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中药学】3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心气、肺气、肝气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出血 治疗:活血化瘀 + 补气 / 理气
止血 + 降气 / 升提
(三)气能摄血
•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 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脾、肝 •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 治疗:补气摄血以止血
过程中相互影响。因此,在生理上并不予以严格区分,并 称为津液。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
生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 上输于脾
成
津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
液
饮
胃
脾
上
主液 小肠 吸
输 于收津来自主津 大肠 液宣发肺
清肃 者降 上
降升肾(气化)
浊 者 下
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 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辅心行血 • 肝主疏泄——气行血行;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
水湿内停 —— 气机不畅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三)气能摄津
•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 恒定
•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多汗、多尿 • 治疗:补气固津
(四)津能生气
•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 生理:津充气旺 •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 气阴两伤 • 治疗:气阴两补
止血 + 降气 / 升提
(三)气能摄血
•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 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脾、肝 •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 治疗:补气摄血以止血
过程中相互影响。因此,在生理上并不予以严格区分,并 称为津液。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
生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 上输于脾
成
津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
液
饮
胃
脾
上
主液 小肠 吸
输 于收津来自主津 大肠 液宣发肺
清肃 者降 上
降升肾(气化)
浊 者 下
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 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辅心行血 • 肝主疏泄——气行血行;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
水湿内停 —— 气机不畅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三)气能摄津
•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 恒定
•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多汗、多尿 • 治疗:补气固津
(四)津能生气
•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 生理:津充气旺 •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 气阴两伤 • 治疗:气阴两补
中医基础理论之精气血津液神课件
精能生血 血可化精 精血同源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津血同源
化源相同:
津液是血液化生的组成部分 由水谷精
津 血
微化生
互
功能相同:
脉中津液可渗出脉外化为津液, 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
化
滋润濡养
病理: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思考
❖ 血的生成和运行与哪几脏有关?各起何作 用?
❖ 气和血在生理方面的关系如何? ❖ 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在生理上的联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化
➢ 含义: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 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 形式:
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 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汗化尿、气的 生成与代谢等
气的功能
➢ 分 布:进入脉中,循行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 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气的分类
卫 气
➢ 含 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 阳”。
➢ 生 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悍 气)
➢ 分 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 胸腹,内至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
系如何? ❖ 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是什么?在生理方
面如何体现出来?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功能
温煦作用
使人体维持相对恒 定的体温
温
有助于各脏腑经络、
煦 作 用
形体官窍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 正常施泄、循行和 输布
病理表现: 畏寒喜暖、 四肢不温、体温低下、 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 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 迟缓等。
中药学--气血精津液 ppt课件
第一节 精
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狭义之精: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 及水谷精 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即激发、促进作用。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机能——发育迟缓、早衰 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生理功能——功能渐退 血的生成与运行——血瘀、贫血 津液 的-2.温煦作用
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祛除寒冷。
维持人体恒定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使其发挥正常功能活动 温煦血及津液等液态物质,使其正常循环运行 。 “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温煦作用失常 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低下 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使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 活动的精微物质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
活力资助 先天之精 培育和充养 后天之精
肾
繁衍生殖
精的功能
生长发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 阴阳和,故能有子”
脏腑之精充盈
肾精充盛
化气充足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贮存排泄胆汁、主决断 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传化糟粕
贮存和排泄尿液
气、血、精、津液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是 人体生命的根本 ; 它们既是脏腑 、经络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 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 -- 是构成人体和维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45
病变:
津亏
血少、血燥、血瘀
血虚
津耗
治疗:
古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忌
完整版ppt课件
22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 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
行于脉外,散布全身
外——皮肤之中、筋骨、
分肉之间
无所不至
内——至胸、腹、脏腑等处
完整版ppt课件
23
●主要功能
功能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
●保证血行正常的两种力量(相反相成)
推动力——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行 固摄力——保障血液不外溢
完整版ppt课件
31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
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体 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范 畴。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 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完整版ppt课件
17
●生成与分布
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 生成
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以养 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
●主要功能
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完整版ppt课件
28
三、 血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3精气血津液神ppt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运
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
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
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气是
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的。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失血过多新生之血补充不及急慢出血化源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足饮食营养原因不足肾精亏损精髓不充精不化血久病不愈长期消耗营血血虚的成因与脾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其临床病理则心肝两脏为多并伴有气虚之症
中医基础知识(四) 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1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的生
因虚而逆(胃气衰败)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以实为主。 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
ppt课件 25
(3)气陷:指在气虚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
(清阳)功能不足或下降太过,,升举无 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瘦高,豆芽性)
原因 病久耗伤(长时间的下痢不止,年老体衰)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
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ppt课件
31
(三)血的失常:
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致血的 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或血液运行失常 而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
劳役过度
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2.气化过程寓有气的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 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
四、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 用
1.含义:气能激发和促 进人体 的生长发育 及各脏腑 经络的生 理功能。
2.推动作用——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保证
3.调控作用——维持生命活 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三)防御作用
(二)相关脏腑功能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二)相关脏腑功能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意 义: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 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 和滋润作用, 以维持各脏腑组 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
证了 人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体现:血色 红润、肌肉壮实、 皮肤 和毛 发润泽、感觉灵 敏、运 动自如。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 固摄作 用。 体现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治疗:补气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机理: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 液的濡
养。 生理:血足则气旺 病理:血虚则气虚 治疗:养血益气
2.血能载气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 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含 义:由谷气与自然 界清气相结合而积 聚于胸中的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为“气海”又名 膻中。
生 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 所化生的水 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 而成。
分 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 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 布散全身。
3.营 气
含 义:行于脉中
而具有营养作 用
(五)津能载气
❖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 散而无所归。
四、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 用
1.含义:气能激发和促 进人体 的生长发育 及各脏腑 经络的生 理功能。
2.推动作用——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保证
3.调控作用——维持生命活 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三)防御作用
(二)相关脏腑功能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二)相关脏腑功能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意 义: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 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 和滋润作用, 以维持各脏腑组 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
证了 人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体现:血色 红润、肌肉壮实、 皮肤 和毛 发润泽、感觉灵 敏、运 动自如。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 固摄作 用。 体现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治疗:补气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机理: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 液的濡
养。 生理:血足则气旺 病理:血虚则气虚 治疗:养血益气
2.血能载气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 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含 义:由谷气与自然 界清气相结合而积 聚于胸中的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为“气海”又名 膻中。
生 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 所化生的水 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 而成。
分 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 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 布散全身。
3.营 气
含 义:行于脉中
而具有营养作 用
(五)津能载气
❖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 散而无所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先 天之精(元精,真精)化生,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原动力。与肾气的概念类同。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 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 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 现象的观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 和影响。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后天 之精
生殖 之精
濡养 脏腑
化气 化血 化神
繁衍 生命
生成
贮藏
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二)脏腑之精 (三)生殖之精
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 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 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 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与宁静作用(阳气的兴奋、促进与阴气 抑制、调控作用:生长发育;脏腑的功能; 精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
血、化精、化神等。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
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 说:“人始生,先成精。”
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
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 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人体之气来源于:
自然界 清气
元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一身 之气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人体之精的层次
广义之精: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 一般意义的精: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只含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脏 腑之精。
二、人体等 三个不同而相关联的阶段。
(一)精的生成 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
之精之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已 经在肾藏精中讲过,此处从略。)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①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 ②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谷气), ③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宗气); 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 《内经》称为“人气”。
(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后天
谷
之精
气
脾为生 气之源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 “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 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 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 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 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 一。
2.气化的形式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精的施泄 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①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 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②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 生命。
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
先天 之精
精
脏腑 之精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元气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精气血津液神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 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 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 的精或精气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 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 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 现象的观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 和影响。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后天 之精
生殖 之精
濡养 脏腑
化气 化血 化神
繁衍 生命
生成
贮藏
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二)脏腑之精 (三)生殖之精
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 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 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 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与宁静作用(阳气的兴奋、促进与阴气 抑制、调控作用:生长发育;脏腑的功能; 精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
血、化精、化神等。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
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 说:“人始生,先成精。”
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
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 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人体之气来源于:
自然界 清气
元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一身 之气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人体之精的层次
广义之精: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 一般意义的精: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只含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脏 腑之精。
二、人体等 三个不同而相关联的阶段。
(一)精的生成 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
之精之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已 经在肾藏精中讲过,此处从略。)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①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 ②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谷气), ③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宗气); 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 《内经》称为“人气”。
(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后天
谷
之精
气
脾为生 气之源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 “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 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 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 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 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 一。
2.气化的形式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精的施泄 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①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 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②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 生命。
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
先天 之精
精
脏腑 之精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元气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精气血津液神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 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 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 的精或精气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