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是指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在地域上的迁移和转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矛盾、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在推动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地域转移。

本文将浅谈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相关问题。

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东部地区经济逐渐减弱,西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成本的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减弱,而西部地区则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新热点。

许多外商投资和国内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西部地区,从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2.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纽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成为了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新兴中心。

许多制造业企业通过地域转移,将生产基地设立在中部地区,这不仅提高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润。

3.国际贸易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一些沿海地区的城市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而内陆城市则成为了国际贸易产业的新选择。

许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1.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随着东部地区成本的不断上升,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这里。

2.内资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内陆地区市场的开发,许多内资企业也开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更加明显中国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趋势将使各个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明显。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工 9 5 工 年至 19 9 5年 , 一 时期 全 省 累 计 承 接 国 际 资本 转 移 1 4 2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总 产 出 的份 额 是 : 业 总 产 值 占 5 . 5 , 这 3。8 亿 美 元 。( ) 三 阶 段 是 1 9 3第 9 6年 至 今 , 际 产 业 转 移 平 稳 国 业 增 加 值 占 5 . 1 , 品 销 售 收入 占 5 . 2 , 润 总 额 7 7 产 9 4 利 占 6 . 8 , 产 总 额 占 5. 4 , 已 占到 12甚 至 更 高 92% 资 4 6 均 /
1 79— 19 5 9 8 1 86— 19 6 9 9 6 8 39 5 44 6 4 49 6
单位 : 美元 、 万 第 三 产 业 数 值
3 28 . 4 70 15 30 0. 8 4 0
第 一 产业 数 值
1 4. 59 O 871 7. 2 0
第 二 产业 数 值
( 福建 师 范 大 学 经 济 学院 , 建 福 州 30 0 ) 福 5 1 8
摘 要 :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为 主 体 的 国 际产 业 转 移 有 力 地推 动 了福 建 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但 进 入 2 以 O世 纪 9 O年 代 以 来 , 国

际产 业 转 移“ 北上 ” 势 明 显 , 区域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面 临严 峻 挑 战 。在 新 的 国际 产 业 转 移 背 景 下 , 建 产 业 定 位 的 关键 在 于 趋 该 福
世 界 50强 的跨 国 公 司 来 闽 投 资 增 多 , 际 转 移 产 业 结 构 0 国
9 6年 至 2 0 0 4年 底 , 这一 时期 全 省 累计 承 接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着 市 场 对 外 开 放 的 加 大 , 建 省 引 进 得 以优 化 。从 19 随 福 6 . 1亿 的 外 资 规 模 也 日益 增 加 。 由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带 动 的 国际 产 业 国 际 资 本转 移 3 9 3 美 元 。 由外 商 直接 投 资 带 来 的 国际 产 业 转 移 对 福 建 产 业 结 构 对 该 省 的 转 移 大 体 可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1 第 一 阶 段 是 1 7 — () 98 18 9 7年 , 际 产 业 转 移 起 步 发 展 阶 段 。 随 着 市 场 开 放 , 资 变 动 产 生 了 积极 的 影 响 : 国 外 () 进 福 建 产 业 结 构 的工 业 化 。 1促 从 小 规 模 试 探 逐 步 加 快 进 入 ,9 4 1 8 1 8 — 9 7年 实 际 利 用 外 商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

国家产业转移趋势国家产业转移趋势导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国家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都经历了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不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本文将综述国家产业转移的趋势、原因和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国家产业转移的趋势1.1 区域间产业转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区域间产业转移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趋势非常明显。

例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许多中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以实现成本优势和更便捷的供应链管理。

1.2 高技术产业的转移高技术产业是当前国际间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复杂和高效的生产体系,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需求。

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加快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和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技术产业的转移。

例如,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商务等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发展速度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际企业。

1.3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转移到环境相对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转移不仅可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还可以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国家产业转移的原因2.1 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是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较高,这导致了一些产业的难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许多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较低的国家,以实现成本的优势。

2.2 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国家产业转移还与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有关。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位于台湾以东,赤道以北,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海上交通枢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福建省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根据2019年的数据,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1万亿元,增长率居全国前列。

福建省还是中国大陆第三个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的省份,经济实力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福建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产业如纺织、制衣等仍然是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但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福建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尤其是福建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势头迅猛,厦门、福州等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此外,福建省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水、电、气、路、港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厦门、福州、漳州等地的机场、港口快速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福建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福建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台湾、东盟、欧美等地区进行多层次、广覆盖的合作,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推动产业转移合作,提升了福建省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福建省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贸和传统制造业,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驱动型发展。

其次,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相对较少。

再者,福建省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总之,福建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福建省将继续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推动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1. 引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跨国企业将其生产设备、技术和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这一转移过程对于相关国家和地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福建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一直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因此,福建的产业定位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2. 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成本因素跨国企业往往会将生产设备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福建作为中国的内地省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了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2.2 市场因素国际产业转移往往与国内市场规模和需求有关。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临近台湾海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为福建吸引外资和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便利。

2.3 产业政策因素政府的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决策。

福建省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3. 福建的产业定位与国际产业转移3.1 电子信息产业福建省在产业定位方面,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领域之一。

福建省投资大力度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引进了一批跨国电子企业,如富士康等。

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福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2 高端制造业福建省还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制造业涵盖了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福建省通过优惠政策、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吸引了一批知名的国际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提升了福建的产业水平,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3 环保产业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产业成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热点领域。

福建省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福建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鼓励企业投资环境保护项目,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的环保企业,为福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而移出国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是促使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内在动因,而移入国的成本优势和庞大市场则是产业转入的根本动力。

成本优势包括多方面,例如,土地等资源的成本,等综合性的商务成本,等等。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背景1.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制造业的比重趋于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部分国家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一般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竞争力下降,因此产业国际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加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行列。

国际产业转移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地说:(1)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2)国际转移的内容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在转移国已经成熟的产业;(3)国际产业转移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

2.国际产业转移是企业战略性扩张的内在需要。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而跨国公司对外转移的资产并不仅仅局限于衰退产业。

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海外发展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包括规模扩张、分散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竞争优势以及与竞争对手争夺海外市场等。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有必要进行水平型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市场垄断地位,将部分工序分离到国外,从而形成了纵向转移。

3.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

科技进步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发达国家主导产业的更替。

因此,发达国家产生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需求。

通过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不仅要把一些传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将加深发达国家之间在新兴高技术领域的分工与合作。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福建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福建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福建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陈生辉【摘要】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兴理论,基于该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福建产业集群的类型、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沿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这对我国相关产业集群升级战略及相关政策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福建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作者简介】陈生辉,男,福建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产业集群升级是一个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向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运作、营销渠道管理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过程。

产业集群升级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生因素,如社会网络、集群创新系统等;外生因素,包括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使产品的价值创造环节越来越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也越来越多地嵌入于全球价值链之中,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鉴于此,一些学者开始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展开研究(如Gereffi,1999;Humphrey &Schmitz,2002等)。

Humphrey与Schmitz指出了在全球价值链治理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的四种方式,且产业升级基本上依循“工艺流程—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升级”的规律。

[1]在国家进行区域规划战略调整的情况下,作为对外开放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福建如何打造个性化发展之路,成为摆在区域经济发展决策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六大举措之一,强调要通过发展产业集群,集聚生产要素,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

关于营造福建引资新优势的思考

关于营造福建引资新优势的思考

呈 现强劲 的增长势头 , 息传输 、 信 计算机服 务和软件业 、 水利 、 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 业等新 兴行业 吸 引外 资都实
现了零 的突破 。 三是投 资主体 由港 澳 台中小资本 向跨 国公 司转 变。
目前 , 界 5 0强跨 国公司中 , 世 0 已有 7 0多家到福建 投资 ,
是 外商增资控 股趋 势非常 明显。2 0 0 3年 , 省共 全
主 。截止 2 0 0 3年底 , 全省 历 年 累计 新批 外 商投 资 企业 中, 总投资 10 0 0万美元以上的不足一成 。 目前 , 世界 50 0 大跨 国公司 中已有 4 O家企业 落户我 国 , 到福建投 资 O 但 的只有 7 家 , 远 落后 于上 海 、 江、 苏等 周边 省 0多 远 浙 江 市。2O 0 4年我 省 吸 收来 自美 国、 日本及 欧 盟 的 资金 仅 47 .2亿美元 , 占全省合 同外资的 比重不足一成 。 4 .产业分布 过 于集 中、 外资 结构 不合理 。一 、 产 三 业吸收 外 资比 重 只有 2 % 。在 福 建 外 商 投 资企 业 中 3 9 %以上都是 中小型 规模 的劳动密集 型 的生产性 项 目, 0
统 计观 察
而且 8 %以上投向食品、 0 日用化工、 纺织、 服装 、 金属制

个新台阶 ,95年全 省实 际使 用外 资突破 4 19 0亿 美元 ,
19 9 1年 至 2 O OO年 十 年 间 全 省 累计 实 际 使 用 外 资 达 39 9 亿 美 元 , 17 2.5 是 9 9年 至 19 9 0年 实 际 使 用 外 资 (0 5 1.0亿美元 ) 3 . 的 14倍 。20 O 4年全 省实 际到 资继续 保 持 两 位 数 的 增 幅 , 际 到 资 4 . 8亿 美 元 , 长 实 74 增 1.% , 65 超过 20 年 67 03 .3亿美元 , 增幅高于上年 l. 13个 百分点 。全省招商引资还 出现 了一些可喜 的变化 :

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

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

p Z 2 Ⅳ0 1 0 ,. 4 .1 2 Ap . 0 r 2 08
利 用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趋 势 加 快 我 国 制 造 业 结 构 升 级
洪 尔彬
(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 摘
300 ) 50 7
要 】近年来 ,国际产 业转移趋 势呈现 多方 向、多元化 、产 业集聚 日 突 出的特 点。我 国制造业存在 益
立战略联盟 ,跨 国公司之 间可 以实现创新资源与销售渠道 的共享 ,为跨 国公 司间的产业转 移特别是研发领域 的资 源
式演变为发达国家一发展 中 国家 、发 达 国家一 发达 国家 、
发展中国家一 发达国家共存 的多方 向格局 。其 中,发达 国 家一发 达国家 的产业转移主要集 中在高技术产业 ,而发展 中国家一 发达国家 的转移 主要是 由发展 中国家具备一定 国 际竞争力 的跨 国公 司发起 的 ,如印度 的 WIR P O计 算 机公
整合提供开放式平 台。
3 、国际产业转移 中产 业集聚 日益 突 出。近年来 ,跨 国公司产业转移 中的产业集 聚现象越来越 突出,国际产产业链条较
司在美 国硅谷设立 了 R D机构。 ( )从 国际产业转 移的 & 2 梯度看 ,国际间产业转移 由整体产业的梯度转移演变为跨
资仍是 国际产业 转移 的主 导方式 。20 年 以来 ,全球 F I 01 D 总流量有较 大幅度的 回落 ,但从 过去 2 O年 F I D 的增 长趋 势来看 , 世界范 围内 F I D 仍具 有 一定 的增 长 空间 。 ( ) 2 生 产外包成为制造业 国际产业转移 的新兴主流方式。在美
转移的主体看 ,国际产 业转 移不再 是个 别企 业 的孤 立行

福建各大产业比较发展趋势

福建各大产业比较发展趋势

福建各大产业比较发展趋势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沿海经济开放试验区。

福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其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

本文将对福建各大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一、制造业福建省的制造业一直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鞋类、电子和机械制造等。

制造业在福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福建省开始注重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例如,福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

福建省有着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和成品生产基础,目前正在加快培育大型集成电路、光电子和新型平板显示等高技术制造业。

2.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的普及和冲击,福建省制造业也在积极与互联网进行融合。

福建省鞋类、纺织和电子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 绿色制造业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有限,福建省的制造业也在积极发展绿色制造业。

福建省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制造业中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服务业福建省的服务业在福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旅游、金融和物流等服务业。

福建省的服务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服务业的繁荣:福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服务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优势产业。

福建各地积极开展旅游开发与推广,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福建旅游观光,促进旅游经济的繁荣。

2. 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福建省的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创新发展。

福建省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贷款、保险、证券、投资等,为福建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新思路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新思路

国的产业演变结构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 Nhomakorabea展变化紧密结合 , 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 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
产 业结 构 的 国际一体 化 ,这种 产 品左右顺 序是 “ 新产 品开发 +
国内市场形成+ 出口资本 和技术 出口+ 口+ 进 更新产品开发
L… … ”
2 国际产 业转 移 的新趋 势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与 中国产业发展新 思路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李敏 飞
[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外包、区域性集聚、跨国公司控制能力更强等新发
展 趋势 ,对 中 国产业 发 展有 利有 弊 。对此 ,我 国产 业 发展要 有 新 的思路 :如 以 自主创新 为核 心 ,大 力发展 高新技 术产业 ;以
态理论' , , 这一理论提示了后进 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结构 【 “ 高度化途径。 赤松要对 日 本棉纺工业从进口发展到国内生产 ,
再 发展 到 出 口的历史 性考 察 ,认 为后 进 国家 的产业 发展 应遵
球范围内寻找资源的最佳配置 ,必然寻找成本最低的国家和
地 区去 生产 。一 个 国家 的 比较 优势 不仅体 现在 不同产业 上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国际竞争 日 趋激烈 ,一方面 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 , 加快工业化进程 , 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技术研发、创新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
增 长 ;另一 方 面 ,在 生产 全球 化背 景下 ,发达 国家 为了在 全
也越来越关注 ,提出了多种有关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 ,较早 形成理论的当数 F I 本经济学家赤松要 16 年提 出的“ 90 雁行形

专题3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3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3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够在认识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区域认知: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现实中的产业转移情境,说明区域在开放的条件下,该地的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措施。

地理实践力: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方向:通常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3)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4)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要素约束因素: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土地供应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经营环境欠佳、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

(2)市场因素:成熟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是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4)其他因素: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考点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1)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方向: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

2.全球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转移:(1)第一次产业转移:①时间:20世纪50 —60年代。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兼论现阶段中国产业的创新战略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兼论现阶段中国产业的创新战略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兼论现阶段中国产业的
创新战略
邓泳红;张其仔
【期刊名称】《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曾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技术进步,但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靠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技术外溢无法实现,需要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现阶段的创新战略是加快模块化创新步伐.
【总页数】5页(P66-69,91)
【作者】邓泳红;张其仔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3
【相关文献】
1.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 [J], 杜传忠;郭树龙
2.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策略 [J], 卿珏
3.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度与承接模式研究 [J], 刘丹
4.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J], 石雅
5.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产业与能源协调发展大战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福建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引言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已成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提上国家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国家背景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决定》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沿线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发达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福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福建省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分析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省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纺织服装和建材等行业。

农业是福建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山区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果树、茶叶等作物为主,平原农业以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为主。

福建省还是我国的重要渔业省份,有着广阔的渔场资源和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

此外,福建省的纺织服装和建材行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

但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的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福建省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许多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福建省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建设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此外,福建省还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福建省的新兴产业将持续壮大,成为该省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比,服务业在福建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熟度,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福建省的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省的金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的物流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福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福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福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一、福建“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阶段,是进一步做大福建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时期。

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省的基础条件,我省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国际环境“十二五”时期,国际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总的来看,需要把握七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总体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过去四、五年世界上主要国家展开的新一轮双边、三角和多边关系的调整,一是审时度势,深化、充实原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寻求发展新的战略伙伴;二是大国相互借重,制衡超级大国进一步扩张;三是对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再认识,尽量维护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基本稳定和延续性,适度推动有限目标改革;四是坚守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和灵活处理具体纷争的务实性相结合。

这也是大国关系的基调和未来走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2、世界经济总体走势趋好,稳定度提高。

虽然世界经济触底企稳能否形成趋势仍不明朗,目前除德国等国家已出现复苏迹象外,多数国家仍在谷底徘徊。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如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将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导致经济较难出现根本性好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但是,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宏观政策刺激和支持,目前世界经济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正在趋于稳定。

各经济组织纷纷上调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3、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2004年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后,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摩擦和争端日益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后,疲于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诸多贸易壁垒措施,竞相保护本国重要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并且应对难度加大。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

2008年6月第3期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21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庄清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文章首先借助西蒙库兹涅茨、赛尔奎因和钱纳里的研究成果对福建省的产业发展进行总体的定位分析,其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进行分析,最后分别从比较优势战略、竞争优势战略和后发优势战略三个层面提出了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发优势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8)06-0021-005一、福建省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分析经济发展总是和产业结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经济发展不能不研究产业结构的演进。

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许多理论依据。

其中,配第和克拉克从就业结构变动考察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库兹涅茨从人均国民收入变动考察了产业结构的演进;罗斯托根据主导产业的扩散将经济划分为5个成长阶段;钱纳里从产业间关联效应推出了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从轻重工业的净产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的变动考察了工业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本文综合了库兹涅茨、赛尔奎因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出发对福建省目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总体定位分析。

西蒙库兹涅茨、赛尔奎因和钱纳里对世界上多数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常表现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同时拉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当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到20%或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至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 D P 构成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就进入了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再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至最高水平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成为G D P构成中最大比重时,工业化就到了成熟期,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即发达经济过渡。

区际产业转移视角下福建省内陆—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区际产业转移视角下福建省内陆—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人口 3 0 0 3万 , 占全 省 人 口 的 7 9 . 5 7 % 。下 面 拟 从 平 方公 里 , 沿海为 5 9 0 . 4 3万 平 方 公 里 , 沿 海 是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6— 2 8 ; 修订 日期 : 2 0 1 6— 0 7—1 2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中青 年教 师教 育科研 项 目“ 区 际产 业转 移视 角 下的福 建省 内陆一 沿 海地 区协调 发 展研 究 ”
【 二) 财政 收入 财政 收 入 可 以 反 映 一 个 地 区 的 经 济 实 力 。
0 1 5年福 建省 内陆 的财 政 收 人 为 5 2 4 . 7 6亿 元 , 占 市 , 土地 面积 6 8 2 5 5 . 8平方 公里 , 占全省 面 积 的 2 5 5 . 2 7 %, 常 住 人 口为 7 7 1万 , 占 全 省 人 口 的 全 省 的 1 3 . 8 6 %; 沿 海的财政收入为 3 2 6 1 . 8 4亿 2 5 . 6 7 %; 沿海 地 区是 指 宁德 、 福州 、 莆 田、 泉州 、 厦 元 , 占到 全 省 的 8 6 . 1 4 %。 从 人 均 值 看 , 内 陆 为 门、 漳 州 6市 和 平 潭 综 合 实 验 区, 土 地 面 积 6 8 0 6 . 2 3 元, 沿海为 l 0 8 6 1 . 9 2元 , 两者相 比差距 5 5 2 4 5 . 3 9 平方公里 , 占全 省 面积 的 4 4 . 7 3 %, 常 住 为 4 0 5 5 . 6 9 元 。从地均值看 , 内陆为 7 6 . 8 8万
区际产 业转 移 视 角 下福 建省 内陆一 沿 海 地 区协 调 发 展 研 究
董丹丹
( 闽南理工学 院 经 济与管理学院 , 福建 石狮 3 6 2 7 0 0 )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许多经济体关注的焦点。

而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福建省也在加强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产业转移,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确定新的产业定位,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国际产业转移和福建产业定位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与现状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跨国公司将其原有在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其背景源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选择将生产线等制造业活动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同时,全球经济竞争也促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市场和利润的扩张。

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普遍现象。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中国是其中最大的接受国,东南亚国家也获得了大量的投资流入。

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在考量产业转移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成本因素、政策因素、商业环境等。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部分跨国公司逐渐趋向本土化发展,而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式也逐渐演变。

福建产业定位的背景与现状福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并由此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连续不断地产生着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福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转型升级。

福建的经济逐渐由资源型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换。

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扶持到位。

目前,福建省的支柱产业除了传统制造业外,还含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跨国公司将其生产线、工厂和研发中心等投资到海外工业区,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这种转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外来投资,可通过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但也存在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产业转移可以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也可以推动其经济转型升级。

福建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也受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福建经济发展的起点较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福建已经成为一个享有很高的投资潜力和创业发展力的省份。

福建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化工、纺织服装、物流、食品加工等行业,可以考虑在这些领域上实现国际产业转移。

然而,福建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竞争力,福建的产品还没有能够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较。

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转移。

其次,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市场准入门槛升高,福建的产品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

最后,福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加强国际竞争力。

因此,福建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吸引,以推动本地产业的国际化和创新。

政府可以推出优惠税收政策、完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等方面加强支持。

福建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也应对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加强考虑,并积极发掘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总之,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发展,福建可以借助其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拓展各式产业,迎接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1 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大,福建省引进的外资规模也日益增加。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际产业对该省的转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1978-1987年,国际产业转移起步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开放,外资从小规模试探逐步加快进入,1984-198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平均为7千万美元。

1985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

从1979年至1987年,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3.01亿美元。

(2)第二阶段是1988-1995年,國际产业转移高速发展阶段。

1988-1993年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成倍增长。

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自90年代开始进入福建,较多投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

从1988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134.28亿美元。

(3)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国际产业转移平稳发展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1999年和2021年小幅下滑之后,2021年有了明显增加,达到47亿美元。

同时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闽投资增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从1996年至2021年底,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369.31亿美元。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促进福建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见表1)。

2021年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79.5% ,远远高于全省总体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48.7%的比重,两者相差30.8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2021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的份额是:工业总产值占59.55% ,工业增加值占57.71%,产品销售收入占59.42% ,利润总额占69.28% ,资产总额占54.64% ,均已占到1/2甚至更高的比重。

(2)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是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福建省得改革开放之先,主要承接了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以轻工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进入90年代以后,在全省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中除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趋势同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基本一致。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重化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2021年全省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开始接近轻工业。

2021年,轻重工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2021年50%∶50%,变为45%∶55%。

近几年福建电子、石化、机械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以IT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代表的大项目的进入。

2021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9%,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

(3)推动福建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

2021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所在行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比重的共有12个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1.9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87.47%)、橡胶制品业(86.1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4.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6.9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75.1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74.21%)、金属制品业(71.45%)、家具制造业(70.9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45%)、塑料制品业(67.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88%)。

这些行业基本都是加工工业,其中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91.94%,这说明除一般性加工工业外,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加工工业也是国际产业向福建省转移的重点。

2021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6.8%,到2021年达81.5%;在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的98.0%。

外商产业转移项目许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层次较低的电子零件加工组装业,这导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附加值率明显偏低。

2021年,在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每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额只有6.93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只有7.87元,虽然比全部工业的增加值率高,但远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

(4)促进福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进入市场的壁垒不断被打破,福建省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产业集中度下降。

外资持续大规模的进入对全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许多外资企业的规模远远超过同类企业,居所在行业的前列。

2021年,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的平均工业总产值是3868.06万元、平均资产总额3858.3万元、平均产品销售收入3764.55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65.43万元,与之对比,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数值相应高出3286.74万元、1504.16万元、3130.14万元和180.92万元,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的数值分别高出6718.94万元、5649.6万元、6542.27万元和750.47万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美大型跨国公司在一些规模经济效应显著行业的投资,不断扩大单项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有效提高相关产业的集中度。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福州冠捷电子产量已跃居全球同类型企业第3位,中华映管产量位居全国同类型企业第1位。

在汽车产业领域,2021年东南汽车公司轻客的产销量已占据同行业第2位,轿车居第9位。

从总体看,国际产业对福建的转移重点,集中于中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工业和一般性技术产业,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型投资企业相对较少。

2002-2021年度福建省列入全国500强的外资企业仅有19家,占全国的3.85,这与该省吸收外商实际投资居全国第三位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2 福建面临国际产业转移“北上”的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改变了改革开放后的头20年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局面,开始大规模地面向江苏、浙江、辽宁、山东等省。

在产业转移“北上”的总体趋势中,福建省利用外资表现出不断下滑的态势。

以台资为例(见表2),1990年以前,福建一直是我国台商投资大陆布局的重心地区,所吸纳台资一度占到大陆吸纳台资总额的30%以上。

然而自1994年以来,来福建的台资项目和规模逐年下降。

2021年台湾企业投资大陆2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1%,而投资在福建的却比上年下降47.5%。

2021年福建吸纳台资所占总体份额已从1991年的32%降至3.82% ,2021年为6.63%。

福建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中,没有能够在吸引和承接外资的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除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国内吸引外资竞争更加激烈等外部因素外,福建省的综合配套环境比较薄弱,明显制约了国际产业向福建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1)福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差。

(2)福建基础设施较差,市场容量有限。

(3)福建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4)福建投资软环境不够理想。

3 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福建产业定位目前,福建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石化、汽车三大产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在经济技术发展方面客观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福建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在对各地區产业同构现象的一片谴责声之中,福建产业只能固守传统优势产业?如何避免产业低地的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大量外资尤其是跨国资本的进入,一些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了跳跃式演进,加快了各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化的步伐。

但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趋势,使产业结构的趋同并非一定意味着地区间分工和专业化的弱化。

第一,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

也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或区域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第二,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

2021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增加了30% ,创造了3.4万亿美元的附加值,约占全球GDP的1/10,同时,其全球销售额高达l8万亿美元,是当年世界总出口8万亿美元的2.25倍。

2021年研发开支超过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有六家(福特汽车、辉瑞制药、戴姆勒一克莱斯勒、西门子、丰田和通用汽车)。

相比之下,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研发总开支接近或超过50亿美元的只有巴西、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决定企业内的全球分工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更加主要的模式。

这种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主要表现为母国公司控制一个产业或生产流程中具有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把非核心技术的、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

同时,跨国公司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广的特点还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集群化,即跨国公司主动地带动和引导上下游企业的投资,通过本地化战略的实施,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

总之,新出现的这种产业链分工和企业内分工是一种更为细致和发达的产业分工形态。

在这种新型分工格局下,一方面是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区域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却在不断深化。

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趋同与区域分工深化可以并存。

这样一来,市场竞争就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分工协作、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

因此,面对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福建产业定位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选择区域间的“同构产业”,而是如何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1)必须转变“撒胡椒面式”的产业扶持政策。

福建省不论在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确立,还是产业集群的扶植方面,动辄十个几十个行业的做法并不鲜见。

由于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资金分散,因而不能发挥出产业政策的作用。

(2)加大对跨国公司转移产业的导向力度。

把吸引外资着力点放在引进跨国公司及与跨国公司生产相配套的企业群上,特别注重引进与大项目关联度大、面向全球供货的零配件项目。

(3)在企业规模结构方面,要重点培育“专、精、特”的小型巨人企业。

福建工业化的进程一直承受着“只长不大”的企业“侏儒症”问题的困扰,产业竞争力因此难以获得有效提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被视为“作大”的重要途径,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浙江省“不求其大,只求其优”的产业发展思路值得借鉴。

他们以相对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小型巨人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