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国民党: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必须改组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的血 液。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背景(教师讲解)教材P70补充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帮
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孙中山
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中,从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
义国家的冷遇和破坏中,深切感到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
材料一 8月30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炮火掩护下正面进攻贺胜桥,
凌晨4时➢,各路国进共攻两部队党全合部作打,响共。同敌军推重进机;枪、山野炮同时进行拦截射 击。但➢是北伐军广战大士官奋兵力英向勇前,作势战不;可挡,破晓前攻破一线阵地。李宗仁战 后回忆➢道“枪炮北之伐声作震战耳方欲针聋,正尤确其;机枪声紧密尤为各次战役所未见”,至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导学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学生自学)教材P70—7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0页—71页内容将国民党一大的相关信息补充在表格 上,并在教材上做笔记。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共产党员参会代表:_李__大__钊__、林伯渠、
_毛__泽__东__、瞿秋白。
内容:通过宣言把旧三民主义改为新三民主
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上
3.国际: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 助。
册)》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背景(笔记整理)教材P70
1.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力量较为弱小,需 要革命同盟者。(补充) 2.国民党: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必须改组 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的血液。(第1段) 3.国际: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补 充)
第一次 国共十 国共合作 年内战
1924.1 1927.4 1936.1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共33张)精品PPT课件
算是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只为圆一场童话梦。 穿梭回到童年,就为简单、不知所谓的快乐一番。
我选择了一家名叫“花筑“的客栈,热情友善体贴的老板会在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迪士尼和客栈之间,往返接送你的整个行程。
抵达民宿时,太阳已落下了帷幕,温馨点点的灯光在落寞的黑夜中显得无比温暖。
热情周到的女主人迎接我的到来,放下随身物品后,我在小镇上随意寻觅了些小食,就来到了后院安静坐下。
头顶上是浩瀚的星空 眼前是闪烁的灯火
心中却是平和幽静的情感
远离了呼啸而过的地铁呼啸声;远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声; 等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用我的五官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美好寂静的夜晚,属于自己的夜晚。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坪 梅 中 学 安 全自查 报告小 结学安 全自查 报告
根 据 乐 昌 市 教育局 文件(即 乐教字 [XX]116号 关 于转发 广东省 教育厅 粤教保 [XX]21 号 和 23号 文 通 知)的 检查内 容和局 下发的 题纲,我 校迅 速进行 了安全 工作大 检查,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写一篇50字的 短文,谈谈你对黄埔精神的 认识。
谢谢大家!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京 直
隶
山东
奉天
安
湖北
江宁(南京)
徽
上海
武昌
汀泗桥 贺
浙
胜
湖
桥 江 南昌
西
江
南
广州
独立团的 辉煌战绩,为 国民革命军第 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光 荣称号。
你抢我答
北伐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北伐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敌我态势 敌强我弱 战略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北伐先峰 叶挺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三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视频欣赏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成
立 “四·一二共”产反党革人命被政砍变头中被屠杀的共产党人
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的
成
立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巩固小结
国共合作 ——前提
国 民
创办黄埔军校 ——发展
革
命
北伐战争 —— 高潮
四一二政变——转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
课堂检测
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一
政治创部校始主长人任 孙周蒋恩中介来山石
、
黄
埔
军 校
时 间
地 点
的 1924年5 创月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一、情景导入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 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二、自主预习
贪
革命者来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②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5、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标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吴佩孚像
军阀
孙传芳像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28日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年4 月18日南京 “国民政府” 举行成立典 礼。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 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图 为被袭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商务印书 馆俱乐部。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 口号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表明国共合作 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三、合作探究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 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 推进到长江流域。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 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 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国民 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 3.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 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你同意这种说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叛 民政府
变
成立
革
命
随堂练习 1. 国民党一大上确定的三大政策是( D )
A.旧三民主义 B.进行北伐战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 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 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
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B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南京政
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是( D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张学良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 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 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在 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易炸帜死。1928年底,张 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 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4.北伐军先锋: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 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控制地区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5.北伐经过: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
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 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 课的笔记内容:第15 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 年6 月- 地点:广州- 内容: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 年1 月- 地点:广州- 内容: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战争1.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 开始时间:1926 年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 经过:- 湖南湖北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 福建浙江战场:挺进上海5.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 年4 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4. 国共合作破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 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3. 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1.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 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26张PPT)
街头被杀 害的革命 群众
看看谁找的快: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 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 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第15课
北伐战争
资料2: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 革命党 1919年改组 为国民党 结果
资料1:
1923年2月4日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京汉铁路 大罢工,2月7日,在 帝国主义支持下,吴 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 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 罢工工人,制造了震 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失败后孙中 山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 1915护国运动 1916年 凯气急病死 胜利,段祺 反对张勋复 1917年 瑞再度掌握 辟 中失政权 1917- 第一次护法 失败 1918年 运动 1921- 第二次护法 失败 1922年 运动
1927年4月18日 南京 蒋介石 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对 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 旧址 “
青 天 白 日 满 地 红 旗 ” 。
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张学良
课堂小 结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召开,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黄埔军校的创建 时间、目的、目标、组织政 府、军队名称及将领、主要 战场、重要战役、进军路线、 战果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1、北伐战争具有正义性
2、北伐军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46张PPT)
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深感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当年革命的勇气。 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 轻、朝气蓬勃的人。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 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 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3.统治全国:
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 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
1、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 长”,这里的“校”是指( )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的胜利进军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个目的(北伐) 统一全国 三个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两个主战场 一支先锋 三个战役
湖南、湖北 叶挺独立团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推进路线(河流)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黑 吉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南
江
西
北 伐 战 面对强大的 争 军阀,国民 前 政府该如何 形 北伐呢? 势 及 对 象 图
福建
广西
广东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大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 命,中央决定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 杀政策。 (2)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日, 南昌,朱德、贺龙、周恩来。 (3)经过:南昌—南下广东—受挫后陈毅、 朱德率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 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革命摇篮井冈山
•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继南昌起义失败后,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利,10月决定建 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 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支部队 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 代表。 • (3)影响: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具有决定性的新起点,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课堂练习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 筹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 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含答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练习题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一大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于()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右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A.武汉B.广州C.上海D.南京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A.重视军事训练B.重视政治教育C.军事政治并重D.重视军事理论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五四爱国运动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6.北伐战争初期战场主要是在()A.湖南、湖北B.江西C.浙江、上海D.广州7.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8.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9.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工农群众。
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宁汉合流”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东北易帜”10.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D.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1.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A.清帝退位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东北易帜”12.观察下图:请回答:(1)北伐军的誓师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2)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第15课历史八年级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提前侯课,了解学情(3)二揭示目标(1)三.预习检测(5)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四.课堂研讨(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课堂训练(5)思维比拼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六、巩固归纳: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七、巩固练习: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1.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八、布置练习(2)1.完成本课《自主学习与测评》2.完成15课预习检测。
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学习目标
掌握八一南昌起义和 红军长征的内容。
自学指导
• 1、八一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物、意义分别是 什么? •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 其性质是----。 • 3、1928年4月,----,----率领的部队来到井冈山 与----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 ------不久改称为----。 ---• 4、红军长征开始于-----,结束于----。 • 5、----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1936 甘肃会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后教环节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仍有不懂 的或发现的新问题同桌共同 商量解决,也可以举手示意, 没有问题的背诵自学指导中 的问题.
小结: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来总结一下:
• 八一南昌起义 •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 红军长征
当堂训练
1、必做题:(堂清) 内容:自学指导 方式:先自背互背,而后将这些问题的 答案写在纸上交给组长检查,组长的交 给课代表,课代表的交给老师,最后课 代表负责填好日清表。 2 、练习册:达标训练1—7。
时间:6分钟。内容:P75-79。要求:每人都要有自学结 果,6分钟后我们将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测,看谁表现的最 好,下面自学开始。
检测环节
• 1、八一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物、意义分别是什么? • 1927、8、1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其性质是 ----。 • 1927、9 毛泽东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3、1928年4月,----,----率领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率 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不久改称为----。 • 朱德 陈毅 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军 • 4、红军长征开始于-----,结束于----。 •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 5、----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师, -----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精品课件)
强调反帝
国家政。权为
“一般平民 所共有”
平均地 权节制
资本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 它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有何作 用?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历史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功绩
(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中共 “三大”
国民党 “一大”
第
一 次 国 共 合
国 民 革 命
黄埔 军校
北伐 战争
作
国
民
党
内 国民革
反 动
命失败
集
团 南京国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目标导航
1. 了解黄埔军校的创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 史实。
2. 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了解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3. 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
主要内容 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三民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设
计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时间、原因、目的、经过、结果)——→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
学
反
思
③作用:培养了大量的____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1、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二、自主学习1
一、黄埔军校:(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2、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时间地点:___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创办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②人物: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b作战方针正确;c国共两党齐心协力;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e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自主学习3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时间地点: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___成立“国民政府”。
温故知新: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试图挽救民族危机,但都以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中共成立后,按照中共一大的党纲要求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也同样以失败结束。正当双方对革命的前途迷茫之际,在苏联的帮助下,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革命。请学习本课。
南京国民政府是哪年建立的?其性质是什么?
四、互助提高
略
五总结归纳
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通过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建立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4.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5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6.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8.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课题
第15课北伐战争
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教研组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学
习
目
标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重
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
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互助学习
教师点拨
一、温故知新
5、北伐名将:第四军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6、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
7、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___、___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______也破裂了。
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二、自主学习2
二、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自主学习2:(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目的:推翻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任总司令。
3、主要对象:、、三个军阀。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同时分析: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三探究释疑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2、性质:代表、的利益。
3东北易帜:
(1)经过: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1928年底,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2)意义: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展示《被关押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等图片,设问:(1)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2)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