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第4章筏形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梁。
单向肋筏形基础
双向肋筏形基础
双向肋筏形基础可分为:主次肋筏形基础
双主肋筏形基础
三、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1、不带地下室的筏基,嵌固部位为筏基顶部。 2、带有地下室的筏基 (1)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地下室层间侧移刚 度大于或等于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底层侧向刚度的1.5倍时,地 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否则认为上部结构 嵌固在筏基的顶部。
柱或墙与基础梁的连接构造要求
第三节 刚性板条法——平板式筏基
一、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参见第二节。
二、基础底面基底净反力
pj x, y
F Mx y My x
A
Ix
Iy
p jmax F Mx My
p j min
A Wx Wy
y
+ Mx
++
My
o
x
+
三、筏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
3.梁板式筏基底板的配筋,顶部跨中钢筋应按实际 配筋全部连通;纵横方向底部支座钢筋尚应有1/3贯 通全跨。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15%。
4.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 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 钢筋网。
5.对无外伸肋梁的双向 外伸板角,应配置5~7 根辐射状的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的直径与边 跨板的主筋相同,钢 筋外端间距不大于 200mm , 且 内 锚 长 度 (从肋梁外边缘起算)应 大于板的外伸长度。
一、基础底面积确定
1.应满足基础持力层土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y
如果将xoy坐标原点 置于筏基底板形 心处,则基底压 力可按下式计算
+ Mx
源自文库
++
My
o
x
+
pk
x,
y
F
k A
Gk
Mkx Ix
y
Mk y Iy
x
pk max
Fk Gk Mkx Mky
pk min
A
六、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筏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当有地下室
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七、基础的沉降 基础的沉降应小于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可按分
层总和法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的方法计算。
八、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基础梁连接
地下室底层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 应小于50mm。
二、筏板厚度的确定
筏板厚度应根据抗冲切、抗剪切要求确定。
1.可根据楼层层数,按经验每层50mm确定。 2.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
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 不应小于400mm。 3.对于高层建筑的筏基,可采用厚筏板,厚度不应 小于500mm,一般可取1~3m。
分配系数;
式中
Munb——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kNm; N ——柱根部柱轴力设计值,kN;
Wx Wy
基底压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非抗震时
pk fa pkmax 1.2 fa
Pkmin >0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验算公式中的基底压力项应减去
基础底面处的浮力,即
pkpw fa
pkmaxpw 1.2 fa
式中 pw 地下水位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浮力, 即pw = w hw ;
hw 地下水位至基底的距离。
2.尽可能使荷载合力重心与筏基底面形心相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下偏心距宜 符合下式要求
e 0.1W/A
式中W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抵抗矩; A 基础底面积。 如果偏心较大,为减少偏心距,可将筏板外伸
悬挑,悬跳长度不宜大于边跨柱距的1/4;对于肋 梁不外伸的悬挑筏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1.5~2.0m, 如做成坡度,其边缘厚度不小于200mm. 3.如有软弱下卧层,应验算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 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相同。
三、筏基底板配筋的确定 筏基底板的配筋应根据内力计算结果确定。
1 . 受 力 钢 筋 最 小 直 径 不 应 小 于 10mm , 间 距 100~200mm。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 应大于300mm。
2.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板钢筋应有 1/3贯通全跨,顶部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上 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
1、柱下筏板抗冲切计算
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 的最大剪应力
max Fl umh0 s MunbcAB Is
max 0.7 0.4 1.2 s hp ft
s
11
1
2 3
c1
c2
Munb N eN P ep Mc
内柱冲切临界截面示意
第四章 筏形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筏形基础: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
(a)平板式筏形基础 (b、c)梁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即一块等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平板。 梁板式筏形基础:在筏形基础底板上沿柱轴纵横向设
置基础梁,即形成梁板式筏形基础 。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可分为 单向肋筏形基础:仅在一个方向的柱下布置肋梁; 双向肋筏形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的柱下都布置
四、基础梁 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不宜小于1/6。 基础梁顶部钢筋按实际钢筋全部贯通,底部支座
钢筋应有1/3贯通全跨。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 应小于0.15%。 五、墙体
筏形基础地下室外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 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
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面圆钢 筋,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筋直径 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式中
Fl —— 相应于荷载基本组合时的冲切力,kN;对内柱取 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 内的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um——距柱边h0/2 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h0——筏板的有效高度,m;
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
(2)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1)沿地下室外墙和内墙边缘的板面不应有大洞口; 2)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应采用梁板式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80mm,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3)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 于0.25%。
第二节 筏形基础设计步骤和构造要求
单向肋筏形基础
双向肋筏形基础
双向肋筏形基础可分为:主次肋筏形基础
双主肋筏形基础
三、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1、不带地下室的筏基,嵌固部位为筏基顶部。 2、带有地下室的筏基 (1)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地下室层间侧移刚 度大于或等于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底层侧向刚度的1.5倍时,地 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否则认为上部结构 嵌固在筏基的顶部。
柱或墙与基础梁的连接构造要求
第三节 刚性板条法——平板式筏基
一、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参见第二节。
二、基础底面基底净反力
pj x, y
F Mx y My x
A
Ix
Iy
p jmax F Mx My
p j min
A Wx Wy
y
+ Mx
++
My
o
x
+
三、筏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
3.梁板式筏基底板的配筋,顶部跨中钢筋应按实际 配筋全部连通;纵横方向底部支座钢筋尚应有1/3贯 通全跨。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15%。
4.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 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 钢筋网。
5.对无外伸肋梁的双向 外伸板角,应配置5~7 根辐射状的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的直径与边 跨板的主筋相同,钢 筋外端间距不大于 200mm , 且 内 锚 长 度 (从肋梁外边缘起算)应 大于板的外伸长度。
一、基础底面积确定
1.应满足基础持力层土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y
如果将xoy坐标原点 置于筏基底板形 心处,则基底压 力可按下式计算
+ Mx
源自文库
++
My
o
x
+
pk
x,
y
F
k A
Gk
Mkx Ix
y
Mk y Iy
x
pk max
Fk Gk Mkx Mky
pk min
A
六、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筏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当有地下室
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七、基础的沉降 基础的沉降应小于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可按分
层总和法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的方法计算。
八、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基础梁连接
地下室底层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 应小于50mm。
二、筏板厚度的确定
筏板厚度应根据抗冲切、抗剪切要求确定。
1.可根据楼层层数,按经验每层50mm确定。 2.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
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 不应小于400mm。 3.对于高层建筑的筏基,可采用厚筏板,厚度不应 小于500mm,一般可取1~3m。
分配系数;
式中
Munb——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kNm; N ——柱根部柱轴力设计值,kN;
Wx Wy
基底压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非抗震时
pk fa pkmax 1.2 fa
Pkmin >0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验算公式中的基底压力项应减去
基础底面处的浮力,即
pkpw fa
pkmaxpw 1.2 fa
式中 pw 地下水位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浮力, 即pw = w hw ;
hw 地下水位至基底的距离。
2.尽可能使荷载合力重心与筏基底面形心相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下偏心距宜 符合下式要求
e 0.1W/A
式中W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抵抗矩; A 基础底面积。 如果偏心较大,为减少偏心距,可将筏板外伸
悬挑,悬跳长度不宜大于边跨柱距的1/4;对于肋 梁不外伸的悬挑筏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1.5~2.0m, 如做成坡度,其边缘厚度不小于200mm. 3.如有软弱下卧层,应验算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 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相同。
三、筏基底板配筋的确定 筏基底板的配筋应根据内力计算结果确定。
1 . 受 力 钢 筋 最 小 直 径 不 应 小 于 10mm , 间 距 100~200mm。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 应大于300mm。
2.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板钢筋应有 1/3贯通全跨,顶部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上 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
1、柱下筏板抗冲切计算
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 的最大剪应力
max Fl umh0 s MunbcAB Is
max 0.7 0.4 1.2 s hp ft
s
11
1
2 3
c1
c2
Munb N eN P ep Mc
内柱冲切临界截面示意
第四章 筏形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筏形基础: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
(a)平板式筏形基础 (b、c)梁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即一块等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平板。 梁板式筏形基础:在筏形基础底板上沿柱轴纵横向设
置基础梁,即形成梁板式筏形基础 。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可分为 单向肋筏形基础:仅在一个方向的柱下布置肋梁; 双向肋筏形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的柱下都布置
四、基础梁 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不宜小于1/6。 基础梁顶部钢筋按实际钢筋全部贯通,底部支座
钢筋应有1/3贯通全跨。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 应小于0.15%。 五、墙体
筏形基础地下室外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 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
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面圆钢 筋,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筋直径 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式中
Fl —— 相应于荷载基本组合时的冲切力,kN;对内柱取 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 内的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um——距柱边h0/2 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h0——筏板的有效高度,m;
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
(2)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1)沿地下室外墙和内墙边缘的板面不应有大洞口; 2)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应采用梁板式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80mm,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3)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 于0.25%。
第二节 筏形基础设计步骤和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