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存货与收入比率.
比率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6af32f5901020207409cb2.png)
(一)获利能力比率1.资产报酬率,也称投资盈利率。
指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100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其公式为;资产报酬率=税后盈利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资产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投资资源所获经营成效的指标。
其比率越高,则表明公司善于运用资产,反之,则资产利用效果差。
由于资产来源除股东外,还有其他债权人,如银行以及公司债券的投资者等,因此,除归属股东所有的税后盈利外,还应包括支付债权人的利息费用。
调整后的资产报酬率则为:资产报酬率=税后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2.资本报酬率,即净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税后盈利与资本总额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本报酬率=税后盈利(净收益)资本总额(股东权益)×100%资本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资本所获得经营成效的指标。
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股票交易市场,股票公开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公司在近几个年度内资本报酬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比率。
例如,台湾证券交易所规定,资本报酬率低于6%的公司,其股票不得上市;资本报酬率在6%~8%之间的公司,其股票只能被列为第二类上市股票;只有资本报酬率达到8%以上的公司,其股票才能准予列为第一类上市股票。
3.股本报酬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本报酬率=税后盈利股本×100%从股本报酬率的高低,可以观察到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
当这一比率高,则公司分配股利自然高,反之,这一比率低,如果不动用留存收益,则分配的股利自然低。
4.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净值报酬率。
是指普通股的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盈利-优先股利股东权益×100%这一比率,可以衡量出普通股权益所得报酬率的大小,因而最为股票投资者关心。
这一比率还可用于检测一个公司产品利润的大小及销售收入的高低,其比率越高,说明产品利润越大,反之则不然。
常用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
![常用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410b9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常用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财务比率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一种重要工具。
以下是常用的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4.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5.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6.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7.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8.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9.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10.货币资金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货币资金11.负债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负债总额12.股东权益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股东权益13.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4.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6.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7.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8.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销售收入19.应收账款占比=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总资产20.存货占比=平均存货/平均总资产21.资产负债率变动率=(期末资产负债率-期初资产负债率)/期初资产负债率22.流动比率变动率=(期末流动比率-期初流动比率)/期初流动比率23.速动比率变动率=(期末速动比率-期初速动比率)/期初速动比率24.现金比率变动率=(期末现金比率-期初现金比率)/期初现金比率25.收入增长率=(期末营业收入-期初营业收入)/期初营业收入26.净利润增长率=(期末净利润-期初净利润)/期初净利润27.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28.股东权益增长率=(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29.销售增长率=(期末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30.总资产周转率增长率=(期末总资产周转率-期初总资产周转率)/期初总资产周转率31.存货周转率增长率=(期末存货周转率-期初存货周转率)/期初存货周转率32.应收账款周转率增长率=(期末应收账款周转率-期初应收账款周转率)/期初应收账款周转率33.净利润率增长率=(期末净利润率-期初净利润率)/期初净利润率34.营业利润率增长率=(期末营业利润率-期初营业利润率)/期初营业利润率35.毛利率增长率=(期末毛利率-期初毛利率)/期初毛利率36.销售成本占比=销售成本/销售收入37.管理费用占比=管理费用/销售收入38.销售费用占比=销售费用/销售收入39.财务费用占比=财务费用/销售收入40.借款负债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资产41.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短期债务42.利息支付能力=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4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44.有息负债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净债务45.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应付账款46.应付账款占比=平均应付账款/平均总资产47.应付账款占营业成本比=平均应付账款/平均营业成本48.资本回报率=期末权益/股东投入49.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净额/流动负债50.销售现金净流量比=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这些财务比率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风险水平,并提供定量的指标来进行比较和监控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存货周转率的定义是什么?【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存货周转率的定义是什么?【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dfa240cd80eb6294dd886ccb.png)
存货周转率的定义是什么?【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存货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存货周转率的定义概述,跟着小K一起来看看吧!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
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
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
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又名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还有一种是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该式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其中: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即:存货周转天数=(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计算天数÷销售成本或者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天数*(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财税实务: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财税实务: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1466850caaedd3383c4d3f6.png)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存货周转率有两种不同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
一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
二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收入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
下面小K将为大家介绍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其中: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毛利/ 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也可以用周转天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平均余额*365/营业成本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平均余额*365/营业收入 存货周转率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
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
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
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
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 存货周转率有两种不同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
一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二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
下面小K将为大家介绍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税收风险评估(纳税评估)通用指标
![税收风险评估(纳税评估)通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cfc82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4.png)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二一般纳税人专票使用量-一般纳税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骤增,除正常业务变化外,可能有虚开现象。
3、预警: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30%(含)并超过上月10份以上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情况相符并实地检查存货等。
主要检查存货类“原材料”、“产成品”以及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应收帐款、预收帐款等科目。
对于临时增量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重点审查其合同履行情况。
二、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二税负变动率;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上期税负)/上期税负*100%;税负二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指向:纳税人自身税负变化过大,可能存在账外经营、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不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或虚开发票等问题。
3、预警值:±30%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销售、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将本期与其他各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
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是否合理、有无将外购的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四、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存货计价的四种方法及举例说明
![存货计价的四种方法及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b2f120b5901020206409c10.png)
1.加权平均法概念及公式这种方法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举例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财务分析常用的财务比率
![财务分析常用的财务比率](https://img.taocdn.com/s3/m/5d65d645960590c69fc37645.png)
财务分析常用的财务比率(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1. 流动比率(1)流动比率的计算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2)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 可能是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也可能反映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说明企业资金利用不充分,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另外,企业所处行业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也不同;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方式也会影响流动比率。
2. 速动比率(1) 速动比率的计算速动比率乂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2) 速动比率的评价标准一般而言,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对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 现金比率(1)现金比率的计算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注意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现金比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4. 资产负债率(1)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即: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增值税预警指标
![增值税预警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ea7844ccf84b9d528ea7ac3.png)
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1、功能描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对象是状态为开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预警内容包括“销售额为0”、“月均销售额低于5000元”、“税额为0”、和“税负低于行业税负预警线”四部分。
同时,预警对象中剔除了国有粮食购销等免税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的企业、外贸企业和部分汇总纳税企业以及管理性集团和部分所谓“空壳”企业。
2、数据来源CTAIS2.0系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
3、计算口径(1)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出品退税审核系统中的出口销售额之和。
(2)月均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的出口销售额之和,除以分析期申报月个数。
(3)应税销售额:《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主表第2、3行,第1、3列与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免抵销售额之和+评估、稽查补税税票上所注明的“销售额”。
(4)应纳增值税额:第19行第1、3列与加上出口退税审核软件中《免抵退税申报表》中“应免抵税额”之和+评估、稽查补税税票上所注明的“税额”,税款种类为正税税负率=应纳增值税额/应税销售额(5)四个户数之间不交叉,避免重复预警,按“销售额为0”、“月均销售额低于5000元”、“税额为0”和“税负低于行业税负预警线”所列顺序确定异常户数优先级。
(6)在进行预警纳税人二次筛选时,对在行业划分基础上,对企业又进行了规模划分,对每一个行业的企业按所纳增值税额和应税销售额分为大规模、中等规模和较小规模三类,按一定比例分别筛选预警对象,最后汇总形成预警发布的企业。
农产品收购凭证低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1、计算口径(1)对当期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额超过1万元,农产品收购凭证进项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超过行业预警上限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预警。
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全部进项比例=当期农产品收购凭证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抵扣税额*100%(2)对新办工业企业(即开业至今不足12个月)、商贸企业(包括批发业和零售业)按月测算预警值,按月发布预警。
存货计价方法有几种
![存货计价方法有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c4f2010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b.png)
存货计价⽅法有⼏种存货计价⽅法的选择,应符合税法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暂⾏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各项存货的发⽣和领⽤,其实际成本价的计算⽅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法中任选⼀种,计价⽅法⼀经选⽤,不得随意改变,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法的,应当在下⼀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因此,企业应在每年度末搜集有关信息,⼒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势,结合⾃⾝情况,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法,发出存货计价⽅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价值、纳税和现⾦流量、管理⼈员业绩、盈亏情况会产⽣不同的影响,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法才是最好的存货计价⽅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
所以必须全⾯考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法。
下⾯,店铺⼩编为你具体解答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选择存货计价⽅法的标准存货计价⽅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产⽣的。
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致的,因此产⽣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
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账的。
⽽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该成本⾼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数额往往⽐计算流动⽐率时所使⽤的数额要⼤。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偏差。
(⼆)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
采⽤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较接近编表⽇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
当采⽤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的重置成本差距较⼤,物价变动幅度越⼤,这种现象越明显。
期末考试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期末考试财务管理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096f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0.png)
期末考试财务管理公式总结一、财务报表分析公式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公式(1)利润率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2)销售毛利率 = (销售收入 - 成本综合)/ 销售收入(3)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4)总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平均总资产(5)净利润增长率 = (本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 上期净利润2.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公式(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流动负债(4)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5)资本金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 / 本期应付利息3.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公式(1)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2)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存货(3)固定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4)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总资产(5)应收账款收回期 = 平均应收账款 / 营业收入 * 3654.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公式(1)销售增长率 = (本期销售收入 - 上期销售收入)/ 上期销售收入(2)净利润增长率 = (本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 上期净利润(3)资本积累率 = (本期净利润 - 本期分红)/ 上期净资产(4)股本积累率 = (本期净利润 - 本期分红)/ 上期股东权益5. 现金流量分析公式(1)现金流入量 = 资金来源 - 资金使用(2)现金流入量净额 = 现金流入量 - 现金流出量(3)净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资本支配比率 = 净利润 / (净利润 + 利息支出)二、投资与资本预算分析公式1. 现金流量贴现率(IRR)= ∑[CF / (1 + r)^n] - CF02. 净现值(NPV)= ∑[CF / (1 + r)^n] - CF03. 投资回收期(PBP)= 每年净现金流量 / 投资4. 利润指数(PI)= 净现值 / 投资5. 内部收益率(IRR)三、财务风险分析公式1. 债务风险分析公式(1)债务比率 = 借款总额 / 资产总额(2)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3)权益比率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总额(4)利息保障倍数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2. 偿债能力风险分析公式(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流动负债3. 法定财务风险分析公式(1)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2)营业收入增长率 = (本期营业收入 - 上期营业收入) / 上期营业收入(3)资本积累率 = (本期净利润 - 本期分红) / 上期净资产四、财务管理指标计算公式1. 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流动负债(4)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2. 盈利能力指标(1)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净资产(2)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 / 销售收入(3)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 / 销售收入3. 运营能力指标(1)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存货(2)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3)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资产(4)应付账款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应付账款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财务管理公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投资与资本预算分析、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管理指标计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常用的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
![常用的50种财务比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90c2a4677232f60ddcca178.png)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流动比率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下限为1,适当为2)a、流动比率高低反映企业承受流动资产贬值能力和偿还中、短期债务能力的强弱;b、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资金来源于结构性负债的越多,企业投入生产经营的营运资本越多,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c、一般认为比率值为2时比较合理,但要求中国企业流动比率达到2对大多数不实际;d、正常情况下,部分行业的流动比率参考如下:汽车1.1 房地产1.2 制药1.25 建材1.25 化工1.2 家电1.5 啤酒1.75计算机2 电子1.45 商业1.65 机械1.8 玻璃1.3 食品>2 饭店>2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达到一定的安全性,又能充分地利用了企业能够利用的资金来源。
因为,过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的短期支付能力不足,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债务;流动比率过高,则可能表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资金,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
实际上该比率数值的合理性没有统一标准,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也不尽相同[4]。
速动比率 1.85B、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适当为1)注: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保守速动比率=(现金+证券+应收账款)/流动负债a、一般认为,企业速动比率为1时比较安全;b、部分行业的速动比率参考如下:汽车0.85 房地产0.65 制药0.90 建材0.90 化工0.90 啤酒0.90计算机1.25 电子0.95 商业0.45 机械0.90 玻璃0.45 餐饮>2一般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较为合适,但也不能绝对化,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的企业,其应收账款很少,速动比率可能较低,但这并不代表这类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不强。
因此,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要具体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对一笔债务总是负两种责任:一是偿还债务本金的责任;二是支付债务利息的责任。
贸易公司存货周转率的正常范围
![贸易公司存货周转率的正常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51007e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d.png)
贸易公司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在一定时间内存货被售出并补充的次数,是评价公司管理层和营运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贸易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其正常范围。
一、存货周转率的含义存货周转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存货的销售额与期末存货成本的比率,它反映了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管理层对存货的控制和管理水平越好,反之则表示存货管理不善。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总额其中,平均存货总额 =(期初存货 + 期末存货)/ 2二、存货周转率的正常范围存货周转率的正常范围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的范围为4-6次是比较理想的。
但不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标准也不尽相同。
日用消费品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一般在8-10次,而重工业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则相对较低。
三、存货周转率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 存货积压: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销售不畅导致的存货积压。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促销、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加速存货周转。
2. 存货管理不善:可能是由于公司内部对存货的管控不当,导致存货积压或滞销。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采购和销售流程,减少存货堆积。
3. 销售不佳: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陈旧等原因导致销售不佳,存货周转率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推出新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销售。
四、结语存货周转率是评价公司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贸易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正常的存货周转率范围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持续发展。
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存货管理,确保存货周转率在合理范围内。
存货周转率是贸易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和管理层对存货的控制能力。
在实际经营中,贸易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存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存销比标准
![存销比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4f60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存销比标准存销比(Inventory Turnover Ratio)是一个衡量公司存货管理效率的财务比率。
它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间内将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的能力,是一个评估存货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存销比的标准可以因行业、公司规模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较高的存销比通常被视为较好,因为它表示公司能够更迅速地将存货转化为销售。
存销比的计算公式为:[ \text{存销比} = \frac{\text{销售成本}}{\text{平均存货}} ]其中,销售成本通常包括直接与销售相关的成本,如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等。
平均存货则是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之和除以2。
存销比标准的确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标准:不同行业的存销比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行业可能要求更高的存销比,而另一些行业则可能更注重快速周转的存货。
2.公司规模: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的存销比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大型公司可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更为复杂,因此可能有较高的存销比。
3.销售策略:公司的销售策略也可能影响存销比。
一些公司可能采用快速周转、低库存的策略,而另一些公司可能更注重保持较高水平的存货。
4.季节性因素:季节性销售的公司可能在季节高峰期需要更多的存货支持,因此其存销比可能在特定季度较高。
5.产业特点:不同产业的特点也会影响存销比的标准。
例如,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存销比可能有所不同。
在评估存销比时,建议将其与公司的具体情况、行业标准和其他财务指标一起考虑。
较低的存销比可能表明存货积压,而较高的存销比可能表明公司较快地周转存货,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全面评估公司的运营效率。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https://img.taocdn.com/s3/m/22a4582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0.png)
存货周转率1.含义:营业收入与存货的比率;2.计算公式有三种计算方法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存货答案D解析为了评价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营业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年初余额在1月初,年末余额在12月末,都不属于旺季,存货数额较少;采用存货的年初和年末余额的平均数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会被高估,因此应该按月进行平均,比较准确,选项D 正确;三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1.特点这四个周转率计算存在共同点:营业收入÷XX资产资本;2.计算公式均有三种计算方法XX资产资本周转次数=营业收入÷XX资产资本XX资产资本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XX资产资本=365÷XX资产资本周转次数XX资产资本与收入比= XX资产资本÷营业收入3.注意的问题1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2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举例:某企业营业收入为100万元,资产总额由应收账款、存货及非流动资产三部分构成;其中,应收账款余额为10万元,存货余额为40万元,非流动资产金额为50万元;假设一年有360天;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7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为2次,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次,若一年有360天,则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A.360B.18C.120D.60答案D解析总资产周转天数=360/2=180天,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3=120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180-120=60天=365÷营业收入÷XX资产资本=365÷XX资产资本周转次数XX资产资本与收入比= XX资产资本÷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与存货的比率;2.计算公式有三种计算方法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存货=365÷存货周转次数存货与收入比=存货÷营业收入3.注意的问题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营业收入”还是“营业成本”作为周转率,要看分析的目的;①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应采用“营业收入”;②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应统一使用“营业收入”计算周转率;③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时,应当使用“营业成本”;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少越好;3应注意应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XX资产资本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XX资产资本=365÷XX资产资本周转次数XX资产资本与收入比= XX资产资本÷营业收入3.注意的问题1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2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举例:某企业营业收入为100万元,资产总额由应收账款、存货及非流动资产三部分构成;其中,应收账款余额为10万元,存货余额为40万元,非流动资产金额为50万元;假设一年有360天;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7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为2次,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次,若一年有360天,则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A.360B.18C.120D.60答案D解析总资产周转天数=360/2=180天,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3=120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180-120=60天;由于存货周转天数可以反映企业的绩效运营状况,存货周转天数计算的通用公式: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金额存货平均金额=期初金额+期末金额/2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如果是用“销售收入”;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存货与收入比率分析【指标参数】发布频度:年发布期间:本期【功能概述】期末存货与收入比率是企业期末存货余额与企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它反映期末存货与收入的比例关系。
比率越大,说明企业企业存货周转速度慢,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也就越差;反之越强。
如果存货余额占收入比例较高,而周转率过低,分析其是否存在销售实现但不结转或不记收入、库存货物是否真实,是否没有购进货物却以假发票或虚开发票入账的问题。
【数据来源】1.收入总额: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主表第1列 [2行(应税货物销售额)+3行(应税劳务销售额)+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6行(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货物销售额)+7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8行(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主表第3列 [2行(应税货物销售额)+3行(应税劳务销售额)+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6行(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货物销售额)]本月数的各月累加和。
2.期末存货余额:2005版取自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数;2007版取自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余额。
【计算口径】期末存货与收入比例=期末存货余额÷收入总额×100%。
一般纳税人电量(费)与收入比率分析【指标参数】发布频度:季发布期间:累计【功能概述】一般情况下,相同行业的工艺流程有很大的相似性,单位收入用电量应该基本一致。
通过对纳税人用电量、电费分别与收入进行比较,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少计销项、多抵进项等疑点。
【数据来源】1.耗用电量: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的单户用电信息。
2.购入电费:数据采集根据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登记库中名称含“供电”并行业明细为“电力供应”的企业纳税人识号,依据供电单位的纳税人识别号自防伪税控系统中提取当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购货方纳税人识别号,购货方纳税人名称,金额,税额)。
在开具电费发票的供电公司企业名称中,单独增加莘县双源电力有限公司(纳税人识别号372523664411240)。
3.当期应税销售收入: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主表第1列 [2行(应税货物销售额)+3行(应税劳务销售额)+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6行(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货物销售额)+7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8行(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主表第3列 [2行(应税货物销售额)+3行(应税劳务销售额)+5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6行(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货物销售额)]本月数的各月累加和。
1.耗用电量比率=当期耗用电量÷当期销售收入×100%2.购入电费比率=当期购入电费÷当期销售收入×100%3.同比增减幅度=(本期比率数-上年同期比率数)÷上年同期比率数×100%成品油抵扣进项占比偏高预警【指标参数】指标权值:10预警频度:季预警期间:累计【功能概述】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链条信息,对纳税人购进货物和销售货物的逻辑合理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存在“成品油抵扣进项占比异常偏高”疑点的纳税人(不包括陆路运输企业)发布预警,进一步落实是否存在“票货不符”利用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抵进项或虚成本列费用等问题。
【数据来源】1.全国(除山东)外的成品油生产企业档案信息:(1)在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中已维护成品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档案信息。
(2)同时以原(全国)省内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标准供参考,对金三登记库进行数据处理,抽取非注销(NSRZT_MC 字段不包含“注销”和“非正常注销”)的一般纳税人企业(NSRBZ_ZZS 字段=“YBNSR”),选择NSRMC 字段包含“加油站”关键字的企业和NSRMC 字段不包含“加油站”关键字的企业同时满足HYMX_MC字段包含“机动车燃料零售”或“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或“石油及制品批发”的企业。
(3)以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内成品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档案信息为基准表,将第2步产生的结果中与基准表不一致数据添加到基准表中形成正式运行的成品油生产企业档案信息。
2.全国(不含山东)成品油经销企业:将防伪税控系统内全国库登记数据库进行清分,删除山东省内企业(不含青岛)税号开头两位37且3-4位不等于02的企业;选择企业名称中包含“加油站””、“加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石化”、“中海油销售”、“油库”、“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石油有限”的企业;选择企业名称中不包含“物资”、“设备”、“技术”、“研究”、“勘探”的企业。
3.成品油抵扣进项税额: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明细信息中,以“销方税号”为查询条件,在“成品油生产企业档案信息”、“成品油经营(商贸)企业档案信息”和“全国(除山东)外的成品油经销企业信息库”中查找筛选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销方税号”与上述三个档案信息表中成品油生产企业或成品油经营企业“纳税人识别号”一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将此类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以“购方税号”(即该纳税人识别号)为索引归集;计算此类发票信息中“税额”项的累加和,即“当期成品油抵扣进项税额”。
4.全部进项税额:取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主表第12行(进项税额)本月数累加和。
5.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附列资料《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第3行第1列(当期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合计。
【计算口径】成品油抵扣进项占比=成品油抵扣进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100%1.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2.成品油进项税额占比>10%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发布预警【预警条件】在批发和零售业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生产型行业1.农副食品加工业(13),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2.食品制造业(14),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3.饮料制造(15),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4.纺织服装、服饰业(18),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5.家具制造业(21),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6.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30),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4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7.通用设备制造业(35),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8.专用设备制造业(36),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9.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39),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10.行业大类代码为(51、52),预警值为成品油进项占比>10%且成品油进项税额>10万元。
商贸企业进销货物税率差异预警【指标参数】指标权值:3预警频度:季预警期间:累计【功能概述】针对商贸企业进销税率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分析商贸企业存在进项17%税率货物、销项为13%税率货物且进销项结构均大于80%,以及进项13%税率货物、销项为17%税率货物且进销项结构均大于80%两种情况,筛选有疑点的企业发布预警。
预警企业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
【数据来源】1.17%税率进项税额、13%进项税额: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中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信息。
2.17%税率销项税额、13%销项税额: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信息。
3.全部销项税额: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主表第11行第1、3列之和。
4.全部进项税额: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主表第12行第1、3列之和。
【计算口径】1.17%税率购进货物进项结构=17%税率进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100%2.13%税率购进货物进项结构=13%税率进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100%3.17%税率销售货物销项结构=17%税率销项税额÷全部销项税额×100%4.13%税率销售货物销项结构=13%税率销项税额÷全部销项税额×100%考虑到部分企业存在当期未进货,销售全部为13%税率库存,进项税额抵扣是电费等17%税率的情况,在对企业销项结构计算时,只计算当期实际购进并销售的销售额。
在所属期内商贸企业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均预警:1.购进17%税率货物、销售税率为13%货物,进销结构比例均大于80%的企业进行预警。
2.购进13%税率货物、销售货物17%税率货物,进销结构比例均大于80%的企业发布预警。
固定资产扣税异常预警【指标参数】指标权值:3预警频度:年预警期间:本期【功能概述】正常情况下,一般纳税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中申报抵扣的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除以适用税率(一般为17%)后换算成的资产购置金额,应不大于其《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剔除房屋建筑物价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固定资产类会计项目当期增加额之和。
【数据来源】1.固定资产抵扣税额:增值税申报表附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第4行第3列。
2.固定资产原值期末余额:当年12月底资产负债表第39行“期末数”;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取自当年企业所得税年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第1列,因2013年以前年报与现行年报不同,2013年以前年报取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第1列。
3.房屋建筑物原值期末数:当年企业所得税年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2行第1列;因2013年以前年报与现行年报不同,2013年以前年报取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2行第1列。
4.房屋建筑物原值年初数:上年企业所得税年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2行第1列;因2013年以前年报与现行年报不同,2013年以前年报取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2行第1列。
5.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12月底资产负债表第39行“期末数”;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取自上年企业所得税年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第1列,因2013年以前年报与现行年报不同,2013年以前年报取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第1列。
6.工程物资期末数:当年12月底资产负债表第44行“期末数”;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取自当年12月底资产负债表工程物资“期末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