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解剖fsp
三叉神经的解剖
一、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感觉根和细小运动组成。
感觉根上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
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深面,进入下颌神经。
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
三支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三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外侧支为眶上神经;较小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直肌上缘向前至泪腺(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
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粘膜和鼻下部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
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
脑神经之三叉神经篇
谢谢!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三叉
神经节压迹处,其纤维来自脑干三
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换 元后分为三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
和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节表面包被硬脑膜和脑蛛 网膜,两层之间形成Meckel腔,有脑 脊液填充。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分支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穿 眶上裂 穿 圆孔 穿 卵圆孔
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横断面
1颈内动脉 2视交叉 3基底动脉 4颞叶 5小脑幕 6三叉神经 7 动 眼神经 8脑桥 9脑桥小脑角池 10三叉神经节 11鞍背 12 垂体 13眼神经 14海绵窦 15枕骨基底部 16上颌神经 17 下颌神经 18延髓 19展神经 20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 21卵圆孔和下颌神经 2 2蝶窦 23咽鼓管软骨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 一般内脏运动 特殊内脏运动 一般内脏感觉
Ⅳ Ⅵ Ⅴ Ⅶ Ⅷ Ⅸ Ⅲ Ⅱ Ⅰ
特殊内脏感觉
Ⅹ
Ⅺ
Ⅻ
3
分 类
感觉性脑神经 Ⅰ Ⅱ Ⅷ
Ⅳ Ⅰ
运动性脑神经 Ⅲ Ⅳ Ⅵ Ⅺ Ⅻ
Ⅴ
Ⅲ Ⅵ
Ⅱ
混合性脑神经 Ⅴ Ⅶ Ⅸ Ⅹ
含副交感纤维脑神经 Ⅲ Ⅶ Ⅸ Ⅹ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4
脑神经示意图
视神经
脑神经解剖
之三叉神经篇
脑神经:从脑发出的神经称之为脑神经。
共12对,顺序用罗马字码表示。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Ⅲ Ⅵ Ⅴ Ⅰ
Ⅱ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Ⅶ Ⅷ Ⅸ
Ⅹ
Ⅺ
三叉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可修改版ppt]
三叉神经节
1、位置:颞骨岩部近尖端的前面,骨面上有 三叉神经压迹。包于硬脑膜两层的裂隙中。 (meckel′s腔)
2、形态:半月形,又称半月神经节。长度: 12.39mm,宽度4.18mm,厚度2.58mm。
3、前缘的凸部向前发出三大分支后缘的凹部 与 三叉神经根相连
三叉神经感觉根
长:19.6mm 感觉根 (30-40束) 宽:4.7mm
厚:2mm
三叉神经根和血管的关系
1、三叉神经根与脑底某些血管接触的出现率为 38.82%,主要与小脑上动脉(24.70%),小脑 下动脉(24.11%)。
2、三叉神经根上出现三叉动脉:71.67%(胚胎期 为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交通支,正常在后交通 动脉发生后消失,不消失即为残存三叉动脉)
3、这些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接触,当血管硬化,扩大 和弯曲时可以压迫三叉神经根,可能是引起三叉 神经痛的解剖学因素。
三叉神经的临床应 用解剖
三叉神经 the trigeminal nerve
感觉三级神经原传导、运动二级传导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①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nucleus ② 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③ 本体觉-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n. ④ ④ 咀嚼反射-三叉神经上核
1、颞支temporal branches 2、颧支zygomatic branches 3、颊支buccal branches 4、下颌缘支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 5、颈支cervical branch
面侧深区 the deep part of the lateral face
1、皮肤与浅筋膜skin superficial fascia:皮肤 薄而柔软、较多皮脂腺、汗腺、毛囊,还 有皮纹。浅筋膜睑部最梳松、一般不含脂 肪,易水肿;还有颊脂体。
三叉神经痛 ppt课件
ppt课件
13
鉴别诊断
• 舌咽神经痛
•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少有扳机点。
•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 三叉神经炎
• 可因感冒、邻近组织炎症、糖尿病、中毒等引起。 • 疼痛为持续性,有时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ppt课件
9
临床表现及疼痛特点
疼痛的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 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 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 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 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的性质:为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发作严重 时,面部可扭曲或凝固。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 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 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 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 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 无任何不适
ppt课件
16
脉冲射频阻滞治疗
• 适应症: •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或不能继续行药物治疗的患者。 • - 非典型面痛伴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 • -晚期癌痛涉及到三叉神经
体表神经解剖:三叉神经
体表神经解剖:三叉神经混合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由脑桥基底部与脑桥臂交界处出脑,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形成三叉神经节,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感觉根,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内脏运动根,位于感觉根下内侧,后进入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经卵圆孔出颅,入颞下窝。
卵圆孔离面颊表面约5cm,正对下颌小头的前下方,此处为三叉神经痛时进行下颌神经阻滞的部位。
下颌神经干位于腭帆张肌与翼外肌之间,前方邻接翼内肌后缘,后功能主要是面部感觉次要是运动咀嚼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岩静脉主干或属支、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其中岩静脉又称Dandy 静脉,为一粗短干,起源于桥小脑角池,由来自小脑半球、脑干和第四脑室等处的许多属支汇合而成。
可以为单干型、双干型或三干型。
属支多为 2 ~4 支,走行在三叉神经背外方,汇合成粗短的主干后注入岩上窦。
a:左侧桥小脑角;b:右侧桥小脑角;c:右侧桥小脑角;d:右侧桥小脑角图1 岩静脉位置、形态、走行及其与三叉神经毗邻关系(细箭头示岩静脉,粗箭头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阻滞点眶上神经阻滞点眶下神经阻滞点下牙槽神经阻滞点可在下颌第三磨牙平面颊缘延长线上方1cm处进针颏神经阻滞点在颏孔外上方进行阻滞。
颏孔位于距正中线3cm 的外侧,第二前磨牙根部下方1cm,下颌骨上下缘的中点处。
可在颏孔耳侧0.5cm,头侧0.5cm 处进针三叉神经节阻滞从眶外缘向下方引一条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与从口角外侧水平方向引线的交叉点即为进针点版权声明:。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豆丁网
目录•三叉神经痛概述•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预防与康复措施•总结与展望三叉神经痛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触发点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多见面部或口腔内某些区域特别敏感,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等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疼痛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性质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突发突止;存在触发点鉴别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牙痛、鼻窦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偏头痛等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选择原则及常用药物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发作频率、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0102 03疼痛缓解程度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
发作频率减少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发作频率,观察药物治疗对发作频率的影响。
生活质量改善了解患者用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过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颊车等。
针灸治疗理疗按摩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精华三叉神经解剖(高清)
精华三叉神经解剖(高清)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
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V1)、上颌支(V2)和下颌支(V3)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自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的前内侧,随下颌神经分布至咀嚼肌等。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节内,此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前面。
三叉神经节有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1眼神经眼神经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
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2上颌神经上颌神经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2月6日河南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膏方及中药泥灸制作培训班←点击链接查看(1)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声明:今天的图片和内容绝大部分来源自:Wilson-Pauwels, Linda. Cranial Nerves. Shelton, Conn.:People's Medical Pub. House, 2010. Print.向本书的作者及出版社进行致谢,并建议大家购买原版书籍!强烈推荐Rhoton Collection,向Dr.Albert L. Rhoton致谢!请大家访问RhotonCollection的官网,所有图片都免费下载,如果大家要把图片用在文章中,只需要向网站索取授权即可!三叉神经的功能:三叉神经主要支配头颈部皮肤粘膜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三叉神经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两个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支又分为三支: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参与了两个反射:- 下颌反射- 角膜反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感觉支的解剖及其分布情况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怎么记忆呢?先大概记住每一支的分布情况下面一支支的来看三叉神经第一支V1:眼支接受来自角膜、眼球和鼻腔上部粘膜(鼻睫神经),泪腺(泪腺神经),前额皮肤(前额神经),和小脑幕(脑膜支)的感觉冲动怎么记忆呢?想想小孩感冒了的场景:流眼泪(泪腺神经)流鼻涕(鼻睫神经)头痛(前额神经)白色卫生纸擦鼻涕(脑膜支)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接受来自外鼻和上唇(眶下神经),部分颞侧和颧弓部皮肤(颧神经),上牙槽(上牙槽神经),上颚(腭神经),前颅窝和中颅窝脑膜(脑膜支)的感觉冲动怎么记忆:范围记忆法:眼眶以下,上颚以上,颧弓以内的范围+前/中颅窝硬脑膜这里来个番外:圆孔和翼腭窝的解剖,虽然有图例,但很难理解,建议大家拿个头颅模型,用一根绳子穿过圆孔和翼腭窝,就很好理解了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支接受来自舌前2/3感觉(舌神经)《面神经传递舌前2/3味觉》,颏部皮肤和下牙槽的感觉(下牙槽神经),外耳道和耳前颞部皮肤感觉(耳颞神经),颊部皮肤感觉(颊神经),前/中颅窝脑膜的感觉(脑膜支)怎么记忆?猴子抓耳挠腮的抓虱子(耳颞神经/颊神经),抓到了虱子就放在嘴里吃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吃完了大脑很兴奋(脑膜支)回顾一下:V1:眼支(眶上裂,与眼眶相通)V2:上颌支(圆孔,与翼腭窝相通)V3:下颌支(卵圆孔,与颅底相通)三叉神经在颅内如何走行V1和V2经海绵窦外侧壁,再与V3在Meckel's腔处形成三叉神经节,再经桥脑进入三叉神经核这里有个番外:Meckel's腔在哪?Meckel's腔是由两层硬脑膜和两层蛛网膜包裹的一个与后颅窝相通的腔隙,此腔隙富含脑脊液,三叉神经节位于此腔隙内Meckel's腔位于中颅窝,颞骨岩部顶端,靠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Cr III:动眼神经, Cr IV:滑车神经,Cr VI:外展神经,ML:硬脑膜,TC:三叉神经池,TG:三叉神经节,PL:岩骨表面硬脑膜,ICA:颈内动脉,Clivus:斜坡,Petrous apex:岩尖三叉神经经桥脑中外侧入脑干进入脑干以后,进入三叉神经核中换元三叉神经核包括:- 三叉神经中脑核主要传递咬肌的运动神经冲动和牙齿/牙龈/硬腭的触觉冲动- 三叉神经脑桥核主要传递V1/V2/V3的触觉冲动- 三叉神经脊束核(延展到C2水平)主要传递V1/V2/V3的痛觉和温度觉冲动这里再复习一下脑干神经核团的解剖经三叉神经核换元后,神经如何上行?三叉神经感觉支神经纤维包括两部分:触觉和痛温觉先来看看触觉纤维走行通路V1/V2/V3的触觉冲动,到达三叉神经核以后,分成两部分:传导口腔的触觉和传导口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触觉传导口腔的触觉冲动:经背侧三叉丘脑束到达同侧中央后回面部感觉皮层传导口腔以外的触觉冲动:经内侧丘系交叉到对侧上行至丘脑腹外侧核,再经内囊到达对侧中央后回面部感觉皮层再来看看痛温觉的走行通路V1/V2/V3的痛觉和温度觉冲动,主要经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出,交叉到对侧,经脊髓丘系传导至丘脑内侧背核和丘脑腹内侧后核,再经内囊传导至前扣带皮层、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和背侧岛叶皮层这里顺便回顾一下感觉皮层的分布小结:三叉神经感觉支主要传导面部和颈部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触觉包括两方面:口腔部位的触觉和口腔以外的头面部触觉口腔部位的触觉经背侧三叉丘脑束传导至同侧感觉皮层口腔以外的触觉经内侧丘系传导至对侧丘脑腹后核再传至感觉皮层痛觉和温度觉神经纤维主要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换元,经脊髓丘系交叉到对侧,在丘脑内侧背核和丘脑腹内侧后核,再经内囊传导至前扣带皮层、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和背侧岛叶皮层三叉神经运动纤维的传导路径双侧大脑运动皮层发出冲动,神经纤维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双侧支配)下行至三叉神经运动核,运动纤维出脑干以后,随感觉纤维V3经卵圆孔出颅,支配相应的肌肉支配的肌肉有哪些?- 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鼓膜张肌- 腭帆张肌-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前腹肌肉的功能- 调节鼓膜张力(鼓膜张肌)- 咬碎食物(咬肌)- 调节发音怎么记忆:鳄鱼(腭帆张肌)用下颌(下颌舌骨肌)咬住(咬肌)了一只鼓着(鼓膜张肌)肚子(二腹肌前腹)的青蛙这里特别提一下咀嚼肌浅层:- 颞肌- 咬肌深层:- 翼内肌- 翼外肌讲完了感觉支和运动支,下面来看看与三叉神经有关的两个反射:角膜反射和下颌反射角膜反射:角膜受刺激以后,感觉冲动经鼻睫神经传导至V1,再上传至三叉神经脊束核,再发出纤维与面神经运动核相沟通,面神经运动核发出冲动,导致眼轮匝肌收缩下颌反射:用来测试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与运动通路之间联系的完整性测试测试者嘴巴微张,敲击下巴正常:在敲击瞬间,嘴巴紧闭或无反应异常:在敲击瞬间,嘴巴张大敲击下颌时,颏神经受刺激,经下牙槽神经传导冲动至三叉神经下颌支,神经冲动再传导至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发出纤维与三叉神经运动核相沟通,神经冲动经三叉神经运动支再次传导至咀嚼肌,引起嘴巴闭合学会了嘛?Enjoy!。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 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 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 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 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 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 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 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 cm 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 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 个2. 5 cm× 2. 0 cm 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压,待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 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侧邻颈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是脑神经(第五对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大部分为感觉纤维,接收来自面部、口腔、眼眶与鼻腔的感觉信息;小部分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和舌骨舌肌。
三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处发出(三叉神经节位于脑桥侧方,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分为3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V1)眼神经皮支支配结膜、前额皮肤、上眼睑、大部分鼻外侧皮肤。
滑车上神经滑车上神经是额神经的终末小分支,走行于眼眶前内侧顶部,经过滑车上方,供应一条下行的鼻睫神经滑车下支。
它从滑车和在额切迹上的眶上孔之间出现,与滑车上动脉一起在前额贴颅骨弯曲上行,支配结膜和上眼睑皮肤。
然后,它在皱眉肌和枕额肌额腹之下上行,继而分为数支穿过这些肌肉支配前额下部近中线处皮肤。
眶上神经眶上神经是额神经终末粗大分支,通过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发出睑纤维支配上眼睑和结膜。
它与眶上动脉伴行,在前额上行,分为中间支和侧支支配向后直到接近人字缝的头部皮肤。
这些分支起初在枕额肌额腹深面,然后中间支和侧支分别穿过肌肉和帽状腱膜直到皮肤。
泪腺神经泪腺神经是眼神经主要分支中最小的一支,穿过眶隔到达并支配上眼脸侧区,然后加入面神经纤维。
滑车下神经滑车下神经是鼻睫神经分支。
它从滑车下离开眼眶,支配眼睑皮肤、结膜、泪囊、泪阜和内眦上方的鼻旁部。
鼻外侧神经鼻外侧神经是筛前神经终末分支。
它通过鼻侧外壁下行,支配除鼻翼以外鼻骨下方鼻部。
2上颌神经上颌神经通过眼眶支配下眼睑皮肤、面颊突起部、鼻翼、部分颧区和上唇。
它有三条表皮分支,分别是颧颞支、颧面支和眶下支。
颧颞神经颧颞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它通过颧骨上一条小管进入颞窝前部,在骨骼与颞肌之间上行,最终穿过颞筋膜到达额弓上2cm支配颞区皮肤,并与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相交通。
当它穿过颞筋膜深层时,在两层筋膜间向眼角发出一条细长小分支。
这条分支从翼腭神经节运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到泪腺。
颧面神经颧面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 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 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 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内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 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 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 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 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cm 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 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 个2. 5 cm×2.0 cm 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内,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内压,待颅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 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内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内侧邻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解剖
➢ 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系脑神经中最大的一支,是颅前部.眶部.面部.鼻腔及口腔等处之感觉神经 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在颅内,三叉神经以感觉根(大部)和运动根 (小部)与脑桥臂相连。感觉根包含来自感觉主核司触压觉的纤维,也包含来自 脊束核司痛温觉的纤维,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扩展成扁平的半月 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细胞的胞体,再发出节后纤维形成眼神经和上、下颌神 经。 来自运动核的运动神经纤维则不进入半月结而直接加入到下颌神经中。
布于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及一部分鼻腔 粘膜。
颅
中 窝脑膜中神经—硬脑膜 Nhomakorabea段
颧神经—颧、颞部皮肤 翼 腭 蝶腭神经—鼻、腭粘膜 窝 段 上牙槽后神经— 远中
上
颌 神 经
眶 上牙槽中神经— 内 上牙槽前神经— 段
近中
眶下神经—面段
睑下支—下睑皮肤
面 上唇支—上唇皮肤 段 鼻内侧支—鼻腔前庭皮肤
鼻外侧支—鼻侧部皮肤
口
腔
舌
的
神 经
分
布
颏 神 经
颊 长 神 经
下 牙
槽
神
经
➢ 上颌神经外环:
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眶下孔神经。
➢ 上颌神经内环:
鼻腭神经(切牙孔神经)、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腭中 后神经。 蝶腭神经
➢ 下颌神经外环
下牙槽N、颏孔N 、颊N(颊长神经)。
➢ 下颌神经内环
舌神经
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起于半月神经节前缘的中部,经园孔达翼腭窝之上部,再经眶下裂入眶。
棘孔神经─硬脑膜 翼内肌神经─翼内肌
下 颌 神
颞深神经─颞肌 咬肌神经─咬肌
三叉神经解剖学研究
三叉神经 the trigeminal nerve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①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nucleus ② 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③ 本体觉-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n. 2、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3、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the trigeminal ganglion or semilunar ganglion
5、腮腺的毗邻 腮腺床:咬肌、翼内肌、茎突诸肌、二 腹肌后腹和胸锁乳突肌以及颈内动脉、 静脉、下四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6、咬肌masseter muscle 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界处可以摸及 面动脉。
面侧深区the deep part of the lateral face
颞下窝的范围,口咽的外侧; 顶:蝶骨大翼下面 底:下颌骨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内侧壁: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外侧壁:下颌支
上颌神经 the 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经the infraorbital nerve 2、颧神经the zygomatic nerve 3、蝶腭神经the pterygopalatine 4、上牙槽神经the 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前、中、后支)
下颌神经 the mandibular nerve
B. 纵行: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 动脉、静脉、耳颞神经。
C. 面神经facial nerve 第一段:出茎乳孔至进入腮腺之间 第二段:分成上、下两干,再发出9-12支, 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5大分支。 第三段:颞、颧、颊、下颌缘、颈支。 D. 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 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 与面静脉合成颈内静脉;后支与耳后 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E.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F. 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
三叉神经痛
健康教育
3. 避免诱因:避免让面部受凉,季节变化 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情绪稳定 和心情愉快,适当分散注意力,洗脸刷牙 动作轻柔
4. 用药与就诊指导:遵医嘱合理用药,服 用卡马西平者每1-2月检查异常肝功能和血 常规,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或皮疹时及时 就诊。
疗治
1.药物: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最常见卡马西 平、苯妥英钠。 2.封闭治疗 3.放射治疗:伽马刀 4.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神经 周围支撕脱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疼痛
焦虑
知识缺乏
入院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环境安全、安静,避免环境刺激
2.饮食护理:清淡、避免粗燥、辛辣食物,严 重者流质 3.症状护理:分散注意力,减少刺激,洗脸、 刷牙、剃须、咀嚼等动作轻柔;吃软食、小口咽 ;放松心情、适当娱乐,缓解压力等。
临床临床表现现
疼痛部位:局限于一侧,第2、3支最常受累;有
明显的触发点,轻触鼻旁、颊部和舌可触发。
疼痛性质:为短暂性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
,突发突止、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伴随症状:严重时肌肉反射性抽搐,伴有面红、
皮温高、结膜充血、流泪等。
神经系统监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阳性体征。
继发性伴脑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
对症护理
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告诉患者洗脸 、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轻柔,吃软 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鼓励患者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经行指导式想象、气 功疗法,以利于患者松弛身心、转移注意 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
健康指导
1. 疾病知识指导:本病可为周期性发作, 病程长,且发作间期趋向病程延长而缩短 ,应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相关知识与 自我护理方法,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病 人痛苦。 2. 生活护理: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 体,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散步、慢跑。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部分TNSR部分切断术角膜溃疡发生原因
既往(TNSR)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 术治疗三叉叉神经痛(TN)的术后复发 率较高,即使切断率达到90%,因为多 已完全切断了中央的温、触觉神经纤维 束,使复发与角膜溃疡的发生可能并存 。 建议:“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改为“感觉根 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
5.手术中感觉根切断探讨
手术中感觉根切断探讨:乙状窦后入路,进入桥小脑角,若显微 镜下未见动静脉压迫等,在TNSR表面,距脑干3-5mm处,环绕 TNSR,钩针挑起表层的银白色纤维,切断并反折,用明胶海绵 片垫衬,中央区浅黄色纤维束予保留。 术中验证:停止吸入七氟醚约10分钟,放浅麻醉至病人清醒,当 触及、钩取、切断TNSR表层的银白色神经纤维束时,疼痛剧烈 ,而中央区神经纤维钩、扯则未见此疼痛感。 报道病例术后患者疼痛消失,面部、舌侧麻木感,针刺痛觉消失 ,角膜反射存在,触压、冷热试验感觉存在,双侧咀嚼肌力相等 伸舌居中。
1.感觉根与运动根功能定位及术中如何分辨? 三叉神经是混合性神经(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 内脏运动f)。分为感觉根和运动根 三叉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位于颅中窝颞骨 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为硬膜形成的美 克尔腔包裹。 周围突(组成三大分支,即眼N,上颌和下颌 N,分布头面皮肤、口鼻粘膜,)。中枢突 (经V根入脑桥)。V中传导痛温觉f下降--V 脊束-脊束核;传导触觉的f--脑桥核。 V感觉根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觉 ----脑干三叉 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再交叉到对侧 形成三叉丘脑束--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下部。
术中三叉神经感觉根的 切断技巧探讨
神经外科:冯三平
1.三叉神经解剖-感觉根的位置及外观 2.感觉根痛温触觉分布 3.痛觉纤维常见分布位置识别 找到支持痛觉纤维分布在表面的证据? 4.环绕一周切除,距脑干3-5mm?证据 5.中央区浅黄色纤维保留?原因 6.术中验证-麻醉放浅确定痛觉纤维后予以切除 7.感觉根与运动根如何分辨?
资料
Da n d y 手术时优点如下;
①能够发现继发性病因并同时解除, 以达长期治愈的目的, 这对桥小脑脚 肿瘤所致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更有临床价值。 ② 复发率低。这与在神经根部切断传入纤维和解除病因有直接的关系。 ③并发症少。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在根部的位置比较固定, 前者由外下至内上依次为lII II,I 支的纤维, 而运动支位于最上方, 并且与 感觉根之间尚有一定的间隙,因此手术切断感觉根外下3 / 4 , 既损害不到 运动支, 又可保留第I 支的感觉纤维, 从而防止了角膜感觉障碍和咀嚼肌 麻痹。④ 可保留面部的部分触觉。来自面部的部分触觉纤维在距脑桥 0.6~ 1.6 c m 处就离开了主感觉根, 并在其上方单独入脑, 所以这部分纤维 在D a n d y 氏手术中可得到保留。
3.三叉神经痛的术式概况
1.spiller和frazier(1901)倡导三叉神经节后感觉根切断术,曾广泛应用,-术 后继发性的角膜麻木对眼睛危险,--易角膜溃疡。 2.后Kunc(1970)克服角膜溃疡的缺点,开展了延髓内三叉神经脊束切断 术,--共济失调和偏身感觉障碍,复发率高。 3.Dandy,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减少了角膜溃疡的发生率。临床广泛应用, 复发率低,有明显效果,但切断部分的神经纤维应该占多少比例合适?不 至于切断过少,留下疼痛,增加复发率,过多切除导致角膜溃疡,临床较 难把握。 4.后来认为三叉神经痛TN与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受血管压迫、粘连 、脱髓鞘病变等有关。报道最多的TNSR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角膜溃疡 很少,被视为首选的手术方法,但报道其复发率达到10%-20% 5.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表层纤维切断术临床应用。国内学者在尸头标 本上观察,发现了TNSR近脑干段的横断面,外周排列着小的神经纤维束 ,束间有纤维组织包绕间隔(因包绕结蹄组织,在显微镜下呈银白色纤维 丝,对疼痛敏感),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缺少结蹄组织且致密呈 浅黄色,对疼痛刺激很迟钝)。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V运动核,组成V运 动根,自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脑,位 于感觉根下内侧,f入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等。
2.三叉神经的颅内段解剖
走行:从桥脑基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脑桥臂之间发出,斜向上方走行至岩尖
,为硬膜形成的Meckel腔所包绕,由此进入中颅窝,此处岩 骨表面形成三叉神经压迹。 分支的位置关系:感觉根中第三支位于下外侧,第一支位于 上内侧,而第二支位于二者之间,三支间有诸多吻合。运动 根位于第一支的内上侧。 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剖面呈椭圆形,椭圆长轴与身体长轴的夹 角为10~80 °,多为40~50°之间。 三叉神经入桥脑处有大约15支小的神经根(motor或abberant sensory rootlets),有时术中不易辨认清楚感觉和运动根,感 觉根按照三支的位置关系进入三叉神经的三支。 很多时候,小脑形成的局部唇样突起会影响三叉神经入脑干 连接处(root entry zone,REZ)的显露。
图( 三叉神经运动根(A)与感觉根(B)间有 交通支(!),感觉根外周排列小神经束(*), 中央区有一根巨束神经纤维(C),近 半月节段均见小神经束(*), 图& 组织切片示中央区巨束神经纤维(G), 纤维排列均匀、密实,周边见凸起的纤维分叉 起始处(d),外周排列小神经束(s), 束间包绕结缔组织(T), 图“ 手术显微镜下见三叉神经感觉根(H)的部 分表层神经纤维被切断(!),中央区见淡黄色、 密实的神经组织。脑干(J)及 岩静脉(I)也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