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本)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5章《5.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1)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5章《5.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1)

5.2 多边形周长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四、教学难点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好。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公园,这里地上铺满了茵茵绿草,树木繁茂,一条小路环绕着小公园,小公园里有一个小湖,小湖里是清清的湖水,湖面上有绿绿的荷叶。

湖里有两座假山,公园中间有一个小亭子,下面还有桌子、凳子,供人们休息。

多可爱的小公园呀!大家想去那儿玩玩吗?跟老师一起来吧。

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想一想。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求小公园的周长观察情境图1、环绕小公园的小路一共分5段,分别长240米,410米,200米,190米,560米。

2、理解题意要求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就是要把环绕小公园的所有小路的长度加起来。

学生观察图后,动手做题可以依次相加240+410+200+190+560=1600(米)动手操作只要学生答案是正确的就行。

解决问题,同桌讨论:计算小公园的周长,有多种方法,集体交流讨论方法方法一:把5段小路的长度相加。

240+410+200+190+560=1600(米)方法二:观察小公园周围5段小路的长度可以发现,有些相加的和正好是整百数,可以先把能凑成整百数相加。

190+410=600(米)560+240=800(米)800+200+600=1600(米)答:小公园的周长是1600米。

探究二:求多边形的周长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三角形:方法一、120+120+120=360(米)方法二、120×3=360(米)四边形:方法一、(110+90)+(124+86)=400(米)方法二、86+124=210(米)90+110=200(米)210+200=410(米)五边形:方法一、75+75+75+75+100=400(米)方法二、75×4+100=400(米)大家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小结:求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求规则图形所有边的长度和。

三年级数学第5周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5周教案
4、同样,我们也可以先选定一个素菜,分别找荤菜一一搭配,你会吗?
5、再出示星期五的菜谱,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一边搭配,一边说。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6、小结:通过刚才的配菜活动,请问在搭配时要注意什么,才不会出现重复与遗漏。
7、观察、比较总结规律
素菜数×荤菜数=搭配的总数
巩固练习
1、路径问题。
吃过午饭,下午的项目是参观动物游乐园。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游乐园有C、D、E三条路可走。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作业:必:口选:改错
学生自主回顾
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求16个4是多少
全班交流
学生练习
指名说
同桌互说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指生板演,集体订正
全班交流
1)口算
16=10+6 10×4=40 6×4=24 40+24=64
2)竖式计算
学生讲算法:
二十是两个十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
巩固练习
1、1 4 3 1 1 2 3
×2×3×3
2、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1、检测:
数学自主15页)—2
2、本课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必:计算书P---29—3
选:改错题
学生自主回顾
汇报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让学生看情境图,提问: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5、通过这些条件,我们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6、解决问题
怎样来解决“还剩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从总数里去掉一车256棵,再去掉第二车的280棵,就是剩下的棵树。
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总棵树减去运走的棵树。这样要先算出一共运走多少棵。
同一个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同一道算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吗?
重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阶梯方法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预习提纲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巩固深化
课堂小结
一、预习
1、观察思考书中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示内容,并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完成课后练一练
回顾学习过程,谈谈直观图和线路图是如何帮助自己理解问题的。
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画一画,说一说。




里程表(一)(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77-146=131(千米)689-146=543(千米)
1、试一试:456-178-122
2、上衣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探究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7篇三年级数学课件很有意思的。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篇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米、分米、厘米)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二、课时教案设计5-1-1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使用修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四、质疑问难对最近所学的知识有没有什么不清楚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称了水果和蔬菜,还称了自己的体重,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外拓展利用休息日,到菜场去走一走,估计一下各种蔬菜大约分别是几千克重?作业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周次6课次21授课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教学基本内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能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学法指导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教学环节设计一、引入新课出示情景图。

(只出现三种玩具,问题不出示)(1)先引导学生看图,选择两种你喜欢的玩具提一个问题。

(学生能提出用加法和减法做的两个问题)学生提问后,出示问题,并要求列式解答。

说说是怎样算的。

(2)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两道减法算式呢?(3)小结。

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出示口算卡片,先算出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两个数的差。

(1)同桌两人拿出数字卡片。

(两位数)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和。

谁算得快,卡片归谁。

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2)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谁算得快,卡片归谁。

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直接写得数。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2、夺卡片游3、完成p46想想做做4和p48想想做做4作业完成p46(5)、p48(5)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周次6课次22授课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基本内容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练习中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综合运用所学和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应用题:请学生测量家中某一物品(如桌子、书本、电视等)的周长,并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将测量过程和结果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以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创新拓展题:分组进行“周长创意设计”活动。每组学生设计一个平面图形,要求图形的周长为20厘米,并将设计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通过此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2.学生尝试回答后,教师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计算公式。
4.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新课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公式。
-实践应用:设计丰富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提升: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针对难点进行专项训练。
-总结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1.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总计第19节
课题
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者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复习导入探究Leabharlann 知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出示计算题:165+435+377= 700-399+1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指名到黑板板书,集体订正,个别指导。




节余多少钱
(1)亮亮和奶奶八月份花了745元,八月份节余了多少钱?
185+800-745
=985-745
=240(元)答:八月份节余了240元
总计第18节
课题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里程表(一)(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77-146=131(千米)689-146=543(千米)
总计第18节
课题
里程表(二)

2.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2.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周教案
2、让学生历经解决与里程相关的问题的过程,运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连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连减计算的方法
教学资源及教具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计算90-15-1875-(17+13)说说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画一画后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在哪方面要继续努力?
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反思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集体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
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集备第19节
课题
里程表(二)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者
班级
教学目标:
1、结合里程表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0节
课题
练习二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者
班级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周教案数学程教案周次次19授题认识克教学基本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

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1克有多重。

教学方法及手段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学法指导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个性化修改预习认识家里一些物品的重量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二、学习新知1.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1克?请举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1.一把直尺呢?2.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3.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橙子:10克哈密瓜:120克4.拿出带来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2.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3.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2千克=()克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7千克=()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结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克2千克=()克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7千克=()克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程教案周次次20授题练习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等因素,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课题: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原来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给百变小樱送一封信。

小樱会不会让我们看信的内容呢?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1、尝试猜想。

小樱带了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复地穿几天?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群学
阶段
1.给出例题,计算周长
2.全班交流讨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共学
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
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
作业
设计
完成练周长
2.长方形计算
正方形计算
教学
后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 教案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周长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
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测量、计算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展示生活图片和实物,通过描边线的方式回顾周长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
互学
阶段
1.回顾长方形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讨总结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组合作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的方法。
5小组展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什么是周长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周长: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以及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软尺、模型或图片(如树叶、硬币、三角形等)。

学具:直尺、软尺、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具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周长的定义,并通过示例(如硬币的边缘)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

3. 动手操作:分发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结果。

4. 交流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应用拓展:展示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围栏的长度、跑道的周长等。

7.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副周长的定义、测量及应用主要内容:周长的定义周长的测量方法周长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计算结果。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个简单图形,计算其周长,并解释测量过程。

3. 拓展练习:调查家中或学校中的物品,记录其周长,并思考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课型:新授方法:讲授与质疑引导相结合手段: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

第一排有几个女生?第二排有几个3?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授新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计论交流。

(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4)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

三、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倍的认识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3个2根白萝卜:10根5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作业:1.课后练习题2.练习册反思:第二课时倍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什么是周长》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什么是周长》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周长《什么是周长》比赛获奖教案优
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能描出图形边线。

2.能结合具体实例或图形理解周长含义,能想办法得到图形周长。

3.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感受周长的实际含义。

4、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并发展合作技能。

2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周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听说过,他们可能会有些感觉,只是还不是很清晰地理解这个数学术语,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不是零起点。

但是从学生的已有的认识看,他们在认识周长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周长”混同于“周”,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或图形理解周长含义,能想办法得到图形周长。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感知“边线”与“一周”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也是运动健将。

谁呢?(课件演示:小蚂蚁)。

请大家仔细看,动脑想,小蚂蚁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预设: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圈。

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

板书:一周
师:它是绕着什么来爬的啊?
预设:它是绕着树叶的边来爬的。

板书:边线
师:边线在哪儿呢?来,孩子们,拿出你手中的树叶,我们来摸一摸它的边线。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呢?桌面呢?。

xx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五周教案

xx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五周教案

附件三教案(___--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___--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里台第四小学(数学)学科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年级:三年级姓名:董庆爽教案(___--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___--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练习题姓名: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车,这些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3、一种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修时买了3箱,一共多少元?4、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

每层放多少本书?5、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每组多少人?6、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黄瓜?7、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

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8、一个写字本有16页,每页有10行,每行可写8个大字,这个本能写多少个大字?9、一个书架有5层,第层放30本书,6个这样的书架可放多少本书?10、一台磨面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0千克,4台这样的磨面机8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11、植树节时,同学们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共植树160棵。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12、超市运来820千克茄子,共运了4次,每次运5箱,每箱能装多少千克?13、5个袋子装了40个苹果,96个苹果可以装多少袋?14、铺路机滚筒宽3米,每小时前进400米,照这样计算,它工作3小时,能铺路多少平方米?15、爸爸买了5箱饮料,一共花了240元,每箱8瓶,每瓶饮料多少元?27、小刚家养了3头奶牛,这个星期一共产奶52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28、爸爸妈妈带着小红各小丽去某海洋馆看表演,共花门票120元,成人门票一张45元,学生门票每张多少元?。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五周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五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合作技能。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具学具课件,直尺,线,树叶等实物。

四.教学过程(一)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师: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师: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怎样描数学书的封面会更标准?(直尺量)师: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树叶的边线吧。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订正,(拍照展示学生作品)师:看一看这个同学描的边线,和他一样吗?(取走树叶)师:找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课桌面,黑板等)师:课件演示,提问:小蚂蚁在干什么?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而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板书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板书)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取走封面)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全班再说。

师:是什么图形呢?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正方形呢?看来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调皮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四次,认真观察,看哪次爬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呢?课件演示小蚂蚁四次爬的过程。

师:谁愿意来说说小蚂蚁哪次爬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呢?生:第四次师:其它三次为什么不是呢?生:第一次没有走完,(还不算一周,看来一定是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第二次多走了,第三次没有沿着边线走。

师:看来要判断小蚂蚁爬的长度是不是树叶的周长,关键看它是不是爬了(封闭图形一周),怎样才是一周呢?生:从一个点出发,沿着边线走一圈,又回到这个点。

师:从一个点出发,沿着边线走一圈,又回到这个点,而这样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演示课件)。

(二)量一量1.量树叶师:你能想办法得到树叶的周长吗?生:直尺,卷尺,绳子,铁丝,皮尺等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本)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本)数学课程教案周次5课次19授课课题认识克教学基本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

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1克有多重。

教学方法及手段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学法指导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认识家里一些物品的重量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二、学习新知1.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1克?请举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1.一把直尺呢?2.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3.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橙子:150克哈密瓜:1250克4.拿出带来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2.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3.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2千克=()克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 7千克=()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克2千克=()克 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 7千克=()克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周次5课次20授课课题练习课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法指导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教学环节设计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梨、公鸡、鸡蛋、猪)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铅球重4()篮球重650()乒乓球重()杠铃重50()三、填〉〈或=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四、算一算出示一袋重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70克,想一想这5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五、比一比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400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420克,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600克。

(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六、想一想一个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计出2、3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七、实践活动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

(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八、思考题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

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3、4、5题。

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年级三主备人周晓炜备课时间 XX 年 9 月 27日周次1课次4授课课题实践活动教学基本内容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对物品重量的估计。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法指导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完成练习一教学环节设计一、称水果和蔬菜1.出示: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各1个,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各重多少克? 2.想一想:如果称一千克的苹果,大概是几个?橘子呢?西红柿呢?黄瓜呢? 3.进行称一称的练习。

4.学生将实际动手后获得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称体重1.分小组先分别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

2.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3.如果一个小朋友比23千克重一些,另一个小朋友比24千克轻一些,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可以怎么说?三、课外小知识6至10岁儿童体重的千克数一般是“实足年龄×2+7(或8)”。

请你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再与你称出的实际体重比一比。

四、质疑问难对最近所学的知识有没有什么不清楚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称了水果和蔬菜,还称了自己的体重,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外拓展利用休息日,到菜场去走一走,估计一下各种蔬菜大约分别是几千克重?作业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周次6课次21授课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教学基本内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能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学法指导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教学环节设计一、引入新课出示情景图。

(只出现三种玩具,问题不出示)(1)先引导学生看图,选择两种你喜欢的玩具提一个问题。

(学生能提出用加法和减法做的两个问题)学生提问后,出示问题,并要求列式解答。

说说是怎样算的。

(2)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两道减法算式呢?(3)小结。

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出示口算卡片,先算出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两个数的差。

(1)同桌两人拿出数字卡片。

(两位数)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和。

谁算得快,卡片归谁。

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2)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谁算得快,卡片归谁。

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直接写得数。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2、夺卡片游3、完成p46想想做做4和p48想想做做4 作业完成p46(5)、p48(5)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教案周次6课次22授课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基本内容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练习中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综合运用所学和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法指导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教学环节设计一、基本题练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

p45(2)p47(2)二、综合题1、完成p46(3)直接填表。

集体订正。

2、完成p48(3)直接填表。

集体订正。

3、完成p46(6)看图理解题意。

(1)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

(2)再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这个问题分2个小问题讨论,先思考小明怎样走近,组织交流;再思考小红怎样走近,组织交流。

最后,再讨论小明和小红谁走的路近。

4、完成p46(7)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

5、完成p48(6)看图理解题意。

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再算一算。

6、完成p48(7)看图后,说说题意。

重点理解两个猴子搬的一大筐28个桃子是什么意思。

解答交流订正。

作业p45(1)p47(1)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