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在沟通中的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理心在沟通中的作用
朱涵潇
(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2013级生物科学一班学号:2013112111)
[摘要]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又叫做换位思考,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
[关键词]同理心;换位;沟通
The Effect of Empathy In Communication
ZhuHanXiao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2013Stage Biological Science Class Student ID 2013112111)[Abstract]Empathy, is to enter and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inner world, and this understanding will convey to a technology to others. Also known as transpositional consideration, namely throug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to understanding others.
[Key words]Empathy; transposition; communication
1 同理心定义
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2 同理心的起源
一九二零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指的就是这种行为模仿(motormimicry)。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3 同理心原则
3.1.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3.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3.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3.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3.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4 同理心等级分类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5.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5.1护患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护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是帮助预备帮助者之间的关系[1],即帮助系统(包括与患者的相互作用的护理和其他工作人员)和被帮助(包括寻求帮助的患者和家属·重要成员等)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的特点是护士对患者的帮助。
5.2护患关系中同理心的核心:同理心并非同情心,且认为同情心是主观情绪的一部分,应降低至最低,而同理心则是客观及专业的部分,可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建立。关怀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也正是应用同理心的核心所在[1]。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如果去掉人文关怀(如同理心)这一核心,任何娴熟的技术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护理病历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化的程序[3]。
5.3患者满意是护患沟通的最高目标:患者满意度不仅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会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增加对其身体不适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身心康复[4]。
6.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
6.1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体现在其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等,本着对儿童的认知特性、情绪变化、行为动机诸教育心理要素多年的研究与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情感上与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达到深切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全身心热爱儿童,这种爱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爱,而是要有跟孩子共同生活的精神需要。他愉快的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只有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进去,才能成为心与心的交流。
7.同理心,让数学教育孕育出永恒的价值品位教科书上和教师教学中呈现
的数学,以至社会舆论传播的数学,往往给人以抽象、晦涩、深奥的灰色形象和负面记忆。新课程的实施似乎使这种态势有所改变,但另一番景象也许更令人担忧:数学本质的追问,是数学素养的呼唤,是数学文化品格的追求。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同理心,是对于它本质的关注。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同理心是理解、尊重与接纳对方的第一要素。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
活动过程。
7.1回到教育原点,追寻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文化品格是个体以“数学化”的观念和数学创新意识为核心,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立场,我们必须具有同理心,透过数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理解大自然,理解世界的无限有序性、包容性与和谐性。数学是一个整体,是一门学科,对于数学教学,也应该努力按照数学是一个整体,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不能把数学划分为支离破碎、没有内在联系的若干个分散、零乱的“知识点”,然后随意地将它们组合、搭配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拼盘”交给同学。自觉地求真、尚善、创美的一种文化精神,它具体表现为数学活动中的崇高信念、审美直觉、深邃洞察力、理性思维、高尚情感等精神特质。
7.2把握逻辑起点,触摸数学的思维。
为让儿童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意蕴应该回归原点——对儿童进行数学文化品格的启蒙。学是真理的化身,是永恒、不变、客观、公正的代名词。数学中有一种思维品质,就是讲道理,讲真理,实事求是,追求卓越。这种品质,还是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比他拥有多少知识要重要。我们首先要开启孩子热爱数学的窗户,给学生的思维以挑战,感悟数学的品质,捍卫数学学科的纯洁与尊严。对儿童的一生来说,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许会渐渐淡忘,但数学的文化品格却会以其看不见的神奇力量默默地伴随他们一生。数学是不断累积的科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几乎是数学文化长河源头,富含最原生态的数学文化品格。7.3统摄逻辑路径,还原数学的精神。
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承载育人的责任,数学是一种教育,它在启迪心智,教人求真、增进素质。学习数学,不仅要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更要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凡事“胸中有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精神;求实探索、致力发现的精神;唯物辨证、创新进取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等。运用同理心,一个有效的逻辑路径就是对数学家的精神进行还原,即追寻数学家的精神踪迹,让儿童真正经历数学化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7.4同理心,让数学教学散发出迷人的文化品格
有人说,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教材无生命,学者有生命。教材的解读更需要关注人的问题,教师的眼中应有“人”。这里的“人”是活生生的,他们不仅为现在而活,也为将来而活,生命旅途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有精神的,有趣味的,当我们的数学教学漠视有情感有追求的人的存在,而指向单一、枯燥的题山题海之时,数学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本真,而走向了虚无。
7.5同理心,让数学学习释放出浓烈的数学品质
在教育中,行为向理性的运用,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价值行为的开发上。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引进“价值行为”,然后引导学生活动,让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其中的理性成分。在看似抽象的数学教育中,唤起学生的“同理心”是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同理心”就是同类行为产生的“理”是相同,用怎样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就是用怎样的“理”对待别人。唤起学生的“同理心”,来彰显课堂学习的魅力。运用“同理心”的尝试,能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创造最优越的学习条件,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有效途径。
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用同理心统摄小学数学教学,用儿童立场改进小学数学,用儿童立场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否定教师对教材知识逻辑结构的深入理解,不是否定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而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