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
经济危机规律
经济危机规律引言: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周期性地出现并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经济危机的发生与一系列规律相关,了解这些规律对于预测和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个经济危机的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
一、周期性规律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常见的周期包括短期周期(如经济周期)和长期周期(如债务周期)。
短期周期通常以几年为单位,长期周期则以几十年为单位。
经济危机往往在周期的高点或转折点爆发,随后经济开始复苏。
这种周期性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性和自我调节机制。
二、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危机往往源于某个特定的经济领域或国家,但很快会蔓延至其他领域或国家,形成全球性的危机。
这是因为现代经济高度互联互通,各个国家和领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
一旦某个国家或领域出现经济问题,就会对其他国家和领域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全球性的危机。
三、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在经济危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传导往往是危机的触发机制。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杠杆效应使得危机的传播速度加快,并扩大了危机的规模。
因此,监管金融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是预防和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四、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是经济危机的常见特征。
当某个或某些资产价格明显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就会形成泡沫。
泡沫的破灭往往引发危机,因为泡沫的破灭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因此,预防和化解资产价格泡沫是预防和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五、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经济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干预措施对于危机的发生和应对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稳定市场信心,缓解危机的冲击。
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和推动结构性改革等措施来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合作在预防和化解经济危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讲解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 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
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
6%。
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
第10章 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新发展资料
• 高涨阶段
– 典型特征:经济繁荣,生产加速,就业增加,工资水 平提高,需求旺盛,物价上涨 – 在繁荣背后,爆发新危机的条件正在酝酿成熟,经过 “几次拼命的跳跃”之后经济将重新进入“崩溃的深 渊”
(四)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 马克思指出:“虽然资本投入的那段期间是极不 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 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 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 • 在萧条和复苏阶段,固定资本更新增加了对生产 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成为带动经济趋于活跃 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固定资本投资增加又使生 产能力不断扩大,又为再生产比例关系新的失调 创造物质条件。经过一段时期的扩张,整个经济 又会陷入危机。 • 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性的暂时的解 决,资本主义在其自身范围内是无法克服危机的。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他们或否认危机的存 在,或将其归因于外部冲击 凯恩斯主义--承认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但通过政府 “积极”、“明智”的政策便可“熨平”周期波动 新自由主义—将周期波动归因于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 政策的失误,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回到自由放任 由于资产阶级周期理论均未能揭示经济周期发生的根本原 因,一次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其不能自圆其说
萧条、复苏及高涨阶段
• 萧条阶段:
– 典型特征:生产在低水平徘徊,社会购买力低下,利 率较低,股市在底部震荡 – 随着时间推移,存货消散,企业更新设备,原来无利 投资变得有利,经济逐渐摆脱萧条而转入复苏
• 复苏阶段
– 典型特征:企业投资扩大,失业下降,个人可支配收 入上升,市场趋活跃,物价回升,企业利润水平提高 – 当经济活动超过危机前最高点时,便进入高涨阶段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比例关 系的失调成为一种常态,当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就必 然会爆发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之演变
世界经济之演变人类社会,从诞生到现在。
经济社会领域,始终围绕着四大环节运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运行合理,良性社会便能往前发展!否则便会产生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封建社会:主要矛盾还是生产力不足,再加上分配,交换环节(以权力作分配不利商品向底层流通,交换环节因交通工具,交通道路限制以及国家没能大一统)使得原本十分稀少物资集中于权力阶层,最终造成穷人吃饭成问题,这样必然导致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
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再加上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使得人的创造性得以空前释放,人类社会进入相对生产过剩年代,但是因分配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大部分人还是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物资。
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最大经济危机:1929-1930经济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大萧条,并引起贸易保护等等破坏四个环节良性循环的机制,最终发生世界大战!经过时间以及血与泪的洗礼,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改良,消费环节:1.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使得工人敢于消费。
2.信贷消费:使得暂时消费不起阶层,先行消费。
这样能消费过剩产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当然前提是债务应是合理范围之内,否则发生债务危机)即过度消费,生产不能跟上,靠信贷出来的钱会造成货币贬值,货币贬值会造成原材料上涨,下期生产成本变高,高到一定程度,即CPI到一定程度,又会抑制消费。
并且钱不愿进入生产)导致生产——消费恶性循环,此时便以危机方式颠倒重来,促使原材料下跌,以回到合理的生产成本,此时若未出现新的经济增产点,经济将会停滞(因危机的另一方面表现便是原有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了)这便是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力促太阳能,等新经济原因。
也即日本危机后一直经济停滞原因(因日本社会改良,技术进步所造成社会发展模式因技术未能进步等原因停滞了)日本靠信贷刺激能力很弱了(债务是GDP两倍了)3.输出本国过剩产能:目前中国,通过出口方式消化过剩产能。
经济危机周期
经济危机周期经济危机周期引言:经济危机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在这个周期中,经济发展经历了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等不同的阶段。
这些阶段的交替表明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繁荣阶段经济繁荣阶段是经济危机周期中的首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快速,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就业人口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市场需求旺盛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
二、经济衰退阶段随着经济繁荣阶段的延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如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
这些问题逐渐催化经济衰退的到来。
在经济衰退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力减弱,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等现象普遍出现。
三、经济危机阶段当经济衰退逐渐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如金融危机、贸易战争、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使得经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总需求急剧下降,企业破产增加,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就业情况恶化等。
在经济危机阶段,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例如,降息、提供刺激性财政政策、推动投资、促进消费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恢复市场信心,提振经济增长,缓解企业压力,减少失业人口,稳定金融体系。
四、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危机过后,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经济复苏期是经济危机周期中经济活动逐渐重振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开始加速,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投资增加,企业利润重新回升,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等。
然而,经济复苏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不平衡、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
因此,在经济复苏阶段,政府需要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风险防范,消除不平衡发展的隐患,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论:经济危机周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
在这个周期中,经济活动经历了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等不同的阶段。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对人类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货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其对人类的影响意义也日趋明显。
为了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需求,信用也应运而生,它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推泼助澜的作用。
当货币与信用运动相互影响,并密不可分的结合到一起的时候,“金融”便出现在了人类的生活中,发展着。
然而金融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在各个国家,地区都发生过很多次的金融风波。
起初,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一国的危机也只是威胁着本国的经济。
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
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
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
1.1637年郁金香危机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用优美的笔调-“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一位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并将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植物学家克卢修斯。
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及影响
周期性经济危机与中间性经济危机、结 构性经济危机
周期性经济危机:固定资本更新引起的,危机时间 一般固定或近似固定,持续时间长,危机涉及国 民经济的绝大多数部门。 中间性经济危机:由偶然因素或政策失误引起的, 并不具有固定的时间,只是经济周期中复苏或繁 荣的插曲,它的危害较小,涉及面不大。 结构性经济危机:由经济部门结构变化引起的,往 往只是涉及少数部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能 跨越几个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类型
(4)长周期。 这是由前苏联经济学家 康德拉耶夫(N Kondratiev)于1923年提 出,经济有一个较长的 周期循环,平均长度为 50年左右,又称为“康 德拉耶夫周期”
经济周期的类型
(5)熊彼特认为,每 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 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 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 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 年。
七国
0.019+ 0.035+ 0.003+ 0.056 -0.025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 注:+表示相关显著;贸易开放度以指一国总进出口额占GDP比例;与七国贸易指对七 国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国土面积指以美元计GDP占全球GDP的比例;贸易开放度、 与七国贸易、国土面积、净私人资本流动都以每上升10个百分点计算对产出的影响; 资本项目开放度只分封闭和开放来计算对产出的影响。
燃料出口国
初级产品出口国 发展中国家
0.41
0.07 0.52
0.06
0.08 0.62
0.27
0.21 0.10
0.32
0.07 0.45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
26
表10-2 七国产出缺口的相关性
经济危机
①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纺织等部门的比重将相对缩小,而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和作用则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传统工业部门因生产过剩而减产时,新兴工业部门却在继续增长,虽然抵消不了传统部门的生产下降,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全部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从而缓和了危机。
历史课下阅读: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②促进了固定资本大规模的更新和改造,不仅新兴工业部门的固定资本要大量增加,而且传统部门也要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危机。
新技术革命加剧危机的作用表现在:
①加快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缩短了固定资本更新的期限,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以及资本积累量都大大增加,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导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固然,新兴的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将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毕竟不能全部抵消由新技术革命所抛出的产业后备大军。失业的增加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引起新的动荡,而且还将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减少,加剧了生产的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深化。
经济危机的规律和特征
经济危机的规律和特征1.周期性: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以10年到15年为一个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包含扩张期(经济增长快速)、高峰期(经济达到最高点)、衰退期(经济开始下滑)和低谷期(经济达到最低点)等阶段。
经济危机往往发生在经济周期的衰退期或低谷期。
2.动量积累:在经济扩张期间,经济体系会积累许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如过度投资、信贷泡沫、金融杠杆过度等。
这些问题和风险在经济周期的后期会逐渐显现出来,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3.冲击传导:经济危机通常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开始,并通过信用系统、供应链网络等方式传导至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但很快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4.信用收缩:经济危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信用收缩。
金融机构由于担心风险而收紧信贷,导致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融资,从而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的需求,进而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5.多重因素:经济危机往往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经济危机的诱因包括金融市场泡沫破灭、货币政策失调、重大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摩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放大彼此的影响,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6.持续时间和扩散性: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和扩散性可以是不确定的。
有的经济危机可能只持续几个月,而有的可能延续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同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也可能因地区、国家而异,从一个行业到一个国家,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国家。
7.影响深远:经济危机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经济增长、就业、消费等方面的影响外,经济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政治动荡等问题。
在危机过后,社会和政府往往会对经济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减少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动量积累、冲击传导、信用收缩、多重因素、持续时间和扩散性以及影响深远等特征。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和特征对于预防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是如何循环出现的?
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是如何循环出现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循环出现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那么,这些经济现象究竟是如何循环出现的呢?以下是本文的分析。
一、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波动,包括经济繁荣期、经济衰退期、经济复苏期和经济萎缩期。
这些经济周期互相交替出现,形成了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循环。
1. 经济繁荣期经济繁荣期是指经济发展处于高峰状态,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就业率高,需求和供给都比较充足。
在这个时期,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投资活动,资本市场也会出现活跃。
2. 经济衰退期经济衰退期是指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低谷,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就业率下降,需求和供给不再平衡。
在这个时期,企业会减少生产和投资活动,资本市场也收缩。
3. 经济复苏期经济复苏期是指经济开始从衰退中好转,经济增长率开始恢复,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开始上升,需求和供给开始逐渐平衡。
在这个时期,企业会逐渐增加生产和投资活动,资本市场也会开始回暖。
4. 经济萎缩期经济萎缩期是指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情况,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率飞涨,就业率持续下滑,需求和供给持续不平衡。
在这个时期,企业会减少生产和投资活动,资本市场也会进一步收缩。
二、经济危机是如何循环出现的?经济周期循环过程中,不同周期间的转换往往是平稳逐渐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周期之间也可能出现突然转换,使得经济出现危机。
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科技进步与经济危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一些旧技术和产业将被淘汰,新技术和产业将逐渐兴起。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导致资源的流失和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和生产明显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经济的危机。
2. 金融体系与经济危机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资本市场的运作将直接影响经济的运行。
如果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操作和管理出现问题,例如大规模的炒作和投机,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并最终波及整个经济体。
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过与中国经济
•
在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时,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常规,2008年11月5日,在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就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 施,人称“国十条”。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保增 长是2009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胡锦涛总 书记强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出拳重,措施实,力度空前。 中国推出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打的是“组合拳”,力度之大,配套之全,前所 未有。 努力扩大内需。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两年计划新增投资4万亿元。2009年到2010年, 中央计划新增的1.18万亿元投资,2008年四季度投放了1040亿元,2009年投放了4875 亿元。刺激消费新政连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购置补贴、降低小排量汽车的 车购税等政策给消费带来活力。一时间,一揽子计划、4万亿、家电下乡等词汇,全国 上下耳熟能详。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企业送来真金白银。2009年减税额达到 5500亿元人民币,取消近百项行政收费。央行数次降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贷款、 再贴现利率等先后下调,银行全年新增信贷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近10万亿元。
• •
四)金融危机的蔓延阶段(2008年9月至今):由全球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 演变 2008年9月以来,随着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廉价被购,或 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AIG被接管,始于华尔 街的金融危机终如脱缰野马,进一步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9月底, 金融风暴渡过大西洋,迅速席卷欧洲。10月6日,北欧小国冰岛总理称冰岛面 临国家破产风险。该国三大银行机构均陷入困境并被政府接管,本币汇率一 度贬值超过50%,股票市场连续三个交易日停牌,并在恢复交易后单日暴挫 77%。冰岛银行的债务已攀升至该国GDP的约8倍,该国陷入极度金融动荡。 俄罗斯在2008年8月和9月共有330亿美元资金撤离,其股市剧烈波动,跌幅 超过了中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金融风暴对东欧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 令国际社会担忧该地区将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匈牙利和乌克兰先后向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援助请求,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 国家则面临国家银行体系崩溃的威胁 2008年10月11日,二十国集团(G20) 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就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举 行紧急会议;10月15日至16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与会27国领 导人一致同意欧元区十五国峰会于12日通过的应对金融危机战略,并呼吁全 面改革国际金融体系;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和财政部部长第二次 聚首华盛顿,商讨如何对付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但是,全球政府联手救市 效果并不显著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
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
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
1857年。
1866年。
1873年。
1882年。
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
1914年。
1921年。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数据来源,之表格11500从这个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975,1980,1990,2001,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企业的税后利润已经开始逐年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爆发。
这是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数据。
因为利润对产能过剩更加敏感,更能发映产能过剩的发展程度。
对于这一工具,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1972,1977,1984,1997和2006年,企业利润都到达了一个阶段性高点,除了2007年经济危机之外,其它高点都刚好处于两次经济危机之间的中点。
这就是从信心重建到制造过剩的转折点。
第二,长期而言,企业利润呈一种增长趋势,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技术的进步,资本的积累,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在长期中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这里我们只说明这一趋势的存在,并不深究,因为他不是本书的内容第三,这里面计算是非金融企业的利润,金融业不在考虑之内。
第二节,经济危机的过程以及触底反弹的信号既然经济危机是一个消除产能过剩的过程,其核心又是消除资本过剩,那么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就可以找到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些必然规律。
我们再次看一下经济循环图根据这个循环图,我们可以推算出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当经济危机到来之后,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捂紧钱包,银行开始非常慎重的进行贷款,部分银行会倒闭,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总货币流通量减少,而在产品方面,消费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必需品,不会明显减少,资本品企业一般都是提前签订了合约的,他们很难立即取消合约,毁约意味着损失定金和信誉,除非出现极困难的情况,一般我们不想毁约。
这东西叫做合约粘性。
还有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已经进行到了一大半,突然停下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我们也不会停下来,比如说当你的房子盖了一大部分,只差封顶,就算是经济危机来了,你也会把房子盖完,因这东西叫项目粘性。
由于这两种粘性的存在,社会中总产品不会立刻减少。
我们知道P=M/Y,即价格等于总流通货币除以产品流通总量,货币减少的快,产品减少的慢,物价下跌,经济出现一次通缩。
全球经济危机时间表
全世界经济危机时间表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1789第二次经济危机1792-1794,物件下降,破产增加, 1793 英国对法国宣战,对欧洲的出口大幅下降,物价急跌。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1798,始于英国农业欠收,工业品需求下降。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1814,英国农业再度欠收,物价下跌,1811 美英宣战,美国对英国禁运。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1817,英国破产事件。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1822,花销品减少三分之一,英国破产高出第五次高点。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1826,物价下跌,纺织品设备动工率下降一半。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1843,银行业的缩短,美国经济体系极度缺失,工业生产品需求萎缩。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1850,始于铁路危机,波及英法美,造成工业危机。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1858,始于棉产品上涨,靠一纸空文的进口商大量破产,银行破产,波及到其他工业。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1868,铁路建设,造船业等工业生产下降减小工业的需求,粮食再次欠收。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1879,首次由于金融惹起,维也纳股票交易所的铁路股票大跌,美国最具实力的银行因投资铁路破产,惹起后边惹起重工业危机,轻工业受波及较小。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1883,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加深英国危机,重工业下降,银行,企业破产,失业率上涨。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1893,德国股市狂跌,此后股价联系两年下跌,破产事件严重,铁路建筑减少一半以上,粮食欠收。
第十五次经济危机 1900-1903,始于 1899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到工业。
随后法,德,比利时,英,美跟进,同期日本爆发经济危机。
第十六次经济危机 1907-1908,美国信贷机构大量破产,失业率下降,波及重工业生产及周期行行业。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 1929-1933,始于美国,美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证券市场狂跌,失业率大增,波及英国,从而使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
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越来越频繁第一篇: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越来越频繁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越来越频繁今天买了高强的《共产主义新解》,书中系统解答了共产主义为什么一定能实现。
人类今天面临的各种危机,归根结底都是一部分人贪婪地向他人、他国、自然界的掠夺造成的。
少数发达国家的繁荣都是掠夺和不公正竞争的结果,导致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极不平衡,也导致了环境危机、人口危机、核危机、恐怖主义等。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18世纪每隔70年才有一次,19世纪缩短为20年至30年,到20世纪缩短为8至14年,而21世纪才开始不到10年就已经发生两次了。
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资本主义掠夺加快。
由于技术进步和金融资本的高效,资本对国内国外市场掠夺财富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个星期内,美国就从亚洲掠走了7000多亿美元。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把4万多亿美元的次级债券卖向全世界最后宣布破产引起的。
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结果把油价从20多美元推高到140多美元,维护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原因二:世界贫富分化加剧。
2011年9月17日,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社会分配不公平,1%的人占有了40%的社会财富。
在目前财产分配制度下,高科技发展为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原因三:信息化全球化使危机加速蔓延。
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必然导致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世界的两极分化,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愈加贫穷,超过30亿的人口没有购买力,被排挤在现代物质文明之外。
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已趋饱和,发展中国家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却没有购买力。
第二篇: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回首20世纪90年代,整个世界都在接受着经济危机带给人类的考验,重重的考验,也使人们对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90年代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股市崩溃和严重的通缩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一)(2009-02-21 22:30:43)分类:经济危机周期纵观三百年来经济历史繁荣年代该涨的年头经济必繁荣,危机年代该跌的年代经济必走向衰落,如此跌宕起伏循环往复。
本篇只是从资本资金市场供求关系消费需求生产力水平金融借贷投资投机关税政策等经济层面解读。
至于为什么有些年代会产生投资投机高涨市场需求旺盛经济繁荣的局面,有些年代却是市场衰退经济危机的局面,为什么出现经济繁荣衰退的循环周期本篇不涉及深层挖掘.是由年代间的内驱力规律带动的,大道致简。
1636年荷兰郁金香崩盘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繁荣期 1789年—1792年英国纺织业发展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
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好景持续了12年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
1810年物价下跌40-60%。
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
雪上加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
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
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
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
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
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繁荣期 1824年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
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
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
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
1834年到1836年繁荣阶段之一,1833年到183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价格下跌到6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而使工业品市场扩大,此间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商品。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英国农业连续两年歉收,小麦价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涨了48%,使国内的工业品需求进一步萎缩。
1839年,棉花价格暴涨。
工业品价格下跌而小麦、棉花涨价,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使英国出现贸易赤字。
黄金大量外流。
为控制黄金外流,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国内投资。
这样,1837年开始的危机就变得格外严重,美国的萧条从1837年到1842年也持续了六年。
繁荣期 1843年—1845年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
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
第九次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
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
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1847年5月底,粮食价格比1845年上涨一倍,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
英国的危机很快传递到其他国家。
法国的情况与英国很相似,纺织工业早在1845年就出现随着英国纺织品的倾销而出现危机,铁路建设狂潮也终于在 1847年下半年退潮。
随着英国工业陷入危机,法国工业遭受着英国货的更严重的冲击,从而危机也就更加严重。
1848年,法国工业生产总共下降了50 %。
由于德国本国就靠更残酷的剥削抵抗着英国货的倾销,危机到来后,工人处境更加恶化。
美国的冶金业受英国危机影响最严重。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英国在1850年前后走出危机,转入一个长达7年的繁荣期,并带动其他各国摆脱危机。
1854年到1857年的繁荣是靠金融投机支撑的。
一旦金融系统崩溃,实业必将以更大规模破产。
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信用高度膨胀,投机猖獗。
银行大量凭空头期票放款给自有资本额很小的公司,到1854年时,危机已经开始冒头,但是由于工人工资总是被压得过低,购买力不足,市场容量很快就被充满了。
第十次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1857年中与1856年初相比,棉价上涨了37%,棉纱上涨28%,糖上涨4%,澳大利亚羊毛上涨50%,咖啡上涨44%,烟草上涨100%。
1857年秋,靠空头支票、出口信贷生存的进出口商首先大批破产,继之,银行纷纷倒闭。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
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
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 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美国农业这回也损失惨重,在西部,粮价下跌了60%-70%,90%以上的农民无力偿还债务。
繁荣期 1860年—1863 1864年—1865年1860年,世界经济开始新一轮高涨。
机器制造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钢铁价格,铁路建设掀起又一轮高潮,英国造船业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
繁荣产生了新的投资泡沫,从1863年到1867年,英国出现了3500多家股份公司,名义总资本将近7亿英镑,但实收资本很少超过名义资本的20%。
从1863年到186 6年美国就成立了529家股份公司,这一时期的石油公司发展最快,内战时期成立了1100家石油公司铁路建设也再上新台阶。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
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
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
1867 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
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
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不巧的是,欧洲粮食连年歉收,1867 年到1868年期间的小麦平均价格比1864年到1865年高50%-60%,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需求。
英国的危机于1867年蔓延至法国,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主要限于纺织工业,纺织品出口大幅度下降。
繁荣期 1865年—1872年从1865年到1873 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
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危机。
从1868年至1873年,英国钢铁出口值增加一倍多,从1760万英镑增加到3770万英镑,煤出口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1320万英镑, 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获得法国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大量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大量投资重工业,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 1873年—1879年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引发了第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
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
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
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
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繁荣期 1879年—1881年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经济优势转变成政治优势了。
历史是相信强权的经济上的优势才能有保障。
从1879年到1883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1882年—1883年1882年,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
铁路投资骤然萎缩。
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
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
英国经济早在1882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
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
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
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
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
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
从1884年到1886 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
从1882年到1885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
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繁荣期 1886年—1889年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
从1885年到1892年,全世界修筑的铁路线达19万公里,是上次高潮的近一倍。
其中美国就修筑铁路 7.5万公里,比上次高潮多一半。
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
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 1890年—1893年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