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合集下载

美国经济学派的理论发展

美国经济学派的理论发展

美国经济学派的理论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经济学开始崭露头角,经济学家们开始致力于探讨经济现象并寻找解决之道。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经济学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梳理美国经济学派的理论发展,并探讨其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面临新的挑战。

充斥在战争后的阴霾之中,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使经济重振起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新古典经济学派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主流。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是供求定律,认为市场在自由竞争中将自动实现均衡。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由,主张无干预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学的本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给予了新的启示。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非一直能够自动调节,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使之保持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对经济学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后来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崛起并不意味着新古典经济学派彻底失势。

尽管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但新古典经济学派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力。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涉及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在20世纪后半叶,新古典经济学派逐渐分化为各个分支,如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等。

新制度经济学派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权力分散、信息不完全和交易成本等概念。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则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在美国还诞生了行为经济学派,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

通过实证研究,行为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的一些常见偏差,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此外,美国经济学派还在发展中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家。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西方经济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的 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政策主张: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Hale Waihona Puke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 & & & 对经济学的贡献:
(1)将研究的眼光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 (2)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分工理论; (3)建立了劳动价值论; (4)提出了“ 经济人”的基本假定; (5)提出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6)建立了比较成本(利益、优势)学说。

四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
四个小的发展时期 (1)凯恩斯“革命” (2)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 (3)新自由主义 (4)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政策主张:自由放任主义
3、新古典经济学: 西方微观经济学成型阶段
研究中心:转向既定制度条件下的微观
领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研究方法:创立了“ 边际分析”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
萨伊、瓦尔拉斯、阿·马歇尔 等人 &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主义
4、当代西方经济学阶段: 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 和 西方经济学大发展阶段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学不断发展、演变和分化出了多个流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的最早期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并且坚信劳动价值论。

2. 马克思经济学流派马克思经济学流派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批判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该流派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倡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纳尔逊·维克塞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他们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否定,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并赞成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

4.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流派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反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不稳定问题,提出了“有效需求”和“多重均衡”的理论。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罗纳德·科斯、杰克·哈尔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主张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均衡的重要性,提出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平衡分析。

6. 行为经济学流派行为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流派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行为假设,并研究了个体的认知偏差和择优报酬等非理性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提出了认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流派。

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学派,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经济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可以自动调整到最优状态。

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贡献,它指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专门从事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在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

马歇尔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在消费中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即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更关注市场失灵的问题,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

总的来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自由和竞争,而新古典经济学更注重个体的行为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两个学派都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学带到了北京大学的讲坛,并正式受邀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再例如关于贸易(包括国际贸易)的解释。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专业化生产与多样化消费造成贸易的两难冲突。因为,专业化生产意味着高效率,多样化消费则意味着高效用,而消费的效用越高实现消费的交易费用也越高。因此,由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比较优势效益就与交易费用形成了冲突。如果交易费用很大,超过了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益,则均衡结果就只能取消分工,选择自给自足方式;这时效用最大,生产水平处于可能性边界之内,水平较低。反之,如果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益超过了交易费用,则必然出现分工,而且随着交易费用的逐渐降低,分工呈现跳跃式发展趋势,从局部的分工到全面的分工;这时生产水平得以提高,处于可能性边界上。这一均衡结构是由交易双方的相对人数、相对偏好和相对生产率所决定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劳动分工的演进,进而伴随着诸如经济发展、贸易增长、市场结构变化等拓扑性质的变化。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已经开始使用数学和符号了。

李嘉图之后的穆勒也有数学的使用。

本人认为古典和新古典的区别有两个:第一,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则是均衡价值理论的代表。

第二,古典和新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析,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派别,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框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假设。

本文将对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经济学派别的核心思想和贡献。

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创立。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和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自我调节的,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然而,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古典经济学没有考虑到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也没有深入研究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此外,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过度依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试图弥补古典经济学的不足。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决策和行为的理性性,以及市场的完全竞争模型。

新古典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边际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尼古拉斯·凯恩斯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完备性和个体行为的理性性。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等,这些工具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细致的分析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还引入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使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并不充分。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分配问题和公平正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理论模型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框架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1章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1 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典型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

但是,这种新古典式的定义,同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别。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资源配置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富裕,并尤其关注分工如何能够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

马歇尔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逐渐转向在给定稀缺程度下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市场的功能则局限在决定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上。

新古典的这种定义,丢弃了古典经济学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使经济学的解释力大大降低。

因此,必须对经济学进行重新定义,使之能同时涵盖新古典和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在给出新的经济学定义之前,我们先观察一些经济现象。

在中国很多地方,农民盖房通常是多年前就开始自己积攒材料。

材料备齐后则找一群亲朋好友一齐动手。

同一个木工,肯定是既做门窗,又做梁檩,还顺便给主人做几把椅子,而砌墙、装修等也多是由同一批泥瓦工完成。

木工、泥瓦工、装修等也多是“全能型”工种,绝不会有很复杂的内部分工。

盖房用的工具,也大都十分原始,极少会用上自动钉钉子的气动装备,最多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电锯而已。

我们再来看美国的农民是如何盖房的。

通常,他们会将盖房的活承包给一家专业建筑商,各种费用统一与建筑商结付。

建筑商揽到这笔盖房业务后,先找专业公司设计好图纸,然后去找分包商,比如,专门处理地基的公司、专门砌墙的公司、专门做木工活的公司,每一类业务又都有众多相应的专业公司提供服务。

仅就木工活而言,就包括5类:屋顶的梁檩是一个专业做大批梁檩标准件的分包商;做厨房的木柜及台桌又是另一个专业木工分包商;做楼梯也是一个专业公司;而室内的门窗、地板、墙脚又是一个专业公司负责;支撑房子的木架结构又是另一个专业公司。

而且,每个专业分包公司都从其他专业公司购买很多材料和工装设备,专业工人用的工具,则五花八门,让人叫不上名字。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在基本假设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当市场在遭到冲击后,可以迅速调整,从而能够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即供需平衡,此时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出清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工资和价格调整并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二者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试图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

(3)二者在政策主张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为此,他们还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曾论证过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而且得出的结论是:可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经济在遭受到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的持续出现,刺激总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市场自由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即不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活动。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商品交换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他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未考虑到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实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逐渐演变为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均衡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它引入了供给和需求的概念,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价格形成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还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满足需求时会考虑边际效用的变化。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注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如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用来解决经济问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

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

(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

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

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

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

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

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以边际分析和供求理论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效用和边际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效用,它是一种衡量个体满足感或幸福感的度量。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追求满足感的最大化,并在面临选择时会根据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做出决策。

边际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它研究的是每单位增加或减少量对决策的影响。

通过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等经济现象,进而分析市场价格、产量分配等问题。

二、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供给决定了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个体或市场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

通过供求的交互作用,市场价格会形成并趋向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不断变化,市场会自发调整供求不平衡,最终趋于稳定。

这一理论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也为后续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边际生产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研究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该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其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

即要素的边际效益与其市场价格成比例。

边际生产率理论为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了经济学原理,推动了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和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

四、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尽管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但也承认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

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面对市场失灵时,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政府的干预形式包括税收、补贴、管制等,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五、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实际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为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提供了分析工具和视角,为经济政策制定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述生产上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述生产上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述生产上的区别新古典经济学只适用于完全竞争的企业,新古典生产均衡理论假设,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是既定的,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或者说对市场价格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事实上,市场价格是与行业内的企业规模、企业数目有着直接联系:当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大、数目较少时,市场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这些企业手中;当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数目很多时,市场价格并不由每一个企业决定,此时的价格才真正由市场决定。

新古典生产理论的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厂商对生产投入组合是十分清楚的,每一次组合的品种、价格都是最优的,时间都是最合适的,不存在任何调整的必要;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拥有的技术与生产组合是配置最合理的,在新古典的模型中,一旦拥有这种合理配置,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持续生产,即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可以找到与之配套的生产最优组合,至于新技术从何而来,怎样实现最优组合,新古典经济学家似乎认为无须考虑;市场中任何一个企业生产均衡都是确定的,只要最后一美元的边际生产率在每种用途上相等,那么任何企业都可以实现生产均衡,而且在此均衡点处是最优的,也是稳定的;至于厂商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理,面对市场如何调整生产组合和信息系统,等等,新古典生产理论都没有论及。

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厂商面临着极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环境,这些复杂因素可以用不确定性来概括。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市场是由许多个生产者、消费者、商品组成的,对市场要做到确定性的了解,那是一件无法实现的难题。

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的均衡条件是,生产要素价格=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成本,或者说,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产品的价格是既定的,那么,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只有一个最优生产组合,在此生产组合下,其产量是最优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

由此看来,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决定厂商最优产量、最低成本的唯一因素就是市场交易中确定的价格。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

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演变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演变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演变途径作者:任思李和锋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4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把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理念精髓抛弃,专门研究既定分工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把资本主义看作人类永恒和最完美的制度,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的经济学。

但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这一支)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又不断演化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逻辑矛盾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和宏观经济学(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马歇尔在英国学派、奥国学派和洛桑学派基础上创立的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坚持“经济人”假设和“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主张自由竞争能够达到市场出清、实现充分就业,反对国家干预。

在宏观层次上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学说(派)主要包括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但真正能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相衔接的宏观经济学乃是理性预期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虽然在政策主张上与新古典主义不谋而合,但其理论内核则是完全相背或不完全等同的。

二、新古典主义理论宏观体系的发展过程1.货币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坚持经济自由原则,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想的经济制度,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策但也并不主张完全放任的无政府主义,因为货币主义者强调“惟有货币要紧”(only money matters),而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货币也要紧”(money matters too),两句话不过一字之差而已。

托宾就认为,现在几乎没有人会主张:“货币不要紧,货币政策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没有关系。

”虽然货币主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相背的,但两派都坚持“需求创造供给”,都属于西方宏观经济学需求管理的范畴,这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供给创造需求”是不相容的;并且以friedman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更注重于经验数据的统计检验,在逻辑和内容上仍然缺乏微观基础,所以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不能看作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宏观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说,这一新学派的领导人李嘉图先生宣 称,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或许 他的晦涩难懂是由于他的深奥,以至于能读 懂他的人已形成一个精通新语言的流派”。 • ——西斯蒙 第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基本思想:寻找最
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 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 级的财富。
《原理》以抽象、难读著称
• 李嘉图说:“我在写文章这门艰难的学问 上没有得到进展,我认为我应当专心研习 这门学问。”“我切盼写出一些值得出版 的东西,但我诚恳地说,这一点恐非我力 所及”。“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最简 单的叙述中也不能避免混乱。”
日益尖锐
自发的经济斗争
空想社会 主义萌芽
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
• 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犹太族家庭。 • 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对政治经济学发生 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 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 和“谷物法”。 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 一生写过不少经济方面的论文与著作,其理 论观点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于1823年因耳疾病逝,终年51岁。
李嘉图把劳动创造价值看作是分析整个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发点,揭示了工资和利 润、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对立性,揭示了利 润率下降的趋势,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发 展的局限性问题。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为马克思所吸 收和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 和李嘉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辩护;调 和与折衷 辩护:法国的巴师夏(1801~1850) 和英国的西尼尔(1790~4864);否认劳 资矛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与和谐,或 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绘来代替古典经济 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
谷 物 法 辩 论
•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 引起了对这一法令的辩论。“谷物法”是限制 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持和提高 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 益。 • 粮价提高使货币工资上升,又限制了利润的增 长。因此,“谷物法”的存废成为资产阶级和 地主阶级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 • 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 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1815年发表了《论谷 物的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7年发表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22年发表了 《关于对农业的保护》,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 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场 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 除了“谷物法”。

调和、折衷:另一派是承认劳资之间 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 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 即把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 约翰· 穆勒。
4、古典经济学研究中的新方向——西斯蒙第和马尔 萨斯 否定“萨伊定律”,认为资本的积累、生产 的扩大,会受到消费不足或者有效需求不足的限 制。因此,提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 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否则,就会导致普遍的生 产过剩的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提出 了刺激总需求以适应总供给的思想,为西方经济 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式,成为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同时萨伊继承了斯密的“收入构成价 值论”思想,利用斯密的三种收入构成价 值的理论,宣称工资、利润和地租有其各 自的来源,三者间和谐一致,不存在利益 上的对立。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耗费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始终一贯地坚 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并 运用这一原理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5、19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一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出现:否定抽象演 绎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古典经 济学解释国家差异性的能力提出了疑问, 主张“历史的方法”,对古典经济学挑战 的结果,是历史学派在德国获得了暂时的 胜利。

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挑战: 马克思经济学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强调一种全新的哲学分析 范式,用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 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历 史过渡性。表达了无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 的愿望。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李嘉图
• 李嘉图是19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代表,近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奠基人。
一、李嘉图时代的背景
1.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就是从工场手工业 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
2.社会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改革议会
主导地位
矛盾
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争
废除谷物法
矛盾
无产阶级
1767~1832 1772~1823
萨伊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 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把政治 经济学划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 财富的消费三部分。 提出“萨伊定律”,为斯密的经济自由 主义思想和资本积累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的 基本命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对以后的经 济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亚当 · 斯密之后古典经济学发展、演 变的主要特点与线索 1、共同的理论渊源:斯密之后的英法古典
经济学家,都以《国富论》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 点。经济理论获得进一步发展,变得完备而系统。
√继续探讨国民财富增长问题
√继续完善政治经济学体系
√从斯密理论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经济思 想
2、古典经济学走向分化——1830年以前 (萨伊 和李嘉图 )分别对古典 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但由于立场不同,对于斯密遗产的评 价和利用,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途径 和前景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导致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黄 金 价 格 辩 论
背景:长达20年的英法战争,使英国国库亏空,英政府 大量发行银行券以弥补亏空,结果引起黄金价格上涨, 银行券贬值,物价上升。1797年英国政府实行了《银行 限制法》,停止银行券兑现黄金。
李嘉图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分析与 抨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奠定了其货币理论基础。 参加了议会的金价委员会的工作。 李嘉图认为,问题不在于黄金的高价,而在于英镑的低 价值,因而补救的措施是减少纸币的发行,恢复金本位 制。 1819年当选为下院议员后,其计划也被议会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