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地磁场三要素: 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磁感应强度
为某地点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磁场强度)
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
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μ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μT )
磁偏角
是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
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
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
长期观测证实,地磁极围绕地理极附近进行着缓慢的迁移。
磁倾角
是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
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极,磁倾角由0°变成-90°。
地球的磁场强度矢量余地磁要素
地磁倾角
(二)地磁场的组成
地磁场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三个部分组成。在地球中心假定的磁柱被称为磁偶极子,由它产生的偶极子磁场占地磁场成分的95%以上,是构成稳定地磁场的主体,即地球的基本磁场。基本地磁场的强度在地表附近较强,向上在空气中逐渐减弱。说明它主要为地内因素所控制。
变化磁场
表现为日变化、年变化、多年(短周期或长周期)变化以及突发性变化
主要由于来自地球外部的带电粒子的作用(非偶极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太阳是这些带电粒子流的主要来源,而当它的表面出现黑子、耀斑(活动特别强烈的区域)并正对着地球时,便会把大量带电的粒子抛向地球,使迭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变化磁场突然增强,使地磁场发生大混乱,出现磁暴。地球两极常在随后出现奇异的极光,这也是太阳抛射来的带电粒子流为地磁极吸引。
地球磁层
仪器探测证实了地磁场形成一个在高层大气之外,形状类似慧星的磁性包层,这就是地球磁层。
太阳风与地磁场相持不下所形成的曲面是磁层的边界,叫做磁层顶.在朝太阳的一侧,磁层顶离地心约有5万多到7万多km远;背着太阳的一侧,可能是这些数字的100倍以上。
磁层的形成,使地球磁场拦截了太阳辐射来的带电粒子,还有来自宇宙的射线,使它们
未能冲到地面,而是留在高空,环绕地球流动,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磁场中的非偶极子磁场,主要就由这种流动的电磁感应作用而产生
磁异常
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一个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首先通过对实测磁场强度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然后再减去基本
磁场的正常值来求得。如所得值为正值称正异常,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磁异常。而膏盐
矿床,石油、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起负磁异常。
Top
第二节地球历史上的磁场
居里点:磁性材料失去磁性的温度临界点。
当磁性材料的温度达到居里点后,材料失去磁性,但温度降低后磁性又出现。
图8-4 磁性材料的磁性特征
不同的物质各有自己的居理点
地壳岩石的居里点温度一般为500~600℃。地壳内达到此温度的深度一般在20~30km(近代火山活动或喷泉地区,达到居里点的深度仅为5km左右)。在居里点深度之下,地内温度越来越高,因而岩石磁性消失。
在地质时期中,地表附近的岩石(处在居里点温度之下)都被当时的古地磁场所永久磁化。岩石中的这种磁性就称为剩余磁性。借助于各地质时期的岩石剩余磁性,我们就可能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磁场。
利用岩石在形成时期所产生的剩余磁化方向就可以用来大致确定古经线方向,用古磁倾角就可确定当时所处的古纬度。
地磁极翻转
在测定岩石的剩余磁场时,发现相当一批岩石的磁化方向与现在的地磁场方向相反,于是认为地磁场发生了180°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地磁极翻转或地磁场翻转。事实证明,这种变化一再地发生。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发现以大洋脊为中心,两侧对称地交替分布着正磁极性(磁极与现代的一致)与反磁极性(磁极与现代相反)的两类岩石;离扩张中心越远,岩石年龄
越老。由此得到了海底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速度在扩张的认识。
以不同时期地磁极翻转为主要特征建立了地磁年代表。在磁化岩石中具正极性的与反极性的大致各占一半。
一种地磁极性期平均可持续22万年(短的仅持续3万年,长的可达(500万年)。
每次磁极倒转过程仅持续数百年到上千年。此时表现为磁场强度大幅度减弱,磁极缓慢转动,直到完全翻转,才达到稳定。
Top
第三节地磁场的成因
地核的外部是液态,给地球中心具有电磁场的假设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只要地核内原
来存在着微弱的磁场,这些液态铁的非均匀运动就会发生扰动、旋涡,产生感应电流,不断
增强原有电磁场,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地电磁场。铁质的地核固然不能成为一块磁铁,但可以
相当于一个发电机系统。这个“非稳定磁流体发电机”假说在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形成,并
成为现今占主导地位的地磁成因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发电机”在地核内还可能有好多部。因
而,地磁场不大稳定。
。
“双耦合发电盘”模
型
70年代初,许多学者用“双耦合发电盘”作出了解释:两部线路联通的直流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旋转角速度不同,便会产生扰动、系统电流也将发生变化当电流扰动加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电流就可反向流动,从而造成磁场的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