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函授

合集下载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随后一位村民认出来了这个猴孩,原来 他叫约翰·西邦亚,最后一次看到他是1988 年,当时他的父亲杀死了他的母亲并从此失 踪,而年仅两三岁的西邦亚也从此在村子里 消失了。后来的三年里,西邦亚一直在野外 流浪,他曾依稀地记得几天后猴群接近了他 ,并让他吃树根、坚果、甘薯等食物 1999年10月他曾作为“非洲珍珠”儿童 合唱团的20名成员之一到英国演出
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营救人员加利娜·沃 尔斯加娅时,她说,“男孩的31岁母亲就像 鸟儿一样喂养儿子,虽然她从不对儿子打骂 ,身上没有任何受伤迹象。但是她从未与可 怜的男孩说过话,而他只能与朝夕相伴的鸟 儿沟通,他只会叽叽喳喳地叫,当人们听不 懂他说话时,心急的男孩便会像鸟儿一样挥 动着自己的手臂”
奥克纳·马拉娅出生于1983年11月, 当1991年发现她时,已是一个野性十足的 孩子,她小时候一直与狗相伴。她的身上 具备着狗的许多习性,却不懂得如何说话。
思考: 为什么这些“兽孩”没能成长为正常的
人?
在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戴维斯发现 一个名叫伊莎贝拉的私生女,她一生下来 就被其聋哑母亲隐藏起来,过着与世隔绝 的非人生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 现了她,当时已六周岁的伊莎贝拉不会讲 话,智力仅相当于刚出生的婴儿
在我国,六朝古都南京城里也发生了 轰动全城的“伊莎贝拉”事件。马铃姐弟 三人十多年来几乎一直被她们的父亲马超 锁在阴暗的家中,其父患有严重的强迫症, 怕孩子外出受人欺负,故孩子们只能从正 门中央一条宽一厘米、长五厘米的门缝里 看外面的世界。经专家测试表明,19岁的 姐姐马铃智力不如5岁的孩童,15岁的妹妹 马萍智力低于3岁儿童,11岁的小弟马勤智 力与1岁的婴儿差不多
阿玛拉被收养11个月后死亡,七八岁的 卡玛拉智力水平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长期 训练两年后她才能直立,13岁才能独立行走 ,但在快跑时,还要用四肢,直到17岁死去 时,仍然没有学会说完整的话,当时心理水 平相当于两岁儿童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笔记

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辈群体具有平等性和自发性。

◆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

◆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

(5)职业背景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工作条件、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工作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6)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以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为工具,面向大众的信息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臵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些角色要求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扮演社会角色需要做到:(一)形成角色观念角色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角色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角色地位观念。

第二,角色规范观念。

第三,角色形象观念。

了解角色期望、强化角色领悟、形成角色观念•角色期望(期待)即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臵,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臵的人抱有期望,这种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领悟即个体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二)掌握角色技能角色技能是人们所具有的能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的智慧、能力、经验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角色技能可分为两类:1、一般技能:即担当任何角色都需要具备的技能。

主要有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两种。

2、特殊技能:即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智慧、经验等特征。

(4)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5)低层次需要是缺失需要,高层次需要是生长需要,它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

评价:贡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的发展规律。

局限性:(1)文化条件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第五节态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七节社会影响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是以群体社会的心理学为基础研究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1、定义:是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2、决定社会行为的因素:个体及其所处的情境。

勒温著名公式: B = f(P,E)(二)社会心理1、定义: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2、作用: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社会影响→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美国学者 1976年)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公元前300—19世纪上半叶)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用实验的方法加强了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描述→实证定性→定量纯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遵循的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公正)(二)系统性原则(在系统中考察、动态、整体、有序)(三)伦理原则: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2、尊重被试者的知情权; 3、研究这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保密,若要公开,必须经被试者同意;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以外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社会心理学2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社会心理学2
(一)概念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它是个体对 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认识)。 (二)如何理解?
1、从个体性看,詹姆斯认为自 我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和客我组成。前者是 认识 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我 是谁) 2、从社会性看,自我是个体认 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即镜我。 (别人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人) (三)构成
它由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 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构成。 (四)自我概念的功能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当个体的认识与他人的看法相矛 盾时,个体怎样认识自己? 个体需要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 方式引导行动。(种族歧视)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即选择 适合个体成功的活动。(中等程度)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 比较,如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进行比 较。 (四)自尊的测量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节 社 会 知 觉 一、基本概念
(一)含义 它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 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 觉的含义的区别
(3)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 行为方式的差异。(男外女内) (四)语言社会化 1、语言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语 言是个体联系他人和社会的纽带;掌 握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2、结论 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 提的。没有语言社会化,就没有个体 社会化。
第三节自我、身份和自尊 一、自我
3、心理自我阶段 其任务是个体知觉、调节自己的 心理,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 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4、心理自我发展的标志 (1)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 (2)发展了自我概念的两个主要 因素-自尊和自信心。
三、自尊
(一)概念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自 我评价的结果。(个体从是否对自己有 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 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 价值的等来评价自尊的高低) (二)自尊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1)《现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5)《心理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 (1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7)《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2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27)《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31)《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35)《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40)《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44)《心理咨询》教学大纲 (49)《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 (52)《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56)《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60)《能力心理学》教学大纲 (63)《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论奠定基础。

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心理现象。

三、开课对象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32其中面授:33学时实验:学时自学:99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1.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2 心理学的任务1.3 如何研究心理学教学任务:理解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探讨心理学的任务,既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掌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心理的结构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2.1 神经系统的进化2.2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2.3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教学任务: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关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三章感觉(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3.1 感觉的一般概念3.2 视觉与听觉3.3 其他感觉教学任务:掌握关于感觉的一般概念,理解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现象;理解其他的感觉。

社会心理学2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2 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理论
~ 精神分析学说
• Freud的人格结构 – 本我:快乐原则(本能冲动) – 自我: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 超我:道德原则(诱导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三、社会化的理论
~ 精神分析学说
•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注重自我,持续众生 –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 儿童早期: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 学龄前:主动性与内疚性 –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 – 青年期:亲密与孤独 – 中年期: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 老年期:完美与绝望
三、社会化的理论
~ 认知发展论
•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化)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面对同一块月饼,不同的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反应】
•冯特:我就想研究一下,它都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构造主义) •华生: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行为主义) •佛洛依德: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馅的(潜意识理论) •巴浦洛夫:一见到月饼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谁想吃这块月饼,必须先帮我完成一件事(操作性条件 反射)
社会心理学
by 王瑞乐,黄山学院
第二章 社会化
outline
~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理论
引子
~ 兽孩(野孩)
• 幼时因某种原因与动物生活在一起,由动物抚养长大。
~ 阁楼孩子
• 从小被封闭在与世隔绝的幽闭空间。
引子
~ 兽孩“野彼得”
• 最为著名的兽孩是“野彼得”,早在1724年,人们在英国发现一个全身 赤裸、褐色皮肤、黑色头发的怪物,当时他才有12岁。他可以很容易地 攀爬在树枝之间,以植物为食,却不会说话。当人们试图接近感化他时 ,他拒绝食用面包、却宁愿剥树皮吸树汁,不过最终他还是学会了吃水 果和蔬菜。由于他的行为非常怪异,人们都叫他“野孩子”,并对他起 名“彼得”。后来,被视为“怪物”的彼得送到了乔治一世的宫廷中进 行展示,然后被送到英国,在那里他学会了说几个字母。他在英国的上 流社会中被当成“宠物”,生活了68年,直至80岁才逝世。他一生除了 “彼得”、“乔治国王”之外,几乎不会说任何话。但据称他的听力和 嗅觉能力“异常敏感”。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口头语言
语言
书面语言
形体语言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 会化、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只有人类有
形象思维
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
学习能力
人所特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具有其 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
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典型案例:赫斯与托尼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曾就国家意识问题对一万二千名美国 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3个连续阶 段逐渐发展。 国家象征期:国旗、国歌、国家领袖 抽象国家观念期:国家、政治群体 国际组织系统期:国际观念的形成
社会会的特点
第一、社会化过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人类行为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人类身体还受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社 会学研究表明:父亲属于高收入阶层,其 子女就会比低收入群体的子女个子要高些 (雷诺兹,1976)。理由之一就是,高收 入的家庭,能够提供较好的营养。20世纪 以来,少女青春期开始年龄平均每十年下 降4个月,这是像甜食、健康照料及医疗等 环境因素的结果。
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类型
基本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逆向社会化
再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级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 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 程。
逆向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 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 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 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
法律规范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
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socialization?学生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socialization?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社会化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孔子的学习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特别重视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参见第3节?孟子的学习原则和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博约结合积极思维专心致志不骄傲持之以恒?bandura的社会认知论第2节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化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2020/7/21
“人”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 人是社会的主体,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 体现者
•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前提 – 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
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
• 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也 时刻进行着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 彭聃龄普心第14章: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 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叫做社会化socialization 又 叫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
2020/7/21
文化角度的社会化
• 郑杭生: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 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 是价值标准)的内化……这种研究角度受文化人类学
• ……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PPT课件
20
social
psychology 3、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反社会化 定义 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
的过程。 反社会化的类型 无理性型 有理性型
21
social
psychology
反向社会化 定义
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 向他们传播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角色身份的反映 自我意识:对自我存在的觉察和了解 自我评价:对自我的分析、判断 自我表现:人们以某些方式把自己的某些方
面展示给他人
13
social psychology
六、社会化的历程
1、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Erikson) 2、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3、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14
social
1、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Erikson)
social psychology
第二章 社会化
1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四、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五、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六、社会化的历程
2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学: 偏重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化
3、主动性对内疚感(四岁——五岁) 如果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
和目的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
卑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六岁一十一岁)
如果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 力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16
social psychology
5、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十二岁—二十岁) 如果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 诚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 确定性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会化的理解
社会化的目标,内容多元 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社会化受文化影响
社会化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三个阶段
萌芽和基本形成阶段 扩大和发展阶段
性别社会化
性别角色
重新形成阶段 性角色不能选择(生物性) 性别角色可以选择(社会)
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拥有更 多宽容
语言社会化
个性化的概念
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独 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模式
个性化与社会化
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两 者同样重要
社会化保证了社会文化的传 承性与秩序
个性化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多 元性与创新性
早期社会化
人从出生到基本掌握相应知 识的过程叫做早期社会化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
家庭是最初的场所
社会化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完成之后,未脱 离原环境继续进行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从早期社会化完 成之后直到死亡的过程
是否脱离原环境是区分继续 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关键
再社会化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再次适 应新环境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内容 个性化
定义
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化背景 下,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完成 掌握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 能和经验
人的属性
生物性和社会性,同时具备 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主体
个体,具体的人
场所
一定的社会背景
社会化的六要素
条件
社会互动
内容
掌握相应知识
目标
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所接受
性质
一个终身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函授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函授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概念二、社会化的容三、社会化的类型四、社会化的关键期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分析(一)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二)对社会化的理解:(1)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2)社会化是经由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化实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社会教化,个体化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个体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社会教化:是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另一类是非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

(3)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作为个体的人,不经过社会化就无法成为一个社会人,更无法获得更高的发展。

个人通过社会化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社会化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社会化的基本容(一)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1、自理技能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最初容)——生存首要必需的技能。

2、谋生技能的社会化——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㈡行为规社会化包括法律规社会化和道德规社会化。

法律规社会化: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强制性。

道德规社会化:使人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角色社会化1、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2、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

3、培养化解角色冲突、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

4、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吴重光等人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四)政治社会化个体逐步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肯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个体的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成人的自我 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选择、学习与尝试 各种社会角色,对现行角色进行重新定义 与再创造,生活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个体必须调整自己,以面对声 望的降低、身体的衰老、失败及死亡。 老年个体必须调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完 善自己的人格、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重新 回归社会度过生命的维持期。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三)认同

认同是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或群 体在感情上融为一体,它是人 们社会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的 心理历程。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是人类的天生本性还是后 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争论一直备受人们的 关注。尽管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定论, 但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支配和影 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而生物 遗传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必 不可少的。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社会化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谈不 上什么社会化的。为什么人能社会 化,而动物却不能呢?这是因为人 类有社会化的基础,其中生物遗传 是我们能成为社会人的基本前提。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 遗传因素对行为的作用,然而即使是遗 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间也存在 行为差异,可见文化及环境因素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近现 代以来,无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 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社会文化和 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教养方式
式对儿童的人格、行 为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宠爱型。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在人格上多 表现为依赖性强,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 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别人意见的左 右。 (2)放任型。采取这种方式不能使子女养成是非 观念,子女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 活。 (3)专制型。这类家庭出身的儿童在性格上多表 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 却表现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 (4)民主型。这类家庭的孩子表现为自立、自信, 主动,独立,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函授————————————————————————————————作者:————————————————————————————————日期:ﻩ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概念二、社会化的内容三、社会化的类型四、社会化的关键期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分析(一)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二)对社会化的理解:(1)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2)社会化是经由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社会教化:是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另一类是非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

(3)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作为个体的人,不经过社会化就无法成为一个社会人,更无法获得更高的发展。

个人通过社会化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社会化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1、自理技能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最初内容)——生存首要必需的技能。

2、谋生技能的社会化——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㈡行为规范社会化包括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

法律规范社会化: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强制性。

道德规范社会化:使人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角色社会化1、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2、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

3、培养化解角色冲突、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

4、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吴重光等人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四)政治社会化个体逐步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肯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五)民族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类型早期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如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

反向社会化年轻的一代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年长的一代。

再社会化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四、社会化的关键期1.婴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幼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3.童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期4.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ﻫ5.青年初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达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

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

大概都是在出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

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

印度狼孩的特殊行为表现: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

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

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中小孩。

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

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

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

卡玛拉的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

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

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

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

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

卡玛拉活到17岁。

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

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

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

卡玛拉的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

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

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

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

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

卡玛拉活到17岁。

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ﻫ第二节社会化理论研究•认知学派的研究: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二阶段论他律阶段道德发展的特点自律阶段道德发展的特点实验:ﻫ15只杯子/1只杯子在第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现实后果来判断是非,道德判断服从权威,以成年人的观点为标准。

在第二阶段,儿童根据行为者的意图来判断行为的是非,并且以自己的观点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评价:皮亚杰的道德发展模型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表明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上正确,并具有普遍性。

但也有不少研究提出质疑,认为他的研究方法会低估年幼儿童的道德理解能力。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实验:海因兹偷药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

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

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

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

针对海因兹的偷药行为,柯尔伯格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假如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得癌症快要死了,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等等。

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ﻫ①前世俗水平(4—10岁)②世俗的水平(10—13岁)③后世俗水平(13岁以后)2. 新行为学派的研究ﻫ——社会学习论相关研究:(1)模仿学习实验结果初测时三组成绩差不多;第二测时,第二、三组远高于第一组,第三组高于第二组;第三测时,第一组成绩提高不大,甚至有所下降,第二组成绩略高于第三组。

结论成人榜样的作用超过了强化的作用,模仿的作用是明显的。

(2)抗拒诱惑实验➢结论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模仿而获得。

评价:积极作用:这些研究会让成人更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它还引发人们对大众传媒中攻击,暴力等情节对儿童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关注和思考。

局限性:忽视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的阶段性,较偏重环境因素的作用。

六大因素一、遗传素质(一)遗传素质的概念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一些生物特征,如机体的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2)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二、家庭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

父母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

1、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相关调查(1)英国心理学家波尔特调查后发现,58%的品德不良的少年来自缺损的家庭”。

(2)中央综治委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发现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家庭。

(3)统计显示,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易使孩子在角色认识、结识伴侣、责任承担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导致越轨行为。

2、隔代教育弊端:3、父母教养方式鲍姆林德提出的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亲子关系和幼儿性格发展的中日跨文化比较三、社会文化(一)社会文化的概念社会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态度,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思维方法等等。

(二)社会文化的作用1、人们一切活动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相关研究: 1、20世纪初,鲁斯·本尼迪克特的研究ﻫﻫ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女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她长期在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从事实地调查,对原始宗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等都作过专题研究。

她把通常用于个人的心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群体研究上,认为每种年代久远的文化发展都赋予其成员特定的“心理定向”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即文化决定思维方式。

2、M.米德的考察研究: 社会性别由社会文化塑造米德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长期考察后发现:第一个部落阿拉佩什人,无论男女都顺从、合作,没有攻击性,易于为他人的需求服务,具有女性气质。

第二个部落属于蒙杜古马人,是一个食人部落,无论男女都残忍、暴戾、冷酷、好斗,即便女性之间也充满了猜忌与敌意,具有男性气质。

第三个部落德昌布利人,女性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从事捕鱼、编织,男性则依赖性强、关心的是他们的精美服装、漂亮面具,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生活中充满无聊的争吵,易于情绪紧张,多愁善感。

但德昌布利人属于父系社会。

这三个原始部落坐落在方圆100英里以内,但性别角色规范却如此不同,米德由此得出结论,性别特征不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个新生儿可以稳定、自然地发展为女性特征的温良的阿拉佩什人,也可以发展为男性特征的带有侵犯性的蒙杜古马人,也可以发展为性别特征与我们文化截然相反的德昌布利人。

四、学校因素•学校的作用主要是把社会规范、道德的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学校有一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下一代施加影响,以使学生实现社会化。

1、教育内容和教科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所收的教育直接性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认知结构。

2、教师的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目的性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保证。

•布鲁纳:¡°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3、教师的威信学生信任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有威信的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易于接受。

4、教师的期待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发展。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测验”。

然后,随机选出18名学生,并告诉有关老师这些学生是智商型人才,会有优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