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用)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6e87ecfc4ffe473368abfd.png)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的内容与主题。
3、交流反馈,巩固知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流程一:自主学习这首诗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1、字音形:差直箸顾塞钓歧挂帆济2、理解词语: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歧路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2、熟读,背诵,默写流程二:合作探究1、内容:每两句为一层。
一层:写饯别。
清酒珍羞。
二层:写悲愤激烈之情。
停、投、拔、顾,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动作。
三层:点明行路难主题.比喻形象贴切.四层:诗情上升,希望终遇明主,以施展宏图.五层:诗情反跌,以四个短句突出世路艰难引起的思想苦闷。
六层:又以强烈自信作结,相信自己的理想终会实现,充满昂扬豪气。
这首诗在抒情上腾挪跌宕,富于变化.诗人的悲愤和乐观,失望和希望,忧郁和自信始终交织在一起,但这首诗的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特别是9——10句,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千古传诵,表达了诗人坚信抱负终会实现的万丈豪情。
2、主题: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时,在朋友为他举行的上所发生的人生感悟,抒发了的情怀。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行路难》中,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请结合具体诗句,描述一下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流程三:检测反馈:1、金樽清酒斗十千,2、,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4、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5、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1)诗中采用“”和“"(各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八年级行路难导学案
![八年级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07b8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0.png)
八年级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感受其豪迈奔放的风格特点。
3、体会诗人在困境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2、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精神境界。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写作背景《行路难》三首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公元 742 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他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华,实现政治抱负,但不久却因得罪权贵而被排挤,被迫离开长安。
在离开长安的途中,李白心情苦闷,但仍不失壮志豪情,于是写下了这组《行路难》。
四、诗歌原文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诗句解读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描绘了丰盛的筵席: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的珍贵菜肴价值万钱。
以夸张的手法极言酒菜的名贵,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氛围。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下酒杯,扔掉筷子,无心进食。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一片茫然。
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想渡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太行山,却被大雪封山。
以形象的比喻,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反映出诗人遭遇挫折后的悲愤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想到吕尚垂钓溪边,得遇文王;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到商汤重用。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f41ec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e.png)
《行路难》(其一)导学案《行路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重点)2、我会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难点)3、我会从情感、写法、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并学会运用。
(重难点)4、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二、预习展示:走近李白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_,盛唐诗人,有_______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作品集___________题解与背景《行路难》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他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生字词:金樽珍羞投箸歧路三、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诵读小贴士:朗诵诗歌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行路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e83ef1980912a21615792905.png)
《行路难》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2.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子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大业。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其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蜀,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受诏入京(做供奉翰林),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被迫出京。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书上批注)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4.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e88f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0.png)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 姓名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内容与思想感情1.诗歌大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哪里?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的妙处?日期: 主备人: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
四、拓展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87cb2d5901020207409c51.png)
行路难【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15分钟反复诵读诗歌,力争背诵,勾画易错字,生字词,能初步顺通诗意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落实,5分钟总结梳理。
2. 限时独立完成学案,7、8号同学熟悉诗歌,完成基础知识部分;1、2、3、4、5、6号同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和课内探究中的基础知识。
3.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A背诵、默写;深入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认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用到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背诵默写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推敲等文本解读方法。
【学习目标】1、能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3、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诵读诗歌,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诗歌写作背景: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晏婴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初读(一)、读准字音:金樽珍羞箸歧路济沧海【自我补充】(二)、写出通假字:(三)、易错字(自主决定)(四)、解释字词(自主完成)(五)、5、6、7、8号同学给1、2、3、4号同学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互帮补)同桌间对读。
再读(一)、读出节奏(二)、依据课下注释,顺通诗意。
(同桌间互讲)【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
【《哲理诗:行路难·其一》导学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哲理诗:行路难·其一》导学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f7b825f90f76c661371afd.png)
【《哲理诗:行路难·其一》导学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哲理诗:行路难·其一》导学案行路难·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⑺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⑻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a06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8.png)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元稹所作的一首节选七言律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
本篇文为学生版的《拟行路难》导学案,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篇文学作品。
一、背景介绍1. 作品背景《拟行路难》写于唐代,也就是公元618年至907年之间,是一首寓言性质的七言律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文化繁荣不再,人民遭受战争、饥饿、苦难的时代背景。
2. 诗人背景元稹,字微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以文学天才著称。
他生于唐代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逝世于广德二年(公元824年),享年84岁。
由于其长期在朝担任要职,主持文化建设,被誉为“里巷巨公”,所作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二、诗歌鉴赏1. 诗歌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出门俱是看花人,眼底无穷岛。
迷藏草木背苍天,茫茫赤色连冈峦。
问汝平生功业,曾几何时恰白头。
无人共语凌云意,羡他人事有成功。
2. 诗歌翻译(1)金樽盛着清美的美酒,十千斗的量,玉盘佳肴名贵繁多,直值万钱。
(2)我停止了饮酒感受佳肴,持箸停杯,却不由自主地担忧,握紧手中的剑四面张望,心里十分茫然。
(3)我走出门外,遇到的都是赏花的人,眼前美景无边,美不胜收。
但在这草木茂盛、天空苍茫的景色中,我却迷失了方向。
(4)问问你们,平生立过怎样的功业,曾享受过多少荣耀,现在是否也已经迈入了白发时代。
(5)我没有人能听懂我的凌云志向,只能羡慕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
3. 诗歌分析(1)题目“拟行路难”,表明了诗人在思考出路支结的主题方面展开了思考。
行路难、出门难,和人生的“求生存、求自由、求存在的价值”是息息相关的。
(2)第一、二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在文学作品中已是大家熟悉的鸦片、黄金、珍珠、翡翠、平价、高价等对物品价值的形容。
行路难三首导学案
![行路难三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49f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f.png)
行路难三首导学案尊敬的学生们: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的文学导学案,我们将一起探讨李白的诗作《行路难》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本次导学案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和讨论。
1.《行路难》的背景和主题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行路难》写于他流亡期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路难》这首诗的背景。
请读一读下面的赏析部分:《行路难》道路崎岖难行,与人生苦难的境遇相似。
诗中的山川、河流、阳光等元素隐喻着人生中的各种艰辛和困难。
不同的景色与情境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征途的思考与感悟。
2.诗的抒发情感和思考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行路难》中的情感表达和诗人的思考。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分析内容:《行路难》通过对人生道路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世事的忧虑。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景象,揭示了诗人在他的荒凉往事中的孤独感受和对人生困境的痛苦抱怨。
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描绘,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诗歌的哲理和意义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行路难》中蕴含的哲理和意义。
请选择下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行路难》以自然景物为比喻,直接表达出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无力。
诗人通过对自身境况和命运的思考,透过诗歌,寄托了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苦难中追求自由与坚持的理解。
通过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情感表达和思考,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诗歌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这些困境。
希望本次导学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行路难》,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追求真理与自由。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体验。
如果你对这首诗还有其他的理解和感悟,欢迎在下方的评论中分享。
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注意:此文仅为范例,实际撰写时请根据具体题目和要求进行内容编写。
《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用
![《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8dc9b15ef7ba0d4a733b79.png)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四、品读诗歌。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
名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
反
思
格言警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这四句节奏,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
复杂心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结尾,用表达要像宗悫那样,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
《行路难》导学案
执笔人王建根审核人初三语文组2016年2月日
课题
行路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比喻。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运用,联想到
九年级行路难导学案
![九年级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715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5.png)
九年级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诗歌中的名句,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写作手法。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2)赏析诗歌中的名句,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难点(1)理解诗人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写作背景《行路难》三首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公元742 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这组《行路难》。
五、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金樽(zūn)珍羞(xiū)直万钱投箸(zhù)歧路(qí)长风破浪济沧海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六、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当面对这些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看看他在困境中是如何抉择的。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齐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1、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行路难》导学案新部编版(学生用)
![《行路难》导学案新部编版(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a1ee9628ea81c758f5786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行路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相关链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一、导(一)导入课题:(二)导入目标二、学(一)自学: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2.读准字音和节奏。
(二)互学:小组合作探究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4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此句中隐含的典故。
5、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6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怎样的志向?这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三)赛学:畅所欲言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bd66b27c1cfad6195fa79f.png)
《行路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诗歌。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背诵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复习检测,落实基础1、知识链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2、给生字注音樽()箸()塞()歧()济()3、解释下列加点词义金樽()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今安.在()济()沧海4、走近诗人及作品李白,字,号,盛唐诗人,有“”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主义诗人。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学法指导:读诗要注重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朗读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吟读,吟读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美,慢而有拖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听录音朗读示范后,学生自由朗读。
【探究活动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注释,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要求说得尽量有诗意,有文采,有想象。
)教师示范第一句: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了金杯,酒香诱人。
价值名贵的美味佳肴盛满了玉盘,菜香弥漫。
樽,酒杯。
清酒,名贵的酒。
珍馐,美味佳肴。
第二幅画面,学生译读。
第三幅画面:第四幅画面:第五幅画面:第六副画面:【探究活动四】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学法指导:抓修辞,抓关键词,抓重点句子进行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8577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0.png)
23.《行路难》学案班级姓名组别等级【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我能通过自主研讨,感知诗的内容,归纳全诗的思想感情。
3.我能赏析重点诗句,感悟诗人的情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链接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①读懂大意;②知人论诗;③领悟情感;④赏析技巧。
3、针对自学检测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二)自学检测1.听读此诗,注意生字读音和节奏。
金樽.()珍馐.()冰塞.川()投箸.()歧.路()济.()2学生齐读此诗.,解释词语:清酒:珍羞:直:济:安:3. 结合注释,资料链接再读全诗。
然后请用“我从这几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心情,性格)。
因为”来说话。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三)我的疑惑二、合作探究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名句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参照资料链接中“古诗词名句赏析角度及方法”来进行赏析。
)三、当堂训练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2.诗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3.本诗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四、自我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易错点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背景介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官,但没有得到重用,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受到官场排挤,最后被“赐金还山”,其实是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9739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3.png)
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主备人:审核人: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掌握诗人李白的相关文学常识。
2.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
3.感悟诗意,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任务任务一:速读速记文学常识(8分钟)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特点:句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
特点: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类别: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每首一般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任务二:读准字音,速读课文,完成问题(30分钟)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5分钟)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15分钟)1.根据注释及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画出书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3.关注文中的句式。
4.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
三、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0分钟)1.文学常识检测:李白(701——762),字,号,盛唐诗人,有“”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有作品。
2.字音检测。
行路难 导学案
![行路难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e7566c5da50e2524d7f85.png)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3. 感悟情感提问: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吗?明确:“愁”。
鲍照这位才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围绕这个最能代表诗人情感的词,回答下面的问题:(1)、愁什么?明确: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span>心怀平静压抑>。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如何解“愁”?明确: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span>心情悲愤难抑>(3)、愁的结果?明确: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
<</span>心情激昂抗争,但又无奈压抑>(4)、请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四、分析鉴赏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找出诗中的两句反问句,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应学会自我安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
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表现了诗人激昂抗争的思想情感。
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e2e93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3.png)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旅行?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看待旅行的呢?2. 引用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解析这首诗的内涵。
二、整体理解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进行整体感悟。
请学生首先通读全诗,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 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李白的生平及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三、细节解读1. 行路难:请学生仔细阅读第一句“行路难”,思考李白为何使用“行路难”这个开头,这句话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 多歧路,今安在:这两句诗中的“多歧路”和“今安在”有何特殊意义?请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解读这里的隐含含义。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哲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
四、诗歌赏析1. 请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尝试解读诗中含义,体会诗歌之美。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音韵、意象、韵律等方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诗的内涵。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进行诠释,展现个性化的诗歌理解。
五、拓展延伸1. 请学生选择一两首与《行路难(其一)》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阅读,并进行比较分析,扩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智慧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六、总结反思1.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李白这首诗以及诗歌的看法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像诗中所述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样勇敢前行?七、作业布置1. 布置写作业: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行路难(其一)》的读后感或解读文章,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
2、知人论诗;
3、领悟情感;
4、赏析技巧
相关链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一、导
(一)导入课题:
(二)导入目标
二、学
(一)自学:
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2.读准字音和节奏。
(二)互学:小组合作探究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4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此句中隐含的典故。
5、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
处及其表达效果。
6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怎样的志向?这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三)赛学:畅所欲言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三、析:全班交流评析
四、课堂小结:
五、练: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二)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三)理解:
1.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句中的“破”“挂”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