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https://img.taocdn.com/s3/m/d30b75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6.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四项基本原则 )背景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形式。
它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来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主要集中在四项基本原则上,这四项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制度安排,是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共产党被认定为最高领导力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和稳定运行。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中国自主探索的,并根据本国国情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走自己的路、不吹捧西方模式,保持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保障。
人民民主专政通过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保证了人民对国家的直接参与和管理权力的有效制约,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但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契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可以总结为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b27d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3.png)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在不断探索和科学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这四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基本问题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
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
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e10e6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上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深刻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蓝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国家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成型,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意义1. 制定发展战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2. 解决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指导。
我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共同富裕,实现了减贫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3. 推动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b39c9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d.png)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潮流、能够解决中国特殊问题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因为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人民生活水平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一直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注重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理念相结合,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为顺畅和稳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是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国家优势,解决中国独特的发展问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因为它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发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还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1afc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巩固。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身领导的核心地位,确保了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
在中国,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注人民的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应当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政府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通过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四、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0793e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8.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引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迅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如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等,为中国社会的革命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
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
在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开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道路。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所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素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发展生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也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国际交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346ece15a76e58fafab003a4.png)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接力续写精彩纷呈的新篇章。
2013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深刻论述的中国梦,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路径,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一定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胜利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具有一致性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事实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现代化是整体的社会变迁,具有丰富内涵,除经济现代化之外,还包括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人的全面发展等。
这也就是说,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坚持](https://img.taocdn.com/s3/m/df4186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实际,总结经验、集体智慧,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及其坚持具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对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至关重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实力大幅提升。
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其独特性和特点,其中包括: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不动摇。
2.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政治原则,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坚持发展全面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全面发展,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面发展。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中国国情,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包括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两个方面。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9247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8.png)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四个全面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中国风更加清新、正气更加昂扬、担当更加有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再出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实践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人类文明进步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必须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保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与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与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d3454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与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和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和路径选择展开论述。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遵循以下规律: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因素。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 社会主义经济按劳分配原则的规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应得到相应报酬的公平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遵循以下规律:1.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政治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参与政治的广泛表达,促进政治体制的科学和民主发展。
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以群众性、科学性、社会主义性为特征的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建设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承,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根据国情和历史条件而定的,但总体上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路径。
2.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社会主义建设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9ad4933ae2bd960590c67755.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大的创新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a8f002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学说,其基本原理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社会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吸收借鉴一切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文明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实践。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是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之上。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推动民生改善,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全球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强调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ceeb6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8.png)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与稳定的辩证统一。
这样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是确保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和取得成功的基础。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以民生改善为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鼓励和保护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第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石。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中国始终坚持依法治国,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实施和法治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治水平,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长期稳定。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纪律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b55cf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5.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的总结。
这条道路的形成,既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表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还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等。
这些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和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935f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治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社会主义理论。
下面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关注人民的幸福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发展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保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这种体制既充分保护了劳动人民的权益,又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工人阶级政治组织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革命和建设的重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坚定的领导力和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由表达,实现人民真正的政治权力。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32f548fb551810a6f424860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和历史新时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实践表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正确道路,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也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新的更大辉煌。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并将中国发展道路与之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才能实现。
这是一个需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过程。
我们党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并将中国发展道路与之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于揭示了自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世界历史”以来被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毛泽东同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者。
1941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学风和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同志虽然读了马列的书,“但是消化不了。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88159f74caaedd3383c4d3ac.png)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一、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ef208bd4d8d15abe234efc.png)
试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摘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历史新时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实践表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也不可能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正确道路,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也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新的更大辉煌。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根据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前提。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涵盖很多内容,党的十五大把这一理论体系称之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而且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并具体的表述。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至少包含下列内容: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是多重的,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和基本目标,但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2aaba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人所创立的一套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分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思路。
其核心思想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一道路具体表现为: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始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需要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进行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坚持党的领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一直担负起领导的责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改革开放是关键一环。
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中国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通过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指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形成的一套相对独特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市场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143
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第68-72页
[3]《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谢巍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7月版[4]《世说新语》刘义庆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6]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编撰 中华书局 1958年12月版.
[7]《〈文心雕龙〉讲录二种》 见《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 陈引驰 编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版[8]同[7]
[9]《文心雕龙注》刘勰 著 范文澜 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版
[10]《文选》萧统 编 中华书局 1977年版
[11]《艺文类聚》为“魏陈思王”而《太平御览》则无“魏”字。
分别见《艺文类聚》欧阳询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版 及《太平御览》 中华书局 1960年2月版.[12]同[6][13]同[10]
[14] 《〈古画品录〉点校注译》 载《陈传席文集》第一卷 陈传席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内容的解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经典著作之后,才真正知道了一点“什么是共产主义”,真正懂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及方法。
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描绘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他们发展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 读到这些美好的描绘,使我们对未来社会充满憧憬和向往,加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坚定了我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来作指导,今天的时代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基本原理、基本判断,就是要认真仔细精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中吸取养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具体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境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运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上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世纪料到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我们应吸收和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所用,一切科技革命的成果,均可吸收他们的有利成分。
现阶段,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我们也应吸收他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主等方面的某些见解和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用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继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以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经过努力探索,我们有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多读读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方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的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所关心的利益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注释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P291——29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建国. 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七大纪实与文件汇编[M]. 北京: 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7.10.
作者简介
苗国厚 (1984.11— ) 男,山东单县人,重庆交通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苗国厚1 石加友2 (重庆交通大学 400074)
文史哲。