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湘夫人屈原赏析

湘夫人屈原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及鉴赏答案

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及鉴赏答案《九歌·湘夫人》是由屈原所创作的,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歌·湘夫人》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九歌·湘夫人》先秦: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一作:渺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2 湘夫人(含解析)

湘夫人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解析】B项,“支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支点描绘考生们的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平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嚏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词,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贲任感而使命感.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湘夫人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湘夫人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品读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
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
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
战国时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
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
怎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
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热泪,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
有人劝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你却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维护了你高洁的志向。
厚德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乾卦》赏读: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纳、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传》赏读:(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略很少却谋虑很大,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2.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 什么作用?
解答 诗的开头是一个环境气氛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 而略带清愁的意境。这种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 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 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之 情。
第25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二)诗文点译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 秋风, 洞庭 波兮木叶下。 句解 这两句纯属白描,表现出 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
登白兮骋 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 写了出来,因此,这两句被广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踩着白啊纵目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袅 . 枭 . 潺湲 . 名媛 . 引擎 . 搴 .
娜 首 旗
罾 . 崚嶒 . 修葺 . 茸 . 白芷 . 福祉 .
第17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2.罾何为兮木上 3.观流水兮潺湲 4.将腾驾兮偕逝 5.合百草兮实庭 6.时不可兮骤得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赏析探究学贵有疑,疑则方进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文 本 赏 析
《湘夫人》屈原 原文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原文及赏析湘夫人》屈原原文及赏析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薠[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4]中,罾[5]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10]蕙櫋[11]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男]: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1)帝子:天帝的儿女,指湘夫人。
(2)渚:水边的浅滩。
(3)眇眇:向远看的样子。
(4)愁予:使我发愁。
----------------------------------------------------------------------------- 嫋嫋(5)兮秋风,洞庭波(6)兮木叶下。
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
(5)嫋嫋:微风吹拂的样子。
(6)波:活用为动词,翻起波浪。
----------------------------------------------------------------------------- 登白薠(fán)(7)兮骋望(8),与佳期(9)兮夕张(10)。
踩着白薠啊向远处盼望,相约黄昏啊把罗帐施张。
(7)薠: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
(8)骋望:纵目远望。
(9)佳期:1,指男女的约会。
2,与佳人约会。
(10)张:张设(罗帐)。
----------------------------------------------------------------------------- 鸟何萃(11)兮苹(pín)(12)中?罾zēng(13)何为兮木上?鸟儿啊为何聚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在树枝上?(11)萃:聚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第2课《湘夫人》4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湘夫人习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一、课前反馈学生巩固全文词句二、、简答题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6.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湘夫人》导学和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湘夫人》导学与答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字。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他创造的“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并称“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写作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关于“楚辞”你知道多少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楚辞”在诗歌体制方面的创新“楚辞”的地位:三、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学生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潺湲( ) 葺( ì) 荪( )橑( ) 楣()薜荔()擗()櫋( ) 庑( ) 嶷()袂( ) 遗( i) 褋( ) 搴( ) 汀(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4.学生自由诵读。
四、熟读全诗,初步感知学生认知朗读全诗后感知诗歌大致内容1.《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五、讲解第一节(一)赏析第一节1. 第一段重点词句九歌:帝子:眇眇(miǎo):愁予:袅袅(niǎo):波:下:薠(fán):骋望:佳:期:张:萃:罾(zēng):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湘夫人》学案设计(含答案)

《湘夫人》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主旨;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背诵;鉴赏比兴手法的作用内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归纳《湘夫人》中的抒情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导读1、了解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
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被谗,遭放逐。
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1953年,屈原与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一起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体的特点:(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7)《离骚》为其代表作。
(8) “楚辞”的地位:《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解题:《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湘夫人课本习题答案

湘夫人课本习题答案
湘夫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源自屈原的《楚辞·九歌》。
在《湘夫人》中,屈原以湘君的口吻,表达了对湘夫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以下是《湘夫人》课本习题的答案:
开头:
在《湘夫人》的课文中,我们跟随屈原的笔触,感受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落的哀伤。
正文:
1. 湘夫人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湘夫人的形象是通过湘君的视角来塑造的,她被描绘成一个美丽、高贵、遥不可及的女性形象。
诗中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等意象,表现了湘夫人的神秘与高洁。
2.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是如何表达的?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直接的呼唤和间接的景物描写来表达。
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前者直接呼唤湘夫人,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来隐喻内心的思念。
3. 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是如何运用的?
诗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和比喻,如“袅袅兮秋风”、“波兮木叶”等,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又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4. 《湘夫人》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湘夫人》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落的哀伤。
通过湘
君对湘夫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受。
结尾:
《湘夫人》作为《楚辞》中的经典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通过对湘君与湘
夫人之间情感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
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蕰。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网薜荔兮为帷,擗蕙楊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裸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作者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他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学识丰富,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
后为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江南。
最后他眼见国家政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迫近灭亡,悲愤抑郁,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者,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强烈地反映了他的进步政治理想,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像丰富,文辞绚烂,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注释]①帝子:它与后面的“公子”、“佳人”都指湘夫人。
在神话传说中湘夫人是古帝尧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即后来所称的王子,公主。
渚(zhǔ):水中小洲。
②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③嫋嫋(niǎo):同“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④波:用作动词,波浪兴起。
下:落。
⑤茹(fán):草名,长于湖沼地区。
骋望:纵目远望。
⑥佳:一本作“佳人”,指湘夫人。
期:用作动词,约期相会。
张:陈设,张罗。
夕张:是说将要在晚上陈设起来。
⑦萃(cuì):聚集。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湘夫人[战国] 屈原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③。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④。
登白薠兮骋望⑤,与佳期兮夕张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⑦?沅有茝兮醴有兰⑧,思公子兮未敢言⑨。
荒忽兮远望⑩,观流水兮潺湲(11)。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12)?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3)。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14)。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15)。
荪壁兮紫坛(16),匊芳椒兮成堂(17)。
桂栋兮兰橑(18),辛夷楣兮药房(19)。
罔薜荔兮为帷(20);擗惠櫋兮既张(21)。
白玉兮为镇(22),疏石兰兮为芳(23)。
芷葺兮荷屋(24),缭之兮杜衡(25)。
合百草兮实庭(26),建芳馨兮庑门(27)。
九嶷缤兮并迎(28),灵之来兮如云(29)。
捐余袂兮江中(30),遗余褋兮醴浦(31)。
搴汀洲兮杜若(32),将以遗兮远者(33)。
时不可兮骤得(34),聊逍遥兮容与(35)!〔注释〕①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成的一组诗。
“湘夫人”是湘水之神。
“湘君”,旧说指舜。
相传舜南巡时,死在苍梧,她的妃子娥皇、女英,寻到洞庭湖,投湘江身死,成为湘江女神,即湘夫人。
近人大多认为湘君、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本篇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
②帝子,指湘夫人。
相传是帝尧的女儿,故称帝子。
渚(zuu主),水中小块陆地。
③眇(miao秒)眇,远望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④袅(niao鸟)袅,微微吹动的样子。
波,作动词用,起水波。
⑤登白薠(fan烦),登上长着白薠的地方。
薠,草名。
骋望,放眼眺望。
⑥佳,一本下有人字,佳人,指湘夫人。
期,期约。
夕,黄昏。
张,陈设,布置。
⑦萃(cui粹),草木丛生貌,引申为聚集。
苹,水草名。
罾(zeng增),鱼网。
⑧沅,沅江,在今湖南西部。
茝(zhi止),白芷。
醴,醴江,在湖南澧县南。
⑨公子,贵族子女的通称,这里指湘夫人。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词鉴赏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词鉴赏九歌·湘夫人先秦: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一作:渺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译文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注释九歌: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
“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一课《湘夫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一课《湘夫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湘夫人》【单元说明】“以意逆志”(探究诗旨),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从作者层面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全面掌握诗人一生的思想变化流程,以及由此而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力求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湘夫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幽怨、哀婉。
这首诗写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和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
但在失望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
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
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拟行路难》(其四)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如同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将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结于“命”,只能发出无言的控诉。
《蜀相》最传神的是“寻”字。
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它有力地表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候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第2课《湘夫人》4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湘夫人习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一、课前反馈学生巩固全文词句二、、简答题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6.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湘夫人答案

湘夫人答案1、解析:B.沅yuán。
2、解析:A.止—芷;B.嘉—佳;D.宛—婉。
答案: C3、解析:A.“空前绝后”是前后都没有,不合语境。
C.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
与文意不符。
D.海底捞针:形容事情非常困难。
应为“海底捞月”。
答案:B4、解析:B.“创造的”应改为“创造了”;C.应为“提升熊猫对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接受能力”;D.有歧义,是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还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语意表达模糊。
答案: A5、【试题答案】B【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故答案选 B。
6、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7、答案: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8、答案: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9、这里以鸟儿、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10、答案:运用了直接抒情、融情入景、借举止抒情、因情造景这四种抒情方法11、答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12、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第2课《湘夫人》1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湘夫人习题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课前反馈学生巩固全文词句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眇眇(miǎo)水裔(yì) 偕逝(xié)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1D 嶷yí薜b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2 A、“渺渺”为“眇眇”B、“廷”为“庭” C、茸为葺D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B.沅水(ruán) 薜荔(bì lì) 澧水(lǐ)C潺湲(chán yuán) 云汀(tīnɡ) 九嶷山(yí) D.水裔(yì) 屋椽(chuán) 馨香(xīn)答案: B 解析:B.沅yuán。
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白荒忽芳椒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答案: C 解析: A.—;B.嘉—佳;D.宛—婉。
5、查阅诗中带点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词义帝子:渚():眇眇():袅袅():白薠():聘望:夕张:萃():蘋():罾();沅:澧():茝():荒忽:潺湲():帝子:指湘夫人,传说她是古帝唐尧之女渚(zhǔ)水中小洲眇眇(miǎo)眯眼远望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白薠(fán)即薠草聘望:放眼远望夕张:为黄昏会面张罗萃:(cuì)聚集蘋(pín)一种水草罾(zēng)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支架的方形鱼网沅:沅水澧(lǐ)澧水:都是通往洞庭湖的大河茝:(zhǐ):同芷,香草、即白芷荒忽:通恍惚潺湲(chán yuán)水流不断的样子二、阅读题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问题: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答:“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借举止抒情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答:这里以鸟儿、渔网失其所,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教学博苑
2010-03-02 0855
5d56b7b40100gtox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臵与解答
1、赏析诗中开头两句设臵的特定情境,理解这一特定情境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2、赏析诗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
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
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
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
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
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
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
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
“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
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
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
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3、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的远望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湘君先是“目眇眇”,接着是“骋望”,然后是“远望”,一望再望,望眼欲穿却不见伊人,这个时候湘君内心肯定是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结合后文来看,湘君对湘夫人的未至还有一份困惑和担忧,也正因为此,他才去找。
4、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寻找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寻找实际上诗中只用了一句话,写湘君从早到晚,从河这边到河那边着急地找,一突出他寻找的时间长,一突出他寻找的地方广,但结果却是寻而未得,可以想见这个时候的湘君内心一定是非常失落的,尽管失落却仍然充满幻想(幻想心爱的人“召予”,于是筑室等待呀),由此可见湘君对湘夫人的那份执着与痴情。
5、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筑室的,以及这样写的原因。
对筑室(与其说是写筑室,还不如说是写装饰房子更准确。
)的描写是本诗的精彩之笔。
以“荪壁兮紫坛”为例,都是几个名词放在一起构成的句子,“荪”和“紫”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成“用荪草,用紫贝”,“壁”和“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成“装饰墙壁,装饰庭院”。
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
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
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抒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湘君在装饰房子时使用的材料特点都是用的香花香草。
屈原的作品里面那些常用的香花香草她们的特殊含义用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
细致的描写表现出理想的房子装饰的华美、主人情趣的高雅、浪漫和高洁的情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6、欣赏诗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两句表达的情感内涵。
理解这两句,应该联系诗歌的暗示性特点。
鸟为甚麽不落在树上而只是落在草丛,渔网为甚麽没撒在水中而偏偏撒在树梢上,这是耐人寻味的,其实就是意味着落空。
结合上文来看,这一句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主人公望的结果,所望之人没有来。
但这一句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是讲到一些错位的事情,这里用的实际上是隐喻,诗人是以这些错位的不合常理的是来隐喻主人公所望之人未来的结果,以此表达主人公的失落、困惑、惆怅。
7、诗歌中的“我”究竟是指谁?
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我”是指湘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是指屈原;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既是指湘君也是指屈原;
第四种观点认为诗歌中的“我”是指湘夫人。
8、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
一个痴情的男子
一个爱情的过客
无数有渴望有追求的人,有梦却不能实现的人
怀才不遇的人
对真理坚持不懈的人
苦苦追寻的凡人,拥有一颗渴望逃脱尘世的心
“我”就是我
只要学生言之成文,言之有理即行。
9、如何理解《湘夫人》所体现的楚辞特点?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
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
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臵,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
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
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
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
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
句式变化灵活。
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