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性质与表征
合集下载
配合物化学-1-基础知识
![配合物化学-1-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7bfe66336c1eb91a375d29.png)
第一章 基础知识
④ 配位数
配位数指中心离子所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
中心离子最常见的配位数一般是4和6,少数是2和8;更高配 位数的情况少见。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几何因素(中心离子半径、配体的大小及几何构型) 静电因素(中心离子与配体的电荷) 中心离子的价电子层结构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等)
化学式
第一章 基础知识
(b)配位原子
表1-1 配位原子
C
N P As Sb
O S Se Te
H F Cl Br I
第一章 基础知识
(C)按配位原子分类的常见配体
配位原子
卤素 O
配体举例
F -,Cl - ,Br - , I H2O,OH- ,ONO-,RCOO-,C2O42-
N
C S
NH3,NO,NO2-,NH2-CH2-CH2-NH2(乙二胺)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配合物的生成与发现 2 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3 配合物的类型 4 配合物的命名
5 配位个体的立体结构
6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配合物的生成与发现
Tassaert在从事钴的重量分析的研究过程中,偶用氨水代替 氢氧化钠加入CoCl2溶液中,由于加入过量氨水后得不到他预期 的Co(0H)2沉淀,他便将所得溶液放置过夜,以待第二天继续进 行实验,在这放置过程中,有关物质间继续缓慢地反应(空气参 加了反应)。 到第二天,在该体系中出现了一种橙黄色的晶体,后来经化 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上述的CoCl36NH3。随后又陆续制得了 CoCl35NH3(紫红色)和CoCl3· 5NH3· H2O(红色)等。这些物质在当 时被称为复杂化合物。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3章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配位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1a78c1c8d376eeaeaa316e.png)
六配位的三角棱柱体(Trigonal Prism, TP-6)少见, 在某些含硫配体配合物中见有此结构,如 [Re(S C Ph ) ],还有有机金属化合物[W(CH ) ]等。
也发现有规则六角形的结构,这主要是由配体的 结构决定的,如K+与二苯并-18-冠-6的配合物 (见前面的图)。
3.高配位数配合物
四角锥构型(SPY-5)的例子有: [VO(acac)2](bisacetylacetonatovanadyl), [Cu2 Cl8] 4- 中通过两个Cl-连接两个四角锥体(见下图)。 [SbCl5]2-呈现SPY-5构型。
N N
Cu I N
N
CN=6的配合物最多,通常为规则的或稍有畸变 的八面体(Octahedron, OC-6),例如Co(NH3)6Cl3, Cr(CO)6, [Fe(CN)6]4-. 主族元素化合物有如Al(acac)3, [InCl6]3-, [PCl6]- 等。
例如[Zr(OX)4]4-,(OX=C2O42-), [Mo(CN)8]4-.特点是: 两个配位原子间相距较近的双齿配体,易形成十二 面体配位构型,如[Co(NO3)4]2-(NO3-双齿配体,形 成一个四员环),又如[Cr(O2)4]5- (过氧根离子O22-中 2个O原子形成三员环)。上述两种构型都可看作是 由立方体变形所致。
第三章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3-1 概述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主要讨论配合物的配位几何构 型CG(Coordination Geometry)和异构现象 (Isomerism).配合物的几何构型指配位体(配位原 子)围绕配位中心的立体排布方式(从几何图形角 度看)。几何构型也可用配位对称性 CS(Coordination Symmetry)的方法来近似描述. 如 [M(H2O)4]+,其CG为 T-4;CS近似为 Td点群。
也发现有规则六角形的结构,这主要是由配体的 结构决定的,如K+与二苯并-18-冠-6的配合物 (见前面的图)。
3.高配位数配合物
四角锥构型(SPY-5)的例子有: [VO(acac)2](bisacetylacetonatovanadyl), [Cu2 Cl8] 4- 中通过两个Cl-连接两个四角锥体(见下图)。 [SbCl5]2-呈现SPY-5构型。
N N
Cu I N
N
CN=6的配合物最多,通常为规则的或稍有畸变 的八面体(Octahedron, OC-6),例如Co(NH3)6Cl3, Cr(CO)6, [Fe(CN)6]4-. 主族元素化合物有如Al(acac)3, [InCl6]3-, [PCl6]- 等。
例如[Zr(OX)4]4-,(OX=C2O42-), [Mo(CN)8]4-.特点是: 两个配位原子间相距较近的双齿配体,易形成十二 面体配位构型,如[Co(NO3)4]2-(NO3-双齿配体,形 成一个四员环),又如[Cr(O2)4]5- (过氧根离子O22-中 2个O原子形成三员环)。上述两种构型都可看作是 由立方体变形所致。
第三章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3-1 概述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主要讨论配合物的配位几何构 型CG(Coordination Geometry)和异构现象 (Isomerism).配合物的几何构型指配位体(配位原 子)围绕配位中心的立体排布方式(从几何图形角 度看)。几何构型也可用配位对称性 CS(Coordination Symmetry)的方法来近似描述. 如 [M(H2O)4]+,其CG为 T-4;CS近似为 Td点群。
配位化学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结构与性质与配合物的应用
![配位化学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结构与性质与配合物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e775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6.png)
配 单击此位处添化加副学标题与过渡金属配合 物的配位方式、结构与性 质 汇报人与:XX配合物的应用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配位化学基础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添义与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反应机理:指配合物与其它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包括反应的起始、中间和终了状 态,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和物质变化。
反应条件的影响:温度、压力、 溶剂等反应条件也会影响配合物 的反应性。
05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中,过渡金属配 合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 聚合、烷基化等反应
结构与性质关系: 配合物的结构对 其磁性、光学性 质和热稳定性等 性质有重要影响。
配合物的反应性及反应机理
配合物的反应性:指配合物与其 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主 要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 和配体的性质。
配体的影响:配体的性质可以影 响配合物的反应性,例如取代基 的性质、配体的空间位阻等。
添加标题
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
配位数:中心原子与配位体 之间的配位比,通常为2-4
配位键:由配位体提供孤对 电子与中心原子共用形成的
共价键
0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
配位体的分类与作用
配位体的分类:中性配位体和带电配位体 中性配位体的作用: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 带电配位体的作用:通过静电作用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体的选择对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生变化。
配合物的磁性、光学性质及热稳定性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配位化学基础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添义与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反应机理:指配合物与其它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包括反应的起始、中间和终了状 态,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和物质变化。
反应条件的影响:温度、压力、 溶剂等反应条件也会影响配合物 的反应性。
05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中,过渡金属配 合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 聚合、烷基化等反应
结构与性质关系: 配合物的结构对 其磁性、光学性 质和热稳定性等 性质有重要影响。
配合物的反应性及反应机理
配合物的反应性:指配合物与其 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主 要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 和配体的性质。
配体的影响:配体的性质可以影 响配合物的反应性,例如取代基 的性质、配体的空间位阻等。
添加标题
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
配位数:中心原子与配位体 之间的配位比,通常为2-4
配位键:由配位体提供孤对 电子与中心原子共用形成的
共价键
0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方式
配位体的分类与作用
配位体的分类:中性配位体和带电配位体 中性配位体的作用: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 带电配位体的作用:通过静电作用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体的选择对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生变化。
配合物的磁性、光学性质及热稳定性
配位化学第三章
![配位化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e5d0ec2efab069dc51220197.png)
实例:
[Ti(H2O)6]3+ K3[Mn(CN)6] K3[Fe(CN)6]
Ti3+: 3d1 Mn3+: 3d4 Fe3+: 3d5
µ=1.73 n =1 µ=3.18 n =2 µ=2.40 n =1
配位化学第三章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中心离子的 杂化类型、配位数的关系
配位数 2
4
6
杂化
类型 sp
CN-的成键π2pz 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离域π键。
CN
NC
CN
Ni2+
配位化学第三章
NC
3.1.2 价键理论的应用
(1)解释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说明配合物的磁性 (3)比较同类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第三章
举例说明:
1. 已知[Ag(NH3)2]+的μm=0,用VB法说明其空
间结构。
4d
5s
5p
Ag+ [Kr]
4d
5p
[Ag(NH3)2]+
NH3 NH3 sp杂化 所以[Ag(NH3)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配位化学第三章
2. [BeX4]2-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为什么?
Be2+
1s
2s
2p
[BeX4]2-
1s
X- X- X- X-
sp3杂化
在[BeX4]2- 中,由于Be2+采取sp3杂化,所以 [BeX4]2-的 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dsp2
sp3 sp3d2或d2sp3
型空 间 构
直线形 平面正方形
四面体
八面体
举例:Ag(NH3)2 Ni(C)N24 NiCl24
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性质与表征
![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性质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fc9d32192e45361066f5e9.png)
第
3
章
配合物的性质与表征
The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本章教学内容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3.1
3.2
3.1 配合物的性质
在溶液中形成配合物时,常常出现颜色、溶解度、电 极电势以及pH 值的改变等现象。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可 以帮助确定是否有配合物生成。 溶解度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 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C1-,Br-,I-,CN-和氨中,形成可溶 性的配合物,如难溶的AgCl 可溶于过量的浓盐酸及氨水中。 金和铂之所以能溶于王水中,也是与生成配离子的反应有关。 Au + HNO3 + 4HCl = H[AuCl4]+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酸碱性 一些较弱的酸如 HF 、 HCN 等在形成配合酸后,酸性往 往增强。 如: HF 与 BF3 作用生成配合酸 H[BF 4 ] ,而四氟硼酸的碱金 属盐溶液在水中呈中性,这就说明H[BF4 ]应为强酸。又如 弱酸HCN与AgCN形成的配合酸H[Ag(CN)2]也是强酸。这种 现象是由于中心离子与弱酸的酸根离子形成较强的配键, 从而迫使 H + 移到配合物的外界,因而变得容易电离,所以 酸性增强。 同一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碱性因形成配离子而有变化, 如[Cu(NH3)4](OH)2的碱性就大于Cu(OH)2。原因是 [Cu(NH3)4]2+的半径大于Cu2+离子的半径和OH-离子的结合 能力较弱,OH-离子易于解离。
3
章
配合物的性质与表征
The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本章教学内容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3.1
3.2
3.1 配合物的性质
在溶液中形成配合物时,常常出现颜色、溶解度、电 极电势以及pH 值的改变等现象。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可 以帮助确定是否有配合物生成。 溶解度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 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C1-,Br-,I-,CN-和氨中,形成可溶 性的配合物,如难溶的AgCl 可溶于过量的浓盐酸及氨水中。 金和铂之所以能溶于王水中,也是与生成配离子的反应有关。 Au + HNO3 + 4HCl = H[AuCl4]+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酸碱性 一些较弱的酸如 HF 、 HCN 等在形成配合酸后,酸性往 往增强。 如: HF 与 BF3 作用生成配合酸 H[BF 4 ] ,而四氟硼酸的碱金 属盐溶液在水中呈中性,这就说明H[BF4 ]应为强酸。又如 弱酸HCN与AgCN形成的配合酸H[Ag(CN)2]也是强酸。这种 现象是由于中心离子与弱酸的酸根离子形成较强的配键, 从而迫使 H + 移到配合物的外界,因而变得容易电离,所以 酸性增强。 同一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碱性因形成配离子而有变化, 如[Cu(NH3)4](OH)2的碱性就大于Cu(OH)2。原因是 [Cu(NH3)4]2+的半径大于Cu2+离子的半径和OH-离子的结合 能力较弱,OH-离子易于解离。
第三章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三章配合物的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620ad70d14791711cc791736.png)
该规则初步解释如下: 一般来说,属于硬酸的金属离子倾向于与其他原子以 静电引力结合,因而作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的硬酸与 配位原子电负性较大的硬碱较易结合。如(1)(2) (3)。 而软酸金属离子与配位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倾 向于和配位原子电负性较小的软碱结合。如(4)。 对(6)的解释: N < < P>As> Sb σ键→增强
3. 软硬酸碱规则应用实例
硬酸金属离子易与配位原子为O,F的硬碱结合,NH3 的硬度不如OH-,因此在这些金属离子水溶液中,不能 形成氨的配合物,如Mg2+,La3+,Al3+,Fe3+,只能得到氢氧 化物沉淀. 而软酸金属离子则可以在水溶液中形成NH3的配合 物,如Ag+,Cd2+等,[Ag(NH3)2]+.
碱
硬碱: OH-, F-, NH3,H2O,PO43-,SO42-,CO32,ClO4-,NO3-,ROH等(N,F,O)
交界碱: Br2+-, py,NO2-, Cl-,SO32- ,N2等 I-, CN-, S2-,CO,C2H4,R3P,R3As等 软碱: (S,P,As)
硬碱:体积小,变形性小,电负性大,难被氧化
例如:配位化学中,作为中心离子的硬酸与配位原子 各不相同的配体形成配合物倾向为: F>Cl>Br>I (1) O>>S>Se>Te (2) N>>P>As>Sb (3) 而与软酸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倾向为: F< Cl <Br< I (4) O < < S ~ Se ~ Te (5) N < < P>As> Sb (6)
分步稳定常数:
ML + L ML2
[ MLn ] 累积稳定常数: n K1 K 2 K n n [ M ][ L]
齐鲁工业大学教学日历
![齐鲁工业大学教学日历](https://img.taocdn.com/s3/m/044ea3630029bd64793e2c58.png)
30
2
4
考查
注:本计划一式四份,教务处,系(部)、教研室、教师各一份。
周次
时数
讲授内容
实验内容
课外作业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上机
其它
5
4
第一章:配位化学导论
配位化学的形成与简介,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分类与命名、配合物的立体结构
6
4
第二章:配合物的结构和Leabharlann 键理论2.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齐鲁工业大学教学日历
2019/202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配位化学专业班级:材化16-1,16-2
讲授教师:姚书山、闫理停辅导:姚书山
教材:《配位化学》作者:刘又年,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学时分配及本学期计划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现场
教学
习题课
测验
上机
其它
每周
时数
考核
方式
本课程合计
32
30
2
4
考查
本学期
32
10
4
第4章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常见的配合物合成方法:液相法,低热固相反应法,水(溶剂)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
11
4
1
第5章金属有机化学
5.1绪论
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史,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
5.2金属羰基配合物
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结构与化学键,金属羰基配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制备,金属羰基配合物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
7
3
1
第二章: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2.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2
4
考查
注:本计划一式四份,教务处,系(部)、教研室、教师各一份。
周次
时数
讲授内容
实验内容
课外作业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上机
其它
5
4
第一章:配位化学导论
配位化学的形成与简介,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分类与命名、配合物的立体结构
6
4
第二章:配合物的结构和Leabharlann 键理论2.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齐鲁工业大学教学日历
2019/202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配位化学专业班级:材化16-1,16-2
讲授教师:姚书山、闫理停辅导:姚书山
教材:《配位化学》作者:刘又年,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学时分配及本学期计划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现场
教学
习题课
测验
上机
其它
每周
时数
考核
方式
本课程合计
32
30
2
4
考查
本学期
32
10
4
第4章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常见的配合物合成方法:液相法,低热固相反应法,水(溶剂)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
11
4
1
第5章金属有机化学
5.1绪论
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史,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
5.2金属羰基配合物
金属羰基配合物的结构与化学键,金属羰基配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制备,金属羰基配合物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
7
3
1
第二章: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2.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第3章 配位化学PPT课件
![第3章 配位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0964b6453610661ed9f4c1.png)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2 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1) 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c)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 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d) 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子数的配体排 在前面。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硝基·氨·羟氨·吡啶合铂(II)
3 第 章 配位化学
顺-[PtCl2(NH3)2]
目标&要求
掌握较复杂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配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掌握配合物化学键基本理论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了解新型配合物的类型及应用
一、配位化学基础 二、配位立体化学 三、配位化学理论 四、新型功能配合物及应用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4 配合物的分类
按中心原子数目分类:
单核配合物和多核配合物
按配合物所含配体种类分类:
单一配体配合物和混合配体配合物
按配体的齿数分类:
简单配合物、螯合物、大环配合物等
按配合物价键特点分类:
经典配合物和非经典配合物
第二节 配位立体化学
2.1 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2.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CH2CH2NH2 NH
CH2CH2NH2
二乙三胺(dien)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四齿配体
二水杨醛缩乙二胺(Salen)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六齿配体
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冠醚 (大环醚)
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性质与表征
![配位化学 第3章 配合物性质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d516765a8102d276a22ffc.png)
3 第 章
配合物的性质与表征
The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本章教学内容
3.1 配合物的性质 3.2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3.1 配合物的性质
在溶液中形成配合物时,常常出现颜色、溶解度、电 极电势以及pH 值的改变等现象。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可 以帮助确定是否有配合物生成。
配体内的跃迁
有机配体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包括σ→σ*,n→σ*,n→π*, π→π*四种。其中,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是电子 n→π*和π→π*跃迁的结果。因为紫外-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在 200-700 nm,σ→σ*和n→σ*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大,所以, 能在紫外区观测到这两种跃迁的分子较少。而n→π*和π→π* 跃迁的吸收峰恰好位于200-700 nm范围内,因此,配体分子 内的跃迁主要是n→π*和π→π*跃迁。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主 要是静电作用,金属原子对配体吸收光谱的影响较小,配合 物的吸收光谱与配体的吸收光谱类似。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 形成共价键,则配合物的吸收峰向紫外方向移动,共价程度 越强,吸收峰移动得越远。
同一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碱性因形成配离子而有变化, 如[Cu(NH3)4](OH)2的碱性就大于Cu(OH)2。原因是 [Cu(NH3)4]2+的半径大于Cu2+离子的半径和OH-离子的结合 能力较弱,OH-离子易于解离。
3.2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电子光谱
(1)配合物价电子跃迁的类型
电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价电子吸收了光源能量后,从低 能级分子轨道跃迁到高能级分子轨道所产生的各种能量光 量子的吸收。其能量覆盖了电磁辐射的可见、紫外和真空 紫外区,所以又叫可见-紫外光谱。
配合物的性质与表征
The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本章教学内容
3.1 配合物的性质 3.2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3.1 配合物的性质
在溶液中形成配合物时,常常出现颜色、溶解度、电 极电势以及pH 值的改变等现象。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可 以帮助确定是否有配合物生成。
配体内的跃迁
有机配体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包括σ→σ*,n→σ*,n→π*, π→π*四种。其中,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是电子 n→π*和π→π*跃迁的结果。因为紫外-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在 200-700 nm,σ→σ*和n→σ*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大,所以, 能在紫外区观测到这两种跃迁的分子较少。而n→π*和π→π* 跃迁的吸收峰恰好位于200-700 nm范围内,因此,配体分子 内的跃迁主要是n→π*和π→π*跃迁。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主 要是静电作用,金属原子对配体吸收光谱的影响较小,配合 物的吸收光谱与配体的吸收光谱类似。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 形成共价键,则配合物的吸收峰向紫外方向移动,共价程度 越强,吸收峰移动得越远。
同一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碱性因形成配离子而有变化, 如[Cu(NH3)4](OH)2的碱性就大于Cu(OH)2。原因是 [Cu(NH3)4]2+的半径大于Cu2+离子的半径和OH-离子的结合 能力较弱,OH-离子易于解离。
3.2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电子光谱
(1)配合物价电子跃迁的类型
电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价电子吸收了光源能量后,从低 能级分子轨道跃迁到高能级分子轨道所产生的各种能量光 量子的吸收。其能量覆盖了电磁辐射的可见、紫外和真空 紫外区,所以又叫可见-紫外光谱。
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086dd25ef7ba0d4a733bdd.png)
根据不同的配体互斥原理,不同配位数的配合单元 的空间有不同的空间结构见P870-871表19-2
二、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同
分
立体异构
异
键合异构
构
配位异构
现
象
水合异构
1、顺-反异构
平面正方MA2B2
顺反异构 旋光异构
顺式
反式
MB2A4
正
八
面
顺式
体
MB3A3
面式
反式
经式
2、旋光异构
当一种结构与另一种结构不能重合而互为镜影时,两者 对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此二物互为旋光异构体 (或称对映体,这种特性,也称手性)。
NH3
NH3
Cu2+
NH3
NH3
[Co2(CO)8]的结构
NH2—H2N
Ni Ni
NH2—H2N
在多核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除与配 体成键外,金属 原子之间可以成 键称之为金属簇 状配合物如: [Co2(CO)8]
二、配位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 数。如:
[Cu(NH3)4]2+:Cu2+的配位数是4 [Fe(H2O)6]3+:Fe3+的配位数是6 [Co(en)3]3-:Co3+的配位数是6
1-3 配合物的命名
配离子的命名的顺序:
1、先阴离子,后中性配体
2、各类配体 若不止一种,则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 字母顺序命名
3、若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同时存在时,先无机后有机 且把有机配体放在[ ]之中
[Cu(NH3)4]2+ 四氨合铜(Ⅱ)配离子 或 四氨合铜(2+)配离子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比较CuSO4 硫酸铜) [Fe(CN)6]3- 六氰合铁(Ⅲ)配离子 或 六氰合铁(3-)配离子
二、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同
分
立体异构
异
键合异构
构
配位异构
现
象
水合异构
1、顺-反异构
平面正方MA2B2
顺反异构 旋光异构
顺式
反式
MB2A4
正
八
面
顺式
体
MB3A3
面式
反式
经式
2、旋光异构
当一种结构与另一种结构不能重合而互为镜影时,两者 对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此二物互为旋光异构体 (或称对映体,这种特性,也称手性)。
NH3
NH3
Cu2+
NH3
NH3
[Co2(CO)8]的结构
NH2—H2N
Ni Ni
NH2—H2N
在多核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除与配 体成键外,金属 原子之间可以成 键称之为金属簇 状配合物如: [Co2(CO)8]
二、配位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 数。如:
[Cu(NH3)4]2+:Cu2+的配位数是4 [Fe(H2O)6]3+:Fe3+的配位数是6 [Co(en)3]3-:Co3+的配位数是6
1-3 配合物的命名
配离子的命名的顺序:
1、先阴离子,后中性配体
2、各类配体 若不止一种,则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 字母顺序命名
3、若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同时存在时,先无机后有机 且把有机配体放在[ ]之中
[Cu(NH3)4]2+ 四氨合铜(Ⅱ)配离子 或 四氨合铜(2+)配离子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比较CuSO4 硫酸铜) [Fe(CN)6]3- 六氰合铁(Ⅲ)配离子 或 六氰合铁(3-)配离子
配位化合物结构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9959b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a.png)
第5页/共28页
2. 共价配键
共价配合物:中心离子的d电子重排,空出轨道,进行dsp内轨杂化,接受配位 体孤对电子,形成低自旋共价配合物。
在共价配键的形成中,可设想成几个部分:
(1)重排:中央离子为了尽可能多成键,往往发生电子重排,使之自旋配对,腾 出空轨道,以参加杂化。
(2)杂化:空出的d轨道与s、p轨道一起杂化。
➢ 配位体场对称性不同,分裂能不同
Oh 10Dq
Td
40 Dq 9
➢ 配位体场强度的影响
对于同一中心离子,同一对称性场,场 强增加,Δ0增大。
第15页/共28页
配位体场强的顺序可由络合物光谱化学实 验数据得到,故称这个顺序为光谱化学序列。
场强顺序:
I Br Cl F OH C2O42 H 2O EDTA NH 3 en SO32 NO2 CN
t2g
(dxy, dxz, d yz)
Δ0 -4Dq
八面体场
分裂能(△o):1个电子从较低能量d轨道跃 迁到较高能量d轨道所需的能量。习惯将Es取作0点
第10页/共28页
t2
t
4 9
o
Es
e
自由离子d 轨道
球形场
四面体场
Td场中d轨道能级的分裂图
可见
在四面体场中,d轨道分裂结果是:相对Es而言,t2轨道能量上升 了1.78Dq,而e轨道下降了2.67Dq。
➢ 中心离子所在周期的影响, n↑, △↑
[Co(H2O)6 ]3
[Rh(H
2O)6
]3
18600cm-1 后者的比前者增大了47% 27300cm-1
[RhCl6 ]3
[IrCl6
]3
20300cm-1 后者的比前者增大了23% 24900cm-1
第3章配合物性质与表征-
![第3章配合物性质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3f386a254b73f242336c5f57.png)
所谓磁性原子核是指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因为I = 0的原子核没有磁距,不产生共振吸收。在I≠0的原子核 31 14 19 1 中,I =1/2的原子核,如 1 H、 13 6 C、 7 N、 9 F、15 P 等,其 核电荷球形均匀分布于核表面。它们的核磁共振现象较 简单,谱线窄,适宜检测,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配合物的 NMR 技术研究中,常用的核有1H,13C,11B, 31P,113Cd,195Pt 以及 117Sn,119Sn等。
电荷跃迁: 在中心原子和配体间可能发生电子的跃迁,可以是由中 心原子的分子轨道向配体的分子轨道跃迁,也可以是由配体 的分子轨道向中心原子的分子轨道跃迁。当配体是可氧化的, 中心原子是高氧化态时,电子从配体向中心原子跃迁。且配 体还原能力越强,中心原子氧化能力越高,电荷跃迁的波长 就越长。当不饱和配体和低氧化态中心原子形成配合物时, 电子由中心原子向配体跃迁。一般说来,电荷跃迁波长比dd跃迁较短,强度更强。
d-d 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的 d 轨道或 f 轨道未被填满,常发生 d-d跃迁 或f-f跃迁, d-d跃迁是电子从中心原子的一个d轨道跃迁到较高能级的 d轨道,分为自旋允许跃迁和自旋禁阻跃迁两种。自旋允许跃 迁较强,而自旋禁阻跃迁由于是禁阻的,只是由于配体的微 扰效应引起的,故而较弱。 因为d-d间的能级差不大,因而常常处在可见光区。当配 合物中配位能力较弱的配体被配位能力更强的配体取代时, d-d间的能级差发生变化,d-d吸收带的位置会根据光谱化学 序发生移动。如果新配体的加入改变了配合物的对称性,吸 收带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配合物的反应有关, 故而,可以用于研究配合物的反应和组成。例如,当 [Co(H2O)6]2+中的水被 Cl-取代,配合物由八面体对称变为四 面体对称,配合物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消光系数变得 更大。
电荷跃迁: 在中心原子和配体间可能发生电子的跃迁,可以是由中 心原子的分子轨道向配体的分子轨道跃迁,也可以是由配体 的分子轨道向中心原子的分子轨道跃迁。当配体是可氧化的, 中心原子是高氧化态时,电子从配体向中心原子跃迁。且配 体还原能力越强,中心原子氧化能力越高,电荷跃迁的波长 就越长。当不饱和配体和低氧化态中心原子形成配合物时, 电子由中心原子向配体跃迁。一般说来,电荷跃迁波长比dd跃迁较短,强度更强。
d-d 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的 d 轨道或 f 轨道未被填满,常发生 d-d跃迁 或f-f跃迁, d-d跃迁是电子从中心原子的一个d轨道跃迁到较高能级的 d轨道,分为自旋允许跃迁和自旋禁阻跃迁两种。自旋允许跃 迁较强,而自旋禁阻跃迁由于是禁阻的,只是由于配体的微 扰效应引起的,故而较弱。 因为d-d间的能级差不大,因而常常处在可见光区。当配 合物中配位能力较弱的配体被配位能力更强的配体取代时, d-d间的能级差发生变化,d-d吸收带的位置会根据光谱化学 序发生移动。如果新配体的加入改变了配合物的对称性,吸 收带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配合物的反应有关, 故而,可以用于研究配合物的反应和组成。例如,当 [Co(H2O)6]2+中的水被 Cl-取代,配合物由八面体对称变为四 面体对称,配合物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消光系数变得 更大。
3配位化学基础
![3配位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425f52d0b4c2e3f57276350.png)
§3-4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 化学键理论
真正稳定的体系(热力学稳定):在一定条 件下体系的各种可能变化都不能自发进行, 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表观稳定的体系(动力学稳定):至少有一 种可能变化会自发进行,但变化的速度很缓 慢以致不可测量
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1. 中心离子的电荷、半径、电子构型 2. 配位体的种类和配位键的类型 3. 配位体的数目多少及其空间配臵 σ-配体: 配位体用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与中心 离子形成σ键 π-配体:配位体用其π电子形成配位键 π-酸配体:既有σ键也有反馈π键的形成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价键理论(VBT)
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CFT, LFT)
分子轨道理论(MOT)
• 1931 年, Pauling建立和发展了配合物的价 键理论, Pauling 的轨道杂化概念,可以解 释大多情况下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但 对吸收光谱、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畸变等问题 解释不好 • 五十年代后,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由于引入 了1929 年物理学家 Bethe和van-Vleck 提出 的晶体场理论CFT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改进 的晶体场理论称为配位场理论LFT • 新近又发展了分子轨道理论MOT
反应在大约 70 oC温度下才能迅速进行,反应经过 一个中间体[Co(en)(NO2)4]-, 如果将溶剂全部除去, 得到的固体仍含有相当量的中间体,因为它是一个 惰性配离子
3. 非水溶剂中的合成
许多取代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常用的有 机溶剂有乙醇、丙酮、苯、乙腈、硝基甲烷等。 例如:制备[Fe(Bipy)3]Cl2配合物可在丙酮中或在 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 [Fe(H2O)6]2+ + 3bipy = [Fe(bipy)3]2++ 6H2O 若希望制备无水配合物,最好是直接采用无水盐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1-3章)解答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1-3章)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6e2185dcc17552707220870.png)
4配位----d0, d10, d7-----四面体 4配位----d8-----平面正方形
4. 4、6配位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4配位----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cis-, trans-)
6配位----八面体(cis-, trans-, fac-, mer-)
5. 化学结构异构现象
键合异构、电离异构、 配位异构、溶剂合异构、 聚合异构、配体异构、 构型异构
答: (1)和(2), (2)和(8),聚合异构 (1)和(8),配位异构
(3)和(5),键合异构 (5)和(7),电离异构 (4)和(6),溶剂合异构
3. 已知[M(AA)2X2]型配合物是旋光活性的。 根据这种事实,指出该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4. 利用VSEPR模型判断IF3的分子构型。
5. 画出下列配合物的所有可能的异构体。
Pd2+的d电子组态为4d8,为第三过渡系元素, 分裂能大,其CFSE平面正方形》CFSE四面体,所以 [PdCl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
5. 用晶体场理论对配合物 [FeF6]3-和[Fe(CN)6]3-进行讨论。 (1) 中心离子d轨道上电子排布情况; (2) 比较磁性的大小; (3) 比较二者的稳定性。
5.晶体场中电子排布及晶体场稳定化能
四面体和八面体
6.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1) 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2) 比较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 (3) 解释晶格能、水和焓、半径的变化规律 (4) 讨论六配位配合物结构畸变情况。
7.配体场理论是如何改进晶体场理论的?
8.MO理论对光谱化学序列的解释?
练习:
1. 用价键理论对配合物 [FeF6]3-和[Fe(CN)6]3-进行讨论。 (1) 图示中心离子d轨道上电子排布情况; (2) 计算说明磁性的大小; (3) 比较二者的稳定性。
4. 4、6配位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4配位----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cis-, trans-)
6配位----八面体(cis-, trans-, fac-, mer-)
5. 化学结构异构现象
键合异构、电离异构、 配位异构、溶剂合异构、 聚合异构、配体异构、 构型异构
答: (1)和(2), (2)和(8),聚合异构 (1)和(8),配位异构
(3)和(5),键合异构 (5)和(7),电离异构 (4)和(6),溶剂合异构
3. 已知[M(AA)2X2]型配合物是旋光活性的。 根据这种事实,指出该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4. 利用VSEPR模型判断IF3的分子构型。
5. 画出下列配合物的所有可能的异构体。
Pd2+的d电子组态为4d8,为第三过渡系元素, 分裂能大,其CFSE平面正方形》CFSE四面体,所以 [PdCl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
5. 用晶体场理论对配合物 [FeF6]3-和[Fe(CN)6]3-进行讨论。 (1) 中心离子d轨道上电子排布情况; (2) 比较磁性的大小; (3) 比较二者的稳定性。
5.晶体场中电子排布及晶体场稳定化能
四面体和八面体
6.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1) 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2) 比较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 (3) 解释晶格能、水和焓、半径的变化规律 (4) 讨论六配位配合物结构畸变情况。
7.配体场理论是如何改进晶体场理论的?
8.MO理论对光谱化学序列的解释?
练习:
1. 用价键理论对配合物 [FeF6]3-和[Fe(CN)6]3-进行讨论。 (1) 图示中心离子d轨道上电子排布情况; (2) 计算说明磁性的大小; (3) 比较二者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第三章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金属蛋白和金属酶
![配位化学:第三章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金属蛋白和金属酶](https://img.taocdn.com/s3/m/2ed2bcd47e21af45b207a857.png)
电子,就会反馈到分子氧的反键π*形成反馈π键 (back donating π bond。由于底物也作为配体,
只要它有对称性合适的轨道,就可以和金属的d轨
道成键,从而在整个底物-金属-氧分子三元配 合物中形成一个扩展的分子轨道,使电子能够顺 利地从底物转移到分子氧。
• 二、生物氧化还原作用的类型
• 生物体的氧化还原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型: • 1. 以氧(或其它物质)作为末端电子受体的电子传递过程。 • 这种过程的模式可表示为:
• 为了提高分子氧的活性,就必须设法产生单线态 氧,或者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配位作用改变O2 的电子云分布。对于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体系, 后一种方法显然比较合适。
• 三元配合物:假设分子氧和可氧化底物都作为配体, 与过渡金属形成三元配合物,分子氧和过渡金属
原子之间形成σ配键, 当金属相应的d轨道充满
• 4. 加氧酶
• 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氧原子直接加合到有机 物分子中。它按加合的氧原子数分双加氧和
单加氧酶两类。
• (1) 双加氧酶。双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两个
氧43; O2
SO2H2
• 比如以铁为辅助因子的邻苯二酚酶可以催化 邻苯二酚开环反应:
•
OH
OH
+ O2* 邻 苯 二 酚
E = +0.68 V E = +1.77 V
• (3)四电子一步反应:
• 4H++O2+4e→2H2O • 在通常条件下,按(3)的方式四电子一步还原是很
少遇到的,仅在一些酶(如虫漆酶)体系中可进行 这种反应。双电子反应的电位(0.68V)不高。而四 步单电子还原的后三步虽然容易接受一个电子与 有机底物反应,但其第一步在热力学上是非常困 难的(-0.32 v), 这一反应的自由能ΔG>O,反应 是吸热的。通常双氧的还原是按(2)双电子或(1) 单电子步骤进行。
只要它有对称性合适的轨道,就可以和金属的d轨
道成键,从而在整个底物-金属-氧分子三元配 合物中形成一个扩展的分子轨道,使电子能够顺 利地从底物转移到分子氧。
• 二、生物氧化还原作用的类型
• 生物体的氧化还原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型: • 1. 以氧(或其它物质)作为末端电子受体的电子传递过程。 • 这种过程的模式可表示为:
• 为了提高分子氧的活性,就必须设法产生单线态 氧,或者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配位作用改变O2 的电子云分布。对于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体系, 后一种方法显然比较合适。
• 三元配合物:假设分子氧和可氧化底物都作为配体, 与过渡金属形成三元配合物,分子氧和过渡金属
原子之间形成σ配键, 当金属相应的d轨道充满
• 4. 加氧酶
• 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氧原子直接加合到有机 物分子中。它按加合的氧原子数分双加氧和
单加氧酶两类。
• (1) 双加氧酶。双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两个
氧43; O2
SO2H2
• 比如以铁为辅助因子的邻苯二酚酶可以催化 邻苯二酚开环反应:
•
OH
OH
+ O2* 邻 苯 二 酚
E = +0.68 V E = +1.77 V
• (3)四电子一步反应:
• 4H++O2+4e→2H2O • 在通常条件下,按(3)的方式四电子一步还原是很
少遇到的,仅在一些酶(如虫漆酶)体系中可进行 这种反应。双电子反应的电位(0.68V)不高。而四 步单电子还原的后三步虽然容易接受一个电子与 有机底物反应,但其第一步在热力学上是非常困 难的(-0.32 v), 这一反应的自由能ΔG>O,反应 是吸热的。通常双氧的还原是按(2)双电子或(1) 单电子步骤进行。
第三章配位化学
![第三章配位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2ec92259eef8c75fbfb389.png)
几何异构
立体异构可分为几何异构和光学异构两种 1 几何异构
在配合物中, 配体可以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不同位置。所研 究的配体如果处于相邻的位置, 我们称之为顺式结构, 如果配体 处于相对的位置, 我们称之为反式结构。由于配体所处顺、反位 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很显然, 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 配体只有相对的位置, 没有顺 式结构, 配位数为3和配位数为4的四面体, 所有的配位位置都是 相邻的, 因而不存在反式异构体, 然而在平面四边形和八面体配 位化合物中, 顺-反异构是很常见的。
例1. 命名及组成 (1) [Co Cl (NCS)(en)2]NO3
(1) 硝酸一氯·一异硫氰根·二(乙二胺)合钴 (Ⅲ) Co3+;Cl-、NCS-、en;Cl、N、N、N;配位数:6
(2) [CoCl2(NH3)3(H2O)]Cl
(2)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Co3+;Cl-、NH3、H2O;Cl、N、O;配位数:6
亚硝基配合物, 是通过O进行配位的。类似的例子还有 SCN-和CN-, 前者可用S或N进行配位, 后者可用C和
N进行配位。
从理论上说, 生成键合异构的必要条件是配体的两
个不同原子都含有孤电子对。如, :N≡C-S:-, 它的N和S
上都有孤电子对, 以致它既可以通过N原子又可以通过
S原子同金属相联结。
的核心,它们必须具有空的价轨道,通常是金属(尤 其是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离子或原子。
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均可作为配体的
配位原子。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相连的配位原
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二、配合物的命名
1.总体原则:与无机化合物相似,先阴离子后阳离子。
配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质(PPT34)
![配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质(PPT34)](https://img.taocdn.com/s3/m/3ac0d6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3.png)
02
03
有机合成
配合物可作为催化剂或反 应中间体,用于有机化合 物的合成。
无机合成
配合物可用于合成金属簇 、金属氧化物和复合物等 无机材料。
材料科学
配合物可用于制备光电材 料、磁性材料和传感器等 先进材料。
04
配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配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研发
配合物可用于药物设计和 合成,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总结
01
配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根据
配体的性质和数目,配合物可分为单核、双核和多核配合物。
02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关系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金属离子的电子构型、配体的性质和配
位数等都会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和光学性质。
03
配合物在化学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 配合物理论计算和实验技术的创新:随着计算化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可 以更加深入地研究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发展新的理论计算 方法和实验技术,以揭示配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行为,为新型配合物的设计 和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配合物在化学合成、催化反应、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过渡金属配合物可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某些配合物具有抗
癌活性,可用于药物开发。
研究展望
• 新型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随着理论计算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精 确地预测和设计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配合物。未来研究将致力于设计和合成 新型配合物,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直线型
当配位数为2时,中心原子与两 个配位体形成直线型结构,如 Co(H2O)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基的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高于伸缩振动频率,两者之间 差值的大小与其配位模式有关。所以,可以根据羧酸对称伸缩 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值差值Δν,判断羧酸是否参与配位及其 配位方式。游离羧酸根离子的Δν在160 cm-1左右,如果配合物 红外光谱中的Δν远大于160 cm-1,一般认为羧酸根以单齿方式 配位;如果配合物红外光谱中的Δν比160 cm-1小得多,一般认 为羧酸根以螯合方式配位;当羧酸根以双齿方式进行配位,其 Δν 与游离酸根离子的 Δν 差不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 过两种方法对双齿配位和游离羧酸进行区别:一种方法是看配 合物红外谱图中1700 cm-1左右有没有强的吸收峰。如果有说明 羧酸根未参与配位,反之说明羧酸根以双齿方式进行配位;另 外一种方法是,观察600-50cm-1是否有金属-配体的特征频率。 如果有,说明配体与金属发生配位作用,反之,说明配体未参 与配位。当配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原子时,通过金属 - 配体特征频率的位置,还可以判断与金属配位的是哪个原子。
139.2 pm 98.2 pm O H
N 118.5 pm O
143.2 pm 95.8 pm O H
O N 117.0 pm
顺式
亚硝酸的结构
反式
NO2- 的结构
判断金属配合物的形成
其他应用 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荷移光谱的应用
振动光谱 在配体和金属形成配合物时,配体的对称性和振动 能级受到影响,其振动光谱发生改变,并且,在配体和 金属之间产生新的振动。 配合物的振动光谱主要包括三种振动:配体振动,骨 架振动和偶合振动。这些振动中,有的振动只能在红外 光谱中观测到,称之为红外活性振动;有的只能在拉曼 光谱中观测到,被称为拉曼活性振动;而有些振动在红 外和拉曼光谱中均可观测到,称为红外和拉曼活性振动。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属于振动光谱,我们这里分别介 绍其在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d-d 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的 d 轨道或 f 轨道未被填满,常发生 d-d跃迁 或f-f跃迁, d-d跃迁是电子从中心原子的一个d轨道跃迁到较高能级的 d轨道,分为自旋允许跃迁和自旋禁阻跃迁两种。自旋允许跃 迁较强,而自旋禁阻跃迁由于是禁阻的,只是由于配体的微 扰效应引起的,故而较弱。 因为d-d间的能级差不大,因而常常处在可见光区。当配 合物中配位能力较弱的配体被配位能力更强的配体取代时, d-d间的能级差发生变化,d-d吸收带的位置会根据光谱化学 序发生移动。如果新配体的加入改变了配合物的对称性,吸 收带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配合物的反应有关, 故而,可以用于研究配合物的反应和组成。例如,当 [Co(H2O)6]2+中的水被 Cl-取代,配合物由八面体对称变为四 面体对称,配合物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消光系数变得 更大。
区别配合物的键合异构体 当配体中有两个不同的原子都可以作为配位原子时, 配 体可以不同的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键合而生成键合异构配合 物。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别两个异构体,并确立其可能的结构。
如:[Co(NH3)5NO2]Cl2(1)与 [Co(NH3)5ONO]Cl2(2) 互为键合异构体,其紫外吸收峰如下图所示:
b) 顺反异构体的研究 在顺反异构体中,反式异构体的对称性比顺式异构体的对 称性较高。对称性的降低会使红外活性振动数目增加,反式 异构体中非红外活性的振动,在顺式异构体中可能会成为红 外活性的振动。因此,顺式异构体红外光谱具有比反式异构 体红外光谱更多的谱带。将同一配合物两种异构体的红外光 谱进行比较,可以根据谱带的多少,区分哪一种为顺式,哪 一种为反式。
拉曼散射在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判断配合物的形成及配位方式
L-半胱氨酸(a)及L-半胱氨酸锌配合物(b)的拉曼光谱图
核磁共振
将磁性原子核放入强磁场后,用适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 磁性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原子核能级跃迁,同时产生核 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光谱。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简称 NMR。
拉曼散射的基本类型: • 正常拉曼散射——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拉曼散射 共振拉曼散射——比正常拉曼散射效应强 102~104 倍。 从共振拉曼光谱可以得到有关生色团的结构信息,共 振拉曼光谱在生物化学、无机配合物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指当一些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如银、铜或 金)的表面上时,它们的拉曼信号的强度会增加 104-107倍。
配体内的跃迁 有机配体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包括 σ→σ* , n→σ* , n→π* , π→π* 四种。其中,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是电子 n→π*和π→π*跃迁的结果。因为紫外-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在 200-700 nm,σ→σ*和n→σ*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大,所以, 能在紫外区观测到这两种跃迁的分子较少。而 n→π* 和π→π* 跃迁的吸收峰恰好位于 200-700 nm范围内,因此,配体分子 内的跃迁主要是 n→π* 和 π→π*跃迁。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主 要是静电作用,金属原子对配体吸收光谱的影响较小,配合 物的吸收光谱与配体的吸收光谱类似。如果金属和配体之间 形成共价键,则配合物的吸收峰向紫外方向移动,共价程度 越强,吸收峰移动得越远。
246.75 nm
234.5 nm
17.3.3 氮的含氧酸及盐
亚硝酸及其盐 HNO2 中 N 采取 sp2 杂化,形成一个单键和一个双键。 HNO2 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研究证明:常温下 反式比顺式更稳定。NO2- 中 N 采取 sp2 杂化,形成两 个σ键和一个π3 4 键,几何构型为 “V” 字形
氧化与还原 当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后,它的标准电极电位值一般是 要降低的。 如:Hg2+和Hg之间的标准电极电位+0.85V。如加入CN- 离 子使 Hg2+形成Hg(CN)42- 离子后,Hg2+的浓度不断减小, 直到 Hg2+全部形成配离子。Hg(CN)42-和Hg 之间的电极电 位为-0.37V。 一般配离子越稳定(稳定常数越大),它的标堆电极电 位越负(越小)。从而金属离子越难得到电子,越难被还原。 事实上在HgCl42-溶液中投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镀上一层 汞,而在Hg(CN)42- 溶液中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电荷跃迁: 在中心原子和配体间可能发生电子的跃迁,可以是由中 心原子的分子轨道向配体的分子轨道跃迁,也可以是由配体 的分子轨道向中心原子的分子轨道跃迁。当配体是可氧化的, 中心原子是高氧化态时,电子从配体向中心原子跃迁。且配 体还原能力越强,中心原子氧化能力越高,电荷跃迁的波长 就越长。当不饱和配体和低氧化态中心原子形成配合物时, 电子由中心原子向配体跃迁。一般说来,电荷跃迁波长比dd跃迁较短,强度更强。
第
3
章
配合物的性质与表征
The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本章教学内容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3.1
3.2
3.1 配合物的性质
在溶液中形成配合物时,常常出现颜色、溶解度、电 极电势以及pH 值的改变等现象。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可 以帮助确定是否有配合物生成。 溶解度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 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C1-,Br-,I-,CN-和氨中,形成可溶 性的配合物,如难溶的AgCl 可溶于过量的浓盐酸及氨水中。 金和铂之所以能溶于王水中,也是与生成配离子的反应有关。 Au + HNO3 + 4HCl = H[AuCl4]+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Cl L Cr L Cl L Cr L L Cr Cl L
(A)
二L顺位 (B) 二Cl反位
Cl Cl
二L反位 (C) 二Cl顺位
二L顺位 Cl 二Cl顺位
(2)拉曼光谱
拉曼散射及原理:
光被透明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拉曼 散射。 在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 ν0 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 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 ν0 两侧的谱线或谱带 ν0±ν1 即为拉 曼光谱。其中频率较小的成分 ν0-ν1 称为斯托克斯线,频率 较大的成分 ν0+ν1 称为反斯托克斯线。靠近瑞利散射线两侧 的谱线称为小拉曼光谱;远离瑞利线的两侧出现的谱线称 为大拉曼光谱。
所谓磁性原子核是指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因为I = 0的原子核没有磁距,不产生共振吸收。在I≠0的原子核 31 14 19 1 中,I =1/2的原子核,如 1 H、 13 6 C、 7 N、 9 F、15 P 等,其 核电荷球形均匀分布于核表面。它们的核磁共振现象较 简单,谱线窄,适宜检测,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配合物的 NMR 技术研究中,常用的核有1H,13C,11B, 31P,113Cd,195Pt 以及 117Sn,119Sn等。
(2)电子光谱在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表征配合物的形成 可以根据配体配位前后紫外光谱的变化,判断配体是 否与金属离子发生了配位。
重金属离子 加入后,发生 了配位作用, 使配体分子的 共轭体系发生 显著的变化, 最大吸收峰显 著红移。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 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位体都无色,只有形成的配 合物有色,并且只形成一种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体 的数目n也不能太大时,可以用紫外光谱测定配合物的组 成比。 连续变换法(Job法)
在保持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 CM与配体浓度CL总摩尔数不变 的前提下,改变CM与CL的相对 量,配制一系列溶液。以吸光 度 A 为纵坐标,配体摩尔分数 XL为横坐标作图,得一曲线。 在这一曲线中,吸光度 A 最大 时,溶液中配体与金属离子摩 尔数之比与配合物的组成一致, 由此可得到配合物组成 ( n = xL/1-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