转1.定义:地球绕_______运行叫做公转。

2. 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________上。

3.方向:沿公转轨道自____向____。

从北半球上空看,呈___时针方向旋转;从南半球上空看,呈___时针方向旋转。

4.速度:平均角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平均线速度:。

近日点:__月初,速度___;远日点:__月初,速度___。

5.周期:一恒星年:;一回归年:;二、黄赤交角:1.什么是黄道面:2.什么是赤道面:3.黄赤交角:地球的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约为_____。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____的夹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地轴和黄道面夹角的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

4.什么是太阳直射点:5.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变化?6.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最南到达,课堂活动探究一、读教材11页活动,1.近日点:2.远日点:3.近日点:1月初,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

远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

归纳总结:近日点:__月初,速度___;远日点:__月初,速度___。

4.思考课本活动1.课本活动,P11。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

分析北半球每年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这7天的原因。

课堂探究二,读教材12页黄赤交角示意图,填写以下问题。

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省优获奖教案精品导学案

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省优获奖教案精品导学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点的挪动规律。

3.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日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相关地方时的计算,正确判断日照图。

4.不一样纬度日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5.四时和五带的区分。

二.讲堂学习(第1课时)(一)地球运动的的基本形式1、地球的运动包含和两种基本形式。

附:在无穷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可是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只息的运动中。

地球的运动有多种形式,此中最明显的是自转和公转.2、地球运动的基本状况地球绕转运动方向周期运动速度运动中心自向真实周期:叫1恒星日,线速度:由北极上空:时分秒.向递减.自转南极上空:日夜更替的周期叫1太(60 度约为赤道阳日时.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注:理解恒星日和太阳的两极点外到处的差别/小时注:南北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是恒星年 : 日时近期点( 月自向分秒初 )公转速度最远日点( 月公转初 )公转速度最注:均匀角速度约 1°∕日 , 线速度约为 30km∕ s3.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 :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为(2) 直射光芒 : 垂直照耀地面的光线判断依照:光芒沿长线过地球的球心,直射光芒只有一条.在图中找出直射光芒?(3)直射点 ( 直射光芒和地面的交点 ) 回归运动规律标出下边两图中 ABCD四点的时间及节气 ?(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第2课时)1.日夜更替:(1)产生日夜的原由:(2)日夜更替的周期为小时,叫做(3)晨昏线:,晨线:、昏线:如图:在上图中找出晨线和昏线?判断 NS是晨线仍是昏线?附:因为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日夜交替,日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日夜交替不单调理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关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计与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2.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一样的时辰。

a.经度同样,地方时同样b.经度相差 15° , 地方时相差小时 , 经度相差 1° , 地方时相差分(2) 时区:全世界共分为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相邻两个时区相差小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1)平均速度⎩⎨⎧'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2)速度变化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2)黄赤交角与五带∠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1.2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021-2022学年度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会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清单】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状况的判断--------看“弧长”晨昏圈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弧和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夜,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

3.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夜,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现象。

如上图所示:4.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同线等长)。

②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

特别提醒:除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地靠近赤道。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3)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 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 极昼、 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 。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基础巩固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完成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黄赤交角数值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2.形成该变化的原因是( )①地球的形状②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③日地距离的变化④冬、夏半年长度不等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B项正确。

第2题,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日地距离不断变化,导致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化,②③正确。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3~4题。

3.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b→a→c→dC.c→a→b→dD.d→c→b→a4.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A.β/2B.βC.2βD.3β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为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第4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最大纬度值的2倍。

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7题。

5.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6.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增加竹竿的长度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增加皮尺的长度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7.如果图中甲为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竿长与影长相等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D.无法判断答案:5.B 6.C 7.C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正午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知识导引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

3.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度/小时,极点为0。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4.周期自转一周需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一昼夜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二、地球的公转1.绕转中心:太阳。

2.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4.速度平均角速度约为59′/天,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变化错误!5.周期:一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北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三、黄赤交角1.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

2.度数:约为23.5°,等于回归线的度数。

3.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运动规律为错误!我们通常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认为是匀速运动,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里,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26 ′×4=93°44′,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或者约每4天1个纬度。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高中地理 1.3.1《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3.1《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____向②____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____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____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________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______,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________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____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____________外,其他各地○10________,都为⑪________/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________。

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____________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⑭____________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____________力的作用产生偏向。

该力只作用于⑯________运动的物体,始终⑰________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北半球⑱______偏,南半球⑲________偏,沿⑳________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__________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____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班级____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学习目标】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年内移动规律【知识清单】第二节地球的公转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黄赤交角的特点:【小题1】1. 一轴:①(与赤道面垂直)。

【小题2】1. 两面:①黄道面:①叫作黄道面。

②赤道面:过②并与③垂直的平面成为赤道面。

【小题3】1. 三角度:①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①。

②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约为②。

③地轴与赤道面夹角:③。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特征[答案]【小题1】地轴【小题2】地球公转轨道面地心地轴【小题3】23.5°66.5°90°[解析]【小题1】“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

地轴与与赤道面垂直。

【小题2】“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其中地球公转轨道面,叫作黄道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成为赤道面。

【小题3】“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约为23.5°,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约为66.5°,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面的示意黄道面、赤道面与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的特征[答案]【小题1】23.5°23.5°【小题2】23.5°南移赤道23.5北返赤道23.5°【小题3】54846[解析]【小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做回归运动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5°(23°26′),最南到达南纬23.5°(23°26′)。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一学案与检测: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的公转 含答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一学案与检测: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的公转 含答案

第3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

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一、地球的公转自主预习1.轨道:地球绕①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②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③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④焦点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⑤西向⑥东。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⑦59′。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⑧1年,约为⑨365日⑩6时⑪9分.合作探究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________上。

(2)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绕日公转呈________方向,请在AB之间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3)地球公转到C位置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这时公转的速度较________。

答案(1)正圆焦点(2)逆时针箭头略(3)7月初慢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2)题,地球绕日公转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第(3)题,C点在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初,此时公转速度较慢.反思归纳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均指北半球)的区别二分二至点与近、远日点并非重合点(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练习巩固1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我国各地昼最长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首先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根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日点附近,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趋势且已过春分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验总结在此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并未观测到上述结果,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变为0或90°后,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
【规律总结】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考例探究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 ____夜 ____,纬度越高,昼越 ____,夜越 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 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 ____夜 ____,纬度越高,昼越 ____,夜越 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 ________现象; 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为例)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公式:L=H·cotα,α=90°-(φ±23.5°)其中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
4.实验结果:若每步实验做得到位,在此实验过程中,你将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因:由于⑫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基本不变。
(5)由于__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探究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
⑲____。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 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A为______星,B为________面;C为____________面。α、β二角中,________为黄赤交角,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 ____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 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________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探究点一 地球的公转
【探究材料】
实验: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形象直观地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规律总结】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除按公式H=90°-|α±φ|计算外,利用图示法也非常便捷。
【探究材料】
20XX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20XX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1.你能结合上图帮赵亮分析一下原因吗?
2.“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有何区别?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如右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 =90°-(40°-10°)=6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 =90°-(10°+23.5°)=56.5°。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此时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
2.实验材料准备:地球仪一个、小灯泡及灯泡座、可套在小灯泡上的灯罩筒。
3.实验过程:
(1)将电灯座固定在桌子的正中央,并将灯泡固定在灯座上充当太阳。
(2)在距离灯泡的适当距离处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3)将灯罩筒一端套在灯泡上,使另一端直射出的光为一束平行光。
(4)打开灯泡开关,并将房间其他灯关闭,让从灯罩筒射出的光束直射到地球仪上,让_______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并移动地球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