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原则1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方法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方法1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一、导语激趣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
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二、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如:教学结果为5的加法,教师可在黑板的左边粘贴4只小鸭子,同时提问:“我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啊?一共有多少?”待学生回答完毕,写上“4”,然后在右边粘贴上一只,提问:“总共有多少只小鸭子?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以后在黑板上写上“+”,指着图提问:“4+1得多少?”学生回答以后写上“5”。
通过图画来诱导学生,激发了其兴趣,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
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
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
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
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学法的有效性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原则(一)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当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作的活动时,教学才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活动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等多方面才会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他们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现实原则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它是一种认知结构,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数学现实具有实践性,它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并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内容;数学现实具有个体性,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境,它属于一个个体的、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个别指导时,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在班级授课时,则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城乡生活环境、普遍认知水平等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数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是指对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对结论的论证必须严格、周密,要将整个数学内容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形成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将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将其再现出来。
七、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八、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精讲是指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
教师对于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对于。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应遵循以下规范: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循序渐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教授数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4.巩固与拓展:教师应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灵活运用: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提升。
7.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8.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9.课后作业:教师应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及时批改和讲解作业,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
10.教学评估:教师应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原则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原则及策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在引导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践教学中,也遇到了几种不好的倾向,过分地迁就于情境的创设,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过分着眼于情境的情趣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等等。
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基本原则分析(一)情境素材的现实性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每一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这些基本的积累是学生进一步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如果情境的素材选择违背了学生的认知习惯,甚至严重脱离生活的实际,这样的情境起的作用只能是适得其反。
如在教学《按比分配》一章时,我一开始设计了分配树苗植树的情节,后来发现实践性不强,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变,变成分配学生阅读的图书情节,学生的兴趣便被调动起来。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善于、乐于和易于去理解教学的内容。
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该看成课堂的有效补充,千万不可看作是额外的内容。
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千万不能背离于教学内容,否则起到的效果便是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 一位教师以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为例进行导入,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怎样分最合理?”结果有的学生说唐僧不饿少分一点,猪八戒肚子最大就多分一点;有的说应该让唐僧一个人吃最好等等,这样的情境创设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根本原因就没有明确其教学目的。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游离引发学生思维的本质。
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习的工具,情境的创设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产生思考的冲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情境创设必须要科学而有效。
如上述分西瓜的例子,应该在创设有西瓜分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向“必须要注意人人均有”、“总数是多少”、“怎么分最合理”、“分成几份”等与数学学习紧密相关的问题上,让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作者:徐洁来源:《教育》2015年第33期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普遍适用的特征。
有教育专家提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教学原则。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遵循下面三条原则。
过程教学原则“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仍然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例如,关于“体积”这个概念的教学,笔者就见过如下的做法: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叫体积呢?请大家注意: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说完之后,便是一声“预备齐”,全班学生便照此背诵一遍,然后是“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张三一遍,李四一遍……”就这样一直达到一字不差的程度。
这种教学如果说还有一点意义的话,充其量也仅仅是只能作用在应试上。
同样是教“体积”,我们带来两只同样的杯子,倒上水(同一高度),放一石块到杯中,水面高了,放一大石块到另一杯中,水面更高了。
“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是物体占据空间?”学生看到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这样的区别;学生也发现了,剩下的仅仅是用语言来概括了。
与前面那位教师“预备齐”的作法相比,它突出了过程教学,学生获得的不单是结论:首先,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使课堂生动有趣了,学生爱学习了;其次,它引导了学生的观察,把学生从“学会”往“会学”的方向引,学生能学习了。
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过程教学,如果从数学教学的类型来分,那就是“概念教学重在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教学重在思路的分析过程”。
主动参与原则“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接受的过程。
这个道理,许多教师在理论上都知道;但一进课堂,急功近利的思想就会抬头,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摸索,要耗费较多时间,不如以我为主,很快得出结论,让学生多做些题目,能较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普遍适用的特征。
有教育专家提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教学原则。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遵循下面三条原则。
过程教学原则“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仍然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例如,关于“体积”这个概念的教学,笔者就见过如下的做法: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叫体积呢?请大家注意: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说完之后,便是一声“预备齐”,全班学生便照此背诵一遍,然后是“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张三一遍,李四一遍……”就这样一直达到一字不差的程度。
这种教学如果说还有一点意义的话,充其量也仅仅是只能作用在应试上。
同样是教“体积”,我们带来两只同样的杯子,倒上水(同一高度),放一石块到杯中,水面高了,放一大石块到另一杯中,水面更高了。
“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是物体占据空间?”学生看到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这样的区别;学生也发现了,剩下的仅仅是用语言来概括了。
与前面那位教师“预备齐”的作法相比,它突出了过程教学,学生获得的不单是结论:首先,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使课堂生动有趣了,学生爱学习了;其次,它引导了学生的观察,把学生从“学会”往“会学”的方向引,学生能学习了。
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过程教学,如果从数学教学的类型来分,那就是“概念教学重在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教学重在思路的分析过程”。
主动参与原则“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接受的过程。
这个道理,许多教师在理论上都知道;但一进课堂,急功近利的思想就会抬头,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摸索,要耗费较多时间,不如以我为主,很快得出结论,让学生多做些题目,能较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1一、联系现实进行教学教学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学习形象思维逻辑的阶段,对于问题的学习只是引入表面问题并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把事实教学带入课堂,把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例子带入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觉得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熟悉、常见的,但又会感觉新奇,具有挑战性。
2.打破以往认知,联系实际教学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精力不集中的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教学,要打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所认知的枯燥无味,吸引学生进行自发的学习。
3.重视学以致用随着现代信息的发展迅速,数学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希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碰到一个应用题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去讲述这个应用题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不是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分析教学的话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运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问题的深入讨论、探究、理解和运用。
二、运用教材与多媒体设备教学1.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是要靠教师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能促进各项能力全方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善于灵活运用教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
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所有的知识,并对不理解与不懂方面的教学需要请教教学经历多的教师和查找资料。
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懂点要有合理教学理解和教案安排,有效地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教授。
教师也需要样式多彩的教案来有效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激活,从而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多媒体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研究数学的起点,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兴趣,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严谨的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知识点的分布
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内容。
老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将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学期和不同的学年,使得各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
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有限,但是也需要老师们讲授得具体、详尽。
老师们要结合学生的研究进度,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切勿过度深入,影响其他知识点的研究进度。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老师的教学手段应该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从图像、形式、数字等多个方面来讲进行教学,同时创学的方式、
形式及方法,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实践。
多元化评价方式
通过各类测试或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包括
本课的小测验、作业册、期中、期末考试、开放性问题等。
老师要
抓住学生的薄弱点,不仅仅是强化学生的优点也要从学生的不足中
寻找解决策略。
兼顾体验性和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理科,注重实用性,但也要注意兼顾学生的体验感。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研究过程的感受,不仅仅注重理论的数值结论,而且应当让学生注意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提
高数学问题求解的能力和兴趣。
为了让小学生们学好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知识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最新)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认真学习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业质量,设施建议及案例分析,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第2条认真分析教材。
通读整章、整册、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生成、发展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蕴涵的教育价值;仔细揣摩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现的功能,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注意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知识的生成点和生长点。
第3条全面了解学情。
通过课堂观察、交流、作业批改、检测评价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状况;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存在的疑惑,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情况。
第4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在开学初制定出各年级或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教学安排、检测计划、教学活动、教学研究及业务进修安排等。
第5条认真备课(包括教案、学案编写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备课是为课堂教学制订方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
应该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精选例题、练习和作业题;备课中要把握好教学起点,设计绝大多数学生现实的事例情境引入新课;精选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题,作业布置上要有导向、性针对性、层次性。
实小数学教学规范文
实小数学教学规范文一、引言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小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持规范的教学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实小数学教学的规范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根据实小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内容,确保全面有序地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应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题两部分,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机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4. 设计多样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小组合作评价、项目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在教学中使用合适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2. 追求高效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3.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系统性教学,将数学知识进行层层递进,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5. 注重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流程1. 导入与激发: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2. 基础讲解与演示:重点讲解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演示将知识呈现给学生;3. 练习与训练:设计一些练习题和训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算,巩固所学的知识;4. 拓展与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应用实践;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
浅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
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积极的参与,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当学生把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做“单位1”,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往往是最难教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较为有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1.指明——尝试指明,是教师主动的指点、提示、说明;尝试,是学生照教师指明的那样去试着做。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
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
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
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
如运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没有学生的尝试和运用也是不行的。
只有结合学习实践,运用指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收到预期效果时,才能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
2.示范——摹仿示范,是教者用教法为学生的学法做榜样;摹仿,是学生领悟到精当之处,并运用它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
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都需要教师有意的、准确而明晰的给学生作出示范。
把理解某类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把弄懂某人、某物、某事所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把突破某一难点、关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教师教法中得到启示,领悟教法的精当处,激发摹仿心理,进而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能起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
从“示范”到“摹仿”,和从“指明”到“尝试”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无形的指导,是学生心理内部从感知到理解的活动过程,是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1.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数学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2.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学科,学生要想掌握高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必须先打牢基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3.强调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合理推理和进行数学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的训练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或者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5.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6.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赛、问题解决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7.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应该及时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8.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心。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进行个性化培养。
9.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系统,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一、扎实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备课要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认真挖掘教材资源。
挖掘教材的资源,最终达到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教材的使用与处理分三个步骤:(1)分析教材。
首先,要弄清教材单元与单元、节与节的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
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理解和运用。
其次通过分析教参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要求。
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寻求问题的切入点,上好本节课。
(2)熟悉教材。
首先,要通览教材,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包括章节之间的联系,已学内容和后续内容的承接,即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
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3)处理教材。
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略讲,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学知识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即对教材进行科学剪裁和恰当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每天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虽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只有有效的备课才能组织出高效的课堂。
2.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基础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身心特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提示。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原则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原则1. 引言小学教学计数管理是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量进行管理和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良好的教学计数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研究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小学教学计数管理的原则及其重要性。
2.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的原则在进行小学教学计数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公平公正原则教学计数管理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被正确计数,不因个人原因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教师应确保计数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2.2 高效便捷原则教学计数管理应高效便捷,不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采用简单明了的计数方法,减少繁琐的步骤和复杂的程序,使教师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生的研究情况的观察。
2.3 数据安全原则教学计数管理应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的计数数据,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或丢失。
同时,教师也应遵守相关隐私规定,不将学生的计数数据用于其他非教学目的。
2.4 及时反馈原则教学计数管理应及时反馈学生的计数情况。
教师应根据计数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以解决。
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研究状况,促进其积极参与研究。
3.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的重要性小学教学计数管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3.1 有效教学辅助良好的教学计数管理可以为教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教师可以根据计数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3.2 学生研究动力激发通过教学计数管理,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进度、成绩等。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增强他们的研究自信心,促进积极参与。
同时,及时的反馈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和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3.3 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计数管理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数据支持,用于评估和改进教学质量。
通过对计数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学校和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原则
小学教学计数管理原则
一、寓教于乐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惯正处于形成期。
教师
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等,使孩子在快乐
中研究,提高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研究能力、研究惯和研究兴
趣都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
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每个孩子的研究需求。
三、德育为先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期。
教师不
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孩子的道德情操教育,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实践
研究不仅仅是头脑的工作,更是手的工作。
教师应该鼓励孩子
们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多元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励孩子们的研究积极性,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应
多元化,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孩子的研究态度、研究惯、团队合
作能力等。
六、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学校应
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孩子的研究和成长,形成
良好的教育合力。
以上六个原则是小学教学计数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自觉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
我国相继提出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思维发展相结合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2006)无教学原则的内容;宋乃庆、张奠宙(2008)《小学数学教育概论》无教学原则的内容;刘凤翥《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2003):“现实数学”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2004):贴近生活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
周春荔、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1998):数学教学规律是数学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理是科学工作者运用概念、命题对教学规律作出的反映和表述。
其本质特点是它对数学教学规律的说明与阐述,只要做到这一点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教学原则与教学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原则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带有明确而强烈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它要根据对数学教学规律的认识或从教学原理中作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性结论,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的行动性要求。
再者,数学教学原则对数学教学规律的反映不是直接反映,它取决于人们对数学教学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因而带有主观性。
数学教学与全面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数学思维揭示与数学认知建构相统一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原则不仅来源于教学规律,还来自于:1.学科性质。
例如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原则来源于数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将研究材料“数学化”,这是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弗赖登塔尔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
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科教学原则许多不具备学科的特点,例如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思维发展相结合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原则,等等,几乎适合任何学科。
原因就是这些原则没有考虑学科性质,没有把学科性质作为教学原则的来源之一。
不考虑学科性质的“教学原则”往往会“隔靴抓痒”,难以对学科教学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2.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脱离教学实际,远离教学现实的“教学原则”起不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只是“纸上谈兵”,必然会被束之高阁。
当代教学论三大流派之一的赞可夫的教学原则,可以说是针对教学中现实问题的典范。
他提出的“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等原则,直接来源于对当时苏联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当时广泛流行的凯洛夫的巩固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的批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的原则儿童的数学学习可分为以下四种水平:(1)具体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实物为学习材料;二是以动手操作为活动方式。
例如小学生用实物数数,通过操作小棒来做加法,通过折叠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来认识长方形的性质等,都是具体水平的学习。
(2)半具体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象形的图,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图、水果图、小动物图等等,都是半具体水平的学习材料。
学习方式则是用眼睛观察,例如一张图上画有一株树,树上有5只小鸟,还有3只小鸟正在飞过来。
小学生通过观察这张图得出5只小鸟加上3只小鸟等于8只小鸟。
这种学习就是半具体水平的学习。
(3)半抽象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一种代码。
代码可以是图,但这种图不象形,例如用小圆圈来代表人,画几个小圆圈就代表几个人,等等。
代码也可以是实物,例如儿童可以用小棒来代表各种事物;算盘上的一粒珠子也可以代表各种事物。
这一水平的学习也是通过观察进行的。
(4)抽象水平。
这一水平的学习材料是符号,即数字、运算符号、字母等。
抽象水平的学习主要通过抽象思维进行。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近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早,一部分一年级小学新生的思维甚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要依赖具体事物,手是他们的第一感觉器官。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应该以动手操作实物的方式进行。
有一个教学片段生动地说明了儿童的思维对具体事物的依赖。
教师在课堂上指出右图中应该有4个小立方块,一名男生不同意。
老师用各种方法一再解释,男生始终不能理解。
这时一名女生激动地冲上讲台,指着最上面的小立方块说:“要是下面没有一块,它不就掉下去了吗?”男生于是恍然大悟。
但是,如果教师让这位男生拿4个小立方块自己摆一下,不必作任何解释,他马上就会明白了。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学习材料基本上是象形的图,采用实物操作的很少,并且就是这很少的实物操作教师也往往忽略了,他们普遍认为,儿童学习数学不必要操作。
当代的课堂教学根据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普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许多国家为小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学具,像教材一样人手一套。
而我国至今没有认识到学具的重要意义,而把重点放在耗费巨资、使用率很低又只能产生视听效果的多媒体设备上;至今没有对学具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推出广泛适用的学具;学具的使用基本上只是“公开课”的点缀,普及率极低。
这一原则的思想许多教育家都已提到。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动手操作有精辟的论述:“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2]“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3]“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4]杜威儿童教学的基本观点是“从做中学”。
《美国现代小学数学》一书对这一原则有十分具体的说明,该书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不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引起的。
[5]儿童在具体水平或操作水平阶段,甚至在描述水平或画图水平阶段,对概念还没具有充分经验之前,不宜于在抽象水平或符号水平学习什么概念。
”[6] “大多数儿童将在前运算阶段进入学校,因此我们准备让他们从头开始,学习系统的思维方法。
既然这种思维方法还没有形成,教师开始必须从具体的基础去教所有的概念,进而发展到像数学概念的发展一样的思维过程。
”[7]贯彻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准备恰当的、足够的实物学具让学生操作。
这些学具主要应该是儿童容易认识和熟悉的用具,例如筷子、匙子、塑料杯、笔、本子、橡皮擦等等。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
二、从儿童的数学现实出发的原则大家知道,“数学现实”一词是弗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他的界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工作和思考着的特定客观世界以及反映这个客观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它的运算方法、规律和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
”儿童也有自己生活和思考着的特定客观世界,不仅如此,他们也有反映这个客观世界的数学知识。
城市学生绝大多数上过幼儿园,即使没上幼儿园也能数一些数,有购物的经验,接触过货币、重量、长度、时间等常见的量,观察过各种形状的体和面,等等。
儿童的许多生活和游戏的经历都与数学有关。
这些就是儿童的“数学现实”。
也就是说,儿童的数学现实指的是:(1)儿童已有的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2)儿童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儿童的数学现实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重大影响。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美国现代小学数学》指出:“促使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什么,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小学启蒙数学教学大纲应该从幼年儿童学前特有的数学经历开始。
应该把现实世界形成的情景呈现在教室里。
容易认识和熟悉的用具——像塑料茶匙、叉子、刀子、茶杯、餐巾等等,应成为主要教具。
”“在开始讲授之前,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学前经历和能力。
”“解题的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应取材于实际生活,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至于认为数学问题仅存在于教科书中。
”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为什么儿童的数学现实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如此重要呢?原因主要有三:(1)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儿童不会感兴趣。
(2)儿童是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新知识只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方式来获得,即新知识被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或者儿童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顺应新知识。
(3)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现实,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开始安排教学内容的,并且一年级新生是从零开始学习数学的。
而由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普遍小学化以及家庭的早期教育,许多小学新生几乎学完了一年级的数学知识,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如果原原本本地按照教材的安排教学,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但是教师们普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按照教材的安排上课成为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和贯彻这一原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首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孩子们都乐意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交流又使他们能相互学习,并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刚入学的孩子应让他们数数,以了解每一个孩子能数到多大的数;让他们说出自己会做哪些计算;学习方位知识时先不要讲授,而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知道哪些方位知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方位等;学习时间的知识时,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关钟表的知识、怎样看钟表等。
三、数学活动教学原则活动教学是皮亚杰倡导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其基本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教师应通过数学活动来“教”数学,而学生则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这种教学思想已为数学教育界普遍提倡。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名著《数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弗赖登塔尔认为,“要实现真正的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以根本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应当组成混合的学生小组。
”这种小组学习也就是数学学习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看法,而儿童之间的认知矛盾对数理逻辑知识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据《怎样教幼儿学数》一书介绍,佩雷特和克拉蒙特在1980年用实验证明了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